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丧葬特点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2收藏

回族的丧葬特点有哪些,第1张

  回族的丧葬特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是回民聚居区,还是回汉杂居区,总起来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实行土葬,忌火葬。回民实行土葬,传说是根据伊斯兰教关于安拉造化人类始祖阿旦,是由泥土造成,死后仍归于土中而来的,有“入土为安”之说。回民有句俗语说:“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这就充分说明了回族实行土葬,并且亡在哪里就埋在哪里。

  土葬是少数民族和一部分汉族当中普遍实行的一种葬法,它的类型有好几种。回族的土葬法跟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土葬有着本质的区别(除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的土葬不用棺椁,由来已久,且至今还保持着。清咸丰时回族宗教学者蓝熙所著《天方正学》说:“清真殡葬,不需棺椁,以身归土,因其清净也。”《陈江雁沟里丁氏族谱•感纪旧闻》记载,回民丧葬是“殡不以木”。现在回族人亡后,仍不用棺椁,只是用木板或木匣等来安放尸体,葬后再拿回木板或木匣。

  回族忌火葬的习俗至今也未改变,包括一些有一定文化水准的人员在内,他们习惯土葬,忌火葬。回族为什么忌火葬呢据了解,回族当中有这样的传说,说火刑是安拉使用的,只有安拉掌握这个权力,一般人不能用。还说,火刑是罪人无常后所受之刑。另外还说,伊斯兰教处理无常的人不用火刑。回族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忌火葬的习俗。

  第二,主张速葬。回族的丧葬根据伊斯兰教“三日必葬”的规定,一般是早上无常,下午埋;晚上无常,次日早上埋,不能超过三天。也有个别特殊情况在第四天埋的。清代初回族著名宗教学者刘智在《天方典礼择要解•丧葬篇》说:“按圣教,翌日必葬。盖谓尸以入土为安,不得久停”。泉州回族《丁氏族谱祖教说》在反映明朝嘉靖年间丁家丧葬习俗时说,这里的回族习俗多年来一直是“葬不过三日”。后来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有的“葬逾时矣”。现在回族地区人亡后,仍在三天内归土安葬,即使是发生意外事故亡故的,查清原因后,先埋人后等待处理。不停丧权厝,避免停尸过长、腐烂发臭等不卫生的做法。

  第三,从俭节约。回族由于受伊斯兰教“葬必从俭”影响,在处理丧事上,主张薄葬,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回族当中有着一句俗语:“死后铺金盖银,不如生前厚养孝顺。”讲究生前竭尽全力抚养行孝,反对死后大操大办。所以,现在回族人办丧事,一是不用棺,只用三十六尺白布缠身。有的阿訇带头从俭办丧事。如甘肃省平凉县的马连云阿訇生前有遗嘱,无常后不请客,不收钱,他的克番(尸衣)都是用平时戴过的戴斯塔(缠头布)缝制而成的。回族这种从俭习俗,不仅现在这样,过去也是比较注意的。如泉州回民《丁氏家谱》说,回族亡者“殓不重衣”,这就明确肯定了回民无常后不穿戴各种衣服等。二是不设灵位,不搞繁文缛节,禁止送花圈幛联,待葬期间不宴请,出殡仪式简单、安静,一般不动用车辆,不雇用吹鼓手吹吹打打,也不讲究任何排场。埋葬不用殉葬物,不搞什么纸车纸马、童男童女等纸火。送葬中禁止摆设任何祭品,不举行任何祭奠。据《陈江雁沟里丁氏族谱•感纪旧闻》记载,回族葬俗“封若马鬣而浅裹以木棉,祀不设主,祭不列器”。由此可见,回族在处理丧事中早就注意节俭了,这种风气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第四,一律平等。回族在处理丧事上,无论是地位较高的掌权者,有一定影响和威望的阿訇学者,还是普普通通的一般教民、鳏寡孤独无人照料的人,不管是长寿的百岁老人,还是十几岁的少儿,毫无贫富贵贱、大小之区分,一律平等。都是在阿訇的引导下,用水冲洗后,白布缠身,举行殡礼,最后将尸体抬往公墓安葬。

  第五,有自己的场地。回族不管是聚居区,还是与汉族杂居区,都有自己圈好的坟地。决不允许非穆斯林埋葬,也不到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坟地去埋。在回族聚居区,有的为了就近方便,还根据地域、家族等情况,分几个坟地。回族人不信风水,也不看风水,只要干燥、平稳的地方就可作坟地。凡是回族人都可以埋在一起,各占一穴地,反对多占地盘。

  第六,其他。回族丧葬中的有些仪式和活动,是回族对亡人表示怀念或纪念的一种形式,并非伊斯兰教所规定,也不是必须遵守的圣行。如亡人入土前的焚香、传经、做都阿,念七窍米、写护心都阿,七日、月头、百日、周年等宗教活动,虽然都举行宗教仪式,也都有所托词,但主要表现了亡人亲属代亡人赎过,祈求安拉饶恕亡人生前过失的善良愿望,是回民在长期的纪念亡人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

  回民的葬礼,从以上情况看,虽然有其节约、俭朴的良好习俗,但仍有些不足。处理丧事还花不少钱,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处理丧事时卫生工作需要注意。回民抬尸用的担架或木匣子抬完尸以后,消毒跟不上,易传染病菌,是很不卫生的。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三支起源:

(1)出自祁姓:

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 。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2) 出自姬姓:

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公元前1046年,时值商代之末,周武王秉承周文王的遗愿,推翻了商纣王朝,建立了周朝。而后周武王追封他的祖父姬季历为“王季”。到周成王在位时,又封王季的一支后裔于刘(地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缑氏乡)。后来,周王朝的诸侯国——郑对外扩张势力,强行占领“刘”这块地方。原本居住在“刘”的王季后裔子孙闻风而逃,竟不知去向了。到了春秋时代,周桓王八年(前712年),周桓王用“原”和“温”等邑从郑国手里换来“刘”这块地方。100多年后,值周定王(姬瑜)在位时(前606一前586年)则把“刘”封赐给他的弟弟王季子。王季子在这里建立“刘国”,史称刘康公。刘康公的后裔子孙也以“刘”为姓氏。

(3)出自外族:

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2、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境内。公元前三百多年前,刘姓开始向河南及江苏等地传播。后来刘邦建立汉朝,大举分封子孙。刘姓遂广布于天水、中山、南阳等十四地。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 开始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姓大举南迁,在江南产生很大影响。唐代开始,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明末,刘姓有渡海赴台湾者,并进一步迁居海外。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五十二位。截止2020年,刘姓人口约为6778万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38%。刘姓大致分布于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河北、山东西北、新疆喀什地区,刘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7%以上,覆盖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121%;在青海以东、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42%-7%,覆盖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886%。在浙江、江苏南部、福建大部、台湾、广东中部、海南南部、云南西南、四川西部、青海东部、新疆西部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14%-42%,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5%;在其他地区,刘姓分布频率14%,其覆盖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278%。

3、郡望堂号:

(1)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①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是汉高祖的后代。

②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③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④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⑤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⑥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⑦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⑧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⑨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⑩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⑪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⑫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⑬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⑭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⑮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⑯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⑰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⑱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2)堂号:

①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②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③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4、家乘谱牒:

(1)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南皮刘氏家谱、上元刘氏家谱六卷。

(2)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洪沿刘氏宗谱六卷、洪洞刘氏族谱、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洪洞刘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3)辽宁:沈阳刘氏家族谱不分卷、沈阳刘氏家谱、辽阳刘氏宗谱一卷、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4)江苏:南京刘氏家谱、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丰县刘氏宗谱十卷、丰县刘氏宗谱十三卷、泗阳像树刘氏宗谱四卷、宝应刘氏家谱六卷首一卷、宝应刘氏家谱卷。

5、刘姓名人:

(1)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2)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3)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4)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5)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6)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军。

(7)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8)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9)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10)刘基: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的军师。在文学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11)刘锦棠:晚清名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将领,新疆第一任巡抚。

(12)刘鹗:清代学者、小说家,代表作《老残游记》。

(13)刘半农:新文化运动先驱,近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

(14)刘天华:近现代音乐家,二胡大师,代表作《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

(15)刘敦桢:现代建筑学家、中国建筑史专家,与梁思成齐名。

(16)刘海粟:现代画家,在油画、书法、艺术理论上有突出成就。

(17)刘白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代表作《长江三日》《第二个太阳》。

(18)刘心武:当代小说家、红学家,代表作《班主任》《钟鼓楼》《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19)刘震云:当代小说家,代表作《一句顶一万句》《一地鸡毛》。

(20)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2020年“胡润百富榜”第16位。

(21)刘永行: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一。

(22)刘强东: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河北阜平县平石头村名誉村主任,入选《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第31位。

(23)刘德华:演员、歌手。

(24)刘晓庆:演员。

(25)刘欢:歌手、音乐教授。

(26)刘青云:演员。

(27)刘翔:田径运动员,奥运会、世锦赛冠军。

(28)刘璇:体操运动员、演员,奥运会、世界杯冠军

(29)刘国梁:乒乓球运动员、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乒乓球世界杯冠军。

(30)刘亦菲:演员、歌手、美人。

(31)刘若英:歌手、演员。

(32)刘涛:演员、歌手。

6、遗产故居:

(1)西汉帝陵:

西汉帝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安市境内。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除汉文帝刘恒霸陵和汉宣帝刘询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西起兴平市(县级市)豆马村,东到咸阳区正阳乡张家湾,依次排列着汉武帝刘彻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平陵、汉成帝刘骜延陵、汉平帝刘衎康陵、汉元帝刘奭渭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高帝刘邦长陵、汉景帝刘启阳陵。

(2)大邑刘氏庄园:

四川大邑刘氏庄园,又称刘氏庄园博物馆,其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建于1958年10月,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中国成立前为川西大地主刘文彩私家宅院,现藏文物数万件,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

(3)凤岗忠贤刘氏宗祠:

凤岗忠贤刘氏宗祠座落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的刘宅村,是闽省刘氏族人为纪念其入闽始祖刘存、司马参军刘贻孙而建的。为石敬塘后晋天福元年(936)初建,后历代有过多次重修,1990年由美东福建同乡会刘文善会长、旅台刘渭卿宗亲倡导,海内外刘氏族亲共同努力下,祠堂又重修整葺告峻。1994年10月22 日,以马来西亚拿督刘会干率领的沙捞越刘氏公会寻根问祖恳亲团回乡见谒祖庙、祖墓,盛况空前。

(4)刘少奇故居:

刘少奇故居位于中国湖南省宁乡县,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在一座盖有茅草的栅栏门内的四合院中。故居匾额由邓小平题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1990年,故居曾经四次整修。1998年12月,刘少奇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在此隆重举行。

7、汉字演化:

“刘”字是形声字,这个字的本义和后来作为姓氏差别很大。刘,繁体字为刘,从金,从刀,丣( yǒu)声。本义是动词,表示杀戮,后来词性转变,表示斧钺一类的兵器。后来字义主要表示为姓氏。

篆书“刘(刘)”比较清晰的展示了三个组成部分:丣、金、刀。丣同“酉”,在这个字里表示读音。金,刀都是表示兵器和杀戮,后来也引申为战胜之意。

有的篆书写法会写成“石+留”,成为一个异体字的写法。还有一种写法是“金+留”,都是以“留”作为声旁。

在篆书的流变中,也会有一些装饰性的字形,也会有一些写法是“文+刀”,这就是后来简化字“刘”的源头之一。

汉代东牌楼后汉简中的“刘”,属于隶书,笔画有了毛笔的随意性,从篆书的弧线篆书中变化成直线线条,并且和后来的楷书字形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汉代隶书《史晨碑》中的“刘”,线条顺畅,结体适度,风格肃括宏深,沉古遒厚,同时也有一种清俊秀雅之气。

唐代钟绍京小楷《灵飞经》中的“刘”结体秀美,笔意潇洒,有一种精美隽永的书生气质。

米芾行书《学书贴》中的“刘”,运笔迅劲,结体错落有致。左边的撇的斜势和右边的长竖相互呼应,构成了字的多样姿态,如舞姿一般。

宋克《唐人歌》中的草书“刘”,以一种瘦挺的笔画改易了古章草的肥厚姿态,成为新的面貌,这表现了他独立不倚的豪杰气概。此卷草书的风格,融入了章草的笔法。

现如今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

汪涵生日的到来,消失已久的欧弟再一次回到了观众的视野傍边。在汪涵生日上,欧弟和其他的天天兄弟相同,也在网上发文祝福这个大哥生日快乐,还和对方相约要在一同喝酒。看起来,汪涵和欧弟互相的友情仍是非常好,并没有像外界说的那样现已反目成仇。

欧弟退出资源大好的《天天向上》被传与汪涵关系不和

只是感情再怎样好再怎样寒暄,他们两个人的联系也已走远。就像欧弟的工作那样,从天天向上出走之后,一路都在走下坡路,再也回不到的巅峰时期。

对欧弟有所了解的观众,应该都知道他是《天天向上》的掌管人,与汪涵既是搭档又是朋友,跟在“掌管一哥”后边,加上节目的高人气,欧弟那几年可谓无比风景。可兄弟情并没有一向延续下去,八年之后,欧弟退出《天天向上》,引发很多争议,欧弟与汪涵不好的传闻甚嚣尘上。

欧弟退出后资源开始走下坡路

可是有一点能够确认的是,脱离天天向上脱离汪涵脱离湖南卫视,无疑是欧弟做出的一个最为错误的挑选。当时欧弟的突然出走,让节目组一会儿乱了阵脚,汪涵临时把大张伟拉来录节目,才解除了这个危机。

刚开始,欧弟资源不断,在《喜剧总动员》、《今夜百乐门》等综艺上频频现身,还跨界**银幕,与刘亦菲协作《第三种爱情》,引发不少关注。可越往后他的资源不断下滑,为挽回局势,欧弟开始四处找靠山,想拜师赵本山,但后来没能如愿,他为此还公开很遗憾。

拜师郭德纲,依旧没能翻红

有次吴宗宪和郭德纲在台上PK,成果了综艺史上经典一幕。虽然吴宗宪作为综艺天王经验丰富,但郭德纲临危不惧,终究居然赢了!欧弟登时对他刮目相看,觉得郭德纲就是自己一向要找的“大树”。这可不是说着玩的,郭德纲给他赐名“欧阳筱基”,进了德云社家谱,号称龙字科第一人。无论是姓名仍是名号,比谁都响亮,可实际呢,欧弟不见翻红。

欧弟这个拜师举动,在外界看来无异所以在打汪涵的脸,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另拜了山头,辜负了之前汪涵对他的知遇之恩。可是无论如何,欧弟的工作从此之后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国内的综艺节目迎来大迸发,很多掌管人在各大视频平台都拥有了自己的个人综艺节目,尴尬的是,欧弟却没有想象中迎来自己的工作大迸发。

做错决定的欧弟,就这样白白错过了这么好的一个契机。可实际没如果,人生最怕做错挑选,有时候走错一步,或许就会满盘皆输,一切重来。

齐帆齐微课

最近,刘亦菲,陈晓主演的古偶剧《梦华录》,可以说是近期热度最高的一部电视剧,街头巷尾都在热议这部剧。

《梦华录》这部剧是根据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讲述了赵盼儿、孙三娘和宋引章三个女人历经各种困境,携手勇闯汴京,并在皇城司指挥使顾千帆的帮助下,最终姐妹齐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永安楼变成汴京最大酒楼的故事。

《梦华录》只有每周四、周五、周六三天,每天播放2集,追剧不过瘾,便想去复读原著《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于是,去省图书馆抱回来几本元杂剧的书,除了《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还有《西厢记》等。如今这个看脸的时代,读书亦如是。《西厢记》的封面、字体、排版等看起来舒服多了,便先读完了《西厢记》。

01 创作背景及作者

《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

《西厢记》虽源自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莺莺传》简单描述了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而且张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不敢反抗崔夫人这种封建家长,甚至对莺莺始乱终弃,令人厌恶。

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

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元稹的《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

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

《西厢记》的情节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张生也由原来的绝情之人,变成有情有义,对莺莺一见钟情、一往情深,历经重重困难,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除了饱满的故事、立体的人物和明确的主旨外,《西厢记》的唱词也十分突出,文采斐然,具有诗情画意,读起来就如同一首首曼妙至极的抒情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崔莺莺出身名门贵族,是个美丽而有才情的少女,父亲崔相国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郑恒。

崔莺莺19岁时,崔相国去世。老夫人携女儿崔莺莺,带着一个侍女红娘和一个小厮,扶柩回乡,计划回博陵安葬。然而,路途遥远,一时不能回去,暂时将灵柩寄放在普救寺里。

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人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人情冷暖,人走茶凉,世态炎凉,尽显其中。

唐代书生张珙(字君瑞)23岁,也是出自书香门第,父亲官拜礼部尚书。只是父亲在50多岁时因病去世,家道中落。

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满腹经纶,仍然书剑飘零,游于四方。1入京赶考,路过河中府,顺便探访同学兼好友杜确——统领十万大军的白马将军。

张生在游览名胜古刹普救寺时,邂逅崔莺莺,一眼万年,万种情绪,相思难寐。

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

十年不识君王面,恰信婵娟解误人。

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当即放弃赶考,将功名利禄抛向九霄云外,在普救寺借住下来,以便接近莺莺,义无反顾,追求爱情。点香灯,道场帮忙,只为远远见莺莺一面。

苦于没有当面倾诉的机会,百方求计,张生效仿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隔墙酬诗,得到崔莺莺青睐。

03 普救寺解围,互生情愫

风云突起,乱贼孙飞虎听闻莺莺有倾城倾国之貌,带领半万贼兵包围普救寺,欲抢莺作山寨夫人。三日不交人,烧寺杀人,“僧俗寸斩,不留一个”。

众人一筹莫展,莺莺提出三个方案:

一、“将我与贼汉为妻,庶可免一家儿性命”。母亲不允:“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你献于贼汉,却不辱没了俺家谱?”

二、“我不如白练套头儿寻个自尽,将我尸榇,献与贼人,也须得个远害全身。”母亲不舍。

三、“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这个主意得到母亲的赞成。

当即命令长老在法堂上高叫:“两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

张生挺身而出,修书给白马将军杜确,搬来救兵,解了普救寺解围之困境。

张生彻底赢得了莺莺和丫鬟红娘的好感,张生的痴情和才华也博得莺莺的爱慕。

04 月黑风高夜,私定终身

张生智退山贼,危难解除,都以为好事将成,就等着明谋正取。

不料,老夫人食言不守,许婚不认,设宴让张生、莺莺兄妹相称,张生和莺莺大失所望。张生据理力争,被老夫以老相国在世已将莺莺许于侄儿郑恒推脱。

张生痛苦万分,相思成疾。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趁莺莺到花园烧夜香时,隔墙弹琴倾诉相思之苦。

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东西,尽在不言中。

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

莺莺欲说还休,欲拒还迎,心慕张生,又受礼教约束,不敢正面回应表白。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在一个月黑风高夜,莺莺私会张生于西厢,情意缠绵,你侬我侬,水乳交融,完美结合。

老夫人觉察迹象,拷问红娘。红娘施巧计,劝服老夫人,勉强答应婚事。

老夫人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张生迫不得已,只能赴京赶考。

得官啊,来见崔夫人;

驳落啊,休来见崔夫人。

05 高中状元郎,迎娶莺莺

莺莺和张生,早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只想长长久久在一起。

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无奈迫于世俗的压力,刚确定亲事,暮秋时节,张生就要踏上求取功名之路。

莺莺在十里长亭送别时,对张生能否高中毫不介意,只盼他早日考完,早日归来。

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休要一春雨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有时,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未遇莺莺时,张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为了莺莺,他胸有成竹,胜券在握,“青霄有路终须到”,最终“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

需要的时候,郑恒不在身边,依靠不上。此时却来作怪,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

老夫人心里的那杆秤,无条件偏向郑恒,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给郑恒。

幸好张生及时赶到,识破郑恒。

虽经历了许多波折,但云开雾散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05 《西厢记》的历史地位

《西厢记》是古代戏曲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该剧文辞华丽、故事曲折、情节跌宕起伏、文笔细腻、人物传神,堪称绝世经典,并有“花间美人”的雅称。

因其在艺术上的近乎完美,故又被选为四大古典戏剧名著之冠,有“西厢记天下夺魁”、“古戏扛鼎之作”和“北曲压卷之作”的说法。

《西厢记》可以说是首开先河,在世界上是第一部表现纯爱情的长篇作品,艺术成就甚高。对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词警芳心”即直接关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第17篇2854字,累计33733字。

回族的丧葬特点有哪些

  回族的丧葬特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是回民聚居区,还是回汉杂居区,总起来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实行土葬,忌火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