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常氏的商号名称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1收藏

榆次常氏的商号名称,第1张

“南常”的商号名称均带有“昌”字,号称“十大昌”。其商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地。

在常氏家谱的“寿序”、“墓表”、“墓志铭”中,多有常氏经商的记载。如常氏九世万达八十“寿序”中称:“翁为榆邑望族,自少英敏,具干济才,方弱冠,遂弃制举,业掭计,然术事无巨细,便能摒弃区划,悉合机宜,为老成辈所器重。中年懋迁有无阅历而话练益精,一切运筹帷幄,克壮其猷,家业日隆。”再如九世常万育八十“寿序”中也赞其经商才能说:“翁未弱冠,读书家塾,用力甚勤,人皆许其能。既乃失怙而家计甚切,母独命学陶朱术,翁因顺志北上,据先人遗资,经营二十载,家遂丰盈。”另如常万达之子、常氏十世常怀愉八十“寿序”中称“今初而课读,颖异非常,长而经商,辛苦备至。至于奇迹廛市,更有可法者,林风沐雨,以炼精神,握算持筹,以广智略。其深藏若虚也,有良贸风;其亿及屡中也,有端木风。持义如崇山,杖信如介石,虽古之陶朱不让焉。”又如常万达曾孙、常氏十二世常怿“墓志铭”中,也有“随父服贾张垣,凡筹划经营实左右之”。常氏十三世常维丰“墓志铭”也写道:“君性明敏,事宜张驰,一经裁决,立即决焉,每任一人,皆精明强干,以放生理日盛,富甲一乡。”

宗谱者,所以志一族之世系,传之亿万世而不忘也。

余家宗谱,自余八世伯祖蟾魁始修之。

始祖由山西兔番初迁于五儿wa,复迁于郝家坪,后迁西常家新村。以上无可考,历年久远,加以兵燹,盖有无足怪者。及余之身,复八世矣。族中男丁百数有余而四方分住,不能聚族而居,且家贫多未读书,询及祖父之名,往往有茫然不知者,余甚忧之。于大清光绪十六年庚寅,延致族长详加考核,自余续之后,一目了然,诚快事也。犹愿自今以后十二年一补序,凡遇酉年为国家拔取人才之岁,是岁清明令节,合族人祭扫祖茔,可以齐集,当应长门执事人于分结祭奠之日,展开宗谱,细问族中子弟,但有娶妻成室及年二十岁以上者,即详序各门之后,其有幼小未及成室者,俟十二年补编。如此,世世勿替,庶我常氏家谱可垂之永久矣。即或有人乏嗣者,须本门承嗣,以明利害相趣,而且不乱其宗族矣。祖宗邱墓不载,则历久而不知;生前事迹不载,则阅世而亦湮。追远报本,睦亲敬长,舍斯,其宗曷由稽哉?

余见闻浅陋,又不能文,略叙斯言,是所望于后之有心者。

八世孙从伦谨志

大清光绪十六年庚寅正月初八日

甘肃临夏县土桥常氏家族新辈份用字告文

一、取字由来

我们土桥常家姓氏老庄取辈份字“延寿文忠太”、“自全承启志”以来,从“寿”字算起(加五父外一辈)到现在的“承”字辈,已历八代,辗转一百七十多年,经晚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不同时代,人间沧桑之巨变,时代发展之迅猛,跃然眼前。我家族从最初的三四户十多人已发展壮大到目前的二三十户,二百多人,可谓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当前,我族面临辈份字即将用尽的局面,而大常家老庄早已出现无字可用的状况。为了延续家族文明史,为后代负责,我们决定取本家族新辈份用字。这就是继“延寿文忠太”和“自全承启志”之后第十三到十七代共十代辈份字为“仁义聚功德”、“荣发万世开”。每五代完后有一个过渡代为五父外,一般取单字。

二、新字释意

一个好的名字可以使人吉利一生,如用八字配合起来取字,更是锦上添花。以上十辈新字都是用《人名五格取字法》选择出来的,每颗字既可独立成义,又可整体组合反映意涵,与前十辈字相互乎应。并且每颗字与常姓组合起来都为吉数数理,但与别姓相配不一定是吉数数理。“仁”4画吉数,意同 情、友爱、仁义也;“义”13画吉数,泛指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举动,如义气、大义、义勇等。“聚”14画吉数,集合、聚集、积累的意思。“功”5画吉数,成功、功绩、功德的意思。“德”(惪)12画吉数,指道德、功德、名望的意思。“荣”10画吉数,指荣华、荣耀、富贵的意思。“发”12画吉数,发展、发达、发福的意思。“万”13画吉数,表示数字、很多、巨大的意思。如万年、万福、万难等。“世”5画吉数,意指时代,一生、社会世界等。“开”12画吉数,意如开始、开发、开创等。

三、“人名五格”的基础概念

人名五格即指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和外格。姓氏代表天格,是固定不变和不可改动的,是老祖宗给定的。名字分别代表地格和人格,是姓名“五格”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天格在上,人格居中,地格在下,表示人在天地之间,其吉凶数理完全由人调整。天、地、人三格又称“三才”。总格是姓名全部笔画组成,其吉凶代表着一生的运程。外格是姓与名的最后一个字组成,其吉凶标志着人一生的外部环境。人的姓名数有规定的数理意涵,总数有1-81个,有吉有凶,吉中有一定的凶,凶中有一定的吉。

人的姓名从外表看是一个文字符号,但从内涵看,恰恰标志着人在社会当中的自然存在,是人的精神气质,思想理念的概括。从狭义看是人一生活动的交流名片,但从广义的能量看,是人的声誉名望、地位层次、人生价值及其无形资产的表现。一个人越出名,其名字的无形资产价值越高,其影响超过人本身,甚至经久不衰。所以,取一个人的名字要慎之又慎。

从我家族辈份字“延寿文忠太”五父看,“寿、文、太”三字为吉数数理,“延忠”二字为凶数数理。“自全承启志”五父中,“自全志”三字为半吉半凶,“承启”二字为凶数数理,加上“常”姓又为凶数数理,所以我们名字的三个字中仅有最后一个字可以选取吉数,如果选择不好变为凶数,三个字都为凶数数理,不吉利将伴我们一生。为了给后代取一个吉利名字打好基础,这次所取十代新辈份字,就是按《人名五格取字法》规则,都选取了吉数字,但愿后代欣欣向荣,名人辈出,是否成真,当以后来者验证。

现举一例:明朝大将军常遇春姓名五格。

天格12为凶,数理薄弱无力,外祥内苦,谋事难成;人格23为吉,数理,渐次进展,功名荣达,名显四方;地格为21吉,数理,先历困苦,后得幸福,官运享达;总格为32吉,数理,侥幸多成,贵人得助,财帛丰裕,繁荣至上;外格20凶,数理,智高志大,历尽艰辛,焦心忧荣,进退两难。天、人、地三才数分别为2乙木正印,3丙火自身,1甲木偏印。从五格数理看,基本符合常遇春一生迭宕人生。常遇春,今安徽蚌埠怀远人,汉族。青年时作码头工,生活贫困,力大无穷,饭量很大。后参加朱元璋农民起义军,豪洲一战成名,得到朱元璋赏识。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多为先锋,号称“常十万”,从先锋升任大将军直至大元帅、开平王。至于39岁英年早逝,皆因自身丙火得天格、地格甲乙二木印生太旺,过旺必有一折。病逝后追封爵位鄂国公。

常文作于2017年6月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下面是我为你搜集明朝常遇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横,明朝开国名将,出生于1330年安徽。农民起义爆发后,曾投靠于刘聚,但刘聚是个强盗,并没有雄图大志,然后在1355年投身于朱元璋,从此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十四年。常遇春世代务农,家庭条件不好,常遇春自小习武,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常遇春在采石战役中初露锋芒,一战成名,深受朱元璋的器重。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是忠心耿耿,为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所不惜。因为早年投身于朱元璋时,自愿请战,并扬言能用十万军队征战 天下 ,所以军中也称他为“常十万”。朱元璋执政期间,常遇春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

 明史中对常遇春的评价是常遇春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的智慧谋略不在徐达之下。在1366年,徐达和常遇春大破苏州后,再次因功受封,封为鄂国公。1367年,朱元璋继续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进行北伐,仅用3个月平定山东,1368年,在洛水于元军大战,获得大捷,史称塔儿湾大捷。常遇春继续乘胜追击,攻取了河南和潼关,为朱元璋进军大都创造了有利条件。

 1369年,常遇春又在上都取得胜利,凯旋而回归,当大军到达柳河川时,常遇春患病,于7月7日,病死军中,享年39,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赐葬于钟山原。并在南京功臣庙中为常遇春塑像祭祀。

常遇春家谱介绍

 常遇春的妻子为蓝氏,和常遇春共育三子一女。常遇春的妻子名叫蓝彩云,弟弟是明朝开国将领蓝玉。和常遇春结婚后,蓝玉生下长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长女为常氏,被后人称为元妃。

 常遇春的妻子比常遇春小两岁,常遇春去世后,朱元璋追封为开平王,妻子蓝氏为开平王夫人。常遇春妻子去世后,朱元璋 命令 将蓝氏葬于龙山厂,后来改名为常府山。常遇春去世后,长子常茂继承了常遇春的爵位,跟随父亲常年作战的缘故,常茂也是一员猛将,在 军事 作战方面有很高的技巧和战略,屡战屡胜,当时被称为无敌大将,明朝政权建立后,朱元璋封他为孝义永安王。

 常升是常遇春的次子,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官至太子少保。有史书记载,常升死于永乐初年。 历史 上,关于常升的记载少之又少,只能从零星的 句子 中推测出,常升早年间跟随父亲出战,因骁勇善战而颇具威名。

 常森是常遇春的第三个儿子,相关书籍没有对他的记载和介绍,至于他的生平历程,无法得知。常遇春去世后,很多地方为了纪念他生平功勋,修建了很多祠堂以此来彰显他显赫的功绩,常遇春后人们为了缅怀她,还修建了常遇春墓,此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白马村,现在已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延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延安市地方志办公室,是延安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隶属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刘占平,副主任:王榜文 李兴隆,人员编制16人。办公地址:延安市南大街74号(人大二楼方志办), 联系人:张小莉 电话:2112244。

  主要职能

  1、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地方志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就修志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呈有关方面给予研究解决。

  2、 负责制定全市地方志工作规划,并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督促实施。

  3、 组织对县(区)志进行二审和对市直部门专业志进行终审及志书的出版发行。

  4、 承担《延安市志》的编纂任务。

  5、 整理开发利用现有志书资料,开展地情信息资料征集、研究和咨询,为宣传、开发、建设延安提供服务。

  6、 开展旧志的整理和校注工作及及、县(区)志影视版的摄制工作。

  7、 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和读志用志活动,培训修志人员。

  8、 指导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年鉴编写工作,编辑出版《延安年鉴》。

  内设机构

  1、 政秘科(2019室) 科长:张小莉

  负责政务事务工作,协调各科室关系;负责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及综合性文稿的起草;负责工作制度的落实,负责会议的组织和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办;负责文秘、机要、档案、保密、计划生育、工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接待工作;负责方志政策、法规宣传工作;负责编制人事、劳动工资、考核考评、统计年报及思想政治工作计划;负责本单位财务报帐及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负责人大、政协提案、议案、建议和意见的办理工作。

  电话:2112244

  2、 市直科(2023室) 科长:刘 颖

  指导督促市直部门各专业志的编写工作;参与组织《延安市志》的编篡;参与对修志人员的培训;开展方志理论研究;参与市直部门各专业志的评审。

  电话:2112051

  3、 基层科(2021室) 科长:路清芳

  检查指导县(区)志的编写工作;负责县(区)志影视版的摄制工作;负责县(区)志资料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续修新一届志书;负责县(区)方志理论研讨;负责县(区)修志人员的培训工作。

  电话:2112041

  4、 年鉴科(2025室) 科长:杨丽华

  检查指导县(区)、市直部门年鉴编写工作;编辑出版《延安年鉴》;组织年鉴的出版发行工作;征集年鉴中的信息、广告;培训年鉴编辑人员;负责年鉴理论研究。

  电话:2311957

  志书发行

  《延安地区志》 《延安地区志》是建国后延安市编修的第一部地区志,已于2000年8月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发行。它全面记述了延安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上溯事物发端,下限至1996年底。全书计26编,113章,共约200万字,彩色、黑白图照100余幅。为体现地方特色,志中专设《革命根据地志》和《陵墓志》,并在“附录”中增置《中共中央在延安》专编。该书为16开本,彩色护封,设计典雅,装帧精美,印刷精良,具有很高的利用和收藏价值。每部定价280元,外地订户增加邮资10元,一次订购5册以上,免收邮资费。一次购买10册以上8折优惠。

  《延安府志》校注本

  《延安府志》校注本,由陕西旅游出版社于1999年6月出版,向国内外发行。清嘉庆本《延安府志》是延安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一部地方志,是延安古代地方史籍集大成之作,是研究延安乃至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历来为政官学者所推崇。清陕西布政使温承惠称其“义例严,体要具,实有度越乎旧志者,斯良史之载也”。《延安府志》校注本详细校点注释了志中的历史事件、古今地理名称、人物、典故及繁难字词等,由古籍竖排改为现代汉语模式排列,使志书更加通俗易懂,全志从原50万字增至90余万字一卷本。全书设计考究,装帧雅致,印刷精美,纸质高档,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每部定价88元。

  《延安年鉴》

  《延安年鉴》是集全市各方面资料之大成的权威性工具书,记载内容涵盖面广、资料翔实可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对服务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和历史价值。 《延安年鉴》由延安市人民政府主办,延安年鉴编篡委员会编,彩色护封,设计美观,体系缜密,资料丰富,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已连续印刷出版2000创刊号、2001卷、2002卷、2003卷、2004卷、2005卷、2006卷、2007卷、2008卷、2009卷共10卷,2010卷已完成编篡,近期出版发行。

  地 址: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市政府东楼二楼北)

  邮 编: 716000

  电子邮箱:YASFZB321@126COM

  联系人: 张小莉

  工作情况

  延安市共有修志机构14个,其中,单设7个:市地方志办公室、黄陵县志办、志丹县志办、延川县志办、安塞县志办、延长县志办、子长县志办;与档案、党史三合一机构5个:吴旗县档案局、甘泉县档案局、宜川县档案局、洛川县档案局、黄龙县档案局;与档案二合一机构2个:宝塔区档案局、富县档案局;全市从事专职修志工作的共85人。经费均为财政预算拨款。

  首轮修志任务全面完成

  出版地区志1部、县(市)志13部,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部(《延长县志》获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级奖励5部(《延安地区志》获陕西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志丹县志》、《富县志》、《延川县志》获陕西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吴旗县志》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编纂出版部门专业志、厂矿企业志34部,另有18部通过终审,17部 完成初稿。

  旧志校注

  完成清嘉庆《延安府志校注本》、清光绪《保安县志略》、道光《延川县志》、民国《延川县志》、民国《宜川县志校注本》、民国三 十三年《黄陵县志校注》,2009年8月出版了道光十三年《鄜州志》、2010年3月出版了乾隆九年 民国十四年《安塞县志校注》,整理出版《宜川文史资料·旧志书集》全套共4册,包括清乾隆十五年至民国三十三年3册《宜川县志》和1册 《宜川乡土志》。

  地方志综合年鉴

  连续出版市级综合年鉴《延安年鉴》10卷(制作了配套的多媒体光盘);黄陵、延川、延长、洛川、志丹、安塞、富县、子长等 县陆续出版综合年鉴28部。其中《延安年鉴》获中国地方志年鉴综合二等奖,并应邀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黄陵年鉴》获版式装帧印刷专项特等奖。

  多媒体制作

  拍摄了《黄陵县志》影视版,并在1997年全国地方志颁奖大会上作了演示;完成《延安地区志》、《延安年鉴》多媒体光盘制作。

  地情资料编著

  利用历史资料整理编著出版地情信息资料《历史文化名城延安》、《毛泽东与刘志丹》、《安塞民俗》、《我是安塞人》、《延川县黄河文化旅游纵览》、《伏羲太极文化》、《伏仪故里——延川县》、《延川县黄河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宣传册》、《黄陵文典-人物-历史文献》等地情类书10余种;2007年8月成立了延安市地方志系列丛书编纂委员会,征集出版了延安市地方志系列丛书《陕北古代史纪略》,80余万字;撰写理论研究文章60余篇。

  第二轮修志工作

  第二轮修志工作规划延安市编纂任务是:1部市志,1部城市区志,12部县志。均为续修。市志办编制下发了《延安市地方志工作12年规划纲要》(1999~2010)及《延安市志》(1997~2010)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及篇目设置,为充分体现市志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在篇目设置上增设了经济体制改革编、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编、旅游产业编、信息产业编。修改后的篇目,共设30编、161章。2007年4月印发各单位 并与之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了启动了市志编纂工作。全市市县两级都调整了新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制定修志方案,落实编志人员,开始 资料征集工作。市、县共举办了7次修志培训班,就年鉴编写和第二轮修志专业知识进行了专题辅导。2006年11月组织全市13个县(区)志办主任和业务骨干27人参加了全省第二轮志书编纂业务培训,2008年10月组织30人参加了在宁波举办的第二期业务培训班。2010年11月24日——12月4日在宁波大学组织了全市108人的续修志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修志队伍的业务水平。

  读志用志

  利用志书资源为地方建设服务,先后为延河大桥广场工程设计、黄延高速公路设计、延安市城市5年环境质量报告等提供大量历史资料;利用地方志资料,以史证妥善 解决了富县张家湾镇八卦寺地区与甘肃合水县跨省土地争议;为《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提供《延安市纵览》;为省志办提供南泥湾 村镇人口分布、土地面积、经济收入等方面资料;为市委组织部提供《延安历史沿革》;协助省社科院开展《陕西省情—延安市情》专题调查工作;协助《延安市常氏家谱》印刷出版工作。安塞县志办于2007年11月建成地情信息网。

  荣誉奖项

  2005年10月,黄陵县志办荣获全国方志先进集体,延安市地方志办公室获陕西省地方志先进集体;2007年延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全省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延安市地方志办公室获全省综合年鉴和业务培训先进单位。

《忠武常氏家谱》记载:常遇春的长女,嫁给朱元璋之子(太子)朱标。

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亲册常氏为皇太子妃。

常氏于洪武七年(1374年),生嫡长子(皇长子)虞怀王朱雄英。朱雄英夭折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初一,卒年八岁,被明太祖追谥为“懿敬太子”。

其后,常氏还为朱标生一子,排行第三,即皇三子吴王朱允熥。

她死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谥号曰“敬懿皇太子妃”,简称“敬懿太子妃”。

而继室吕氏(即吕太后)为朱标生了四个儿子,依次为:皇次子建文帝朱允炆、皇四子衡王朱允熞、皇五子徐王朱允火熙、皇六子朱某(早夭,无爵、无谥号)

皇次子朱允炆在其父兄去世后,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也称建文帝。

建文元年(1399年),明惠帝尊生母吕氏为皇太后,是为吕太后,同时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贬其号为“敬懿皇太子妃”。

南明弘光帝即位后,又复称常氏为“孝康皇后”。

家谱六卷,(民国)常仁道、常怀仁等纂,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丰县常店乡常娄村。

江西万载大北门常氏族谱,(清)常德寿等纂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平原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第四卷、第六卷、卷末。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山西常氏宗谱一百五十卷,(民国)常赞春编,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铅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山西省图书馆。

常氏宗谱,(民国)常赞春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铅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长沙东薮常氏家读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江苏丰县常氏山西太谷常氏家乘,(民国)常赞春等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夏县常氏五房谱,(民国)常学光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石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南长沙欧塘常氏六修家谱,首一卷,(民国)常孝魁修,常孝焕等纂,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江苏泰兴延令常氏宗谱八卷,(民国)常羡之等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三省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二部)。

榆次常氏的商号名称

“南常”的商号名称均带有“昌”字,号称“十大昌”。其商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地。在常氏家谱的“寿序”、“墓表”、“墓志铭”中,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