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萧皇后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历史上,真实的萧皇后,第1张

萧皇后,南兰陵人士,梁武帝萧衍后代,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

萧氏出生于二月,按当时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利,因此,就由萧氏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萧岌夫妇收养萧氏不满一年,便双双去世。 萧氏,遂转由舅父张轲收养。张轲,虽然为安平王萧岩僚属 ,但家境贫寒。因此,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家务。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可见,她出身高贵,少女时代的萧氏,颠沛流离,阅历丰富,人生坎坷。

她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她精通医术,颇知占卜术,15岁那年,隋文帝夫妇,为次子晋王(杨广)选妃于梁国,因梁国诸公主的占卜,结果皆不吉利,于是,从张轲府中迎回萧氏,占卜为吉,册为晋王妃。由于她,婉顺聪慧,知书达礼。深得隋文帝夫妇欢心和丈夫杨广宠爱,诞育三子一女,为夫杨广夺嫡立下汗马功劳。

年轻的晋王夫妇,婚后琴瑟和谐,夫妻恩爱(萧氏张杨广2岁)。开皇二年,晋王妃萧氏便随丈夫前往晋阳赴任。开皇三年(583年)四月初二,隋文帝,梦见一位天神从天而降,说将会投生于杨家。不久,就传来了,晋王妃在并州怀孕的消息。于是隋文帝便将晋王妃迎回大兴,安置在大兴宫的客厅,予以厚待。

杨广坐镇江南,大力拉拢江南士族和佛教高僧时,晋王妃萧氏,梁朝皇室的出身,和佛教信仰的背景,为杨广在江南加分、添人气、争民心。每当独孤皇后(隋炀帝都怕的女人,因此不敢过多亲近其他美女)派遣宫人前往探视晋王夫妇时,王妃往往与宫人同寝共食,借以讨好独孤皇后。同时,也是由于杨广一直专情于萧氏,深得独孤皇后喜爱。为以后的夺嫡埋下了伏笔。

在萧氏,见识高远,阅历丰富,贤达淑惠的助力下,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广终于如愿以偿被册封为太子,王妃萧氏亦随之成为太子妃,可见,萧氏和杨广的感情深厚,绝非市井流传那样不堪。她也是,属于传统中,相夫教子式的美女。这样的美女,哪个男人不爱?

隋炀帝即位,杨广三十七岁,萧皇后三十九岁。年近四十,风韵犹存,深得宠爱和敬重,面对隋炀帝执政失德,多次婉谏无果。萧皇后,因为惧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赋》委婉劝戒,可谓,一卷芭蕉婉转心,用心良苦。

大业十四年(618年),江都政变,在行宫的杨广,被叛军宇文化及等所杀。萧皇后带着幼孙、皇室诸女,被乱军带到了聊城。之后,窦建德率兵攻城迎回皇后,并将皇后暂安置于武强县。时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是萧皇后的小姑兼杨广堂妹。因此关系,遂处罗可汗遣使恭迎皇后。窦建德不敢不从,将萧皇后随使前往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处定襄。自此,流落域外,花自飘零水自流,想杨广、想往事、想家乡……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灭亡东突厥,迎萧皇后回京。回京后的萧氏,得到了唐太宗的礼遇。

贞观二十一年,萧皇后崩逝,享年八十一岁。萧氏逝世后,唐太宗以后礼将萧皇后葬于炀帝之陵(杨广衣冠冢),上谥为愍皇后。

近年,扬州考古发现,那个年代的古墓,规格属于“帝王”级别,只是没有官方参与痕迹,倒也奢华,符合杨广喜好。传言,是萧氏,念及夫妻恩爱,倾尽资财,寻得杨广尸体,收买当权者,厚葬杨广!我深信不疑:还有谁敢于冒险、倾财,为了一个“万人恨”的死人厚葬?

这样的萧皇后,是市井传言,奢靡*荡,助纣为虐,不体民情,胡作非为的妖女?当时的,几乎所有当权者,无不敬重的人,是妖女?我们现在的人,比当时的人更清楚?

萧氏,萧皇后,不仅不是妖女,而是,贤淑有加,体恤民情,聪明睿智,爱国、爱家、爱丈夫,相夫教子、不失风韵的奇女子,千古难寻

和我一起,用自己的眼睛,从你我的视角,回顾 历史 ,观察 历史 ,学习 历史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杨氏,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杨(士)贵孙女,右卫副率慈汾 二州刺史静公杨誉女,兄常州刺史工部侍郎鸿胪卿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太子少师赠仪同三司上柱国郑国懿公杨崇敬,侄太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杨志诚。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陆。1980年墓葬在湖北安陆王子山被发现,出土文物颇多,其墓葬作为南方典型墓葬研究,尤以簪花金饰和金刀最为精美。(有详实考古报告)在全唐文收录其侄杨志诚的墓志提到:“闲者遭家迁播几筵靡托,而今蒙国昭洗,情礼获申。”,疑为吴王妃杨氏家因妻族而遭到过政治清洗,王妃本人的墓志凹凸不平无一字,怀疑遭到磨平,其棺椁也无查,仅剩棺床,考古报告怀疑遭到抛尸。幸好后经平反,其侄官至高位,由其侄墓志我们才方可领略杨氏一族的风采。其祖杨士贵在《隋书》有载,其父杨誉与兄侄在《旧唐书》、《全唐文》、《贞观政要》、《宰相世袭》均有记载。

萧氏,根据李恪后人家谱显示可能为第二任吴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还有李璄,家谱中不知为何却无吴王妃杨氏任何记载,有待研究。而根据成王李千里墓志铭,成王出生于贞观末年并“实长吴嗣”,也就是嫡子。如果吴王妃杨氏亡故于贞观中期确凿,则成王千里也当为第二任吴王妃所出。萧氏疑出梁朝帝室,家谱记载与李恪葬于西长安城。原文曰“妣萧妃,曾封沛国夫人。公妣俱葬于西长安城”并有萧氏一封沛国夫人的诏书,妃指亲王正妻而非泛指,因无墓志出土,家世不明。按道理亲王正妃乃正一品外命妇不可能再同时封国夫人,故而有人推测有可能是先贬后平反时晋封。但是,目前,族谱真实性尚待考证,此中所云存疑。因此,吴王妃杨氏为何独葬湖北安陆而未同李恪合葬和第二任吴王妃是否为萧氏目前仍为历史谜团,有待考古挖掘近一步揭开历史真相。

与金庸先生齐名的武侠大宗师古龙先生,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古龙先生笔下的男主角都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楚留香、李寻欢、傅红雪、连城璧。 他们出场几乎都是一袭白衣、干净清爽的贵公子。 若要说哪个主角名字最为经典,个人认为是萧十一郎,这个名字出自「 ”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风流多才,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后成为诗词中专用语,泛指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爱恋的男子。 萧衍那个时代,特别讲究门第出身,萧衍本人就出自兰陵萧氏,妥妥的贵族子弟。 兰陵萧氏到底有多牛? 在萧衍建立梁朝之前,同宗的萧道成在之前建立了南齐王朝,梁灭亡后,萧衍的孙子又在江陵建立了傀儡国西梁。西梁国直到587年才被隋朝废掉。 从南齐到西梁,兰陵萧氏当了108年皇帝,先后出了17位天子。 一说到皇帝,立马感觉萧这个姓氏涨了三分贵气,也就有了话题。 还记得吗?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故事背景是南朝的梁朝,皇族的姓氏就是萧。 隋朝灭西梁后,萧氏也没有就此中衰。 隋炀帝娶了萧氏皇族的女儿为皇后,后来唐高宗李治的萧淑妃,也是兰陵萧氏的子孙。 隋灭唐兴之际,萧氏遗落在民间的子孙再度复起,由萧铣率领揭竿而起,一度建立了一个席卷江南的梁国。萧氏大大地风光了一把。 要不是遇上大唐第一名将李靖(唐朝征讨萧铣的主帅是李孝恭,但主要指挥是副帅李靖),估计萧氏重新建立南朝也不在话下。 到了唐朝,萧氏族人再度崛起,以萧瑀拜相为开端,陆续有10人出任丞相。其中出自西梁皇帝萧岿后人的这一支,就有8人拜相,史称"八叶宰相",并且这些人都以刚直耿直著名。 这个辉煌的记录被后人反复赞叹。 后世欧阳修、宋祁赞兰陵萧氏:"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大文豪苏东坡也赞道"摇毫欲作衣冠表,成事终当继八萧"。 从胯子到贵胄,南朝萧氏的崛起之路 萧氏郡望是东海郡兰陵县,没错,就是那个被吐槽过无数遍的枣庄。不光兰陵王高长恭被黑坏了,兰陵萧氏也可以说是枣庄萧氏。一股山东胯子的味儿立马弥漫开来…… 不过历史上的萧氏并没有在枣庄摘过枣,西晋末年就因战乱逃离了兰陵,在东晋侨置的南兰陵郡(今江苏武进)生活。 兰陵萧氏自称是汉朝相国萧何的后代。其实萧何的血脉真正有没有传到东晋南朝,这事根本就是一本糊涂账,即便有,这血缘也差不多被稀释干净了。 他们就那么一说,咱们就这么一听,又不是我们自己认祖归宗。 萧氏在南朝刘宋时代开始发迹,刘裕的继母萧氏是兰陵萧氏,她的娘家人沾了光逐步走上政治舞台,史称这一枝萧氏为「 ”皇舅房”。 皇舅房出身寒微,也没什么杰出人物,随着萧太后的去世,很快就重归寒微了。 这也验证了一个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是靠实力得来的地位,终究会风流云散。萧氏真正的转机发生在刘宋末年。 刘宋末年皇族争位发生内乱,宋明帝不敢信任朝中老臣宿将,起用了出身底层、长期在军中为将的萧道成。萧道成靠着他出众的军事素质,逐渐做到中领军的高位。 宋明帝去世后朝政进一步混乱,掌握了京师军权的萧道成趁机发动兵变,取代刘宋,建立了萧氏南齐王朝。 后来南齐衰落,同样出身兰陵萧氏的萧衍起兵灭齐,建立梁朝,又延续了萧氏的辉煌。从寒族转向皇族,萧氏的机会是从战乱中获得的。 常言道,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萧氏之所以能抓住这一机会,在于他们一直习武治戎,乱世须良将,萧道成和萧衍走上前台,并不全是偶然。 最令人佩服的是,萧氏虽然以武起家,但掌握皇权后,迅速把文化教育当头等大事,齐梁两代的皇族子弟普遍都拥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比如召集过「 ”竟陵八友”的齐竟陵王萧子良、《南齐书》的作者萧子显、《昭明文选》的作者梁昭明太子萧统,这些都是中国文学界、史学界有一席之地的顶级大家。梁武帝萧衍、梁元帝萧绎都是能够开坛讲《老子》《论语》的大学问家。 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梁武帝萧衍。 萧衍文武全才,除了中国传统的诸子百家,还对外来的佛教非常推崇,他四次舍身出家,并不是不务正业,而是想借佛学,来调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问题。 对于学术的异见,他非常宽容,对提出「 ”神灭论”的范缜的屡次调侃,他没有任何报复行为。 且不说结果如何,单是这份气量就足以让人仰望。 就在齐梁两代70多年时间里,萧氏完成了华丽转型,他们从赳赳武夫变成学富五车的文化世家。 这个转型有什么意义呢? 持久。 诗书传家的萧氏,成为江南硕果仅存的华族 文化永远是人类进步的基础。 特别是在教育水平不均衡的古代,有文化意味着能从政,因此诞生了一大批名门望族。 提到名门望族,人们第一印象总是会想到刘禹锡的《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王谢,就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他们两家对于东晋王朝堪称中流砥柱。 王谢家族当年就是靠文化修养起家的,但是他们掌权之后,却在声色犬马中逐渐堕落。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到南北朝时期,王谢两家的风头逐渐被兰陵萧氏所取代,萧氏在中国历史延续的时间,也远远超过了其他两家。 所以,与其说刘禹锡是对旧日高门的怀念,倒不如说是一种嘲讽。 而萧氏躲过了这个命运。梁朝灭亡后,僻居于江陵一城的小小西梁国,仍然把文化当成他们的传家宝。 西梁传了三代皇帝,代代都是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高手。 有一个很有趣的梗。 西梁首任皇帝萧察痛恨宗主国北周的欺凌,写了一篇赋咒骂北周鲜卑人,里面又是妖又是胡,骂得痛快淋漓。 有人问你难道不怕他们治你罪,萧察说我就不信他们能看得懂。 的确,萧察的赋一句一典故、两句一隐喻,一般人确实整不明白。 萧氏的文化功力并没有只用在抖机灵骂人上。 隋唐建立科举制后,萧氏百余年没有中断的文化底蕴和士族门风终于发挥出来。 从唐初萧瑀开始,萧氏族人就连连在朝中做高官。 萧瑀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萧璟、萧钧、萧华等人都以才学、品德、操守兼优而著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中唐以后,萧氏子弟坚持与宦官势力作斗争,表现出非常高的政治气节。 中唐以后,兰陵萧氏全部向文学转型,几乎所有子弟都通过考进士走上政治舞台。 萧氏的名气越来越大,以至于当时外国人都慕名拜访。有一位新罗来的使者说,他们国家的士人,都想请唐朝学问家萧颖士当老师。 悠悠千古事,往昔犹昨朝。 兰陵萧氏的兴旺发达,给奋斗着的人树起了很好的标杆。人生处世,成功需要很多条件。在三五年、十来年的尺度上看,背景、地位大于能力和机会;但在一辈子的尺度上看,对于绝大多数人,实力和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萧道成、萧衍都是靠个人奋斗变身人赢,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也都有机会,前提是你肯奋斗。 而且,兰陵萧氏靠军功起家,是在底层真刀真枪搏出的功名,靠着文化传承,绵延不绝。数代人的坚持不懈,才有了最后的井喷。 那么对于羡慕贵族的我们来说,除了个人努力,还要形成好的家风,惠及子孙。仅仅通过几节所谓的「 ”贵族课程”,想走终南捷径,恐怕是要花了冤枉钱。

  坑里太保庙是一组建筑群,位于建瓯市西郊坑里,面朝坑里水库,由有太保庙、天后宫、关帝殿、观音阁、大戏台等组成。

  太保是当地独有的民间信仰,明清以前的《建宁府志》、《建安县志》、《瓯宁县志》等旧志均未见载,仅见于民国版《建瓯县志》。关于太保的由来,当地主要流传着两种版本:

  一是“闽王敕封说”。南唐保大初(943年),王延政据建州称帝,为揽人才,开科取士,得文武进士百人,以萧钅秦文武全才名登榜首。是时,张天师正在建州传道,闽天德皇帝为试张天师法力,便着人在龙安岗下挖一大洞,命百名新科进士扮作妖怪在洞内喧闹,同时又命张天师前往收妖。到了龙安岗上,张天师作法,顿时山崩地裂,洞内九十九位进士身首异处,仅门边一士削去一足。事后,闽天德皇帝念百士枉死,便追封九十九人为太保,以萧钅秦为首,在龙安岗上立庙祀奉;封削足者为山魈,着各地山神庙内供奉。

  二是“萧氏家谱说”。小松萧氏认为萧公太保是其祖先,九十九位太保是其祖先的结义兄弟。据《萧氏家谱》记载,其始祖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之胞弟萧衡。梁亡后,萧氏一支迁往洛阳之郊,即小松萧氏之祖。适时,萧钅秦与弟铿蓄志谋复萧梁江山,结交四方豪杰百人,以保境安民之名,办起民团,将洛阳郊区青壮农民编练成军,萧钅秦自称“冲天太保”、分封结义兄弟为各名号“太保”,相传被唐朝护国世袭天师以图谋造反斩杀于洛阳郊龙头岙。萧家族人闻讯亡命天涯,北宋末入闽,落脚在小松镇旗山下,在龙安岗建庙,立九十九位太保香位,太保之信仰由此渐传各处。

  天后宫与太保庙并列,占地160平方米,宫内环绕四周是一组以妈祖为主题及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和下西洋等情景故事的组合根雕群,居中一尊高68米、底座宽324米全国罕见的木雕妈祖神像。该神像原木属柳杉,源出于玉山镇筹岭村,是1998年6月20日山洪暴发时,从横坑垅塌方处裸露出来。这段巨木长768米,中部直径达220米,须四人可合围。经林业部门鉴别,树龄800年左右。

隋炀帝萧皇后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女性之一,此前网上流传的经历“六味帝皇完”的皇后,就是这位曾经“辅佐”过六位“皇帝”的女子。

萧皇后原名不详,史书中均未记载其名,但这并不影响她传奇的一生。在她未成为皇后时,我们就先称她为萧氏把。萧氏的出生和她的命运一样不平凡,她是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的曾孙女,是西梁孝明帝潇岿之女。可能大家对这个梁朝不太了解,这里的梁朝就是我们常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齐梁陈”之一的梁朝,古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即唐代诗人杜牧用南朝指代江南。

言归正传,萧氏本出生于帝王之家,作为公主的她,理应尽享荣华,锦衣玉食,然而命运从她出生这一刻起就开了个玩笑。由于萧氏出生在农历二月,当时南朝有一种说法是“二月生子者不举”,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二月出生的孩子不吉利。于是,她就被送到了他的舅舅家抚养,虽说这个舅舅也是为朝廷效命,但家境贫寒,

萧氏自然从小也得针织女红,操劳家务,不过毕竟身份高贵,再加上她天资聪颖、知书达理、通医术、知占侯。占侯是什么呢,其实和占星家差不多,就是根据天象变化预测运势、吉凶等等,这也是个奇女子。这些才能将来也会成为萧氏一路开挂的加持,后面会说到。

就这样呢,萧氏就到了及笄(ji一声)之年,也就是15岁,这一年,她遭遇了命运的又一次转折。

开皇二年,也就是公元582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呢,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为自己的次子晋王在梁国选妃,这个次子是谁呢?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梁国,我们已经前面提到了,就是萧氏所在的国家,结果梁国的公主们占卜结果都不吉,

也就是说萧氏的姐妹们与杨广的生辰八字都不合,这在重视命理的古代肯定不行,更何况是皇家,以后万一国家有个风不调雨不顺的,可能责任就算到你头上了,甚至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这时,梁明帝也就是萧氏的生父,想起了她,就赶紧把她叫回来,占卜结果显示二人结合为大吉。就这样,寄人篱下十多年的的萧氏成为了晋王妃。

成为晋王妃后的萧氏与晋王杨广倒也恩爱有加,琴瑟和鸣。当时晋王杨广还在自己的封地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在这里他们生下了两个王子和一个公主,生活美满。由于当时南北朝并立上的局面还未结束,几年之后,隋朝要攻打陈朝,

统一南北,晋王杨广作为最高领袖被派往镇守江都,杨广一边进行对陈的作战,一边拉拢江南的世家大族和佛教高僧,而萧氏的梁国皇室出身和信仰佛教背景为杨广招贤纳士提供了不少便利。(这里需要补充一下,萧梁崇佛在古代史上也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梁武帝四次出家的故事也颇为戏剧性,流传至今,以后我们可以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随着杨广势力的不断扩大,便萌生了要夺嫡的想法,除了杨广自己的胆识,萧氏也为夺嫡之事出了不少力。杨广想与郭衍(隋朝大官,也是战功赫赫,有勇有谋,治理有方之人,颇受隋文帝的赏识)谋划此事,但与其直接往来又怕遭人非议,怎么办呢,

于是,萧氏的医术排上了用场,萧氏借为郭衍之妻治病为由,将郭衍夫妇接到了江都,从而可以方便郭衍夫妇出入杨广府邸,共同谋划。萧氏不仅智商过人,情商也很在线。当时独孤皇后,也就是隋文帝的妻子她的婆婆,前来探望杨广和萧氏的时候,萧氏都会与宫人们同劳动同吃饭,这给独孤皇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经过夫妇二人的共同谋划,终于隋文帝废除了太子杨勇,册封杨广为太子,萧氏成为太子妃,离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遥。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杨广登基,史称隋炀帝,萧氏册立为皇后。这一年,她三十九岁。

然而,经过隋炀帝十多年的经略,尽管他也有不少创举,也很有作为,但繁重的徭役兵役最终还是引起了百姓反抗。隋义宁二年(618年),江都叛乱,宇文化及弑隋炀帝,史称江都之变。令人惊讶的是,萧皇后并未惊慌失措,反而收拾好隋炀帝的尸骨,将其入殓。这一年她已经51岁。

萧皇后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拖家带口,成为宇文化及的俘虏。因宇文化及曾在魏县自立为帝,因此,很多人也说萧皇后侍奉过宇文化及,要知道在古代51岁可是很高龄了,所以这个说法有待商榷。

宇文化及称帝半年之后,就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所杀,窦建德又建立了夏国,称雄河北。这时的萧皇后又落入了窦建德之手,但是窦建德也不曾冒犯过萧皇后,为什么这样说呢,窦建德破城之后,对萧皇后礼让有加,毕竟传国玉玺还在萧皇后手中,而萧皇后的儿子还可以作为傀儡帮助其笼络人心。

此时的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群雄逐鹿。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日益强大。巧的是,突厥王处罗可汗的妻子正是杨广的妹妹义成公主,于是她说服处罗可汗遣使将萧皇后迎回突厥,窦建德当时的实力是远远比不上突厥人的,只能乖乖放人。

在突厥,有义成公主的照顾,萧皇后的日子过得还算安稳,而且,突厥人已有入主中原的野心,在定襄(今山西忻州定襄一带)立萧皇后的小儿子杨暕的遗腹子杨政道为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说处罗可汗娶萧皇后的说法也不可靠,毕竟这样做,会失去天下人的信任,还怎么入主中原。就在处罗可汗准备“帮助”萧皇后收复大隋失地的时候,突然暴病而亡。新继任的颉利可汗按照突厥民族的习俗娶了上任可汗的妻子,毕竟萧皇后实在处罗可汗时候来到突厥的,所以这可能也是野史中所谓的萧皇后再嫁颉利可汗的原因吧。

直到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大将李靖破突厥,萧皇后最终被迎回了长安,这一年,萧皇后已年过花甲。唐太宗给予了她前朝皇后应有的尊敬和礼遇,还给她的子孙加官进爵,厚爱有加。然而这也大概是出于给天下人交代和体现自己大国风范的表现吧。我们要知道,此时的唐太宗才30岁左右,二人相差30多岁,而且历史上新建的王朝对前朝的宗室以及前朝的皇陵都是要加以保护的。所以说,唐太宗娶萧皇后的说法其实也是存疑的。

此后,萧皇后在长安安度晚年,十八年后,也就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萧皇后寿终正寝,那一年,她81岁。唐太宗以皇后之礼厚葬了萧皇后,并将她的遗体送往江都和隋炀帝合葬。

因此,可以说萧皇后的一生都充满了各种转折,甚至可以用离奇来形容,这大概和她所处的时代有关系,一方面是几个王朝的废立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不断上演,一方面则是她身处中国古代大分裂时期向大一统转变的关键时期,要知道,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距萧皇后将近700多年!

我们再次回到萧皇后,在外漂泊了后半生的她,最终与她在青葱岁月相遇的第一个男人,与她曾经并肩作战赢得天下的“战友”,与她生儿育女编织幸福生活的丈夫一起长眠。这个智慧、勇敢、沉着、果断、顽强、美貌、才华集一身的女子,用一生演绎了风华绝代,用一生写下了惊世传奇!

族谱,族人之公共事、家族之历史也。

余虽知之不广,识之不博,但经史典籍,仿佛略记一二。纵观诸谱,矛盾尚多:讹脱遗漏,莫衷一是。先以年代论之:从黄帝至叔大心食邑,史记有记录者四十五代,以有记载年份起,源自公元前1620年天乙(汤殷)至宋捷公(公元前691年)历二十九世,平均三十二年一代(因其传位有兄弟相递之故,所以也算合理)。自叔大心至萧何为相,历时不足五百年,相隔代数各有歧说:十六代者有之[30年一代],二十一代说有之[23年一代],似乎都合理,但何以为臬圭?自何至望之,时隔一百五十有一年,代间为二十五年也,然自望之至齐高帝道成历时五百三十三年,代间时隔三十三年,尔后三十八年和三十七年之时间间隔,此皆史书记载,毋庸置疑。据此则难定论,然而在各地宗支谱中,似以二十一世说偏多,孰对孰误,似无凭据。顺流而下,到马王之乱时即公元947年(非930年),应约六十代矣。但纵观诸谱,多有不同。台湾“萧氏族谱”网页上“萧氏源流”中,以其“奋公”为69世,[于‘书山昭穆’中]是公元1480年生人,而萧詧[错写为登](519---562)则是50世,二者仅隔十九世,然年轮之距却有九百余年,其疏漏至少十五世之多。此是一; 有的族谱误将皓仰换位、把皇帝祖父[顺之和道赐]颠倒、唐时名人置于宋后,以至人伦辈份与史不符。此为其二。有的掉代,有的错宗,凡此种种,各地族谱均无定规。这些问题,非有识之士不可与语,然吾萧氏,堂堂世家,皇皇两朝,绵绵十相,代代闻名,于史有据,于谱有乘,出此错谬,余亦惭愧。故尔期望同仁能达成共识,在此盛世,同修族谱。郫讹弥舛。

倘从另一角度言之:昔日“或翱翔仕途而不克修;或励志功名而不暇修;或有志无力如稽阮之谋生而不及修;或有才无年等屈贾之薄命而不能修”之诸因籍口至无统谱,今则荡然无存矣。此时不修,又俟何时?我等不为,谁来为之?慎终追远,见贤思齐,正本清源,昭穆有序,此乃大纲要领也。族谱虽为后人思念前辈之物,但更关键则是为后代服务。自应与时俱进;同步发展,岂能墨守陈规,一如既往?昔日科技空白,雕版梓工,族谱来之不易,自当束之高阁,以尽爱惜之责,备俟后世查而知之;如今电脑兴起,后代皆会,修谱应成共识,且宜尽善尽美,进而上网联之,便寻易检有利同氏是也。

  第一种说法梁国是汉朝时代的分封国。

  梁国是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梁孝王刘武在今河南商丘一带的封国,都城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南),辖地包括今河南商丘和安徽北部地区、山东省西南部分地区。主要城市有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梁园(今河南省商丘市)、梁郡(今河南省

商丘市梁园区北部)、平台(今河南省商丘市东)等。梁国是西汉最强大的诸侯国,其皇家园林梁园(亦称睢园)规模宏大、景色秀丽。梁国名人辈出,贾谊、司马

相如、枚乘、邹阳等曾是梁孝王门客,在梁国主打梁园文学,影响深远。

  第二种说法,梁国是西梁国,西梁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

  西

梁国(公元前821-公元前641年),为周朝春秋战国时代的嬴姓诸侯国,始祖为“梁康伯”,秦国灭之。梁康伯为秦国国君秦仲次子,秦庄公为长子。梁国位

于今天的陕西韩城地区附近,国都少梁城位于现陕西韩城以南的夏阳镇、芝川镇一带,它自南至西、至北共

11公里长,成大半圆形(东靠黄河一边无城墙),城内面积约20平方公里。梁国和邻国晋国交好,晋献公时,晋惠公逃到了梁国,梁国国君把女儿嫁给了晋惠

公,生下了后来的晋怀公。公元前641年,秦国秦穆公借与晋国交战之机,率兵大举进攻梁国,因寡不敌众,少梁城被秦攻破。

历史上,真实的萧皇后

萧皇后,南兰陵人士,梁武帝萧衍后代,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 萧氏出生于二月,按当时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利,因此,就由萧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