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的生平简介 郦食其为何被烹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2收藏

郦食其的生平简介 郦食其为何被烹煮?,第1张

 很多时候,不是你出了力,你的名字就能被人们记住,西汉功臣郦食其就是这样。郦食其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替刘邦一口气收服了七十多个城池,就连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都嫉妒他立的大功,但是最后郦食其这个名字却不为人所知。

 郦食其是郦蟠十一世孙,是一个战国旧贵族,他自幼聪慧,从少时起便喜爱读书,时刻关注着时局的变化。不过,秦国灭亡魏国以后,郦食其的家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郦食其沦为了陈留门吏。即使这样,郦食其身上还是自带贵族光环,脾气傲慢,一般人不敢随意驱使他。

 秦末时期,陈胜、吴广以及项梁起义先后爆发,他们都曾途径陈留高阳,但是郦食其都没有投奔他们。郦食其是个有才又高傲的人,他认为只有抱有远大志向和具有谋略之人才是他要追随的。郦食其邻居的儿子在刘邦手下做事,刘邦经常向他询问陈留的有才之人。郦食其通过此人了解了刘邦,他听说刘邦带着军队驻扎在陈留郊外,便让此人帮他传一句话给刘邦,就说:“我的家乡有位六十多岁的郦先生,他身高八尺,大家都称他为狂生,但是他自己说不是狂生。”那人劝郦食其说:“沛公不喜儒生,要是你以儒生的身份去见他,估计会被骂得狗血淋头。”郦食其胸有成竹的说:“你只管按照我教给你的话转告给沛公,他听了一定会见我的。”

 后来,刘邦果然答应见这位不是狂生的郦食其一面。郦食其见到刘邦的时候,刘邦正被两名侍女伺候着洗脚,郦食其只向他微微作了个长揖,然后就问刘邦:“沛公聚集士兵是打算帮助秦朝剿灭诸侯,还是帮助诸侯灭亡秦朝呢?”刘邦一听就怒了,他朝着郦食其大骂:“你个奴才相的儒生,天下百姓深受暴秦之苦,所以诸侯才会率兵反抗,如今你却要我助秦而攻打诸侯!”郦食其接着又说:“既然你有推翻暴秦的大志,为何接待长者还这般无礼?”刘邦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把脚洗完,穿戴整齐以后在正厅接见郦食其,以宾客之礼待之。

 刘邦问郦食其怎么才能推翻暴秦,郦食其就将自己的建议告诉刘邦,他认为陈留是交通四通八达之地,俗称兵家必争之地,他和陈留县令认识,能帮助刘邦收服陈留。收服陈留以后,郦食其又劝刘邦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届时诸侯闻之必然望风而归顺。刘邦按照郦食其的战略,一步步成为了诸侯当中的佼佼者,刘邦想要攻打齐国,但是齐国地广人多,势力不容小觑,刘邦仅有一万多人的士兵,如何与之对抗?

 此时,郦食其再次向刘邦请求让自己出使齐国,他能不费一兵一卒说服齐王归顺刘邦。刘邦欣然同意,派了郦食其出使齐国。郦食其向齐王分析了天下的形势,齐王被其说服,答应归顺刘邦,成为汉朝的藩国。韩信听闻郦食其说服了齐王,一下子就收复了七十多个城池,他嫉妒郦食其,便发兵偷袭齐军。此时郦食其正在齐国,齐王误以为郦食其暗中勾结汉军来攻打他,于是烹煮了郦食其。

 西汉建立以后,刘邦分封诸侯,他非常想念郦食其。的确,郦食其是韩信害死的,但是韩信当时也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折损不得,所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可怜的郦食其,明明是西汉开国功臣,最后却不为人所知。

族谱介绍

姓氏考略:汉官有侍中常侍,后人以官为氏;又,侍其氏改为侍氏,其后盛于泰县。明朝有侍锦,清河人,正德年间任福宁州训导。

①姓氏考略:汉官有侍中常侍,后人以官为氏,又侍其氏改为侍氏,其族盛于泰县。

②清通志氏族略:清时有侍朝,乾隆庚辰进士。

⑤堂号考:台湾地区多此姓。

< >< >诸典对我侍氏远祖郦食其及其侍氏的演变,均有详述

侍氏起源于郦氏,郦氏起源于夏朝,夏禹把黄帝的后代封到郦(即今河南内乡东北菊潭县附近),是用封地名作为姓氏。至秦汉之际,有陈留高阳人(今河南杞县人)郦食(yi)其(ji),秦末农民战争时,助汉刘邦,献技攻克陈留,被封为广野君。其曾孙以郦食其名为姓氏,即为食(yi)其(ji)氏。郦食其的曾孙名平,武帝时为侍中,合官与氏,改“食其”为 “侍其”氏。《史记》和《汉书》上的郦食其列传,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著名历史人物。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一书曾提到过郦食其有其庙碑:“阳渠水又东流,经广野君郦食其庙南,庙在山北上”,“旧基尚存,基前有碑,文字剥缺,不可复识。”宋史有侍其稹、侍其曙父子传(侍其曙,字累升,真宗时举进士,知登州),又有侍其良器,宋左朝散大夫,其后裔居金陵“侍其巷”。《江南通志》和《江宁县志》有文:“至若才技过人,乡里推重者则金陵侍其巷有两人焉,一名禹,字服之,工诗,一名云叟,工琴。”李彭听云叟琴音,作诗赠之,有“君家建邺城东头”之句,经考查,南京“侍其巷”旧址中华门内钓鱼台,现已改名为“一二三巷”。洎明定鼎,洪武(1368-1398)中,改“侍其”为“侍”氏,有侍懋迁六河,洪武时举孝廉,四川綦江县训导;侍锦,迁清河,福宁州训导。

3162全国何氏统宗谱□□卷

清康熙刻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

3163全国庐江何氏家乘不分卷

(清)何彤翰等修

清光绪四年(1878)庐江堂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湖北通城、浙江平湖等地。

3164全国何氏家乘十二卷

(清)何易学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高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注:该族散居安徽、江苏、湖南等地。

3165全国庐江郦何氏大同宗谱二十六卷

(民国)何毓琪 何则林等总纂

民国十年(1921)安徽省文华印书馆铅印本

北图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上海

图 天一阁 安徽图 安徽安庆市图

日本 美国

注:散居安徽、江苏、江西、河南、福建、湖北、

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等地。

3166河北青县何氏族谱□□卷

(清)何耀光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钞本 二册

吉林大学

3167河北正定何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何文龙续修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八册

河北石家庄市图

3168山西灵石何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何思忠等编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序刻本 六册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日本 美国

注:清乾隆三十五年始修。

3169上海青浦何氏家谱一卷

(清)王芑孙辑

清刻本 一册

江苏常熟市图

3170上海青浦竿山何氏族谱不分卷

(清)何廷璋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四册

吉林大学 上海市文管

3i71江苏宿迁何氏族谱□□卷

民国十六年(1927)手写本

江苏宿迁县图

3172江西靖江黄桥迁靖何氏族谱十四卷

(民国)姚龙光撰

民国十五年(1926)木刻本

江苏靖江县影剧公司

注:谱首修於明初。

3173江苏江都何氏族谱四卷

(民国)张旭东三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4)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郭村镇东进村五一队

注:谱创修於清乾隆间何南溪。

3174江苏秦兴何氏家乘十四卷首一卷

(清)何檀重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3175江苏镇江京江何氏家乘二卷

(清)何佳琛 何佳琪等纂辑

清道光十六年(1836)无远堂刊本

日本 美国

注:一名《京江何氏支谱》。

3176江苏镇江京江何氏家乘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何志庆等纂

清光绪十三年(1887)无达堂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注:何森始修於明万历五年。

3177江苏镇江京江何氏家乘十四卷

(民国)何恩浩纂修

民国十一年(1922)无违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江苏镇江市图(存十三

卷) 美国

3178江苏丹阳何氏重修家乘二十卷

(清)何宝箴编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十二册

上图

3179江苏常州晋陵何氏家乘八卷

(清)何晋升纂修

清道光五年(1825)尚仪堂钞本 六册

吉林大学

3180江苏常州何氏家乘十二卷

(清)何雍若 何寿安等续修

清光绪元年(1875)三高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美国

3181江苏常州何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何善培修

清光绪三年(1877)永富堂木刻本 二十二册

河北大学

3182江苏常州何氏家乘十三卷

(清)何国璋重修

清宣统元年(1909)思敬堂活字本 十四册

吉林大学

3183江西常州晋陵何墅何氏家乘三十二卷

(民国)何廷望等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刻本 三十二册

河北大学

3184江苏常州毘陵何氏家乘八卷

(民国)何殿瑾 何留成主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8)

3185江苏无锡何氏家乘四卷

(清)何保初重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 四册

日本

3186浙江杭州灵山河氏九修族谱一卷

(清)刘育等纂

清道光五年(1825)木刻本

江西档

3187浙江杭州巴山何氏十一修族谱一卷

(清)李其光等撰

清光绪末年木活宇本 一册

江西档

注:记事至光绪二十三年。

3188浙江富阳富春横槎何氏宗谱八卷

(清)何兆履修 何上宪 何兰台纂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

浙江图(存卷1一一7)

3189浙江富阳宁善何氏宗谱二卷

(清)应步云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永庆堂活字本 二册

历史所

3190浙江萧山何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何源重修

清乾隆十六年(1749)刻本 四册

人民大学

3191浙江萧山河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何永介等增修

清嘉庆十九年(1814)世恩堂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3192浙江萧山芹沂何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何鲲 何培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世恩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3193浙江萧山芹沂何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世恩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3194浙江桐庐桐江高畈义门何氏宗谱六卷

(民国)何万钟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桐庐县档

注:何德正、何德明首修於明万历二十三年。此

谱为十七修。

3195浙江馀姚姚江何氏草宗谱不分卷

手写本 一册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3196浙江鄞县何氏宗谱二卷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刻本

浙江鄞县古林乡文化站(残)

3197浙江奉化泉溪何氏宗谱六卷

民国十四年(1925)手写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3198浙江嘉兴何氏支谱不分卷

(清)何廷模等辑

清嘉庆至道光间刻本 一册

浙江嘉兴市图

注:又名《何氏宗谱》。

3199浙江嘉兴何氏家谱不分卷

(清)何曾禧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 一册

科图 美国

3200浙江安吉何氏宗谱五卷

木活字本

浙江馀姚县文管

3201浙江绍兴续修家山何氏车门里宗谱一卷

(清)方以浩纂辑

清雍正八年(1730)福庐堂木活字本 一册

历史所

3202浙江绍兴山阴峡山何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

卷附世系略一卷

(清)何经文重修 何煟补

清乾隆十五年(1750)序刊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3203浙江绍兴崃山何氏三修续谱四卷首二卷

(清)何士祁 何十基纂修 何凤仪抄录

清光绪九年(1883)手写本 四册

历史所

3204浙江绍兴峡山何氏六房谱十四卷

(清)何士基纂修

清咸丰元年(1851)刊本 四册

吉林大学

3205浙江绍兴会稽何家 何氏宗谱不分卷

(清)何宽纂辑

钞本 一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四年,此为据乾隆续修

本所抄。仅有世系。

3206浙江绍兴山阴何氏私乘不分卷

清钞本 一册

浙江图

3207浙江诸暨暨阳家山何氏宗谱二卷

(清)何旺等续修

清嘉庆二年(1797)福庆堂刊本 二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雍正八年,此为三修。

3208浙江诸暨暨阳家山何氏宗谱四卷

(清)何胜茂等重编

清光绪间木活字本 三册

四川图

3209浙江诸暨暨阳家山何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何荣烈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三(1907)缵绪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3210浙江诸暨暨阳家山何氏宗谱四卷

(民国)何顺富修

民国二年(1913)木刻本 四册

河北大学

3211浙江诸暨暨阳西何何氏宗谱十八卷

(清)何学均等重修

清光绪二年(1876)仁义堂活字本

北图 吉林大学

32l2浙江诸暨暨阳西何何氏宗谱十八卷

(清)何学安 何学均重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刻本 十八册

北图 河北大学

3213浙江诸暨暨阳金岭何氏宗谱八卷

(清)何鹤皋等修

清光绪六年(1880)清源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3214浙江诸暨金陵何氏宗谱八卷

(清)何成定修

清宣统三年(1911)清源堂刊本 八册

科图

3215浙江诸暨暨阳佳山何氏宗谱四卷

(清)何真海 何祯贤等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麟趾堂刊本 四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雍正九年。

3216浙江诸暨暨阳佳山何氏宗谱八卷

(民国)何长定 何章照等续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麟趾堂刊本 八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雍正九年。

3217浙江诸暨暨阳佳山何氏宗谱十卷

(民国)何锡龄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缵绪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3218浙江诸暨暨阳和 何氏宗谱□□卷

(民国)何志翰修 何梦蛟纂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浙江图(存卷1、2)

3219浙江上虞崧里何氏宗谱八卷

(清)何洵 何简等纂修

清乾隆十九年(1754)钞本 三册

浙江图

3220浙江上虞崧里何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何溪纂修 何允升主修

清道光三年(1823)庆远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3221浙江上虞崧镇何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何立道 何其良修

民国十年(1921)庐远堂木刻本 十二册

北图(二部)历史所 北京大学 南开

大学 河北大学

3222浙江新昌何氏宗谱十卷

民国四年(1915)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1、2、4一7、9、10)

3223浙江兰溪莲湖何氏宗谱

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厚仁乡(共四部,一部完整、三部残)

3224浙江兰溪何氏宗谱七卷

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甘溪乡清圹

3225浙江兰溪何氏宗谱十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登胜乡

3226浙江兰溪何氏宗谱六卷

清光绪二十二年(190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钱材乡(缺卷5、6)

3227浙江兰溪芦江何氏宗谱一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官圹乡(缺三册)

3228浙江兰溪何氏宗谱三卷

(民国)何福良重修

民国八年(191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黄店乡范宅

3229浙江永康双泉何氏特祠宗谱□□卷

(民国)吴从周写本曲 陈松龈校正

民国十一年(1922)永邑徐正心堂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2、5)

3230浙江东阳庐江郡何氏桓松宗谱八卷

民国十五年村(1926)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古光乡(存卷1、8)

注:始修於清康熙十一年。

3231浙江东阳何氏第三十三次修谱纪念刊不分

(民国)何绍韩编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影印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3232浙江义乌西金何氏宗谱二卷

(民国)何道潮总理

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二册

北图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何永照始修於清乾隆五十六年。

3233浙江常山縤溪何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何士鼎 何士谦等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何家乡何家村

注:何宋文、何宋秀首修於宋德佑二年。

3234浙江临海何氏宗谱一卷

(清)何其绕修 郭性 续修

清道光三年(1823)修 道光十七年(1837)

续修 写本

浙江临海县博

注:问有何氏后人墨字添注后生人物,纪年至清

光绪二十年。

3235浙江临海台洲栅浦郡城何氏宗谱□□卷

(清)何奏箎纂

稿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一册)

清宣统二年(1910)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首及艺文等四册)

注:何宽创修於明万历间。

3236安徽淮南何氏宗谱二卷

(清)何维楷 何维栋纂辑

清同治十二年(1873)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注:散居凤阳、定远、怀远等地。

3237安徽淮南何氏宗谱二卷

民国十一年(1922)石印本 二册

河北大学(二部)

注:散居凤阳、定远、怀远等地。

3238安徽无为何氏宗谱四卷

(清)何 编纂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刻本 四册

安徽博

3239安徽庐江何氏宗谱□□卷

(清)何秀倬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钞本 四册

科图

陶朱街道:

管理2个社区、21个行政村:金村社区、城西社区、白门下村、白门上村、城西新村、丰兴村、红联新村、红门村、西苑村、开元村、联合村、刘家山村、开义村、三都村、三都二村、上下阁村、宋家畈村、唐山村、汪家桥村、五蓬新村、西湖村、张乐村、祝桥头村。

  面积9498平方千米,人口522万人(2005年底)。2006年,辖2个居民区、68个行政村:金村、城西;翟山、潭俞、木桥、跨湖桥、庙坞、山下赵、桑园陈、陶朱、棋盘、长连、三宅、前宅、徽州宋、汪家桥、下水阁、上水阁、里方、下新、下宅、中宅、上宅、山顶、闪阳、新石、花山、苍湖、红岭、杨村畈、红岭、新亭埠、新村、陆家、祝桥、乐家坦、张四里、郦家、蒋坞、宋家、陈丰、高畈、傅庄、傅兴、丰木、下倪、青龙、红卫、楼店、马湖、官庄、孟冯沈、外新、白阳头、江山、山塔、浮邱、梓树岭下、峨眉、官路、俞张、梓山、马坊、明联、前山、禾丰、富村畈、望泄、城山、浪堰、水磨。办事处驻环城北路

浣东街道:

管理1个社区、2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东盛社区、五里亭居委会、丁严王居委会、城东村、东兴村、高湖村、浣东新村、黄徐村、火烧吴村、暨东村、李村一村、李村二村、里联村、萝山新村、廿里牌村、浦东新村、盛兆坞一村、盛兆坞二村、盛兆坞三村、双桥村、太和村、汤家店村、王家湖村、曲陶阮村、詹徐王村、章金新村、诸中村。

  面积115平方千米,人口444万人(2005年底)。2006年,辖1个社区、65个行政村:东盛;东阮、陶湖沿、下季、上季、丁严王、曲潭、五里亭、王家湖三、王家湖二、王家湖一、新塘顶、大金、东山吴、新东、张家坞、白马墩、廿里牌、白鱼潭、斗门、汤家店、泰南、上章、金明、骆家山、黄家墩湖、新江、下东阮、西高湖沿、东高湖沿、下章、古里桥、大联、燕尾山、大埂头、琅山、里钱、陶湖、双桥、芦溪、霞阳、新兴、严塘、黄婆桥、上黄、徐家坞、火烧吴、梓月岭、蒋铁、章村、李宜、李三、李村、福庆岭、陶家、寺坞、阮村、陈外、殷家、仙驾畈、张家、大花园、横塘、祝村、金鹅湖、詹徐王。办事处驻暨东路67号。

北纬27 °,东经111°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度,北纬27度,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16公里,总面积10967平方公里。全镇3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08年末总人口5818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30人。村村通公路,公路总长度803公里,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2座、小Ⅱ型水库8座、山塘2580口,镇内有初中3所,小学26所,卫生院1所,村村都有卫生防疫点,电信邮电所一个,村村通电话移动网络覆盖全镇,有移动通讯基站7 座,村村通电,有安全饮水工程12处,享受自来水服务10296人,有文化站1个。 郦家坪镇属丘陵山区,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气候温和,降水偏集中。镇内各型水库11座,储水量近2000万立方米;2580口山塘象一颗颗明珠点缀在这个边陲乡镇。张家冲水库库容1100万立方米,水质优良,青山环抱,盛产鱼虾,风景秀美,是旅游观光、垂钓、修身养性的胜地;镇内峨眉山,风景优美,引人入胜;城天堂村的“狗鸡石”,似狗非狗,似鸡非鸡,令人称奇。还有紫塘冲村的明清古建筑,修的高大坚固,有大院,大厅,绣花楼,风火墙,石制大水缸与集水槽 ,天井,各处的梁柱上和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颇有古代的富家大户气势。看后使人联想万千,发出种种感慨,这样偏僻的村落竟然有一个如此引人入胜的带有古代建筑艺术风格的遗址。

郦商(?―前180年),陈留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人,西汉初年将领。陈胜起兵反秦时,郦商聚集招兵买马,得到数千人。刘邦攻城夺地到陈留,郦商带领将士四千多人投归刘邦。跟随刘邦攻打长社,赐爵信成君。跟随刘邦攻打缑氏,封锁黄河渡口,在洛阳大破秦军。跟着刘邦攻取宛、穰两地,另外平定十七县。自己单独率军攻打旬关,平定汉中。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汉王,赐给郦商信成君爵位,并以将军职位担任陇西都尉。郦商又单独率军平定北地和上郡。击败雍王章邯、周类、苏驵所率军队。出兵巨野,因激战有功,刘邦授予他梁国相印,又增食邑四千户。以梁国相国的职位随刘邦与项羽作战达两年三个月,攻取胡陵。

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谋反,郦商以将军的身份随从刘邦去攻打臧荼,在易下击败臧荼的军队。因杀敌有功,升任右丞相,封号涿侯,后改封曲周侯。又平定上谷,攻打代郡,与周勃等平定代郡和雁门郡。又攻打陈豨。公元前180年,郦商去世,諡号景侯。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郦商 国籍 :西汉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陈留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 逝世日期 :前180年 爵位 :信成君→涿侯→曲周侯 諡号 :景侯 人物生平,平定汉中,与楚久战,战功卓越,胁迫除吕,历史评价,史书记载,家庭成员,墓地, 人物生平 平定汉中 郦商,陈留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人。陈胜起兵反秦时,他聚集了一伙年轻人四处招兵买马,得到好几千人。沛公刘邦攻城夺地来到陈留,过了六个多月,郦商就带领将士四千多人到歧投归刘邦。跟随刘邦攻打长社,率先登城,赐爵封为信成君。跟随刘邦攻打缑(gōu)氏,封锁了黄河渡口,在洛阳东面大破秦军。跟着刘邦攻取宛、穰两地,另外又平定了十七个县。自己单独率军攻打旬关,平定汉中。 与楚久战 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立刘邦为汉王。刘邦赐给郦商信成君的爵位,并以将军的职位担任陇西都尉。郦商自己单独率军平定了北地和上郡。在焉氏(《汉书》作乌氏)打败了雍王章邯部下所率领的军队,在栒邑打败了周类所率领的军队,在泥阳打败了苏驵所率领的军队。于是刘邦把武成县(《汉书》作武城)的六千户赐给郦商,作为他的食邑。他以陇西都尉的职位跟随刘邦攻打项羽的军队达五个月之久,出兵巨野,和钟离昧交战,因激战有功,刘邦授予他梁国相印,又增封食邑四千户。以梁国相国的职位跟随刘邦与项羽作战达两年三个月,攻取胡陵。 战功卓越 公元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即皇帝位。同年秋天,燕王臧荼谋反,郦商以将军的身份随从刘邦去攻打臧荼。在龙脱大战时,郦商冲锋陷阵,率先登城,在易下击败臧荼的军队。因杀敌有功,被升任右丞相,赐给他列侯的爵位,和其他诸侯一样剖符为信,世世代代永不断绝,以涿邑五千户作为他的食邑,封号为涿侯。以右丞相之职单独带兵平定上谷,接着又攻打代,刘邦授予他赵国的相国之印。以右丞相加赵国相国的身份带兵和绛侯周勃等人一起平定了代郡和雁门郡,活捉了代国丞相程纵,守相郭同,将军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员共十九人。凯旋之后,以将军的身份担任太上皇的护卫一年零七个月。十月,又以右丞相之职攻打陈豨,捣毁东垣城墙。又以右丞相之职跟随刘邦进攻反叛的英布,郦商领兵向敌人前沿阵地猛攻,夺取了两个阵地,从而使汉军能够打垮英布的军队。刘邦把他的封邑改在曲周,增加到五千一百户,收回以前所封的食邑。总计郦商一共击垮三支敌军,降服平定六个郡、七十三个县,俘获丞相,守相,大将各一人、小将二人、二千石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员十九人。 胁迫除吕 郦商在侍奉汉惠帝,吕后时,因身体不好,不能料理政事。他的儿子郦寄,字况,与吕禄很要好。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大臣们想诛杀吕氏家族,但是吕禄身为将军,统领北军,太尉周勃进不了北军的大营。于是就派人威胁强迫郦商,让他的儿子郦况去欺骗吕禄。吕禄相信了郦况的话,就和他一起出去游玩,使得太尉周勃才能够进入军营,控制北军。这样,才铲除了吕氏家族。同年,郦商去世,諡号为景侯。 历史评价 司马迁:“攻城野战,获功归报,哙商有力焉;非独鞭策,又与之脱难。” 陆机:“曲周之进,于其哲兄。俾率尔徒,从王于征。振威龙蜕,摅武庸城。六师实因,克荼禽黥。” 史书记载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家庭成员 哥哥 郦食其,封武遂侯。 儿子 郦寄,袭封父爵。 郦坚,封缪侯,諡号靖侯。 孙子 郦遂成,郦坚之子,袭封父爵,諡号康侯。 曾孙 郦世宗(郦他宗),郦遂成之子,袭封父爵,諡号怀侯。 玄孙 郦终根,郦世宗之子,袭封父爵,官任太常,因犯法废黜封国。 墓地 郦商与其兄郦食其的墓地,位于河南省杞县高阳镇高阳村西南隅铁底河南岸。郦食其墓建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郦商墓建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两墓冢东、西相并,高约7米,墓后于东汉延熹六年(公元63年)创建郦生祠,雍丘县令董生命县人苌照为文立碑。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奉文饬修。 墓址遭受历代水患和战争破坏,祠庙碑刻皆毁。后来人们任意到墓区取土,两个大冢北面被挖去三分之一。其墓备受历代的尊崇,是豫东平原上有确凿纪年的两汉古墓。墓区内除两大墓外,还埋藏着不少汉代小型墓,它内含两汉时期的墓群,对开发和研究秦汉文化、礼乐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

 灌婴,睢阳贩缯者也。高祖为沛公,略地至雍丘,章邯杀项梁,而沛公还军於砀,婴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於成武及秦军於杠里,疾斗,赐爵七大夫。又从攻秦军亳南、开封、曲遇,战疾力,赐爵执帛,号宣陵君。从攻阳武以西至雒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西入武关,战於蓝田,疾力,至霸上,赐爵执圭,号昌文君。

 沛公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还围章邯废丘,未拔。从东出临晋关,击降殷王,定其地。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佗军定陶南,疾战,破之。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

 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北至彭城。项羽击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於雍丘。王武、魏公申徒反,从击破之。攻下外黄,西收军於荥阳。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於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击项羽之将项冠於鲁下,破之,所将卒斩右司马、骑将各一人。击破柘公王武军燕西,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连尹一人。击王武别将桓婴白马下,破之,所将卒斩都尉一人。以骑度河南,送汉王到雒阳,从北迎相国韩信军於邯郸。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

 三年,以列侯食邑杜平乡。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击破齐军於历下,所将卒虏车骑将华毋伤及将吏四十六人。降下临淄,得相田光。追齐相田横至嬴、博,击破其骑,所将卒斩骑将一人,生得骑将四人。攻下嬴、博,破齐将军田吸於千乘,斩之。东从韩信攻龙且、留公於假密,卒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身生得亚将周兰。

 齐地已定,韩信自立为齐王,使婴别将击楚将公杲於鲁北,破之。转南,破薛郡长,身虏骑将一人。攻傅阳,前至下相以东南僮、取虑、徐。度淮,尽降其城邑,至广陵。项羽使项声、薛公、郯公复定淮北,婴度淮击破顶声、郯公下邳,斩薛公,下下邳、寿春。击破楚骑平阳,遂降彭城。虏柱国项佗,降留、薛、沛、酂、萧、相。攻苦、谯,复得亚将。与汉王会颐乡。从击项籍军陈下,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虏将八人。赐益食邑二千五百户。

 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下东城、历阳。度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

 汉王即帝位,赐益婴邑三千户。以车骑将军从击燕王荼。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

 从击韩王信於代,至马邑,别降楼烦以北六县,斩代左将,破胡骑将於武泉北。复从击信胡骑晋阳下,所将卒斩胡白题将一人。又受诏并将燕、赵、齐、梁、楚车骑,击破胡骑於硰石。至平城,为胡所困。

 从击陈狶,别攻狶丞相侯敞军曲逆下,破之,卒斩敞及特将五人。降曲逆、卢奴、上曲阳、安国、安平。攻下东垣。黥布反,以车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於相,破之,斩亚将楼烦将三人。又进击破布上柱国及大司马军。又进破布别将肥铢。婴身生得左司马一人,所将卒斩其小将十人,追北至淮上。益食邑二千五百户。布已破,高帝归,定令婴食颍阴五千户,除前所食邑。

 凡从所得二千石二人,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各一人,二千石十人。

 婴自破布归,高帝崩,以列侯事惠帝及吕后。吕后崩,吕禄等欲为乱。齐哀王闻之,举兵西,吕禄等以婴为大将军往击之。婴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绛侯等既诛诸吕,齐王罢兵归。婴自荥阳还,与绛侯、陈平共立文帝。於是益封婴三千户,赐金千斤,为太尉。三岁,绛侯勃免相,婴为丞相,罢太尉官。

 是岁,匈奴大入北地,上令丞相婴将骑八万五千击匈奴。匈奴去,济北王反,诏罢婴兵。后岁馀,以丞相薨,谥曰懿侯。传至孙强,有罪,绝。武帝复封婴孙贤为临汝侯,奉婴后,后有罪,国除。

郦食其的生平简介 郦食其为何被烹煮?

 很多时候,不是你出了力,你的名字就能被人们记住,西汉功臣郦食其就是这样。郦食其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替刘邦一口气收服了七十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