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孔、孟、颜、曾家族会共用一个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1收藏

为何孔、孟、颜、曾家族会共用一个家谱?,第1张

他们的祖先都有一定的联系。一提到孔姓,我们一定最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孔、颜、孟、曾这四个大姓都是与圣人有关。这四个姓的祖先分别指孔子,颜子,曾子与孟子,他们都是圣人。其中孔子是首圣。颜子是复圣,曾子是宗圣,孟子是亚圣。这四位圣人之间孔子是颜子和曾子的老师。孟子又是孔子的孙子的学生。我们也常常说,孔颜曾孟是一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出同门他们四大家共用一个通谱,所以他们会出现在一个族谱上面。孔子是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孔子是百家争鸣时鲁家学派的代表,他的弟子有着上千人其中著名的弟子颜渊就是颜子,曾参就是曾子。

这种不同姓氏的人出现在一个族谱的情况叫做通谱。一般是由皇帝封赐的,在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他给孔家钦定了谱系。其实不只是孟、颜、孟、曾这三个姓,他还与卜、冉、闵这三个姓共用的一个谱系,这是在清朝乾隆时期一位孔家钦定的续谱。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重大且深远的。各代皇帝都十分尊重儒学。据记载,汉代的汉高祖刘邦、唐代的李隆基到宋朝的宋真宗赵恒再到清朝的康熙皇帝都亲自去祭祀过孔子。

孔子是儒学大家十分注重伦理秩序,这又是由皇帝钦定的族谱,孔家也被称为按资论辈最讲究的家族。他们取名字要严格按照你的辈分,且按伦理来说,这四家还不能通婚。因为同姓不通婚,虽然这四家不同姓但通用一个族谱,如果通婚还是有悖于家族伦理的。虽然说这一套在现代可能不太适用 ,但在古代是要严格遵守的,不知道因为这个在古代又拆散了几对好姻缘呢。

一、孔、孟、曾、颜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敏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从第五十六代开始,起始在明朝:

1、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2、明末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崇祯 皇帝赐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至清朝乾隆皇帝又赐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3、颜回(复圣),曾子(宗圣)的后裔也是按此排辈。

你好,颜氏宗亲,可以试试 找你家谱 FindU 的修谱寻根方法。

从自己开始,创建基本的支系家谱,在家谱信息界面录入字辈等基础资料,介绍详细家族迁徙繁衍路线。通过同宗同族的姓氏和字辈信息,匹配找到失散的亲友、寻回丢失/遗忘的家族记忆(家谱资料),从而找到完整的字辈信息。另外,即便字辈到了尽头,也,最终实现正本清源,也就是三字经说的“考世系 知终始”

附:两个办法续字排辈:

1、通过修谱寻亲、认谱归宗,找到丢失/遗忘的家谱资料,直接使用其中完整的字辈/字派即可;

2、在查无前谱字辈/字派资料的情况下,召开家庭/家族会议,群策群力,挑选拥有适当寓意的字,连字成句,琅琅上口,利于记载和传诵,重新排辈,一般列出四言五句、或五言四句,总计20个字即可,也可续更多字,最后由族中年长位尊者查阅确定结果即可执行,后世子孙,每代字辈由此而定。

手机修谱·网络寻根

http://tiebabaiducom/p/4865322667

蒲千寻家谱展示

http://tiebabaiducom/p/4865510206

——找你家谱 FindU

颜姓家谱介绍小邾派颜氏家谱的起源当在周朝小邾国国君颜友受王封之后。颜友作为小邾国的开国君主,颜氏必定以始祖供于家庙,其后每代袭爵位的继承人也必定按顺序记录下来供在家庙中。代代相传,这便成了家谱。周朝之前,姓氏继承权规定十分严格,所以早期的家谱只有宗子才有权续写。随着姓氏继承权的扩展,修家谱权也渐渐开放。到了唐朝,凡有条件的人都可以续修本支派的家谱。颜真卿在唐代续修的家谱便是一例。颜真卿在续修家谱时,对颜姓的起源又作了一次考证,指出旧谱所记颜姓始于小邾子颜友是可靠的。颜真卿修的这部家谱在当时及后世都十分有影响。宋朝欧阳修曾在给王深甫的信札中说“惠借颜氏谱,得见一二,大幸”。说明虽历经五代之乱,士大夫家谱大都佚失,而颜氏家谱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宋朝时出现了“人人自求其家”的寻祖续谱风,因此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家谱。颜氏以宗子为核心的家谱,这个时期有了较大的扩展,把宗子之外的支庶子尽量收入家谱,但因交通不便,信息不通,远离宗子居住区的颜氏族人仍不能进入家谱。于是出现了以居住区域为主的支谱。这类支谱大都尽力寻找从一世祖颜回代代相传的脉络,理清本支派的传递主线。也有的因史料缺乏只记现状。这些支谱大都成了元、明、清各代续谱的依据及某些支谱的源头。唐开元二十七年诏封颜回为兖国公,并在封地内为颜子立庙,由颜氏宗子守庙,主管四时祭奠。在经历了数次迁徙之后,宗子又回到了祖籍。五代时宗子后裔颜文威、颜文蕴、颜文铎隐居峄山。到了北宋末年,皇帝赵构迁都,颜氏宗子颜尧为首的十一公奉旨南迁亳州。在后来的颜氏家谱中称为南宗。故里颜姓在曲阜被占领后奉旨另立宗子奉祀复圣颜子,故里曲阜便以颜端之后为宗。元统一中国后以北宗为正宗。明朝袭用元朝旧制,以北宗为正宗,此后颜氏便只有正宗和南宗的说法,续写家谱时谪系家谱也不记载南宗传递情况,南宗则另立支谱。乾隆巳卯仲冬七十一代颜怀择在重修《颜氏谱序》中说:“五季之乱,徙居他方者有之。文威、文蕴、文铎三公隐鲁之峄山,归守宗庙。文威五世孙晓、岐等十一公俱南徙,不序列。文蕴二世孙匡、郎等四公失传。文铎三世孙曰端有三子,曰继、曰希、曰绍,自是之后,颜氏子孙皆继、希、绍三公之后矣。”颜氏的家谱前二十三代:从颜回至二十三代颜盛,一代回,字渊(一作子渊)。子歆。二代歆,字少林,少博学,有才名。仕鲁为大夫,娶齐姜氏,子俭。元泰定三年奉旨从祀于复圣庙。三代俭,字子勤,仕鲁为大夫。元泰定三年奉旨从祀于复圣庙。子威。四代威,字子严,仕鲁为下大大,子(艹凡)。五代艽,仕鲁为下大夫,子亿。六代亿,仕鲁为下大夫,子岵。七代岵,仕鲁为下大夫,子卸。八代卸,字伯由。仕秦为大夫,子誉。九代誉,舍人。子产。十代产,有学行,楚项羽闻其名,聘之不就,终隐名林。子异。十一代异,字世仁,汉大夫。子愚。十二代愚,仕汉为卿士。子逵。十三代逵,仕汉为大夫。子释。十四代释,字季达,汉武帝时尚书郎,会稽都尉,书传作“驷”。子衷。十五代衷,一作忠。郡功曹从事,巩令。子凯。十六代凯,字季卿。张禹荐于朝,为安成太守。子邃。十七代邃,字景深,郡上计吏。子龠。十八代龠,字茂宗,州举茂才,子绰。十九代绰,字参道,为太守。、子准。二十代准,始仕,为从事,复高尚不仕。子阮。二十一代阮,字怀珍,举有道,为著作郎。子亮。二十二代亮,字世明,为郡督邮。见冀州刺史王纯碑。子敫。二十三代敫,字士荣,州举茂才,官至御史大夫。子二,斐、盛。明朝初期,故里颜氏人丁旺盛,为便于家族事务的管理把曲阜一带的颜氏族人按居住区域划分为若干户,每户推举户头、户举,自修支谱,建家祠。到清朝时才完成了故里十六户的划分。故里颜氏十六户分布情况如下:1.大宗户。家祠在翰博府西侧,颜子庙内,有谱碑。2.泗皋户。宁阳县泗皋山。有林、庙、支谱。3.嵫山户。兖州市,城西嵫阳山。有林、庙、支谱。4.泗南户。旧名郑村户,曲阜时庄乡郑村。有祠庙、支谱。5.陶村户。旧名颜家庙户,曲阜姚村西北。有祠庙、支谱。6.巧泉户。旧名姚家庄户,曲阜姚村西。有祠庙、支谱。7.坊上户。曲阜姚村西坊上村。有祠庙、支谱。8.五泉户。旧名店子户,曲阜城南店子村。有支谱。9.龙湾户。曲阜城西龙湾村,现颜家河口村。有祠庙、支谱。10。萃溪户。旧名马厂户,姚村西北小颜庙庄。有祠庙、支谱。11.泗上户。龙湾户分支。之载派五十九代时分出。12.泗东户。旧名张庄户,之载派五十九代时分出。居姚村,有支谱13.临泗户。旧名颜家村户,姚村镇颜家村。有支谱、家祠。14.汉下户。曲阜城东北汉下村。有支谱、家祠、谱碑。15.防山户。曲阜城东防山小马庄村。有支谱。16.陶洛户。曲阜城东陶洛村。有家祠、支谱。故里颜氏十六户不是一次分定的。五十六代时仅九户。五十九代分十四户。至六十一代才完成了十六户的划分。今传《颜氏族谱》有康熙五年版、乾隆已卯版,实为陋巷十六户全谱,并非天下颜氏全谱。1944年,复圣七十七代奉祀官颜世镛、家族长颜怀英、林庙举事颜锡桐、颜振(钅皇)等倡修颜氏合族大谱,成立了筹备会。会长颜世镛,副会长颜怀英,秘书颜振锂,职员颜士株、颜锡榕、颜士英、颜振怀及各户户头、户举、执事官等人。因时局变化,只完成了各户支谱,未能汇成总谱,此后资料损失惨重。颜氏族谱一向为宗子、族长、户头珍藏,世上无余本流传。近年来,西安、自贡、湖南的颜氏后裔,都曾派人携族谱来曲阜参加颜子研究活动。续修家谱家谱是家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了解后裔传承情况,族人的迁徙与分布。凡在谱者才能享受颜氏特有的待遇,如入三氏学或四氏学读书,享受科举的优惠,减免赋役等。对不遵祖训,违法乱纪,有辱族门的人一概不能入谱,家谱起到了清理门户的作用。

关于颜姓起源有二:

出自曹姓,源于西周。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的玄孙叫陆终,陆终生有六子,之中第五子叫安,周武王时分封前代圣王后代,把安的后代苗裔邾子挟封于邾,建立邾国。邾子挟的五世孙名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邾国被楚国灭掉后,颜公的支庶子孙有人以祖父的字为姓,称颜姓。

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鲁国公族,是周公旦的后代。周公的长子伯禽被封于鲁。伯禽的子孙有人被封在颜邑,遂以封邑为姓,称颜姓。孔子的母亲徵在就是鲁国颜氏之女。

聚集地( 迁徙分布)

颜氏,有着显赫的家世,在台湾被排列为第四十五个大姓。明天启年间,较早的是颜思齐。颜思齐,本福建海澄人,字振泉。精武艺,因遭宦家之辱,愤杀其仆,逃日本为缝工。数年,家渐富,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与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等谋起事占日本,事泄,逃至台湾。据传,台湾嘉义市水上区南乡里尖山尚存思齐墓。台湾的颜姓,居住比较分散。以台南县为最多,次为澎湖,再次为台北和嘉义。

堂号

"复圣堂":孔子的弟子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勤俭好学,乐道安贫。孔子赞叹他说:"颜回真难得啊!吃的是一筐子饭,喝的是一瓢子水,住在僻陋的环境中,要是别人,必将忧烦难受了,颜回却安然处之,并没有改变他向道好学的乐趣啊!"颜回29岁时,头发就全白了,32岁时就去世了,他死后,鲁哀公曾问过孔子:"你的弟子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发了怒,很快就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过错马上就改正,绝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嘛,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了。"这说明他是孔门72贤人中最贤的一个,以德行著称。后世儒家尊他为"复圣"(孔子至圣,孟子亚圣,颜子复圣)。

历史名人

颜真卿:唐朝开元年间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忤逆杨国忠被贬魏平原太守,他预料安禄山必反,早为之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他与从兄果卿共起兵,附近17郡响应。乱平后,他入京为官,连遭谗言,屡被贬黜。后为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肃宗、代宗时,他数次为正义而言,为大臣所不喜。德宗时,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攻陷汝州,颜真卿受命前往劝谕,后持节不屈,终被李希烈杀害,终年76岁。颜真卿善正、草书,笔力沉着雄浑,为世所宝,称为"颜体"。故宫博物院藏有其66岁作《竹山连句》墨迹。著有《颜鲁公文集》。

颜师古:唐代训诂学家,官至中书舍人。著有《五经定本》等。

颜延之:南朝宋诗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齐名。

颜之推:北齐文学家。有《颜氏家训》传世。

西汉有经学家颜安乐,唐代有卫尉颜杲卿,明代有贤良颜伯玮,清代有思想家颜元。

为何孔、孟、颜、曾家族会共用一个家谱?

他们的祖先都有一定的联系。一提到孔姓,我们一定最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孔、颜、孟、曾这四个大姓都是与圣人有关。这四个姓的祖先分别指孔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