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狄仁杰,为何能斩平南侯?看过唐史发现:侯爵只有芝麻绿豆大
提起狄仁杰,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一个 历史 上德才兼备的宰相。
不仅从小就饱读诗书,被人称做“神通”,就连后来的武则天都尊称他为“阁老”。
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宰相,却仅仅只是三品官职。而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他却霸气地对平南侯说到:“我不但能剥夺你的三项特权,就是砍下你的脑袋,也在情在理!”
要知道,当时的的平南侯薛青麟已获得爵位,身为三品的狄仁杰为何敢如此“大放厥词”?这就得从唐朝的官制说起。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 历史 中一直存在着任官封爵的制度,这种制度就如现在的处级、厅级任命一样,不同的是,现在每个等级所掌握的决策权存在差异,而在以前,着就关乎到职位的大小和权力的威望。
无论 历史 上是如何分分合合的,封爵制度确实一直存在的,因为官爵制度对统治者来说都是自己发号施令的工具。
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封爵制度,通常都是家族分封制度,因为与统治者的血缘或者关系的亲疏,而直接决定一个人或者家族的 社会 地位。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当然,还有我们所知道的相对公平的汉唐的“军功制度”,我们所知道的唐朝开国恭候就有近上百位,以及我们熟悉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都因为当时的统治者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被封为开国公这种大官。
其实,从一开始受封的制度,也采用的是论宗室亲疏或者功勋大小,而以前皇帝总是先选择相信自己的家族成员,所以很多有机会建功立业的大臣,都是自己“亲戚”。
而这种爵位的突破,当然要从武则天说起,作为一个杀伐果断的女皇帝,武则天利用当时的分封制度,为自己谋取更多的“便利”,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和砥柱,当然,也要扫清障碍。
首当其冲的,当然要数李家所留下来的拥护者,她以各种理由,去扫除李家之前培养的“国之重臣”,培养出很多武家的势力。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开始的狄仁杰,对平南侯说出要“斩掉他”的说辞。
爵位下降的薛青麟,虽然有着四品官员的身份,但是当时的他并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其中甚至有这样一个片段,狄仁杰当时向众人介绍武官李元芳时,作为侯爵的薛青麟还随众人向前一步,向李元方行拜见礼。由此可见当时薛青麟的地位,就真的很不值钱。
所以对于当时的狄仁杰来说,平南侯的爵位对薛青麟来说不过是个摆设,况且自己对平南侯的施压是为了“工作”。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既然位高权重的狄仁杰,为什么不是一品官职呢?
其实 历史 上能坐上正一品官职的便都在少数,明朝的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都是正一品,而后则是从一品的少师、少傅、少保,这三个是从一品。
再往下的,就是正二品的六部尚书了。
三公九卿的制度起源于汉朝,但在唐朝已经不复存在了,而我们熟悉的三省六部制度中的三省,就是当时朝廷的中坚部门。当时的狄仁杰的三品官职,可谓是相当于清朝的从一品。
其实在一品官职的都是一些荣誉性的官职任命,这些人物大多都是年迈的老人,相对于皇帝的统治,他们不会产生任何“威胁”。
而正二品就更是形同虚设了,只设置了尚书令这一个职位。这毕竟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的官职,大家都对这个职位特别敏感,所以从唐太宗开始,就因为避讳,所以一直对这个职位有所保留,从不任命。
从二品官职,在当时就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上述的左右仆射便已经是统治者的左膀右臂,极其信任的人。而这些人也必须是有所威望,能够服众的人,还必须是京官。
而且当时的宰相,也必须要从正三品选出,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三品官员已经是当时官职中的“顶峰”了。
“自高宗已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新唐书》中就曾经这样的说到。
这就是为什么当时拥有三品,又因为才学深得皇上倚重的狄仁杰,能够有如此大的权力了。
狄仁杰的威望自然是有,再加上狄仁杰大公无私,为武则天尽忠职守,当时各个地方的官员,都会非常敬重和忌惮他,稍有不慎,丢官受罚已经是小事,像薛青麟这样因此丢命的,也不足为奇。
到这里可能读者也会产生疑问,既然爵位如此的“位高权轻”,那么能给受封者带来哪些好处呢?
有爵位的官员,当然还是不同于普通人的,他们还是会拥有一些因为官职而享受到的特殊待遇,其中就有一条“刑不上大夫”的生命获免权。
像“死刑”这样的处罚,在唐代也还算少数。唐太宗李世民就以“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来强调当时对死刑的判定要慎重。
如果在当时有分封爵士的贵族,要是犯了当时界定的死罪,并不能进行所谓的“就地正法”。
而是要把犯事的人和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都跟皇帝禀告,而后再由中书,门下省等高官,集结尚书一起反复讨论,才能最处以死刑。
所有的死刑案件也必须由中书、门下省的四品以上高官和尚书、九卿一同商议,这样避免造成冤狱。
所以,在当时尽管爵位不值钱,但是大家还是想着拥有“一官半职”,就连当时的众多宦官都想得到分封。
再者,有爵位的官员,除了在这些量刑上可享受优待外,就算罪状已经认定,处罚已经明了,可他们依旧可以享受特殊的待遇。
比如,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家长来享受一定的“折扣”,或是用自己的官职去换取一定的优待。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逐出家谱”、剥夺某某某爵位等处罚措施,而后他们只是恢复到自己受封前的身份地位,这样,他们依旧比平明百姓要“高出一等”。
所以这在当时,三品的狄仁杰想直接不管不顾地将薛青麟定之死罪的话,其实也是不太合理的。
不过,这其中还有点不得不提到,就是狄仁杰当时有一个特殊的权力“代天巡狩”。所谓的“代天巡狩”就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常常听到的“如朕亲临”是同样的道理。
天子的权威自然至高无上,所以只要是武则天当时有这种同样的想法,那么狄仁杰想要了薛青麟的命,简直是轻而易举了。所以更没有人会因为此事,去追求狄仁杰的责任了。
我们从电视剧中经常听到有人称呼狄仁杰为“狄相”,这里究竟有什么因果起源,内史如何成为宰相的,大家其实内心都有所疑问。
追究 历史 ,我们发现这还是源于武则天,李治时期,她就曾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给官员修改称呼,比如把之前中书令、侍中改为左、右丞相。
而到自己统治阶段则更加随意了,中书省、门下省被改为凤阁鸾台。
中书令也改成了内史,狄仁杰任职的内史就是当时的中书令一职,这就是盖了皇印的宰相了。
当然,如果要了解狄仁杰一生的为官历程,宰相经历则更是相当丰富。
唐太宗的时候,宰相就是右仆射、中书令和侍中,到了后期,唐太宗设置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衔,唐朝的宰相不再是单单的一两个,这就成为宰相集团了。
而在武则天时期,狄仁杰就曾被钦点为地官侍郎兼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职相当于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一样,虽然也被人陷害导致撤职,可以武则天后来也不计前嫌,任命他为鸾台侍郎兼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就连狄仁杰死后,还被封为文昌右相,而后又在唐中宗的时候被追封为唐朝的最高官职——司空,而后唐睿宗时期,他也被封为梁国公,就连唐朝灭亡之后,他还曾经被追封为太师,由此也可见狄仁杰在 历史 上的贡献以及政治地位了。
封爵制度无论从哪个朝代来说,相对于统治者,仅仅只是统治的一种手段,它是帝王赐予自己心腹的一个职位官帽。
就如同在电视剧中经常提到的公、侯、伯、子、男,这就是夏商时期的封爵制度。
也正如大家所想的一样,爵位并非一开始就如此没有实权,曾经也是国家的肱骨大臣。
《封神演义》中在大封诸侯里面则与《史记》记载的一样:虞国、宋国、虢国的首任国君都是公爵,我们熟知的姜子牙也是侯爵,就连秦始皇的祖先都是伯爵。
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当时的公侯伯子男都能自己给自己任命为“王”,他们不仅有自己的封地,更有自己的百姓子民。他们享有给自己封地自治的权力,甚至有扩张自己领土的“权力”,周天子并不干涉。
在当时唯一要做的,不过是每年去给周天子进贡一些当地的珍奇异宝,或者是当地出名的“土特产”罢了。
而在唐朝就和之前的不一样了,公爵没有所谓的分封和食邑,就如上文中提到的他们的爵位只是“徒有虚名”、“形同摆设”。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中甚至还写到:“尉迟敬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秦叔宝,食实封七百户; 程知节,赐实封七百户;段志玄,食实封九百户;张公谨,赐实封一千户。”
所以在当时,就连处在同一位置的国公所享受的“俸禄待遇”也不是一样的,更不要提当时更第一等的伯爵子爵男爵了。
其实在《唐六典》中也有记载,李渊对当时的爵位就有所明确,其中从王到男爵就有上下九等的地位悬殊。
“正一品亲王食邑一万户,从一品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国公食邑三千户,正二品郡公食邑二千户,从二品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从三品县侯食邑一千户,正四品县伯食邑七百户,正五品县子食邑五百户,从五品县男食邑三百户。”
《新唐书·百官一》里面给很多官职都加上了一个官位前缀,这个词便是“开国”。
如果没有“开国”二字的加持,我们可想公侯伯子男就更仅仅是官位上的一顶“帽子”而已。
公爵遍地走,侯爵多如狗。唐朝的爵位其实在现在看来,仅仅是相当于一个七品的官职,或者说是“芝麻官”也不为过。
也有很多评论家也会评论唐朝的这种任命制度的优劣,有人会说,没有实权,会伤了那些开国大臣的心,可是反观当时的唐朝,很多爵位都是官二代,官三代,如果一直高官厚禄,岂不是他们可以一直躺平?
其实放在任何朝代来说,一味的袭爵制度都不利于朝廷和 社会 的发展,毕竟安逸的生活状态总会让人失去斗志。
而懒惰、不求进取则是所有 社会 腐败的毒瘤。从小方面来说他们会影响 社会 进步,大方面来说,可能他们的不作为会造成 社会 的动荡和百姓的受苦受难。
所以,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则天,这种唯贤重用的封爵制度,其实是极其进步的,所以才会有“贞观之治”才会有“开元盛世”,这些都是 历史 长河中闪耀的光芒。
我们记忆中的唐朝都是不能与其他朝代相提并论的,比如到清末的时候,两广地区还都说自己是“唐人”,就连现在,我们会把唐朝的服装“唐装”作为 时尚 的前端,就连在国外的华人社区,我们也称“唐人街”。
由此可以看出,唐朝的辉煌成就已经成为 历史 中的名片。
在**和电视剧中,乃至现在非常火爆的短视频中,会经常传播一些有关于 历史 或者人物的片段,其中细节片段更是真真假假很难的分辨,只有多读书,读好书,那些真正的答案和 历史 面貌藏才会揭开神秘的面纱。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21世纪的今天我们是进步的,了解 历史 是为了更多地在 历史 中总结经验,学习管理制度,从而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进步,也使我们的人民更加智慧。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生肖虎,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举明经。历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复相,后入为内史,封燕国公。在武则天当政时,以不畏权贵著称。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五年(630年)〔隋大业三年(607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九月辛丑(二十六)日(700年11月11日),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闻讯泣言之:“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后又封之为梁国公。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可谓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
唐朝圣历年间,武则天登上帝位,突厥战争结束,举国上下迎接突厥和使团的到来。然而议和使团刚一入境,便被一股匪徒全部杀死,而匪徒假冒的使团却混进长安,登堂入室,于是一个旨在重新挑起战乱的巨大阴谋开始实施了……《武朝迷案》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包含了“使团惊魂”、“蓝杉记”、“滴血雄鹰”等三个故事,各个故事环环相扣,且看神探狄仁杰如何破解离奇迷案。
第二部
《边关疑影》(崇州案)唐武则天年间,契丹犯境,烽烟迭起。奉命出征御敌的两万人,在梁冠华版狄仁杰 (19张)绕道敌后的军事作战中,遭逢不幸神秘失踪,导致十万主力全军覆没。狄仁杰奉命主持侦破挫败原因。然而,对手奸诈诡谲,案情迷离百变,各色人等像走马灯一样,神出鬼没;狄仁杰大智大勇,一起分裂国家、引发战祸的巨大阴谋被揭开……
《蛇灵》(蛇灵案)崇州案告契后,蛇灵逆党的销声匿迹隐遁江湖。睿智的狄仁杰敏锐地洞察到了平静背后的波澜。一场刺杀与保卫皇帝的激烈较量浮出水面,狄仁杰深入虎穴,与蛇灵逆党斗智斗勇,挫败了蛇灵逆党水淹朝廷的阴谋诡计……
《血色江州》(江州案)狄公奉命致仕江州,江州薛府恶奴追捕逃逸妇子锦娘,锦娘奋身跳江被狄公救起;狄仁杰明查秋毫发现了薛府上的种种异常,然江州不断有血案发生,狄仁杰顺藤摸瓜,敲山夺虎,挖出了真正危害百姓的恶魔,破获了一个发生在十年前的弥天巨案……
第三部
《凉州案(黑衣社)》、《邗沟案(漕渠魅影)》
集数:48集
年份:2008年3月15日CCTV-8
导演:钱雁秋 张文玲
编剧:钱雁秋
监制:汪国辉 谭湘江
第四部
《神探狄仁杰4》又称《神断狄仁杰》
《金银奇案》 突勒吉利可汗的寿辰将至,武则天派遣狄公的左膀右臂李元芳及曾泰组成一支使团赴突勒赐婚,祝寿品为由本朝金银器大师,殿中省将作大监波斯人沙尔汗亲手制成的海兽戏波黄金大盘,但是善金局被劫,一百万两金银失踪,二十三名银匠失踪,狄仁杰受命,调查出了幕后凶手竟是沙尔汗,将其抓获,不想沙尔汗饮毒药自尽,更令人惊讶的是,沙尔汗的妻子钟氏说此人并不是沙尔汗!案情陷入僵局。
《杀人陷阱》 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率赐婚使前往突勒,不料遭遇驭风者突劫。李元芳落难月氏国。吉利可汗听闻,赶忙去了月氏国,邀请赐婚使团前往石国进行典礼,不料吉利可汗被杀,太子贺鲁谋反。同时朝中狄仁杰被人陷害,武则天将他软禁在府中,准备将其打入天牢,狄仁杰潜逃出京。李元芳则冲出突勒,准备禀告狄公。 李元芳来到凉州,看到两国战火已起,不得不禀告狄仁杰,大将军王孝杰说狄公已经潜逃。此时狄仁杰前往月氏国,发现已被吐火罗人占领,最终赶走了吐火罗人。不料月氏国国王神秘死亡,最终狄仁杰进行一番调查,查处了朝中叛党沙尔汗将其抓获。
三品狄仁杰,为何能斩平南侯?看过唐史发现:侯爵只有芝麻绿豆大
本文2023-10-27 17:55: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