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杜姓的辈分表,我只知道五辈的“庆长文明尚”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我想知道杜姓的辈分表,我只知道五辈的“庆长文明尚”,第1张

新修杜氏家谱卷首

序 杜兴帮

家谱者,家史也。国家有史,家族有谱。有谱不离,行事有依。一姓之传宗脉,序尊卑,分长幼,别异同,定亲疏,承上启下,世代渊源,皆可考而得之。据传吾族自明末入四川,迄今近四百载矣,年湮代远,文献无凭,家谱久已不传。方今国富民强,政通人和,族人兴旺,才俊辈出。皆言欲纂修家谱,而举吾领其事。吾老朽矣,安能为之?仅以残年敝体,访集资料耳。幸有清江、清林、清安、清才 、清君、清臣 、洪国、洪泽、洪强、洪忠 、洪魁 、洪彬、洪明、洪文 、洪武 、洪成、洪川、洪光诸位赞襄其事,或供资料,或建言献策,或撰文稿,或审修补遗,或校对,各司其职,皆尽其心,九月而撰稿,期年而谱成,非诸公之力,岂能成也?今上可告慰祖宗,下可取信族众矣。聊书数语置其端,不足为序。

岁次乙酉岁暮于刘家坪时年七十有三

再 序 杜清才

族中贤能倡修家谱,吾心甚慰。审修补遗之余,邀吾再序,实为其难。已有族叔作序,益兼仁侄润笔,吾妄画蛇添足未必,若谬种流传,贻笑大方有害。然忖思之,亦责任压肩,当尽薄力。何况家谱者,乃家中事也,与长者促膝,与晚辈磋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岂不快哉?遂有絮语其后。

杜姓自远陶唐氏部落,传为首领刘累之后,其祖先乃三皇五帝之一唐尧。尧子丹朱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其子孙仕夏商诸侯国君。周成王灭唐国,封弟叔虞于唐,原唐国君改封于杜,名称唐杜氏。至周宣王,唐杜国国君醒在朝任大夫,人称杜伯。

杜伯因周宣王宠妾鸠诬陷被诛,其子孙一部外逃。余部留居,以杜为姓。平王东迁,杜氏其部伴驾,定居朝都洛阳之阴南阳(今属河南)。秦时,杜赫被赐邑南阳衍邑(今南阳一带),遂成大族。南北朝时,一支由边疆入居中原独孤浑者,于北魏改姓杜。

杜氏具京兆、南阳、汉阳三大郡望。相传湖广填四川之湖北杜氏者,当为汉阳郡支脉。抵广之后,亦分化为马家坝乡刘家坪、青林乡杜家楼、李家乡杜家坪等支系繁衍而居。而今,山东嘉阳、湖南郴州、云南弥渡、山西忻州等地皆布杜氏户族。川内近邻阆中、青川、广元城内、区内花石乡等亦有杜姓聚居。由此可见,杜氏已遍及中华大地矣。

杜氏诞生了以“诗圣”杜甫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人。此外,有东汉名臣杜密、科学家杜诗、西汉政治家、学者杜预、唐代宰相杜如晦、诗人杜审言、杜牧、学者杜佑、明代画家杜琼、回民领袖杜文秀、农民领袖杜伏威、近代名人杜聿明、杜月笙、杜凤瑞、杜孟模、当代高官杜青林、将军杜平等。言及酿酒鼻祖杜康,相传为黄帝时人,应是杜姓第一史人。

杜氏刘家坪者,可知其宗仅为麻城孝感,可知其祖仅溯至十三世祖,可知其时仅为近四百年,可知其事寥寥无几也。杜氏家族之沧海一粟修谱,权称“新修杜氏家谱·刘家坪部”。顾念刘家坪部后人将各修其谱,届时难统,故又在部后注明“总”字,即《新修杜氏家谱·刘家坪部(总)》。谱中记事断代亦以宗族字派为序。“大怀琏万兴,清洪光玉明。文思学自正,国家永长春。”为全轮,且五辈为一族辈,全轮为首族、颔族、颈族和望族四族辈。各族辈之首辈如“大、清、文、国”等辈皆作断代称宗之叙;各族辈之末辈如“兴、明、正、春”等辈皆作承前启后之叙。为使叙谱称谓统一,凡追溯则顺次称:“父、爷、祖、曾祖、宗祖”。再上则称:“高祖、太祖、先祖、远祖、始祖”等,凡宗祖以上则可统称宗祖。垂亲则称:“子、孙、曾孙、季孙、玄孙”,再下则称:“元孙、耳孙”等,凡玄孙以下则统称玄孙。

本谱宗祖表以三表记之。表一载可溯之祖至分支之宗;表二载分支之宗至大龙、大兴、大成三脉;表三续三脉至首族辈毕。谱中叙述以首族辈之首大龙、大兴、大成三脉为宗祖,上溯可叙之宗为先祖,其它以往为远祖,麻城孝感以前为始祖,或原始祖等。

世系表及叙事排列均坚持长幼依序为派论,先后大小按房份,垂亲至重,近邻为亲,各遵其位,各守其序的原则,依礼而叙。杜氏后嗣刘家坪部在修谱之中须遵本谱体例与修谱惯例,各以“清、文、国”为宗祖修分部,并依世系表内排序编号,杜清元:二部A(1---1),杜清江:二部A(3 ---1),杜清翰:二部B(1 ---1),杜清林:二部B(1---2),杜清安:二部B(3 ---1),杜清才:二部B(3 ---2),杜清君:二部C(1---1),杜清臣:二部C(1---2)。若有丁口甚众或远离故乡必自修谱者,亦可在各自二部编号以内部修分册,令其分而有合,井然有序。

贤侄洪光寄书传文:“一曰体例。形式上一仍旧例:文言、繁体、竖排、线装,以示其正。”予心可附,仅就原文略作个别修改,对列表排序亦作惯例之调,至于篇目卷数之设,在原有三卷的基础上,新置“卷首”,补写“卷四”、“卷五”,末置“卷附”。令其前则有序,后则有记。首尾呼应,自成一体。或修、或调、或补,一为惯例之制,二为知情励后之需。谱内文字有文、有白、亦有夹文带白,风格很难统一。愚意以为均可,只要表情达意准确,方便后人阅读,不为一例所限,益兼时代迥异,表达之需也。族众若意如是,吾甚欣慰。

古人云:“国太着史,族旺修谱。”而着史修谱皆有所寄望,乘序之隙略作状态,亦为族志也。

首要正人生。常言道:“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礼,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食为天,以富为显,以荣为悦,以和为贵,谓之常人。”男儿当自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女儿洁身自好,奋发有为,巾帼不让须眉;老者表率,矜持不苟,大事小事皆留意,家人族人均关怀;少者立志,求学创新,理家事,参国事,知晓天下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身心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族内和谐,社会和谐。吾常思家父受苦最深,吃苦最重。力气最大,下苦最多,而知足常乐,一世无有忧者;兴帮叔涵养最深,道行最高,言行最善,处世最恭,人生最矜,而拳拳之心不为恶也;清翰兄心志最高,出力最大,奉献最多,创业最丰,而终生默默,不浮不躁,真乃儒子也!族众贤能甚多,不足一一为叙,仅举三者以励众耳。心地胜于天地,族人须做好人。

二要求知树人。圣人云:“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夫读书求学乃做人之本。少而不学者,自废之;壮而不学者,自惰之;老而不学者,自弃之。书不读者,自愚之;书读少者,自暗之;书读浅者,自薄之;书读精者,自专之;书读广者,自通之;书读博者,自至之;书读终身者,自强之。吾生之学颇有感触,时事怪诞,五〇年代入小学,六〇年代读初中,七〇年代学高中,八〇年代读大学,九〇年代自修科技及信息技术,新世纪学计算机等。深感“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也。而今贤侄洪光,淑女兰娇,当为新秀典范,长江后浪已近踪趾,吾心甚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夫国家强而国人强,民族强而族人强,姓氏之强,源于人人之强,小河涨水大河满也。热心科学,立志求学,当为族人信条;勤学苦读,树人为本,当是族人根本矣。

三要勤俭致富。事成由勤,败由奢。勤是美德,亦是财富。人勤春来早,花开百草荣;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温暖谢苍天。勤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仍可生于忧患;懒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必自毙也。勤劳者,必节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亲手劳动者,方知创业难。良田千亩,日食升米;广厦万间,夜宿八尺。切莫铺张浪费,生活奢华。须知: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王侯;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良好的质量、智能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和节俭的生活是成功致富的法宝。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勤俭持家、致富为要,乃安身立命之需也。

四要奋发有为。有为才有位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可报效国家,慰藉祖宗,亦可光耀门庭,激励后人,但有为的前提是奋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对奋发社会、人生不断推陈出新的写照。每一个杜氏子孙都应抱定奋发有为、百尺竿头的信念和决心,拼搏人生,拼出作为,拼出成果,拼出辉煌新生活。

行文至此,吾以为:“正义、求知、勤俭、奋发”应为杜氏家风矣。切盼能明智以遵。

此谱花费了兴帮叔为首的众多族人的心智,洪光侄更是披挂上阵,亲撰其稿,亦显才华横溢,在此序搁笔之际,深表谢谢了。家谱作为家族的史籍,主要用作寻祖访宗、论辈排序、或定亲疏,分异同,更兼知内情,励后人,育子孙等,至于数十百年后,能否有人统其各部,据此谱再修总部,吾则不敢厚望,亦不敢断言也。只要族人善藏珍重,已是很好的回报了,吾将不甚感激。

谱中未尽事宜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望族人海涵。清才叩首,诚望哂纳。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于朝天

修谱公约

一、本家子孙应谨记家训,奉公守法,为善行仁,诚实守信,尊师重教,树人为本,兴家立业,勤劳致富,邻里和睦,相亲相爱。

二、儿女不论亲生、入赘,皆录入谱;女儿无不论嫁娶,皆录入谱;出嫁者录至下一代;无子女者,抱养他姓子女视同亲生;本家子女被他人抱养,亦可录入。

三、从授谱之日起,各户应按世系排列,根据相关情况和要求,认真续写。以为后世重修依据。族内大事,亦形成文字相载,非再口耳相传,无可稽考。

四、各户要妥善保管,世代相传,切勿散失。

五、本次修谱因资料匮乏,难度较大。经族众合议,采取新建措施。组织专人调研,深入各户登记,走访老人,核实校对,仅能始于先辈至上十三世祖,但仍有不确定者。又因时间仓促,对未准确者只能表示歉意。

杜姓家谱24辈排名:

1、四川成都、蒲江杜氏字辈:“百、宝、万、永、金、支、君、登、魁、胜、洪、文、世、班、长、家、国、济、龙、昌、中、贤、乃、有、光、三、春、恩、普、照、兰、贵、子、莲、方”。

2、四川苍溪杜氏字辈:“光、英、美、红、先、青、春、林、中、天、文、明、兴、万、国、九、州、少、长、安”。

3、四川合江杜氏字辈:“光、绪、文、朝、凤、来、翔、豫、章、儒、学、显、明、良、安、邦、定、国、传、清、盛、志、士、贤、才、启、烈、长”。

4、湖南桂阳杜氏字辈:“温、良、恭、俭、让、和、子、均、白、亮、万、帮、钦、倚、宗、义、友、思、文、才、朝、廷、国、明、显、仁、礼、智、信、世、忠、孝、维、行、本、修、齐、立、志、功、诗、书、随、统、绪、富、贵、定、兴、隆”。

杜姓简介

杜姓是多源流、多民族的中华姓氏。其来源有杜康、姜姓、祁姓和外姓的改姓等多种说法,尊杜伯或者杜康为得姓始祖。春秋战国时期,杜姓人已徙居到湖北、山东的部分地区。西汉时,形成了京兆杜姓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杜姓为躲避战乱南迁,并在当地形成大族。宋元时期,杜姓人南迁者渐多。明清时期,南迁至闽、粤一带的杜姓人有迁至台湾者,有的远播海外。

杜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29位,历史上杜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汉官员杜延年、唐代诗人杜甫、杜牧等。

过继不可能,一个姓杜的人过继过来必须得改姓汪啊,我觉得可能是改姓或者家谱搞错了,你可以问问家里的老人啊。据说,咱们杜姓的老祖宗是发明酒的杜康——“仓颉造字,杜康造酒”嘛!史料上记载,咱们的老祖宗是周代封在杜的诸侯杜伯(伯爵)。

1我们家原也姓杜,按族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47代后裔,老家原属湖南湘乡。后因家父搞地下党,按规矩需改名换姓,才改姓了我曾祖母的姓。我家的族谱上晋代最有名的,应该是当年连杜甫也引以为自豪的(今人可能不太清楚),在统一“三国”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镇南大将军、晋代当朝驸马、当阳县侯,并且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历史人物、被誉为“杜武库”杜预了(我曾祖父杜俞也曾被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赠“武库长才”用的就是这个典故)。再往前,在汉代还有好几个侯呢,“悔教男儿觅封侯”,汉代姓刘,异姓封到侯已经非常不简单了,韩信那么大的功劳,最后不也才是个淮阴侯嘛!在族谱里没看见汪姓的事儿啊!

2过继是同姓,而且得是亲兄弟或堂兄弟之间,一个兄弟没有儿子,另一个给过去的儿子才叫过继;或者一个兄弟死之前没有子嗣,也可以兼祧(即一个儿子兼祧两家),但还是姓同一个姓。我觉得你说的情况,有可能是入赘的,因为按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的传统,上门女婿的儿子必须跟女家姓!

这是大冶的家谱,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本地的家谱,需要有人专门去搜集整理。基本情况--中国杜氏家谱以及字辈排行基本信息

杜志刚 2012-8-23 杜如晦 2012-8-23 杜正伦 2012-8-23 杜预 2012-8-23 杜夔 2012-8-23 杜预 2012-8-23 杜鸿渐 2012-8-23 杜审言 2012-8-23 杜易简 2012-8-23 杜淹 2012-8-23 杜荀鹤 2012-8-23杜頠 2012-8-23 杜之松 2012-8-23 杜 亚 2012-8-23 杜兼 2012-8-23 杜黄裳 2012-8-23 杜牧 2012-8-23 杜甫 2012-8-23 杜汝濂 2012-8-22 杜姓古代名人,杜氏古代名人2008-11-1

家谱序言--中国杜氏家谱以及字辈排行家谱序言

“才晓得自己原来有杜甫那么牛的祖先”  素有“金汉口、银保安”美誉的大冶市保安镇拥有1200多年历史,最著名的名胜古迹莫过于三元阁、沼山大寺、荆王坟,如今却被这里的一个小村庄——竹林杜湾抢了风头。一部《杜氏宗谱》显示,这里的人是“诗圣”杜甫的后裔。  据杜甫第48代孙、现年86岁的杜大铭老人介绍,这套《杜氏宗谱》是世代相传下来的,现存有60余卷,其中有20卷破损不堪

南海白沙起渊源

桂邕团陆开统绪

咸丰九年在已未仲春初旬谷旦二十世孙琼芬编)

太祖杜仁,始祖杜弘,按两公居南海白沙元明清交际遂迁团陆。

一世祖学荣公,

学荣公膝下二子,长子振魁,次子振寿,学荣公携长子振魁迁移杜屋坪圆蹄牛,太婆与次子振寿留承团陆,学荣公葬于草蒗岭,太婆葬于团陆立墓岭。

二世祖振魁公

振魁公膝下一子,名锦积,振魁公葬于狮子头。

三世祖锦积公

锦积公膝下五子,长子志卢,次子志略,余下三子不详,锦积公葬于老虎地。

四世祖志卢公

志卢公在圆蹄牛搬迁至三隆龙山圩二官堂定居,志略公等其余四个去向不明,志卢公膝下二子,长子朝英,次子朝任,志卢公葬于龙山圩净景岭。

五世祖朝英公

朝英公膝下三子,长子枝林,次子枝彬,三子枝业,朝英公葬于鸡笼顶,

朝任公不详

六世祖枝林公

枝林公在二官塘搬至鱼窟村,枝彬公枝业公留承二官堂,枝林公膝下二子,长子蕊雄,次子蕊彩,枝林公葬于洞弄中间岭岐。

七世祖蕊彩公

蕊彩公膝下三子,长子弘玄,次子弘秀,三子弘通,蕊彩公葬于青窝岭。

八世祖弘玄公

弘玄公膝下三子,长子奕春,次子奕成,三子奕龙,弘玄公葬于青塘圩,

九世祖奕春公

奕春公从老村搬至今住地油榨屋,奕成搬至唐尾村,奕龙留承老村,奕春公膝下六子,长子大业,次子大儒(字日新)其余四个不详,奕春公葬于鹤鸣堂。

十世祖大业公,大儒公(日新)

西边屋:大业公膝下二子,长子旭昌,次子瑞昌,大业公葬于鹤鸣堂坐南向北。

东边屋:大儒公(日新)膝下二子,长子宇昌,次子材昌,大儒(日新)公清朝光绪皇帝钦赐花羽一品顶戴,官衔振威将军,太儒(日新)公葬于牙梳岐洞心村。

族谱

(团陆)学振喜能海国林如贤天山琼荣日昌成万代。

(二官鱼窟)学振锦志朝枝蕊弘奕大昌成明有兴家建业。

(总谱)春发满廷芳,宗兴华伟业,德泽耀家邦。

我想知道杜姓的辈分表,我只知道五辈的“庆长文明尚”

新修杜氏家谱卷首序 杜兴帮 家谱者,家史也。国家有史,家族有谱。有谱不离,行...
点击下载
上一篇:朱氏同宗下一篇:花姓的起源与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