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家谱,我这代是,富贵荣华,我是哪一队伍的后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1收藏

刘氏家谱,我这代是,富贵荣华,我是哪一队伍的后代,第1张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456万,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汉王朝共历四百二十六年之久,刘姓人口在西汉年间就有十多万,在全国五千多万总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当时就已经成了大姓。

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刘氏(?-409年),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妃子,父亲名叫刘眷。登国元年被选入后宫,为贵人。生有女儿华阴公主和长子拓跋嗣。由于手铸金人不成,未能当上皇后。

天赐六年(409年)十月,拓跋嗣被立为太子,随即刘氏就被按照子贵母死的制度赐死。死后一个月,拓跋嗣即位,追尊其母为宣穆皇后。

北魏皇后(附东魏皇后、西魏皇后、追尊皇后及保太后)

北魏皇后太祖道武皇后慕容氏

世祖太武皇后赫连氏

高宗文明皇后冯氏

高祖皇后冯清#-幽皇后冯润

世宗顺皇后于氏-崇宪皇后高英#

肃宗皇后胡氏#

孝庄帝皇后尔朱英娥#

长广王#皇后尔朱氏#

节闵帝#皇后尔朱氏#

孝武帝#永熙皇后高氏#

东魏皇后孝静帝皇后高氏

西魏皇后文帝文皇后乙弗氏~-悼皇后郁久闾氏

废帝#皇后宇文氏#

恭帝皇后若干氏

追封及尊封皇后始祖神元皇后窦氏

文帝皇后封氏

桓帝皇后祁氏

平文帝平文皇后王氏

高祖昭成皇后慕容氏

献明帝献明皇后贺氏

太祖宣穆皇后刘氏

太宗昭哀皇后姚氏-密皇后杜氏

世祖敬哀皇后贺氏

恭宗恭皇后郁久闾氏

高宗元皇后李氏

显祖思皇后李氏

高祖贞皇后林氏#-文昭皇后高照容

世宗灵皇后胡氏

肃祖文穆皇后李媛华

孝宣帝文恭皇后李氏

武穆帝武穆皇后冯氏

文景帝~文景皇后杨氏~

保太后世祖惠太后窦氏

恭宗昭太后常氏

其他皇帝正室先帝先太妃王氏

文景帝~王妃于氏#

北海王#王妃李元姜

汝南王#王妃闾氏

其他皇帝生母

(列出帝王为子)思帝妃兰氏

南安王左昭仪闾氏

肃祖贵人潘氏

先帝椒房高氏

文景帝~贵人袁氏#

汝南王#夫人罗氏#

女帝#充华潘外怜

安定王#程氏

孝武帝#皇太妃李氏

孝静帝王妃胡智

少康,丙辰年,公元前1565年,封长子伯传(鄫曲烈)于荥河(河南郑州夏城),仲原(窦龙)于陕(陕县),丁巳年,公元前1564年,封无余于会稽(浙江绍兴)。

竹南曾氏世次源流:鄫国初国在河南荥阳圣水峪潧水(溱水)流域之鄫水城,因水名国。鄫同潧,同曾。

夏氏家谱记载:少康季子杼的兄弟有,曲烈、无余。无余:又名榆

窦氏家谱记载:少康次子窦龙。

少康:曲烈(伯传)-窦龙(仲原)-榆(无余)-季杼

潧水、鄫水城:河南(省,黄河以南)荥阳(荥波、黄河以南)(市)圣水峪潧水流域之鄫水城。(今贾鲁河上游袁河),源出新密市白寨镇北部杨树岗村圣水峪,黑龙庙附近。

郑州市区:位于贾鲁河东南方,贾鲁河流域。

河南省郑州夏(商)城,夏城遗址位于郑州市区内。位于城东路和城南中路交界的地方,面积25平方公里。C14测年为公元前1570年前后。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3570年±135年。

曲烈 建立的东方诸侯国----鄫国。被莒国所灭,曲烈之后太子巫为了纪念故国,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称曾氏。为曾氏先祖。 (详细可查看曾姓百科)

《协三公饮宾看语》译文(“乡饮宾”的审批过程)(限于篇幅,只将该文言文断句,以后面“注释”来弥补)浙江杭州府昌化县儒学教谕薛茂育、浙江杭州府昌化县儒学训导郑烺

采访详看语

看得:大宾监生梅协三,褆躬冰玉,锐意诗书。效曾门孝养之风,椿萱慰志;循窦氏义方之教,兰桂遗芳。朴诚堪范于乡隅,推解时周乎族党。国课早输,素知公义;年届花甲,允协宾筵。

特授浙江杭州府昌化县正堂加三级、随带军功加一级、记录五次,宋如林如详申报看语

查看得:大宾监生梅协三,赋性淳良,饬躬端谨。敦诗执礼,曾蒙国学之休光;砥行修身,更著一乡之善誉。既输将而恐后,化及闾阎;亦任恤以争先,德薰宗族。舆论既孚于平日,盛典宜锡于今朝。齿德兼优 宾筵堪与。

钦命浙江杭州府正堂卓冀侯升李 如详申送

居乡良善 孝友可风

钦命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田批准

在乡敦厚 中正可奖

钦命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提督浙江全省学政李 允详

齿德遐龄 松筠并茂

钦命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浙江部院吉 允详

居乡德厚 中正端方

陜西扶风郡,河北观津郡,据《风俗通》记载:“夏帝相遭有穷氏之难,其妃方娠,逃出自窦,而生少康,其后氏焉”。望出扶风、清河、河南。扶风郡:后汉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治所现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国曹魏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河南郡:汉市帝置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清河郡:汉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南)。东汉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省临清东)。历代均置。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为贝州清河郡。

「窦」源出

得姓始祖

少康。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窦姓出自姒姓,相传夏后氏帝相失国后,他的妃子(原为有仍氏人),逃出自窦,投奔娘家有仍氏,生子曰少康,留居有仍遂为窦氏。关于此事,在《风俗通》和《尚友录》上也有记载。窦氏的始祖少康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有仍是窦氏的最早发源地,也是古时的国名,这个地方在今山西省的济宁县一带。故窦氏后人奉少康为窦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窦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窦姓起源古老,远祖始于夏朝。是大禹的后代。源于姒氏。夏朝国君相被杀后,到了王妃逃出窦地,逃回娘家有仍,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后来少康恢复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少康的两个儿子杼、龙,仍然居住在有仍,就姓了窦姓。后来杼即位为下任夏王。发展和演变:古代的少数民族氐族(分布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也有以窦为姓的。在汉朝时,清河观津的窦氏出了一个皇后,窦太后,她是文帝刘恒的`妻子,景帝刘启的母亲,她一直执政到汉武帝时,清河窦氏也因此大兴,逐渐形成望族。此外,窦姓在发展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扶风,河南两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窦姓世称扶风望(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河南望(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清河望(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堂号

窦姓的主要堂号有:“世和堂”、“承恩堂”等。

窦姓宗祠通用对联

〖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姒姓;望居扶风。——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窦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门传四相;名冠三君。——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初大臣窦威,下联典指东汉扶负平陵人窦武。

清惟饮水;利赖穿渠。——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窦炽,下联说唐代长安人窦琰。

系承少康;源起有仍。——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夏帝相之妃遭杀害时正怀孕,从窦(孔穴)逃回娘家有仍(今山东省济宁东南),生少康,为了纪念祖上这个历史事件,其子孙以窦为氏。

河西世泽;章武家声。——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汉代河西人窦广国,封章武侯事。

燕山五桂;隋世六儒。——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五代窦·禹钧,有义方,教五子,俱登科,时称燕山窦氏五桂。下联典指隋·窦士荣与马光等并授太学博士,时号六儒。

织锦夫感;投床后奇。——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窦滔妻苏蕙,因思夫而织回文璇玑图诗以寄。隋薛道衡有诗云:“织锦窦家妻。”下联典指隋·窦毅,其次女数岁,闻其舅隋文帝受北周禅帝位,女自投床下,曰:“恨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难。”后代嫁李渊,为唐高祖皇后。

〖窦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海上神山绿;溪边杏树红。——窦巩撰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诗人,元和进十窦巩《游仙洞》诗句联。

〖窦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才俊名传四海;夏王威播九州。——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初史官窦俨,下联典指隋末河北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

〖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广平子声大学士;张掖都尉安丰侯。——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元代医学家窦默。下联典指东汉大臣窦融(公元前16-62)。

建隆编敕垂青史;针经指南耀禹域。——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五代、宋初时大臣窦仪。下联典指元代医学家窦默,著有《针经指南》、《流注指要赋》等。

毫芒映日千重树;涓滴垂空万丈泉。——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诗人窦叔向《青阳馆望九子山》诗句联。

织锦寄若兰之感;投床见皇后之奇。——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窦氏宗祠通用堂联。

守祖宗义方教泽;愿让孙世代书香。——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云南省师宗县淑基村窦氏宗祠联。

〖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学士荣膺,共仰六儒佳誉;巍科高掇,争夸五桂馨香。——佚名撰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隋代学士窦士荣,为世人所重。下联典出宋代有窦仪、俨、侃、洅、僖五人登科。

窦太后:名漪(公元前205-公元前135),河北清河郡观津人,在吕后时被选入宫。因家在清河,窦姬请求分配的宦官把她分到离家较近的赵国去。但宦官把事给忘了,她被分配到代国去,就这样她到了代国,但代王刘恒非常喜欢她,和她生了刘启和刘武。窦姬信奉黄老之学(道家学说,“黄”指黄帝,“老”指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在她的影向下,景帝刘启以黄老治国,在以後的日子里黄老思想成为治世的主流思想直到窦太后逝世为止,历经文、景二朝,再她逝世前汉武帝也不敢重用儒生。

窦建德:隋朝漳南人。聚众起事,据河北诸郡,称夏王,建号五凤。隋大业十四年炀帝南游江都,为字文化及所杀,时王世充在洛阳自称郑王,奉越王侗为帝,建德亦奉朝命。世充旋杀侗自称帝,建德亦称夏帝。唐武德三年,李世民(秦王)击世充。建德出兵救世充。四年,战败被俘,斩于长安。享年48岁。

窦燕山:名禹钧,号燕山。后周渔阳人。有5子,齐登科甲,寿添89岁”。此后修身积德,更加殷勤。后来,果然连生仪、严、侃、偶、傅五子,由于他教子有方,5子勤奋学习,先后登科。

窦叔向:字遗直,京兆(今陕西省扶风)人。唐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代宗时,常衮为相,引为左拾遗、内供奉。衮贬,出为溧水令,复迁工部尚书。诗法谨严,有诗传世。五子群、常、牟、庠、巩,皆工词章,著有《联珠集》行于时。

窦汉卿:金代有医学家。名默。广平肥乡人,曾官居太师,故世称窦太师,,精针灸八脉穴法,著有《针经指南》、《标幽赋》为是书主体内容,因行文典雅,论理精湛,元明诸名家皆宗之。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军阀的***,在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

李崇 (454~525)

   李崇 (公元454年~525年) 字继常,北魏顿丘人。袭爵陈留公。后为北魏高祖、世宗、肃宗三朝元老,历治八州,五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李崇多谋才,尤擅军事。高祖初年,齐国犯边,李崇诏为将军、荆州刺史,镇上洛(今陕西洛南县东南)。李崇不主张用兵……

陈亢 (前508~前430)

   “南顿侯”陈亢(约公元前508——前430)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字“子亢”,春秋时顿子国(今项城市南顿镇)人。他十八岁入孔门,后随孔子到卫国(今河南滑县、濮阳一带),以儒士身份,留在卫国做了官。河南郡志记载,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宋真宗赠封孔子为“玄圣……

应奉

  应奉,字世叔,应顺的曾孙,约生活于东汉中期,今南顿上头村人。其祖父应叠,父应郴(顺帝时任武陵郡守)。他从小时候记忆力特强,读书“五行并下”,记事处人,过目不忘。从小到大,凡他经历过的事,都能记忆犹新。据说二十岁的时候,他为“决曹史”抄录全郡四十二县的罪犯名单报送刑部。回郡以后,太……

应顺

  应顺,字华仲,今南顿上头村人,约生活于东汉中后期。章帝时,被举荐为孝廉①,出任掌管政务文书的尚书郎,后转为“右丞”。 他廉直诚信,办事公道,朝廷选派他任冀州(今河北柏乡北)刺史(专司监察),很快又迁升为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东)郡守。他为人上不阿下不骄,在其位谋其政,赏罚分……

袁克文 (1889~1931)

袁克文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于朝鲜汉城,长兄袁克定。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

张伯驹 (1898~1982)

张伯驹

  张伯驹生于1897年,原名家骐,字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系张锦芳之子,后过继给伯父、民初曾任河南都督的张镇芳。张伯驹天资聪颖,7岁入私塾,9岁能诗文,素有“神童”的美誉。伯驹先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收藏大家,他积极征购古代文物字画,使流落于社会的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得……

张镇芳 (1863~1933)

  张镇芳(1863—1933),字馨庵,河南项城阎楼人,乃袁世凯兄嫂之弟。清光绪进士。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隶总督等职。民国成立后,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1914年调回北京。次年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朱启钤等同被列为“七凶”。袁死后参与张勋复辟,任内阁议政大臣、度……

袁保庆 (1825~1873)

  袁保庆(1825-1873),字笃臣,号延之。河南项城人。袁树三次子,袁世凯的嗣父。他幼承家教,学业突出,于咸丰八年(1858)中举。后跟随叔父袁甲三在鄂豫皖苏一带,参加对捻军作战,战功卓著,官至江宁盐法道(二品)。同治十二年(1873)6月,袁保庆病故于任所,终年48岁。谥“中……

高梅阁 (1783~1860)

  高梅阁(1783—1860年),名芳云,晚年自号“荆布老人”。项城人,清代女诗人。其父高玉麟是贡生,兄颉云是举人,弟崃云是进士。 梅阁自幼好学不倦,与兄弟共砚读书。诸兄弟热衷于功名,她却留心日用伦常之道。二十二岁嫁与监生张东林为妻。张家世代习武不习文,于是她也藏起文墨,做起家务来……

袁保龄 (1841~1889)

  袁保龄(1841~1889)字子久,又名陆龛。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县。系咸丰、同治年间钦差大臣漕运总督袁甲三次子,袁世凯的叔父。1862年中举人,曾随其父镇压过捻军。1866年,25岁的袁保龄任清朝廷内阁中书侍读。1877年,袁保龄因编纂《穆宗毅皇帝实录》有功,赏戴花翎,官衔升为四品……

袁迪新 (1921~2016)

  袁迪新,出生于1922年,是段祺瑞的三**段式巽的独养女儿。袁迪新(1922-),生在袁世凯的老家——河南彰德的袁府。她的曾祖父袁世辅是袁世凯的弟弟,排行老五,袁世凯是老四。袁家兄弟共六个大概没分家,都焐在那“豪门深深深几许”、不知是七进还是八进的袁家大院里。袁迪新的祖父袁克庄2……

题[题,读音作dī(ㄉㄧ),亦可读亦读作xī(ㄒㄧ),但不可读作tí(ㄊㄧ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少康裔孙东楼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后,封夏朝少康的裔孙东楼公于杞邑(今河南杞县及开封陈留镇),出自东楼公之后,读音作dī(ㄉㄧ)。

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商朝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达一千多年,国君为姒姓,是夏禹的后裔。杞国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到西周朝初年,周武王重封少康的裔孙东楼公到杞地,他重新建起杞国。

据史籍《路史·后纪》记载,“杞后析于曹东之娄,故号东楼”,因此,“东楼”是称号,而非谥号。根据史籍《史记》的记载,杞东楼公是大禹的后代,周武王灭商纣王之后,封东楼公于杞。东楼公生卒年月待考,逝世后传位于子杞西楼公。之后有史料可考的历史为传延二十位国君,直到公元前445年亡于楚国。

成语“杞人忧天”,说的就是这个杞国中的人物。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汉朝题侯张富昌,属于以帝王封爵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题氏以县名为姓。”另有史籍《汉书·功臣表》记载:“有题侯张富昌,或以县为氏。”读音作dī(ㄉㄧ)

山阳人“题侯”张富昌后裔以其爵位为姓氏,称题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禹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按史排源,少典氏第二十三代、黄帝轩辕氏第十二代帝杼:帝杼之母,有仍氏、窦氏、没鹿氏、纥豆陵氏、毒氏、夏侯氏、侯氏、杞氏、题氏、楼氏、偻氏、娄氏、刘氏、丐氏、雝丘氏、郁厘氏、孙氏、杷氏。

据史籍《姓觹》记载:“题,源于姒姓,系夏禹的后代。”这支古老的姒姓题氏,读音作xī(ㄒㄧ)。

第四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族挛提氏大单于冒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汉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说匈奴人有名无姓,而在史籍《汉书·匈奴传》中却又说单于姓挛提氏,为古匈奴族的王族姓氏。本书认为,“挛提氏”原非匈奴姓氏,应为部族名称,后来仿学汉制,以部族名称为氏。

挛提氏,一称虚连题氏。自冒顿单于开始,匈奴的单于一般都是由挛提氏担任的,近似于汉王朝的世袭制,不过其不一定是父死子继,经常是兄终弟及。挛提氏一族在匈奴最为贵重,其次是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大贵姓,常与单于婚姻,例如在汉王朝的和亲政策实施后,王昭君一个女儿就叫须卜居次云。

在匈奴族被汉武帝击溃后,挛提氏族人有逐渐融合于汉族中者,有人以原部族名称的汉字谐音为姓氏,称提氏、题氏,读音作dī(ㄉㄧ);有以王族身份为姓氏者,称王氏、单于氏;亦有被汉朝帝王赐姓者,称刘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契丹族,出自辽国契丹贵族耶律题子,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耶律题子,字胜隐,辽国北府宰相兀里之孙。善射,工画。辽国保宁年间,为御盏郎君。辽保宁九年(公元977年),奉使于汉,具言两国通好长久之计,其主耶律继元深加礼重。

辽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耶律题子率军与耶律速撒共同征讨陀罗斤,大破之。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北宋将领杨继业攻陷山西城邑,耶律题子与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合军击之,败宋军贺令图于定安县,授西南面招讨都监。宋兵守蔚州急召外援,耶律题子获得消息后,夜伏兵道傍。黎明,北宋援兵果来,过未半而击之;城中宋军出,耶律斜轸复邀之。北宋两军俱溃,溃奔飞狐,地隘不得进,杀伤甚众,贺令图复集败卒来袭蔚州,耶律题子再战,破之,应州守将自遁。耶律题子进围寰州,冒矢石登城,宋军大溃。当耶律斜轸擒杨继业于朔州,耶律题子功居多。

是年冬,耶律题子复与萧挞凛由东路击宋军,俘获甚众。后闻宋兵屯易州,率兵攻之,行至易境而病逝。

耶律题子的后裔有取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题氏,读音作xī(ㄒㄧ)。

二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三.历史名人:

提挟左驹:(生卒年待考),三字名。齐国太书令提挟左驹,曾为大太子恩师。

刘氏家谱,我这代是,富贵荣华,我是哪一队伍的后代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456万,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汉王朝共历四百二十六年之久,刘姓人口在西汉年间就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