重大考古发现:一座墓出土4546枚西汉简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重大考古发现:一座墓出土4546枚西汉简牍,第1张

5月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 ”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公布了湖北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 会场图 此次公布的考古成果均发现自各地基本建设考古项目。 湖北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三二四号墓出土战国楚简324枚,载有东周时期十余位楚王、楚国高级官员,以及西周武王、周公旦的相关事迹,为佐证西周重大史实,研究东周时期楚国历史和政治、军事思想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湖北荆州胡家草场墓地十二号墓出土简牍4546枚,是历年来我国单座墓葬出土简牍数量最多的一次,内容包括历谱、编年记、律令、经方、遣册、日书等,种类丰富,是我国简牍考古上的一项重要成果,将有力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陕西西安长安区北里王汉代积沙墓,造型别致,做工精美,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早期砖室墓的特点,墓葬时代、墓主信息明确,为研究西汉晚期高等级墓葬的葬制葬俗提供了重要材料。 西安南郊焦村墓地,发现两座目前所见十六国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相对完整、随葬品较为丰富的墓葬,出土文物带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民族融合大背景下文化相互影响与交融的特点,许多规制与建造方法开后期墓葬之先河。 与会专家对各项成果都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后期简牍整理、墓葬保护、壁画修复、开展多学科研究等提出意见建议。 宋新潮指出, 「 ”十三五”时期以来,「 ”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进展顺利,不断获得重要发现,各考古科研单位应进一步提高学术意识,不论是实施主动性考古项目还是基本建设考古项目,都应按照「 ”考古中国”总体要求,全面系统开展工作,加强多学科合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深入发掘和提炼科学与文化信息,不断推动重大考古学和历史学问题研究的深入。 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根据项目推进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对外发布重要成果,让社会各界充分理解其意义与价值,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徐秀丽) 荆州胡家草场墓地M12出土西汉简牍 为配合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建设,2018年底,荆州博物馆对胡家草场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18座。其中,M12出土一批西汉简牍,尤其引人瞩目。 这批简牍出土于椁室头厢西北部、置于两件竹笥内,分为竹简、木简、木牍三种,总数量4546枚,主要内容包括历谱、编年记、律令、经方、遣册、日书等。 图1 历谱简有两种,分别在其首简的简背上书写有篇题《历》和《日至》。《历》简100余枚,记载了从汉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起,下推至公元前64年之间的每月朔日干支。 《日至》简102枚,记载了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起,下推至公元前41年之间的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之日的干支。所见《历》简以十月为首,《日至》简以冬至为首,据此推测,这两种简的编订应在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公元前104年)之前。 图2 编年记简70枚,记载秦昭王至汉文帝时期的国家大事,每年一简。所记内容与传世文献记载基本相符,有少量歧异。如,19号简「 ”卅二年,行在楬石”,《史记·秦始皇本纪》作「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简文「 ”楬”,《史记》作「 ”碣”。 律令简1500余枚,均有目录和篇题。目前所见律名有:盗律、囚律、关市律、效律、告律、捕律、兴律、厩律、亡律、复律、钱律、贼律、具律、襍律;令名有:禁苑令、户令丙等。 图3 经方简1000余枚,记录了45种传统方技,包括治病、保健、育儿、种植、养殖等。如,767号简名为「 ”令齿白方”,记载到「 ”以美桂靡之百日,而齿白矣”,这是古人使用中药桂枝或桂皮,让牙齿变白的方法。 专家点评 这批西汉简牍,数量多、保存好、种类丰富、价值重大,是历年来湖北省荆州地区单座墓葬出土简牍数量最多的一次。专家建议,加快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进度,在整理、出版过程中注意考古学方法的应用。 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M324出土楚简 为配合207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荆州博物馆在秦家咀、龙会河北岸墓地发掘古墓葬416座。其中,龙会河北岸墓地M324出土战国楚简324枚。 图4 这批楚简出土于椁室头厢内,根据竹简形制和文字风格,可以初步分为两类。 第一类简,较长,整简长约44厘米,字体为典型的楚文字。简文中有文王、成王、穆王、庄王、共王、康王、灵王、平王、昭王、惠王、简王、声王12位楚王谥号,与《史记·楚世家》所载楚王世系相合。如,272号简「 ”成王即位五岁,乃春于焚桃”。 图5 第二类简,稍短,整简长约41厘米。简文记载有周武王、周公旦相关事迹。如,14号简「 ”王若曰:旦!呜呼!敬哉!”又如,201号简「 ”……武王是,见王吴(娱)德;王其思元弟卑(俾)作辅,以王家,是休。”这类似于《尚书·周书》《逸周书》行文句式,疑与西周初年「 ”周公辅政”相关。 图6 据介绍,目前,荆州博物馆已成立整理小组,全力推进简牍整理研究工作。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正在编制出土简牍脱水保护方案,整理、研究成果也会尽快刊布。 专家点评 这批新出楚简,为研究《尚书》类文献传承、西周初年若干史实以及楚国历史大事、政治军事思想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陕西西安长安区北里王汉代积沙墓 陕西西安长安区北里王汉代积沙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北里王村北侧,千林郡小区二期用地范围内。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自2018年6月7日开始对这两座积沙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至2018年11月16日,现场田野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共发掘「 ”甲”字形墓葬2座,出土釉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等各类文物200余件。 图7 一号墓位于北侧,由斜坡墓道、甬道、墓室和椁室四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葬东部,可分为明挖墓道和券顶墓道两部分,砖椁之下有12层砖砌基础,基础之下至墓底之间还有25米积沙,椁室基础直接建于积沙之上。 图8 出土釉陶壶、樽、罐、鼎和铜熏炉、铜盆、原始瓷壶、铜车马器、陶砖雕灯等30余件。砖椁封门东侧椁箱底部出土有墨书砖1件,铭曰「 ”此五十二宜春侯椁余”,为该墓墓主人身份的判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9 二号墓位于M1南侧,由斜坡墓道、长方形墓室和墓道两侧4个耳室组成。墓道内填土为平头小圆夯平层夯筑。墓室竖穴土坑结构,平面近方形。砖椁位于墓室中部,长方形砖券结构,东、西两侧有三层砖封门。砖券亦分为内外两层,由模制楔形砖砌成,内圈变涂朱砂。出土有铁剑、铜镜、玉鼻塞、肛塞、铜钱、剑格、铁棺钉等文物。 专家点评 本次发掘的两座墓葬规模大、等级高,制造精良,代表了西汉晚期较高的建筑工艺与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墓主人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是研究西汉晚期高等级墓葬葬制葬俗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建议加强对考古发掘区域的保护、展示工作。 陕西西安南郊焦村墓地 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航天基地西安鑫苑世家项目(原名鼎润新城)范围内,发掘了2座十六国时期墓葬,(发掘编号为M25、M26)。这两座墓葬规模巨大,尤其是M25墓道长达60米,深度达18米,前、中、后三个墓室,且有壁画,随葬器物较丰富。是关中地区发现的十六国时期最大的墓葬。 图10 M25为长斜坡墓道前、中、后三室土洞墓。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依次由墓道、第一过洞、第一天井、第二过洞、第二天井、第一甬道、前室、第二甬道、中室、第三甬道、后室组成。 三个墓室均为长方形土洞结构,墓室角均有生土雕成的柱础和方形角柱,可能为穹窿顶或四角攒尖顶。三个墓室的四壁均有壁画装饰,保存状况较差,可见仪仗图,翼兽图,部分题记。文物保护技术人员现场及时保护并揭取。 图11 发掘共出土文物武士俑、釉陶马、方形釉陶扁壶、银饰、铜钱等68件。其中出土的合欢帽俑、十字髻女俑是关中十六国墓葬中的典型器物。 M26在距M25以西32米处,为长斜坡墓道前后室土洞墓。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依次由墓道、第一甬道、前室、侧室、第二甬道、后室组成。出土文物骑马俑、九盘连枝灯、陶罐、帐座、铁镜等12件。 图12 专家点评 该项目发现的十六国大墓,是目前发现的十六国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相对完整、随葬品较为丰富的陵墓,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中国文物报》创刊以来的文章 全在这里了 全文检索U盘征订

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是非常悠久的,更是有上下五千年之说。中国对于文明进化程度一直都处于非常重视的态度,更是通过很多遗址的挖掘来验证古文中的记载。可以通过历史上留下来的物件和书籍去描绘不同时代中国下的缩影,时间的沉淀也是一个国家的立身之本。中国更是历史渊源的文明古国,留下来的遗址和文献也是非常多的。

此次我国在丽水发现了距今5000~3000年的大型遗址,这次发现可以说为我国的历史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这处遗址位于云和工业园区东部的位置,此次的挖掘面积甚至达到了200平方米之广。更是在地下发现了非常多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也属好川文化和肩头弄文化。在对第1层遗址进行清理后,更是在下方发现了6座墓葬。

考古人员对6座墓葬进行挖掘和清理,从6座墓葬中出土了非常多的陶罐、、圈足盘 、陶豆等陪葬品。而且还发现了非常多的土石器,数量高达几百件。根据对墓葬出土东西的研究和推断,可以判定此次墓葬最早的时间到良渚文化早期 。从墓中还看到了非常多珍贵的玉钺残片、玉纺轮、绿松石嵌片、玉管等,从这些珍贵的陪葬品推断出几处墓穴都是非常高级的墓葬。墓主人的身份应该也很尊贵,毕竟整个遗址的范围也非常大。

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博士也在采访中向大家介绍到,此次挖掘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验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墓葬中出土上百件遗物。其中较为多的都是石头做的物品,像石镞 还在墓穴中发现了制作石镞 的作坊。还发现了非常多的陶器用具,更是出现了夹砂黑陶等遗物。挖掘工作还在继续,希望挖掘人员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多珍贵物品的展示。

我们研究历史,就是想把已经失去的世界再找回来。历史犹如大浪淘沙,有些东西冲走了,有些东西留了下来。留下来的历史是文献古籍的记载和湮没于地下的遗存,而两者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有的是文献有载而未见遗存,有的是文献无载而有遗存发现,当然也有的是既有文献记载又有遗存发现,这就是常说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考古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能“穿越时空隧道”,将“古”、“今”的距离缩小,让我们重见古代,触摸古代。

根据《左传》、《史记》等文献记载,中山是春秋时期由北方民族建立的一个小国,建国时称为“鲜虞”,以后改国名为时口山。大约在公元前409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但随后中山国又将魏人赶走,收复了自己的国土。大约在公元前296年,中山国再次被赵、齐、燕等国所灭。文献记载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国都灵寿故城在现今的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一带。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此处发现了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都城灵寿故城,并发掘了1号、3号、4号、5号和6号等战国时期的墓葬及其附属的车马坑和陪葬墓。其中,在灵寿故城以西2公里处的1号墓即是中山国王的陵墓。灵寿故城内西北部的6号墓也是一座中山国王陵,但尚不能确定墓主为哪位国王。

1号墓和6号墓的上部都有夯筑的高大封土,其上再建“享堂”。其中1号墓的封土保存较好,南北长110米,东西宽92米,高约15米,呈三级台龙形玉佩阶状,第1级台阶的内侧有宽约1米多的砾石散水,第2级台阶有壁柱和柱础等遗迹,顶部的第3级台阶则有叠压成鱼鳞状的瓦片堆积,可复原为一座周绕回廊、上覆瓦顶的三层台榭式建筑——“享堂”。两座墓的附近都有陪葬墓和车马坑。1号墓的东侧有陪葬墓2座,北侧有1座,西侧有3座;东南侧有车马坑1座;西侧由东向西依次排列有车马坑、杂殉坑、葬船坑各1座。6号墓的东侧有陪葬墓2座,西侧有1座;南面的两个坑可能为车马坑。

两座墓葬的形制基本相同,平面均呈“中”字形,中间为近方形的墓室,南北为两条墓道。墓壁抹草拌泥并用白粉涂饰。椁室均居墓室中部,平面近方形,其中1号墓的椁室用厚约2米的石块砌成。两座墓的椁室均被扰乱,从残存的痕迹看,1号墓的椁室内有4层套棺。1号墓全长110米,椁室南北长149米,东西宽135米,深82米。6号墓比1号墓规模略小一些。在两座墓的椁室两侧均另设放置随葬品的器物坑,其中1号墓椁室东侧有2个坑,西南侧有1个坑:6号墓椁室东、西侧各有1个坑。

两座墓葬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放置于椁室两侧的器物坑中,数量惊人,总数竞达19000多件,包括青铜礼器、乐器、生活用器、雕塑以及玉石器、漆器、陶器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号墓出土的两件铜壶和1件铁足铜鼎,被誉为“中山三器”。这3件铜器上刻有铭文1099字,主要内容是对嗣王的告诫和嗣子对先王的悼词,以及对中山国军队征伐燕国时所立功勋的赞颂。这些铭文不仅确切地说明了这座墓的主人是中山王,更重要的是记录了中山国的一些史实和中山王的世系等。铭文追述了公元前316年燕王被迫让位的事,谴责燕王哙让位于燕相之子,告诫要警惕类似事件在中山国发生。传世文献只记载当燕国国君让位时,齐国乘机入侵燕国并攻破了燕都,并未提及中山国。但中山国铜器上的铭文却说明,当时中山国的军队也参加了这场攻打燕国的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铭文记载了六代中山国国王,加上《史记》所载的最后一个中山国国王,我们由此得知七代中山王的世系。

出土遗物中同样令人关注的是,1号墓出土的1件错金银青铜兆域图版,长94、宽48、厚约1厘米,是一幅王陵建筑平面规划图,详细注明了陵园中居中的王堂,两侧等级较低的王后堂、哀后堂、夫人堂,四周的内宫垣、中宫垣等建筑的方位布局和各部位的尺寸。它是中国现知最早的建筑规划图。经推算和实测,规划图与实地情况大体相符。中山国这种以国王墓为中心的葬制与后来的秦始皇陵的布局很接近。

两座墓葬出土的巨大的“山”字形铜器。是前所未见的仪仗性器物,是王权的象征。1号墓出土的5件均高119米,6号墓出土的6件均高143米,下部銎内都存有木质。有些器物异常精巧,是稀世珍品。如错金银龙凤形铜方案,器足以4只伏卧的小鹿承一圆圈,圆圈之上是蟠绕成半球形的四龙四凤,龙顶又各有一组斗棋上承方案。十五连盏铜灯,高845厘米,形似大树,树上攀援着嬉戏的群猴,树下还有二人仰面戏逗。银首人俑铜灯高664厘米,男俑头部用白银精心制作,左手握螭蛇连接的两层灯盘,右手高举螭蛇连接的另一灯盘。几件错金银的青铜动物形器座,造型逼真,有错银双翼神兽和牛、犀等形象,其中以虎噬鹿形象最为生动。这些精美的器物,除银首人俑铜灯出自6号墓外,其余均出于1号墓。这些文物充分说明了当时中山国能工巧匠们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另外,1号墓出土的带暗纹的磨光黑陶鼎等,也有一定特色。

关于中山国的历史发展和族属问题,一直存在不同意见。一般认为,战国中山是春秋鲜虞的延续,是姬姓白狄建立的国家。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如青铜礼器、陶礼器等都与同时期的赵国、韩国和魏国墓葬出土的文物相近,具有中原文化的特点,但是墓中同时出土了许多反映游牧生活的帐幕构件、巨大的“山”字形青铜饰件和动物造型的错金银青铜饰品。这说明在战国时期,由于不同民族的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原来文化上的差异逐渐缩小,民族融合不断加深。

中山王陵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但中山王陵不可能告诉我们这个古国全部的历史和文化。因为不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遗存,留下来的仅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根据这些资料去寻找回来的历史,需要考古和历史学者将一个个“碎片”整合,向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1月16日,巢湖市文物管理所组织人员对该市半汤花山工业园在施工中发现的四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过两天发掘,截至18日下午,四座墓葬发掘清理完成。让现场发掘人员感到惊喜的是,四座墓葬中有三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且大多保存十分完整。

16日下午2时20分,位于半汤花山工业园施工工地的发掘现场四座砖石墓葬的墓形已基本清理完毕,发掘人员兵分两组,正在同时对2号、4号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在现场,1号、2号、3号墓葬紧紧相邻,其中1号、2号墓葬坐北朝南,3号墓葬紧邻2号墓葬,位置较浅,呈不规则朝向,而4号墓葬较大,坐北朝南,距该三座墓葬向南约三、四十米处。

发掘人员首先在2号墓的南端底层发现几块影青瓷残片,随后,一件盘口壶露出了顶端。发掘人员小心翼翼清理掉周边的淤泥、淤水,一件精美而完整的盘口壶露出了“庐山真面目”。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该墓葬相继出土了一对银簪、一件双系铜盆、一件铜镜、一件陶罐、一件水盂(古时文房用品)等珍贵的文物,且保存均十分完整。就在2号墓葬惊喜不断的同时,4号墓葬也开始有文物出土。该墓葬最先“浮出水面”的是一件保存完好的铜带钩,随后,相继出土一件铜镜、一件长约40公分的铁剑、一件陶豆、一件盘口壶、铜器陶器各一件及数枚五铢钱等。

随着2号墓葬基本发掘完成,一组发掘人员开始对1号墓葬进行发掘清理。该墓葬亦相继出土盘口壶、铜镜、陶罐、陶盆各一件,另有三件大小不一、做工精细且保存完好的影青瓷碗,让考古人人连连惊叹。至下午5时40分,四座墓葬基本发掘清理完成。

经考古人员现场测量,1号墓葬长29米、宽083米,2号墓葬长27米、宽085米,3号墓葬长275米、宽1米,4号墓葬长543米、宽206米。4号墓葬的规模明显大于其它三座墓葬,又各自出土了那么多的文物,这些墓葬有什么不同,又分属什么时代?

据现场指挥发掘的该市文物管理所所长钱玉春介绍,从墓葬的形制及出土的文物来看,1号、2号墓葬应属北宋时期的墓葬,北宋时期的墓葬规模较小,墓砖也较小,墓内出土的非常精美的银器、瓷器时代特征非常明显。3号墓葬时代特征不明确,墓葬由早期汉代墓砖垒砌而成,没有文物出土,经初步判断,应是汉代以后的墓葬,具体无考。而4号墓葬应属东汉时期的墓葬,这一时期的墓葬形制规模较大,所使用的墓砖也较大,不但有墓室,还有放置陪葬品的耳室。该墓葬出土的铜镜,厚重、精美,与1号、2号墓葬出土的铜镜明显不同。另外,4号墓内只有陶器,没有瓷器,还有散落的数枚汉代五铢钱,时代特征则更为明显。

据了解,该市文物管理部门已多次在市区半汤区域发现古墓葬,并且也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珍贵文物,但此前发现的汉代墓葬大部分都是被盗掘过的。所谓十墓九空,说的正是汉墓由于形制规模较大,容易被盗掘,但此次发现的汉墓保存很完整,包括1号、2号、3号墓葬均没有被盗掘过,所以出土的精美文物较多,像1号墓葬出土的三件影青瓷碗、4号墓葬出土的一件盘口壶等,均很精美珍贵,而且保存也十分完好。

此次发现及一批珍贵文物的出土,为研究巢湖地区的历史文化、墓葬风俗等再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物依据。(

在考古学界,只要是保存完好的汉墓,其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很高,这几乎是一个共识。因为人们在汉代注重“丰富的葬礼”,人们将几乎一半的财产在地上死后,汉墓穴宝藏是非常大的。这也引起了盗墓者的特别关心,当时曹操甚至设立军官来盗墓支付军饷,使现在的汉墓几乎都是“十室九空”的情况。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学者们最近在咸新区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西汉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镀金铜器、玉器和铁器。目前,陕西正在发掘西汉墓葬遗址的文物。大堡子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清汉新城高庄镇大堡子村西侧。自2020年5月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已经在这里清理和发掘了400多座古墓。虽然一些墓葬被大量掠夺,但仍出土了2000多件(套)西汉早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06年)的陶器和青铜器。最近,考古学家从这些墓葬中出土了80多面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铜镜。据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堡子考古队队长朱瑛培介绍,这些铜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

在泾阳大堡子墓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西汉早期古墓,并出土了近100件珍贵文物,包括土鎏金铜器、铜器、玉器、彩陶(兵马俑)等。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据了解,大堡子墓位于泾河台地南岸(咸阳台地东北部),黄土堆积丰富,地势平坦开阔。从2020年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区内开展考古工作。截至目前,已清理墓葬400余座,出土陶器、铜、玉、铁等文物近2000件(套),以西汉早期的文物为主要文化内涵。此次发掘的墓葬是大堡子墓葬中保存条件最完整、出土文物数量最多、出土文物种类最丰富、出土文物组合最完整的土石窟直道墓葬。

这些保存完好的墓葬,为研究西汉早期关中地区居民的丧葬习俗、丧葬制度和生活方式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也为窥探西汉初期中上层阶级的生活图景提供了完整的素材。此次出土的墓葬是一条垂直墓道的土制墓葬,是大八子墓园保存条件最完整、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多、出土文物组合最完整的墓葬。考古学家认为,这样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为研究关中地区西汉早期居民的丧葬习俗、丧葬制度和生活方式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重大考古发现:一座墓出土4546枚西汉简牍

5月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 ”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公布了湖北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