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各位高手请帮忙,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名词解释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2收藏

急!!!各位高手请帮忙,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名词解释,第1张

α-Fe即体心立方bcc结构Fe;一般称为α相

γ-Fe即面心立方fcc结构Fe;一般称为γ相

(解释一下γ-Fe是面心立方晶格,而α-Fe是体心立方晶格,由于面心比体心排列紧密,所以由前者转化为后者时,体积要膨胀纯铁在室温下是体心立方结构,称为α-Fe。将纯铁加热,当温度到达910℃时,由α-Fe转变为γ-Fe,γ-Fe是面心立方结构。继续升高温度,到达1390℃时,γ-Fe转变为 δ-Fe,它的结构与α-Fe一样,是体心立方结构。纯铁随着温度增加,由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相变。)

A1线:称共析线又称PSK线

A3线:称GS线指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铁素体或加热时铁素体全部深入奥氏体 的转变温度母线

Ac1即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温度;

Ac3即亚共析钢完全转变为奥氏体温度线;

Ar1实测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温度;

Ar3实测奥氏体冷却时析出铁素体温度线

Acm即过共析钢完全转变为奥氏体温度线

Accm: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cm: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

注意,实际的相变临界温度不是固定的,一般手册中给出的数据仅供参考。

铁素体F,奥氏体A或γ,珠光体P,莱氏体Ld,贝氏体B,渗碳体Fe3C

索氏体S, 托氏体T,(马氏体M,好像是不太记得了)

共析线:PSK

亚共析线:PS

过共析线:SK

共晶线:ECF

亚共晶:EC

过共晶:CF

完全退火又称为重结晶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不完全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加热到Ac1~Ac3之间温度,达到不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的退火工艺。

冷处理可看成是淬火的继续,亦即将淬火后已冷到室温的工件继续深冷至零下温度,使淬火后留下来的残余奥氏体继续向马氏体转变,以达到减少或消除残余奥氏体的目的。

过饱和固溶体:奥氏体化时,晶格中溶入间隙或置换原子,冷却时被保留下来,使得晶格畸变,金属强度增加,过饱和组织不稳定,加热会使溶质原子析出

重结晶: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晶体重新形核、长大、发生晶体结构的改变。

重结晶的另一个定义:

所谓重结晶是指在已经形成的冰晶体颗粒大小的重新分布,即一些冰晶增大,而另一些减小,并且大的冰晶愈长愈大,小的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在耐冻植物内和耐冰昆虫(仅限于细胞外结冰)体内,重结晶抑制作用可能比热滞效应更为重要。

外加:

当冷变形金属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以后,会在变形最剧烈的区域产生新的等轴晶粒来代替原来的变形晶粒,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其冷变形组织完全消失,加工硬化状态也随之消失,金属重新获得冷变形前的性能。

  铁素体:铁素体晶界

圆滑,晶内很少见孪晶或滑移线,颜色浅绿、发亮,深腐蚀后发暗。钢中铁素体以片状、块状、针状和网状存在。纯铁素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但强度和硬

度都很低;冷加工硬化缓慢,可以承受较大减面率拉拔,但成品钢丝抗拉强度很难超过1200MPa。常用铁素体钢丝有铁素体不锈钢丝(0Cr17)和铁-铬

-铝电热合金丝(0Cr25Al5)等。

  奥氏体:观察Mn13或奥氏体钢1Cr18Ni9Ti的钢丝金相组织可发现,奥氏体的晶界比较直,晶内有孪晶或滑移线。淬火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的空隙处,颜色浅黄、发亮。

  渗碳体:钢中渗碳体

以各种形态存在,外形和成分有很大差异。一次渗碳体多在树枝晶间处析出,呈块状,角部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破碎后呈多角形块状;二次渗碳体多在晶

界处或晶内,可能是带状、网状或针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退火、回火后呈球状或粒状。在金相图谱中渗碳体白亮,退火状态呈珠光色。一次渗碳体和破碎的共晶

渗碳体只有在莱氏体钢丝,如9Cr18、Cr12、Cr12MoV和W18Cr4V中才能见到,只要热加工工艺得当,冷拉用盘条中的一次渗碳体块度应较

小、无尖角,共晶碳化物应破碎成小块、角部要圆滑,否则根本无法拉拔,渗碳体带轻度棱角的盘条,可以通过正火后球化退火+轻度(Q020%)拉拔+高温再

结晶退火的方法加以挽救。带状和网状渗碳体也是拉丝用盘条中不应出现的组织,这两种组织提高钢的脆性,不利于钢丝加工成形,显著降低成品钢丝的切削性能和

淬火均匀性,对网状25级的盘条可用正火的方法改善网状,一般来说钢丝经冷拉-退火两次以上循环,网状可降低05-1级。

  珠光体:珠光体是由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渗碳体的质量分数为12%,铁素体的质量分数为88%,两者密度相近,在金相图谱中铁素体呈宽条状,渗碳体呈窄条状。

  莱氏体:常温下,莱

氏体是珠光体、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形成的共晶渗碳体呈鱼骨状或网状分布在晶界处,经热加工破碎后,变成块状,沿轧制方向链状分布,其块

度和形状对冷加工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热加工变形程度不足、终锻或终轧温度偏高,往往造成共晶渗碳体块度大,带明显的尖角,这样的盘条根本无法冷拔。莱氏

体钢丝热处理的目标是,使经冷拔逐步破碎的共晶渗碳体逐步球化。

具体范围我手头是查不到 马氏体电阻率最高因为固溶程度很大 晶格畸变很多大。珠光体居中 因为其中的渗碳体主要是离子键 当然导电不好。奥氏体导电最好,畸变小,固溶程度小。第三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残余奥氏体增加电阻率会减小。

  硬度不均匀的原因与本身材质、感应器、感应加热工艺、淬火冷却多种因素有关。

  一、回火马氏体和淬火马氏体的组织差异:

  回火马氏体的目的是消除残余奥氏体,其组织为马氏体组织

  淬火马氏体其组织内有一些残余奥氏体组织

  二、不同回火温度下的马氏体组织:

  低温回火(150-250℃) 所得到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其性能是:具有高的硬度(HRC58-64)和高的耐磨性,因内应力有所降低,故韧性有所提高这种回火方法主要用于刃具,量具,拉丝模以及其它要求硬而耐磨的零件

  钢淬火后的组织是马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它们都是不稳定的组织,都有向稳定的组织(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混合物)转变的倾向但在室温下,原子活动能力很差,这种转变速度极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原子活动能力加强,组织转变便以较快的速度进行由于组织的变化,钢的性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按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时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分为四个阶段

  1 80-200℃马氏体分解,当钢加热到约80℃时,其内部原子活动能力有所增加,马氏体中的过饱和碳开始逐步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马氏体中碳的过饱和程度不断降低,同时,晶格畸变程度也减弱,内应力有所降低

  这种出过饱和程度较低的马氏体和极细的碳化物所组成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2 200-300℃残余奥氏体分解,当钢加热温度超过200℃时,马氏体继续分解,同时,残余奥氏体也开始分解,转变为下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到300℃时,残余奥氏体的分解基本结束

  3 300-400℃渗碳体的形成,钢在回火的这一阶段,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的碳化物转变为颗粒状的渗碳体(Fe3C)当温度达到400℃时,α固溶体中过饱和的碳已基本完全析出,α-Fe晶格恢复正常,由过饱和固溶体转变为铁素体钢的内应力基本清除

  4 400℃以上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在第三阶段结束时,钢内形成了细粒状渗碳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渗碳体颗粒不断聚集而长大根据混合物中渗碳体颗粒大小,可将回火组织分为二种:400-500℃内形成的组织,渗碳体颗粒很细小,称为回火屈氏体温度升高到500-600℃时,得到细小的粒状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回火索氏体。

1

合金元素对加热时相转变的影响

合金元素影响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速度和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1)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

Cr、Mo、W、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的亲合力大,

形成难溶于奥氏体的合金碳化物,

显著减慢奥氏体形成速度;Co、Ni等部分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因增大碳的扩散速度,

使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加快;Al、Si、Mn等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形成速度影响不大。

(2)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大多数合金元素都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

但影响程度不同。强烈阻碍晶粒长大的元素有:V、Ti、Nb、Zr等;中等阻碍晶粒长大的元素有:W、Mn、Cr等;对晶粒长大影响不大的元素有:Si、Ni、Cu等;促进晶粒长大的元素:Mn、P等。

2

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分解转变的影响

除Co外,

几乎所有合金元素都增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推迟珠光体类型组织的转变,

使C曲线右移,

即提高钢的淬透性。常用提高淬透性的元素有:Mo、Mn、Cr、Ni、Si、B等。必须指出,

加入的合金元素,

只有完全溶于奥氏体时,

才能提高淬透性。如果未完全溶解,

则碳化物会成为珠光体的核心,

反而降低钢的淬透性。另外,

两种或多种合金元素的同时加入(如,

铬锰钢、铬镍钢等),

比单个元素对淬透性的影响要强得多。

除Co、Al外,

多数合金元素都使Ms和Mf点下降。其作用大小的次序是:Mn、Cr、Ni、Mo、W、Si。其中Mn的作用最强,

Si实际上无影响。Ms和Mf点的下降,

使淬火后钢中残余奥氏体量增多。残余奥氏体量过多时,可进行冷处理(冷至Mf点以下),

以使其转变为马氏体;

或进行多次回火,

这时残余奥氏体因析出合金碳化物会使Ms、Mf点上升,

并在冷却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即发生所谓二次淬火)。

3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

(1)提高回火稳定性

合金元素在回火过程中推迟马氏体的分解和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即在较高温度才开始分解和转变),

提高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

使碳化物难以聚集长大,因此提高了钢对回火软化的抗力,

即提高了钢的回火稳定性。提高回火稳定性作用较强的合金元素有:V、Si、Mo、W、Ni、Co等。

表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心部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变速器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其齿轮在使用状态下组织有两个,分别是表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心部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18Cr2Ni4WA属于高强度中合金渗碳钢。要使C化物及奥氏体含量不超标可采用渗碳后高温回火900~920℃渗碳,600~650℃回火,深冷处理,油淬后的硬度也就是48左右,想要达到HRC58-63,必须要进行表面渗碳。

18Cr2Ni4WA钢导热性差,线膨胀系数大,淬透性高,在热处理工艺过程中加热和冷却次数多。因此,热处理后零件内应力大,变形量大且无规律性; 18Cr2Ni4WA钢锻造性能不良,过热敏感性大,锻造工艺控制不当还会产生晶粒迅速粗化,直接影响热处理后的质量;因为钢中含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钨易于造成表面含碳量过高,使渗层中出现大量残余奥氏体,渗后降温直接淬火,残余奥氏体量可达70一80%,采用一次淬火辅以中间长时间高温回火或冷处理,热处理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18CrZNi4WA钢回火软化性能差,淬透性高,又含有大量含钨的碳化物,因此切削加工性能差,又由于渗碳层中易出现过高的碳浓度及大量的残余奥氏体,所以在磨削过程中易出现磨削裂纹。在生产实践中,多年来都没能很好解决上述存在的间题。因此,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对18Cr2Ni4W钢热处理工艺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和完善,以解决或缓解18Cr2Ni4WA钢热处理易出现的种种缺陷间题。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b (MPa):≥1180

屈服强度 s (MPa):≥835

伸长率 5 (%):≥10

断面收缩率 (%):≥45

冲击功 Akv (J):≥78

冲击韧性值 kv (J/cm²):≥98(10)

硬度 :≤269HB

试样尺寸:试样毛坯尺寸为15mm

热处理规范及金相组织

热处理规范:淬火:第一次950℃,第二次850℃,空冷;回火200℃,水冷、空冷。

应用负荷条件下工作的重要零件,如高速柴油机、重型载重汽车、航空发动机等设备中的一些齿轮、曲轴等。

急!!!各位高手请帮忙,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名词解释

α-Fe即体心立方bcc结构Fe;一般称为α相γ-Fe即面心立方fcc结构Fe;一般称为γ相(解释一下γ-Fe是面心立方晶格,而α-Fe是体心立方晶格,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