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家族名字辈分排列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1收藏

梁氏家族名字辈分排列有哪些?,第1张

我QQ是107552077:我叫梁昌林

梁氏字辈是:登先国文宗,启后永昌龙,正大光明远,延世在朝中。

应该是这个吧:登先国文宗,启后永昌龙,正大光明远,世久在朝中。

梁姓来源主要有五:

一、是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

据《元和姓纂》所载,嬴姓伯益传至第十六世孙非子,因善于畜牧而出名,周孝王很高兴,就封他在秦谷为附庸国,让他恢复赢姓,称为秦赢。其曾孙秦仲为周宣王大夫,征讨西戎时不幸被杀。秦仲的五个儿子征得周宣王的同意,率兵七干,再战西戎。终于获胜,恢复了被侵占的疆土。周宣王大喜,便给秦仲的五个儿子一一加官封地,封二儿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县南),立国为吕,称梁康伯。春秋时,梁康伯的后人梁伯喜欢大兴土木,老百姓承受不了繁重的劳役和赋税,纷纷逃亡国外。秦穆公便以拯救梁国人民的名义,于公元前641年攻灭梁国,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梁氏,史称梁姓正宗。是为陕西梁氏。

《沈隐侯集·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云:“梁氏出自少昊,至伯翳佐禹治水,赐姓赢氏。周孝王时,封其十六世孙非子于秦。其曾孙秦仲为宣王侯伯,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于梁,是为梁伯。汉景帝世,梁林为太原太守,徙居北地乌氏,遂为郡人焉。”由此可知,少昊氏——伯翳——非子——秦仲——梁伯,血脉相承,在春秋时期形成梁姓。据《山海经》等神话传说记载,少昊氏是传说中东夷部落的首领,名挚(一作质),号金天氏。他的母亲名叫皇娥,父亲是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有一次,太白之精光临人间,降落在西海之滨,在水的一方遇上了花容月貌的皇娥。两人一见钟情,彼此相爱,于是就玩起了美妙的游戏,奏起了动听的音乐。他们尽情地游玩,放纵地嬉戏,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晚霞烂漫,方才感到又饥又饿。他们二人便来到森林中采摘桑葚,解渴充饥。没想到这西海之滨的孤桑之葚,叶红葚紫,万岁一实,吃完之后可以长生不老。二人吃饱之后,以桂树为表,结薰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以此作为爱慕之情的永恒纪念。然后,二人泛舟海上,“抚桐峰梓瑟,唱清越之歌”,度过了一段风流而浪漫的岁月。不久,皇娥有了身孕,生下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他便是少昊氏。

少昊氏能听百鸟之语,辨百兽之音,因而能与各种禽兽自由对话,驯服牲畜,成为部落德高望众的首领。在少昊氏做首领的部落之中,人们以小鸟作为自己的图腾,以鸟命名自己的官员,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

少昊氏有八个儿子,天下之人谓之“八凯”。“八凯”的后嗣又有皋陶,皋陶的儿子是伯翳。伯翳“能议百姓,以佐舜禹抚驯鸟兽,舜赐姓赢”。伯翳的后代有仲衍,长得是鸟身人头,担任夏帝的“大戊御”。仲衍生费仲,费仲生恶来、季胜。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杀死了恶来。另一个儿子季胜接续赢姓的香火,生下造父,造父在周穆王身边做官。周穆王游览西海之际,徐偃在国内犯上作乱,造父率领周穆王的军队,一日千里,讨伐徐偃,最终平息叛乱。为表彰造父的战功,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因以为氏。不久,赵城失守,他又逃到赵夙,担任了晋卿大夫。这一支赢姓,以国为氏,改姓赵氏,就是赵武灵王那一族系。

恶来虽死,却有后代非子活在人世。他继承了祖先善长驯服牲畜的一技之长,被周孝王封为侯伯。当时,强大的西周政权已经是到了强弩之末,国力江河日下,少数民族乘机入侵周朝边界,掠夺周朝的财富和人口。特别是好战而强悍的西戎,更是掠夺成性,变本加厉,烧杀不止,成为西周朝的心腹大患。

国难当头,秦仲作为侯伯非子的曾孙,又被周宣王封为侯伯,并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只可惜秦仲“出征未捷身先死”,刚一与西戎交战,就命丧黄泉。

好在秦仲身后还有五个能征善战的儿子,为了给父亲报仇雪恨,他们主动向周王室请战,要求率兵西征,剿天西戎,收复失地,解除国家的心腹大患。周宣王很快就批准了秦仲五个儿子的请求,拨给他们7000匹良种战马,反击西戎。

秦仲五子果然没有辜负周宣王的一片苦心,奋勇杀敌,大败西戎,威名远扬。西周王朝为表彰五兄弟的赫赫战功,封秦仲的长子为西陲大夫,封二儿子秦康为梁伯,封邑在夏阳梁山(今陕西省韩城市附近),定为梁国。梁伯好大喜功,经常在封邑内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搞得百姓怨声载道,痛苦不堪。公元前641年,秦穆公率大军进攻梁国,梁国土崩瓦解。梁伯的子孙为怀念故土先祖,就以梁为姓,形成梁氏。宋人郑樵《通志》也认为:“梁氏,赢姓,伯爵伯益之后秦仲,有功于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今为同州县,犹有新里城。新里,梁伯所城者。《乐史》云:新里在澄城,僖十九年,秦取之,子孙以国为氏。”这部分梁氏,在后来移居河东的不少。

二、是出自姬姓

据《路史》等所载,东周时,平王有儿子唐被封在南梁,治汝(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后被楚所并,其子孙以国为氏姓梁。安定梁氏出此。是为河南梁氏。

《潜夫论·志氏姓第三十五》云:“昔者,圣王观象于乾坤,考度于神明,探名历之去就,省群后之德业,而赐姓命氏。”这说明,姓氏是君王依据自然天象,而对王公子弟赋予的特殊称号,以此来表彰他们的功德。《国语·晋语》记载:“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简、僖、姑、儇、依是也。”姬姓原本是黄帝的姓氏,只有黄帝的嫡传之子有资格继承这个姓氏。所以,黄帝正妻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就成为姬姓的合法继承人。玄嚣,又名青阳,居于江水一带。昌意居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高阳氏就是颛顼,他生于若水,居于帝近(今河南濮阳东南),担任过北正之官,主要管理民事。高阳氏之后在商朝末年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姬姓子孙分封到神州各地。周平王的儿子姬唐封于南梁(今甘肃陇西一带),其后代就以梁为姓。所以,邵思《姓解》、《广韵·路国记》都认为:梁姓直接由姬姓演变而来,是黄帝的正宗传人河东之梁氏——土生土长的又一支梁姓。

三是以邑命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因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等地,故以邑为姓。是为山西梁氏。

河东梁氏也是由地名得姓。“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此则以邑命氏者也。”(郑樵《通志》)故夏阳梁氏产生之前的梁姓人物,有一部分是河东梁姓。西周的梁鸯,春秋之时的梁弘、梁由靡、梁五、梁婴父等等,皆为河东梁氏,这一点从多种典籍上的记载可以证明。

梁鸯是周宣王牧正的役人,能够驯服各种禽兽,因而被周宣王招至园庭之内,饲养虎狼之类动物,无不驯顺。周宣王向梁鸯请教驯兽的技巧,梁鸯说:“我不违背动物的要求使动物发怒,也不迎合动物的需求使它们欢乐,我的内心没有顺逆,则就被禽兽视为同类,所以能彼此沟通。”言外之意是向周宣王传达治国的方略。梁鸯在世时,夏阳梁姓还没有形成,这个生活在秦晋交界地带上的梁氏人物,泰半可能是晋人,也有一部分来自黄河对面的夏阳。

这些来自晋国的梁姓人物,不是出谋划策的士大夫,就是率兵打仗的赳赳武夫,文武双全,在春秋战国之际,颇有威名。晋国有两位梁弘,一个是曲沃武公的战车军官,曾在汾水之滨大败晋哀侯,并俘获晋哀侯与栾共叔,此事发生在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春。另一个梁弘是襄公的大夫。据《左传》记载: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秦国的军队讨伐郑国,没有成功,于是便顺手牵羊,灭掉了滑而班师回朝。此举激怒晋国的军队,他们兴师动众,讨伐秦军,在觳(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大败秦军,俘获了秦国丞相百里奚的儿子百里孟明,给秦军以沉重的打击。

梁由靡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献公在位时,跟随里克讨伐狄人,驾御战车,败狄于采桑(今山西宁县境)。梁由靡认为狄人没有廉耻,放纵他们必然遗患无穷,不如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他们。里克却认为不可,遂止。后来狄人果然又来侵晋。

由于河东梁姓人氏能征善战,人相出将,闻名遐迩,后来被朝廷迁往甘肃和宁夏一带,形成最著名的安定乌氏梁姓。

四、源自魏国、魏文侯少子毕的后裔

是据《通志·氏族咯》所载,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国分晋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在今河南开封市),从此魏国亦被称为梁国,后亦有梁氏。是为河南开封梁氏。

“魏”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姬姓,位于现在的山西省芮城县。晋献公攻灭魏之后,把它改成毕万的封地。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三家分晋,列为诸侯,定都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国号“魏”。为躲避秦国的威胁,魏迁都大梁,又称梁。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到了魏文侯少子毕统治的时候,魏国为秦所灭,毕之后代以国为姓,形成开封梁姓。

五、少数民族改姓梁氏

鲜卑族

《魏书·官氏志》也说,北魏时的鲜卑人中有一支姓拔列,在孝文帝改姓时被称为梁。由此可知,当今梁姓人中还有一些是当年鲜卑族拔列氏的后裔。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长城内外,活跃着不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要算匈奴、鲜卑、羯、氐、羌。由于匈奴族在两汉时期,多次与刘姓皇族通婚,他们的后代便放弃胡姓,改为汉族刘姓。像十六国时期的刘渊、刘聪、刘曜等人,他们就是改姓汉姓的匈奴人。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大力推行汉化改革,一大批鲜卑贵族开始说汉话、穿汉服、姓汉姓。身份较高的鲜卑人分别被赐为元氏、长孙氏、穆氏、陆氏、贺氏、刘氏、楼氏、嵇氏、尉氏等十大贵姓。地处代北的拔列兰氏,在这次汉化活动中被改为梁姓。所以,王圻《续文献通考》认为“梁氏有二,伯益之后,封于梁,以国为氏。又有拔列兰氏改为梁氏,魏姓也。”在这一时期,也有一部分胡人改姓梁氏,像梁国儿等人就是如此。清朝时期,世代居住在铁岭一带的满族良佳氏又改姓梁氏,给梁姓氏族增添了不少新鲜血液。

蒙古族

在河南省汝阳县的陶台堡,那里生活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梁姓氏族,他们就是由蒙古族皇亲国戚的后裔演变成的大家族。这个家族的先祖为也先帖木儿,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五个儿子,他的儿子和克齐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袭父亲的封号,出任云南王,后来又改封营王,他的女儿嫁给了蒙古沈王。

汝阳梁姓的第一世始祖为梁彪,第二世为梁志、梁忠,第三世为梁暹,第四世为梁玉,第五世为梁成。梁成曾经在浙江做过钱塘县尉,明朝授予他钱塘尉管军百户。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梁铭,二儿子梁镛,三儿子梁鉴。

梁铭,《明外史》有传,官至征西将军,封保定伯爵。据《名山藏勋封记》记载:“梁铭,汝阳人,嗣父燕山护卫百户,从靖难守战,积功为都督府佥事。”洪熙元年(1425年),他担任参将,出镇宁夏,不久去世。是否担任过征西将军,正史不载。

梁铭的儿子梁瑶,继承了父亲的封爵,在交趾当兵。正统十四年(1449年),他担任副总兵,镇压邓茂七发动的农民起义,因军功受到嘉奖。没想到邓茂七手下的残余势力,宁死不屈,再次发动起义,使梁瑶受到降职处分。景泰二年(1451年),梁(王缶)

担任“平蛮将军”,到湖南、贵州镇压韦同烈的民乱,经过三年苦战,平息了民乱,他因此进封流侯,加禄五百石世伯。天顺元年(1457年),梁(王缶)晋升为总兵,镇守陕西,又在凉州平叛中荣立战功。七年之后,他被朝廷召回,封世侯,去世后赠蠡国公。梁瑶多次掌管兵权,从不滥杀无辜。他的儿子都在军中当兵,南征北战,多次立功,被朝廷授予要职,均辞而不受,深受时人褒扬。

梁成的二儿子梁镛,后来从汝阳移居到四川保宁府阆中县,在这里形成阆中梁氏,梁成也随儿子移居到四川,梁成的老伴,则随儿子梁鉴去了江宁。

梁鉴是在明朝初年由汝阳迁往南京的,当时居住在江宁府葛仙乡。由于子孙繁衍较快,人丁兴旺,梁氏家族分别居住在邵上村、向上村、涤口村、湖墅村等四村,其中湖墅村的人数最多、势力最大。

湖墅部位于会城南八九十里许,出聚宝门,有小河可达,循岸需行走一日。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特别适宜水稻和桑树的种植。人口大多以农业为主,读书做官的不太多。有梁志仁者,见于典籍。据《明外史》记载:“梁志仁,南京人,保定侯铭之裔也。万历末,举于乡。崇祯六年,授衡阳知县,调罗田邑。豪江犹龙与贼通,志仁捕下狱。犹龙知必死,潜导罗汝才别校攻城。志仁偕典史单思仁、教谕吴凤来、训导卢大受,督士民守御。已而城陷,志仁持长矛巷战,杀六贼,力屈被系,使跪不屈,贼怒,碎其肢体而焚之。妻唐被逼,亦大骂遇害。思仁等亦不屈死。”由此可知,《明外史·梁志仁传》误把梁鉴之后,误当做梁铭之后,但这也恰好,证明他们肯定是梁成的后代,世居河南汝阳。梁铭的后代后来移居到河北保定,后代有梁傅、梁任、梁永福、梁继藩、梁世勋、梁天秩。

到了梁氏第二十世,梁宝善的一支迁居到广西桂林,在由桂林去湖南的途中,梁家的老人途中患疾,卒于舟中。正当梁家人左右为难的时候,听说当地有位姓梁的人,就去拜访。一打听,才知道是保定府遵化郡的同族兄弟,姓名梁竹君。梁竹君慷慨解囊,出钱出地,帮助他们安葬老人,其丧礼如同家人。

咸丰初年,洪秀全、杨秀清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军两次进攻桂林,给梁氏家族造成很大恐慌,大家都想去逃难,其曾祖不肯搬迁。正好梁朝议的儿女亲家黄金门在湖南永川县任职,于是去投靠了黄金门,黄金门退职之后,与梁氏人家回到长沙,不久便投靠了梁竹君,在湘潭定居下来。

此支梁氏,前后出过进士1人,举人9人,贡监21人。三品官1人,四品官1人,五品以上官17人,八品以下官15人。有90岁以上的老寿星2人,八十岁以上的老寿星8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20人,60岁以上的老人31人。

宕昌羌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祖先是三苗之后,西周之初,他们的先祖曾经随周武王讨伐商纣。汉朝时,羌族有先零羌、烧当羌等,世代居住在汉朝边地,不断骚扰内地,成为边患。他们主要分布在金城、会宁、安乡、西平等地,逐水草而居。《风俗通》说:“羌者,其先本戎贱,主牧羊,故羌字从羊。”他们的风俗习惯是:“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妻后母,纳嫠嫂,如北狄之俗,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织。” 《广志》上说:“羌与北狄同,其人鲁钝,饶妻妾,多子女,一人生子数十,或至数百。”这种特殊的生育观念,对于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羌族,无疑是繁育后代、延续种族的法宝。

羌族梁姓的始祖,是南北朝时期的梁勒,《北史》上记载为“梁(勒心)”。据《周书·异域传》记载:“有梁勒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其界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带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部众两万余落,勒孙弥忽始通使于后魏。”仇池位于甘肃成县西北的洛谷镇,是羌族梁姓的重要居住地。由历史记载可知,他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始于梁勒的孙子梁弥忽,先后保持了九代人。后来,梁企定与渭州人郑五丑发动叛乱,与中原政权进行对抗。朝廷于是派遣大将军豆卢宁和王勇等人前去镇压,平定了宕昌羌的骚乱。保定元年(561年)梁弥定派遣使者贡献方物,要求讲和。不久,他又送来了生禽猛兽,讨好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梁弥定再次发动叛乱,入侵洮州。洮州总管李贤把他们驱逐出境。一年之后,梁弥定又联合吐谷浑入侵石门,李贤再次给予迎头痛击,将宕昌羌驱逐出境。梁弥定的屡次侵扰,激怒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周武帝当即派遣大将军田弘率大军追击宕昌羌,将他们大部歼灭,把他们的故地改为宕州。这支梁姓除少部分作鸟兽散,逃向荒漠之外,定居下来的逐渐被汉化

在其他羌族部落中,也有不少梁姓人物。据《万姓统谱》记载:“梁览,字景(睿攵),魏金城人,世为西羌部落。”他的曾祖梁穆就是一个羌族部落首领,由于他把抱罕城奉献给北魏,因此被北魏封为临洮公。他的祖父梁(显页)官至尚书,封南安公。他的父亲梁钊,任河州、华州的刺史,封新阳伯。梁览本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官至太傅,封安德郡公。

居住在甘肃天水一带的氐族人梁谠、梁熙兄弟。他们虽然是少数民族,却在民族融合中接受了汉人的先进文化,并成为博学多才、妙笔生花的天下,名士。时人谚语说:“关东堂堂,二申两房,未若二梁,琼文绮章。”

据《前秦录》记载:无愧为氏族的骄傲“梁谠,字伯言,略阳(今甘肃天水)氐人也,博学有隽才。仕建,为著作郎,稍迁至中书令。”苻坚即位之后,梁谠出任安远将军、幽州刺史,镇蓟城。没有多久,他又进位侍中。

梁谠的弟弟梁熙,也以文藻清丽建重于时,但名气和官职却比兄长逊色许多。

氐族

氐族是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三代之际就建立了国家制度。秦汉以来,世代居住在岐陇一带,与梁氏的发源地很近,故氐族中的梁姓为数不少。

略阳氐人梁平老,他才识明敏,令行禁止,有王佐之才。苻坚非常欣赏他,倾身呵护,无微不至,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苻生当皇帝时,荒*奢侈,对酒当歌,喝醉了经常借酒发疯,胡乱杀人,搞得满朝文武大臣人人自危。梁平老当时担任御史中丞,很有正义感。他先去找苻坚商议,决定处死苻生,为国除害。梁平老说:“大臣们在朝一日,如度十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怀异志。燕晋二方,伺隙而动,恐怕祸乱发生的时候,国家俱亡,这是你殿下的事情,应该及早下手。”苻坚认为梁平老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行动方案,寻找机会处死了苻生。苻坚即位,梁平老升任尚书左仆射,并作为全权大使,都督北蕃诸军的军事行动,后又升任镇北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朔方侯。建元八年(372年)十一月,梁平老积劳成疾,与世长辞,谥曰“桓”。梁平老在镇十余年,鲜卑、匈奴对他是又怕又爱,敬而远之。他的儿子梁成,担任过中垒将军、兖州刺史、荆州刺史,主管荆州、扬州各州军事事务。后来,他又领护南蛮校尉,配兵一万,镇守襄阳。不久又转任卫军将军,驻守洛涧。淮南战役失败后,梁成被东晋将士所杀。

后秦将领梁国儿,不知属于什么民族,史籍称“西胡人”,意即西域的少数民族。梁国儿身强力壮,擅长骑射,在姚苌的手下当镇北将军。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随姚苌南征北战,立下的大小战功不计其数,被封为平兴侯,进位侍中。梁国儿忠诚朴实,有少数民族不拘小节的习惯。他曾在平凉为自己建了一座陵墓。时常带领妻妾到墓中饮酒行乐,喝到尽兴之时,就站到灵床上放声高歌,当时的人或以此为笑料,当面讥讽梁国儿,而他却不当一回儿事。由于他性情开朗,不拘小节,一直活了八十多岁去世。

下面是梁氏家谱参考线索。你应先考证你祖父辈、父辈的字辈(行派)及迁徙线索,然后才有可能查到可靠的依据啊,对不?

-梁姓家谱文献

全国梁氏世谱三十二篇,(民国)梁焕奎编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梁氏五橘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注:散居河南汝阳、江苏江宁、广西临桂、湖南湘潭等地。

六甲粱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第十七卷。

河北正定梁氏族谱,(明)梁桥编,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江苏赣榆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梁氏第八次统修族谱十八卷,(清)耿荣安、梁体和编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三箴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注:封面、书口题《梁氏宗谱》

江苏江都梁氏支谱一卷,(民国)梁瀚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字排印本一册。

江都邗江梁氏支谱不分卷,(民国)梁瀚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字排印本一册。

浙江鄞县甬上梁氏谱稿十卷,(民国)梁秉年、梁锡钻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稿本一册。

浙江鄞县梁氏家乘十卷,(民国)梁秉年初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铅字排印本。

浙江鄞县清源梁氏宗谱四卷,(民国)梁怀廉、梁睿祺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浙江奉化梁家墩梁氏宗谱四卷,(民国)朱绍莱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黄岩霓岙山东梁氏宗谱,(民国)陶梦松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二卷。

浙江平阳平邑仪山八岱梁氏宗谱,(民国)林公素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鄞县甬上梁氏家乘十卷,(民国)梁秉年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字排印本二册。

浙江嘉兴户南阳梁氏房谱不分卷,(清)梁文让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增补至清道光年间。

安徽桐城梁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三卷,(民国)梁星五、梁耀祖等编,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大景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江西信丰梁氏五修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星垣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残本。

江西萍乡南源梁氏族谱不分卷,(清)梁柄魁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瑞露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残本。

福建泉州诗山风坡梁氏宗谱十三卷,(清)梁成风等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卷,(清)梁以松、梁以柏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豫章集贤堂木刻活字印本。注:梁胜铭等创修于清同治七年。

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二卷,(民国)梁让德、梁清祥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浦城陈锦春印刷局木刻活字印本。

河南登封梁氏家谱不分卷,(清)梁学庠、梁以化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梁氏木刻活字印本。

河南鄢陵粱氏家乘四卷,(清)梁瀚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梁氏宗谱八卷,(民国)梁耀云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梁李七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梁树荣、梁炜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五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注:该族散居耒阳、常宁等地。该谱创修于明万历年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注:记事增至清光绪年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湖南长沙梁氏族谱九卷,首一卷,(清)梁昌复等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梁氏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湖南长沙梁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清)梁运熙、梁运丁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湖南浏阳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记事至清咸丰年间。

湖南浏阳浏东梁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九~十一卷。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庶、梁启(崔凹)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注:封签作《乌石梁氏五修族谱》,谱首修于明万历十八年。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陧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六~十四卷。书签题为乌石梁氏五修族谱。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六卷、第九~十卷。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七~十卷。

湖南湘潭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记事至清光绪年间。

湖南会同粱氏七修合谱二十四卷,(民国)梁锡源编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20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湖南常德梁氏七修族谱三十六卷,首三卷,(现代)梁赵奎修,1950年铅字印本三十五册,今仅存第一~十卷、第十二~三十五卷、卷首。

南常德梁氏四修族谱,(清)梁方柱等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青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七~九卷、第十二~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三卷、卷首。

湖南常德县梁氏五修族谱,(民国)梁基雍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文明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六卷、第八卷、第十~十一卷、第十三卷、卷首。版心刻夏阳堂书,中参用四修谱旧序。

广东粤东梁氏源流,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广州正文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注:版心、扉页作《千乘侯祠全书》。

广东番禺黄埔梁氏家谱十卷,(清)梁寿曾撰,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广东南雄梁氏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佛山梁氏家谱一卷,(清)梁礼昭订,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中山大榄梁氏族谱三卷,(民国)梁卓勋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中山聚文印务局铅印本三册。

广东南海梁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清梁九图纂,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四卷,(清)梁颍稣总纂,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六卷,外集三卷,(民国)梁乐章总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广州东华印务局铅印本。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四卷,(清)张彬文、张秀之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广东南海芦排梁氏家谱四卷,(清)梁纶修清,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广州金璧斋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广东南海石扶村头乡梁姓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智镛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南海泮塘梁衣德堂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当年辑,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广州近安印务局铅印本一册。注:又名《梁肇基公族谱》、《梁氏族谱》。

广东南海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德焕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孝友堂铅印本一册。

广东南海西樵梁氏家谱六卷,外集三卷,(民国)梁乐章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广州铅印本九册。

广东颐德梁耀枢谱系,著者待考,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顺德歇马乡梁氏族谱十卷,(清)梁锡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广州宝珍楼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广东顺德梁氏家谱不分卷,(清)梁焕章、梁启元纂修,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颗德上澈乡粱氏族谱,(清)梁瑞廷等编,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永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广东台山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榆材等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新会梁氏家乘一卷,(民国)梁承熙等纂,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新会梁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注:记事至民国十四年。

广东阳江鼍城梁氏家谱二卷,(民国)梁鸾翔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广州留香斋印务局铅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广东东莞粱氏崇桂堂族谱十八卷,(清)梁玉主修,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注:梁友文首修于明洪武三年。

广东东莞弼教乡梁氏族谱二卷,(清)梁朝锡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东莞梁氏崇桂堂族谱十卷,(清)梁活阶、梁朝泰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东莞蟹溪勤贻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广东云浮泷东云浮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树勋等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蕃昌堂铅印本,今仅存第二卷。

广东四会姚沙梁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海南琼州梁氏家谱,(民国)梁开樘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善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二卷、卷首。

海南琼南梁氏家乘三卷,(民国)梁国栋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西容县灵山乡仁勇村梁氏家乘不分卷,(民国)梁兆符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西容县松山乡松山村水里梁德宏公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延新编辑,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铅印本。

四川江津梁氏族谱四卷,附录二卷,(民国)梁映辉、梁进之等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江津县梁氏宗祠木刻活字印本五册。

陕西三原梁氏恫谱一卷,(清)梁崔、梁承政等修,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

梁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萃凤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残本。记事至清光绪年间。

粱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

粱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

粱氏族谱一卷,(明)梁纪纲纂修,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圣堂梁氏族谱四卷,(明)梁瑶光撰,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木刻活字印本。

梁氏族谱一卷,续四卷,(清)梁允植纂,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梁氏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粱氏族谱四卷,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梁氏青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梁 冀:东汉权臣,字伯卓安定(今甘肃泾川)人,外戚出身,世家大族,先祖时曾协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其父亲为梁商,有一妹,是汉顺帝的皇后。永和元年(136年)成为河南尹。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的将军”,次年即被他所毒杀,另立十五岁的桓帝。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且大封梁氏一门为侯为官。

梁 肃:安定(今甘肃省泾川)人,唐代文学家,官至右补阙、太子侍读、翰林学士等职。

梁 颢:郓州须成(今山东省东平)人,北宋官至右司谏。

梁 楷: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南宋画家,擅画人物、山水、道释和花鸟

梁 兴:平阳(今山西临汾南)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

梁 储:字叔厚,又字藏用,号厚斋,晚号郁洲,景泰四年(1453年)生于顺德石垦堡(1950年后划入南海县平洲区)。梁储自幼聪明过人,曾到大学者陈白沙门下求学。21岁中举,25岁上京应考得中会元,殿试被点为传卢(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从政四十年,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度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为官正派,敢于直谏。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皇帝朱厚燳,受人怂恿,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命梁储起草《策封威武大将军敕》梁储认为自悖乱之举,拒不从命,在梁储冒死泣谏下,草敕的事不了了之。嘉靖六年(1527年)梁储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追赠为太师,谥“文康”。 梁令瓒:蜀(今四川省)人,唐代画家、文学家。

梁丘贺:琅邪诸(今山东省诸城)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 梁师都:夏州朔方(今陕西省靖边北白城子)人,隋朝任鹰扬郎将,隋末发动农民起义,在朔方称帝,国号梁。

梁红玉:楚州(今江苏省淮安)人,南宋名将韩世忠之妻,我国古代杰出的女军事家,在抗金斗争中,多次立功,被封为安夫人、扬国夫人。

梁辰鱼:昆山(今属江苏省)人,明代戏曲家,创作了以昆腔演唱的《浣纱记》,对昆腔的发展和传播有很大影响。

梁佩兰:南海(今属广东省)人,清代文学家。

梁诗正: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东阁大学士,官至礼部、刑部、户部、吏部侍郎,兵部、工部尚书。

梁章钜:福建省长乐人,清代文学家。

梁同书: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书法家,笔力苍劲,与同代的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

梁国治: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清代书法家,任职军机大臣。

梁化凤:陕西长安人,清代任职江南提督。

梁士诒:广东省三水人,曾任职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兼交通银行总理,后出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梁启超:广东省新会人,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与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倡导维新变法。其学识渊博,所著被辑为《饮冰室合集》。 梁实秋:浙江杭州人,现代文学家,著有《雅舍小品》、《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等作品。

梁方仲:广东省人,历史学家。

梁思永:广东新会人,现代考古学家,梁启超次子。

梁思成:广东新会人,生于日本东京,梁启超之子,现代建筑学家。

梁漱溟:祖籍广西桂林,出生于北京。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国学大师

姓氏源流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称梁氏正宗。

得姓始祖:伯益。相传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后生了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复续嬴姓祀,伯益便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西周时,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公元前六四一年,秦穆公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伯益也就成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梁姓支派较多,但据史料所载,其最早发源地当是今陕西一带。晋代以前,梁姓多集中于北方居住,且以西北为主要分布点。秦汉时期,梁姓散居于山西,据载,汉景帝时,有梁林任太原太守。汉末,山西梁姓迁往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汉平帝时,梁姓集中于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地区。其中安定梁姓最为旺盛,成为当地一支望族。此时,天水一带也有梁姓郡望,为少数民族改姓发展而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为避战祸而南迁者络绎不绝,梁姓自然也不外其列。据载,西晋“永嘉之乱”时,有梁芳率家族随晋南迁于浙江杭州与广东河浦之间。又有梁遐开基福州,被视为闽、粤始祖。此时,梁姓遍布南方的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广东、福建一带。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大的发展。宋元时期,由于金兵及蒙古军队的入侵,致使梁姓又一次大举南迁,进一步推动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发展。明清时期,梁姓已遍布全国,且以广东、福建、浙江为主要聚居地。今日梁姓以广东为多,约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七,占全国梁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四。

历史名人

梁 肃:安定(今甘肃省泾川)人,唐代文学家,官至右补阙、太子侍读、翰林学士等职。

梁 颢:郓州须成(今山东省东平)人,北宋官至右司谏。

梁 楷: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南宋画家,擅画人物、山水、道释和花鸟。

梁 兴:平阳(今山西临汾南)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

梁 储:字叔厚,又字藏用,号厚斋,晚号郁洲,景泰四年(1453年)生于顺德石垦堡(1950年后划入南海县平洲区)。梁储自幼聪明过人,曾到大学者陈白沙门下求学。21岁中举,25岁上京应考得中会元,殿试被点为传卢(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从政四十年,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度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为官正派,敢于直谏。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皇帝朱厚燳,受人怂恿,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命梁储起草《策封威武大将军敕》梁储认为自悖乱之举,拒不从命,在梁储冒死泣谏下,草敕的事不了了之。嘉靖六年(1527年)梁储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追赠为太师,谥“文康”。

梁令瓒:蜀(今四川省)人,唐代画家、文学家。

梁丘贺:琅邪诸(今山东省诸城)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

梁师都:夏州朔方(今陕西省靖边北白城子)人,隋朝任鹰扬郎将,隋末发动农民起义,在朔方称帝,国号梁。

梁红玉:楚州(今江苏省淮安)人,南宋名将韩世忠之妻,我国古代杰出的女军事家,在抗金斗争中,多次立功,被封为安夫人、扬国夫人。

梁辰鱼:昆山(今属江苏省)人,明代戏曲家,创作了以昆腔演唱的《浣纱记》,对昆腔的发展和传播有很大影响。

梁佩兰:南海(今属广东省)人,清代文学家。

梁诗正: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东阁大学士,官至礼部、刑部、户部、吏部侍郎,兵部、工部尚书。

梁章钜:福建省长乐人,清代文学家。

梁同书: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书法家,笔力苍劲,与同代的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

梁国治: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清代书法家,任职军机大臣。

梁化凤:陕西长安人,清代任职江南提督。

梁士诒:广东省三水人,曾任职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兼交通银行总理,后出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梁启超:广东省新会人,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与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倡导维新变法。其学识渊博,所著被辑为《饮冰室合集》。

梁实秋:北京市人,现代文学家,著有《雅舍小品》、《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等作品。

梁方仲:广东省人,历史学家。

梁思永:上海人,现代考古学家,梁启超之子。

梁思成:上海人,现代建筑学家。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1、郡望

安定郡:西汉元鼎三年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地。东汉移至临泾(今甘肃省镇原东南),东晋又移治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一带)。这支梁氏,其开基始祖是春秋时晋国大夫梁益耳。

扶风郡:汉武帝时的太初元年,设置右扶风,是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名置郡,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麟游、乾县以西,秦岭以北一带地区。这支梁氏,出自汉时安定梁氏的分支。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通渭、静宁、泰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这支梁氏,出自氏族梁氏。

河南郡:汉高帝改秦三川郡而设置,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贾鲁和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市。这支梁氏,多出自于匈奴族梁氏。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年时(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朝宋时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相当于现在江苏省雎宁县西北一带地区)。相当于现在江苏省西北部地区。

西河郡:汉代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相当于现在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

2、堂号

仪国堂:宋时右丞相梁克家,风度修整,原则性强,虽近亲、权、幸(权是大官,幸是宠官),也按原则办事,好人赖以保全。被封为仪国公。

安定堂:梁姓人在得姓以后的发展中,东汉时,居住在安定(今甘肃省平凉西北)在东汉的几十年中是梁姓最为风光的时候。因此,就形成了郡望安定,即现在所称的安定堂。见《姓氏探源与取名艺术》。

梅镜堂:台湾省的梁姓,不论是河洛,还是客家,绝大多数都属于“梅镜堂”,是宋朝名相梁克家的后裔,详情已如上述。梁客家是距今八百年以前的福建晋江人,很显然,今天台湾岛上的梁姓省籍人士,不管“唐山”的祖籍是福建或广东,他们的根源,都可以初步追溯到福建省的晋江。

此外,梁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保善堂”、“怡庆堂”、“集贤堂”等。

[编辑本段]宗祠楹联

〖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清居士;

七序名言。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浙江钱塘人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雍正年间进士,乾隆年间历官礼部、吏部侍郎,户部、工部尚书,官至东阁大学士(宰相)、翰林院掌院学士。曾奉命选《唐宋诗醇》,任续文献通考馆总裁,草定《续文献通考》体例。常随高宗出巡,凡重要文稿,多由他起草。著有《矢音集》。因职位清高而掌握枢要,他的同乡、《四库全书》总裁王际华称他为“三清(玉清、太清、上清)居士”。下联典指东汉安定乌氏人梁竦,字叔敬,少年时好读书,钻研《孟氏易》。因受兄梁松案的牵连,被流放九真,经沅、湘时,感悼伍子胥、屈原,作《悼骚赋》,后闭门自养,作《七序》。章帝时,两个女儿为贵人,被窦皇后所忌,他和两个贵人都被害。

夏阳绩绪;

沂谓流源。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梁姓的源流来历。

眉齐鸿案;

庐结石门。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文学家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家贫而博学,与妻子孟光隐居灞陵山中,以耕、织为生。章帝时经过洛阳,见宫室华丽,作《五噫歌》以讽刺,为朝中忌恨,于是改名换姓,逃往齐鲁。后来到吴,为人做佣工舂米,每天回家吃饭,孟光都举案齐眉,表示敬爱。下联典指明代新喻人梁寅,字孟敬,家贫,靠自学博通百家。太祖时,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成书后,要授官职时,他以年老有病为由推辞回乡,在石门山中结庐,学者称梁五经、石门先生。著有《礼书演易》、《周礼考注》、《春秋考义》、《周易参义》、《诗演义》、《石门集》等。

眉齐鸿案;

老踞龙头。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梁鸿,家贫,娶丑陋女孟光为妻,每归,妻为具食,举案齐眉。下联典指宋·梁颢,世传八十二岁中状元,谢恩诗曰:“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

安定世泽;

魁首家声。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梁颢,八十二岁始中状元,金殿对策,独占鳌头,为多士之魁首。

石门教授;

吴市高风。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梁代历史名人梁孟敏事典。下联典指东汉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兴平)人。家贪,父死卷席而葬。初受业于太学。博通群籍,竟业后入上林苑中牧猪,为当地人所敬。旋归乡里,娶同县孟氏女,名光,貌丑而贤。共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后出关过洛阳,作《五噫之歌》,讥讽统治者奢侈,章帝闻而求之。他改名易姓,复与妻隐居齐鲁之间。后又往吴(今江苏省苏州),寄住皋伯通家,居于廊下,为人当佣工舂米,深得妻孟光敬仰,每归,妻“举案齐眉”,奉上饭食,后世传为佳话。

京口桴鼓;

金谷坠楼。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梁红玉,偕夫韩世忠击金兀术,红玉亲执桴鼓助战。下联典指晋·石崇被孙秀杀,其侍妾梁绿珠坠楼自尽。

灞陵亮节;

安定名宗。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鹤山县官洲梁公祠联。

-----------------------------------------------------------------

〖梁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政惟求平便民;

事皆可与人言。

——梁章钜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梁章钜自题联。

-----------------------------------------------------------------

〖梁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满江还响红玉鼓;

新派常吟卓如诗。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名人梁红玉,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建炎四年(1130年),世忠与金兀术战于黄天荡时,她击鼓助战,激励士气;金兵突破江防后,她上疏请治世忠罪。绍兴六年(1136年),世忠置府楚州(今江苏省淮安),与士卒披荆斩棘,她亲自织帘为屋,深受将士爱戴,曾封为安国夫人。下联典指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钦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举人出身。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人称“康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有《钦冰室合集》。

少白宏篇红线女;

卓如杰作墨经书。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戏曲作家梁辰鱼,字伯龙,昆山人。雅擅词曲。邑人魏良辅能喉转音声,始变弋阳、海盐故调为昆调,辰鱼填浣纱记付之,是为昆曲之始。作有昆曲《红线女》等。下联典指梁启超曾撰有《墨经校译》等著作。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钜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巡抚文学家梁章钜(1775-1848)撰题苏州沧浪亭联。梁章钜,字闳中,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有《文选旁证》、《楹联丛话》等多种。

闲为水竹云山主;

近得风花雪月权。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梁同书(1723-1815)撰题联。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浙江省钱塘(今杭州市)人。乾隆举人,赐殿试,授庶吉士,任翰林院侍讲职。工书法,与翁方纲、王文治、刘墉合称“清四家”。著有《频罗庵遗订》。

南中喜得秦淮海;

天下愿识韩荆州。

——程春海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程春海赠梁茞邻联。

-----------------------------------------------------------------

〖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桴鼓助夫,争传红玉;

坠楼殉主,不愧绿珠。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梁红玉事典。下联典指晋·梁绿珠事典。

凤质龙文,光华相映;

景风淑气,仁寿同登。

——张岳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张岳赠梁章钜联。

守古老家风,惟孝惟友;

教后来恒业,曰读曰耕。

——梁山舟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梁山舟撰书联。

建阙修宫,周翰献五凤楼赋;

为官作宰,清慎勤三字符方。

——佚名撰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翰林学士梁周翰的事典。梁周翰,字元褒,管城人。以辞学为流辈所许,有文集及《续因话录》。下联典指明代良吏梁孟敏的事典。

轶闻趣事

〖睿目识唐寅〗

梁储(1451-1527),明·景泰二年(1451年)生于广东省顺德县四区石(石肯)乡一个富豪之家,解放后划入南海县平洲区石(石肯)乡(今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石肯〕村)。自幼受良好的家庭熏陶教养,远在孩提时代即显得才思敏捷,聪慧过人且出口成章,气度不凡。一次,其父扶起不小心仆倒于地的梁储时随口说道:“跌倒小师生……”谁料其已朗声应曰:“扶起大学士。”另一次,他们父子数人在村边池塘洗澡,父亲随口出了个上联:“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话音未落,梁储早已应对道:“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梁储不单腹藏锦绣且为人心地宽厚,家中长辈年老多病,他不避肮脏伺奉汤药照顾周到。 梁储青年时求学于大学者陈白沙门下,21岁得中举人,25岁上京赴考得中会元,殿试被点为传胪(第四名),此后从政长达40余年,累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度出任内阁首辅,并以为官正派,敢于犯颜直谏而名垂后世。 作为三朝(成化、弘治、正德)元老,梁储曾侍奉两代太子(即后来的弘治、正德两帝)读书,还多次充任会试同考官及乡试主考官,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他在主持顺天乡试时一手点定唐伯虎为解元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青年时代的唐伯虎虽然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热衷于功名富贵,但受成化年间文坛上复古主义浪潮影响,日渐对枯燥而又束缚思想的八股文失去兴趣,特别是他父、母及妹妹相继去世后,精神备受打击的他萌生了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而放浪形迹。只是后来唐伯虎听从了好友祝枝山的规劝,才在其《夜读》诗中表明“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光看文章"的心迹。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伯虎成竹在胸赴南京参加乡试,主考官梁储看完他的答卷后惊叹为异才,将其录为第一名亦即是解元,梁储也就成了唐解元的恩师。

〖广东免解粮〗

梁储为官清正,即令坊间流传的趣闻轶事也较好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关心桑梓的美好品格。相传,某年广东灾情特别严重,粮食歉收,梁储常为此事而戚戚,思谋着如何能给家乡以实际帮助。一番煞费苦心后,机会终于来了。 在每天陪皇帝下棋的时候,他每下一步棋,都先用棋子轻轻敲着棋盘,轻声唱着:“将、将、将,广东免解粮。”一天唱、两天唱……。又一天,梁储正与皇帝对弈,他窥见皇上棋路顺畅,心情颇佳之际,陡然手执一棋,漫不经心而又抑扬顿挫地唱着:“将、将、将,广东免解粮。”正在兴头上的皇上觉着好玩,不禁随声学舌,话音甫落,才猛然醒悟到自己中了圈套失言了。然而金口既开,悔之晚矣。而此时的梁储早已双膝跪地,叩首“代家乡父老谢主隆恩”了。因为君无戏言,广东当年真的不用上缴粮食了。尽管坊间传闻不足为信,但这却可以从另一侧面让人窥见梁储的才思与不忘桑梓的情怀。

〖人皮漏水〗

据说,明朝弘治皇帝欲在御花园建造一座别具一格的凉亭,但苦无头绪不知如何设计才美观。他问身边的太监,那太监为了谄媚主子,投其所好,竟然想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主意来。他阿谀奉承地对皇帝道:“皇上,自古以来,人们建造楼宇都是千篇一律的用瓦来盖顶,这样太没新意了,以奴才之见,最好用人皮代瓦,既别致,又坚固耐用,令人看了耳目一新。”这个昏庸的皇帝听了那太监的荒唐之言,认为构思独特,不落俗套,真是妙不可言;继而又问那太监什么人的皮最好?太监道:“皇上,奴才认为广东人的皮最坚韧,用来盖凉亭顶是最好不过的了!”于是,那昏君就采纳了这个主张,降旨捉拿了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广东青年,并择日进行剥皮。 消息不胫而走,太师梁储听到这灭绝人性的举措后,非常震惊,恼恨皇帝的昏庸残酷,太监的蛇蝎心肠,如果其毒辣手段得逞,则我们一百几十个广东人就成了惨无人道的牺牲品了。眼看就快到剥皮之日了,梁储心急如焚,苦无良策,想直接向皇上劝谏,又恐一时败了他的兴趣,不仅阻止不了事情的发生,还会遭杀身之祸;如置之不理,又于心何忍,何去何从,实难抉择。 时值盛夏,酷热蒸人。梁储为此事坐卧不安。他低头沉思,蓦地想出一条妙计来。 剥皮那天,骄阳似火,皇帝亲自来看剥人皮。梁储一大早便命人煮了几大锅粥,让那些广东人在临死前饱餐一顿。那些人饿极了,个个狼吞虎咽般把粥大碗大碗的往肚里灌。吃饱后,他们都赤裸着在烈日下等候剥皮。由于喝了大量的粥,加上天气炎热,他们一个个都汗如雨下。梁储见时机已到,忙启奏道:“皇上,你看!广东人的皮是漏水的,千万不能用啊!”那个昏君一看,果然个个正待剥皮的人都浑身是水,直往下流。于是问梁储:“卿家,你看怎么办?”梁储道:“皇上,臣以为人皮有毛孔,是会漏水的,不能用;陶瓦坚固,防热防水,还是盖瓦好!”皇帝无奈,只得作罢。 梁储巧施妙计,使那些广东汉子免于遭殃,杜绝了这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这是梁储又一次为家乡人做了一件好事。(摘自广东《江门文艺》 邝焕堂)

阳江梁氏的始祖正是永寿公,当年永寿公从珠玑巷逃出来后,先是逃往阳江合山莲塘,再辗转迁到阳江合山白石,自此在阳江合山白石开枝散叶。现在阳江梁氏已是阳江地区六大姓氏之一,在陈、黄、林、梁、李、刘中排行第4位。据阳江梁氏族谱记载,永寿公定居合山白石后,生有三子,分别是丙公、壬公及顺公,其中长子丙公繁衍阳江及恩平“八大房”,即:合山那洋房、恩平圣堂房、恩平歇马房、北惯那霍房、东平北政房、平冈良村房、海陵白蒲房、大八雷冈房,次子壬公先迁居肇庆,后裔又迁居高州石鼓,壬公二子新兴公、务兴公开高州石鼓两大房;三子顺公徙居新兴枫洞村,顺公之孙以政公、材政公开新兴枫洞村两大房。而阳江现在很多村落的梁氏子孙都是在这“八大房”中分支繁衍出来的,如果大家对自己的传承脉络不是很清楚,可以回家问问老人,或是拿族谱出来看看。据说现在永寿公裔孙达18万之众,现在合山那洋就是阳江梁氏的圣地,那里有永寿公梁氏大宗祠和九座先祖陵墓。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

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氏,就是梁氏。

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称梁氏正宗。

梁姓是大山槫木纪历图腾,由水、刃、木(槫木)组成,以刀(辛)刻木为纪历方法。此山名为“梁山”,在泰山,古代封禅之地。又有“梁州”,是梁人聚居之地。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梁姓大约有4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七位。梁姓的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梁姓总人口的34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和陕西,这三省梁姓大约占全国梁姓总人口的61%。

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湖南、浙江,这四省的梁姓又集中了26%。全国形成了以鲁豫、陕西、粤湘、闽浙为中心的四大块梁姓聚集地。而广西是当时梁姓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明朝时期,梁姓大约有4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6%,排在第五十三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而梁姓人口增长比值是负值,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山西,这两省梁姓大约占梁姓总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山东、广东、福建、陕西,这六省的梁姓又集中了51%。

梁姓出自两州时期围梁以鱼的渔民,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在典籍这里的“梁”,就是指架在河流上的桥,所以其注云:“成梁所以便民,不使涉也。”有了小桥,人们就不需要赤脚趟水,当然给百姓带来很大便利。

“梁”字除了有桥梁的含义之外,在古代还有河堤、围堰的意思。地处黄河古道上的开封城,历史上就称为“大梁”,之所以如此称呼,并不是因为这里有大的桥梁,而是因为那里有许多大的矮坝堰,利用它可以捕鱼,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

因此,在古代的近河、湖、泽、湾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中,有许多人皆以“梁”为姓氏,世代称梁氏,其族人数要远远超过嬴姓、姬姓梁氏族人之数倍而无计。

扩展资料:

宋朝时期,梁姓大约有4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七位。梁姓的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梁姓总人口的345%。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和陕西,这三省梁姓大约占全国梁姓总人口的61%,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湖南、浙江,这四省的梁姓又集中了26%。全国形成了以鲁豫、陕西、粤湘、闽浙为中心的四大块梁姓聚集地。而广西是当时梁姓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明朝时期,梁姓大约有4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6%,排在第五十三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而梁姓人口增长比值是负值,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山西,这两省梁姓大约占梁姓总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山东、广东、福建、陕西,这六省的梁姓又集中了51%。

-梁姓

梁氏家族名字辈分排列有哪些?

我QQ是107552077:我叫梁昌林 梁氏字辈是:登先国文宗,启后永昌龙,正大光明远,延世在朝中。应该是这个吧:登先国文宗,启后永昌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