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邑人在北京有影响力的人物有谁?
康志刚 男,汉族,山东平邑人。中国***党员。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本科及学士学位,后公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就读,获硕士学位,2002年3月回国,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任《让世界了解你》栏目组制片人,后调入新华通讯社办公室、新华通讯社《经济参考报》副总编辑兼运营中心主任。同时兼任中华农民报协会新闻与文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2004年6月调入中国恒信控股集团董事局副主席,中国恒信杭州恒信工业园总负责人。2008年12月任中国康氏兄弟集团执行董事兼第一监事会主席。 康志刚父亲是北海舰队大校,岳父为某省省委书记,另一直系亲属为在职中组部副部长。
左宝贵衣冠冢位于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西约一公里处。左宝贵阵亡的消息传到他的家乡今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1895年在其祖莹地为他营建一座衣冠冢,埋葬了他生前穿过的一只靴子。左宝贵衣冠冢为一方形圆顶坟,规模宏大,墓前建筑有石牌坊、石狮、华表、御制碑等。华表南北两面刻有挽联,南面是时任兵部左侍郎杨颐的挽联:“孤军支柱穷边,伤哉为国捐躯,万里未能收战骨;几辈逍遥海上,恨不藁街悬首,中原何以谢忠魂。”北面是时任驻藏帮办大臣、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衔尚贤的挽联:“经百战勇冠诸军,常开平天下奇男子。守孤城心拼一死,张睢阳古之烈丈夫”。
但衣冠冢在文革期间被破坏,其石料成了建造水利工程的材料。现今在其家乡有雕塑数座,以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敬仰和纪念。 奉天人民自动捐资在盛京南门外修建一座祠堂,在同善堂内雕铸一座2米多高的左宝贵铜像。
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毕晓普也曾在平壤看见日军为他立的纪念碑,上面写着“奉军统领左宝贵战殁之地”。
是左宝贵。
平壤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进行,是日本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的决定性作战。1894年9月初,日军开始向平壤推进,参战部队共16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为15000余人。日军至9月15日完成部署,随即展开进攻,经过一整日激战,清军在船桥里击退日军,日军则攻下平壤北边的战略要地玄武门和牡丹台,其后清军抛弃辎重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日军大获全胜。
9月15日平壤之战与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一起,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自此以后,日军掌握战场主动权,开始在中国境内迅速推进。平壤之战中,山东费城杰出将领左宝贵面对友军溃逃、敌军压境的境况,毅然殊死抵抗,直至殉国。皇帝由此,赠太子少保衔,予谥忠壮。
左宝贵
在甲午战争保卫平壤的战斗中,负责防守玄武门的左宝贵,眼见清军已成溃败之势,他抱定了必死决心,依照回族礼仪,先期沐浴,身穿御赐黄马褂、戴花翎,出现在了炮声震天、血肉横飞的平壤城头,亲自指挥,说道“吾身当前,尔等继至”,以激励全军。身边的士兵相继倒下后,他亲自点燃大炮向日军轰击,先后“手发榴弹巨炮三十六颗”。激战中,左宝贵身负重伤却不下火线,坚守阵地,裹创再战,血染征衣,在他的带领下众将士奋勇向前,连续击退日军三次进攻。不久左宝贵被炮弹击穿胸部,壮烈牺牲,就此悲壮地终结了三十八年戎马生涯,成为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清军高级将领,与黄海海战中殉国的邓世昌并称“双忠”。
左宝贵出生于1837年,回族人,幼时家贫,父母早逝,曾流浪街头靠补鞋为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左宝贵投效江南军营,开始戎马生涯。在镇压太平军中,左宝贵屡立军功多次获得提拔,被封为“建威将军”,官至记名提督、广东高州镇总兵,驻军奉天,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戴双眼花翎。
直隶总督李鸿章就曾保举左宝贵,赞扬他“晓畅军事,谋勇兼优”。
就是这样一位在清政府中地位显赫,有着强烈忠君思想的统兵武将,却也有着热衷“公益”柔情的另一面。
左宝贵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性慈善,尚节义”,多次捐资重修清真寺、兴办义学、捐款赈灾、开设慈善机构等,左宝贵投身公益三十余年不间断。根据当时《申报》记载,每当水灾等灾难发生时,左宝贵不仅积极募捐带头捐款,还率领部队投入到抢险救灾第一线,并亲自发放救济物资,“贵不忘本,富而好施”,是一名惜民爱民的将领,受到回汉两族人民的歌颂。
这位兼具侠骨柔情的老将,在异国他乡朝鲜平壤抗击日军时,被后世称为“决死平壤城头的大清提督”。这其间又有着怎样的热血故事?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这是一场日薄西山的大清帝国,被新兴近代化国家,逼迫到悬崖边,而进行的大决战。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关乎两个国家百年国运的生死决战。
而清军从一开始就处处被动。先是在牙山遭日军海陆同时偷袭,叶志超、聂士成等部被迫绕道汉城,撤到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在朝鲜形势日趋严峻的时候,左宝贵等四支部队,计29营13000余人等奉调入朝,史称四大军入朝。当时的一位英国传教士评价说“左将军的部队,是满洲唯一的真正军队,训练非常好,永远保持着紧张的精神”。
日军兵临城下后,从牙山一路溃逃到平壤的叶志超准备退出平壤,身经百战的老将左宝贵说:“敌人悬军长驱,正宜出奇痛击……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哉?”
在侦查到日军将分路合围平壤后,左宝贵提出主动出击,与诸将商议派7000人向南,分三路迎击日军,另派3000人北进元山,计划将来犯日军用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然而胆小的叶志超破坏了这次非常有战略意义的行动,撤回出击部队,错失战机。日本军事家曾评论“出击计划终止,实为清军之不幸也”。
日军顺利完成对平壤的包围开始总攻,叶志超再次主张弃城逃跑,左宝贵愤然怒斥“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誓与平壤共存亡。左宝贵甚至秘密派亲兵监视主帅叶志超,防止其弃城而逃影响军心。
牡丹台为平壤全城制高点,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目标。日军集中了近一半兵力近8000人。负责镇守此处的左宝贵部队只有1000多人,兵力悬殊。日军三面围攻牡丹台,以猛烈炮火轰击,左宝贵孤军奋战终于不支,牡丹台沦陷。左宝贵壮烈牺牲后,清军无人指挥,日军乘势占领了玄武门。
混战中左宝贵的尸骸不知下落,清军将士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从平壤护送回其故乡淮安。光绪帝赠左宝贵“太子少保”封号,谥号忠壮,并准许在立功省份为左宝贵建立祠堂。1895年,在左宝贵家乡山东费县,后人为其建造了一座衣冠冢。目睹他牺牲的天津籍亲兵石玉林,建茅屋守护衣冠冢,直到1962年去世。左宝贵血洒平壤城头,用铮铮铁骨向日本侵略者展示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其英名永垂青史。
清史稿 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四十七 左宝贵
○左宝贵(弟宝贤等) 永山 邓世昌 刘步蟾(林泰曾等) 戴宗骞
左宝贵,字冠廷,山东费人。咸丰初,隶江南军。尝令当前敌,阵既接,旗
兵中炮,殪,宝贵持其帜冲锋入,大捷,繇是知名。获苗沛霖,克金陵,频有功。
后以游击从僧格林沁讨捻,积勋至副将。光绪初,尚书崇实巡视奉天、吉林,奏
自随。既至,斩高希珍於土门,诛宋三好於石砬子。边外东北庙沟金宫四构党图
大举,复捕治之,馀烬悉平,赐号铿色巴图鲁,晋记名提督。授高州镇总兵,仍
留奉天。平朝阳教匪,赏黄马褂、双眼花翎,驻沈阳。
二十年,朝鲜乱起,日本进兵。朝议既决战,卫汝贵、马玉昆、丰绅阿各率
所部往御之,宝贵自奉天来会,是为四大军。虑海道梗,乃绕道自辽东行,渡鸭
绿江入平壤。是时叶志超虚饰战胜状,电李鸿章入告,遂拜总统诸军命。於是汝
贵、玉昆军南门外大同江,志超部将江自康军北门外小山,宝贵任城守。未止舍,
日军猝至,宝贵与丰绅阿击却之。敌退龙冈,分道来攻,又败之。志超乃聚全军
为婴城计。
时宝贵扼玄武门,日军大队至。志超将溃围北归,宝贵不从,以兵守志超勿
令逸。宝贵狃於捕马贼之功,颇轻敌。日军轝炮散置山巅,谍者以告,若弗闻。
登城指麾,中炮踣,犹能言,及城下,始殒。其部将负尸开城走,遇日军,又弃
之,於是诸军皆溃。事闻,赠太子少保,谥忠壮,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子
国楫袭。
弟宝贤、宝清先后於直隶、奉天剿匪阵亡。
永山,袁氏,汉军正白旗人,黑龙江驻防,吉林将军富明阿子,黑龙江将军
寿山弟。以荫授侍卫,归东三省练军。中日战起,从将军依克唐阿军,率黑龙江
骑旅驻摩天岭。永山临敌辄深入,为士卒先。与日军战数有功,连歼其将。既克
龙湾,乘胜渡草河,规凤凰,依克唐阿策袭其城,檄永山为军锋,偕寿山分率马
步队深入攻之。抵一面山,距城八里,张左右翼,各据一坡以待。永山为右翼,
尤得地势。敌作散队,伍伍什什冒死前,复以大队横冲我左翼。左翼溃,右翼亦
不支,乃相继退。永山独为殿,遇伏,连受枪伤,洞胸踣,复强起督战,大呼杀
贼而逝。事闻,谥壮愍,予建祠奉天。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既长,入水
师学堂,精测量、驾驶。光绪初,管海东云舰,徼循海口。日本窥台湾,扼澎湖、
基隆诸隘,补千总,调管振威舰。以捕海盗,迁守备。李鸿章治海军,高其能,
调北洋。从丁汝昌赴英购铁舰,益详练海战术。八年,朝鲜内乱,复从汝昌泊仁
川,为吴长庆陆军后距。事宁,迁游击,赐号勃勇巴图鲁。管扬威快舰,往来天
津、朝鲜;冬寒冰冱,巡视台、厦海防。寻充经远、致远、靖远、济远四船营务
处,兼致远管带。
十四年,台湾生番畔,以副将从汝昌往讨。战埤南,毁其碉寨,擢总兵。时
定海军经制,借补中军副将,而以汝昌为提督,其左右翼总兵则闽人林泰曾、刘
步蟾也。汝昌故不习海战,威令不行。独世昌以粤人任管驾,非时不登岸,闽人
咸嫉之。
二十年夏,日侵朝,绝海道。鸿章令济远、广乙两船赴牙山,遇日舰,先击,
广乙受殊伤;轰济远,都司沈寿昌,守备杨建章、黄承勋中炮死。济远逃,日舰
追之,管带方柏谦竖白帜,追益亟,有水手发炮击之,折日舰了楼,柏谦虚张胜
状,退塞威海东西两口。世昌愤欲进兵,汝昌尼其行,不果。已而日舰集大连
湾,窥金州,我国海军乃大发,泊鸭绿江大东沟,以铁舰十当敌舰十有二。汝昌
乘定远居中,列诸船左右张两翼。日舰鱼贯进,据上风,汝昌令轰击,距远不能
中。日舰小,运棹灵,倏分倏合,弹雨坌集,定远被震,大纛仆。世昌见帅旗没,
虑军心摇,亟取致远纛竖之。战良久,定远击沉其西京丸,我之超勇毁焉。
世昌乘致远,最猛鸷,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吉野,日舰之中坚也。战既酣,
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
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
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
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
者。经远管带总兵林永升、超勇管带参将黄建寅、扬威管带参将林履中并殒於阵。
事闻,世昌谥壮节,馀皆优恤。世昌既死,诸船或沉或逃,遂不复成军。世
昌临战以忠义相激励,死状尤烈,世与左宝贵并称双忠云。永升等,忠义有传。
刘步蟾,侯官人。幼颖异,肄业福建船政学堂,卒业试第一。隶建威船,徼
循南北洋资实练。同治十一年,会考闽、广驾驶生,复冠其曹。自是巡历海岸河
港,所莅辄用西法测量。台湾地势、番部风土尤谙习,为图说甚晰。光绪改元,
赴欧学枪炮、水雷诸技,还留福建,叙守备。以丁宝桢、李鸿章论荐,擢游击,
会办北洋操防。十一年,赴德国购定远舰。维时海军初立,借才异地,西人实为
管带,步蟾副之。已而西人去,颇能举其职。十四年,以参将赴欧领四快船归,
迁副将,赐号强勇巴图鲁,擢右翼总兵。
二十年,中日战起,海军浮泊大东沟。日舰至,督摄诸艺士御之,鏖战三时
许,沉敌舰三艘,运送铭军八营,得以乘间登岸。论功,晋记名提督,易其勇号
曰格洪额。明年,战威海,中弹死。步蟾通西学,海军规制多出其手。顾喜引用
乡人,视统帅丁汝昌蔑如也,时论责其不能和衷,致偾事。然华人明海战术,步
蟾为最先,虽败挫,杀敌甚众。上嘉其忠烈,诏优恤。
其左翼总兵林泰曾,亦籍侯官,同为船政学堂卒业生。管镇远,战大东沟,
发炮敏捷,士卒用命,扑救火弹甚力,机营炮位无少损,赐号霍春助巴图鲁。驶
还威海,舰触礁受伤,愤恨蹈海死。副将左翼中营游击杨用霖、广东大鹏协右营
守备黄祖莲并殉焉。优恤各如制。祖莲等,忠义有传。
戴宗骞,字孝侯,安徽寿州人。少以廪生治乡团,捻酋苗沛霖数陷州,宗骞
潜结各圩寨以携贰其党。同治初,谒李鸿章,上平捻十策,深器之,遂留参戎幕,
积勋至知县。十一年,治南运河堤工。时畿辅兴水利,计臣虑饷诎,议裁兵。宗
骞上书,略谓:“津沽为九河故道,漳、卫交汇,水菑衍溢。宜辟减河泄其势,
澌枝河分其涨,俾淮、练军治之,则兵农合一,事半而功倍。”鸿章以其议上闻,
遂命董其役,成稻田六万馀亩。箸海上屯田志纪其事。
光绪六年,中俄失和,吴大澄被命佐吉林边务,奏宗骞自随。大澄兼摄屯政,
宗骞为治道路,筑炮台,设江防,徙直、东流民,假予产业,分部护之。塞外灌
莽千里,马贼为民患,宗骞曰:“此屯政蠹也!”率将士步驰八九百里,获渠率
王林等骈诛之。又以缘边荒垦,户籍残耗,客民涣居不相顾,因令屯聚一处,略
仿内地保甲,杜绝奸宄。复设制造局、采金厂,行之期年,商民辐凑。大澄上其
绩状,迁知府。
八年,徙防洋、蒲河两海口。遭母忧归,鸿章疏留,宗骞请终制,弗许。时
兴海军,练水师,辟军港,檄防威海。十三年,诣军所,壁金线顶山,分巩军驻
南岸,绥军驻北岸。明年,建两岸海台各三,南曰赵北嘴、鹿角嘴、龙庙嘴,北
曰北山嘴、黄泥崖、祭祀台。后路分筑陆台四,南岸口较阔,更建日岛地阱炮台,
屹然为东防重镇。十七年,校阅海军礼成,论功晋道员。威海地瘠,士气衰,更
斥赀立义塾,延名师,至是始闻讴诵声。
二十年夏,日舰来攻,率师御之,伤其舰四艘,再至再败之。既而旅顺、大
连相继沦没,威海势益孤,电请北洋、山东益师,久弗应。其冬,连失文登、宁
海。时宗骞守北岸,分统刘超佩守南岸,宗骞与约,寇至互相应。岁除,大风雪,
战桥头集,绥军大困,锐身救之出。
逾岁,日军至,辄败去,折而南。宗骞往援,而超佩跄踉遁,三台拱手让敌,
反诉巡抚李秉衡,诬宗骞背约。宗骞抗辩,愿复三台赎罪。乃募敢死士夺还二台,
唯龙庙嘴未复。日军倏大集,二台仍不守,宗骞退归,登祭祀台。所部卒哗变,
宗骞佯弗省,行数武,枪齐发,材官追斩一人,众散走。宗骞既登,乃无一从者。
夜宿药库,丁汝昌诣筹战守策,宗骞曰:“绥、巩军已西去,孤台危棘,恐资敌。”
汝昌令毁台,强掖之下。宗骞念南北各有地阱台,此其势尚可为,乃诣刘公岛就
副将张德山。德山无战守志,宗骞饮金死,威海师遂熸。鸿章以死事闻,诏优
恤。复以秉衡请,赠太常寺卿。
论曰:中东之战,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中
外传其壮节,并称“双忠”。及日兵入奉,永山独死凤城,敌遂长驱进矣。旅、
大既失,威海势孤,步蟾、宗骞皆先后誓死。士气如此,岂遂不可一战?此主兵
者之责。五人虽败,犹有荣焉!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一场巩固中国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的一场重要战役。实际上“抗美援朝”,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援助朝鲜的战争。朝鲜从很早以前就是中国的属国,因为其国土与中国接壤,因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要地。许多意图征服中国的国家,大都会选择以朝鲜为跳板,从而进军大陆。
清朝末年叶志超简介,日本进攻中国,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向朝鲜派出重兵,朝鲜告急。朝鲜李氏向清政府递交国书,请求清王朝派兵援助朝鲜。清朝接到请求后,迅速派左宝贵领导的奉军,毅军马玉昆部,盛军卫汝贵部以及丰升阿所部奉天练军盛字营、吉林练军等四支部队,计29营13000余人,史称四大军入朝。而本文的主人公,是援朝四大军中,清军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左宝贵,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县地方镇人,生于公元1837年,去世于公元1894年。他的家庭是回族的一个普通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父亲和母亲便双双去世,他带着年幼的弟弟靠当皮匠补鞋为生。一次左宝贵给官兵补马鞍,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官兵竟然不给钱,左宝贵气愤之下,将官兵打伤了。
惹上了官兵,左宝贵自然不可能再在家乡生活下去,因此无奈之下,他只得带着自己的弟弟背井离乡、四处流浪。那个时候,刚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太平军迅速席卷全国。为了镇压太平军,清朝命官员招收勇士,举办地方团练。离开了家乡无以谋生的左宝贵知道,自己现在最好的选择便是参军,因此他找到军营,带着自己的弟弟参了军。
左宝贵带着两个弟弟投靠了江南军营后,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参与镇压过太平军、捻军和东北伐木工人、挖金工人、东荒教民起义。清政府先后奖给其六品军功,颁赏奖武金牌、白玉翎管、白玉搬指、大小荷包,赐予铿色巴图鲁勇号,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封建威将军。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左宝贵奉命率领自己的奉军入驻朝鲜,抗击日军。其时将军叶志超因为虚报军功,因此被任命为援朝清军诸部总领,但是因为其人懦弱,所以在军中毫无威信可言。因为左宝贵资历高,且素有威信,所以他才是清军援朝诸部上下的实际统帅。
1894年9月15日,日军对平壤发起总攻,平壤保卫战开始打响,左宝贵率奉军防守平壤北面的牡丹台、玄武门一线。
当时的牡丹台,是朝鲜地势最高的地方,谁掌握了那里就更利于整个战局。因此日军统帅在发动总攻之前,老早就将自己的目光定在了牡丹台。所以左宝贵所在之处,是火力最猛,战场最为激烈的地方。日军第五师团的朔宁支队和第三师团的元山支队全力攻击牡丹台,兵力占进攻平壤日军的三分之一以上,战斗极为激烈。
发动战争自后,日军元山支队集中炮火向牡丹台外侧西北方两个堡垒开始了猛烈炮击,以掩护步兵冲锋。“宝贵自至城上指挥,我军力御之,倭人死伤无数”,尽管一次次被清军打退,公主故事,但是日军在军官的督战下,拼死突进,集中至此的活力更为强烈,一时间硝烟四起,弹片飞泻。“此际彼我之枪炮声最为盛,硝烟与朝雾相混,几乎咫尺莫辨”。
清军在左宝贵的指挥下,拼死战斗,但终因敌方火力太猛,内重牡丹台和外重牡丹台相继被日军攻破。失去了内外两重牡丹台的清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却“仍坚阵应战”。在玄武门指挥作战的左宝贵,见牡丹台失守,“知势已瓦解,志必死”。“乃衣御赐衣冠,登陴督战”,“往来睨指挥”。营官杨某见城上危险,欲挽宝贵下城避,宝贵击以掌,并亲燃大炮向敌军轰击,先后“手发榴弹巨炮三十六颗”。
清军士兵见统帅不畏炮火,冲锋在前,便重拾信心,跟随主将作战。经过一次次拼杀之后,一飞弹袭来叶志超简介,击中清军火炮,大炮贴片贯穿了左宝贵整个肋下部位。宝贵负伤不退,裹创再战,血染征衣。不久,又一弹飞至,左宝贵中弹扑地,“将士趋视之,已洞矣”。就这样,一代著名爱国将领在异乡牺牲,尽管部下杨某想护着其尸体退走,但在激烈的战斗中,杨某也随之而亡,两人死后连尸体都不知所终,最后只在左宝贵家乡修建了一个衣冠冢,里面埋葬着左宝贵身前穿过的一双靴子。
山东平邑人在北京有影响力的人物有谁?
本文2023-10-27 20:58:2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