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老祖宗 不请不送初六撤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1收藏

大年初六老祖宗 不请不送初六撤供,第1张

每逢过年过节或者重要的节日,比如说结婚,每个地方都会有祭拜神人的风俗,有的供天地,有的供家谱,有的供财神,有的供“天地君亲师”,但祖籍山东的东北农村人选择供祖宗。“不接不送初六撤供”就是其中一种,也就是供家谱,没有接神送神。

不接不送初六撤供

旧年的最后一天,祖籍山东的东北农村人会供上家谱烧香。直到初六晚上才会撤下家谱。撤供时只撤掉供碗把悬挂的家谱取下从下向上卷好放在供桌上原来的位置,两边的配屏不动香炉烛台保持原样,收起一切供器和家谱。这样规矩的人家都有接神送神的规矩。供家谱,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同时也寄托了后辈对来年的幸福安康的希望。

供家谱的准备

供家谱一般都是在喜庆的节日,所以很讲究寓意,还有风水。方位最好是北面,家谱后边要贴上一个大福字一张挂钱,炒菜不能有盐,过年不吃素的人家要供煮熟的肥肉,粉条是供桌上必不可少的供品,鱼也是必不可少的,用鱼做供碗不加任何佐料素油煎炸熟了即可,要五碗供碗和两碗供饭,当然,接年饭是必不可少的,做接年饭时待米煮成八成熟时捞出两个上供用的小碗平碗扣在一起上面按上红枣,这样扣两碗摆在供碗两侧。供桌上还要摆放两摞馒头下边三个上边两个对底摞上共十个,分列两侧上边还要用红颜色点上红点第三种形式是旧历年最后一天上午供上家谱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或者十六撤供,馒头要蒸得大讲究刚出锅带汽摆在供桌上。同时不同人家也会有不同的较为特殊的供家谱方式,

其他供家谱的方式

祖籍山东的东北农村人供家谱的方式其实有三种。除了不接不送初六撤供,有的人家会选择在农历年最后一天上午供上家谱,初二或者初三太阳落以后撤供,正月十四上午悬挂家谱供上新的供碗十六晚上撤供,收起一切供器。还有一种是旧历年最后一天上午供上家谱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或者十六撤供,也是没有接神和送神环节。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供家谱,都统一有着很长的周期。

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

谱,又称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福建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古称“昭穆”),俗称“排辈份”。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须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某一父辈生三子,儿辈名按“永”字排列,分别称“永志”、“永仁”、“永贵”。如此,在族谱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沙县一带习俗,收养子若无族长和六亲认可,不可上谱排字辈,否则会被骂为“出透的人”而遭岐视。排辈份除少数由祖、父辈临时决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南靖县双峰村《丘氏族谱》载:从其二十一世始,标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 ,诗礼传家。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芳兰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禄来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宗风丕振,亿万斯年。”(《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6页《双峰丘氏的历史渊源》林明波)目前已传至“垂”、“显”字辈,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这种按族谱排辈份的方法,使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俗象,由于世系分支发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永泰县同安乡张氏族谱规定,族人添丁按先后次序排号,日常称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号,如同辈中是第20个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这一习俗在当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颇为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还经常利用族谱中的血缘世系排行记载,进行“联谱”活动。安溪谢氏家族,曾于民国年间合数十宗支进行大联谱。辈份分明后,各宗支子孙公议决定排行班次悉归画一,修纂总谱,旨在扩大家族势力。谢氏家族裔孙谢维峻在《联谱序》中称:“联之以谱,化弱小为强大,转柔软为坚刚,众志成城。”此外还有,当族谱分支过多时另分几个房派修谱(房谱和族谱通称家谱)。如一房人外迁,其房谱分出后就成为新的族谱。 由于族谱为同一姓氏家族承继的依据,故一般只记男丁。少数族谱也将族中所谓“贞妇烈女”记载入乘。族谱有的依不同对象规定用笔着色的。据《岛居三录》载:“泉郡向修族谱,世系图所牵连之线,有红有黑,体例甚严。红线者,一本至亲,虽远房承宗亦然;黑线者,乞养异姓,即显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诛心之法也。”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谱中用红笔记入以示表彰,过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也用朱笔入谱。现在一些新修族谱仍沿此习。寿宁《刘氏总谱》中,凡上大学的族人,名下都划上红线,所书的姓名用谱名(即按族谱排行而起的名字),抱养子用黑线注明(连城一带是用蓝线)。修谱和查阅族谱也很有讲究。旧时对祖谱保管十分重视,须慎重保存,定期曝晒,认真缮修。霞浦一带,谱系分正谱、副谱(草谱)。副谱可以查阅,而正谱修好后,要入箱上锁,将开锁的钥匙丢入祖祠神龛,以示此谱交祖先收存,以后禁开锁。若遇副谱丢失,有事要查谱时,要先做“牲福”,祭请祖先同意,方可开锁。 旧时一些宗族修谱,每逢初一、十五日要祭祀祖宗。族谱告成后,还要造灵厝、做功德,请和尚法师观灯;观灯时造3座大灵厝(纸糊房子),供已超度的神魂居住,另设一些黑龛,供无子孙后代及未超度的神魂居住。福建省连城一带宗族,每年正月要拜“代图”(即写在布上的族谱)。行仪时,本族男丁都要到场,先是“新丁上图”(即新添男丁的名字入谱),上图之家要给执笔者一个红包,并烧香燃炮,用三牲祭祖。若逢大祭,要用整头猪羊置于下厅的支架上;继而是鸣锣击鼓放鞭炮;最后会餐,座位严格按辈份排列。族人围坐喝酒谈心,气氛很好。连城人把正月“拜代图”的宗族聚会称为“闹花灯”。 用Excel如何制作家谱

建议以Word编辑,用插入“组织结构图”编写家谱。

当然,你也可以下载专门的家谱软件,如《族谱家谱制作编辑软件》或《族脉家谱》编写。 族谱家谱制作的9大步骤

一、拟定修家谱计划

1、版本:精装、平装、光碟、网络。 2、时间:完成期限、工作时程。 3、预算:经费、人员。 4、范围:同宗、合族、家族。 5、工具:图表、问卷、电脑。 二、组织章程 组织委员、修谱大纲、责任分配、发凡起例。 三、筹集基金 一人负担、众人分摊、家族劝募、早请补助、公开销售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系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四、资料分析 前修旧谱、相说族谱、族谱研究资料、研究与过滤资料、请教族谱专家。 五、寻找史料 家谱文献、世系资料、出生、过世登记证、户籍、除户登记资料、神龛祖先牌位、家庙晋主名册、祭祀公业章程、名册,墓碑文字、坟葬座落方位,讣文、疏文、功德薄,长辈口述记录,家传、年谱、纪念集,老照片、录音、录影资料,古文书、契约、证书,正史、方志,人名录、同学录,旧报纸、电话薄。 六、编辑内容 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 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七、审定内容 专家审稿、多次校稿、最后完稿。 说明:最好有学者专家参与审订,审稿时一定要仔细,可以慢一些但要保持精准。 八、印刷出版 黑白或彩色、纸本或光碟、选定印刷厂、印制若干份、设家族网站。 九、领谱典藏 办祭谱活动,族人领族谱,寄存图书馆。 如何把纸质家谱族谱做成电子版?

把纸质家谱做成电子版,就得找这样的软件。或找会做网站的专业人员帮你做。非专业人士在没有软件的情况下应该是做不成的。

如何制作家谱图表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用PS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家谱图表步骤/方法: 1、首先打开PS软件,然后选择菜单栏上的文件选项,选择下拉列表的新建文件。 2、弹出新建对话框,给新建的文档设置一个宽度和高度 3、设置好宽度和高度之后单击确定按钮,新建一个新的文档。 4、选择工具栏上的矩形选框工具,也可以选择椭圆工具,根据自己喜欢的形状来选择,这里我选择矩形选框工具。 5、然后在文档上拖动鼠标,拉进一个长方形的选区。 6、然后新建一个新的图层,选择软件右下角的新建小图标,新建一个新的图层 7、新建完图层之后为图层填充颜色,填充你自己喜欢的颜色,选择软件左侧的工具栏,单击颜色按钮,弹出的窗口选择你喜欢的颜色。 8、选择好颜色之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然后按下键盘上的ALT+Backspace退格键为刚才新建的图层填充颜色。 9、按键盘上的CTRL+D键,取消选择选区。 10、然后选择工具栏上的文字工具,选择直排文字工具,为刚填充颜色图案上面填写上名字。 11、选择完之后我们选择颜色图标,把颜色更换为白色,然后在文档上面输入文字。 12、如果觉得文字太小的话,可以在菜单栏顶部设置文字的大小,接下来就是要现点竖线,选择左侧工具栏上的自定义形状工具里面的直线工具。 13、然后在文档拉动,由于刚更换颜色为白色,现在将颜色更换为红色,拉动之后按键盘上的CTRL+CENTER然后再按CTRL+D取消选择。 14、“爷爷”已经制作好了,接下来制作“爸爸”,依次这样制作下来,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颜色之类都可以更改,包抱直线等。再请参考: 怎样制作家谱图表_家谱吧_百度贴吧 ://tiebabaidu/p/3634444285 有谁知道用“WORD”制作传统式家谱(族谱)?

用文本框(双击文本框,设置文本框颜色为无线条色)就可以制作了。中间的连接线用自选图形里面的 连接符。

先画出来一个文本框,然后双击设置好格式(双击 文本框--颜色与线条,改成无线条色,然后 点文本框(顶部 倒数第2组),设置4个边距均为0)。然后第一个框框就弄好了。 选中这个文本框,ctrl +鼠标左键,拖拽到适当的位置(比如最上面是 家族的族长,下面的第二层,是第二辈分的人,按要求摆放位置即可。这样所有的文本框均是同样的尺寸,同样的格式。 弄好了之后 ,再添加连接线。 每一页都是这样的编辑方式。可以根据大概情况,提前 弄出多页面来。 制作家谱用什么软件好

传承家谱程序是专门做树形家谱的程序,而且输出为WORD文档,也可以图形输出。 输出树形谱系为TXT文件,可以输出任意大小的树形谱系,避免了版面上的限制。 可以在百度搜索,最新版本为520

如何制作家谱?

可以考虑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进行绘制。使用方法和word类似

在word中可以考虑采用“组织机构图”的绘制方法 家谱(23)族谱(13)

腊八过后,买布料、做新衣,搓麻绳、衲鞋底、做新鞋,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中华大地老百姓开始了一年一度盛大节日“过年”的准备工作。在过去农耕土作的历史长河中,和祖国的其他地方一样,聪明智慧的包头人浓缩提炼出了许许多多有关腊月和过年生动有趣的民间谚语和俏皮话。

一、腊八:

过一冬,长一针。过一个腊八,长一个蚂蚱:冬至以后,地球的昼、夜时长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到夏至前,没有山峦遮挡的平原、高原地区的太阳差不多每天固定地提前一分钟升起、推迟一分钟下山。到夏至时,早、晚相加,白昼时间比冬至日大约增加了六个小时。由于地方习俗和地方语言的不同,“一针长”是包头地区农村过去丈量土地的老习惯用语。我们现在说的“步”,在包头地方过去称之为“跷”。左、右腿一前一后都迈完,两跷了才算一步。那时的度量衡还处于解放前的老习惯,比现在国际通用以米为单位换算的市尺要小。按旧尺寸计算,一跷二尺半(08米、现在为083米)、一步五尺(16米,现在为167米)。一针长约为240步,它的长度约等于384米。过一冬,长一针,过一个腊八,长一个蚂蚱是包头人民间形容冬至后白昼变长的一种形象比喻,并不是准确的量化标准。即是说从冬至到腊八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白天长了好大一节,一个冬天,平地上太阳光照在地上的影子提早或退后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三九尾、四九头,腊八前后,正是一年四季里最冷的时节。包头农谚还有“三九、四九,冻烂碓臼”一说。老包头人在这个时候身上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里劳作的不少人还穿上了皮袄、皮裤,毡帽放下了耳箍,棉鞋、毛嘎蹬(羊毛毡靴)上了脚。老包头人形容不依常理出牌的人和事时戏称“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其实为了御寒保暖,长年在外作业,还真有人这么做。百姓盼雪,瑞雪兆丰年。“三白、两树架”指的是雪和树挂(雾松)。处于丘陵式高原地带、靠天吃饭的大部分包头农村,要能在前一个冬天里下上三场大雪(尤其是入冬时下上一场坐冬雪)(坐冬雪落地后一般不会融化,结冰后可以在土地表面形成隔热层,能降低土地的冰冻深度)、再两次出现树挂现象,那第二年一定会风调雨顺,能夺得一个大丰收!而打春后下的雪就大不一样了。老话有“春风吹破琉璃瓦”,”春天的雪,下多深、旱多深”。入冬后地气下行,土地从上往下冻,包头一般的冰冻最大深度能达到15米。由于冬季气温很低,雪落在地上后除少量蒸发外,大部分融化后渗入了大地,增加了大地的含水量。而立春后地气上升,地温由上而下提升,白天的气温大多在0度以上。在强烈春风的扰动下,春雪本身融化渗入大地后不但大部分又被蒸发,而且融化后的雪水融解了地表的冻土层,使冻土层内的水分也随之被蒸发,故而才有春天的雪,下多深、旱多深这样的现象。部分学者认为春雪保墒、利于春播的意见不但与老农经验相左、也实在不符合科学道理。春雪与春雨不同,春雨是春天天气转暖后上升蒸汽遇冷后凝结的。这时候风和日暖、沙尘减少、大地消融,土壤能充分接受雨水、蒸发量相对降低,才能够真正起到保墒利苗的作用。

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熬上一锅腊八粥。“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豆面饿断腰”。虽然黄河沿岸和大后山麦子种的非常普遍,但平素里,包头的老百姓为了省钱、耐饿,莜面和杂粮依然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口粮。特别是石拐沟的百姓,几乎上顿下顿离不开莜面和糜米,其他小米、黄米、豆面、荞面、只作为少量调剂辅佐食品。对他们而言,吃白面是奢侈,不到大节一般不会动白面。一年一度的腊八粥,对于长年奉行勤俭节约的庄稼人来说,是少有的伙食改善。腊八这一天,为了不耽误白天的营生,鸡叫头遍、天还漆黑,农村的家庭主妇们已经早早起炕,生火添水,把头一天晚上泡好的黄米、江豆、红枣、核桃仁、葡萄干下到锅里。天色显鱼肚白,大人、娃娃们起炕时,撒着红、白糖,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已端上了桌。“吃完腊八粥,过年搬指头”,腊八一过,过年指日可待,孩子们心急火燎地盼着大年三十早早来临。

二、腊月二十三,灶王(包头地方口语)爷爷要上天

中国祭祀灶王爷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特别是明时成书的《封神演义》广为流传后,神话人物镇守渑池的商纣阵营指挥官“张奎”和夫人“高兰英”被一般老百姓所相约成俗,成为百姓普为贡奉的“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对于辛苦了一年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长年形成的习惯,除服务行业外,包头的制造业——木匠、铜匠、铁匠、糊瓶匠(钣金)、泥瓦匠、画匠(油漆、裱糊、绘画)、笼匠、麻绳匠、柳条行、口袋行、陶土行、纸火行等鲁班行关门放假,煤矿上扫窑歇工,一直到来年二月二后重新开张动工。近四十天里,这些行业是不做买卖的。这些习俗的形成不单单为了迎合“二月二、龙抬头”择日开工图个吉祥,它暗合了实实在在的民意。那时候老百姓的生活起居一直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规律,长年没有假日。夏天天长时,天天蒙蒙亮起床,抓紧时间吃罢早饭后一直干到太阳落山,去除中午吃饭歇晌,一天实际工作时间要达到十一个小时以上。地冻了、冬闲了,地里的庄稼早已收拾停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户人家歇了冬,忙活了一年,制造业的工人们也得喘口气。正月初一到二月二的三十二天是制造行业员工舒展身躯的休闲日,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是老板们留给员工们为小家庭忙忙碌碌的过年准备期。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吃麻糖。老辈时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制糖工艺虽然简单,包头地区盛产甜(糖)菜,却没有制造黑(红)、白砂糖的技术和作坊。解放前的市区商行里也罕见花花绿绿的纸包水果糖,更不要说什么牛奶糖、巧克力了。常见的只有成大块的冰糖(那时没有单晶冰糖提炼技术)和压制橘瓣糖。远离城市的农村孩子们一年也见不到几次糖块。而冬季里麦芽为曲、小米熬制的麻糖倒是货郎子(走村串户的小摊贩)蓝中的必备商品,能让孩子们隔段时间偶然解解馋。

旧中国的老百姓虽然信神敬佛,却常常以自家的心态对待神仙,他们以为神仙也食人间烟火。祭灶日贴在灶台上方套色木刻彩板画的灶王爷爷神像两边都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字样。相传灶王爷爷、奶奶这一天要回归天宫向玉帝做叙职报告,会把家家户户老百姓的衣食起居、心态行为上奏到天庭。百姓们都想让灶王爷爷在玉帝面前添一些好话,盼望着来年降福降利。腊月二十三大人小孩吃麻糖的同时也忘不了给灶王爷爷奶奶们炉膛里塞几块麻糖。

麻糖熬稠出锅时颜色是深暗红色的,称为“红行”(xing)。大块红行趁热反复拉制,颜色渐渐变淡,直到成为条状淡**即成了麻糖;继续加温熬制即为“老行”(黑行xing),老行颜色黑红透亮,是吹糖人的绝佳材料。临近小年的货郎提篮里摆满各种各样的麻糖。有用红行和老行做成小粽子式的老麻糖块、有小鼓形状的祭灶(略带专用)圪蛋、有素面或外撒熟芝麻的长条麻糖、有中间孔洞里灌满炒熟黄豆面的灌馅麻糖。有的长条芝麻麻糖外还撒着细碎的青、红丝丁,花花绿绿煞是好看,惹得孩子们直流口水。二十三吃麻糖,大人们常常乖哄小不点们:“吃麻糖糊住了嘴,以后可不许说脏话、乱骂人啊”。

“打瓜掰麻糖,逑愣大惯肠”。麻糖在拉制的过程中中间的气泡拉成了孔洞,农村里的闲汉们往往通过掰断麻糖,比拼麻糖里气孔的多少或大小来赌输赢。虽说是农闲时偶尔动动心眼、寻寻开心,涉及的钱款数额很小,应该无可厚非。就怕有人发了侃劲,比得多了,赢的赢了许多麻糖吃不了,减价处理:输的输一些钱财,庄户人来钱不容易,家里容易起纠纷、闹意见。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是看不起这种行为的,称他们的行为是”不机迷”、”侃货“、“愣惯”、“脑子里住着壁虱(臭虫)、压着黑行(老麻糖块)”、“败家圪蛋”。(傻瓜、二货的几种形容)。

过罢二十三,清扫屋里的犄角旮旯,去除房顶的蜘蛛网、无梁尘,擦家俱洗家饰、白泥水刷墙、米汤浆大炕;浆洗铺盖、被单,洗枕头、筛换荞麦皮;洗门窗、换窗纸、贴窗花;猪、羊早在大、小雪旮旯间卧市季节杀好,烧猪肉、炸丸子、黄焖鸡;淘黄米,煮豆馅、蒸软糕,蒸馒头、做豆包,翻馓子、炸油饼,压粉条、磨豆腐,炒瓜子、炒花生;杀鸡、买鱼,请黄裱、买爆竹、办年货。过大年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三、过年了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光景再紧巴,过年总得给人一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感觉,头是必须要剃的。日子再穷苦,不能少了大年三十接神时的饺子,年夜饭是一定要准备的。家家户户辛苦了一年,就盼着合家欢聚的除夕夜大团圆。

年三十一大早,清水撒院、黄土垫圈,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小院中垒好了旺火。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换上了崭新的衣、裤、鞋、袜,小伙伴们东家门进、西家门出,像孔雀般地到处展显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装,就连猫猫狗狗们也兴奋地随着孩子们到处摇着尾巴、撒着欢。

神龛摆正了,年画、云子(家谱)挂起了,门神、对联贴好了。随着二踢脚和小鞭炮噼里啪啦的炸响,敬神、拜祖后,丰盛的年夜饭摆上了桌。这一晚,无论是城里还是乡村,鞭炮和二踢脚此起彼伏,浓浓的砖茶水摆在了炕桌上,炕桌上摆满了红枣、花生、瓜子、栗子、柿饼和不轻易见到的糖果(那时候由于没有长期保鲜和冷藏远途运输的技术,瓜、果、梨、桃等新鲜水果是无法摆到桌面上的),家家飘荡着丰盛饭菜的香味,到处洋溢着欢欢乐乐的气氛。

“过大年、响大炮,枣儿、核桃满炕抛”,“二巴小子(不大懂事的小孩子)过大年,又吃好的又赚钱”。凌晨的旺火一家比一家发(点火)的早,大家都想把财神早一点抢回来。大约早上三、四点吧,各家的旺火都已火光冲天,到处是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接神的饺子煮熟了,磕罢头的小孩子拿到了盼望已久的压岁钱,乐哈哈地咧着嘴、眯着眼睛盘算着自己的小消费计划。神龛前蜡烛通明、香烟缭绕,接神饺子熟了,先得让神仙们尝尝。神仙不喝酒、不吃荤,诚溺神佛的人家除了给神龛前贡奉着干果、点心外,还要特地包上几个素饺子来敬奉神仙。渴求着来年的福到财到、一帆风顺。

四、盼来年

习惯了平时的省吃俭用,习惯了晨起暮落辛勤劳作的生活,除夕夜到正月十五,百姓们兴高采烈地舒展着身躯、享受着好酒、美食。走亲、访友拜大年、儿孙齐聚乐悠悠。到处飘荡着欢天喜地的乐趣,到处是幸福、祥和的笑脸。

年节时的北方天气寒冷,不适宜早耕早种,户外却是天然的大冰柜。受气温的影响,北方过年时间格外地长,年味也分外的足。正月十五以后,天渐渐地热了,腊月备好的年货也差不多吃完了。看完十五后的秧歌、社戏,吃完二月二的饺子,新的一年开始了。“肥正月,瘦二月,糊糊圪茬(豆类、玉米、高粱等杂粮碾子压碎大小不等的颗粒)三、四月 ”。老辈人靠种地打粮、长工短做,家中很难有较为丰厚的积蓄,春节前后多少有点寅吃卯粮的尴尬。阴历三、四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期,糊糊圪茬度光景的日子真的是在所难免。即便是境况稍好的人家,整个年节只出不进,也感觉有一点压力山大的味道。一付对联说得好:“年年难过年年过,事事难成事事成”(若改为事事想成事事成更是贴切)。年过了、神拜了、肚子圆了、钱袋子扁了。地气热了、冻冰化了、万物复苏、龙的头抬起了。盼今年更加风调雨顺、盼今年天赐福到万家。抖擞精神、甩开膀子,努力吧,今年一定会心想事成的

大年初六老祖宗 不请不送初六撤供

每逢过年过节或者重要的节日,比如说结婚,每个地方都会有祭拜神人的风俗,有的供天地,有的供家谱,有的供财神,有的供“天地君亲师”,...
点击下载
上一篇:刘氏历代名人下一篇:函谷关好玩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