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家谱的迁徙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汪氏家谱的迁徙史,第1张

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唐代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今安徽歙县,家族甚旺。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

迁入台湾

汪姓族人早在宋代就已登上了台湾岛,《台湾通志·人民志》关于台湾开发的一节中提到: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汪大猷知泉州时,所辖领地靠海,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今澎湖)”,经常被周围岛上的夷人上岸来抢掠东西,杀掳人口。为防止骚扰,起初,每年遇有南风起时,汪大猷便派兵守卫防备,但是反复如此兵士疲惫,耗费军资,还是防不胜防。于是亲自登岛,造屋200间,派遣将领兵士分别驻守,夷人不敢再来侵犯。此事《宋史·汪大猷传》中也有记载,汪大猷当是汪姓入台第一人。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也曾自泉州渡海峡登岛,在其《岛夷志略》一书中,对澎湖 (台湾)的地理环境、社会状态作了详细的记述。而汪姓定居台湾在清代,始迁者多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广东人。台北三垂镇《汪氏族谱》称其来自福建,“汪姓起家新安(即歙县),后自歙县徙婺源,自婺源徙休宁(今安徽休宁县),而后入闽,居泉州之天马山”。后由闽入台。

康熙四十至五十年 (1701—1711),汪仰瞻入垦竹北——堡苦令脚 (今新竹市古贤里);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汪玉润居台湾府,是年中武举;

雍正七年(1729年),泉州人汪东文开垦于翠竹北——堡旧港庄(今新竹市);

雍正七年(1729年),广东人汪淇楚开垦于竹北二堡红毛港(今新竹县红毛乡);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广东人汪复隆开垦于今苗栗县卓兰乡;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汪春源居今台南市,是年中举人。

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如今的汪姓已发展成为台湾较大的姓氏之一,1954年台湾文献委员会对台湾姓氏进行了一次调查,在当时台湾的737种姓氏、828804、户居民中,汪姓有1259户,按户数的多少排列,居第 74位。在分县统计资料中,汪姓人在台北有205户,新竹5l户,苗栗8户,台中l户,南投79户,彰化176户,嘉义171户,台南76户,屏东5户,花莲6户。以城市统计台北市104户,基隆市160户,阳明市38户,台中89户,台南80户。其中以台北县和基隆市为最集中地。

迁入港澳

香港、澳门与内地地缘邻近,为内地居民的迁入提供了方便,这两地的汪姓族人中的一些人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香港德昌电机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汪穗中,籍贯上海,公司主要经营、产销各种微型发动机,是世界三大微型发动机制造商之一,1996年拥有财富3亿美元。香港太平协和集团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汪世忠,祖籍广东东莞,生于台湾,与兄长汪世昌、汪世华共持有70%多的太平协和公司及美国协和集团股份。1979年被派往香港成立太平协和公司,经营液晶体显示表及手表元件贸易。后又到深圳设厂,其生产的天霸表、海霸表曾在大陆十分畅销。另外,还经营零售百华、物业发展和电讯服务,其中零售百货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目前,在北京、上海、沈阳、西安、宁波等地均设有商

场,估计资产约3亿美元。

徙居海外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内战不断,水旱频仍,广大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度日,而在此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和开发,资本主义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人民纷纷迁往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地谋生,这其中不乏汪姓族人。移居海外汪姓族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当地扎下了根,有的还做出了较大成绩,如泰国的汪东发,祖籍广东揭阳县,为泰国两仪糖业集团董事长。两仪集团是泰国最大的糖业集团之一,约占市场的15%—Z0%。除了糖业之外,两仪集团还经营金融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及采矿业等,1996年时家族财富已达10亿美元。如今,汪姓族人的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1、安徽合肥汪氏字辈:“广思良谟永公克让”。

2、安徽肥西汪氏字辈:“春光正圣宏庆永昌家庭道德宗元久长”。

3、安徽肥西汪氏字辈:“显承光祖德木列焕东(宗)邦”。

4、安徽肥西汪氏字辈:“家永世炳轩”。

5、安徽肥西紫蓬汪氏字辈:“昌瑞应贤才国保长后忠生”。

历史上汪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汪姓最初活动于浙江、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地区。两汉至唐朝,汪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皖、赣、浙、苏地区,已经发展为当地的望族。唐朝以后,汪姓主要从安徽和江西向河南、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合肥、安庆、两广和福建地区扩散。汪姓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清初汪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形成了以安徽为中心的皖、赣、浙、豫的汪姓聚集地。分布在安徽、江西,这两省集中了汪姓总人口的77%。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南,这两省又集中了13%的汪姓人口。

明朝时期,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浙江、江西,这三省大约占汪姓总人口的757%。其次分布于湖北、四川,这两省的汪姓又集中了11%的汪姓人口。宋元明期间600余年,汪姓人群主要向江南和西部迁移。全国仍保留以安徽为中心的皖、浙、赣汪姓人口聚集区。

安徽合肥汪氏字辈:“广思良谟永公克让”。

安徽肥西汪氏字辈:“春光正圣宏庆永昌家庭道德宗元久长”。

安徽肥西汪氏字辈:“显承光祖德木列焕东(宗)邦”。

安徽肥西汪氏字辈:“家永世炳轩”。

安徽肥西紫蓬汪氏字辈:“昌瑞应贤才国保长后忠生”。

安徽太湖汪氏字辈:“胜贵富宗伯绍国讳尚思正兴隆世道承先启大基忠信全为本贤良应连期家声洋海宇馀庆定咸宜”。

安徽淝南汪氏字辈:“寿僚禹元际云忠后传道世泰明良为善必昌邦家之光慎守尔典长发其祥”。

安徽繁昌、当涂汪氏字辈:“兴显芳声茂忠纯世德昌传家惟礼义华国在文章”。

安徽大观汪氏字辈:“秉存必宗尚承先士可嘉永思显耀祖隆基典云遐忠厚宽广德孝敬昭品高仁和普天信义为振长虹”。

安徽宜秀罗岭汪氏字辈:“积德真传存心达良勤慎为本孝顺宜先俊秀荣锡敦厚承前泽长恩湛善启福田”。

安徽宜秀缪山汪氏字辈:“必一允振家邦文武安定贤良恪守鸿模懿训自增福禄绵长”。

安徽安庆汪氏字辈:“尚义惟端本”。

安徽双港汪氏字辈:“智勇韬略……”

安徽双港高林汪氏字辈:“文德廷兆积善有庆传家诗礼佑启贤能根生枝发泽厚福增”。

安徽双港干沙河汪氏字辈:“兴显芳声茂忠纯世德长传家惟礼义华国在文章”。

安徽双港福潭汪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家和世泽长祖先余吉庆”。

安徽双港白陂汪氏字辈:“光先守德廷锡永嘉炳存如宝敬承克家尚文兴学继孔贤冠(重贤兴学继尚书官)振昆宏绪世代春华”。

安徽双港张家嘴汪氏字辈:“金之国应士诗书礼尚贤忠恕存孔道仁义本孟言山河名万古德泽永千年科教兴邦社文明显家风睦族志高远功业誉乾坤”。

安徽三安汪氏字辈:“自国之士成定邦家克绳祖武善积庆长天昭景福厥后其昌德贤智广仁义惠良礼恭传信名泽永佳宜忠荣孝世业鸿扬”。

安徽梅城汪氏字辈:“大启之家庆存心积德昌元绍箕裘业式昭贻燕长世泽承先绪诗书裕后贤声华传皖国仁孝毓桐川”。

安徽中楼汪氏字辈:“天昭景福方为善定佳祥德立功能茂荣华宝志堂”。

安徽黄铺乡汪氏字辈:“显福庆有文瑶秉万代宦源惟德克懋继贻谋善述以存宗光后昌恒思周道盛永守东华匡嘉译源兴胜迪益基鸿璋泰斗国先顺志远琨仲长”。

安徽香铺汪氏字辈:“余庆长积昆明福礼”。

安徽老白果汪氏字辈:“宏谋少益传修”。

安徽桐城汪氏一支字辈:“积功平义德天和玉庆长”。

安徽桐城汪氏一支字辈:“华国秉忠良”。

安徽鲟鱼汪氏字辈:“亦居庆会士启大振宗邦家永奇尚达映久丁万里”。

安徽东至汪氏字辈:“文大中至正俊美光明”。

安徽瀛洲梧川爱敬堂汪氏字辈:“文明能秉祖士期应时兴大廷惟家庆永世必昌隆”。

安徽瀛洲梧川画堂汪氏字辈:“惟承昌德峻裕起耀光辉”。

安徽瀛洲梧川下门汪氏字辈:“国正天行顺家齐福自生官清民积德世上子千宗”。

安徽奉化汪氏字辈:“兆杨施迪远佑起裕光全”。

安徽扬溪汪氏字辈:“启承传威德光裕焕邦家”。

安徽德锦汪氏字辈:“积善家裕庆光明正大邦”。

安徽家朋汪氏字辈:“福禄祥定远”。

安徽坦川汪氏字辈:“效法圣贤业尊宗硕辅宣衍闻贻绪远运泰振安徽”。

安徽绩溪汪氏字辈:“立志振家邦永作明良世传书述祖德兴学为国瑞同京多令命敦品期未嗣”。

江西儒林汪氏字辈:“承先顺国泰裕后振家声学勤身乃贵善积道宜昌”。

江西双田汪氏字辈:“锦泰和荣瑞满庭云开彩起日华明文光焕耀昭礽裔后禩流芳乐太平”。

江西吉安汪氏字辈:“天锡昌笃生奇才合明良”。

江西万载汪氏字辈:“忠厚传家远英才立国隆科第文章重衣锦受荣封”。

江西上饶汪氏字辈:“继述肇显崇世代必兴隆法源思永远比基万古重宏扬祖训”。

江西上饶汪氏字辈:“良克俭(建)希朝用时可定家邦”。

江西玉山汪氏字辈:“积记远祖仁崇义礼天文奕世佳德泽良善集祯祥顕赫诏忠定光明炳□后英旻斯意和穆京愉□镇太平添进兴隆荣华富贵福寿康宁文行忠信仁慈恭敬英雄豪杰克成厥勋缵绪前烈”。

江西弋阳汪氏字辈:“金德兰贵茂雨”。

江西古南汪氏字辈:“天国文光永远世昌其来有自曰之正长”。

江西莲湖汪氏字辈:“崇仁衍霞龄征普宗荣选修明广发”。

江西婺源汪氏字辈:“金木水火土申侯广德法”。

湖北汉阳汪氏字辈:“作述辉前业诗书允式臧祥徵多富贵泽荫乐成康立意欣崇守贻谋自绍芳丰功咸所仰奕叶发奇香”。

湖北东西湖汪氏字辈:“任斯大道运兆廷光先人锡泽永世克昌”。

湖北大冶汪氏字辈:“源安世永泽厚道自光荣”。

湖北阳新汪氏字辈:“自之文圣德纯若有思太承祖训先昭迪前光集锦联棠棣勤培旨荫芳合序令敏哲和欣吉祯祥炳昆裕中杰英楷常弘扬科知育才庆佳著乃咏彰东鲁衡衍炽勋业卓于唐亨邦冠甲第平阳惠泽长”。

湖北襄阳龙王汪氏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众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湖北襄阳东津汪氏字辈:“上清如学光大必选中定克昌”。

湖北郧西汪氏字辈:“天在正德永开长存文星高照瑞立上升富泽久远吉庆普承”。

湖北竹山汪氏字辈:“政德承先志其家少泽辉”。

湖北公安汪氏字辈:“长应汝家……”

湖北宜都汪氏字辈:“示前传家道正大必克昌”。

湖北黄梅汪氏字辈:“成美福纹受守经纶宗龙生士金世从之茂盛光先俊伟书贤德建名立永绍箕传清正廉敏温信忠良安家卫国万代荣昌”。

湖北汉川汪氏字辈:“龙文步武伟烈封功石运保太德广叶从”。

湖北天门汪氏字辈:“文章华国青紫传家忠孝端本先泽克绳永尊其训富贵相承”。

湖北仙桃汪氏字辈:“国家大兴继受德政祖先泽长新发平阳肇元成周庆衍豫章从明达楚毓秀中南贤才炳焕体纲振常品端学广道立志强丕承宏绪功业传芳重典守则世第永光同敦孝友其嗣久昌”。

湖南长沙汪氏字辈:“贤良辅国明达世征人文振启肇庆传宗”。

湖南醴陵汪氏字辈:“掌符献瑞龙骧继承昭忠勋伟武经道弘榖诒燕翼椒衍蕃升蛟龙凤起霞蔚云蒸”。

湖南华容汪氏字辈:“合璧全双美联宗重懿亲绍徽承先泽开华起家庭”。

湖南澧县汪氏字辈:“鸿儒经盛国学业绍先传德泽昭芳远兰桂启大贤”。

湖南临澧汪氏字辈:“习永士学大明昌隆国祚鼎盛文嗣发达”。

湖南永定汪氏字辈:“耀应国朝文世宗良相永远士明廷大盛光祖宏先德万代家声兆祚隆”。

湖南汪家湾汪氏字辈:“启天开文运永远士祖泽志文纲中胜先正传家德”。

湖南天门山汪氏字辈:“正大文有士世登承祖泽志学光明显宜字万代先”。

湖南武陵源汪氏字辈:“德大以宏声家传有经纶崇仁延世泽务本绍先人善吉迎庭福丕杰太降升贺颖耀光祖永远尽忠孝”。

湖南桑植汪氏字辈:“良世仕宗大三学定国尚文开必如祖易利万年春”。

湖南朱家台汪氏字辈:“陈必一朝元享应文明延正诚光大业永远德长年”。

汪氏家谱的迁徙史

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
点击下载
上一篇:曾氏族谱下一篇:四川崔氏族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