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说自己是殷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1收藏

孔子为什么说自己是殷人?,第1张

孔子临死前,曾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坐奠于两柱之间。醒来后,他便对守候在身旁的弟子子贡说: 予始殷人也。 七天后,孔子便去世了。孔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按照夏商周三代的丧葬礼俗,人死以后,出殡前,夏代是将灵柩停放在东阶,周代是将灵柩停放在西阶,惟商代是停放在两柱之间。孔子临死前梦见自己坐奠于两柱之间,正表明了他是殷人的身份。(梦奠两楹)

孔子是鲁国人,为何又是殷人呢?

原来,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宋国是殷遗民的封国。公元前11世纪中叶,商朝灭亡,新建立的周朝按照当时 灭国,不灭其祀 的惯例,拿出商朝王畿地区的一部分封给了商纣王的儿子禄父(武庚),让他奉守商祀,不灭商朝王族的香火。不久,武庚禄父利用周王室的内部矛盾发动叛乱,被镇压后,周朝改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让他在商朝旧都商丘一带立国,称宋 。

微子墓在微山岛上。

微子启之后,经历了四传,到了湣公时期。宋湣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弗父何,次子叫鲋祀。这位弗父何便是孔子的始祖。弗父何是长子,可以继位为君,却让给了弟弟鲋祀,自为公卿,世代相传。传了五世,到了孔父嘉时,不幸发生了一件大祸。发生大祸的原因,在于孔父嘉有一位美丽的妻子!

孔父嘉贤而有德,在宋穆公时任大司马,穆公十分信任他,临终时又将其子殇公托付给了他。孔父嘉娶了一位貌美的妻子,有一次,被太宰华父督在路上偶遇,华父督惊叹其美而艳 ,便起了夺为己有的邪念。当时,殇公即位不久,连连对外战争,民众不堪忍受。华父督乘机散布流言,把战争的责任完全推到了孔父嘉的头上,挑动起民众的不满,然后率兵攻杀了孔父嘉,霸占了其妻。随后又杀了宋殇公。时在公元前710年。

接着孔父嘉突遭横祸而发生的,是其子孙 避祸奔鲁一事。这是孔氏家族史上的另一件大事。由于 避祸奔鲁 ,孔子先祖才从宋国人转变成了鲁国人。

避祸是避华父督之祸。华父督杀了孔父嘉,又霸占了其妻,孔父嘉的子孙惧祸及身,于是弃宋奔鲁。但到底是何人奔鲁,由于记载疏略,便有了不同的说法。最早的说法是孔父嘉的曾孙防叔 避祸奔鲁 。因为有人怀疑防叔距离华父督之祸已过三代,此祸不会再对防叔构成什么威胁,认为防叔不必 避祸奔鲁 ,所以又提出了后一种说法: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 避祸奔鲁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些言之成理的地方,而且由于缺乏直接的历史证据,现在也很难判断何者为是。不过,防叔 避祸奔鲁 的说法毕竟早出,为早期的一些古文献如《世本》、《孔子家语》、《潜夫论》所记,在两说不可并存的情况下,应当取防叔 避祸奔鲁 这一说法。

防叔弃宋奔鲁,从此,孔子先祖灭于宋 ,迁居于鲁国,世为鲁国人。后来,孔子认鲁国为 父母之邦 ,每当他要离开鲁国时,总是 迟迟吾行也 ,表示对 父母之邦 的一种难以离别的感情。(齐姜红)

《诗经》里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商人真的和鸟有关系吗?

我国上古时代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早期历史一样盛行图腾崇拜。《诗经·商颂·玄鸟》开篇即说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玄鸟,通常指燕子,燕子是黑色的,所以称玄鸟;商,指商人的始祖契。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是有娀氏之女。有一天,简狄与另外两个女子一起到河里洗澡,看见一只燕子下蛋,简狄拾起鸟蛋吃进肚里,从此怀了孕,生下了契。契生当舜、禹之际,他长大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提拔为司徒,又被封于商,赐给子姓。后来,契的子孙繁衍昌盛,传十四世,到成汤时建立了商朝。因为契是 天命玄鸟 而生,商人又尊契为玄王 。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实际上反映了商人的图腾崇拜。上古时代,东夷人多以鸟为图腾,最著名的是少昊氏以鸟命官:祝鸠氏为司徒,雎鸠氏为司马,鸤鸠氏为司空,爽鸠氏为司寇,鹘鸠氏为司事;又让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分管历法方面的事情。这反映了少昊部落以鸟为图腾的情景。除了少昊以外,其他东夷部落也有以鸟为图腾的,如《山海经·大荒东经》提到帝俊时代的 彩鸟 、 五采之鸟 ,同书《大荒西经》说: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可见, 五采鸟 是指凤凰;至于 五采鸟 有三名,应该是指凤凰的三个种类而言。郭沫若认为,商人崇拜的玄鸟就是凤凰;陈梦家则考证吞吃玄鸟蛋的简狄是凤凰的别名。商人最初兴起于东方,看来,商人的玄鸟崇拜与东夷人的鸟图腾崇拜是有联系的。(齐姜红)

《满洲实录》记载的满族始祖降生神话三仙女佛库伦沐浴时误吞食神鹊所衔朱果,因而有孕,生下满族始祖。中华各民族的始祖降生也极其相似。2鲁国大贵族孟僖子为什么说孔子是 圣人之后 ?孔子学礼、知礼,二十多岁时在鲁国就很有名了。大贵族孟僖子集其一生经验,深知 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临死之际,后悔自己没有学好礼,乃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说:孔子是圣人之后,他的先祖弗父何有让国之德,正考父有恭敬之风。圣人之后,虽不在位,必有贤达之人。孔丘就是这样的贤达之人,我死之后,你们一定要拜孔丘为师学礼。

孔子年轻时被孟僖子指认为圣人之后,晚年则获得了圣人的称号,看来,孔子的确与圣人有缘。

解读《关雎》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是《诗经》的首篇,又为十五国风第一篇。下面是一篇解读关雎的文章们欢迎大家阅读。

解读《关雎》 篇1

 《关雎》既不是言“后妃之德也”(《毛诗序》),也不是如今流行的说法“男求女的情诗”。《关雎》为“风”之始,与“小雅”中的《鹿鸣》、“大雅”中的《文王》、“颂”诗中的《清庙》同称为“四始”。“四始”皆为祭祀之乐也。《关雎》为春祭大典乐歌;《鹿鸣》亦为春祭大典乐歌;《文王》和《清庙》为宗庙祭典乐歌。”《关雎》“当是春祭大典上演仪农业生产全过程和祈祷农业丰收的舞歌之乐。诗首章写文王率领公社男女老少在黄河之滨,迎着鸟语花香和明媚灿烂的春光,举行迎春劝耕大典”。

 《关雎》诗中突出了“窈窕淑女”,表明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居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荇菜之类作为舞乐的内容,恐怕这些作物是妇女们劳作的。公社男女劳作是有分工的。这首诗就是姑娘们演仪一年辛勤劳动的过程,既为祈祷农业丰收,也表达大家不辞辛劳的心情,以示劝耕。“君子好逑”语意双关,既是对淑女们的赞美词,又是对农业丰收的祈求。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内容大意

 在黄河之滨,雎鸠已在关关鸣春报农时,周族举国举行春祭劝耕大典,那些贤慧勤劳的姑娘们,跳起了荇菜歌舞,演仪她们一年中从播种、施耘到收割荇菜的辛勤劳动过程,向天神、祖先神表达其不辞辛劳、努力耕作、争取丰收的心情和愿望,表明她们都是淑女,是君子的好匹配。

 释义

 旧说认为此诗是颂文王后妃之德,以正夫妇也。今人多以为是男女恋歌。《关雎》为“风”之始,与“小雅”之《鹿鸣》,“大雅”之《文王》,“颂”之《清庙》,称为“四始”。皆为祭典之乐也。前两者为春祭大典乐歌,后两者为宗庙祭典乐歌。《礼仪》“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均谈到典礼所规定之乐歌,云:“歌鱼丽”,“歌有嘉鱼”,“歌南山有召”,“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升歌鹿鸣”等。

 关雎,闻一多释为鸤鸠,即布谷鸟(春播候鸟),雌雄成对,不相离;《辞源》释为王雎、即鹗、鱼鹰,雌雄定偶。神话中金天氏系统中有雎鸠氏族;少昊在东方建鸟国,有鸟官“雎鸠氏”;《左传昭十七年》云:“雎鸠氏,司马也。注:雎鸠,王雎也,鹫而有别,故为司马,主法制。”恐怕两说都对,雎为王雎,鹰属;鸠为布谷。《礼记月令》有云:“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古代先民把握农时节次多凭物候,尤其是鸟象。鹰、鱼鹰、鸠,均是春天最活跃的鸟象。《诗》中“鸟兽草木”,本借以起兴,意不在物,两种鸟“双关”也无妨;或恐是春祭巫术图腾,雎鸠是几种鸟合体的意象物。“关关雎鸠”,意在鸣春报农时,这是十分明白的。《小雅出车》有“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旟,是一种画有鹰鸟的旗,旐,是一种画有龟蛇的旗。作军队导引之旗。雎鸠或恐类似,画于旗上,以示报春,用于祭典。

 一九七八年在河南临汝阎村发现仰韶文化时代一口彩陶缸,绘有一幅《鹳鱼石斧图》,这只叼大鱼的鸟是鹳还是鹗鸟叼鱼,以示春时,斧示及时勤劳作,以争取农业丰收。此图自然同祭春有关,此缸当是春祭巫术大典之礼器。还有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亦当是祭春礼器。借此两物,联系《关雎》篇,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义。

 周族在文王时代之前,还处在原始公社晚期,在周原建邑,建井田,“彻田为粮”。土地、财产、奴隶(战俘)为公社所有,文王夫妇与民同耕同乐,创建了完整而发达的公社共和制政体,这是周族迅速强大的原因。周世代重农,诗《七月》当是他们人人必记的农事歌。春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刻,农谚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春祭大典是历来王朝重典。彩陶文化装饰图案均同春天有关,说明祭春巫术仪典肇始是很早的。“风”诗主在反映土风民情,春祭典礼,直到今天,仍是民间的主要风俗。《关雎》为“风”之首,又是周礼飨祭的重要乐章,如何会是谈情说爱的小调歌曲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吴公子季札在鲁观“周乐”,听了周南、召南后评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都道出了此诗的基本情调,此诗当是春祭大典上演仪农业生产全过程和祈祷农业丰收的舞歌之乐。诗首章写文王率领公社男男女女,在黄河之滨,迎着花香鸟语、明媚灿烂的春天,举行迎春劝耕大典。以下四章描写由播种(左右流之),耕耘(左右采之)到收获(左右芼之)之过程;表达了春天播种时节“寤寐求之”的虔诚、忧虑心理,希望夏天庄稼长得好的“琴瑟友之”之精心管理、心中不安和高兴的心情;秋天获得丰收,“钟鼓乐之”之无限兴奋的情绪。诗中突出了“窈窕淑女”,表明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居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荇菜之类作为舞乐的内容,恐怕这些作物是妇女们劳作的。公社男女劳作是有分工的。这首诗就是姑娘们演仪一年辛勤劳动的过程,既为祈祷农业丰收,也表达大家不辞辛劳的心情,以示劝耕。“君子好逑”语意双关,既是对淑女们的赞美词,又是对农业丰收的祈求。

 孔子评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这是从乐的角度谈此诗。一解是:此诗演奏时,始于至诚,终于热情奔放。由轻快烂漫到深沉至诚,由兴奋愉快,再到热烈欢跃。“乱”指“钟鼓乐之”的大合乐。“始“为笙管分奏或合奏,终乐为“乱”,汇成“洋洋乎盈耳哉”之磅礴气氛。二解是:始可能是由宫廷乐队载歌载舞演奏,终了大家共唱共舞,形成千人唱万人舞的宏大欢乐场面。

 君子、淑女,自然是赞美文王与夫人这样受爱戴敬仰的贤王贤妃,也是赞美广大君子淑女,主在教化也。

解读《关雎》 篇2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解读《关雎》 篇3

 原文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雎(jū):篇名,《诗经》每篇都用第一句里的几个字(一般是两个字)作为篇名。

 关关:鸟互相应和的鸣叫一声。

 雎鸠:鸟名,又名鱼鹰,雌雄有固定的配偶。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美丽纯洁的女子。窈窕,美好的样子。淑,善良的,品德好的'姑娘。

 君子好逑:能给君子做好妻子。君子,周代对奴隶主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是对男子的美称。好逑(qiú),理想的配偶。逑,通“仇”,匹,这里指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淡水湖泊中,夏秋季开鲜黄|色花,根茎可食用。

 流:指顺水势采摘。

 寤寐:醒来和睡去,即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寤(w&ugra一ve;),睡醒。寐,睡着。

 思服:思念、牵挂。

 悠:长,指思念绵绵不断。

 辗转反侧:身体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辗转,转动。

 琴瑟友之:弹着琴瑟和他亲爱地在一起。琴瑟,两种乐器。

 翻译

 在那河中的小岛上,一对对雎鸠在欢乐和谐地歌唱着。美丽善良的姑娘,那是小伙子理想的择偶对象。

 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顺着流水左右采摘得正忙。美丽善良的姑娘,无论白天黑夜,小伙子都把它想。追求她追不上啊,日夜都萦绕在心头上。忧思长长夜漫漫,翻来复去不能忘。

 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两手左右采摘忙。美丽善良的姑娘,小伙子弹着琴瑟向她表示爱慕之情。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两边仔细挑选采摘。美丽善良的姑娘,小伙子敲钟击鼓让她心欢畅。

 赏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三百零五首,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这首诗选自“国风”之“周南”,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写一位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慕,以及他追求美满婚姻的愿望。“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取诗中第一句的一、三两个字合成篇名。

 作品可分为三章,前四句为一章,五至十二句为一章,十三至二十句为一章。

 第一章:开篇以雎鸠和鸣起兴,喻男一女相悦,是完美的一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天的小河,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鸣唱,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河边采摘荇菜,她撩一拨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这一章的妙处就在于运用舒缓、平和、形象的语言,以轻快甜美的笔调,描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爱情场景,打开了爱情故事的开端;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兴起,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并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领全篇,形成了全篇的基调。

 第二章:写男子思念女子之情。

 “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小洲上生长荇菜即景生情。姑娘的“窈窕”搅乱了小伙子平静的心,使小伙子决意要追求她,可是那姑娘的态度又不确定,这弄得小伙子日思夜想,牵肠挂肚,难以成眠。体现在诗中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述的是小伙子艰难执着的追求过程,深切的相思之情。这是爱情故事的发展。

 第三章:写男子求得女子之后的亲爱欢乐情景。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承接“寤寐求之”,是“寤寐求之”的理想结果,描述的是追求既得之后的情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窈窕淑女,钟古乐之” 中的“友”和“乐”,用字颇有分寸,各有轻重,深浅不同,既写出了小伙子心中的快兴满意,又不涉于侈一靡一,正所谓“乐而不婬”。这一章是全篇精髓之所在。写出了生动逼真的欢一愉快乐的形象。

 纵观全篇,作品写的是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兴”,即“兴起”,也就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作品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二、这首诗还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美。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 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以修饰动作的,如“辗转反侧”;用以摹拟形象的,如“窈窕淑女”;用以描写景物的,如“参差荇菜”,活泼逼真,声情并茂,体现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三、用韵方面,这首诗采取了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 “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毛传》对这一句的看法是:

雎鸠就是王雎,是“挚而有别”的水鸟。

然后郑玄先生就解释:“挚”就是“至”,就是说这种鸟情义至,然而有别。

看懂了么?没有的话,我翻译一下:

郑玄先生的意思是:雎鸠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懂得雌雄之“大防”的鸟。(也有解释说郑玄的意思是王雎有固定的配偶。不过这种解释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郑玄原笺的文意。)

这是怎样牛逼的鸟!

虽然郑玄先生是权威,但我相信大家都会觉得这种解释有点扯。没听说过鸟兽还讲礼防的。

事实上,戴震先生已经指出了郑玄的问题。他在《杲溪诗经补注》里面讲:

郑玄的说法不对。“挚”就是“鸷”(凶猛)。《夏小正》里面有“鹰始挚”;《曲礼》里面有“前有挚兽”;《左传》(按在昭公十七年)里面说少昊以鸟名官,各取象形。雎鸠氏即司马,为其“鸷而有别”,故为司马,主法制。这里以“鸷”为“挚”讲得很明确,明显和郑玄笺说法不一样。雎鸠有别是其天性,这样写是以诗寄意。《诗经》中涉及物的地方,往往取其某一方面起兴歌咏,理解时不可拘泥。

以上是戴震先生《杲溪诗经补注》里《关雎》一诗后戴震原话“震按”云云的规范译文。

不得不佩服,

官制

  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师,天子所师。傅,傅相天子。保:保护天子。

  六卿

  吏部曰太宰、冢宰,户部曰大司徒,礼部曰大宗伯,工部曰大司空,兵部曰大司马,刑部曰大司寇。

  六官

  吏部曰天官,户部曰地官,礼部曰春官,兵部曰夏官,刑部曰秋官,工部曰冬官。

  以龙纪官

  优羲以龙纪官:春官曰苍龙,夏官曰赤龙,秋官曰白龙,冬官曰黑龙,中官曰黄龙。

  以火纪官

  神农以火纪官: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

  以云纪官

  黄帝始以云纪官:春官曰青云,夏官曰缙云,秋官曰白云,冬官曰黑云,中官曰黄云。

  以鸟纪官

  黄帝后以鸟纪官:祝鸠氏为司农,雎鸠氏为司马,司鸠氏为司空,爽鸠氏为司寇,鹘鸠氏为司事。

  以民事纪官

  颛顼氏以民事纪官:以少昊之子重为木正,曰勾芒;该为金正,日蓐收;修熙相代为水正,曰玄冥;炎帝之子为土正,曰勾龙;颛顼之子为火王,曰祝融。勾龙能平水土,后世祀以配社。

  太尉仆射

  太尉,秦官也,等于三公,掌兵。左右仆射,亦秦官也,等于六卿。

  九锡

  一大辂,玄牡。二驷马,衮冕之服,赤舄副之。三轩,县之乐,六佾之舞。四朱户以居。五纳陛以登。六虎贲之士三百人。七斧钺各一。八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九秬鬯。一卣,珪瓒副之。

  勒名钟鼎

  《周礼·司勋职》:“铸鼎铭勋。”言有功勋者,铸器以铭之也。

  纪绩旗常

  《周礼》:王命君牙曰:“惟乃祖乃父,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太常者,王之旌旗也。有功者书焉,以表显也。

  砺山带河

  汉高帝定天下,剖符封功臣,刳白马而盟之,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丹书铁券

  汉高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尚宝

  天子玉玺龙章,王后玉玺凤章,亲王金宝龟钮,勋爵金印麟钮,总兵银印虎钮,布政银印,府州县铜印,御史铁印。

  六部称号

  礼部曰祠部、仪部、膳部。户部曰民部、版部、金部、仓部。兵部曰驾部。刑部曰比部。工部曰水部、虞部。此称自唐朝始。

  都御史

  左都御史,以其为御史之率,故曰御史大夫。巡抚都御史,以其为宪台之长,故曰御史中丞。

  大九卿

  六部尚书、都察院、通政、大理寺卿,谓之大九卿。

  小九卿

  太常、太仆、光禄、鸿胪、上林苑等卿,翰林院、国子监祭酒、顺天府尹,谓之小九卿。

  执金吾

  汉武帝改秦中尉,更名曰执金吾。盖吾者,御也。执金刀以御非常者也。又曰:金吾,鸟名,取以辟除恶鸟。

  率更令

  师古曰:“掌知漏刻,故曰率更。”(率,音律。)

  三独坐

  光武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京师号曰“三独坐”。

  三老五更

  后汉永平二年,三雍成,拜桓荣为五更。晋某年,天子幸太学,命王祥为三老。三老、五更总是一人,与《尚书》四岳一例。

  四姓小侯

  汉外戚樊、郭、阴、马四姓非列侯,故曰小侯。

  诰敕

  人臣五品以下,其父母与妻封赠之命曰敕命,其宝用敕命之宝,受封者曰敕封。五品以上,其祖父母、父母与妻封赠之命曰诰命,其宝用诰命之宝,受封者曰诰封。

  封赠

  人臣父母与妻生前受封者曰敕封、诰封,人称之曰封君;死后受封者曰敕赠,人称之曰赠君。

  母妻封号

  凡品级官员封及其母妻者,正从一品,母妻封一品夫人;正从二品,母妻封夫人;正从三品,母妻封淑人;正从四品,母妻封恭人;正从五品,母妻封宜人;正从六品,母妻封安人;正从七品,母妻封孺人。

  文官补服

  一二仙鹤与锦鸡,三四孔雀云雁飞,五品白鹇惟一样,六七鹭鸶鸂鶒宜,八九品官并杂职,鹌鹑练雀与黄鹂。风宪衙门专执法,特加獬豸迈伦夷。

  武官补服

  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裘,一二绣狮子,三四虎豹优,五品熊罴俊,六七定为彪,八九是海马,花样有犀牛。

  文勋阶

  文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加授俱特进光禄大夫、左右柱国,月俸八十七石。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加授俱光禄大夫、柱国,月俸七十二石。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正治上卿,月俸六十一石。

  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治卿,月俸四十八石。

  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资治尹,月俸三十五石。

  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正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资治少尹,月俸二十六石。

  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替治尹,月俸二十四石。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加授俱朝议大夫、赞治少尹,月俸二十石。

  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加授俱奉政大夫、修正庶尹,月俸十六石。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加授俱奉直大夫、协正庶尹,月俸十四石。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月俸十石。

  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儒士出身)、宣德郎(吏员才干出身),月俸八石。正七品,初授承仕郎,升授文林郎(儒士出身)、宣议郎(吏员才干出身),月俸七石五斗。

  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月俸七石。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月俸六石六斗。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月俸六石。

  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月俸五石五斗。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月俸五石。

  未入流,月俸三石。

  武勋阶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加授俱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加授俱光禄大夫、柱国。

  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上护军。

  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护军。

  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上轻车都尉。

  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轻车都尉。

  正四品,初授明远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上骑都尉。

  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中骑都尉。

  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加骁骑尉。

  从五品,初授武备将军,升授武毅将军,加飞骑尉。

  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武毅将军,加飞骑尉。

  从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加云骑尉。

  正七品,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加武骑尉。

  从七品,初授忠翊校尉,升授忠勇校尉。

  正八品,初授毅武校尉,升授修武校尉。从八品,初授进义校尉,升授保义校尉。

  凡月俸俱与文官同。

品级

  △正从一品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左右都督。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督同知。

  △正从二品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尚书,都御史,都督佥事,正留守,都指挥使,袭封衍圣公。

  从二品:布政使,都指挥同知。

  △正从三品

  正三品:太子宾客,侍郎,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詹事,府尹,按察使,副留守,都指挥佥事,指挥使。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行太仆寺卿,苑马寺卿,参政,都转运盐使,留守司指挥同知,宣慰使。

  △正从四品

  正四品:佥都御史,通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少卿,少詹事,鸿胪寺卿,京府丞,按察司副使,行太仆寺少卿,苑马寺少卿,知府,卫指挥佥事,宣慰司同知。

  从四品:国子监祭酒,布政司参议,盐运司同知,宣慰司副使,宣抚司宣抚。

  △正从五品

  正五品:华盖、谨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东阁、春坊大学士,翰林院学士,庶子,通政司参议,大理寺丞,尚宝司卿,光禄寺少卿,六部郎中,钦天监正,太医院使,京府治中,宗人府经历,上林苑监正,按察司佥事,府同知,王府长史,仪卫,正千户,宣抚司同知。

  从五品:侍读侍讲学士,谕德,洗马,尚宝、鸿胪少卿,部员外郎,五府经历,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卫镇抚,副千户,仪卫,副招讨,宣抚司副使,安抚使安抚。

  △正六品

  大理寺正,詹事,丞,中允,侍读,侍讲,司业,太常寺丞,尚宝司丞,太仆寺,行太仆寺丞,主事,太医院判,都察院经历,京县知县,府通判,上林苑监副,钦天监副,五官正,兵马指挥,留守司、都司经历,断事,百户,典仗,审理正,神乐观提点,长官司副招讨,宣抚佥事,安抚同知,善世正。

  从六品:赞善,司直郎,修撰,光禄寺丞、署正,鸿胪寺丞,大理寺副,京府推官,布政司经历、理问,盐运司判官,州同知,盐课司提举,市舶司、河梁副提举,安抚司副使。

  △正七品

  都给事中,监察御史,编修,大理寺评事,行人司正,五府、都察院都事,通政司经历,太常寺博士、典簿,兵马副指挥,营膳司所正,京县丞,府推官,知县,按察司经历,留守司、都司都事、副断事,审理,安抚司佥事,蛮夷长官。

  从七品:翰林院检讨,左右给事中,中书舍人,行人司副,光禄寺典簿、署丞,詹事府、太仆寺主簿,京府经历,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州判官,盐课司副提举,布政司都事,副理问,盐运司、卫、宣慰、招讨司经历,蛮夷副长官。

  △正八品

  国子监丞,五经博士,行人,部照磨,通政司知事,京主簿,保章正,御医,协律郎,典牧所提领,营缮所副,大通关宝钞、龙江司提举,卫知事,府经历,县丞,煎盐司提举,按察司知事,宣慰都事,王府典宝、典簿、奉祀、良医、典膳正、纪善,讲经,至灵元符崇真宫灵官。

  从八品:清纪郎翰林院典籍,国子监助教、典簿、博士,光禄录事、监事,鸿胪寺主簿,京府、运司知事,挈壶正,祠祭署祀丞,布政司照磨,王府典膳、奉祀、典宝、良医副,宣慰司经历,神乐观知观,崇真宫副灵官,左右觉义,玄义。

  △正九品

  校书,侍书,国子监学正,部检校,鸿胪寺署丞,五官监候、司历,营缮所丞,典牧所、会同馆、文思院丞、承运、宝钞广运、广积、赃罚、十字库,颜料、皮作、鞍辔、宝源局、织染所、京府织染局大使,龙江宝钞副提举,府知事,县主簿,长史司主簿、典仪正、典乐,牧监正,茶马大使,赞礼郎,奉銮、宣抚、安抚知事。

  从九品:侍诏,司谏,通事舍人,正字,詹事府录事,司务,学录,典籍,鸣赞,序班,司晨,漏刻博士,司牧大使,牧监副,圉长,太医院、提举司、盐课司、州所吏目,军储、御马、都督府、门仓、军器局大使,承运、宝钞广运、广积、赃罚、十字库副使,典牧所、会同馆、文思院副使,广盈、太仓银库、太仆寺、京府库、都税、宣课、柴炭司大使,颜料、皮作、鞍辔、宝源局、织染局、京府织染局副使,草场大使,孔、颜、孟子孙教授,按察司检校,府、宣抚司照磨,典仪,副教授,伴读,都司、运司、府、京卫,宣抚、宣慰司学教授,司库司、府仓、杂造、织染司、税库司大使,司狱,巡检,茶马副使,正术,正科,都纲,都纪,太常寺同乐,教坊司韶舞,司乐。

  △未入流

  孔目,国子监掌馔,学正,教谕,训导,兵马、断事、长官司吏目,司牲、司牧副使,府检校,县典史,军器局、柴炭司副使,递运所大使,驿丞,河泊所闸坝官,关大使,牧监,录事,郡长,提控,案牍,都督府、御马、军储、门仓副使,广盈库、都课、都税、税课司副使,茶盐课司使,府州县卫所仓场大使、副使,盐运司、府卫提举,司所州县库大使、副使,司府州军器、织染、杂造局副使,宣德仓、司竹、铁冶、河州、辽阳、青州府、乐安税课司大使,茶运批验所、巾帽针工局、庆远裕民司大使、副使,司库副使,盐仓、税课、钞纸、印钞、铸印、抽分竹木、惠民金银场、惠民局、水银朱砂场局、生药库、长史司仓、库大使、副使,县杂造局副使,典术,典科,训术,训科,副都纲,都纪,僧正,道正,僧会,道会。

  仕途

  隋炀帝始置进士科取士。唐始缙绅必由科目,始重资格。汉二千石满三载,任同产子一人为郎。秦始试吏入仕,汉丙吉、龚胜是也。始纳粟拜爵,始皇因旱蝗,汉武帝之。至灵帝时,富者先入钱,贫者赴官倍输。

  尧始考功。魏崔亮始限年。汉制久任如古。晋宋始制守宰六期为满。

  汉左雄始孝廉核年满四十察举。宋叙官阀,有官年、实年。

  后周始制举主连坐。

  汉顺帝制,选用不得互官,谓姻家乡里人不交互为官。今隔选。唐太宗制,大功不得连职。今回避。唐高宗始给告身,即给札。唐武后始设门籍。籍,朝参奏事,待诏官出入,每月一易之。伊尹始致仕。

  汉制,二千石吏予告、赐告。唐制,致仕五品以上表,六品以下转奏。

  唐太宗许子弟十九以下父兄随任。宋太祖诏群臣父母迎养。

宝积堂主说:少昊(少皞)金天氏,名挚,或质,纪姓。轩辕黄帝之孙,其父为黄帝第五子,名清,母系干类氏之女,名娥。初,其父胙土于清,是为青阳,不得在位。后,少昊挚袭青阳号,以处云阳(咸阳),故曰云阳氏。帝鸿氏殁,少昊自穷桑登帝位,以金德王天下,故又曰穷桑氏、金天氏。帝之立也,凤鸟适至,因以鸟纪官。玄鸟氏司分,伯赵氏司至,青鸟氏司启,丹鸟氏司闭,而凤鸟氏董之,以为历正。祝鸠氏为司徒,雎鸠氏为司马,鸤鸠氏为司空,爽鸠氏为司寇,鹘鸠氏为司事,是为五鸠,纠民之官。立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又立九扈为九农正,教民事,以扈民无*者也。都于甘泉(咸阳),号称西皇。兴郊禅,崇五祀,作大渊之乐。在位八十四年,寿百岁而崩,葬云阳。 少昊画像 说:黄帝四传至于颛顼 《史记》曰:「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以黄帝传位于颛顼,不载帝鸿氏休、少昊金天氏挚。不记载,不等于不存在。《史记》又说:「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昚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 天下恶之,比之三凶。《集解》服虔曰:少昚,「 ”金天氏帝号”。《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 ”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可与《史记》互证, 故少昚即少皞、少昊。 是明言帝鸿氏、少昊金天氏王天下也。《路史》曰:黄帝次妃方累氏节,生休、清。休,厘姓,是为帝鸿氏(大鸿氏)。及休生,天地呈祥,「 ”黄帝厌,帝休是立。”帝鸿氏治47载而卒,葬雝。帝鸿氏之后,少昊立,少昊之后,帝颛顼立。 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而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皆以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 黄帝世系 说:玄嚣、青阳、少昊为三人 《史记·五帝本纪》曰:「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以玄嚣、青阳为一人也。而《路史》以为《史记》有误,应是:黄帝元妃西陵氏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苖三人,昌意生干荒,干荒生帝颛顼高阳氏。玄嚣生侨极,侨极生帝喾高辛氏。次妃方累氏节生帝鸿氏休、清二人,清生少昊挚。《汉书·律历志》也说,「 ”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 清,胙土于清,号青阳。少昊挚袭青阳之号,亦曰青阳。故玄嚣、青阳、少昊是三人,玄嚣与青阳,为异母弟兄,而少昊为青阳之子,黄帝之孙。 清地不一 说:清,又是地名 清地有五,不知孰是。也许都是少昊家族生活过的地方。 ①春秋时齐地。《左传》:哀公十一年 (前484),「 ”齐为鄎故,国书、高无邳帅师伐我,及清。”杜注:「 ”齐地,济北卢县东有清亭。”卢县即长清县,今之济南市长清区。《方舆纪要》卷31称「 ”以清水所经而名”。杨伯峻注:「 ”据《水经·济水注》,清在今长清县东,高士奇《地名考略》、江永《考实》皆主此说。沈钦韩《地名考略》引《山东通志》,谓在今东阿县,大清河西。”杨氏以为,按上下文义推之,沈氏之说较合理。东阿,春秋时,置柯邑,原属卫国,后属齐国。战国时改称阿邑,仍隶齐国。②故,《左传》隐公四年 (前719),「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杜注「 ”清,卫邑。济北东阿县有清亭。”杨伯峻说,在东阿县南三十里。 ③春秋时齐邑。《左传》:成公十七年 (前574),「 ”齐侯使崔杼为大夫,使庆克佐之,帅师围卢。国佐从诸侯围郑,以难请而归。遂如卢师,杀庆克,以谷叛。齐侯与之盟于徐关而复之。十二月,卢降。使国胜告难于晋,待命于清”。杨伯峻说:「 ”清,齐邑,在今山东聊城县西(旧堂邑县东南)。” ④又名清原。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左传》:宣公十三年(前596),「 ”秋,赤狄伐晋,及清”。杜预注:「 ”清,一名清原。”僖公三十一年,「 ”秋,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御狄,赵衰为卿。”杨伯峻注:「 ”清原在今山西省稷山县东南二十余里,据《清一统志》,亦曰晋原,长五十余里。” ⑤春秋时郑邑。在今河南中牟县西。《诗经·郑风·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 即此。 甘泉宫遗址 说:穷桑、云阳、甘泉地理位置 穷桑与空桑是两地,《路史·空桑氏》说:「 ”穷桑在西,小颢之居”,「 ”空桑在东,穷桑在西,……《拾遗记》言,穷桑者,西海之滨也,地有孤桑千寻。盖在西陲,少昊之居,梁雝之域。故《周书·尝麦》云,帝命蚩尤宇于小颢。而《远游章句》西皇所居,西海之津。西皇者,少昊之称,而小颢者,少昊之正字也。” 空桑,古属兖州,指今鲁西豫东地区。《路史》所谓「 ”空桑者,兖卤也。其地广绝,高阳氏所尝居,皇甫谧所谓广桑之野者。”《荒史》说:「 ”空桑,兖地也。一曰广桑。” 穷桑,古属雍州,指今陕甘、部分四川地区。所谓「 ”西海之滨”的「 ”海”其实不是指真的大海,而是古代疆域的范围。《尔雅•释地》对「 ”四海”的真正含义作出了完整的解释:「 ”河西曰雍州”,「 ”东至泰远,西至邠国,南至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可见,「 ”四海”指的是夷、狄、戎、蛮,或者说「 ”中国”疆域四至到当时的夷、狄、戎、蛮四方。「 ”四海之内”单指中原或狭义的中国。《路史》更明确地说:穷桑「 ”宜为咸阳,故咸阳曰云阳,而少昊一曰云阳氏。”而杜预「 ”以穷桑为在鲁北”,甚或有人直接说在曲阜,可能受了「 ”都曲阜”的影响而产生的误解。 云阳,今之咸阳淳化县,古称甘泉、云阳。秦孝公时始设云阳县,三国魏改称抚夷护军,西晋时并入池阳县,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在梨园镇立县,以其年号赐名淳化。 甘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咸阳淳化西北甘泉山。《三辅黄图·甘泉宫》说:「 ”一曰云阳宫……始皇二十七年作甘泉宫及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回一十九里,中有牛首山,望见长安城。”是秦、汉两朝在此营建的宫室,西汉时,称「 ”祠畤”,是官方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故《路史》谓:「 ”云阳县,今隶曜汉甘泉宫,即武帝之太畤也。”《元和郡县志》说:「 ”云阳宫,即秦之林光宫,汉之甘泉宫,在云阳县西北八十里甘泉山上。” 综上,穷桑、云阳、甘泉,皆属咸阳之地。 穷桑之地 文/赵海峰 参考书目:《史记》、《左传》、《路史》、《汉书》、《方舆纪要》、《尔雅》、《三辅黄图》、《元和郡县志》等。部分来源网络侵删。您的关注、转发就是对我的最大支持。

孔子为什么说自己是殷人?

孔子临死前,曾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坐奠于两柱之间。醒来后,他便对守候在身旁的弟子子贡说: 予始殷人也。 七天后,孔子便去世了。孔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