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姓在历史上有什么杰出人物?
代锋,1966年7月生,湖北随州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襄樊市樊城区清河口办事处主任、党委副书记。摘自《世界人物辞海》网络版第三版。
代家富,1966年10月生,湖北宜城人,初中文化,湖北省宜城市刘猴镇前程村治调主任。摘自《世界人物辞海》网络版第三版。
代洪慎,1949年11月生,山东青岛人,青岛市第十五中学一级教师。系无锡集邮研究会会员。摘自《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网络版第十版。
代汝宽,1934年10月生,云南普洱人,中共党员,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普洱县支行总会计,高级会计师,云南省金融会计学会理事,普洱县合订协会理事,普洱县珠算协会副会长。摘自《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网络版第十版。
代路,1940年生,山东济南人。剧作家。原名戴文迎。1958年参加工作,1960年开始从事话剧艺术。历任演员、导演、编剧。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文联副主席、青岛戏剧家协会主席、青岛话剧院党总支书记、一级编剧。摘自《世界艺术家名人》。代文国 男,1940年3月生,重庆綦江人。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曾任綦江县赶水区、赶水镇、三江镇党委书记和镇人大主席,县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綦江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工委和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綦江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现任重庆市綦江县人大机关正局级主任科员。担任三江镇党委书记期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依靠干部群众,围绕富民强镇,加快发展地区经济。注重搞好地方同厂矿企业的关系,促进厂地共同繁荣发展。大胆创办开发区,努力兴办乡镇企业,率先在企业内部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至1992年全镇乡镇企业达到76家,产值由1986年的700余万元提高到1992年的1.07亿元,获重庆市上亿元乡镇台阶奖,跨入原四川省200强乡镇和重庆市50强乡镇之列。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在市、县率先实行村居干部工资制和党支部目标量化管理,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县财政收入三江镇占一半以上。文教、卫生、通信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创办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民板画》和《山溪》等刊物;新建校舍2.2万平方米,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组建设施齐全的县第二人民医院和綦江血站,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在全县乡镇中第一个开通程控电话,达200多门。两个文明建设创历史最好水平。个人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其业绩编入原四川省《人才年鉴》和科学中国人杂志《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珍藏版)。
代志平 1957年3月生,四川岳池人。1980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系。1993年毕业于四川省卫生干部管理学院医疗系四川省岳池县中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岳池县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会员、广安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岳池县医学会理事、岳池县科学技术顾问团成员、广安市卫生系统职称源市委党会评委。广安市名中医。擅长用中西医理论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疑难病症。撰写的《浅谈内经心理学思想》1981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首届心理学会上交流,并选入《资料汇编》;《老年心理与健康》1982年被全国第二屈心理学会录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眩晕120例》1985年在四川省首届青年中医学术会上交流;《泻下逐瘀法治疗脑出血的体会》1987年在四川省首届中医急诊学术会上交流l《茵虎术菩汤治疗急性黄疸性肿炎》1989年在厦门参加全国首届肝胆病学术会议.在会上交流并获论文证书;《自拟茵虎汤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125例》1995年在四川省青年中医学术会上交流。《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的体会》刊登在四川生理科技杂志1999年第3期。1995年被四川省中医学会、四川省青年联合会授予“优秀青年中医”称号。
黑龙江拉林的满族,被称为“京旗满族”。
原因是,这些满族人祖上都是清顺治初年‘从龙入关’由东北迁住到京津地区的。
到乾隆年间,清廷为充实东北老家,于是又把一部分京津地区的满族人调回东北。这些人以黑龙江拉林、五常、吉林舒兰等地最多。因当年是从北京调回东北老家的,故得名“京旗满族”。
由于这些满族人是从北京回来的,他们的姓氏演变与北京满族的姓氏演变比较近似。
按照北京满族取汉姓的规律,取代姓的主要是 戴佳氏,也有一部分是 达尔充阿氏,和乌苏氏。
还有的是‘从名姓’也就是本家族的某代祖先名字当中有dai这个音,于是子孙取祖先名字当中这个音为姓,就姓了代。
但具体你家的代姓是哪种来源?出自哪一家族。这个问题最好是你回一趟老家,找本家族的长辈问问,最好是能查阅到你们家族的家谱。
房县化龙镇化龙村刘氏派行(字辈):顺治守儒,人宗绍万,钟甲文定,德立道隆,盛世自逢,家国春永,光华荣同,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泰懿,宣慈慧和。——房县化龙镇古城村6组刘大义第四子刘德君提供。
历史传说
吴姓
吴人认为,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各家吴氏族谱,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容。清顺治十二年《(湖南)八甲湾吴氏谱序》曾说:“夫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明嘉靖丁亥《延陵吴氏谱序》也说:“谱学之兴,其有益于世也大矣,盖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把族谱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了。在古老中国,族谱的神秘意义,首在维系宗法制度,保持血统纯正。 《延陵吴氏家谱序》说得好:族谱兴起于中古而有先王之遗风。“先王宗法坏而恭敬之教亡,教亡而后谱作,谱作而后分明,分明而后义生,义生而后礼行,礼行而后祖尊。”族谱的出现,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一种挽救宗法礼制、维系血统纯正的产物。有了族谱,就有了区别、分明,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属于哪一宗、哪一支,不会乱认祖先宗派。没有族谱,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所归属。随着宗族的发展,子孙人丁繁衍分化,族人之间就会日益疏远,甚至同族兄弟都视如路人。而有了族谱,就能联络宗族同姓之间的感情。因此,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谱)(乾隆已亥吴以忱《丹徒吴氏续修谱序》)。在大多数吴姓宗谱的家范家规中,多把修谱系作为突出的一条。 正因族谱有如此重要的神秘作用,吴姓宗族无不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每次族谱之修,都要先注明受领人姓名,开明谱牒部数。宗规要求族人对族谱要留心收藏,勿视为泛常。不得乱笔涂改或让鼠咬虫伤,潮湿霉烂,更不得贪财出典,否则严惩不贷。吴氏支谱《给谱录》就规定“公议子、午、卯、酉年清明日,各携谱齐集公所,凭值年人眼同会看,倘有毁坏者听罚,其遗失出典者,议罚不轻,严追不贷。” 各家修谱,往往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吴姓族谱也不例外。一篇序文,或述本族发展历史,或述修谱缘起经过,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因此,一篇序文就是一篇简短的历史和道德文章,而同时,往往也是一篇散文佳作。 现存吴姓谱序,最早当推唐代著名文学家吴少微的《吴氏正宗谱序》。吴少微是季札的第61世孙,他的诗文雄迈高丽,与富嘉谟合称“吴富体”。此后之吴氏谱序,宋初有著名学者、龙图阁大学士吴遵路的《丹阳吴氏宗支录初编叙》。宋以降,至民国时期,文人学者、政客要人所作的吴氏谱序,就数不胜数了。
“代”姓在历史上有什么杰出人物?
本文2023-10-27 22:58:0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