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才能找到南宋君臣后裔?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1收藏

哪里才能找到南宋君臣后裔?,第1张

  广东珠海斗门

  传奇一:赵氏族谱传千年

  “朕兄弟有五,兄曹王匡济,弟歧王匡赞,俱早逝无嗣,朕惟与晋王匡义、秦王匡美,鼎分三派,各立玉牒十四字,以别源流,以序昭穆。”

  ——摘自南门村赵氏的族谱,即宋太祖赵匡胤的玉牒大训

  当我站在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赵氏祖祠,望着六大卷沉重厚实的线装的赵氏祖谱经过赵氏第30代传人的手,穿过正午通透的阳光照射着的青云巷,放到我的手里,那一刻我有些晕眩。我情不自禁地俯身闻了闻这六卷书的味道,或许这一千多年的风雨变迁会透过这些纸张传递出一些遥远的气息。

  赵氏族谱始修于宋乾德二年(即964年),一千多年来共经七次编篡,最后一次修订于1904年,完成于1930年。这套族谱详细记载了从宋代的建立并追溯到太祖赵匡胤的前四世,从唐朝末到南宋灭亡的400多年史实。也详尽记载了斗门赵族所属的魏王派系983年(947年至1930年)的繁衍生息。族谱第一卷还绘有宋代18个皇帝、皇后及其前四世还有南宋忠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共37张彩色画像。我们见到的是黑白影印本,却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庄严和雍容。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第五年便命宰相编修皇家玉牒(族谱),当时赵匡胤有三兄弟,故修族谱时分为三大派:赵匡胤的后代为太祖派,赵匡义的后代为太宗派,赵匡美死后追封魏王,其后代为魏王派。三派玉牒按御书的42字各立14字,以为排辈之分,14字用完,又重新从头开始。到如今,已历30几代之多。

  这套族谱不仅见证了宋王朝的兴亡,也见证了一群帝王后代的飘零离散,更见证了一个家族的传奇和一个村庄的诞生与变迁。风雨飘摇一千多年,却能如此完整流传下来,其间包含多少令人无法想像的坚持与固守。这群帝王之后的坚持让人联想到遗传基因的强大与固执。或者,正是基于对祖训的遵循,让这个家族有了强而有力的凝聚精神。

  传奇二:南门出俊男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摘自《诗经》《卫风·淇奥》

  在还没有来南门村之前,就多次听见有人说南门出俊男,也出靓女。后来在市博物馆还听到一个曾去过南门村的女馆员详细描绘南门村男子的长相气度,她说那里的男子长相确与一般的广东人不同,似乎更具中原人的特点,而且最重要的是自有一种风度,不大像是乡下人。

  关于这俊男靓女的传说,成为了我们南门之行最浪漫的遐想,也成了我们期待中的另一个传奇。随同前往的摄影师是个年轻的男孩,对于靓女的期待让他手中的相机蠢蠢欲动。可惜此行天不作美,灿烂阳光照耀下的村庄竟见不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倒是有不少银发的老太太在村口的大榕树下悠然自得地打“牌九”。到了村委会一问才知道,原来村里的女孩不是嫁出去,就是到城里打工去了。摄影师自是满脸的遗憾,可是我们倒是近距离接触了一个标准的美男子,证实了“南门出俊男”的传说。

  赵老师肤色白晰,鼻若悬胆,略呈勾形,鼻梁如此高而挺不仅在南地罕见,就是处身北地也很出众。此种长相,尤其是此种高而挺且略勾的鼻形与赵氏族谱中所绘的先祖形貌极为相似……那种从容的气度,温文尔雅的谈吐仿佛都只属于某个古老的年代,全不因时代的动荡变迁而有所改变。

  负责整个南门村文化工作的是南宋赵氏皇族第30代后人赵承华,他带着我们走遍了南门村每一处值得寻访的遗址。因为曾在村里教过小学,而且也研究本族的历史和文化,所以被村里人尊称为赵老师。赵老师肤色白晰,鼻若悬胆,略呈勾形,鼻梁如此高而挺不仅在南地罕见,就是处身北地也很出众。此种长相,尤其是此种高而挺且略勾的鼻形与赵氏族谱中所绘的先祖形貌极为相似。中国传统的工笔线描不仅非常写实,且极为传神。从族谱中所绘二十多张赵氏先祖相来看,绝大多数的鼻形皆为高而挺且略勾。听赵老师说台北的博物馆所藏的宋帝画像与赵氏族谱中同一人的形貌相似。此种鼻形,我们也在村中多人脸上见到。赵老师身如修竹,精神相当健朗,完全不像年已63岁的人,浑身透出一种中国古代文士的风致和风骨。那种从容的气度,温文尔雅的谈吐仿佛都只属于某个古老的年代,全不因时代的动荡变迁而有所改变。其实,外人所传“南门出俊男”指的应是这里的男子所具备的这种与众不同的风致和风骨。

  赵梅南之于赵姓族人地位之崇高,意义之重大并不仅仅因为他的诗文为世所仰,而更在于他的气节。

  细细考究起来,才发现“南门出俊男”原是有它深厚的文化传统,并不是人云亦云,虚妄之说。因为是源于宋皇室的缘故,所以祖祖辈辈崇文尚武之风世代相传,南门因而在斗门有“诗礼之乡”的美称。在赵氏族谱中,仅从在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任香山县令的魏王第八代裔孙赵怿夫开始,就人才辈出,几百年间无数风流人物独领风骚。

  这其中,最让斗门赵姓族人崇拜的祖先是元朝诗人、理学家赵梅南。赵梅南之于赵姓族人地位之崇高,意义之重大并不仅仅因为他的诗文为世所仰,而更在于他的气节。赵梅南,名嗣焕,号意翁,因爱竹之气节,著有《菉猗诗集》,故而别名“菉猗”。作为一个覆灭王朝的皇族后裔,生活于元朝,终身誓不仕元,以隐士之名隐居香山潮居里,终日与青青绿竹相伴,寄傲其间。梅南有《构亭对竹》诗曰:“竹林深处白云雾,诛草成亭晤此君,翁意在亭更在竹,何妨暮倚绝尘氛。”“菉猗”(菉,同“绿”)语出《诗经·淇奥》,有翠竹青葱繁茂之意,也隐含对男子气度之美的赞颂。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有气节、气度不凡的先祖,便在建祠之时以其别名作为堂名。想必南门村今日所见之竹林丛丛,此种种竹之风便是由赵梅南爱竹为发端。

  赵梅南的风致和风骨在这个村庄如同丛丛翠竹一样从从容容又自自然然地保留下来。

  赵梅南的风致和风骨在这个村庄如同丛丛翠竹一样从从容容又自自然然地保留下来。在清朝的时候,南门的每个小村子都有一间私塾。在菉猗堂的正门对面的小山丘上,有一块人称“望石”的大石,南门村人爱把它的形状比如墨砚或是状元帽。南门人世代相传的是每望此石,须不忘宋真宗赵恒所写的《劝学文》:“富家不用买田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筑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自有车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南门好学之风到了现代,丝毫不减。凡是有为官或经商聚得钱财之人,皆以助学为己任。华侨赵顺之曾在1960年创办了斗门地区第一间民办中学。现在,村委每年都会发给每个在校的学生100元钱,作为对学生求学的资助,而对于考上重点中学和大学本科的学子又另有奖赏。也因此,南门人对于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少教师都深感在南门小学教书育人压力很大。

  由此可见,南门人彬彬有礼的外形,温文尔雅的禀性都有其源流,这种对于诗书礼仪的推崇之风保留了几百年。也因此,代代自会出俊男,一如青青翠竹自有别样风骨。

  南门村位于斗门地区正西方,总面积十五平方千米,有十一条自然村。东边与斗门圩镇相连。南门村背山面水,地处黄杨山与虎跳门水道之间,在虎跳门水道东侧,隔水与新会相望。三条源于黄杨山山系的水从东、南向西、北经村子汇流入虎跳门水道。

  2002年底,南门村总人口5198人,1325户,八成五以上人口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匡美的后人。南门村立村于明朝永乐年间,到现在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村内有一套族谱;五座祖祠:菉猗堂、逸峰赵公祠、昆山赵公祠、意塘赵公祠、意乡赵公祠;二条建于清朝的石板街;一块坐落在祖祠正前方小山丘上的望石;一棵有两百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一座有如《红楼梦》中大观园一样气势恢弘的“赵家庄”。

  位于新会崖海边的古祠庙崖山祠建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目前省内唯一一个曾获明、清两代皇朝统治者批准,可以以古代帝王规格进行祭祀活动的祠庙。明推翻元朝后,新会人民对南宋末年的杨太后、少帝赵昺以及文天祥、陆秀夫等南宋君臣对抗异族的精神极为崇敬,于明治四年(1491年)建慈元庙(俗称国母殿)。1958年,周恩来、董必武、郭沫若等先后视察新会,对崖山的历史文物极为关注。

  南宋皇室赵氏后裔700年来一直留居广东新会,在此地留有五条“赵姓皇族村”。崖山祠建祠以来,南宋赵姓君臣在崖山祠祭祀活动延续了数百年,后因日寇侵华祠庙被毁而中断。

  此次国母诞仿照500年前的传统祭祀仪制,主祭人员身穿宋朝服饰,隆重举行宋皇祭天、崖门祭玺、国母盛诞和群众致祭等四大盛典。

  位于新会崖海边的古祠庙崖山祠建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目前省内唯一一个曾获明、清两代皇朝统治者批准,可以以古代帝王规格进行祭祀活动的祠庙。明推翻元朝后,新会人民对南宋末年的杨太后、少帝赵昺以及文天祥、陆秀夫等南宋君臣对抗异族的精神极为崇敬,于明治四年(1491年)建慈元庙(俗称国母殿)。1958年,周恩来、董必武、郭沫若等先后视察新会,对崖山的历史文物极为关注。

  南宋皇室赵氏后裔700年来一直留居广东新会,在此地留有五条“赵姓皇族村”。崖山祠建祠以来,南宋赵姓君臣在崖山祠祭祀活动延续了数百年,后因日寇侵华祠庙被毁而中断。

  此次国母诞仿照500年前的传统祭祀仪制,主祭人员身穿宋朝服饰,隆重举行宋皇祭天、崖门祭玺、国母盛诞和群众致祭等四大盛典。

  700多年来一直定居在新会崖山附近的南宋皇室赵氏后裔主持祭祀仪式

北 宋 南 宋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6077091_1html/ ]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宋恭帝 赵显 (1274年—1276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宋端宗 赵昰 (1276年—1278年)

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宋朝——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和湖南等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混战局面。

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接受贤臣赵普的建议,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官的地位,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社会比较安定。但是也导致宋朝“积贫积弱”,外族纷纷侵扰。但也因为重文轻武,使宋代文学、哲学、美术、科技异常发达。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暴死,享年50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宋太宗 赵炅

宋太宗 (939—997),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在位22年。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本名赵匡义,太祖登基后一度改称赵光义。宋太宗很有作为,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不过由于他两度伐辽失败,导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但是总的来说,他统治时期宋朝比较强盛。

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 赵恒

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赵恒,原名赵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较强盛。他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 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 赵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6077091_1html/ ]

宋仁宗 (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赵祯,原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但总的来说,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1063年,仁宗病逝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载,其母李氏生仁宗后,被刘德妃窃为己子,仁宗即位后,仍认刘后为生母,李氏临死也没敢母子相认。刘后死后,仁宗才知道内情,追封李氏为皇太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编写了《狸猫换太子》。

宋英宗 赵曙

宋英宗名赵曙(公元1032--1067年),太宗曾孙,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从兄弟允让的第十三子。在位时碌碌无为,北宋就此衰落。

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宝。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宋神宗 赵顼

宋神宗,名赵顼(公元1048~1085年),原名仲铖。英宗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堡)。神宗赵顼,先后封为淮阳王、颖王。英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他喜欢读《韩非子》一书,读后说:“天下弊事很多,不能不改革。”英宗于公元1067年正月丁巳日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熙宁”。 赵顼即位后,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严重局面,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他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废去元老,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使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当时,有个地方发生地震和山崩,保守派就说这是王安石变法不当,引起老天发怒。公元1073年,河北地区遭受大早,灾民被迫逃荒。有个保守派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呈送给赵顼说:“早灾是由于王安石变法造成的,只要停止变法,罢免了他,老天一定会降雨消灾。”曹太后和高太后也在赵顼面前哭诉王安石搞乱了天下,要求停止新法。神宗动摇了,王安石先后两次被迫辞职,以后就一直没有出来做官。王安石辞官后,赵顼还把大部分新法维持了近十年,直到他死去。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他前期任用王韶,获得了熙河战役的胜利,收复了两千里故汉地。后期任用宦官李宪,因指挥失当在灵武遭致惨败。神宗半夜得到消息,起床踱步,达旦未眠,因此得病。公元1085年2月神宗病重,3月立子赵佣为太子,嘱咐由高太后协同处理国事。戊戌日,病死于汴京宫中的福宁殿。赵顼死后的庙号为神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宋哲宗 赵煦

宋哲宗赵煦(公元1077--1100年),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佑”。 病逝于汴京,在位十五年,终年二十四岁,葬于永泰陵。哲宗登基时,只有10岁,由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执政后,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宋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到了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敦、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原因。

宋徽宗 赵佶

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名赵佶,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工于书画,以花鸟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书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临写兰亭绢本》等。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当金兵入侵,无法应付时,急忙传位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但终于无法挽回局势,父子两人皆被金兵俘虏北上,受尽折磨,八年后死于黑龙江依兰。

宋钦宗 赵桓

宋钦宗 (1100—1156)北宋皇帝。名赵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灭亡。靖康二年 (1127年)与徽宗为金兵俘掳北去,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1161年,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终年五十七岁,葬处不明。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宋高宗 赵构

宋高宗 (1107—1187)南宋皇帝。名赵构。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 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 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杀害岳飞。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强烈反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1187年,病逝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终年八十一岁,葬于永思陵。著有《翰墨志》。

宋孝宗 赵昚

宋孝宗赵眘(公元1127--1194年),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干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敦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宋光宗 赵敦

宋光宗赵敦(公元1147--1200年),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庆元六年(1200年)春,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死后葬于永崇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6077091_1html/ ]

宋宁宗 赵扩

宋宁宗赵扩(公元1168--122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企图组织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这就是“庆元党禁”。1202年,才宣布弛禁。宁宗还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封爵,大快人心,打击了投降派。1206年,韩侂胄冒然北进而大败,被杨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在史弥远的操纵下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 向金朝称伯,自己称侄,又向金朝进贡金银,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成为宋宁宗的宰相兼枢密使,独揽宋朝大政。史弥远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官职。宋宁宗时期,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宋宁宗还恢复理学地位。1224年,死于宫中。在位三十年,终年五十七岁,葬永茂陵。

宋理宗 赵昀

宋理宗赵昀(公元1205--1264年),是南宋第五代皇帝。宁宗养子。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废太子赵弘,立宋理宗为皇帝。宋理宗十分无能,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但他依然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宰相丁大全处理,他本人崇拜理学。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1264年10月,理宗病死于临安,在位40年,终年60岁,葬于永穆陵。

宋度宗 赵禥

宋度宗赵禥(公元1240--1274年),在位1265年—1274年),在位10年,享年35岁,宋度宗长大后十分昏庸无能。他即位时,金朝已经灭亡多年,北方元朝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政治十分腐败黑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荒*无道,沉湎于酒色之中,宋朝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只有等着灭亡。北方元军多次出兵进攻南宋,宋廷虽腐朽,但是广大军民的抵抗,使得元军不得不撤回。度宗即位后,元军猛攻襄樊。这一次是决定南宋小朝廷兴亡的关键战役。然而贾似道密而不报,还说已经取胜,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审问的情况下竟对此言深信不疑。最后,元军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围攻5年的襄樊,为宋朝敲响丧钟,宋度宗闻知顿时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浇愁。不久就因酒色过度而死。1274年7月,度宗病逝于宫中,终年三十五岁,在位十年。葬于永绍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宋恭帝 赵显

宋恭帝赵显(1271年-1323年),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是之弟,宋末帝赵昺兄,即位前封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谥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宋咸淳十年(1274年)十月,宋度宗驾崩,年四岁的赵隰在奸相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改明年为德祐元年。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当时元朝军已平定中国北方和西南,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阳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皇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谢太皇太后和宋恭帝在舆论压力下诛贾似道,不过为时已晚,宋朝亡国在即。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大半的领土。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遣陆秀夫求和称侄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

宋端宗 赵昰

宋端宗,名赵昰(公元1268-1278年),度宗长子,恭帝兄。恭帝被元掳往北方,陆秀夫等拥立他为帝。在位3年,在元军追击中受惊而死,终年11岁,葬于永福陵(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赵昰,曾先后被封为吉王、益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进逼临安时,他由驸马都尉杨镇等护卫,出逃福建。欲对宋室斩草除根的伯颜派兵追赶,未果而还。3月,赵昰等人到达福州,得知临安沧陷,恭帝被掳往北方。5月,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景炎”。 35作文网

端宗在位时,年仅8岁,朝臣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力图恢复宋朝,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他只得由大将张世杰护卫着登船入海,东逃西避,疲于奔命。左丞相陈宜中对大局绝望,远走占城(今越南境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3月,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湾,一天夜间,坐船不慎被颠覆,端宗落入海中,后被左右救起,已经喝了一肚子的水,而且就此起病,吓得好几天都讲不出话来。因元军追兵逼近,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冈州(今广东省雷州湾),经此颠簸,又惊病交加,于4月病死。

宋幼主 赵昺

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南宋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1、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

2、宋朝皇帝顺序列表:

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 开宝九年(976) ,在位16年。

宋太宗赵炅(光义),太平兴国元年(976)- 至道三年(997),在位21年。

宋真宗赵恒,咸平元年(998)- 乾兴元年(1022) ,在位24年。

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1023)- 嘉佑八年(1063),在位40年。

宋英宗赵曙,治平元年(1064)- 四年(1067) ,在位3年。

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1068)- 元丰八年(1085) ,在位17年。

宋哲宗赵煦,元佑元年(1086)- 元符三年(1100) ,在位14年。

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1101)- 宣和七年(1125) ,在位24年。

宋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 二年(1127) ,在位1年。

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 绍兴三十二年(1162) ,在位45年。

宋孝宗赵眘,隆兴元年(1163)- 淳熙十六年(1189) ,在位26年。

宋光宗赵敦,绍熙元年(1190)- 五年(1194) ,在位4年。

宋宁宗赵扩,庆元元年(1195)- 嘉定十七年(1224) ,在位29年。

宋理宗赵昀,宝庆元年(1225)- 景定五年(1264) ,在位39年。

宋度宗赵禥,咸淳元年(1265)- 十年(1274) ,在位9年。

宋恭帝赵隰,德佑元年(1275)- 二年(1276) ,在位1年。

宋端宗赵昰,景炎元年(1276)- 三年(1278) ,在位2年。

宋卫王赵昺,祥兴元年(1278)- 二年(1279),在位1年。

这个家谱只有当时立家谱的太祖爷爷知道。建议你去一下你家所在的宋氏祠堂,看一下那本上宗谱的家谱,一般在家谱的第一页有说明的。家谱中会记载子孙延续取名字所用字号均有一句话的。这句话就是你们取名字用字号的依据。一句话用完了,下面就继续循环使用。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历史上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在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等,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作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家谱。

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名称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称法。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代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参考的依据作用已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较关注亲亲之道的提倡。家谱的编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走向民间私修。总的来看,宋元时代民间私修家谱尚未形成风气,并不普遍,而这一情形的转变主要是在明代。

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具体顺序如下:

1、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 开宝九年(976) ,在位16年。

2、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元年(976)- 至道三年(997),在位21年。

3、真宗赵恒咸平元年(998)- 乾兴元年(1022) ,在位24年。

4、仁宗赵祯天圣元年(1023)- 嘉佑八年(1063),在位40年。

5、英宗赵曙治平元年(1064)- 四年(1067) ,在位3年。

6、神宗赵顼熙宁元年(1068)- 元丰八年(1085) ,在位17年。

7、哲宗赵煦元佑元年(1086)- 元符三年(1100) ,在位14年。

8、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1101)- 宣和七年(1125) ,在位24年。

9、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 二年(1127) ,在位1年。

10、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 绍兴三十二年(1162) ,在位45年。

11、孝宗赵眘隆兴元年(1163)- 淳熙十六年(1189) ,在位26年。

12、光宗赵敦绍熙元年(1190)- 五年(1194) ,在位4年。

13、宁宗赵扩庆元元年(1195)- 嘉定十七年(1224) ,在位29年。

14、理宗赵昀宝庆元年(1225)- 景定五年(1264) ,在位39年。

15、度宗赵禥咸淳元年(1265)- 十年(1274) ,在位9年。

16、恭帝赵德佑元年(1275)- 二年(1276) ,在位1年。

17、端宗赵昰景炎元年(1276)- 三年(1278) ,在位2年。

18、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 二年(1279),在位1年。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赵匡胤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尊称为大宋。

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后逐步统一中国,由于疆域相对南宋而言到达黄河以北,所以被后世称之为北宋。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扩展资料: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参考资料:

-宋朝

南宋历代帝王列表: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隰、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

1、宋高宗赵构

男,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2、宋孝宗赵昚

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3、宋光宗赵惇

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朝第三位皇帝,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为成穆皇后郭氏。

4、宋宁宗赵扩

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

5、宋理宗赵昀

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

6、宋度宗赵禥

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宋朝南渡后第六位皇帝,宋理宗赵昀之侄,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赵孟启,又名赵孜,字长源。

7、宋恭帝赵隰

宋恭帝赵隰又称宋恭宗、宋恭帝,南宋第七位皇帝,宋度宗之次子。

8、宋端宗赵昰

宋端宗赵昰是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南宋朝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

9、宋卫王赵昺

男,汉族,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南宋朝第九位皇帝,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母亲是俞修容,景炎三年在碙州即皇帝位,改年号为祥兴。

哪里才能找到南宋君臣后裔?

  广东珠海斗门  传奇一:赵氏族谱传千年  “朕兄弟有五,兄曹王匡济,弟歧王匡赞,俱早逝无嗣,朕惟与晋王匡义、秦王匡美,鼎分三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