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家谱立字辈的含义你知道吗?
众所周知,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起名形式,像老一辈很多人名字都是按家谱起的,父姓+中间的家谱,家长起好最后一个字就好了,这样的起名方式挺简单省事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却不愿用这种方式给宝宝起名了,这是为啥呢?
首先用家谱起名经常重复而且不好听,之前流行家谱取名,是因为大家受到的教育不高,文化水平有限,时间久了,名字经常会重复。当然最主要的是如今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文化水平提高,接触的文化和思想越来越先进,不愿拘泥传统的一些习俗。
其实对于年轻父母而言,都想给孩子起一个好听而响亮的名字,但是碍于族谱,可能起名字的时候就受到了约束,觉得很难取到一个好名字,所以现在自然没人愿意用家谱起名。
现在中国一共有四千一百多个姓氏,而中华姓氏的形式更是源远流长,姓氏的成因也是很多元的,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或家谱,而族谱里记载的字辈,那可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其实字辈对一个人来说,如同姓名一样重要,按字辈可以追根溯源,找到自己的族人。
家族的字辈
在古时候,各个名门望族都有着无数个字辈,每个字都有特殊的含义,字辈。是祖辈定下的一代代传承,每个姓氏都不一样。
以前起名字字辈一般就是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可后来人们不愿意把字辈放在名字里了。久而久之,有些家族的字辈就被人们淡忘了。大家想知道自己的字辈,可以去老家翻翻自己的家谱或者族谱。
家谱,有利于人们追根溯源。家谱的核心部分是世袭,记载了家族史至今的血缘发展过程。因此家谱的世袭内容,也成为人们追根溯源的主要依据。记下了每个族人的生平,分清了每个支派的世袭,使木得其本,水知其然。
字辈是重要取名形式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间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
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他一直延续到现在,关于字辈的起源现已难以考证了。不过一般认为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唐朝,比如韩氏的字辈,是唐朝韩愈谱写的。
字辈的形式很丰富。其中以诗体和对联最为常见。比如贺龙元帅家族的字辈,贺氏宗族即以“大廷良土,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十六字排辈。
用对联做字辈
用对联做字辈的也有很多,最早的就是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
在明代以前,孔氏的后裔没有固定的排辈,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字辈,从孔氏第五十六代开始排起,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
明真宗年间又立了十字十辈。清同治年间,孔氏又立了十字十辈。
一九一九年孔氏族人又立二十字二十辈。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家说孔孟不乱辈儿的道理。
举几个孔家名人的字辈例子,比如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就是孔家的令字辈。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四大家族的孔祥熙,他是祥字辈。援藏干部孔繁森是孔家的繁字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他是孔家的庆字辈。
明朝皇室的字辈
再来说一个明朝皇室的字辈。明太祖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备份表,每个表二十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还有一个规定从字辈开始,每五个字辈命名,以五行为顺序在同辈之内,依次以偏旁部首来命名。顺序是木、火土金水轮回旋转。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一翻明朝皇帝的名字,其名字当中的字基本上都是有金木水火土,这几个字作为偏旁部首的字。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朱元璋一大家子人的名字,简直就是一个化学周期表啊。
总结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字辈的,每个字辈都有一个特殊的含义,不知道你现在的名字是不是按照家谱里的字辈而起的呢?
如何立家谱,我怎么联系有电话号吗,关于这个问题有以下解释:成都盛世嘉彩印刷有限公司为您介绍族谱定制
PART01:为家谱起个名字
注册/登录大谱师,进入项目管理页,新建项目,并标注好项目名称,便于管理,项目资料储存云端,无需担心丢失。
建立所有家庭成员的的档案,可以从“我”做起,向上添加父母、平向添加配偶兄弟姐妹、向下添加子嗣。
家族的介绍可不能少哟,还有丰富的范例库、模板库、素材库、在线图库供你选择。
选择封面封底、编辑目录、体例设置,支持同一项目谱系、谱文资源复用整合成多册不同版式谱书。
对!现在就可以预览完整的谱书啦!还可直接通过姓名搜索人物进行查看呢。
完成整合的谱书,可以通过发布功能,实现一键生成PDF文件,还能一键发布为智能共享家谱并生成二维码。
通过设置生成体例,可以通过多次发布,生成多种体例的家谱全书PDF文件,可随时下载。
姓氏:
蔡
祖籍:
河南
祖宗:
蔡仲胡
郡望:
济阳郡
济阳堂
贺岁堂
分类:
以国为氏
历史名人
远在战国时期,就有蔡姓人大显身手。《姓氏考略》中载:“晋有蔡墨,秦相蔡泽,望出济阳。”蔡泽,战国时燕人。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秦相范雎攻赵不胜,他劝说范雎撤退,被任为相国,献计秦昭王攻灭西周,而名留史册。汉代,我国出现了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共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见《后汉书·蔡伦传》)还有至孝的蔡顺,写定六经文字的蔡邕,名儒蔡千秋等,都以其辉煌的事迹,为后人传诵。汉代的蔡氏中,尤为人称道的是才女蔡琰。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博学而有才辩,通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归母家。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曹操念蔡邕无后,以金璧赎归。写下《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而流传于世。宋代学者蔡沈、书地家蔡囊、理学家蔡元定,金时文学家蔡圭、蔡松年,清代画家蔡元友,近代名将蔡锷、教育家蔡元培,以及当代革命家蔡和森、蔡廷锴、蔡畅等,均为蔡姓增色不少。
姓氏来源
根据《姓氏考略》上的记载,周文王的第十四子蔡叔度生了蔡仲胡,受封于蔡国,子孙以国为氏,称为蔡氏。晋国有蔡墨,秦朝有丞相蔡泽,望族出于济阳。蔡姓与祭姓古代通用,都是以国为氏的姓氏。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周文王的儿子蔡叔度死后,他的儿子叫胡,继承父亲的封号,就是蔡仲,他的后代就以蔡为氏。而明代的《华亭蔡氏新谱序》记载得更详细,蔡姓的祖先出于周文王,他就是蔡叔度,周武王的同母弟,因为武庚之乱被迁,他的儿子胡,因为贤能,被周公举为鲁卿士,又将他封之于蔡,任尚书之职。蔡氏得姓初期,主要繁衍于河南省的上蔡县一带,传到蔡平侯的时候,其地被楚国所夺,族众就随着平王东迁,被改封于现在的河南省新蔡县,到了昭侯之时,楚国又将蔡国赶到下蔡,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凤台县的地方,他们对楚国一让再让,然而最后还是被楚国所灭。望族居于济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定陶县西北一带,另一说是河南兰封县境内。
每一个分支是不同的,基本不具备参考价值
我也姓呼!不知道咱俩的的家谱是不是一样?
《 姓家谱》
最后编辑于: 1998年7月19日
前言
蒙城骆铺是老家, 逃荒韩古来安家,
潘姓多来呼姓少, 孤门独户受欺压。
明朝来祖呼尚志, 朋友李虎张大洼。
两家情愿来换家, 清朝改为大呼家。
来祖三子分两家, 仅知一子呼启明。
其它不知叫个啥, 三辈祖先呼丙啥。
四辈祖先呼应啥, 五辈泽字来落脚,
六辈就是呼朝啥, 到国九辈是乱起。
德庆到天家谱按, 据说明朝换的家。
清朝改为大呼家, 老人传说是这样, QQ:592299094
如有讹错请可查, 因为南北两个家。
后世子孙见而话, 知谱续辈避讹差。
家谱歌决
尚启丙应泽朝(传)学,玉国德庆维道善,
华越祥振云景连, 东怀广良昌乐建,
青松树茂成恒年, 丰富纯金敬友汉,
经保俊贺绍占安, 秀子立义乃登天。
以上写于一九七三年2月8号
以下修改于19861226
伯好养侠在多献, 全家仁信作福州,
文明大发太平乾, 长悟自修定性先,
凌从本克继宗彦, 兴中进化瑞彩万,
洪庭开济贵体展, 新月钦佩治迪元。
呼玉藻最后遍于 1986·12·26
呼树人摘抄更新 ……
2001—2—28
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家谱立字辈的含义你知道吗?
本文2023-10-28 04:36:5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