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的历代皇帝
西晋皇帝列表
1、西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265年称帝,265年—290年在位26年。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的长子,晋朝的开国君主。265年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西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290年—307年在位18年。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以“何不食肉糜”闻名中国历史,307年,被司马越毒死,终年48岁。
3、西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07年—313年在位7年。西晋孝怀皇帝司马炽,字丰度,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永嘉”。
4、西晋孝愍帝司马邺(300年——317年)313年—317年在位5年。司马邺,又名司马业,字彦旗,西晋王朝第四位皇帝,晋武帝孙,初为秦王,驻守长安。311年,怀帝被刘汉军掳走后,群臣拥立他为太子。313年,怀帝被毒死的消息传来,尚书、左仆射鞠允,卫将军索琳、梁芬等人于四月在长安扶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建兴”。
东晋皇帝列表
1、东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2年)318年—322年在位6年。司马睿,字景文,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时为西晋丞相的司马睿在建康称王,改元建武,次年称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
2、东晋明帝司马绍(298年——325年)322年—325年在位4年。司马绍,字道畿,东晋的第二代皇帝,晋元帝长子,庙号肃宗。母亲为代郡出身。他从小就聪明伶俐,为人豪爽,即位后,平定王敦叛乱,巩固了东晋的统治,
3、东晋成帝司马衍(321年——342年)325年—342年在位18年。司马衍,字世根,汉族,明帝长子。明帝死后,司马衍于325年10月19日继位,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才迁回建康。
4、东晋康帝司马岳(322年——344年)342年—344年在位2年。司马岳,字世同。东晋的第四代皇帝,明帝的儿子,母庾文君,是晋成帝的同母弟弟,326年被封为吴王,后封琅琊王,342年晋成帝死后,由于权臣庾冰与庾翼力主之故,晋康帝才得以用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帝位。
5、东晋穆帝司马聃(343年——361年)344年—361年在位17年。司马聃,康帝长子,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2岁的他走向皇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
6、东晋哀帝司马丕(341年——365年)361年—365年在位5年。司马丕,字千龄,为东晋的第六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弟。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改号隆和。
7、东晋废帝司马奕(342年——386年)365年—371年在位6年。司马奕,字延龄,东晋的第七位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之弟,又称海西公。司马丕死后,司马奕于365年(兴宁三年)2月23日即帝位。
8、东晋简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371年—372年在位2年。司马昱,字道万,河内温县人,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司马绍之弟。为元帝所爱。初封琅邪王,桓温于公元371年11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9、东晋孝武帝司马曜(352年——396年11月6日)372年—396年在位25年。司马曜,字昌明,是东晋的第九个皇帝,晋简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母李陵容。383年,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因酒后戏言,被张贵人命宫女用被子闷死,终45岁。
10、东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396年—419年在位23年。司马德宗字安德,是东晋的第十位皇帝,孝武帝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被刘裕买通宦官勒死,终年37岁。谥号为安帝。
11、东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418年—420年在位3年。东晋的末代皇帝,孝武帝子,安帝同母弟,最早封琅邪王,后被封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刘裕勒死安帝后,立他为帝。为刘裕所废,后又被刘裕派人用被子闷死,终年36岁。
扩展资料:
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参考资料:
1、灭亡时间 2、灭亡原因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灭亡时间
西晋灭亡时间为公元316年
东晋灭亡时间为公元420年
灭亡原因
西晋
1、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2、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分析
关于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个人认为不外乎以下三方面的直接原因:皇帝白痴、八王之乱、皇后专权。历代王朝的灭亡首先是政治上出现问题,西晋也不例外;让一个白痴做了皇帝,王朝中央政府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了紊乱,这个国家想不完也难。
具体原因
由于长期的内乱(八王之乱你知道吧)后国力渐弱、加之统治者的对外民族压迫 致使本就风雨飘摇的晋王朝摇摇欲坠、后匈奴贵族刘渊之子刘聪攻破洛阳。俘虏怀帝。西晋灭亡。北方战乱、十六国突生!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政局为司马越把持。在此期间,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其中刘渊已经自称汉帝,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遣军队在护送司马越灵柩回到东海封国时,与镇东大将军石勒的二万军队于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河南省郸城县东宁平乡)作战,石勒(后来的后赵老大!)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全被歼灭,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枢。王衍被擒时,劝石勒建国称帝,以求苟活,但仍被石勒活埋,临死叹息:“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西晋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灭,已无可战之兵。
东晋
皇帝不如大臣强悍,经过几代积弱,皇帝成了空架子,遇到有作为又有野心的大臣自然就不愿一个傀儡在眼前碍事了,东晋就是这样被刘裕给灭掉的。
分析
东晋这个政权颇有特殊性。一切外来政权,想站稳脚跟,必须和当地贵族打成一片,这个是很多政治家都懂得的道理。司马睿能当上皇帝,王导的贡献相当大,所以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由于王家功劳很大,所以王家的宗族受到了很大的礼遇,尤其是王敦。后来这个王敦作乱,好在没有成功。但是权臣问题,成为东晋很大的问题,有许多大臣,都是兼八州刺史。也就是东晋所有州的刺史。还有什么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录事尚书这种有实权的大官,往往都是一个人。所以,接下来又出现了祖约、桓玄等等叛乱,桓玄还曾经短暂灭亡了东晋。再后来就是刘裕,最终灭亡了东晋。谢家也曾经当过权臣,不过还算老实。这样,就出现了,南朝无论谁当皇帝,王谢两家都得吃香,否则你这个皇帝也当不踏实。这种情况到了隋朝才有所好转,到了唐太宗时期,几次重修家谱,才最终使得王谢两家衰落。
司马越,字元超,西晋宗室,高密王泰长子,“八王之乱”的最后一王。初以世子为骑都尉,侍讲东宫,拜散骑侍郎,历左卫将军,加侍中。讨杨骏有功,封五千户侯。后复为侍中,加奉车都尉,别封东海王。永康初,为中书令,徙侍中,迁司空,领中书监,后加尚书令。八王之乱后期,河间王颙挟晋惠帝迁长安,司马越起兵奉迎惠帝,应者云集。及惠帝还洛,司马越以太傅录尚书事,独揽朝政。永嘉元年,怀帝即位,司马越自领六州,诛杀异己,大失众望。永嘉四年,司马越自请出讨石勒。永嘉五年,怀帝赐手诏苟晞,使讨司马越,越忧惧成疾,薨于项。
中文名: 司马越
别名: 司马元超
国籍: 西晋
逝世日期: 311年
职业: 太傅、录尚书事
王爵: 东海王
谥号: 东海孝献王
人物生平封东海王
年轻时已有好名声,为人谦虚又扶助平民,因而受国内外人们的尊敬。初以高密王世子身份任骑都尉,与驸马都尉杨邈及琅邪王司马伷子司马繇一起侍讲东宫,拜散骑侍郎,历任左卫将军,加侍中。永平年(291年),因参与诛杀杨骏有功,封五千户侯。迁散骑常侍、辅国将军、尚书右仆射,领游击将军。后再任侍中,加奉车都尉,给温信五十人,别封东海王。永康初年,任中书令,后徙侍中,再迁司空,领中书监。
捕长沙王
太安二年(303年),成都王司马颖与河间王司马颙攻长沙王司马乂,战事持续数月,至明年年初,司马乂固守洛阳,并多次击败司马颖,士兵亦战意高昂。但此时,司马越害怕缺粮的司马乂终会失败,与是与殿中将领勾结,捉拿司马乂到金墉城。其他人不忍司马乂功败垂成,打算救出司马乂继续战斗,司马越打算诛杀司马乂以绝众心,但黄门郎潘滔劝司马越向张方告密,借他手杀司马乂。最后司马乂被张方烧死。
逃回东海
司马乂死后,司马颖入城升任丞相,后被封为皇太弟,司马越加守尚书令。永安元年(304),在邺城遥控政府的丞相、皇太弟司马颖渐渐目无君上,又任用亲信的宦官孟玖,引起大众不满。司马越与右卫将军陈眕及长沙故将上官巳等图谋讨伐司马颖。司马越以晋惠帝诏为名北征邺,并以司马越为大都督,领十多万兵与惠帝亲征。但被司马颖将领石超击败,晋惠帝被石超带到邺,司马越投奔下邳,被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楙拒绝接纳,司马越唯有逃回封国东海国。永兴元年(304年),太宰司马颙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司马越到长安与司马颙共同辅政。司马越不受。
反攻西军
东海中尉刘洽因张方逼惠帝移到长安,劝司马越起兵讨伐,司马越于是以刘洽为左司马,尚书曹馥为军司,随后起兵。起兵后司马楙畏惧,于是将徐州奉上。司马越于是以司空领徐州都督,以司马楙领兖州刺史。司马越兄弟都据州郡,范阳王司马虓和王浚等共推司马越为盟主,而司马越此时选置刺史以下地方职官,朝士多奔赴司马越,而不跟从长安的惠帝政府。而河间王司马颙挟天子,发诏罢免司马越等,皆令回封地。司马越仗义奉迎大驾,返回旧都,率将士三万,西行到萧县。但豫州刺史刘乔不受司马越命,遣儿子刘祐拒东海王大军,司马越军败。及后范阳王司马虓遣督护田徽以突骑八百迎接司马越,遇刘祐于谯,祐众溃败,刘乔军溃败,司马越得以进屯阳武。山东兵盛,关中大惧,司马颙斩送张方首求和,但司马越拒绝,反而令守荥阳的吕朗投降。 光熙元年(306年)夏四月,司马越屯兵温县,山东军将领祁弘率军入长安,手下的鲜卑军队在长安大肆抢劫,二万多人被杀。祁弘及后带惠帝乘牛车回洛阳,司马越率诸侯及鲜卑许扶历、驹次宿归等步骑护送。惠帝下诏封司马越太傅录尚书事,以下邳、济阳二郡增封。十一月庚午,晋惠帝于长安显阳殿食饼中毒逝世,可能是被司马越毒死的。皇太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委政事于司马越。吏部郎周穆,是清河王司马覃舅父,为司马越之亲戚,与其妹夫诸葛玫共游说越废晋怀帝司马炽,立清河王司马覃,让司马越挟幼主号令天下。 司马越遂叱左右斩二人。以二人世家,不再诛杀其亲族,因此上表废除夷三族法令。后晋怀帝开始亲理万机,留心庶事,司马越不悦,求引退回封地,怀帝不许。司马越遂出镇许昌。
掌控西晋
永嘉元年(307年),由许昌率领苟晞及冀州刺史丁劭讨破作乱的汲桑。司马越战后回到许昌,而荀晞因功而加抚军将军、都督青、兖诸军事。司马越长史潘滔说:“兖州天下枢要,公宜自牧。”因此下诏转苟晞为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领青州刺史,自此与苟晞有仇隙。同时怀帝下诏司马越为丞相,领兖州牧,督兖、豫、司、冀、幽、并六州。司马越恐清河王司马覃终为储君,矫诏将他收押金墉城,次年将他杀害。 永嘉二年二月(308年),自许昌迁于鄄城。同年,汉赵王弥攻入许昌,司马越遣左司马王斌率甲士五千人入卫京都洛阳。鄄城自坏,司马越移屯濮阳,又迁于荥阳。司马越召命田甄等乞活军,但田甄不受命,司马越另派监军刘望讨伐田甄。刘望渡过黄河后河,田甄撤退。李恽和薄盛斩杀田兰,率领部众投降;田甄、任祉和祁济于是弃军奔到上党。 永嘉三年(309年),司马越自荥阳回洛阳,以太学为府第。司马越疑朝臣背叛自己,乃诬谄帝舅王延等作乱,遣王景率甲士三千人入宫收押王延等,交给廷尉将众人杀死。后司马越解去兖州牧,领司徒。司马越既与苟晞构怨,又以顷兴事多由殿省,于是奏请罢免有爵位的宿卫。因当时殿中诸将皆封侯,故此一律罢免。后以东海国上军将军何伦为右卫将军,王景为左卫将军,领国兵数百人宿卫。 司马越自从诛杀王延等后,大失众望,而且众人猜嫌他。散骑侍郎高韬有忧国之言,司马越诬谄以讪谤时政将他杀害,但是仍不能自安。同时北方胡族政权又时常侵扰,所以戎服入见怀帝,请旨讨伐石勒,并且镇集兖州、豫州士兵以救援京师。留裴妃、世子镇军将军司马毗,及龙骧将军李恽和右卫将军何伦等守卫京都。以行台自随,率甲士四万东屯于项县,王公卿士随从者甚众,而皇宫却再无守卫,甚至闹饥荒而令皇宫尸骸交错。诏加九锡。司马越传羽檄四方所征皆不至。而苟晞又上表征讨越。司马越以豫州刺史冯嵩为左司马,自领豫州牧。
忧惧而死
司马越专擅威权,把持朝政,而早前领军至项县带走了大量人才,更统御全国最后一支精锐的军队,不臣之心众人皆知。加上匈奴等少数民族建立的独立政权势力愈来愈大,地方不稳;而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与苟晞数度交战,终于忧惧成疾。 永嘉五年(311年),晋怀帝下诏以征东大将军苟晞为大将军,并发布司马越的罪状,要各方镇讨伐,不久司马越就病死于项城。军中秘不发丧。以襄阳王司马范为大将军,统令其众。回到东海安葬。石勒于苦县宁平城追及大军,将军钱端出兵对抗石勒而战死,大军溃败。石勒以骑兵围着溃败的十万士众,然后用弓箭射杀,十余万王公、士兵和庶民相践如山,全被歼灭,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枢。王弥弟王璋然后焚杀余下军众,更吃他们的肉。天下归罪于司马越。怀帝发诏贬司马越为县王。 当何伦、李恽听闻司马越死去,秘不发丧,便侍奉裴妃及世子司马毗从京邑逃出。至洧仓,又为石勒所败,司马毗及宗室三十六王俱被杀死。李恽杀妻子逃到广宗,何伦逃走至下邳。裴妃被人掳去,卖给吴氏。东晋太兴年间,得以渡江到东晋,欲招魂葬司马越。元帝诏有关机构详细议论后下诏不许。裴妃不奉诏,随后在广陵为司马越下葬。太兴末年,司马越墓被毁,改葬丹徒。当初晋元帝出镇建业,是裴妃出的主意,元帝深感其恩德,数次驾幸其府第,又以第三子司马冲奉司马越后、追谥司马越为东海孝献王。司马冲死后无子,晋成帝以少子司马奕继嗣。晋哀帝徙司马奕为琅邪王,而东海无嗣。隆安初年,晋安帝改以会稽忠王次子司马彦璋为东海王,入继司马冲,作为他的为曾孙。后被桓玄杀害,东海国国除。
晋朝那些事儿八王之乱失衡的棋盘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团体外部用时16年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_、长沙王司马_、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_、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
俗语说,全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原是三国演义里的开场白。算来中国从始天子开端的2000多年封建皇朝,基本是都是遵照了这个纪律。不外也有破例。始天子本人也不外就是传了2代,到了子婴手上秦代升级版秦国就被推翻了,然后就是两汉。再过了约莫400年,从东汉末年黄巾军叛逆,再到三国,魏晋,全国大乱了差不多100年。好容易被晋武帝一致了差不多20年,他的弟弟,儿子们又开端来闹革命了。
曹魏王朝掌握诸王非常严峻。封国小,处所穷,户口少,所谓后辈王充实之地,君有不使之民。特别是诸王没有实权,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外二百人。并且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诸王举动没有自在,游猎不得过三十里。有一次曹植与曹彪从洛阳回封国,兄弟二人因为好久不见,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曹植愤慨地写了首诗诅咒。但是也只是骂骂罢了,涓滴杯水车薪。因为曹魏王朝掌握诸王如此之严,贵爵皆思为平民而不克不及得,因此西晋初年一些大臣都把这算作是曹魏之以是轻易被代替的基本缘由,以为这类轨制使得诸王毫无力气藩卫处所,处所太伶仃了。正是在这个看法的基础上,晋武帝惩魏氏伶仃之敝,故大封宗室,前前后后约莫封了几十个同姓王。或许是忘记了昔时汉景帝时分,吴楚七国之乱都是汉家后辈的功绩了。不外也难怪,原本就是家全国,一团体和几十团体,也都是私爱一族,没甚么实质区分。
晋武帝活着时,依据事先的轨制和言论,可供挑选的继位人有两个。一个是惠帝司马衷。他是晋武帝杨皇后所生,上面有个哥哥早死,上面诸弟又都太小,以是泰始三年被立为太子,是正当的皇位承继人。但他是个痴人。因此从晋王朝和封建地主阶级的长处动身,很多大臣主意废掉他,比拟凸起的是卫_与和峤。晋书卫_传:惠帝之为太子也。
_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_托醉,因跪帝前曰:臣欲有所启。
帝曰:公所言何耶?_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惋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酣醉耶?_于此不复有言。
又晋书和峤传:峤见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
帝缄默不答。
假如晋武帝是个从善如流,纳谏采听的君主,或许厥后的工作不会这么一团糟。不外明显他是一个类似于朱元璋的人物,为本人的儿子坐全国做好了统统预备,哪怕他是个弱智。以是,他对齐王攸非常猜疑,从太康三年起,接连下诏逼齐王攸就国,分开京师。这就不单暗示决不以他为皇位承继人,并且也把他排挤于惠帝辅政大臣之外。对这一办法,事先一些有见识的大臣不管同姓异姓,如征东上将军王浑、扶风王骏、光禄医生李熹、中护军羊_、侍中王济、甄德,都曾极谏。晋书王济传:他还使妻常山公主及甄德妻长广公主入宫见武帝,稽颡泣请帝留攸,以致武帝震怒说: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将王济贬了官。因为传闻赶走齐王攸是杨珧出谋献策的,羊_和北军中候成粲以至谋欲因见珧而手刃之。这都阐明这场妥协非同小可,非常剧烈。齐王攸本人固然不愿意走,愤怨发疾。因此以此为来由,乞守先后陵,恳求不就国。晋武帝又不准。固然表面上假装和睦,派太医去诊视,但诸医希旨,皆言无疾。后果攸疾转笃,犹催上道,终究呕血而薨。另一个可作为承继人的是齐王司马攸。他是晋武帝的同母弟,依照传统轨制,是不应他继位的。但他在统治团体中比拟有声威、有才干。晋书本传称他才望出武帝之右,过来晋文帝司马昭多主要立他为太子,因晋武帝是宗子刚才作罢。以是到晋武帝暮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表里,皆属意于攸。即使不作为皇位承继人,也期望能留齐王攸在京师帮手惠帝在朝。晋书王浑传:上书以至说,如嫌齐王攸一人辅政权太重,为防万一,可与太尉汝南王亮、卫将军杨珧共为保傅,_理朝事。三人齐位,足对峙正,进有辅纳狭义之益,退无侧重相倾之势。
除掉了心头大患后,就开端要为太子即位预备了。晋书惠贾皇后传:因为卫_等主意废太子,晋武帝便调集东宫官属,举办宴会,而密封疑事,送东宫太子处等他答复。太子不会,贾妃竟命给使张泓草拟谜底,由太子抄一遍交卷。晋武帝看后很高兴,先示太子少傅卫_,_大__。晋书和峤传:因为曾说过太子不了陛下家事,有一天晋武帝便对他还有荀_、荀勖说:太子近入朝,差出息,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但是见了太子返来,_、勖并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而和峤仍顽强地说:圣质如初耳,帝不悦而起。可叹,本人乱来本人的花招,被冠冕堂皇的放到了国度的议事厅上,混淆是非还要他人认同,天子的意志又一次驾凌到了国度安全之上。
到了这个境地,还是有弥补的方法,替太子布置辅政大臣,晋武帝拜托的倒是杨骏和汝南王亮!杨骏是晋武帝的岳父,侄女皇后杨艳是惠帝亲母,杨艳身后,女儿杨芷又继为皇后。晋书杨骏传:素无美望,但却被晋武帝超居重位,任为侍中、车骑将军,和两个弟弟珧、济一同,势倾全国。尚书褚、郭奕上表正告说骏小器,不成以任社稷之重,晋武帝不听。病危时杨骏又被任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辅政大臣。他在晋武帝身后为政严碎,愎谏自用,不允众心,又多树亲党,皆领禁兵,因此公室怨望,全国愤然矣。这是个专权的外戚,那本人人司马亮呢?据晋书本传,在他的历史上战无不败。曾仕魏为东中郎将,讨诸葛诞于寿春,得胜,免官。入晋为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又在抵挡羌族的和平中批示能干,再次免官。约莫因为是晋武帝的叔父,辈份高,以是厥后又当了宗师,专对司马氏宗室训导观察,有不遵礼制,小者正以义方,大者随事闻奏。完整一个过剩人的脚色,能够疏忽不计。
就这么,晋武帝出于公平,继位人选错了,辅政大臣也挑错了,四周又是一群凶神恶煞的宗室,一场争权夺利的妥协便不成避免了。
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惠帝是个痴人,除去吃苦之外,甚么事也不懂。时价全国荒乱,苍生多饿死,他得知后竟说:为何不吃肉粥?这么懵懂的天子,天然没法掌管朝政,由他的外祖父杨骏辅政,独揽了晋王朝处医政网所大权。惠帝的皇后贾南凤,是一个有政治野心和阴险毒辣的女人,她不满意处所大权落入杨氏手中。公元291年,贾后与宫中随从官诡计筹划,秘召都督荆州的楚王司马玮带兵进京,挟惠帝下诏杀死杨骏、杨珧、杨济兄弟3人,其亲族和翅膀被牵连而死者达几千人。贾后又废黜杨太后为庶人,迫使她绝食而死。晋朝外部大乱就从此次宫廷政变开端了。
杨氏团体被覆灭后,晋廷选举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_共执朝政,楚王司马玮因帮手贾后政变有功,乃封为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在处所把握兵权,亮、玮之间因此常常发作冲突。贾后以为亮玮两人皆阻碍了本人专权,便又发挥手腕,先要惠帝动手诏给司马玮,令其带领北军,杀死汝南王和卫_,然后又承认惠帝下过这道圣旨,反而以司马玮擅杀大臣的罪名,杀了楚王玮。这么贾后就完整把握了晋王朝的大权。
贾后掌权后,大树本人的翅膀,除去依托族兄贾模、内侄贾谧,舅父郭彰这些亲党外,还升引事先的名流张华为司空,世族裴_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令他们4人共管都城秘密。因为这几团体都具有一定的统治经历,又和贾模等人能同心辅政,以是从公元291年至299年的七、八年间,贾后还能保持一个绝对稳定的场面。公元299年,贾后与太子司马_的冲突又迸发了。惠帝只有一个儿子,即太子司马_,是后宫谢玫后生,他跟着年齿的增加,对贾后一伙的专权渐露不满之意,惹起了贾后的存眷,贾氏的亲党贾谧等人,又惧怕太子得政以后,也像贾后杀杨骏、逼死杨太后
一样来凑合本人,以是竭力劝贾后废太子。因此贾后诬谄太子有杀戮惠帝和她的希图,废太子为庶人,接着又把太子杀了。太子无罪被害,惹起了诸王和一局部反对太子的朝臣不满。就在太子_身后一个月,即公元300年四月,在京师洛阳任车骑将军的赵王司马伦,借为太子报仇,采用本人把握的宿卫禁兵,入宫杀掉了贾后和张华、裴_等翅膀,并重用嬖人孙秀,杀戮异己。次年正月,司马伦又迁惠帝为太上皇,自立为天子,今后宫廷政变又转变成皇族抢夺皇位的妥协。
赵王伦篡夺了帝位,即刻激起了其他宗室诸王的支持,出镇许昌的齐王司马_开始起兵讨伦,并失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_等的呼应。三王联军与伦兵在洛阳左近战役了两个多月。后果,赵王伦兵败被杀。同时,司马伦的心腹将领王舆也在都城内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司马_入京辅政。把握了朝廷大权。
司马_自辅政后,为了稳固本人的位置,久专朝廷大权,把原本能够立为皇太弟的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_安排一边,改立惠帝弟清河王司马遐之子,年仅8岁的司马覃为皇太子。这一招,不单招致司马颖与司马_干系的决裂,并且也惹起司马_的不满。公元302年十二月,司马_结合西镇关中的河间王司马_支持司马_。司马_收兵防御洛阳,军抵新安。在洛阳的司马_也举兵讨_,两边戎行在都城内打开鏖战。一时间,飞矢如雨,火光冲天,混战了3天3夜,_败,为_所杀。长沙王_把握了政权。
公元303年八月,司马_又派上将张方带领精兵7万结合成都王司马颖的20多万雄师,托言司马_论功不平对都城发起防御。因为两边军力差异,洛阳城危在旦夕。这时候城内的统治团体开端团结。公元304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勾搭局部禁军。拘禁司马_,向外兵乞降,并把司马_交给张方用火活活烤死了。司马颖进入洛阳,固然当了丞相,但他依然回到本人的依据地邺城,遥执朝政,废太子覃而自兼皇太弟,一时政治中间由洛阳移到邺城。
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城遥执朝政时期,政治糜烂,比从前司马_,司马_在朝时还要坏,大失民气。因此,东海王司马越率领洛阳禁军,反对惠帝征伐司马颖,后果在汤阴战胜,惠帝被俘至邺城。司马越逃往本人的封国。河间王司马_命部将张方率兵占领了洛阳,不久,幽州刺史王浚与并州都督司马腾联兵攻破邺城,和平进一步扩展。司马颖挟惠帝出走洛阳,皆落入张方之手,又自愿前去长安。
公元305年七月,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防御关中。次年攻入长安。司马_和司马颖败走,接踵被杀。越迎惠帝还洛阳,随后把惠帝毒死,另立惠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晋朝大权最初落入司马越手中。至此,八王之乱才告完毕。
从这一次次妥协中能够看出一个分明的特性,即登台扮演的主要人物:杨骏汝南王亮贾后赵王伦齐王_等,没有一个是有声威、有才干,掌握得住大局的,而在一个时期内他们手里把握的倒是极端收缩了的君权,这就不克不及不启人以觊觎、抢夺之心。晋武帝身后山陵未干事变即接踵而起,其基本缘由即在于此。晋书文六五传史臣曰:假如齐王攸不死,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光辅嗣君,允厘邦政,何八王之敢力图,五胡之能竞逐哉!王夫之以至说:西晋之亡,亡于齐王攸之见疑而废以死也。攸而存,杨氏不得以擅国,贾后不得以逞奸,八王不得以生乱。
帝国的统治机械越是精细,越是计较细致,越是不克不及有一点闪失。而人治,就是其中最不成靠的要素,惠帝白帮他老爹顶了个罪名,他也是不由自主的一颗棋子。这场骚动,始作俑者,还就是他阿谁老爸。可叹,晋武帝原本不算个懵懂人,只为了要传给本人的后世,把本人全部宗族都搭进去了。为此,全部中国也陪他们家玩了场烽火连天的游戏。中国南方今后也就开端失掉了经济中间的位置,沦入了整整快要300年的民族大交融大碰撞期。一个无私的家属,招致全中国失掉事先的一半的人数,以后的永嘉之乱,又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
晋朝的历代皇帝
本文2023-10-27 18:30: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