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建立东汉后又是怎么对待刘姓宗室的?
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真定王刘杨。刘杨和其后人的人生沉浮,就是西汉的刘姓宗室们在王莽时代到刘秀建立东汉后命运的标本。
王莽废汉篡位后,将西汉的刘氏宗室们均降为平民,虽然有一些人起兵反抗,但没有激起多大风浪。位于河北的真定王刘杨同样也在这时候被降为平民。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刘杨也是这时候扩张势力,自行恢复真定王称号,拥兵十多万,成为河北地区不可忽视的势力。河北的王朗兴起后,刘杨一度依附王朗。
当时还是更始政权下属的刘秀奉命安抚河北,同王朗作战。刘秀对刘杨极力拉拢,迎娶刘杨外甥女郭圣通为妻(此时刘秀已娶阴丽华为妻,阴丽华实际是在不知情情况下被休妻)的条件,最终取得了刘杨的支持,平定了王朗。
(郭圣通)
刘杨的支持,对早期刘秀在河北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刘秀和刘杨的蜜月期没有维持多久,刘秀称帝后,刘杨密谋造反,还没发动就被刘秀派遣的耿纯诛杀。但刘杨势力此时对刘秀还有重要作用,还是一个政治标杆。刘杨被杀后,刘秀还让刘杨的儿子刘得继承真定王之位。
刘秀正式立皇后也在刘杨被杀后,立郭圣通为皇后而没有立和刘秀自己感情更好的阴丽华为皇后,也是安抚河北势力的姿态。
建武十二年,刘秀平定公孙述,天下间再无大的割据势力,基本一统天下。
建武十三年,真定王刘得被刘秀取消王爵,降为临湘候。此次和真定王刘得一起被降爵为候的,共有四人,都是和刘得一样,与刘秀血缘关系比较远但在刘秀争取宗室支持时得到王爵。
刘得等人被降爵后,东汉诸侯王全部是刘秀家族一脉了。
建武十七年,刘秀废掉郭圣通的皇后之位,立阴丽华为皇后。
总体来说,王莽代汉后,西汉宗室们被降为平民。不过王莽并未大规模诛杀宗室,宗室们基本还保得性命。刘秀建国过程中,宗室们待遇得到一定恢复,地位有所提高,但远不如西汉时风光。刘秀的天下稳定后,非刘秀家族的宗室受到打压,地位进一步降低。
东汉初期,光武帝和郭圣通的联姻就是非常成功的政治联姻,郭圣通以十万精兵作嫁妆,助刘秀取得天下,封为皇后,也因此埋下祸根,被刘秀废掉。刘秀并不象汉武帝对陈阿娇那样冷酷无情,而是封郭圣通为太后和儿子们生活在一起,得到善终。
西汉末年,安汉公王莽取得政权,建立国号新(公元8年一公元23年)。王莽复古改制天下大乱,爆发了绿林和赤眉起义。南阳人刘秀和大哥刘縯也在家乡起义。
刘秀哥俩加入绿林军阵营,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以两万军队打败王莽四十二万军队,名震天下。和刘氏兄弟起兵的阴氏兄弟非常欣赏刘秀的能力,看好他的未来。
阴氏兄弟有个妹妹阴丽华,天下美人。刘秀曾见过一面,他有句名言,种田当做足谷翁,做官要做执金吾,娶妻要娶阴丽华。可见阴丽华在刘秀心目中的位置。
后来,刘秀娶阴丽华为正妻。公元23年,更始皇帝刘玄拜刘秀为破虏将军,大司马,持节北渡,经略河北。当时王郎诈称汉成帝之子称帝,有刘姓宗室辅佐势力庞大。
刘秀到河北时无兵无势,被王郎追杀的饭都吃不上,向南逃走。刘秀是汉高祖刘邦八世孙,长沙定王刘发之后,威名天下,非常有号召力。
在信都城得四千精兵,不久又得两千骑兵才算有了立椎之地。边将耿纯,宗室刘植扶佐刘秀,有数万之众。刘秀派刘植去劝说真定王刘扬辅佐自已。
真定王刘扬是宗室子弟,拥十万精兵是地方实力派。刘扬有个外甥女郭圣通,其家族是河北豪强大户。刘扬让刘秀取郭圣通为妻,双方达成政治联盟。
郭圣通以舅舅的十万精兵为嫁妆,同刘秀南征北战,算是忠难夫妻,也为将来埋下祸根。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改元建武,即光武帝。次年,真定王以谋反的罪名被杀。
刘秀想封正妻阴丽华为皇后,阴丽华非常豁达,她认为郭圣通随刘秀多年,又生了五个儿子,应立为皇后。最后郭圣通封为皇后,史称光武郭皇后,正妻阴丽华为贵人。
郭圣通非常强势,他生的儿子刘僵为太子,光武帝说郭皇后有吕霍的野心,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光武帝把她废了迁到北宫居住。刘秀不象汉武帝对陈阿娇那样冷酷无情,而封她为中山王太后和儿子中山王刘辅生活在一起。
光武帝封阴丽华为皇后,她的儿子刘庄为太子,即未来的汉明帝。太子刘僵降为沛王,郭圣通为沛太后。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2年)郭圣通(公元7年一公元52年)病逝,享年46岁。在封建社会,女人社会地位非常的,郭圣通随光武帝南征北战,育有五子,母仪天下,结局还算可以。
轩辕黄帝46代孙: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年登基东迁河南洛阳中兴周朝在位51年生四子∶泄父、狐、武、烈)──47代:泄 父生──48代:桓 王(姬林,公元前719年登基在位23年)生──49代:荘 王(姬佗,公元前696年登基在位15年)生──50代:厘 王(胡齐,公元前681年登基在位5年)生──51代:惠 王(姬阆,公元前676年登基在位25年)生──52代:襄 王(姬郑,公元前651年登基在位33年)生──江西上饶周氏宗谱-玉邑山坂石潭边谱局资料53代:顷 王(壬臣,公元前618年登基在位6年)生──54代:匡王(姬班) ──55代:夷王(姬瑜) ──56代:简王(姬夷) ──57代:灵王(姬泄心) ──58代:景王(姬贵) ──59代:悼王 (姬猛);60代:敬 王(姬匃)──61代:元 王(姬仁)──62代:真定王(姬介)──63代:姬去疾,生三子:(叔,嵬,揭)──64代:姬揭──65代:姬桓,──66代:姬威,──67代:姬惠(武公班),──68代:姬杰(迁汝阳以国改姓周)──69代:周京──70代:周 勃(江苏沛县人,公元前244年生-前176年卒,公元前206年封降侯,勃官至汉丞相。生三子元夫、亚夫、季夫)待查考。──71代:亚 夫(官至太尉,丞相,封条侯)——72代:细柳堂 周 仲达──73代:常礼──74代:南 田──75代:周 辟(擢齐郡太守,遂居家焉,)──76代:周 堪(字少卿,官至太子少傅,光禄大夫)──77代:周 员(字泽润,官至齐郡太守)──78代:周 秘(擢陈留刺史,徙居汝阴)──79代:义 山(字季道,生俱慧根)──80代:周 清(字宇清,擢舒令,晋庐江太守,遂家于安徽庐江舒城) ──81代:周 荣(字平孙,官至太守,尚书令,生二子,庐江堂后世子孙颇为显赫为庐江舒城周氏大族)──82代:周 兴( 汉尚书郎,生二子,周景、周〈?〉) ──83代:周景(汉建宁年太尉,生二子,长子周忠为汉初平三年太尉,依据明解缙序文洛阳令周异为次子)──84代:周 异(东汉洛阳令,生二子,长子周瑜三国时为吴国前部兵马大都督,次子周理。)
周瑜下传周敦颐直系简表
始祖:周 瑜(字公瑾,公元175年二月十五生于庐江舒,建安15年即210年腊月初九卒于巴丘即今岳阳,葬故里庐江,擢吴前部兵马大都督,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曾暂居江西柴桑即今九江市,生
二子:周循、周胤,一女:周彻)—→2代:周 胤 (庆远堂周胤生于汉建安五年庚辰十月廿八日子时,即公元200年,享年四十。暂居江苏建邺即今南京,生三子,豫、泰、纂) —→3代:周 泰(居江西庐陵乌东即今吉安·,生三子,光苑、光煦、光熙。)—→4代:周光熙(光熙讳敬,擢晋宜春令,后转兵部尚书椽,生子范)—→5代:周范(生二子,显、柏。)—→6代:周显—→7代:周达—→8代:周崇武—→9代:周坦—→10代:周昉(仕齐为博士大夫。)—→11代:周征(擢桂州刺史,授兵部尚书。)—→12代:周玢(擢庐陵太守)—→13代:周穆(为江西省石阳令)—→14代:周汾翁(生于庆远堂梁太平元年丙子二月八日巳时, 即公元556年,为隋陈行军总管,骠骑将军,浙江会稽刺史,墓在吉安县油田镇九龙山乌东带源月形山,尚有原始的墓碑在。生四子。孟仁、仲仁、汉仁、举仁)—→15代:周孟仁(孟仁即归仁,祖居山东青州即兖州,隋末义宁元年登武进士,后为唐太宗麾下开国大将,授魏博节度使左迁湖广襄阳刺史,封息国公。生子五∶贵珠、贵琼、贵瑛、贵瑰、贵璋,一说,周归仁祖父青州刺史周穆久在外为官,因思念老家想后代回归祖籍,顾名思义给孙子起名归仁,因我国古代至今有延用传统起名规矩,为表明兄弟长幼尊辈顺序排列称:“伯(即孟,孟为妾妻所生的长子)、仲、叔、季”,因周归仁是周穆长孙故又称之孟仁。后因其打仗勇猛又被呼为猛仁将军而流传……)16代:周贵珠(唐贞观年进士。生子二∶文颖、文宝)—→17代:周文颖(唐永徽年进士。生子一∶安时)—→18代:周安时(唐总章年进士。生子三∶如锡、如鍉、如银。)—→19代:周如锡(生十八子加其兄弟6子一门共24人皆登进士第成为大唐24才子)—→20代:周弘谦(唐天宝年进士,生子一∶从昌)—→21代:周崇昌(唐永泰年进士, 廉、白二州刺史,始迁湖南道州)—→22代:周 寓(唐永贞年进士,生子一∶惟简)—→23代:周惟简(唐长庆年进士,生子一∶周瓖)—→24代:周 瓖(唐会昌年进士,生子一∶彦朴)—→25代:周彦朴(唐大中年进士,生子一∶虞宾)—→26代:周虞宾(唐天复年进士,生二子∶从远 、从本 )—→27代:周从远(宋建隆年武进士,生子一∶智强)—→28代:周智强(宋处士生子六∶怀成、怀识、怀铎、怀正、怀辂、怀德)—→29代:周辅成(即怀成, 宋大中祥符进士,清光绪10年周瑜故里庐江县志记载明万历23年文昌馆崇圣祠列有周辅成从祀,生子三∶敦颐、周砺、敦蒉)—→30代:周敦颐(始祖元公,辅成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1017年端午节生,1073年6月初七卒,为宋明理学爱莲堂创始人,生子二:周寿、周焘,按《周恩来家世》列周敦颐至周恩来世系表於後)—→
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刘秀的挚交邓禹杖策北渡,追赶上刘秀,对刘秀言刘玄必败,劝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邓禹的话,正合刘秀的心意。
刘秀到河北后不久,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即拥戴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称帝,一时间,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甚至有南返逃离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对刘秀言道:“渔阳、上谷的突骑足有万骑,发此两郡兵马,邯郸根本不足虑”。
不久刘秀率军在更始帝派来的尚书令谢躬和真定王刘杨的协助下,攻破了邯郸,击杀了王郎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成和真定王刘杨两家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此时距刘秀在宛城迎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
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史称此时刘秀“自是始贰于更始”,不久,刘秀授意手下悍将吴汉将谢躬击杀,其兵马也为刘秀所收编,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与上谷等地的太守韦顺、蔡允等也被吴汉、耿弇等人所收斩,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
刘秀发幽州十郡突骑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
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唐末五代之后也根据都城洛阳位于东方而称刘秀所建之汉朝为东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 [9] 、谥号光武皇帝,后人多称呼为光武帝。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他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于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废墟中恢复和发展。
这位最惨皇后叫做郭圣通,她的丈夫是刘秀。郭圣通之所以没有换来刘秀的真心,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刘秀不喜欢她,另一个是刘秀把她当作工具。她在嫁给刘秀之前,刘秀就已经娶了自己的发妻阴丽华。刘秀不喜欢她,要不是看她可以为自己带来10万军队,刘秀根本不会娶她。
郭圣通是古郭国的后裔,她的母亲是真定恭王刘普的女儿。虽然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她的家里还是很有钱,很有势力。在那个时候,谁要是娶了郭圣通,谁就可以得到真定王刘杨的帮助。刘秀当时没有什么地位,只是军队中的一名小兵。因为军队经常被其他军队击败,所以刘秀开始找寻找让自己强大的机会。
后来,刘秀听人说起了郭圣通,知道娶到郭圣通就会真定王的帮助,于是他就和自己的发妻阴丽华商量娶郭圣通的事情。阴丽华是一个懂事的女人,知道刘秀要做大事,所以同意了。刘秀娶了郭圣通后,按照当时的传统,郭圣通是要做妾的。郭圣通自然不会做妾,毕竟她的身份很高贵。阴丽华知道后,于是主动做妾,让郭圣通做正妻。
郭圣通嫁给刘秀的时候,为刘秀带来了10万军队。因为郭圣通带来的10万军队,刘秀最后平定了天下,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虽然刘秀让郭圣通做了皇后,为刘秀生了五个孩子,但郭圣通还是没有得到刘秀的真心。刘秀知道自己不需要郭圣郭圣通的帮助后,直接找了个理由将郭圣通的皇后废了。
人物生平
郭圣通出生在一个极为显赫的家族,她的母亲为汉景帝七世孙、真定恭王刘普之女,号郭主。郭主嫁与豪门望族出身的郭昌后,生下了郭圣通与其弟郭况。郭圣通之母郭主虽出身西汉王室,但为人恭俭有礼,有母仪之德。郭圣通显赫无比的出身和其所受到的王室家族的熏陶,对其日后的人生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联姻英主 王莽建立新朝之后,企图用“改制”的方法来缓解西汉末年空前激化的社会矛盾,但随着托古改制的失败,中原大地陷入了一场更大的混乱,一时间烽烟四起、刀兵不断。在这场西汉末年的乱世之中,一个人物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就是身为汉高祖九世孙的刘秀。在作为新汉两军总决战的昆阳之战中,刘秀的军事才能被发挥的淋漓尽致,率13骑突围的刘秀搬来援军,聚歼新莽主力42万于昆阳,此战之后,王莽新朝政权的覆灭已成定局,刘秀亦名扬天下。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被攻入长安的汉更始军所杀,新莽政权宣告灭亡。然而,新莽政权覆灭之后,刘秀的兄长、在反莽斗争中立有大功的刘t却被更始帝刘玄与绿林军将领合谋杀害,同样受到更始帝猜忌的刘秀一方面与兄长划清界限,另一方面主动向刘玄请罪,终逃过一劫。更始帝移都洛阳之后,遣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到河北去镇慰那里的州郡。刘秀所要去镇慰的河北,各方势力混杂,各怀异心,并不听命于更始政权。刘秀方以更始政权使臣的身份到达河北,卜者出身的王郎诈称是成帝之子刘子舆,在赵缪王刘林的支持下于邯郸称帝,广阳王刘接亦归附于王郎。王郎称帝后,下檄文抓捕刘秀。此时的河北诸郡国多归附王郎,刘秀甚至连城都不敢进,只好在外面往返奔波、风餐露宿,处境极为艰难。最后,还是在上谷、渔阳等郡的太守和豪强的支持下,刘秀才在河北有了自己的基业,有了与王郎一较高下的资本。
联姻英主王郎与刘秀的河北争夺战的成败,可以说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实力派集团的动向,这就是在河北众诸侯当中实力最强、手握十万大军的河北真定王刘扬集团。真定王刘扬,是河北三王(其余两王为赵缪王刘林、广阳王刘接)当中,实力最强的人物,在其余两王已归附王郎的情况下,刘扬的动向就成了河北争夺战的焦点。一时间,王郎与刘秀同时派人去说服刘扬,为己所用。最终,真定王刘扬决定站在刘秀一边,但条件是:刘秀要迎娶河北真定府的女儿、他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刘秀闻之,陷入两难境地。仅仅几个月之前,刘秀刚刚迎娶了南阳豪门望族出身的富家千金阴丽华为妻,这位小小年纪就以美貌闻名于四方的阴丽华,一直是刘秀朝思暮想的佳人,光武帝在民间还只是一个落魄皇族的时候,就曾感叹:“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如若再娶他人,实难于日后面对阴丽华与南阳新野的阴氏家族。况且郭圣通出身河北王室,阴丽华出身南阳豪强名门,日后两人谁为嫡,谁又做庶?面对着刘植等诸将的劝谏,以扫平天下、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刘秀最终做了决定:以隆重的礼仪迎娶河北王室之女郭圣通。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秀于河北真定以隆重的仪式迎娶了河北真定府的女儿—郭圣通。自此,刘秀成为了河北真定府的女婿,真定府的十万大军亦为刘秀所用。五月,刘秀部与刘扬部合兵一处,共击邯郸,城破后王郎被杀。随后,刘秀又陆续平定了铜马等农民军,基本上控制了整个黄河以北,为日后东汉王朝的建立与统一战争奠定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公元25年,刘秀在诸将拥戴下,于河北z城的千秋亭即位称帝,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自此,刘秀走上了以河北为大后方,进取中原的称霸天下之路。
入主中宫 建武元年,郭圣通为光武帝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皇长子刘疆。已经登基称帝的光武帝又喜得贵子,一时间,郭圣通成为了光武帝身边最受宠的女人。不久,郭圣通即被册封为贵人。
入主中宫刘秀于河北称帝后不久,即亲统大军南下,直取东都洛阳。夺取洛阳之后,光武帝刘秀遂定都洛阳,定都洛阳后,光武帝即令侍中傅俊迎他的另一位女人入京,她就是南阳豪强望族的女儿—阴丽华。在郭圣通嫁与刘秀的数月前,刘秀在宛城迎娶了他梦寐以求、朝思暮想多年的绝色佳人阴丽华。刘演被杀后,更始帝与绿林军将领们对刘秀的猜忌一点也不亚于刘演,同样意欲加害。新婚的阴丽华陪伴在刘秀身边,这对新婚燕尔是在死亡与惶恐中度过他们短暂的婚后生活的。更始帝为了移都洛阳,遣刘秀行司隶校尉职,前往洛阳整修宫殿,这对婚后仅仅三个月的新人无奈分离,刘秀将阴丽华送往新野,自己则去了洛阳,想不到这一别竟是三年。在阴丽华被迎来洛阳之后,刘秀也同样册封阴丽华为贵人。
光武定都洛阳,在血雨腥风中重建汉帝国。这个再造的大汉王朝,谁将成为她的女主人呢?郭圣通,这个在刘秀平定河北的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作用的女人、这位在刘秀东征西讨的三年中一直跟随在他身边并为他生下了皇子刘疆的女人,显然是更有资格入主中宫,荣登后位的。对光武帝来说,又到了一个难以抉择的时刻。这时的东汉王朝虽已定都洛阳,但形势仍十分严峻,赤眉军拥兵近百万占据长安,割据睢阳的刘永集团时刻威胁着东汉王朝的心脏—洛阳的安全,西蜀的公孙述,天水的隗嚣,河西的窦融均拥兵数十万,虎视中原。面对着这样的形势,刘秀定下了“先关东,后陇蜀”,即先集中力量消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关东割据势力,然后平定陇右与西蜀的战略决策。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否则一切形同虚谈。这个稳固的大后方,就是河北。河北稳,则光武帝进可攻,退可守,在战略上就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主动地位。从感情上讲,刘秀更爱阴氏,阴氏女是刘秀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佳人,自然刘秀也希望阴氏女能成为东汉帝国的皇后。但从现实来讲,郭氏女于江山社稷有功,她背后的河北真定王室集团与河北豪族们的支持是稳定河北这一战略大后方的决定因素,一旦河北不稳,就会为日后的统一战争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是灭顶之灾。还有一点,那就是郭氏女已为刘秀生下了皇子刘疆,从现实中的任何一个方面考虑,郭圣通都是皇后的第一人选。当初刘秀将二女同封为贵人,也实属一种无奈的权宜之计。最终,还是阴氏女自己出面,帮刘秀解决了这个两难之事。当光武帝提及欲加后位之尊荣于阴氏女时,阴氏女却断然回绝了。在阴丽华看来,郭氏一门于社稷有功,三年的河北征战,郭圣通又伴驾左右,且已为建武皇帝生下了皇子,郭圣通更有资格来做这个皇后的位子。经过再三权衡,刘秀遂决定册立郭氏圣通为后。
建武二年(公元26 年),郭氏圣通被册立为皇后,其子刘疆被册立为太子。郭圣通,这位西汉王室出身的名门之女,终于走上了她人生的巅峰。
后宫恩怨 <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中,用了“有宠”二字。可见,在河北征战的两年多时间里,在阴丽华到来之前,光武帝对郭圣通这位气质高贵、容貌端庄的真定王室之女是宠爱有加的。
后宫恩怨定都洛阳之后,南阳豪强地主世家出身的阴丽华被刘秀迎到了洛阳,受封为贵人(东汉制度,贵人是仅次于皇后的一种嫔妃等级)。在当时,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那就是身为皇后的郭圣通不会太留意和在乎这位阴贵人,而只是把她当做一个普通的嫔妃。西汉皇室血缘的出身、河北三年征战的伴驾之功、太子刘疆的生母身份,这些都是作为原配的阴氏女远远不能相比的。在郭圣通的眼中,她的后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不但是郭圣通,几乎当时所有的人都不会料到,这个出身于南阳豪强地主世家、看似温婉折服的阴家大**,日后会对郭圣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东汉王朝的统一战争仍在继续,继消灭了割据睢阳的刘永集团之后,东汉大军对赤眉军的战略大包围也已经形成,赤眉军经过两年来的奋战,始终无法摆脱战略态势上被围的局面,在逐鹿中原的大混战中,东汉政权已经是锋芒毕露,大有一统天下之势。然而,身为六宫之主的郭圣通却越来越忧心重重了,因为她发现,皇帝的爱逐渐离她是越来越远了。随着阴丽华的到来,原本恩爱的皇帝开始对她渐渐疏远,阴贵人那边,却越来越多的承受着皇帝的眷顾。建武四年,阴丽华随刘秀北征彭宠,在河北的元氏生下了皇子刘庄(即后来的汉明帝)。如果说拥有皇子是郭圣通对阴丽华的一个巨大优势的话,现在这个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刘秀也愈加的宠爱贵人阴丽华而冷落身为皇后的郭圣通。经历了多年来的失宠,郭圣通就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太子刘疆的身上。但随着诸皇子的逐渐长大,刘秀对第四子刘阳(后改名为刘庄)最为喜爱,对刘阳经常是赞不绝口,《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身为皇后却受冷落多年的郭圣通终于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委屈与怨恨,以至于经常“怀执怨怼”(见<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也就是不断的对刘秀抱怨和吵闹,而身为皇后的郭圣通更是把这种怨恨发泄到阴贵人的身上,以至闹的后宫不宁。出身于西汉皇族的血统,母亲也有“母仪之德”(见《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的郭圣通,为何会做出如此的举动呢?这恐怕和多年来遭受的皇帝的冷落和她自身高傲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郭皇后的做法不但没能挽回刘秀的心,反而更加引起了刘秀的反感。刘秀喜爱的是<关雎>中“窈窕淑女”,最反感的就是泼辣和善妒的女人,而身为开国皇帝的刘秀也决不允许任何女人挑战他作为君主的威严。终于,刘秀以皇帝的名义颁下诏书:
“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r。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事已至此,一切都不能挽回了。郭后只好交出了皇后的玺绶,黯然离开了相伴16年之久的皇后寝宫。在这巍巍汉宫之中,她为刘秀生下了5位皇子,她一生的青春时光也在这宫阙楼阁之中流过,然终不能挽留帝王之心,不禁让人感叹不已!
废后之死 郭圣通被废之后,并没有被打入冷宫,也没有毒酒和白绫,刘秀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出乎预料的决定,让郭圣通去做封国的太后,即随她的次子中山王去做中山王太后。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罕见甚至没有的,一般来说,只有皇帝驾崩了,藩王的母亲才能被尊为“王太后”。现在刘秀不但建在,而且好好的,郭圣通就已经成“太后”了,郭圣通的这个“中山王太后”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第一人了。史书上没有记载郭后被废之后,是立即随儿子去了封地还是继续留在了京师洛阳。两年之后,即建武十九年,一直因郭后被废而“戚戚不自安”的太子刘疆请辞太子位获刘秀准允,皇后阴丽华的长子刘庄被册封为太子,刘疆改封东海恭王。郭圣通应该并不会对这个结果感到太吃惊,她毕竟做了16年的皇后,对宫廷里潜移默化的政治规则也很清楚,废后的儿子是不可能承继大统的,否则就是对现任皇后的一种谋杀!
废后之死建武二十八年,郭圣通在被废11年之后亡故,葬于北芒,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和光烈皇后的原陵就在北芒,郭圣通死后虽不能入皇陵,但也并没有离开刘秀太远。历史上没有记载郭后生于何年,推算的话,16年的皇后,11年的贬黜,再加上古人女子婚嫁的大致年龄,郭圣通亡故的时候应该是四十多岁。
依照东汉的制度,废后是没有谥号的,故后世史学家都用她丈夫的谥号来称呼她,所以郭圣通被俗称为“光武郭皇后”。
相关史料《后汉书 皇后纪上》
古典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人也。为郡著姓。父昌,让田宅财产数百万与异母弟,国人义之。仕郡功曹。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生后及子况。昌早卒。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更始二年春,光武击王郎,至真定,因纳后,有宠。及即位,以为贵人。
建武元年,生皇子。帝善况小心谨慎,年始十六,拜黄门侍郎。二年,贵人立为皇后,为皇太子,封况绵蛮侯。以后弟贵重,宾客辐凑。况恭谦下士,颇得声誉。十四年,迁城门校尉。其后,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十七年,遂废为中山王太后,进后中子右翊公辅为中山王,以常山郡益中山国。徙封况大国,为阳安侯。后从兄竟,以骑都尉从征伐有功,封为新V侯,官至东海相。竟弟匡为发干侯,官至太中大夫。后叔父梁,早终,无子。其婿南阳陈茂,以恩泽封南侯。
二十年,中山王辅复徙封沛王,后为沛太后。况迁大鸿胪。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二十六年,后母郭主薨,帝亲临丧送葬,百官大会,遣使者迎昌丧柩,与主合葬,追赠昌阳安侯印绶,谥曰思侯,二十八年,后薨,葬于北芒。
帝怜郭氏,诏况子璜尚U阳公主,除璜为郎。显宗即位,况与帝舅阴识、阴就并为特进,教授赏赐,恩宠俱渥。礼待阴、郭,每事必均。永平二年,况卒,赠赐甚厚,帝亲自临丧,谥曰节侯,子璜嗣。
元和三年,肃宗北巡狩,过真定,会诸郭,朝见上寿,引入倡饮甚欢。以太牢具上郭主冢,赐粟万斛,钱五十万。永元初,璜为长乐少府,子举为侍中,兼射声校尉。及大将军窦宪被诛,举以宪女婿谋逆,故父子俱下狱死,家属徙合浦,宗族为郎吏者,悉免官。新V侯竟初为骑将,从征伐有功,拜东海相。永平中卒,子嵩嗣;嵩卒,追坐染楚王英事,国废。建初二年,章帝绍封嵩子勤为伊亭侯,勤无子,国除。发干侯匡,官至太中大夫,建武三十年卒,子勋嗣;勋卒,子骏嗣,永平十三年,亦坐楚王英国,失国。建初三年,复封骏为观都侯,卒,无子,国除。郭氏侯者凡三人,皆绝国。
人物评价袁宏(晋):
夫建太子以为储贰,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后汉之业,宜遵统一之道,以为后嗣之法。今太子之德未亏于外,内宠既多,适子迁位,可谓失矣。然东海归藩,谦恭之心弥亮;明帝承统,友于之情愈笃。虽长幼易位,兴废不同,父子兄弟,至性无间。夫以三代之道处之,亦何以过乎! —《后汉纪》
解读:袁宏对刘秀废后和废太子一事认为是世祖皇帝的一个过失,故言“可谓失矣”。但是,在后半段中袁宏同时指出,虽然不幸的一幕发生了,但是无论是光武还是明帝,都对这件本为不幸的事情处理的非常的得体,最终未以悲剧收场,从这点来说,这也就不算是什么过失了!
解读:范晔的这番感慨,大意主要说了两个意思。
一是感慨帝王身边女人的命运多变,得宠时,则“天下不足容其高”,宠衰时则“九服无所逃其命”。
二是范晔同时认为,郭氏虽然被废后位,但却得到了历史上其他废后所不能得到的礼遇,从这点上来说,郭圣通又是古之废后当中非常幸运的一个了!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派刘秀宣抚河北地区。刘秀一到河北,还没开始工作,河北王郎自称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在邯郸称帝,并派人抓捕刘秀,刘秀此时狼狈不堪。
刘秀与阴丽华
当时还在河北的汉室宗亲真定王刘杨手中有10几万大军,刘秀为了取得刘杨的支持,派骁骑将军刘植去说服刘杨。刘杨答应归降刘秀,却提出了一个条件:联姻。刘杨希望将自己外甥女郭圣通嫁给刘秀,以增进两人的关系。就这样,刘秀娶了郭圣通,同时在刘杨的帮助下消灭王郎,平定河北。
奇怪的是,两年之后,刘杨竟自己制造谶文,说他自己是个皇帝,然后与河北当地的贼寇勾结,打算起兵造反。不过,刘杨行事不机密,还没造反,就被前将军耿纯平定,耿纯把刘杨杀死。
刘秀、冯异、邓禹
刘秀平定河北之时,面对王郎数十万大军,刘秀手中的兵马仅有几万人。如果不是刘杨的支持,刘秀也不可能击败王郞。所以对于刘秀来说,刘杨的功劳是非常大的。刘秀即位之后,仍然封刘杨为真定王,按理说,刘秀待刘杨也是可以的了,何以刘杨会起造反之心呢?要知道,刘杨造反时,他的实力与刘秀相比,根本就不值得一提,这种情况下造反必败无疑。
其实分析起来,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刘杨当初虽然归降刘秀,并帮助刘秀平定王郎,但事实上刘秀与刘杨的关系并不像是刘杨归降刘秀,而两人更像是合作关系。也就是说刘杨只是和刘秀合作,并不是真的成为刘秀的手下。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在河北,刘杨的地位和实力都要比刘秀高很多的。不可能实力强的去投靠实力弱的。
刘杨
2刘杨是否真的有野心。刘杨当初有10几万大军,实力比刘秀还大,如果他的野心的话,想当初和刘秀合作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等击败王郎之后再趁机攻略河北。只不过,刘杨没想到的是,刘秀的才华非凡,谋略过人。在消灭王郎后,迅速平定河北,刘杨还没来得及反应。
3刘秀平定整个河北后,刘杨的地位就尴尬起来了,他与刘秀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刘杨必须正式投靠刘秀,否则刘秀定会起疑心。
4刘秀即位之后,仍封刘杨为真定王,这显然是不妥的。真定王本来就是刘杨世袭的王位,只是王莽建立新朝后把刘杨降为真定公而已。也就是说,刘杨只是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刘秀似乎并没有追加任何封赏。这不像是刘秀的作风,足以表明刘秀对刘杨是很不满甚至是有猜忌的。如果当初刘杨跟随王郎的话王郎的封赏恐怕也不只如此吧?
刘杨、刘植
由此可以看出,刘杨对刘秀确实是会有所不满的,但不代表着他真的会造反。史料记载刘杨制造谶文说:“赤九之后,瘿杨为主。”正好他脖子上有个瘤,于是刘杨就以此惑乱民众。但在军事上,刘杨几乎没有采取任何准备,一点都不像要造反的样子。
郭圣通嫁给光武帝刘秀的时候,是带着河北真定王十万兵马作为嫁妆,最后她才成为东汉的开国皇后。那个时候看似她是人生赢家,但这婚姻如果没有爱的加持,最终也会昙花一现,所以郭圣通后来才会输得一塌糊涂。
郭圣通是东汉开国帝王刘秀的第一任皇后,她出自河北世家豪族,身份高贵。父亲是阳安思侯郭昌,而她的舅舅便是西汉末年一方诸侯的真定王刘扬。她这种家世,如果不是西汉灭亡了,说不定她会嫁到西汉皇宫。当时刘秀虽然是宗亲,但家族早已没落,不过在西汉末年,刘秀这个有理想又有能力的年轻人愣是打出了一片天地。在他被更始帝派往河北招抚豪族势力的时候,真定王看中了刘秀这个人才,想要拥护他为帝,当时真定王提出的条件便是让刘秀迎娶他的侄女郭圣通。真定王在河北坐拥十万兵马,娶了郭圣通就等于有了这十万兵马,刘秀就有称帝的实力。虽然刘秀早已娶妻,但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很平常,更何况是帝王,娶郭圣通刘秀不亏。
娶了郭圣通后,刘秀得到了真定王的支持,他如虎添翼,不久他便在河北鄗城称帝。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刘秀登基为帝,自然要立皇后,郭圣通背后有真定王和河北士族势力支持,且刘秀也是因为与郭圣的政治联姻,才能坐上帝位,所以郭圣通做皇后也合情合理。
但刘秀之前是有娶妻的,他的发妻是阴丽华。这个阴丽华出自南阳新野的豪门大户,也是一个世家贵女。而且这刘秀的姐夫与阴丽华家是姻亲,刘秀与阴丽华应该是成婚前便相识。比起郭圣通这种盲婚哑嫁的政治婚姻,刘秀与阴丽华之间是有感情基础的。而且刘秀年少时曾说过做官当执黄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也就是说这阴丽华是刘秀心中的女神,刘秀对阴丽华不仅是喜爱,而且还是深爱。刘秀迎娶阴丽华的时候,是他的兄长被更始帝屠杀后,他也因为自己的才能被更始帝深深猜忌,这应该是他一生中最低潮的时候。阴丽华没有嫌弃他,还是嫁给了他,陪他走过了人生中的一段低谷,所以他与阴丽华夫妻感情也很深厚。
刘秀称帝后,郭圣通对于后位志在必得,而阴丽华为了不让刘秀为难,她主动让出了后位给郭圣通。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说,阴丽华才是发妻,哪个女人都不想将自己的男人与地位一起让给别的女人,但当时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郭圣通背后的势力太大,刘秀刚刚称帝,河北士族需要安抚,如果因为立后的事情与河北势力产生嫌隙,刘秀的江山就会产生危机。所以阴丽华她不是想让出后位,她是不得不让出。
郭圣通最后如愿以偿得到后位,看似她成了人生赢家,但其实她已经输得彻底。阴丽华这个刘秀所爱,又与刘秀共患难,最后还为刘秀委屈的发妻,怎么能不让刘秀放在心尖上?她成为了刘秀一生挚爱。而郭圣通赢了后位却输了男人,最后刘秀江山稳定之后,当有能力为心爱的人做些补偿的时候,郭圣通就只能将后位还给阴丽华。说到底还是因为郭圣通从始至终都没有被刘秀放在心中,作为女人来说,在婚姻中她很失败,所以她才会一败涂地。
刘秀建立东汉后又是怎么对待刘姓宗室的?
本文2023-10-28 04:00: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