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六书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六书,第1张

这一封信,是最近这段时间所读最长的一封信,总共十个小节,初读感觉到甚为不耐烦,忽然想到,曾国藩事业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湖南人特有的性格,也就是  霸得蛮,耐得烦。尤其是做事上要 耐得烦,因此下定决心,潜下心来仔细研读。

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都是些书信往来,但第一小节侧重于发出的信件,第二小节侧重在所收到的新件,事无巨细,条分缕析。

第三小节侧重介绍彭山屺,这个人对于所交代的事情完成的细致又认真,真可谓值得可堪大任,值得托付,因此曾国藩在将来与之能够精诚合作,彭也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干将。

第四小节介绍家中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对待家中仆人的态度,一个是蠢且负恩,一个是老成持重,曾国藩以善于识人著称,在结合上文对于彭山屺的态度,可以看出,曾国藩识人,看出他怎样用人,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五小节,言自己经济的窘况,在北京城仍需借钱度日,只不过与家乡不同的是,不会有人强迫还债。而此时的湖南乡下,就会有人强迫还债,就当然有楚善八叔的事情发生。文中提到的炭资,是在清朝合法的灰色收入,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们不必苛求古人。

第六节,里面提到了搬家风水之事。风水之事,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所谓风水之地,就是适宜人所居住的地方。

第七节,总体介绍天下的大事。广东之事,黄河之事,知当时天下之动荡。

第八节,关于楚善八叔的事情,曾国藩反复地强调事情的来龙去脉,自己所想,可见其办事之谨慎。又强调,家以和为贵,总是替人着想,最后,托付师友尧阶,可见其识人之准,能把握住这个人确定能帮自己的忙。

第九节,从信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于此人有所风闻,所以,让家人打听此人,可见其关心故乡政治清明。

第十节文中所说,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这句话是讲学习的心态~看历史应该天天看,这句话是讲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温习经书须先穷一经,这是讲学习的方法,先学一书,必须先通畅,然后再兼收并蓄才能转化。

这一节对于我的学习有着深刻的启发,需要深自体会,我总是一本书没有看完就着急看其他的书,所以对于读书的体会总是不够深刻,看过就忘,不能深入,以后应身自戒之。

当然,只读一本书,自然感觉到枯燥,我觉得可以同时读几本书,但是要反复研读,直到融会贯通。并且总以一本为根本才对。

反思  总是着急看其它书的原因,我觉得是选书之时不够慎重,经过反复选择买下的书,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 致父母书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十八日发家信第八号,知家中已经收到。六月初七发第九号,内有男呈祖父禀一件,国荃寄四弟信一件。七月初二发第十号,内有黄芽白菜子,不知俱已收到否?

男等接得父亲归途三次信:一系河间廿里铺发,一汴梁城发,一武昌发;又长沙发信亦收到。六月廿九接丹阁叔信。七月初九彭山屺到京,接到四弟在省所寄《经世文编》一部,慎诒堂“四书”、《周易》各一部,小皮箱三口有布套,龙须草席一床,信一件,又叔父手书。得悉一切:谱已修好,楚善叔事已有成局,彭山屺处兑钱四十千文。外楚善叔信一件,岳父信一件。七月廿七日接到家信二件:一系五月十五在家写,一系六月廿七在省写。外欧阳牧云信一,曾香海信一,心斋家信二,荆七信一,俱收到。

彭山屺进京,道上为雨泥所苦,又值黄河水涨,渡河时大费力,行李衣服皆湿。惟男所寄书,渠收贮箱内,全无潮损,真可感也!到京又以腊肉、莲、茶送男。渠于初九晚到,男于十三日请酒,十六日将四十千钱交楚。渠于十八日赁住黑市,离城十八里,系武会试进场之地,男必去送考。

男在京身体平安。国荃亦如常。男妇于六月廿三、四感冒,服药数帖,痊愈,又服安胎药数帖。孙纪泽自病痊愈后,又服补剂十馀帖,辰下体已复元。每日行走欢呼,虽不能言,已无所不知,食粥一大碗,不食零物。仆婢皆如常,周贵已荐随陈云心回南,其人蠢而负恩。萧祥已跟别人,男见其老成,加钱呼之复来。

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资。今年尚可勉强支持,至明年则更难筹画。借钱之难,京城与家乡相仿,但不勒追强逼耳。前次寄信回家,言添梓坪借项内,松轩叔兄弟实代出钱四十千,男可寄银回家完清此项。近因完彭山屺项,又移徙房屋,用钱日多,恐难再付银回家。

男现看定屋在绳匠胡同北头路东,准于八月初六日迁居。初二日已搬一香案去,取吉日也。棉花六条胡同之屋,王翰城言冬间极不吉,且言重庆下者不宜住三面悬空之屋,故遂迁移绳匠胡同房,每月大钱十千,收拾又须十馀千。心斋借男银已全楚,渠家中付来银五百五十两,又有各项出息。渠言尚须借银出京,不知信否。

广东事前已平息,近又传闻异辞,参赞大臣隆文已病死,杨芳已告病回湖南。七月间又奉旨派参赞大臣特依顺往广东查办,八月初一日又奉旨派玉明往天津,哈哴阿往山海关。黄河于六月十四日开口,汴梁四面水围,幸不淹城。七月十六奉旨派王鼎、慧成往河南查办。现闻泛溢千里,恐其直注洪泽湖。又闻将开捐名“豫工”,例办河南工程也。

男已于七月留须。楚善叔有信寄男,系四月写,备言其苦。近闻衡阳田已卖,应可勉强度日。戊戌冬所借十千二百,男曾言帮他,曾禀告叔父,未禀祖父大人,是男之罪,非渠之过。其馀细微曲折,时成时否,时朋买,时独买,叔父信不甚详明,楚善叔信甚详,男不敢尽信。总之,渠但免债主追逼,即是好处,第目前无屋可住,不知何处安身?若万一老亲幼子栖托无所,则流离四徙,尤可怜悯。以男愚见,可仍使渠住近处,断不可住衡阳,求祖父大人代渠谋一安居。若有馀赀,则佃田耕作。又求父亲寄信问朱尧阶,备言楚善光景之苦与男关注之切,问渠所管产业可佃与楚善耕否。渠若允从,则男另有信求尧阶,租谷须格外从轻。但路太远,至少亦须耕六十亩,方可了吃。尧阶寿屏托心斋带回。

严丽生在湘乡不理公事,簠簋不饬,声名狼籍。如查有真实劣迹,或有上案,不妨抄录付京,因有御史在男处查访也,但须机密。

四弟、六弟考试不知如何?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史宜日日看,不可间断。九弟阅《易知录》,现已看至隋朝。温经须先穷一经,一经通后,再治他经,切不可兼营并骛,一无所得。厚二总以书熟为主,每日读诗一首。

右谨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qcdc

书名:曾国藩家书

作者:曾国藩

豆瓣评分:94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6-4-23

页数:354

内容简介: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作者简介:

檀作文,男,安徽东至人,1973年3月生。1994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9月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孙静教授,研读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1997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任副教授。

一封信作 文网为 大家提供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简介、故事和语录

一、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一生著述颇多,但以《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曾国藩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一生与家人的书信颇多,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小到家庭琐事,大到治国安邦均有所阐释。曾氏家书不仅是我们了解曾国藩、客观评价曾国藩的珍贵史料,同时他的修身、齐家、治国之理念仍为世人所推崇,阅读《曾国藩家书》也是提高自身修养和精神境界的绝佳范本。

二、曾国藩的故事二则:

巨蟒转世的故事

曾国藩出生时,祖父曾经梦到有一只巨蟒缠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认为曾国藩是巨蟒转世,曾国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树竟然重新焕发出了生命,让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转世这一梦语。而凑巧的是曾国藩患有类似“牛皮癣”一类的皮肤病曾国藩简介,(有一说“火蟒藓”),浑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鳞片一样的癣,所以曾国藩也相信了巨蟒转世这一梦语。曾国藩还有一个奇怪的爱好——爱吃鸡,却又最怕鸡毛。当时紧急公文,在信封口处往往要粘上鸡毛,俗称鸡毛信、鸡毛令箭。每当曾国藩看到这种信,总是毛骨悚然,如见蛇蝎,必须要别人帮他取掉鸡毛,他才敢拆读。古时候曾有这样的说法:“焚烧鸡毛,毒蛇闻气就死了,龙蛇之类,也畏惧这种气味。”曾国藩对鸡毛害怕到这种程度,难免也被人理解为蟒蛇转世。 在岳麓书院学习时因为怕别人看到身上的鳞片,所以夏天燥热时还穿戴整齐地读书,让先生大加赞赏。

比贼笨的故事

曾国藩小的时候天从并不高,其实可以说比较笨,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他就一遍一追地读,一遍一遍地背。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三、曾国藩的语录:

曾国藩

1、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2、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4、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6、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7、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8、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10、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1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2、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3、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15、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6、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17、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18、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19、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20、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21、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2、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2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24、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25、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26、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27、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8、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29、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30、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31、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32、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33、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4、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5、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36、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37、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38、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39、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40、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41、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42、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43、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4、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46、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47、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8、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4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50、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5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52、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5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54、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55、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5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曾国藩简介,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7、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58、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59、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60、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一封信作 文网为 大家提供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简介、故事和语录

本文关键词:曾国藩、家族、责任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阴谋论者经常会提起一个话题——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命脉,并且导致了很多灾难的发生……但,实际上并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只是一个金融世家,而且也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不菲的成就和财富。

当然还有很多关于各种家族的各种传说和传奇,于是一说起家族,很多人可能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感觉上要不是豪门要不是世家,距离我们小家小户好像远了点儿。

其实不然,拿我来说吧,有家族这个概念,是从第一次看家谱开始的。知道了闯关东来的老祖宗叫李春(不是建造赵州桥的那个李春),历经数代人,到我这辈还在延续家谱中的“字”。于是我慢慢的建立起了和家族的联系,时不时的回趟老家,总会感到身上的使命感和传承感。虽然独生子女这一代人,使家族的概念出现断裂;虽然家族于独立奋斗的我们来说,几乎又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家族的影响力还是会不时的出来招呼一下,其作用有时候还真是不可小觑。

当然,今天我们再来看家族的意义,就要赋予它不同的价值和维度。我们就来以古鉴今,通过曾国藩及其家族,来看看我们可以从家族获得什么,我们又会成为家族中的哪股力量。

兄弟就是责任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在第一部中着重讲的是曾国藩个人,第二部讲的则是他和家族的联系,而这其中浓墨重彩的当然就是他和几个弟弟之间的羁绊。

作为家中长子兼家族长孙,曾国藩一直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尤其在他进京做翰林以后,更是将家族振兴的使命和教育弟弟的责任承担了起来。说到这里我就真的佩服他,曾国藩当官的时候其实也挺不容易的,还要教育在身边的曾国荃,还要挨个给家里的其他三个弟弟一封接一封的写信叮嘱。作为独生子女的我,真是很难想想那种心力交瘁的状态。

然而对于曾国藩来说,他自己的成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家族振兴了才是成功。他一生也都在践行这个立场,甚至超越了他对国家的责任。他虽然恪守律己的准则,却对弟弟们无比包容,甚至纵容。这一切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在他的支撑下,实现家族的崛起。这期间不惜假公济私,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这就是典型的受到了家族的使命召唤,从他个人身上可以感受到曾氏家族因为一个曾国藩走上上了巅峰,接下来就是传承和发扬。这和我们现在的奋斗观看起来很像,靠个人奋斗实现心中梦想,多么熟悉和向往的场景。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个人奋斗只是家族崛起的一个阶段,之前还有漫长的准备……

崛起之路

要知道,在曾国藩入仕之前,曾家一直是贫农小地主阶层,没有当官的。那是怎么就冒出个曾国藩呢?答案也很简单,就是前辈的铺垫。准确的说正式的有目的的培养,是从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开始的。

想当年曾玉屏其实也是个不靠谱的浮夸仔,在一被指责不务正业后,竟然就发愤图强了。经过他的努力,曾国藩的父亲有了读书的机会,虽然没有什么功名,但打下了读书的根基。到了曾国藩这里,终于开花结果。

书中有过一个统计,在明朝的时候,一个贫民家庭想要通过科举出一个当官的,需要140年。为什么呢?首先要有资产的积累,可以保证有剩余劳动力可以去读书;然后要经过两代到三代人的积累来传承读书的家庭氛围;最后在经过第四代甚至第五代人的努力来最终考取功名。

到了现在也一样,之前一直有一个论调叫——阶层固化,我不知道多少人支持,反正我是不觉得存在所谓的“固化”。固化的只能是思维,绝对不会是阶层。只要在家族传承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和营造不断进步的氛围,有什么是能固化的呢?而且明朝需要140年,到了清朝,像曾国藩这样的只用了几十年,到我们,似乎一代人就可以吧?因为我们可以一遍赚钱做积累,一遍营造进步的氛围,就算不能马上进入精英阶层,也可以不断接近,直到实现阶层跃进。

家族与个人

写到这里其实我想说的已经表达差不多了,但还是要回应一下前文的问题,家族对于个人来说还有怎样的意义?现代社会虽然是把家庭单元缩小化了,那种大的宗族系统也越来越淡出我们的生活。但是家族传承的那种意志,却是需要我们无论哪一代人都应该保留的。

这个观点看似迂腐保守,却是遵从我内心直觉的,因为我觉得家族的意义在于:

首先家族会让你有归属感和使命感,这就像是寻找心灵归宿的感觉,但我绝对不接受任何对个人意志的控制,那是反人性的;

其次家族会给你传承的印记,这种传承也会让你作为对后代的财富保留下来,同时我也不会接受任何的糟粕和陋习,那种传承是遗毒;

最后家族会在一个维度里定义你的成就,这个成就不是地位与财富,仅仅是你个人与家族之间的意义,这会丰富你的人生,当然这里我最看重的成就也有一个,那就给家族带来的改变,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其实家族这个概念可以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只是围绕曾国藩的曾氏家族做了一个小的探讨,有机会可以沿着这个话题深入一下。

总结一下全文,家族的意义,就是——他可以让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同时,也不是为了一个人在战斗。

本文由“削寒一言”发布,2017年04月04日

——END——

我是削寒,非典型80后。现在只做两件事儿: 思考未来&践行当下 。

如果这个分享对你有用,可以 关注并喜欢 。

问题一:曾国藩全书哪个版本好? 椐我所知先后出了不少不同版本的《曾国藩全集》,我手头有《曾国藩全集》(全30册) 曾国藩 岳麓书社出版( 1994-12-01出版)。后来得知有《曾文正公全集》(套装共23册) 曾国藩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11出版)和《曾国藩全集》(修订版)(套装共31册) 曾国藩 岳麓书社 (2011-09出版)。

从网上查了一下,《曾国藩全集(修订版)(套装共31册)》。此次修订,新增五十万字,以增收佚文为主要内容。奏稿部分新增240余件,其中绝大部分出自1993年版台湾“故宫博物院”《先正曾国藩文献汇编》。批牍部分新增2件。诗文部分增收80余件。读书录部分增收新发现之曾氏后人誊录的《诗经》批注。日记部分增收道光二十一年元旦日记及咸丰元年、二年畅的《绵绵穆穆之室日记》与同治八年、九年、十年间的《无慢室日记》。家书部分增收20余件。书信部分增收40余件。所有增收之件的来源,均于该页脚注中注明。除此以外,改正初版中的个别差错,弥补其不足之处,也是这次修订的要务。在编排上,尤其以诗文部分变动较大,用功颇多。修订者借助学术界的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将每篇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考订,然后依类依时重新排序。

该书定价:1980元,网上邮购可打折,想买就买这个版本吧。

问题二:老兄,请教,我想买一套《曾国藩全集》,哪个版本的好 天气晴朗,心情一般。曾的全集放在床边,中午休息时翻了下,觉得读书还是要注意书的版本。我买的这套是中国书店印的,底子是清朝李鸿章兄弟两编的,毕竟是100多年前人的功劳,而且是因为这个全集有政治的色彩,所以没有收曾的全部日记和家书,忽然想起湖南的唐浩明曾经编过曾的全集,看过介绍他是大学毕业进入岳麓出版社,开始编曾的全集,底子是从曾的后人那里搜索材料,用了将近十年的功夫,白天工作编全集,晚上写〈〈曾国藩〉〉的小说。两个都获得很大成功。这个给我几个启示。1、读书要注意版本,如果要研究曾国藩,肯定要读岳麓出版社的全集。2、一个人读书不用多,如唐浩明,就十年研究一个人,自己的成果也能出来。3、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为什么广州能出孙中山,湖南能出 。因为近代广东和湖南是领风气之先。就像这几年去苏州,感到苏州真是出才子地方。人才是一个地域产的,也为这个地域争光。所以中国人对乡贤很是尊重,如曾国藩、左宗棠是湖南人,他的全集湖南出。季羡林是山东人,他的全集山东出。姜亮夫是云南人,他的全集是云南出。――来自“有凤来仪”的博客,可作为参考

问题三:唐浩明的《曾国藩》哪个版本比较好 对曾国藩见解最透彻的、公推的话应该就是唐浩明了吧至于《冰鉴》的版本太多、我个人只看过三个版本,感觉内容上无太大差异。个人认为《左学冰鉴右学官箴》这本书不错,实用性比较强,理解起来也很直白。注家莫愚、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好的出版社的话中华书局是专业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出版社

问题四:欲读《曾国藩》,版本太多,请高人推荐。 20分 我记得百家讲坛曾经讲过曾国藩、、你可以先看看那个、、我觉得里面讲的还不错、、值得看看

问题五:关于曾国藩传记的书籍哪个版本好 看高阳的《红顶商人胡雪岩》高阳一直写的都是历史类小说 很有名 写的虽然文笔没二月河好 但是很真实 很有史实意义

曾国藩的话看《曾国藩评传》作者:刘忆江,这个是人物介绍一样的

还有马道宗的《曾国藩全书系列》,这套彩图版《曾国藩全书》系列由《曾国藩传》、《挺经》、《曾国藩家训》、《冰鉴》组成。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曾国藩的学问人品、智谋权变、文治武功。

还有就是《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作者:唐浩明

问题六:曾国藩的冰鉴哪个版本的好 曾国藩的 问题七:《曾国藩大传》好像有三个版本,哪个版本好? 史林和林乾是同一个人。合著的比较好。最好的是朱东安。

问题八:想买本曾国藩家训,网上看到有很多,但不知道哪个版本的好,望看过的人推荐一本。感激不尽! 推荐一个最好的版本《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精装上下册)》,首先:1岳麓书社出品的都是经典之作,其次2唐浩明,梁启超都是著名学者;再次3这个书为《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的姊妹篇。4,分类调理,精髓,写出文正公思想的精华。简练而直接。没有多余的内容!

问题九:曾国藩在《冰鉴》哪个版本的好 对曾国藩见解最透彻的、公推的话应该就是唐浩明了吧

至于《冰鉴》的版本太多、我个人只看过三个版本,感觉内容上无太大差异。个人认为《左学冰鉴右学官箴》这本书不错,实用性比较强,理解起来也很直白。注家莫愚、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好的出版社的话 中华书局是专业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出版社

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六书

这一封信,是最近这段时间所读最长的一封信,总共十个小节,初读感觉到甚为不耐烦,忽然想到,曾国藩事业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湖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