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氏家族的根在哪啊?商氏的起源头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商氏家族的根在哪啊?商氏的起源头,第1张

商氏家族迁徙分布:

商氏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姓氏群体,在当今百家姓中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一十位,人口约三十九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望族出汝南郡。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先秦时有孔子弟子商泽、商瞿见诸史册,均为鲁国人,加之商姓来源众多,至战国时,商姓已分布于今河南商丘、陕西商县、山东曲阜等地。两汉之际,商姓已辗转播迁于今河南平舆、陕西西安以及豫鲁交界的今河南濮阳一带,后经发展,昌盛为当地之望族,上述三地古代分属为汝南郡、京兆郡、濮阳郡,是故后世商姓有以汝南、京兆、濮阳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姓以上述三郡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播迁,今甘肃、山西、河北以及南部省份的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均有商姓人入居。隋唐之际,商姓之主流依旧繁衍于北方,但是其在南部省份的商姓也得到了发展。北宋时,河南开封人商瑗流寓西夏,仕为都知兵马使,仁宗时因奉使归宋,奏献密事,仁宗嘉其义,赐他于浙江淳安以居。南宋偏安江南后,商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今江西、四川、湖南均有商姓入迁。宋末元初,蒙古铁骑横行江浙一带,则商姓人有避乱播迁于福建、广东等地的。元代,世居于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的商姓家族繁衍兴旺,其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尤以商挺父子为其杰出代表,其不但显达于朝廷,而且以书画扬名于世,诚为后人所仰视。明初,山西商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之商姓有闯关东进入东北三省的,后扩展至内蒙古之东北区。此间华东、华南沿海之商姓有渡海赴台者,历民间至今,商姓分布之地愈广。

如今商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北京、陕西、辽宁、江苏,这八个大约占商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重庆、天津等地。

商(Shā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上古时期商王朝贵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在远古时期,帝喾有个妃子叫简狄,她外出游玩是误食了玄鸟蛋,因而受孕生子名“契”。契长大后,仁惠博学,被舜帝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后来,因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为“子”,敕封在商邑(今陕西商县),组成了商族部落,号为“商国”。一直到契的第十四代孙成汤灭了夏王朗,建立了商王朝,其后裔王孙贵族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商氏,为商王朝贵族为官者的专有姓氏。据典籍《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

商王朝最终为周武王所灭,之后,商氏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仍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商氏正宗。商氏族人大多尊奉契、商汤(成汤)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出自成汤二十五世孙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

源流三:

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今陕西商县)命姓。

源流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商佳氏,亦称尚佳氏,满语为S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⑵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部,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细鳞鲮鱼”,世居黑龙江两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鱼氏等。

《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商鞅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纂》记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时期,卫国有一法家名士叫公孙鞅。公孙鞅,亦名卫鞅,公元前390~前338年待考,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为卫鞅,后被秦孝公嬴渠梁封于商邑(今河南淅川),后人称之商鞅。

在商鞅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族封地名称、或名号为姓氏者,称商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http://musicbaiducom/searchkey=%E5%A4%AA%E6%9E%81%E6%8B%B3%E5%8F%A3%E4%BB%A4&fr=hao123&ie=utf-8 下载里面的到随身听上

40式太极拳

1,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搬拦捶,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15,云手,16,单鞭,17,高探马,18,右蹬脚,19,双峰贯耳,20,左分脚,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背,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伏虎势,27,右下势,28,金鸡独立,29,指裆捶,30,揽雀尾,31,单鞭 ,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太极拳口令词套路

一,养生太极掌 [第一套]

1,真人采气,2,托梁换柱,3,顺手牵羊,4,掌推华山,5,白马磨头,6,巧女纫针,7,春风杨柳,8,苍鹰掐嗉[左],9,苍鹰掐嗉[右],10,上工诊脉,11,卧龙藏身,12,顺风转舵,13,紫燕栖巢,14,喜鹊舒尾,15,罗汉安睡,16,野马分鬃,17,上工诊脉,18,卧龙藏身,19,顺风使舵,20,撩衣提袍,21,更鸡独立,22,掩手挑帘,23,孤雁出群,24,二龙戏珠,25,昭君扑蝶,26,母鸡护雏,27,气息归元,28开合拉气,29,气息归元。30,宿鸟投林,31,巧女纫针,32,春风摆柳,33,苍鹰掐嗉,34,迎风摆莲,35,顺手牵羊,36,推波逐澜,37,马步单鞭,38,母鸡护雏,39,气息归元。

二,养生太极掌[第二套]

1,真人釆气,2,迎风掸尘,3,托梁换柱,4,月移花影,5,鹞子穿林,6,野马分鬃,7,金鸡独立,8,仙人摘茄,9,金龙戏水,10,螳螂扑食,11,神龙探海,12,龙盘玉珠,13,乌龙翻江,14,虎卧凤巢,15,童子抱琴,16,侧身锁源,17,喜鹊登枝,18,十字探花,19,白虎坐洞,20,走马观花,21,神龙探海,22,龙盘玉珠,23,乌龙翻江,24,虎卧凤巢,25,童子抱琴,26,侧身锁源,27,喜鹊登枝,28,闭门推月,29,游鱼摆尾,30,推山填海,31,连珠飞脚,32,顺风摆莲,33,黄鹰掐嗉,34,神龟服气,35,气行劳宫,36,龙盘海底,37,嫦娥舒袖,38,劳宫釆气,39,气息归元。

三,养生太极拳 [第三套]

1,真人釆气,2,清水穿鱼,3,人工诊脉,4,碧海藏龙,5,黄蜂入洞,6,脱铐开枷,7,蛟龙翻浪,8,鸾凤栖梧,9,腊梅迎春,10,金鸡独立,11,浪里行舟,12,野马分鬃,13,烈鸟啄食,14,烈马翻蹄,15,青龙潜海,16,金丝緾腕,17,行云流水,18,黄蜂入洞,19,旭日东升,20,鹰击长空,21,腾蛟起风 22,大鹏展翅,23,烈鸟啄食,24,碧海藏龙 ,25,云压青杉,26,金针指南,27,灵龟服气,28,野马分鬃,29,烈鸟啄食,30,烈马翻蹄,31,青龙潜海,32,金丝緾腕,33,行云流水,34,马步单鞭,35,羽翼护雏,36,气息归元。

四,8式太极拳

起势, 1,卷肱式, 2,搂膝拗步, 3,野马分鬃, 4,云手,

5,金鸡独立, 6,左右蹬脚,7,揽雀尾,8,十字手, 收势。

五,16式太极拳

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

5,进步搬拦捶, 6,如封似闭, 7,单鞭, 8,手挥琵琶,

9,左右倒卷肱,10,左右穿梭,11,海底针,12,闪通臂,

13,云手, 14,揽雀尾, 15,十字手,16,收势。

六,24式太极拳

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登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登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七,42式太极拳

1,起势,2,右拦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二],7,撇身捶,8,捋挤势[二],9,进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捶,14,转身推掌[二] ,15,玉女穿梭[二],16,左右登脚[二],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二],19,云手[三],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载捶,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二],29,退步穿掌,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拿,35,穿拳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拦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

八,48式太极拳

1,白鹤亮翅,2,左搂膝拗步,3,左单鞭,4,左琵琶式,5,捋挤式[三],6,左搬拦捶,7,左棚捋挤按,8,斜身靠,9,肘底捶,10,倒卷肱[四],11,转身推掌[四],12,右琵琶式,13,搂膝载捶,14,白蛇吐信[二],15,拍脚伏虎[二],16,左撇身捶,17,穿掌下势,18,独立撑掌[二],19,右单鞭,20,右云手,21,左右分鬃,22,高探马,23,右登脚,24,双峰贯耳,25,左蹬脚,26,掩手撩拳,27,海底针,28,闪通臂,29,右左分脚,30,搂膝拗步[二],31,上步擒拿,32,如封似闭,33,左云手,34,右撇身捶,35,左右穿梭[二],36,退步穿掌,37,虚步压掌,38,独立托掌,39,马步靠,40,转身大捋,41,撩掌下势,42,上步七星,43,独立跨虎,44,转身摆莲,45,弯弓射虎,46,右搬拦捶,47,右棚捋挤按,48,十字手,收势。

九,85式太极拳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辇猴 18斜飞式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臂 24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左右分脚 32转身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式 39右打虎式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上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左右玉女穿梭 53上步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辇猴 60斜飞式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 65扇通臂 66转身白蛇吐信 67上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上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

十,太极功夫扇

1,开步抱扇,2,侧弓举扇,3,虚步亮扇,4,进步刺扇,5,转身下刺,6,独立撩扇,7,翻身劈扇,8,转身压扇,9,马步亮扇,10,27,野马分鬃,11,28,并步亮扇,12,29,进步刺扇,13,30,震脚撩扇,14,31,戳脚撩扇,15,32,盖步按扇,16,33,翻身藏扇,17,34,马步亮扇,18,马步推扇,19,转身刺扇,20,叉步反撩,21,点步挑扇,22,歇步抡扇,23,并步贯扇,24,云手劈扇,25,歇步亮扇,26,开步抱扇,35,马步顺肘,36,马步翻砸,37,虚步拨扇,38,震脚推扇,39,蹬脚推扇,40,望月亮扇,41,云扇合抱,42,并步背扇,43,托扇行步,44,虚步棚扇,45,弓步棚扇,46,前捋后挤,47,并步背扇,48,弓步戳扇,49,扑步穿扇,50,弓步架扇,51,虚步亮扇,52,抱扇还原。

十一,夕阳美功夫扇

1,起势,2,虚步撩扇,3,震脚抖扇,4,云手托扇,5,弓步推扇,6,架扇蹬脚,7,独立劈扇,8,回身棚扇,9,举扇冲拳,10,27,歇步带扇,11,28,点步亮扇,12,29,歇步云抱,13,30,弓步下载,14,31,抱扇弹踢,15,32,弓步推扇,16,33,劈扇探掌,17,34,舞花击扇,18,转身云扫,19,弓步扎扇,20,插步后棚,21,背扇推掌,22,马步跨斗,23,马步推扇,24,插步反撩,25,望月亮扇,26,转身抱扇,35,舞花击扇,36,去扇前点,37,弓步劈扇,38,掩手推扇,39马步冲扇,40,绷拳蹬脚,41,跳步劈扇,42,背手后撩,43,点步上刺,44,弓步抱扇,45,歇步亮扇,46,开立抱扇,47,弓步分靠,48,虚步抱扇,49,弓步平推,50,仆步分扇,51,举腿挑扇,52,摆脚拍脚,53,撞拳撩扇,54,虚步亮扇,55,并步抱扇,收势。

十二,三十二式太极剑

预备式,起势,1,并步点剑,2,独立反剑,3,仆步横向扫,4,向右平带,5,向左平带,6,独立抡劈,7,退步回抽,8,独立上刺,9,虚步下截,10,左弓步刺,11,转身斜带,12,缩身斜带,13,提膝捧剑,14,跳步平刺,15,左虚步撩,16,右弓步撩,17,转身回抽,18,并步平刺,19,左弓步拦,20,右弓步拦,21,左弓步拦,22,进步反刺,23,反身回劈,24,虚步点剑,25,独立平托,26,弓步挂劈,27,虚步抡劈,28,撤步反击,29,进步平刺,30,丁步回抽,31,旋转平抹,32,弓步直刺。收势。

十三,四十二式太极剑

预备式,1,起势,2,并步点剑,3,弓步斜刺,4,提膝劈剑,5,左弓步拦,6,左虚步撩,7,右弓步撩,8,提膝捧剑,9,蹬脚前刺,10,跳步平刺,11,转身下刺,12,弓步平斩,13,弓步崩剑,14,歇步压剑,15,进步绞剑,16,提膝上刺,17,虚步下截,18,左右平带,19,弓步劈剑,20,丁步托剑,21,分脚后点,22,仆步穿剑,23,蹬脚架剑,24,提膝点剑,25,仆步横扫,26,弓步下截,[左右]27,弓步下刺,28,右左云抹,29,右弓步劈,30,后举腿架剑,31,丁步点剑,32,马步推剑,33,独立上刺,34,挂剑前点,35,歇步崩剑,36,弓步反刺,37,转身下刺,38,提膝提剑,39,行步穿刺,40,摆脚架剑,41,弓步直刺,42,收势。

商姓起源 商姓起源(1)出自子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被周武王所灭,子孙有的为商氏。(2)以邑名为氏。春秋时秦国卫[yang]受封于商,子孙遂有商氏。河北保定涿州高官庄一脉是哪一脉的来源要找本村本支谱书查找,或者找本家族年老者查询,搜索商姓网吧,查找当地地方志书等当地资料,只要功夫深,多少能找到点信息。

商姓氏的由来 姓氏源流  商(Shāng)姓源出有三: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上古时,帝喾妃子名简狄,误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长大后,被帝舜任命为司徒,教化民众。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陕西省商县)邑。但他却被赐姓为“子”。直到契的十四代孙汤灭了夏朗,建立了商朝,商朝的王孙贵族才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为商氏。而商最终为周所灭后,商姓方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的。

2、出于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公孙鞅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公孙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国变法图强,有功而被封为商(或上)君,所以又称为商鞅,史称“商鞅变法”。他的后代就有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商氏。

得姓始祖:子契。商姓出自成汤,可追溯到上古的帝喾高辛氏。唐尧广封诸侯,其中一位兄弟叫作契,被封在陕西省商县一带,号为商国。契的子孙传到了第十四代,就是灭夏而得天下的成汤。所以契一向被奉为姓商的始祖。据传早在契被封于商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商姓。根据《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一种说法,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故商氏后人奉子契为商姓的得姓始祖。

3、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命姓。

百家姓 商 的来源 姓氏源流 商(Shāng)姓源出有七: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上古时,帝喾妃子名简狄,误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长大后,被帝舜任命为司徒,教化民众。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但他却被赐姓为“子”。契的十四代孙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周武王灭商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以商为姓,称商姓。 2、成汤二十五世孙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 3、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今陕西商县)命姓。 4、(元)脱脱等《金史》附录《金史语解》载有女真姓氏和汉姓氏的对应关系:乌古论曰商。 5、《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商佳氏(Sanggiya Hala),满族姓氏,又作尚佳。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6、《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吴库里氏(Ukuri Hala),又作乌色里,满语“细鳞鲮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乌古论”。世居黑龙江两岸,后改汉字姓商、刘、乌、李、讷、桑等。 7、《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先秦时有孔子弟子商泽、商瞿见诸史册,均为鲁国人,加之商姓来源众多,至战国时,商姓已分布于今河南商丘、陕西商县、山东曲阜等地。两汉之际,商姓已辗转播迁于今河南平舆、陕西西安以及豫鲁交界的今河南濮阳一带,后经发展,昌盛为当地之望族,上述三地古代分属为汝南郡、京兆郡、濮阳郡,是故后世商姓有以汝南、京兆、濮阳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姓以上述三郡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播迁,今甘肃、山西、河北以及南部省份的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均有商姓人入居。隋唐之际,商姓之主流依旧繁衍于北方,但是其在南部省份的商姓也得到了发展。北宋时,河南开封人商瑗流寓西夏,仕为都知兵马使,仁宗时因奉使归宋,奏献密事,仁宗嘉其义,赐他于浙江淳安以居。南宋偏安江南后,商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今江西、四川、湖南均有商姓入迁。宋末元初,蒙古铁骑横行江浙一带,则商姓人有避乱播迁于福建、广东等地的。元代,世居于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的商姓家族繁衍兴旺,其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尤以商挺父子为其杰出代表,其不但显达于朝廷,而且以书画扬名于世,诚为后人所仰视。明初,山西商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之商姓有闯关东进入东北三省的,后扩展至内蒙古之东北区。此间华东、华南沿海之商姓有渡海赴台者,历民间至今,商姓分布之地愈广。 如今商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北京、陕西、辽宁、江苏,这八个大约占商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重庆、天津等地。 商氏分布频率示意图商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插图)表明: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河北大部、京津、山东、河南东北、苏皖北部、重庆东南、贵州北端,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2%以上,这部分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1%,居住了>>

商姓来源于什么 :真详细baikebaidu/laddin

商姓最早出现在哪里? 商姓起源

1、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命姓。

2、出自子姓,以国名命姓。上古帝尧继位后,封他的兄弟契(姓子)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后来建立了商国。商国传了十四代君主,到了成汤当商王时,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传到商纣王时,有个忠臣叫商容,他就是第一个以商朝国名为姓的人。周武王灭商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以;商;为姓,称商姓

3、出自姬姓。战国时卫国公孙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国变法图强,被封于商(今河南淅川县西南),所以称为商鞅。他的后代以封邑命姓,称商姓。

请采纳!

商鞅的商姓来源于那种制度 商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显然,这与古时周王朝主流的分封制相关。

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物的姓氏都会以地为姓,而这些人大多都是有自己的封地,也就是说最起码是士大夫阶级(诸侯称国,分封士大夫称家)

商氏家族的根在哪啊?商氏的起源头 主要来源有两支,你要查自己的家谱才知道你自己是哪个来源的。

一为中国历史商朝王族后人,原是子姓,国灭之后,后人以国名为姓氏。通志载:商氏,子姓,商本上雒,今之商州也,及成汤有天下,始迁于亳,而命以殷,然商之号亦未废焉,商始祖契,其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陨卵取而吞之,孕而生契,舜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十四世至汤,放桀,又三十世至帝辛,周武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二即秦国政治家商鞅之后人,本为姬姓,后代以其封邑(商邑)为姓。

商氏的由来,姓商的分布? ■姓氏源流

商(Shāng)姓源出有二:

1、出于子姓,是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上古时,帝喾妃子名简狄,误食燕子蛋,而生子名“契”。契长大后,被帝舜任命为司徒,教化民众。后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陕西省商县)邑。但他却被赐姓为“子”。直到契的十四代孙汤灭了夏朗,建立了商朝,商朝的王孙贵族才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为商氏。而商最终为周所灭后,商姓方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的。

2、出于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公孙鞅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公孙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国变法图强,有功而被封为商(或上)君,所以又称为商鞅,史称“商鞅变法”。他的后代就有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商氏。

得姓始祖:子契。商姓出自成汤,可追溯到上古的帝喾高辛氏。唐尧广封诸侯,其中一位兄弟叫作契,被封在陕西省商县一带,号为商国。契的子孙传到了第十四代,就是灭夏而得天下的成汤。所以契一向被奉为姓商的始祖。据传早在契被封于商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商姓。根据《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一种说法,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故商氏后人奉子契为商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缺)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姓源自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命姓。出自子姓,以国名命姓。上古帝尧继位后,封他的兄弟契(姓子)于商邑(今河南省商丘),后来建立了商国。商国传了十四代君主,到了成汤当商王时,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传到商纣王时,有个忠臣叫商容,他就是第一个以商朝国名为姓的人。周武王灭商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以 商 为姓,称商姓。出自姬姓。战国时卫国公孙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国变法图强,被封于商(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所以称为商鞅。他的后代以封邑命姓,称商姓。福建省的商姓祖上河南省固始人,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居福州东郊鼓山下横屿。传至宋庆历年间,商玄胤“相地”至福清,看中石竹山东南(今东张镇)一片“风水宝地”,便在那里定居,后裔人才辈出。商姓望出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山西大槐树商姓 望采纳洛阳千家姓之――商姓商姓起源有三,其中主要的两支源于黄帝。

一、出自子姓,是汤王后代。黄帝后裔封于商(故城在今陕西商县),其后以地为氏(见《偃师姓氏源流》)。显然是黄帝后裔。《古今姓氏书辨证十阳》记载:“商王之后,以国为氏。”据《史记殷本记》、《遗山先生文集》记载,上古姬姓黄帝曾孙名帝喾,号高辛氏,继颛顼帝为天下共主,在位70年而崩,继立的帝挚不贤,仅在位年即被诸侯废黜,并改立帝喾之子放勋。即唐尧。唐尧广封诸侯,其兄弟契被封于今陕西商县一带,号为商国,于是契的部分子孙就以国名作了姓氏。帝喾生子契,赐子姓。契世代孙名汤,灭夏桀,以祖上曾封于商之故,建立商朝,传三世二王,至帝辛而为周武王姬发所灭。原商朝君王之族有的以原国名命姓,乃有商姓。

二、出自周文王姬昌少子、卫国始祖康叔。据《元和姓纂》记载,康叔建立卫国后,支庶繁蕃,形成较大的公族,至战国时有其后人商鞅,后辗转至秦,两次变法,强秦富民,以功封于商(今陕西省商县东南),人称商君。后来,商鞅受车裂之刑,其子孙后代散居各地,以商鞅封邑名为姓,乃成商姓。显然是黄帝后裔。

三、出自改姓。1、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改汉姓商。2、清朝满洲八旗商佳氏、乌库里氏等均改为商姓。

商姓名人:金朝有商衡,山东省曹县人,至宁间中状元,授监察御史,直言上疏,不阿权贵,后为元军所俘,不屈而死。其子商挺,随元世祖征战有功,官至中书参知政事,追封鲁国公。清末探花商衍鎏(音流)。当代名人有商震、商景才,等等。

商姓郡望:汝南郡(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濮阳郡(今河南濮阳一带)。

商姓适用楹联:至宁状元不阿权贵(金代至宁状元商衡);殿试第一简重为人(明代大学士商辂)。三元独中明代(明朝谨身殿大学士商辂,乡、会、殿试均第一,后晋兵部尚书、大学士,为人宽厚有容);二贤并列圣门(春秋时鲁国名人商泽,孔子弟子;春秋时鲁国名人商瞿,也是孔子的弟子)。帝王后代(黄帝的重孙,以地名获商姓);贤臣子孙(商纣王的贤臣商容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商容之名命姓,成为商氏)。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清代诗人商景兰《悼亡》诗联句)。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商姓后裔分布于豫、冀、鲁、陕、甘等地。

《中国姓氏起源于商朝》短文的答案 从考古的角度讲,商朝是最可能获得姓氏起源物证的朝代。那个时代是典型的奴隶制时期,国家机构已经形成,帝王的嫡子有王位继承权,某些庶子被分封。这些爵国的后裔可能以国或封地的名字逐渐形成姓氏。另外还有以官名为氏的,如太史、司马、司空、司徒;以先人别号为氏的,如唐、夏、殷;以封地为氏的,如鲁、米、卫;以先人谥号为氏的,如庄、武、穆、宣;以居住地名为氏的,如郭、池;以从事职业为氏的,如陶、屠、巫、卜等等。

商氏家族的根在哪啊?商氏的起源头

商氏家族迁徙分布:商氏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姓氏群体,在当今百家姓中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一十位,人口约三十九万三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