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镌写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1收藏

父亲镌写家谱,第1张

清明节前一天,父亲终于将家谱打印出来,回老家开家族大会。经历八年时间,终于完成夙愿。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

家谱年久失修,年轻人意识不到家谱亟待拯救的处境,不懂家谱的意义是什么,尤其起名方面起新鲜独特名字,使家谱出现“断代”的危机。父亲居安思危,“寻根”也成了父亲一项“伟大”的事业,父亲将晚年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镌写家谱的劳作中。

父亲一生教书育人,德高望众,清贫乐道,节俭持家,孝敬长辈。一生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尤其是母亲过世后这两年,父亲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睹物思母。只有一次次执笔镌写家谱,修改,订正,将悲伤倾诉在一笔一画中,叙说着对祖宗的无限敬仰!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父亲和金恢林叔追根溯源,寻祖问宗,亲自跑到武汉查找祖先的后人。据说,当初,祖先为了逃避战争,才流落大山里,得以发展壮大。

父亲年老体弱,戴着近视眼镜,伏案疾书,废寝忘食。查找大量资料,核实历史变迁,本族宗派,字辈,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记载家族的光辉史迹,人才倍出,源远流长。

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绵延家风,为人孝悌。如敬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尚节俭、戒赌赙、戒奢侈、戒懒惰、戒酒色、戒*逸等家规内容。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几十年终归要悄然离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连一个名字都没留在世上,岂不遗憾?这是父亲镌写家谱的初衷。

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埋葬他的祖先。因此家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本族尊敬祖宗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作用。

“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汇聚了家庭文化,修养,道德,伦理,传宗接待的责任与义务。“家和万事兴”家谱的最高宗旨,代代相传,兴旺发达!

在金恢成,金恢宝族长带领下,聚集本族八方来客,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家族会议,近三百人参加。由父亲上台演讲,家谱的历史,意义,光宗耀祖,后世积德,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亲我者,我亲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家谱文化任重道远,贤孝纯良,才能增益,道德绵长,永绍书香。

家谱由本族每个家庭捐500元集资而成,金恢成叔个人另捐5000元,金恢宝,金召辉及父亲各捐2000元,还有很多本族的优秀杰出的青年各捐1000元。共同完成了家族的心愿,形成一股向心力,增强全体族人家族观念,使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得以发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培养更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

以《中华大家谱》歌词节选作结尾:

千年一棵树,万代一本书

风光看不够,中华大家谱

一枝一蔓寻根源

五千年前是同祖

一字一句读华章

江山代代出人物

啊  人间第一树

中华大家谱……

家谱是族姓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记述某姓世系传承演变和人物活动的书籍,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土人情等,人称私家史记。家谱与国史、方志,对研究历史、民俗、人口、社会、经济等具有重要价值。家谱起源至少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商代已有谱牒档案,官府设掌谱谍之官;史学家编修史书,也很重家乘谱牒,司马迁《史记》曾取谱牒旧闻以补史书缺略。家谱写法很多,其中不凡著名家谱。真实、科学记叙一个家族变迁、事故,可成为一部优秀专著,例如,亚历克斯·哈里的长篇小说《根》,用纪实手法,以写家史的心态,将一个黑人家庭七代、200多年的历史以时间线索展开记叙,每代人都有具体生动描述,使读者可认识到美国黑人乃至美国的一段历史,《根》曾风靡美国,并获美国历史特别奖,成为世界文学名著。郭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2007年人数居全国第16位,达1400多万人。据考证,郭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以封邑为姓。郭姓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弟虢叔、虢仲于西虢、东虢;古代郭通虢,郭氏即虢氏。又有,山东有古郭国,战国时被齐所灭,其后人四处飘流,形成中山望族。二是以居住地为姓。郭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姓。《姓氏考略》载:夏有郭支,商有郭崇,此郭氏之始。三是其他族转姓。如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为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随母改姓郭;也有少数民族也改为郭姓的。郭姓传衍地域深广,遍及海内外,尤以山西、山东居多;郭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现代研究传承郭氏家族、郭氏文化的热情颇高,国内外建立了数十家郭氏宗亲团体、研究会、纪念馆、网站,例如,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有的经济、事业实体也以郭氏命名,例如,福建著名的郭氏集团实力雄厚,世人瞩目。郭氏家谱现存大约上百种,大部分是清末民国初年所修,明代家谱现存两部:一部是郭志高修的《凫溪郭氏宗谱》,1583年家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另一部是郭兴重修的《<福建漳州 - 汾阳郭氏谱》,1600年抄本,现日本和美国各收藏一部。我们(沂水)现传《郭氏家谱》,上承《汾阳郭氏族谱世系表》,分为两段:上段以郭敬之为第1世,修至第16世或17世(郭伯温为第17世);下段以郭伯温第1世,修至今第16世或17世。我们主要修先祖郭伯温支脉,称为《郭伯温家谱》,并以郭敬之为第1世。据载,本家谱已修四次,本次修谱,主要遵循以下思路:创新表现方式,便于对比、查阅;添加人物事迹,增强可读性、借鉴性;吸收已往修谱成果,补充新内容、编入更详资料。也希望借助本次修谱,引导更多人关注家谱、喜爱家谱、编修家谱;通过修谱,探讨记叙家族传承、宣传郭氏家族、发扬郭氏文化、歌颂达官显贵的新途径、新方法。亲属之间的称呼。称其父亲为爷、伯、爹、叔、哥及名字等;称其母新为姆、娘、姨、娴、婶及名字等;称其祖父为公、朝,再上一辈的前面还要再加一个“太”字,即太朝、太公等。兄弟姐妹之间,称兄为哥,称弟一般叫名字或按排行称老大、老二、老三……。其余称呼与外地大同小异。非亲属之间称呼,对教学的称老师、先生。对传授技艺的人称师傅。对男性长辈称呼,在名字后面加个“翁”、“公”字。对女性长辈称呼,有老太、奶奶、外婆、姑娘等。对男性平辈的称师兄、大哥等。对女性平辈的称嫂娘、大嫂、大姐等。当有人在你的面前介绍他的亲属时,称呼又不一样了。对父亲称老子、父亲、爸爸。对母亲称姆、妈妈。对继父、继母称晚晚老子、干老子。晚母、干母等。对儿子称伢儿、细家伙、小鬼,寡妇改嫁带来的儿子称晚子、拖油瓶。对女儿称你、妮仂,或按排行称大妮、二妮等。对妻子称家里、女人、堂客。对丈夫称男人、倌客,家里。对岳父、岳母称丈人佬、丈儿,丈母。对大小姨夫称大小连襟。对妻兄弟称老婆舅。对亲家称亲家、亲家公、亲家婆、亲家母等。自己称呼自己,对不同的对象也是各有不同的。对父母自称不孝男,不肖儿。以岳父岳母自称愚婿、子婿。对教师自称学生、门生、晚生。对妻子自称拙夫、汝夫。对长辈则自称晚辈,对平辈自称卑人,或自称为愚兄愚弟。女人自称妾,对父母自称不贤女,对公婆自称不孝媳妇,对丈夫自称贱妾、汝妻,寡妇自称未亡人。4个月前

父亲镌写家谱

清明节前一天,父亲终于将家谱打印出来,回老家开家族大会。经历八年时间,终于完成夙愿。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