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为了纪念什么人?有什么习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1收藏

冬至是为了纪念什么人?有什么习俗?,第1张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冬节”、“贺冬”、“小年”等。而在我国北方,每逢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与张仲景的故事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习俗

01 北方|吃饺子

北方人对饺子爱得过于深沉,毕竟他们一年四季,无论什么节气都得吃饺子,无饺子,不过节。而且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可见冬至吃饺子这件事在他们心里地位有多高,尤其是东北人,对饺子那叫一个爱得深啊! 

真要说说冬至吃饺子的传统,相传还与我国医学家张仲景有关,饺子就是他发明的,原名“娇耳”,他曾用“驱寒娇耳汤”救治了当时很多被饥寒冻坏了耳朵的贫苦百姓。后来,每逢冬至,大家模仿做着吃,也就有了吃饺子的习俗。饺子馅倒是没多大讲究,东北人爱吃酸菜馅的,山东人爱吃鲅鱼馅、北京人喜欢茴香馅,还有人则最中意家常的韭菜鸡蛋、香菇猪肉的,饺子么,能难吃吗!

冬至那天,一家人齐上阵,各司所职,做馅、和面、擀皮、包饺子。那热腾腾的饺子一端上桌,过节的气氛才算真有了!

02 南方|吃汤圆

在北方人蘸醋吃饺子时,南方人的舌尖正感受着汤圆的甜蜜暴击。

在潮汕,当地人把汤圆称为“冬节丸”,但它没有馅。冬节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为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着岁暮之际一家子圆圆满满。冬节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煮好红糖汤,将丸子下锅,煮熟后,先祭祖,再把全家老少叫起来食汤丸,俗称:“汤丸唔食天唔光”。

汤圆到了台州,又变了一个名字:擂圆。黄豆炒熟磨成豆黄粉,加入红糖、芝麻拌匀;糯米粉和水揉成粉团,摘成乒乓球大小,搓成圆球,轻轻压扁入沸水煮熟,再在黄豆粉里滚一圈,这样的动作在台州方言里叫“擂”。和擂圆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福州人的餈,不同的是滚的是白砂糖、熟黑芝麻粉、花生碎、熟黄豆粉的混合物,一个个结结实实的,好不可爱。最令人啧啧称奇的应该是扬州人的冬至汤圆,一个足足有半个拳头那么大,内馅大多是鲜肉荠菜,胃口小的两个就能吃饱。

除了汤圆外,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嘉兴人,还会吃赤豆糯米饭,有驱避疫鬼,防灾祛病的说法。

03|祭天祭祖 —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04 |九九消寒 —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春之先声也,寒冬虽然渐行渐近,但在呼啸寒风中,依稀可以听见春天的脚步隐隐传来。

碗的英文是:Bowl

释义:

bowl n碗;钵,圆形剧场,圆球,投球时间,投球机会,奖杯,盛饮食的器具。

例句:

1、水太热,拿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

The water’s too hot Pour it back and forth from one bowl to another to cool it。

2、把碗留到明天早上再洗吧。

Leave the washing-up till next morning。

扩展资料:

“碗”的英文短语

碗组:headset ,HEAD PARTS ,bowl series ,HEABSETS

明星碗:Pro Bowl ,NFL Pro Bowl ,NFL All Star Game

沙拉碗:salad bowl ,Artdecotek

碗型:Bowl Shape

甜食碗:dessert bowl

有道词典-bowl

-bowl

初六晚上会撤供。

撤供时只撤掉供碗把悬挂的家谱取下从下向上卷好放在供桌上原来的位置,两边的配屏不动香炉烛台保持原样,收起一切供器和家谱。这样规矩的人家都有接神送神的规矩。供家谱,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同时也寄托了后辈对来年的幸福安康的希望。

供老祖宗最好的时间就是除夕的早上。因为据说在神灵世界,只有除夕这天才会给灵体们放假,它们才能收取人们烧过去的纸钱和贡品。有些人总会提前几天去祭祖,这样是不对的,做事要做到点上才最管用。中国人最讲“百善孝为先”和“仁义礼智信”,故此,春节一定要首先供奉祖先,也就是一家人的老祖宗!供奉祖先的意义一是在于体现“大孝”的传统。二是求得祖先对子孙后代的保护!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很多地区,都有一种丧葬民俗,在棺材前摆上一碗饭,并插上筷子,俗称“到头饭”。在东北地区,则是在棺材前供奉一碗小米饭,上插三根秫秆,并在秫秆最上边缠上三个棉花团。民间的叫法是“倒头饭”,其实是错误的称呼,正确的称呼是“到头饭”,寓意逝者已经走到人生尽头,此为到头了。

        在网络上找到一个说法,具体如下。从前,有一家靠卖亡纸(冥钱)为生。为了使生意更好,便编造出烧纸可以使亡人复活的说法,但是乡亲们试验了都不灵验,于是又编造出到头饭的说法。

      “给死人送一碗到头饭,叫他在阴间不挨饿,再多烧些亡纸,让他手头活便活便,到时间顺利返阳。”从此,人们相继效仿着在死人的头前放碗“倒头饭”,希望能讨个好运。

      在遗体旁祭供饭,名叫“倒头饭”。有的以饭一盂、筷一双,放尸旁;有的用两碗米饭或面条,内各插一双用白碎纸粘糊的筷子,献于灵前。也有的煮一碗半生不熟的米饭,插上一双筷子,置于死者头前。俗说供奉倒头饭,能使死者在冥间不会变成饿死鬼。

      在为死者沐浴易衣后,以面粉做球悬于死者手腕。有的地方,剪下死者的一撮头发,和上面,烙一个半生不熟的薄饼,然后切成许多小方块,贯以柳枝,套在死者脖子上或肩头上,也有的用柳条串好后,将打狗饼从堂屋上扔到屋后。俗说人死后要经过恶狗庄,死者持之,可御恶狗。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生产落后,经常有因为挨饿而导致心脏骤停的情况,家人误以为人已经死去,便埋葬了。为了弥补这个错误,于是便在棺材前放一碗饭,称为“到头饭”。如果人没有死,处于饥饿状态,便会起来吃这碗饭。如果真的死了,那这碗饭将会是阳世间为他准备的最后一碗饭了。

      倒头饭”的积极意义有很多,皆是些当地的传统习俗所造就。一是可以避免假死的情况;二是奠定了丧葬民俗的系统性。

        

       

冬至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你们了解冬至节有哪些习俗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

一、吃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见冬至吃饺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风俗。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呢?据说是"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因而命其弟子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吃。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便叫"饺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四、喝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五、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冬至节的习俗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宋理宗的头盖骨被做成了酒杯是游牧民族针对敌人的一贯的习俗,匈奴的冒顿单于就曾将仇敌大月氏国王的头骨做成酒碗。

元朝时,西藏藏传佛教僧人杨琏真伽盗掘南宋皇陵, 赵昀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拖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随后将赵昀头颅割下,并制作成饮器,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焚毁。

这是赵昀生前万万没有料到的。赵昀的头颅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宫中被找到。明太祖得知此事,“叹息久之” ,派人找回赵昀的头颅,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礼葬于应天府(江苏南京)。次年,又将赵昀的头骨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

嘎巴拉供碗:

嘎巴拉供碗作为藏传密教按照严格的尺寸和仪轨,用金银或铜、铁、玉、玛瑙、猴天灵骨等制作的碗型供器,主要用于佛坛上盛放各种供养品,如甘露、甘露丸、七宝、藏香、青稞酒、酥油等,其用途与灌顶甘露嘎巴拉碗有区别,而殊胜之意义无二。

嘎巴拉碗不仅作为密宗法器使用,还是一种重要的供养器,作为一种贵重的舍利进行供奉,只供于护法神殿和密宗师、行者的修炼禅房,或密宗室内,在寺院的大殿中是根本看不到的。佛教徒对其是相当敬重的,认为这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熏”,是高僧戒、定、慧修持的结果,非一般人头骨可比,而且因为修持,大多的嘎巴拉碗都“隐隐有文”。

以上内容参考 -赵昀 (宋理宗)

以上内容参考 -嘎巴拉碗

这个问题原则上就是主人偷懒,而不是瞧不起!

因为关系不好,肯定不会家里吃饭。毕竟家里吃饭,买,做,洗,都麻烦,很多人都情愿做,而不愿意收拾。

餐桌礼仪

在我的生活里除了工作快餐会使用到一性碗筷之外,在其他餐宴上没有使用过一次性碗。在我们家乡,不管是在自己家吃饭、亲戚家宴请、红白喜事酒席甚至是庙宇活动、宗祠公益餐,用的都是瓷碗木筷,是不会拿一次性碗筷供宾客使用的。

在我们认为,拿一次性碗筷供自家或者是宾客使用,无非就是懒惰不想洗碗,从而给人感觉主人宴请这顿饭是极其随意敷衍的事情,有失礼貌。

纸碗、塑料碗轻飘飘的,夏天一遇到风扇就吹到其他面前或者是掉地上。木筷就很容易有岔出来木丝,没注意到的时候刺到嘴唇流血,这样的情景出现是个多么尴尬与不礼貌的事情。

所以精致厚重的餐具、酒具反映着主家人对宾客的重视、盛情。国宴的餐具、菜品之讲究是有意义所在的。

1、使用一次性的筷子会有细菌。其实呢,很多一次性的筷子,它的处理呢,都是十分的不健康不卫生不合格的哦,虽然是一次性的,用完就丢了的,但是它还是会携带一些细菌的哦,所以要小心了。

2、 使用一次性的筷子会造成污染。我们都知道,现在一次性的筷子都是我们大自然中的树木制成的,树木没了,大自然就不健康了,那么就会有污染了,所以我们要减少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哦。

3、 使用一次性的筷子会造成我们的消化问题。我们都会用一次性筷子来吃饭,但是呢,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一次性的筷子会使我们的消化能力变差,因为它是经过化学漂白过的,所以我们要少用哦。

冬至是为了纪念什么人?有什么习俗?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冬节”、“贺冬”、“小年”等。而在我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