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人为魏忠贤平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1收藏

为什么好多人为魏忠贤平反?,第1张

说到我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几位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绝对是读者朋友最为耳熟能详的角色之一了。

据明代吕毖所著的《明朝小史》记载:“举朝阿谀者俱拜为干父,行五拜三叩首礼,口呼‘九千九百岁爷爷’。”字面上的“九千岁”实际体现了魏忠贤处于皇权垄断上离皇帝最近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凌驾于众生。

提起魏忠贤,自是众说纷纭。那么“九千岁”到底是加速了明帝国灭亡的祸国宦官还是明朝后期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呢?

目前网络上最主流的两种说法,其一:魏忠贤独揽朝政,蒙蔽圣听,败坏朝纲;其二:东林误国,“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笔者从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见解。

一、东林党与阉党,谁才是祸根?

一个王朝走向末路,绝非一朝一夕之间。

这要从明朝中后期加重的党争现象说起。各地方官员为了争取利益拉帮结派,在庞大的政府机构中形成近乎独立的政党,他们以争取共同利益为核心,动用一切手段,排挤、打压和反对与其意见不合的其他官员。

后来演变成:代表江南士绅集团利益的东林党;同乡同族官员报团取暖的齐党、浙党、楚党、和以宦官集团为首背后代表皇权的阉党。

魏忠贤作为阉党领袖,他代表着皇权,是皇帝的“天子家奴”。这自然与代表着南方商人利益的东林党水火不容。

所以说,无论魏忠贤有多贪,搜刮民脂民膏也好,打压士大夫阶层也罢,还是各地的修生祠、血腥手段排除异己,这些无一不是在当时的天启皇帝的默许下实施的。

党党相争,实则是泥腿子出身的皇族、勋贵、宦官和世代传承的士绅集团的资本家们之间的较量。与其说党争,倒不如说是残酷的阶级斗争。

举个简单的例子:明朝万历年间的矿监税。

此税一出,就遭到了东林党的狂轰滥炸。东林党大肆批评“矿监税是皇帝在与民争利!”敢问此税争的是谁的利?矿监税侵犯的是矿场主也就是资本家的利益,何来与民争利?

我们来看魏忠贤和他的阉党又是怎么做的呢?

收盐税、茶税、矿税、海税;收垄断官商、大走私犯、倭寇的税;减少北方农税。

看似横征暴敛,贪婪成性。实则从一定程度上给了穷苦农民一条活路,并且基本上足额发放了九边军队的军饷,减少了军饷拖欠的现象,又从根源上稳定了军队。

东林党主张减税,但减的是己方利益阶层的税。明朝后期国家财政崩溃,东林党又主张给穷人加农税,造成了大量活不下去的农民揭竿而起,全国各地民变、起义,加快了大明的灭亡。而魏忠贤作为一个“政治流氓”,专门搜刮大小商人,剥削士绅集团,却没给农民增加负担。

所以,铲除魏忠贤事小,国家财政问题事大。于国而言,相比于魏忠贤的所作所为,恐怕是东林君子的做法对当时的局面造成了更坏的影响。

二、九千岁到底是忠是奸?

聊完财政问题,我们深入分析魏忠贤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人。世人多以魏忠贤把持朝政为由,来断定魏忠贤是奸臣,这种说法是不够中肯的。

明朝天启四年以后,明熹宗重用魏忠贤对东林党人进行严厉打击,这个恐怕不能完全说成是受魏忠贤操纵愚弄的结果。

当时的明朝处于特殊时期,全国各处民变、兵变,朝堂里东林党还在吵来吵去,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天启皇帝万分头疼,但也狠不下心辣手整治。

同年,东林党杨涟等人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要置魏忠贤于死地,恰好让此事发生转折。说起来这又是东林党吃饱了没事情干,本来那时魏忠贤并不算太嚣张,而杨涟等人却已如打了鸡血一样,将之看成似乎比努尔哈赤还要可恶的对象,咬牙切齿罗织罪行,非要灭之后快。

天启皇帝当然不愿意魏忠贤被处死或流放,而魏忠贤为了保命也要全力反击。这样一来,就促成了天启皇帝加大了魏忠贤的权力,让他去对付东林党。

原先狠不下心来做的事情,魏忠贤全给做了,天启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魏忠贤去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无数骂名去把东林党的清流压制下去。但可以说东林党被打下去的结果,绝不是天启因为怠政让魏忠贤操纵的结果,而多半是相反,是魏忠贤被天启皇帝和部分反对东林党的文官利用的结果。

可见魏忠贤只是给天启背黑锅的,这样的例子在明朝还有很多。也有人说魏忠贤残忍狡诈,心狠手辣,目不识丁却通过阿谀奉承上位。

天启皇帝如此有能力的一个人怎么会重用一个大字不识的魏忠贤?

考虑到是东林党害死了魏忠贤,明史又是东林所写,那么魏忠贤的故事会不会是东林党故意为之呢?试问: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却大字不识,仅仅因为客氏美言就能入天启法眼?可见魏忠贤、天启被污蔑之深。

笔者推测更有可能的是:魏忠贤因为有能力所以做到秉笔的位置,而后在天启皇帝的默许下打压东林,严重触犯了东林士绅集团的利益,于是东林害死了天启,害死了魏忠贤。

天启皇帝23岁死于落水后的风寒,和正德皇帝正当年富力强之际死于落水何其的相似?这些阴谋的背后,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文官集团。

话说回来:从魏忠贤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这一点来看确实算是奸臣;但是他忠于皇帝和国家,也能算是个忠臣;并且他在位期间能保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不出大错来看,他又是个能臣。

三、魏忠贤不死,历史会是另一种结局吗?

也有不少人认为:九千岁不死,可给大明续命几十年。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魏忠贤在位期间,整个大明朝的内部问题是非常稳定的,基本上没出什么大事,一些小规模的民变和兵变都“完美”地解决了。而对于辽东与建州女真的战事,缺乏政治眼光的魏忠贤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所以从来不会像传统明朝制度那样,文官指挥武将,外行指挥内行。

而是把军事权力放心的交给了下面的武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称职的领导。

在贪污腐败方面,魏忠贤还算是比较有原则的,基本不拿国家的钱中饱私囊,就是贪污一点也是搜刮大财主的钱。

从这几点看来,人家魏忠贤着实被那些写史书的清流们给添油加醋了一番,不过自古胜者为王败者寇,阉党失败了,必然会被涂上一身的黑。所以,“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还是缺乏依据的。

魏忠贤毕竟没有那么大的才华和魄力,在明朝末年,天启、崇祯两朝的乱局下,魏忠贤更像是扮演了一把刀的角色。皇帝才是背后持刀的人,当皇权不再需要这把刀,魏忠贤就是第一个牺牲品。与其说“忠贤不死,大明不灭”,倒不如说是“天启不死,大明不灭”。

小结:

魏忠贤贪污受贿、残暴阴险,他是个小人我们无法否认。但是在农民起义,后金扣关,党争不断的时代背景下,是他提出征收矿税商税,不向农民要钱,把手伸向了士族和商人,用以维持军饷,稳定国家。

魏忠贤与他的阉党的确迫害忠良、为非作歹,但于国家而言,未必是坏事,事情要从多个方面论证。所谓“好人办好事,未必与国有利,坏人办坏事,未必与国有害。”历史人物往往不能用单纯的好或者坏来评价。

要看其于国是否有益。魏忠贤罪大恶极,但他的死于国无益,他若不死,崇祯皇帝能压得住文官集团,国家财政也不会崩溃。这样一来,能收的上税;能赈的了灾;能发军饷;明朝也就不会在一次次流寇起义和女真入关当中耗尽最后一丝力气。

他是货真价实的权阉,但不至于祸国;他也是有一定能力的能臣,但无力回天。于九千岁魏忠贤而言,他坏,但他不蠢,坏不致命,蠢就会亡国。

1写“李香君”的诗词有哪些

1 李树桃花艳秦淮, 香风青楼满面来。 君臣不及一商女, 朝宗公子扇撕开。——《桃花扇》

2 桃花褪艳,血痕岂化胭脂。 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与候公子》

3 家道中落异乡客,媚香楼中诗书琴。及笄又一朝宗遇,两心细刻几世缘。

宫门深深锁红颜,心绪凄凄桃花扇。万曲清幽红尘断,笑看来生桃花开。——《凄·李香君》

4 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香君一个娘子, 性格是个蛮子,悬在斋中壁上,教我知所管制。如今天下男子,谁复是个蛮子,大家朝秦暮楚,成个什么样。子当今这个天下,都是骗子贩子,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乱子。——林语堂《为香君题诗》

5 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始转,调笑无双,人名之为香扇坠。"同书又记述:"香年十三,亦侠而慧。——余怀《板桥杂记》

李香君,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中国明代苏州人,为秣陵教坊名妓,她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她歌喉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1624年(明天启四年甲子)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女主角。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侯曾应允为被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窘困的阉党阮大铖排解,香君严辞让侯公子拒绝。阮又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争,此时正值马、阮大捕东林党人,侯等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之下落,众说纷纭。李香君流传的主要作品有《南都寄侯公子书》。现南京秦淮景区建有李香君墓。

2秦淮八艳的诗句

寇白门—— 绝色吴女名门后,生不逢时沦青楼。

侠骨柔肠志高洁,一生飘零终无悔。 柳如是—— 肤似凝脂眉似柳,诗书礼乐冠江南。

一朝夺得青溪魁,轻姿漫步秦淮岸。 李香君—— 玉肤金钗红罗裙,青丝飘飘及腰间。

花扇轻摇香风飘,疑是天仙在人间。 陈圆圆—— 如花似玉姑苏女,昆曲书画压群芳。

乱世桃花命多舛,颠沛流离遁空门。 董小宛—— 樱桃小嘴细柳腰,声若莺啼惹人怜。

一朝觅得知心郎,长相厮守终无悔。 这些是后人的评价 柳如是小传:柳如是,名是,又一名隐,字如是,小字蘼芜,世称河东君、蘼芜君,明未浙江嘉兴人,秦淮八艳之一,工诗词,善书画。

]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迷离,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舫,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春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金明池咏寒柳》柳如是 [马湘兰小传:马湘兰,名守真,小字玄儿,又字月娇,祖籍湖南,又因酷爱兰花,故自号湘兰,江苏金陵人,秦淮八艳之一,有诗词集《湘兰集》传世,所画兰花为画坛一绝。

] 何处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 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 偶然拈笔写幽姿,付与何人解护持? 一到移根须自惜,出山难比在山时。

----《题墨兰图》马湘兰 卞玉京小传: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号云裳,明亡后自号玉京道人,明未江苏金陵人,秦淮八艳之一,工小楷,精琴理,善画兰,惜未闻有诗传世。] [陈圆圆小传: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明未江苏常州人,能歌善舞,明艳照人。

]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丑奴儿令》陈圆圆 李香君 题女史卢允真寒江晓泛图 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 不知何处烟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

3求有关秦淮八艳的诗词

柳如是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 怜低语。

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杨白花

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 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

梦江南·怀人

其一 人去也,人去凤城西。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 其二 人去也,人去鹭鹚洲。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其三 人去也,人去画楼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须红粉玉玲珑。端有夜来风。 其四 人去也,人去小池台。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情。一望损莓苔。 其五 人去也,人去绿窗纱。赢得病愁输燕子,禁怜模样隔天涯。好处暗相遮。 其六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凤子啄残红豆小,雉媒骄拥亵香看。杏子是春衫。 其七 人去也,人去碧梧阴。未信赚人肠断曲,却疑误我字同心。幽怨不须寻。 其八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 其九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里自欢娱。 其十 人去也,人去夜偏长。宝带乍温青骢意,罗衣轻试玉光凉。薇帐一条香。

杨花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杨柳·其一

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杨柳·其二

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声声令 咏风筝》

杨花还梦,春光谁主?晴空觅个颠狂处。尤云殢雨,有时候,贴天飞,只恐怕,捉它不住。 丝长风细,画楼前、艳阳里。天涯亦有影双双,总是缠绵,难得去。浑牵系。时时愁对迷离树。

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4柳如是\陈圆圆\鱼玄机\李香君

柳如是(1618-1664 年) 本姓杨,名影怜,改姓柳,名隐。

后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浙江嘉兴人,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柳诗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作书得虞世南、诸遂良笔法。

年稍长,流落青楼。为秦淮八艳之首。

在松江,她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秦晋之好。

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戏称柳如是"柳儒士"。

明亡,柳劝钱殉节,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钱面有难色,如是奋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

钱谦益降清后,遭猜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缳自尽。

[编辑本段]简介 柳如是 明末清初名妓,生于1618年,本名杨爱,一说杨朝,杨影怜,杨云娟。十岁那年因家庭窘迫被卖入娼寮。

娼门卖俏所必备之技艺,便是她人生的第一章,因天资聪慧,容貌俏丽,诗文丹青出色,颇负声名柳如是虽为妓女,却非常憎恶卖笑生涯柳如是爱恋过江南正义人士宋徵舆、陈子龙,但是,情场履受挫折,极不如意后嫁予东林领袖钱谦益,是常熟著名才子。早在明末已驰名文坛,家中府第连云,肥田千顷,奴婢过百,财力雄厚。

因被指控纳贿舞弊,革职在家已十二年。当时,钱已六十岁,早年也是功名事业心极重之人,满怀匡济澄清雄心壮志,只是宦途坎坷,迭遭大挫,才变得消沉颓放,终日在秦楼楚馆中厮混,结果得了个“东林浪子”的外号。

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 这场事变,倒是折腾出钱谦益几分血性来,积极参与到反清复明斗争中去,家中资产几乎用尽。

钱谦益85岁因贫病交加死于家中,时柳如是不足五十岁,钱谦益的丧事由她一手操办。但钱谦益尸骨未寒,族人就眼红他的良田美宅,更欺负柳如是是个女流,就结伙聚众闹起事来。

原配陈氏等失宠多年,早对柳如是恨之入骨,每日堵门叫骂不绝,千两银子散光了,众人还是喧集如故。柳如是气得发抖,在安排好钱谦益的后事和惩办闹事一班人的计策后,悬梁自尽,这一年,柳如是49岁。

一代风流,玉殒香消,钱谦益和柳如是分葬与常熟虞山故宅的拂水山庄,两墓相距约二十米,钱谦益的墓碑上写“东涧老人之墓”,柳如是墓前石碑上书“河东君之墓”。钱、柳二墓自康熙三年归葬,至今已三百三十多年,今保存完好 · ········ ~~~~~~~~~ 陈圆圆[1](1623-1695),常州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本姓邢,名沅,字畹芬。

为苏州名妓,善歌舞。初为田畹歌妓,后吴三桂纳为妾。

吴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陈圆圆曾被俘。吴三桂降清,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

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民间传说称吴三桂降清是为了她。

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养母陈氏姓。圆圆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为称“江南八艳”之一。

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遣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

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畹占为私有。

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在一片石攻破李自成,陈圆圆复归吴三桂。

后吴三桂为滇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 鱼玄机(约844—871年,一说868年)晚唐诗人,长安(今西安)人,女,初名鱼幼微,字蕙兰。

咸通初(860)嫁于李亿为妾,旋被弃。咸通七年(866)进咸宜观出家,改名鱼玄机。

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温璋判杀。其生平不见正史,传记资料散见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等书。

其诗作见于《全唐诗》,现存有五十首之多。 [编辑本段]生平 一岁。

唐会昌四年(844)出生于鄠杜,起名鱼幼微。[1] 约五岁。

约唐宣宗大中三年(849)迁下邽就学。[2] 约十岁。

约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返回鄠杜,与温庭筠相识。鱼幼微作《卖残牡丹》,温庭筠作《题鄠杜郊居》、《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

约十一岁。约宣宗大中九年(855)据《因话录》载“大中九年沈询侍郎以中书舍人知举”。

唐赵璘撰《因话录》卷六《云溪友议》卷八载:“潞州沈尚书询,宣宗九载主春闱。”知沈询在这年主持科考。

又据《唐摭言》卷十三:“北山沈侍郎(询)主文年,特召温飞卿于帘前试之。”温庭筠落第上千言出任方山尉。

鱼幼微作《早秋》,温庭筠作《早秋山居》相和。 十四岁。

大中十二年春(858)李亿状元及第,崇真观题诗,与李亿相识,并嫁之。[3] 十四岁。

大中十二年(冬)温庭筠作《晚坐寄友人》,鱼幼微作《冬夜寄温飞卿》相和。 十四岁。

大中十三年秋,鱼幼微作《感怀寄人》,庭筠以《鄠郊别墅寄所知》相和。幼微再作《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赠邻女》相赠。

十四岁。十三年冬(859),前往江陵。

在路上作《春情寄子安》 十六岁。咸通元年春(860)寻亲江陵,作《光、威、。

5关于柳如是的诗句

1、《 秦淮八艳题咏 》 绣阁漾淮水,夭桃灼灼开。

抚琴余韵歇,掩卷尾声回。 溅血嗔权贵,却奁皈草莱。

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 2、《 水绘园吊董小宛 》 水绘青莲碧,隔帘梅影幽。

眉楼訾阉党,桃叶慕清流。 转1、《秦淮八艳题咏》绣阁漾淮水,夭桃灼灼开。

抚琴余韵歇,掩卷尾声回。溅血嗔权贵,却奁皈草莱。

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2、《水绘园吊董小宛》水绘青莲碧,隔帘梅影幽。

眉楼訾阉党,桃叶慕清流。转叹琴台寂,堪怜镜阁休。

偶因尝洗钵,奁艳足千秋。3、《访秋水阁吊柳如是》隐隐河东柳,迎酬尽党人。

序题戊寅草,帐设绛云茵。殉国艰于死,悬棺矢不臣。

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4、《寻访眉楼遗址吊顾横波》夕照清溪水,秋波脉脉横。

曲萦推第一,墨洒拟全能。邀寿外味友,义延东蹈僧。

典封虽一品,风骨却??。5、《访只陀庵吊卞玉京》锦树纤尘绝,叩门乌鹊惊。

酒垆酣欲醉,弦索冷无声。不忍经行处,偏教此处行。

惜哉莹玉质,空诵法华经。6、《金明池·咏寒柳》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7、《江城子·忆梦》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8、《南乡子·落花》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

又有个人儿似你。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

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9、《杨白花》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10、《杨花》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11、《梦江南·怀人其一》人去也,人去凤城西。

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12、《梦江南·怀人其二》人去也,人去鹭鹚洲。

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13、《梦江南·怀人其三》人去也,人去画楼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须红粉玉玲珑。

端有夜来风。14、《梦江南·怀人其四》人去也,人去小池台。

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情。一望损莓苔。

15、《梦江南·怀人其五》人去也,人去绿窗纱。赢得病愁输燕子,禁怜模样隔天涯。

好处暗相遮。

6李香君的介绍

秦淮八艳(妓)“香扇坠”---李香君! 秦淮八艳“香扇坠”---李香君! 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成为家喻户晓的我国古代罕有的光辉妇女形象。

李香君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妓。自幼被鸨母李丽贞收养,13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尽得其音节。

她歌喉珠圆玉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李香君身材小巧玲珑,肤理玉色,慧俊婉转,时人誉之“香扇坠”。

故声名盛于南曲,时四方之士争一识面为荣。 侯方域是一位风流倜傥、气宇不凡和才气横溢的翩翩公子,是著名的复社领袖之一,他在明崇祯十二年来金陵后,由阉堂阮大铖出资托杨龙友引荐而交识了香君,两人一见倾心,以身相许。

侯υ饰ر桓瓷缑拷衣逗凸セ鞫嚼У娜畲箢衽沤猓挥谡甯械南闳貉洗式泻罟Œ泳芫H钜跄笔О芎螅嘶芟莺罟唇嶙罅加窬髀遥擞练镅舳礁硎坑⑸彼钐拥戒罡房煞ùΑ5背珈醯坨怂烂荷胶螅怼⑷钤谀暇┯盗⒏M酰钋勘葡憔薷罡镅鲎麈أ镆越鹑亠孜ن咐瘛O憔懿淮樱沟刈餐罚م缛缱ⅲ罟Œ铀退亩ㄇ槭É纫嘟ι涎أ盍鸭匆云溲ص慊商一āU饩褪浅珈跏吣攴⑸谀暇┑摹吧妊ص闳咎一ā钡幕吃鲜隆? 此时正值马、阮大捕东林党人,侯等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清军南下,南京失陷后,香君逃到栖霞山,侯方域降顺了清朝。

但二人相遇时,香君毅然割断情根,遁入空门。香君后来如何?《桃花扇》里没有续笔,只说她生前常替施主们制作宝幡。

据说她生前常在栖霞山葆贞观附近的桃花涧浣纱,死后就葬在附近的山丘上。 漫说秦淮烟水 --- 李香君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代成就最高的一部戏剧,孔尚任写作《桃花扇》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

孔尚任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子,他的《桃花扇》一出,轰动京城,人人争相抄阅,一时洛阳纸贵。《桃花扇》写的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悲剧爱情故事。

孔尚任在这部《桃花扇》里,用了许多春秋笔法,“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孔尚任也因此被康熙罢了官。

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大名妓,她在南明覆灭中是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一个悲剧人物。从李香君身上,可以看到南明悲剧的一个缩影。

李香君自幼跟人习得艺家诸艺,音律诗词、丝竹琵琶无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游士追慕。侯方域本是河南人,因慕名江南的文化,便来到金陵求职。

侯方域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是“复社”名流。他在秦淮河畔结识了冒辟疆、陈贞慧、方以智,人称四公子。

整日聚在秦淮楼馆,说诗论词,狎妓玩乐。吴敬梓曾经记述自己在秦淮歌楼里放汤的生活情形,“迩来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回。

老伶小蛮共卧起,放达不羁如痴憨。”从中也可以想像,四公子当时在秦淮歌楼里颠痴狂笑之姿了。

李香君遇到侯方域,一见倾情,侯方域也倾慕李香君的才貌,但侯方域家境贫困,身无多文,李香君却劝慰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从中可以看出李香君的人格气节。

孔尚任的《桃花扇》,把那麽多的南明学士文人放在了一个歌妓下面,却照出了他们灵魂的卑琐。堂堂大明,无论是钱谦益,还是吴梅村,士子已沉,气节怎不终? 大明江山风雨飘摇时,侯方域投身到反清斗争中。

凤阳督抚马士英因一向与复社党有仇,便加罪侯方域,拟罪逮捕他。杨龙友及时报信,李香君挥泪送侯方域离开金陵时,侯 方域给李香君留下了一把扇子,作为订盟之物,并且上面还题了一首诗: 夹道朱楼一径斜 王孙初御富平车 春溪尽是莘夷树 不及东风桃李花 孔尚任的《桃花扇》正是依此而展开的,但孔尚任是借用这把桃花扇是喻前朝的。

孔尚任写作《桃花扇》时,几下扬州,在扬州梅花岭南明抗清名将史可法墓前徘徊,寻找《桃花扇》的灵魂。桃花扇底送前朝,看似浪漫,但在孔尚任的笔下,这把桃花扇底却扇来了前朝多少萧瑟啊。

“萧条异代微臣泪,无故秋风洒玉河”,道出了一个汉人对前朝眷念的楚心。 侯方域离开金陵后,李香君闭门不出,一心等候侯方域归来。

此时,杨龙友由马士英荐举,做了南明王朝礼部主事。但杨龙友却被马士英所逼,为马家亲戚田仰来向李香君提亲。

李香君坚拒力排,但马士英仗势欺人,威逼李香君屈从,李香君一头撞在石柱上,鲜血滴在侯公子的香扇上,给爱情抒写了一曲纯洁之歌。杨龙友大为感动,灵感勃发,抓起笔将血点染成一朵傲骨桃花。

溅血点作桃花扇,比作枝头分外鲜。 但侯方域最后却背叛了他的初衷,做了一名清廷官员,李香君深为失望,江山已换,家国何在?李香君当著侯方域的面,撕毁了那把桃花扇,出家做了尼姑。

但孔尚任在戏剧里对侯方域做了些保守,使这部戏剧悲剧气氛不够浓烈,也使李香君在个性或者人格上没有达到更高一层的艺术境界。 如今,秦淮河畔“媚香楼”还在,座落在金陵栖霞山上,那座“桃花扇亭”每年都会在桃花一片灿烂里陪春风笑一程,只是,“问秦淮旧日窗寮,当年粉黛,何处吹萧?白鸟飘飘,渌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东林党人,最开始以无锡的东林书院为中心,讲学传道。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以道德为信条,重建道德权威,并试图建立一个以道德为标准的社会秩序体系。这就是所谓的道德主义者。然而,任何团体,一旦它有了政治上的追求,那么驱动它的就不是原先的信仰和教条,而是自己团体的政治利益。随着东林党人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有势力的团体和党派,有了党派的利益和追求,他们自己也很清楚的意识到:如果单单依靠所谓“道德”,根本就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样一来结果只有两个:一,利益在和“道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二,使所谓“道德”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借道德之名,谋党派之利。这样,东林党人就成为明末党派之争的主流。万历初年张居正独揽大权的时代,东林党人已经开始上书攻击他。此后东林党和浙党是朝廷斗争的两个主要方面,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要一方当权,就尽排挤对方之能事。 先看看万历时期的商业是如何繁荣的:“国家盐课,淮居其半,而长芦、解池、两浙、川井、广池、福海共居其半。长芦以下虽增课,犹可支吾,而淮则窘坏实甚。淮课初额九十万,而今增至一百五十万。使以成、弘之政,隆、万之商,值此增课之日,应之优然有余也。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只以百万输帑,而以三百万充无端妄费,公私具足,波及僧、道、丐、佣、桥梁、梵宇,尚馀五百万。各商肥家润身,使之不尽,而用之不竭,至今可想见其盛也。” 万历驾崩,然后到了天启初年,东林君子们借三大案之机篡夺朝政后,就变成这样:“商之衰也,则自天启初年。国则祸日炽,家则败子日生,地则慕之棍徒日集,官则法守日隳,胥役则奸弊日出。为商者困机方动,而增课之令又日下,盗贼之侵又日炽,课不应手,则拘禁家属而比之。至于今日,半成窭人债户。括会资本,不尚五百万,何由生羡而充国计为?尝见条陈私盐者.一防官船,再防漕舫。夫漕舫自二十年来,回空无计,则折板货卖,典衣换米。旗军有谁腰镪馀一贯者,迤逦临清道上,买盐一二百斤,资本罄矣。官船家人夹带,一引入仓,万目共见,冠绅一惩而百戒焉,岂复有裂闲射利之人,不绳其仆者哉?” 明代的财政在万历之前以农业税为主。而张居正改革重在税收,重点从征收收农业税,转移到征收工商业的税收。这自然大大触动了江南的工商利益集团,在这个背景下,东林党开始形成。张居正一死, 东林党人就废除这个税收制度。想逃税,没那么容易!万历皇帝心知继续征收微薄的农业税,不但国库不够用,而且农民也无法忍受。万历仍想方设法从江南的资本家中收入税收。由于管理外库的的户部不接受工商税,只收农业税,万历便把工商税收到内库。这就是所谓的万历贪财之迷。而实际上,万历三大征所用的钱,正是内库的工商税。当时中国各地区的发展及不平衡。江南工商发达,而几乎不用交什么税。北方各省的农民则难以忍受高高的税收,一遇到天灾更是食不果腹。辽东战事吃紧,国库空虚。怎么办!?正是这种背景下,魏忠-贤出现了。怎么做的,当然是找东林党人交税。经过几年时间,国库开始又充足起来。各地开始出现魏忠-贤的生-祠。东林党怎么坐得住呢! 在《明:景山的晚风》中,作者说一九六几年,曾经有一位伟大人物,呵呵,是谁就很明显了,他这样点评明史,说明初两位皇帝,几乎不识字,但是国家治理得很好;一到了明末,“知识分子”当政,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尽管这是特定历史时期说的话,但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东林党人最大的弱点。不得势的时候对当权者口诛笔伐,掌权的时候却又摆下读书人的面子,自恃清高,不懂得官场之道。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和阉党相比,东林党里面不乏能人力臣,清官廉吏。但他们却无法在党派的斗争当中占半点上风。他们没有坚定的核心,没有统一的思想,没有强硬的政治手腕。最终不是在党派之争中消耗殆尽,就是为魏忠贤残忍迫害至死。 东林党人的下场相当之惨。不仅大部分被驱逐出朝廷,而且魏忠贤还借“三案”之名,对他们展开诬陷和迫害。不单单自己遭来杀身之祸,而且还被诬陷贪污巨额赃款。既然是贪污,那就要把贪污的钱财交出来。可是东林党绝大部分是清廉官吏,他们又如何拿得出来。尽管他们自己先行一步,但他们可知道,这捏造出来的罪名给他们的家人,族人带来多大的苦难。 天启的死是好机会。崇祯站在了东林党一边。东林党欲杀魏忠-贤而后快,然而崇祯只免除了他的职务,令其守陵。魏忠-贤忧愤而死,崇祯厚葬之。 东林党又掌权了,当然,废除工商税是第一步至于辽东,怎么少花钱怎么搞。辽东缺饷,愈演愈烈。加上各层军官的层层盘-剥,士兵拿到手的很少,士气及为低下。明军的将领天天写奏折要钱,崇- 祯皇帝一筹莫展。东林党则指责辽东军官指挥不当,作战不力,贪污军饷。节流往往流于道德说教;不开源怎么行!当然,东林党不会增收工商税,负担自然又落到农民身上。 终于李自成进了北京,崇祯自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悲剧开始了

人物生平

柳如是,明末清初名妓,生于1618年,本名杨爱,一说杨朝,杨影怜。十岁那年因家庭窘迫被卖入娼寮。娼门卖俏所必备之技艺,便是她人生的第一章,因天资聪慧,容貌俏丽,诗文丹青出色,颇负声名柳如是虽为妓女,却非常憎恶卖笑生涯柳如是爱恋过江南正义人士宋徵舆、陈子龙,但是,情场履受挫折,极不如意后嫁予东林领袖钱谦益,是常熟才子。早在明末已驰名文坛,家中府第连云,肥田千顷,奴婢过百,财力雄厚。因被指控纳贿舞弊,革职在家已十二年。当时,钱已六十岁,早年也是功名事业心极重之人,满怀匡济澄清雄心壮志,只是宦途坎坷,迭遭大挫,才变得消沉颓放,终日在秦楼楚馆中厮混,结果得了个“东林浪子”的外号。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农民军明朝统治。

这场事变,倒是折腾出钱谦益几分血性来,积极参与到反清复明斗争中去,家中资产几乎用尽。钱谦益85岁因贫病交加死于家中,时柳如是不足五十岁,钱谦益的丧事由她一手操办。但钱谦益尸骨未寒,族人就眼红他的良田美宅,更欺负柳如是是个女流,就结伙聚众闹起事来。原配陈氏等失宠多年,早对柳如是恨之入骨,每日堵门叫骂不绝,千两银子散光了,众人还是喧集如故。柳如是气得发抖,在安排好钱谦益的后事和惩办闹事一班人的计策后,悬梁自尽,这一年,柳如是49岁。一代风流,玉殒香消,钱谦益和柳如是分葬与常熟虞山故宅的拂水山庄,两墓相距约二十米,钱谦益的墓碑上写“东涧老人之墓”,柳如是墓前石碑上书“河东君之墓”。钱、柳二墓自康熙三年归葬,至今已三百三十多年,今保存完好。

人物点评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柳如是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666年钱谦益去世时,柳如是还不到五十岁,从此,厄运便降临到柳如是身上。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情形极为悲惨。一代风流奇女,香消玉殒,余恨不禁,而此时距钱谦益去世仅两个月。柳如是死后,不但未能与钱谦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钱家坟地,柳如是的墓在虞山脚下,那是一座孤坟,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点,上面刻有:河东君(柳如是曾自号河东君)。百步之外,钱谦益与原配夫人合葬一墓。陈寅恪先生著有《柳如是别传》。

各路品评

《不让须眉的侠妓》

柳如是有几件事最令我叹赏。第一当然是她的诗做得好。李清照的纤婉、李白的剑气、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放达……在她不同的诗章里神出鬼没,令人对她灵魂之广大、妙悟之慧黠、才华之无可约束,击节惊诧。“香焰短,黄昏促。催得愁魂千簇。只怕是,那人儿,浸在伤心绿”(《更漏子·听雨》)为她所作,“拂衣欲走青珊瑚,澒洞不言言剑术。须臾树杪雷电生,玄猿赤豹侵空冥。寒锋倒景不可识,阴崖落木风悲吟。吁嗟变化须异人,时危剑器摧石骨。我徒壮气满天下,广陵白发心恻恻”(《剑术行》)亦是她所作。她一生最倾慕的恋人陈子龙如此夸她:“乃今柳子之诗,抑何其凌清而瞯远,宏达而微恣与……大都备沉雄之致,进乎华骋之作者焉。”夸得恰当。

提及陈子龙,便涉及我叹赏她的第二件事———她的率性而为、敢遂己志的恋爱。她十四岁认识江南才子陈子龙,二人便互有好感;十七岁,她毅然撰作《男洛神赋》献给这位倾心相与的男子,陈如遭电击,二人遂坠入爱河。这个举动的率真勇敢酷烈可爱,以陈寅恪先生所总结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形容之,绝不过分。迨二人被迫分手,柳如是为陈卧子所作《别赋》更感人至深:“虽知己而必别,纵暂别其必深。冀白首而同归,愿心志之固贞。”惜乎终是个无言的结局。直到二十四岁,她对同好放出话来:“吾非才学如钱学士虞山者不嫁。”终被年长她三十六岁的明朝大学士钱谦益以迎娶正室之礼,以浩浩荡荡的船队娶回了家,喜船之上,砸满了卫道士们悲愤的瓦砾。

然而柳如是“人生的幅”绝不仅限于男女之事,这便要谈到我叹赏她的第三件事———她是反清复明的义士。清兵到来之时,她劝钱谦益自尽殉明,谦益不从,她亦自尽未遂。后来她和钱谦益一起参与郑成功等人的复明活动,她倾尽珠宝,助饷义军;以自家为地下联络点,为义军传送密信;义军起事前夕,她亲赴舟山慰劳……反清复明在柳如是这里,体现的是其对汉文化的坚执与痴情。

柳如是一生体验充盈,终以一束白练了却了四十七岁的英年。有歌词说:“好花美丽不常开。”伤哉斯言,空留下我们这些后世的尘俗中人,在此强作解人,谬托知己而已。

《古月秦淮》 薛盛威

故都南京,因为有了秦淮的繁华旧梦,就显得别致。它虽然没有长安的恢宏,也没有北京的厚重,却别有一段脂粉、半边愁容。历定都于这金粉之地的王朝,与长安、北京的大一统政权相比,总是少了些波澜壮阔的刚烈大气,却多了一份绵远悠长的怅恨伤感。而秦淮河上空阅尽历史沧桑的千年古月,却一直依依伴照———“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份多情眷顾,更透射出一种穿越时空的凄美———“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当孙权盘踞建业(今南京),在江南一隅确立其政治鼎足之后,这些进入南方的中原汉人,经不住温暖湿润气候的浸,变得筋骨酥软;江南的物产丰美、山川秀丽,更使他们陶陶然意志沉靡。所以,当曹操大军挥师南下时,在战与和的争执中,如果没有刘备势力的介入和力促迎战,孙权能否作出赤壁一战的决策,就难说了;而假如“东风不与周郎便”,结果如何,就更难说了。至于“千寻铁锁沉江底”,试图凭借天险,永图逸乐,世代享用江南物华天宝的孙皓,在晋军到来时,只能“一片降幡出石头”,自缚抬棺出降了。

相形之下,晋室南渡后,统治集团中的许多人士,对沦陷的中原故土,倒是耿耿于怀的。于是先后有了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人的挥师北伐,也曾几次逼近甚至攻占了长安。然而,当时的统治者却一心一意要“永结根于南垂,废神州于龙漠”,周围的大臣们亦以“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从而得”相唱和。于是,君臣们稳踞南京的金殿之上,横竖不肯挪步。甚而在阴暗心理支配下,对北伐将领构陷设套,多方掣肘,以至深入中原的偏师横生变故,功败垂成。其结果,中原还是中原,建康还是建康,偏安苟存,一如既往。而以王、谢为代表的南迁士族,却移步换形地在江南、在南京、在秦淮河边,找到了更为适宜的生息土壤。他们奢华逸乐的胃口,在江南物华、秦淮风月的滋养下,则变本加厉,更上层楼。他们“熏衣剃面,傅粉施朱……从容出入,望若神仙”,凭着世袭祖荫,纵情于声色犬马,醉生梦死。这种群体性、阶层性腐朽之严重,令人叹为观止。

南朝的宋、齐、梁、陈,虽然也曾有过刘裕这样的有为之君,但那只是“一塌糊涂池塘中的一点光彩”罢了;其身后的“元嘉盛世”也只是不那么灿烂的昙花一面。纵观南朝历代君主,却是一蟹不如一蟹。刘裕的子孙不争气,取而代之的齐更是溃疡腐烂,朽不忍睹。那个昏暴双料货齐东昏侯萧宝卷,把一个好端端的宫城变成了别出心裁的市井游乐场,为博潘妃一乐,穷奢极侈地把黄金莲花刻在地上,弄成“一步一莲花”,并制造了“阅武堂,种杨柳,屠肉,潘妃沽酒”的荒唐吉尼斯。而以文武兼备自诩的梁武帝萧衍,崇佛佞佛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三次舍身入寺,大臣们只得三次花巨资赎身,安乐寺为此大发横财。而其后遍地开花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将吞噬多少的民脂民膏,以及由此滋养的寄生一族人数之众,均无法统计。萧衍在侯景乱起后困死台城的下场,倒可以为此作有说服力的注脚。那个成了西魏俘虏的梁元帝,纵情享乐,“多情常觅醉为乡”,却辜负了“地险悠悠天险长”的金陵王气,即便在宫闱享乐上,也“只得徐妃半面妆”,连后宫妃嫔都不买这独眼龙昏君的账了,煞是可悲!至于本来就衰弱不堪的陈朝,偏又出了个软弱无能而又荒无道的后主陈叔宝,以至“门外楼头、悲愤相续”,留给历史的,是胭脂井的耻辱见证和《后庭芳》的靡靡之音。

相隔多朝后又在南京建都的南唐小朝廷,荒艳情的传统竟一脉相承,且大有与时俱进之势。是造化弄人,还是历史开的大玩笑,中宗李王景和后主李煜父子俩,都是不可多得的天才词人,却又都是少见的无能昏君。且说那个在妇人堆中长大的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惜命薄作君王”,自登基之日起,小朝廷已岌岌可危———“桃李休夸烂漫,已失了春风一半”,成为亡国之君,那可是命中注定的了。而在“归为臣虏”、“仓皇辞庙”之际,这位亡国之君不去与原来的臣属和子民告别,却在奏起的别离曲中“垂泪对宫娥”———真是风流别致得可以!

是秦淮风月的温软绮磨,销蚀了金陵王朝的进取锐气,惯纵了统治者骄奢逸,抑或是偏安朝廷的胸无大志、苟且安生,培育、助长了秦淮风气的奢靡历史总是因果纠缠地发人深思。

明清之际,在秦淮河畔放浪冶游的一群风流士子们,除了博取青楼薄幸的名声外,却大都患上了一种在民族大义面前失操变节的“软骨症”,假名士的虚伪、矫矜、自私、卑琐,在世人面前暴露无遗。

被称作“文章当代伯”的明末清初文坛魁首钱谦益,个人品行一直颇招非议。他以自己的名气为饵,在垂老之年老牛吃嫩草,娶了秦淮名妓柳如是;又以柳的才色为饵,肉麻巴结政治暴发户阮大铖,以求在南朝明弘光朝谋取礼部尚书一职。在多铎大军南下,名士们面临着“留头”与“留发”的抉择时刻,钱率先剃掉头发,扎起辫子,成了变节仕清的士林带头人。但清廷并没有隆恩厚遇钱这样的变节贰臣,这又使他心生叛意。然而,如此的失节反复,终遭天下人唾弃。完全失去人望市场后,钱临死才感悟:“当初何不死在乙酉日。”这不是太晚了吗

另一位与钱齐名的秦淮名士吴伟业,人品上虽不像钱那样多受诟病,但最终也没能保全晚节。李自成陷京后,吴伟业几欲自杀,为家人所阻。他的好友、后来成为愿云和尚的王翰国曾相约他出家,但吴却以舍不得家人为由拒绝。其实,那种堂皇借口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他那对荣华富贵的眷恋,以及“将以有为也”的不死的功利心。所以,当清廷征召时,尽管在好友的劝阻面前也曾信誓旦旦,不与夷狄为伍;尽管也在内心深处痛苦着、彷徨着,但最终还是入其彀中,接受了顶戴花翎。只是,临死前,吴的遗言却真切地道出他迟来的悔悟:“吾死后,敛以僧袍,葬我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但凭这,能改变他晚年仕清的事实吗

至于从河南来到金陵、跻身秦淮风月场的“复社”名流侯方域,由原来的反清义士摇身一变而成为清廷走卒,非但背叛了自己的初衷,也把一直深爱着他的李香君心中的家国残梦击得粉碎。而由南明入清,最后官至兵部尚书的龚定山,与秦淮名妓顾媚夫唱妇随,诗书酬答,可谓晚景堪羡。但秦淮名士的耻辱记录本上,还是少不了关于他的这沉重一笔的。

与秦淮假名士相对应的,是秦淮真名妓。明清之际的“秦淮八艳”,在家国兴亡之际,竟往往作出一些令世人刮目、令那批与她们粘连的名士们羞愧汗颜的惊人之举。

柳如是嫁给钱谦益后,仅过了四年,南朝政权就垮台了。多铎铁骑南下之际,就有这一对老夫少妻的不同表现:“乙酉五月之变,君(即柳如是)劝宗伯(即钱谦益)死,宗伯谢不能。君奋身欲沉池水中,(钱)持之不得入……”(见《南明野史》)。按说,要殉国,该是南明旧臣钱谦益的份儿,柳一青楼女子,政权更替于她何干!可她偏偏是大义凛然,勇敢决绝;而钱谦益却怯懦畏缩,苟且偷生。名妓的真诚与名士虚伪,对照何其鲜明!

那个身在红尘、心存天下的李香君,把家国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夫君侯方域身上。为了他,她严词拒绝杨龙友为马士英亲戚提亲,在威势逼迫下,甚至不惜以死抗争,血溅香扇,绽成桃花。然而,在她痴痴地静候夫婿反清复明的捷报佳音时,残酷现实带给她的何止是一盆冷水:侯方域已由反清斗士变成清廷走狗!万念俱灭的她,当着侯方域的面,撕毁了他们的定情物桃花扇,以削发为尼作出人生的果敢了断。

偏安朝廷的萎靡、荒、腐朽,名士的无操、屈膝、卑琐,名妓的坚贞、刚烈、抗争……组合成一幅奇妙的秦淮风月图。而一直默默地见证着这一切的,唯有秦淮上空的千年古月。

《柳如是》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迷离,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舫,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春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金明池咏寒柳》柳如是

乱世的动荡,风尘的飘零,俗世的烦扰,掩不去她的风流。携几首诗词,着一身青衫,束一卷秀发,载酒泛舟于秦淮河上,浆声灯影,烟雨氤氲,“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清词丽句,诗如其人。

----题记

她是章台边上一株柳,杨柳青青,新绿如翡,不及秦淮水幽幽,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风月无边,秦淮雾断,昔日风流今何在当明王朝的废墟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如同野草,向另一个王朝垂下了头,你却踉跄走挺过,眼中有泪,心中滴血,芳魂已随故国去,一生洁白如纱衣……

三百多年走过,透去明王朝的故纸堆望去,你臻首低垂,娥眉微颦,冰冰凉凉的香,盈盈浅浅的笑,见面便欲把魂消。从秦淮河畔,到西子湖边,你竟爱上了年长三十六岁的他,东林领袖、文坛泰斗钱牧斋,自此抹去朱砂,洗去铅华,挽起云鬓,芙蓉画舫度春宵,新娘人比柳花娇。

小楼初筑,我闻室中,对此如花美眷,追忆似水流年,读文论景,激扬文字;抚琴吹箫,雅韵清音;诗酒作伴,红袖添香;钱牧斋雅兴大发,题诗抒怀:“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柳如是感念至深,无以为馈,惟有回诗一首:“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一个虽沦落风尘,却桀骜不训,一身风骨,非牧斋不嫁,年长三十六岁,她不在乎;一个白发幡然,却渴望真情,荣枯事过,非如是不娶,曾经章台柳巷,他也不在乎;如是戏说:“君之发如妾之肤,妾之夫如君之发!”牧斋抚须大笑,红颜白发,尽显风流,此时此刻,窗外秦淮,一轮新月正如钩……

身居乱世,风雨如诲,清军的铁骑踏破关内关外,兵临城下,大明王朝迟暮将覆,摇摇欲推,钱牧斋的意志竟也如同大明王朝一般,不堪一击,投新朝,弃旧主,只为荣华富贵已在望;柳如是虽女流之辈,却也懂得精忠报国,何谓亡国之奴,何谓苟且偷生,她很清楚。牧斋的儒怯,如是心如刀割。

风雨飘摇,金陵城破,秦淮河上,风漆雾漫,大明已经没了,如今偏安一方的南明小朝庭也走了。柳如是娥眉淡扫,朱唇轻点,凤裙霞披,明艳不可方物。执着牧斋之手,花园水池之旁,月影偏西,泪眼朦胧,饮尽最后一杯苦酒,惨然而笑:“君殉国,我殉夫!”,让清清的池水洗去你我的耻辱,奈何他一句:“水太冷,不能下!”,断了她的梦,塌了她的城。如是心如死灰,纵身跳入荷花池,牧斋不忍红颜薄,死命抱住如是不放,如是的心软了,牧斋的心安了……

清风依旧,绸缪不再,昔日的文坛泰斗,今朝的两朝领袖。姑苏虎丘,生公之石,赫然有诗:“入洛纷纷兴太浓,莼鲈此日又相逢。黑头早已羞江总,青史何曾用蔡邕昔去幸宽沉白马,今归应愧卖卢龙。最怜攀折章台柳,憔悴西风问阿侬。”牧斋读后,心如乱麻,辛辣的讽刺,无情的抨击,牧斋怎能不脸红如是不齿降奴,反清复明的大志永在心头。陈子龙,这位昔年的文坛知己,如今已成反清的斗士,如是的心动了,一次次地资助义军,为义军穿针引线,呕心沥血。

往昔的人,过去的事,曾经的忧,已随一池春水,日夜东流。往事不堪回首,如今只想田园牧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年之后,他们的女儿呱呱堕地,老来得子,牧斋喜不胜收,更加醉心于平淡而欢乐的田园生活。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一年,一件飞来的横祸又落在了钱牧斋的头上。他的门生黄毓琪因写诗讽刺清廷而受责,事情竟连蔓带枝地牵连到钱谦益身上,他被总督衙门捕入了大牢。如是心如火焚,不顾产生体弱,抱病鸣冤,甘愿代夫受刑,总督怜其心苦,又无证据,只得将牧斋放出牢狱。经历了四十天牢狱之苦的钱牧斋无惊无险地度过了劫难,更加看破了尘世。

平静的日子又过了十余年,牧斋老了,八十三岁的他病殁于杭州,钱氏一族为争家产,纠缠不休。国破在前,家亡在后,红颜白发的命运已由天注定,无语。依稀记得,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依稀记得所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依稀记得,烛下鸟笼看拂枕,凤前鹦鹅唤梳头……罢了,这纠缠了一世的的烦扰,也该作个了断,登上红豆楼,白绫吻了喉。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高山犹在,流水依旧,柳叶悲风,柳花如梦……

柳如是词选

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杨花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第一名:赛金花

  赛金花,原名赵灵飞,安徽人,因家道中落,化名"傅彩云",穿梭于秦淮河花船之上卖笑为乐,许多富商显贵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赛金花赚了大把银子。同治七年,赛金花被中了状元的苏州人洪钧在探亲途中相中,娶回家做了三姨太。

  光绪十四年,洪钧带其进京,又奉命出使欧洲。赛金花凭着她天生的交际才能和东方女性的温柔在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出尽了风头,享尽荣华富贵,并与一些金发碧眼的社会名流有了暧昧关系。其中俄国陆军中尉瓦西德最让她心动。光绪十六年,洪钧回国,三年后病逝,赛金花重操旧业。后八国联军打入北京,瓦西德为联军司令,赛金花见到昔日情人,鸳梦重温。后曾朴以赛金花为原型写了一部小说《孽海花》。

  赛金花是中国历代名妓中最风光的一个,由于她先后出访过德、奥、俄、荷四国,应该属海归派人士,况且她又与外国人有瓜葛,并与曾朴还有版权、名誉权索赔官司,因此,她的财产数量可观。按现在的计算方法,估计赛金花的资产在一千万上下,排第一。

  第二名:李师师

  李师师,原是汴京城染房老板王寅之女,幼时寄养佛寺,因人称佛门弟子为"师",所以叫李师师。长大后出落得花容月貌,被妓院老板李媪收养,学习琴棋书画、歌舞侍人,成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

  最后,宋徽宗也想亲睹芳容。因李师师与高俅是老相识,高俅遂安排相见。宋徽宗对李师师一见倾心,从此对后宫佳丽视若无睹。但师师最中意的是大才子周邦彦。一次师师与周温柔之际,忽报圣驾到,周邦彦急忙藏在床下。宋徽宗因身体欠佳,送给师师一个鲜橙后就想回宫,师师假意挽留说:"现已三更,马滑霜浓,龙体要紧。"但宋徽宗还是走了。于是周邦彦填了一首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麝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谁知有一次李师师忘情把这首词在宋徽宗面前唱了出来。徽宗问谁做的,李师师随口说是周邦彦。徽宗脸色骤变,不久就找借口把周邦彦贬出汴京。李师师于是唱了一首《兰陵王》给宋徽宗听:"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徽宗听后感慨良久,就又把周邦彦召了

为什么好多人为魏忠贤平反?

说到我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几位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绝对是读者朋友最为耳熟能详的角色之一了。据明代吕毖所著的《明朝小史》记载:“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