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广场的历史背景
天府广场在古代成都的皇城附近。公元前347年,相当于中原的战国时期,相传战国时期,蜀国开明王九世迁都成都,在今天天府广场以北的五担山一带建立北少城。在秦灭蜀后,秦惠文王派大夫张仪访咸阳城,在紧邻蜀王城的南边和西边分筑大城和少城。今天的天府广场,即处在当时秦大城中心略偏西之处,这大概是天府广场可追溯的最早历史。
到了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将汉唐、前后蜀遗留下来的“子城”全部拆毁,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虽为王府,它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故老百姓称之为“皇城”。其前面的牌楼、拱桥和一大块空地,则被称为皇城坝。皇城” 和皇城坝的位置,便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北端和展览馆一带。
此后的历史中,天府广场历经数百年变迁,几度被毁,又几度重建。直至新中国成立:1968年,为准备庆祝新中国建立20周年,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与成都军区共同决定,在市中心广场修建毛泽东主席塑像和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天府广场格局基本被确立。
扩展资料:
天府广场是成都市区地理中心,也是西南重要的繁华地标。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人民南路一段,地处成都市中心心脏地带。是人民东路,人民西路,人民中路与人民南路的起点。其形式与地位与北京天安门广场相似。
天府广场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形状为矩形,长比宽约15:1,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天府广场既是成都市的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又是成都市的地铁交通枢纽地带,历来是成都乃至四川的象征,更是成都的一张城市名片。天府广场正北方的是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雕像,它的高度达到30米,每逢盛大日子,中共四川省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都会令人清洗毛泽东主席雕像的灰尘。
——天府广场
蜀王府内侍。根据道客巴巴网查询显示,红瓦建于明代,原名德元寺。史籍记载明蜀王常游此寺。寺周围蜀王府内侍墓,俗呼太监坟。三瓦窑宋代为一么店子,明代在红瓦寺至此处建有三处砖瓦窑,按顺序排列,红瓦寺为头瓦窑,为明代蜀王府烧制陶器之地。此处为三瓦窑,工人及监工均住此,加上来往人员及运输人员均需食宿,逐年建房造屋,渐渐形成场镇。
长10厘米、厚3厘米。“蜀世子宝”金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枚完整的明代藩王金印,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这枚金印有着方形印台和龟形印钮,印台边长10厘米、厚3厘米,印面铸有“蜀世子宝”四字。蜀”字证明这枚金印原为明蜀王府之物,“世子”为亲王嫡长子。
位于成都市体育中心内的明代蜀王府遗址正在发掘中。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近日为配合成都体育中心篮球场工程建设,成都市考古队对工地进行例行勘探,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蜀王府遗址。在已出土的文物中,主要是从宋代至明清的器物和生活遗迹。蜀王府,即明代朱元璋之子朱椿的府邸,始建于1385年。
明蜀王府,即成都皇城,原位于成都市中心,今天府广场、四川科技馆处。当地百姓称之为“皇城坝”(“坝”,平地义)。至1655年前,皇城一直名符其实的被蜀王和地方割据首领所占据。清朝时期蜀王府改为四川省举人之地,称为“贡院”。民国时期曾先后被用为军政府和其他民政机构,四川大学也曾在此办学。1949年后随着城市的改扩建工程而被逐渐破坏,在1960年代末期的WG中被彻底拆除。
成都天府广场的历史背景
本文2023-10-27 14:37: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