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侯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230位,在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 生物 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 排名 第77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侯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侯姓姓氏源流
侯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
出自姬姓。以爵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晋国哀侯及其弟弟侯皆被晋武公所杀,子孙逃奔他国,以原封爵位侯为氏。魏国侯嬴即为其后裔。
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云:夏后氏之裔,受封于侯国,子孙以为氏。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氏。
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仓颉的后代,据《汉上谷长史侯相碑》所记载:“侯氏,出自仓颉之后。”仓颉,即苍颉,史书中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是汉字的创始者。相传他是今河南南乐县人。《周地记》说:“仓颉姓侯冈氏,名颉”。他的后代有一支住在冯翊衙县(今陕西白水县),简称为侯氏。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历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到其他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姓还有一支也出自姬姓,据《金乡长侯成碑》记载,春秋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因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辉县),故又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的儿子共仲姓侯,从而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氏中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通志·氏族略》所记,鲜卑族中有一支部落,原为复姓“侯莫陈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由于其后裔逐渐被汉族同化,于是将姓氏省略为单姓,将其改为侯氏。由此可得知,侯姓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
侯姓迁徙分布
河北省西北部
侯氏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东省境内,在其发展繁衍过程中,很快就播迁到河北等地。秦汉之际,在今河北省的中部、西部地区,已有侯氏,并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西晋至南北朝时期,侯氏有迁至今贵州、四川、广东、内蒙、辽宁等地。唐代的《元和姓纂》中列上谷、丹徒、三水、绛郡(今山西新绛)、河南(今河南洛阳)为侯氏郡望,侯氏还分布于今陕西、福建的一些地区。到了宋、明时期,侯氏的聚居点已遍布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广西、北京、上海等省市。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的侯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东北侯氏大部分来源于直隶省永平府(卢龙县)林榆县(今秦皇岛市)。
侯姓 历史 名人
历史上,侯氏的表现不俗。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57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121人。 侯弘实:唐代人,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为彩虹,饮水于河。有一僧人给他相面说:此霓龙也。成人后,官至节度使。
侯芭:西汉巨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扬雄的弟子,学习《太玄》、《法言》。这两书是扬雄仿造《易经》和《论语》而作。
侯道华:唐代芮城人,好读子书与经史,手不释卷。曾在道院中静养。相传一天,从市中喝醉归来,用力砍院前的松枝,说:不要妨碍我飞到高处去。七天后,松树上有云鹤出现,并传出笙歌,侯道华飞坐在松顶,挥手成仙而去。
侯继图: 三国 时蜀汉人,曾游览大慈寺,拾到桐叶一片,上面写有诗七联,便藏了起来,后来娶任氏女为妻,方知诗乃出自此妇之手。
侯方域(公元1618-1654年):字朝宗,明末清初河南郡商邱人,擅长古文与写诗,效法韩愈、欧阳修。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为四公子。侯方域曾与名妓李香君相爱,权贵田仰迷恋香君的色和艺,欲强娶香君,香君至死不从,血溅扇面。时人杨文骢借血迹绘成桃花。孔尚任根据此 故事 写成传奇《桃花扇》。
清代有女文学家侯芝。
近现代有 化学 家侯德榜,病理学家、 医学 教育 家侯宝璋,艺术家侯俊山,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人。
1 2017鸡年胡宝宝取名技巧
2 在家族家谱会议上的讲话
3 侯姓男孩取名方法
4 2017年候姓女宝宝取名方法
5 2017鸡年侯姓男孩取名
不是。陈王廷只是乡兵守备。
明朝末年,仅为武庠生,被县擢为乡兵守备。崇祯年间,有一次应试考武举,因武艺超群,箭法精湛,一马三箭,三马九箭,射了个凤夺巢(即第二箭从靶心挤出第一箭,第三箭又挤出第二箭,像鸟儿争巢一样),赢得了满场喝彩。
但是,因为擂鼓报靶的鼓吏受人贿赂,却只擂了三通鼓(意即九箭只中三箭)。主考官闻鼓声,即以中三箭论之。于是,陈王廷大怒,驰马掣剑,劈死鼓吏,逃出了校场。甲申年(1644)明皇朝覆亡的前后,陈王廷已年老,隐居消极,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
扩展资料:
在把太极拳发源地定为河南温县陈家沟之前,王宗岳是明朝万历年间人,而确定太极拳是陈王庭所创之后,王宗岳就是满清人了。
清初,陈王廷为县学武生,但因进不了仕途,遂匿伏敞里,发奋造拳传世。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家之长,结合经络学和《黄庭经》导引、吐纳之术,根据太极图说原理,经过分析综合,创编了一种拳势螺旋缠绕、快慢相间,意念、呼吸和动作密切配合。
技击反应灵活,可以柔克刚,以弱制强的新拳种一一太极拳。所编套路有:一至五路太极拳,一路炮锤,108势长拳,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武功。
尤其是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为前人练武方法所未有,这种练法,既不伤人,又可提高技巧,深受习武者欢迎。
陈家拳械武术传至陈王廷时,得到了发扬光大,其祖父和父亲均为明朝下级官吏。其弟兄四人,排行老二。他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但深得家传武功的精髓,于武功一项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百家,涉猎经史子集,学识渊博,以致被誉为“文事武略,皆卓越于时”。
-陈王廷
侯姓起源
侯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
出自姬姓。以爵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晋国哀侯及其弟弟侯皆被晋武公所杀,子孙逃奔他国,以原封爵位侯为氏。魏国侯嬴即为其后裔。
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云:夏后氏之裔,受封于侯国,子孙以为氏。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氏。
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仓颉的后代,据《汉上谷长史侯相碑》所记载:“侯氏,出自仓颉之后。”仓颉,即苍颉,史书中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是汉字的创始者。相传他是今河南南乐县人。《周地记》说:“仓颉姓侯冈氏,名颉”。他的后代有一支住在冯翊衙县(今陕西白水县),简称为侯氏。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历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到其他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姓还有一支也出自姬姓,据《金乡长侯成碑》记载,春秋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因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辉县),故又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的儿子共仲姓侯,从而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氏中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通志·氏族略》所记,鲜卑族中有一支部落,原为复姓“侯莫陈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由于其后裔逐渐被汉族同化,于是将姓氏省略为单姓,将其改为侯氏。由此可得知,侯姓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
迁徙分布
河北省西北部
侯氏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东省境内,在其发展繁衍过程中,很快就播迁到河北等地。秦汉之际,在今河北省的中部、西部地区,已有侯氏,并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西晋至南北朝时期,侯氏有迁至今贵州、四川、广东、内蒙、辽宁等地。唐代的《元和姓纂》中列上谷、丹徒、三水、绛郡(今山西新绛)、河南(今河南洛阳)为侯氏郡望,侯氏还分布于今陕西、福建的一些地区。到了宋、明时期,侯氏的聚居点已遍布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广西、北京、上海等省市。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的侯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东北侯氏大部分来源于直隶省永平府(卢龙县)林榆县(今秦皇岛市)。
历史名人
历史上,侯氏的表现不俗。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57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121人。 侯弘实:唐代人,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为彩虹,饮水于河。有一僧人给他相面说:此霓龙也。成人后,官至节度使。
侯芭:西汉巨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扬雄的弟子,学习《太玄》、《法言》。这两书是扬雄仿造《易经》和《论语》而作。
侯道华:唐代芮城人,好读子书与经史,手不释卷。曾在道院中静养。相传一天,从市中喝醉归来,用力砍院前的松枝,说:不要妨碍我飞到高处去。七天后,松树上有云鹤出现,并传出笙歌,侯道华飞坐在松顶,挥手成仙而去。
侯继图:三国时蜀 ,曾游览大慈寺,拾到桐叶一片,上面写有诗七联,便藏了起来,后来娶任氏女为妻,方知诗乃出自此妇之手。
侯方域(公元1618-1654年):字朝宗,明末清初河南郡商邱人,擅长古文与写诗,效法韩愈、欧阳修。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为四公子。侯方域曾与名妓李香君相爱,权贵田仰迷恋香君的色和艺,欲强娶香君,香君至死不从,血溅扇面。时人杨文骢借血迹绘成桃花。孔尚任根据此故事写成传奇《桃花扇》。
清代有女文学家侯芝。
近现代有化学家侯德榜,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侯宝璋,艺术家侯俊山,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人。
姓氏排名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 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侯姓排名77位。百家姓排名230位!
起名规则
侯-Hou-最好不用声母是gk的字为名,双字名应避免全都用h声母ou韵母或阳平调的字。首字最好不用零声母或拼音是yw开头的字。-最好不全用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名的意义与侯字的同音字侯字的猴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据1998年最新统计,您的姓氏是第82大姓。您的姓氏笔画为9 画。
字母拼写
姓氏 大陆 台湾 香港 澳门
侯 Hou Hou Hau Hao
侯姓名人
娱乐明星
侯高俊杰、侯耀文、侯耀华、侯勇、侯佩岑、侯湘婷 侯德伟 侯宝林
体育
侯生福、侯加昌
文化艺术
侯方岩、侯度、侯大受、侯承庆、侯承恩、侯朝朴、侯敞 侯德榜
政治
侯启兴、侯君舒、侯自强、侯颖、侯维煜、侯宝宾、侯杰
侯姓起名示例
侯妲秀、侯昀汝、侯品帆、侯妲见、侯姿旨、侯泛秀、侯妲妍、侯欣伸、侯昱屹、侯姗汕
侯涵镪、侯姗见、侯淞月、侯佻见、侯翔继、侯妲吟、侯俏早、侯娆屹、侯杰缤、侯昱臣
一、源于任姓
出自黄帝之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的封地任,属于以居邑为氏。相传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据史籍《元和姓纂》、《新唐书》、《通志》等记载,黄帝一生共有二十五子,成年后皆以德行出众,受封为十二个不同的姓族,散居于各地。
其中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受封于任,而为任侯。禹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因其精工巧思、发明车辆有功,被大禹任命为车正,大禹赐封奚仲以薛为邑,称薛侯。奚仲家人闻讯都以此为荣,不少人甚至索性以薛为氏,表示纪念,是为薛氏之始。
后来奚仲曾一度迁居于邳。薛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到了战国末期以后,薛氏的地位日渐下降,最后变为一个村落。而薛国族人辗转迁徒,始终不忘先祖列宗,后以国名为姓氏,仿薛公子登,多称薛氏。
二、源于妫姓
出自虞舜裔孙齐国丞相田婴的封地薛,属于以居邑为氏。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父就是在周郝王姬延五年出任齐国宰相的田婴,他曾被齐威王田因齐封于薛,也就是故薛国之地,因此他也被称作薛公,号靖郭君)。
田婴逝世后,田文袭封,仍以薛地为食邑。后田文病逝,无能的诸子们争位,乱成一团,结果被齐、魏两国联手共灭之。至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薛国故地被秦国设置为薛郡,田文的后裔彻底失却封地,子孙分散各地。
汉朝以后,直至魏、晋时期均设为薛县,最后到隋朝时期被废黜,成为滕县领属之地。西汉初期,田文之孙田国、田陵迁徙到竹邑居住,并以故封邑命氏,遂改田氏为薛氏。
三、源于匈奴族
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称胡。战国时匈奴开始与中原各政权接触,其后长期影响中原各地,直至南北朝后期,匈奴之名逐渐消失。通过战争、和亲和关市,匈奴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
由于长期与汉族人杂居生活,交往密切,南匈奴各部逐渐放弃原来的游牧生活转而农耕定居,出现汉化趋势,至魏晋时,甚至纷纷改用汉姓,匈奴民族薛氏也形成于这一时期,后逐渐汉化。
四、源于鲜卑族
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晋太元十一年,拓跋·硅复国,并改国号为魏(北魏)。这一时期,尤其是北魏统治的一个半世纪中,鲜卑族进一步吸收汉文化,渐与汉族人融合。
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进一步强化统治,巩固政权,争取中原汉族地主支持,增进胡汉融合,北魏孝文帝决定顺应形势,将本民族的二三字以上的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独孤氏改为刘姓。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姓浪潮中,叱干部遂改为薛,成为薛氏成员之一。
五、源于突厥族
出自唐朝时期突厥薛延陀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薛延陀国,是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铁勒部的一支,由薛部与延陀部联合组成。据传,薛部先祖本是汉族人,后来流落到漠北一带并在此蕃息发展不断壮大起来,成为当地的一个游牧部落。
为了表示不忘先祖,他们便以“薛”为部落名称。以后薛部在与邻近的延陀部战争中获胜并其部而有其众,两部遂合二为一,称薛延陀。薛延陀国灭亡后,部众四散流徙,或南下附唐,或并于他族,其中一部分人“以族为氏”,而改姓了汉族的薛氏。
六、源于冒姓
出自唐朝武则天时期冯氏后裔冯小宝,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唐朝时期,有人叫作薛怀义。薛怀义,自称周文王后世子孙,鄠人,闯荡江湖,在同官县贩卖药材,练就了健壮的身体,粗犷中不失数分英俊。冯小宝发迹后,其兄弟子侄乃至姻亲裔孙纷纷冒姓薛氏,以崇其位,此后沿袭不改。
扩展资料
薛姓名人:
1、薛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据群雄之一,金城校尉薛汪之子。容貌魁梧,骁勇善射,初任金城校尉。钱财巨万,喜交豪杰。武德元年(618年),带兵与唐军交战,在浅水原击败秦王李世民,俘虏唐将慕容罗睺、刘弘基等人,正欲乘胜直取长安,突然病逝。
2、薛稷,蒲州汾阴人,唐朝大臣、书画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善画人物、鸟兽,画鹤尤为生动,时称一绝,他的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家”。
3、薛涛,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诗人,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父早亡,沦为歌妓。善歌舞、工诗词,曾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明人辑有《薛涛诗》。
4、薛雪,字生白,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清代医学家,其医术与同郡叶天士齐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医经原旨》6卷等。《湿热论》是他对湿热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见,全书不逾万言,可以说是阐发湿热、温热病的姊妹篇。
-薛姓
-薛举
-薛稷
-薛涛
-薛雪
张三丰考证论文集注
注一: —————————————————————————
张三丰,懿州(今湖南芷江县)人,名全,一名君宝,字三丰 是元末
明初道教首领,行游四方,曾在湖北太和山(即武当山)结庐修行 根据
「明史」和历经纂修的「太和山志」,都只字未提及张三丰会拳术;
即使是公元1723年住在四川的圆通道人汪锡龄编的「三丰全书」稿本
以及到公元1844年被长乙山人李涵虚重编出版的「三丰全书」□面,
他们虽然都鬼话连篇地宣称见过十四世纪的张三丰, 但也未曾捏造张
三丰会拳术或创造太极拳太极拳创始於张三丰的谎言, 出现於十九
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太极拳在北京享有盛誉之时这个事实, 至此证实
因此说太极拳的创始人为张三丰,是不真实的 但明初张三丰何以当
时名闻国内我们如果研究一下「明史」中的「胡滢传」,「郑和传」,
「姚广孝传」和「方伎传」中的张三丰事迹, 把有关史料加以参证,
就能清楚看出张三丰,这个被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神化人物, 原来是
明太祖死后,明代皇朝宫廷争夺皇位的副产品 其历史真相是:明太祖
朱元璋死后,因太子早亡,就由皇孙朱允□继皇位改元建文, 但皇太子
之弟朱棣,於建文四年以「靖难」名义,从燕京(北京)杀奔明朝首都南
京, 夺了皇位,改元永乐由於传说建文帝未死於战火,永乐帝不放心,
遂派亲信胡滢, 配上认识建文帝面貌的内侍朱祥,以寻访道士张三丰(
邋遢)为名, 从陆路遍访各州,郡,乡,邑,去查访建文帝下落,有四年之
久永乐二年, 又有谣传建文帝逃亡海外,永乐帝又派郑和(世称三保
太监)等领兵浮海, 远巡西洋,也未查到建文帝下落永乐十七年,又派
胡滢出巡江苏,浙江,湖南, 湖北和江西等地,去查访建文帝下落,又查
了四年 永乐帝前后经过二十一年在国内外对建文帝下落的秘密查访,
才放下心事 但是皇帝派胡尚书(胡滢)寻访张邋遢道人的新闻已传遍
民间 永乐帝为了掩盖劳师动众的真相,欺骗人民,他遂下令工部侍郎
郭琏等带领丁夫三十万人, 大兴土木,在武当山营建武当宫观,耗资白
银几百万两 从此以后,武当山的张三丰就成为人民传说中的时髦人
物 到五百年后的清末民初又被封建文人附会作太极拳的创始人 —
注二: —————————————————————————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黄黎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中说: 「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
动, 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於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
丹士,徽宗召之, 道梗不得进,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
馀」
黎洲子百家为其师王征南所传内家拳写有「内家拳法」,则又持
张三峰兼精少林之说: 「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既精於少林,
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
「甯波府志」采黄氏之说迨入民国,张三峰或张三丰造拳之历史
更为众说纷纭, 但宋张三峰道士既已为内家拳所拉为祖师爷,而黄氏
父子已明言张三峰所创者为内家拳, 於是某些太极拳书遂放弃宋张三
峰创太极拳之说, 而以元末明初之武当山张三丰道士为太极拳创造人
注三: —————————————————————————
有人认为太极拳创始於唐代许宣平,并以「八字歌」,「心会论」,
「周身大用论」, 「十六关要论」和「功用歌」等列为许宣平的论著
单从这几篇文章的风格来判断, 就可肯定它们绝非唐代文辞再参阅
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本末」中许宣平事迹, 仅记载许宣平「辟谷
不食,行如奔马,唐时每负薪卖於市中」大诗人李白访之不遇, 为题
诗於望仙桥因此,这种祖师爷越古越好的假托,也正是清末封建文人
所弄的玄虚
注四: —————————————————————————
此说源自河北永年人李亦畲(公元1832--1892年)的「太极拳小序
」: 「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 后传至
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
今考王宗岳的生平(见王宗岳「阴符□谱」佚名氏序), 公元1791
年,他在洛阳,公元1795年又在开封,以设馆教书为职业 此一时期,适
为温县陈家沟陈长兴(公元1771--1853年)上一代太极拳家鼎盛时期(
见附表) 温县与洛阳,开封,仅隔一黄河,因之适足以推定王宗岳之太
极拳乃得于陈氏 蒋发为陈王廷好友武举李际举的部将际遇举兵反
抗明皇朝逼粮纳税, 於登封县嵩山少林寺前的御砦「见景日胗」
(旁边的月字因该是日字,倚天中文没有该字,所以就用「胗」代
替)的「说嵩」, 「刘□传」和温睿临的「南疆逸史」卷二列传九「
陈潜夫传」) 后降清,被借故族诛,蒋发投奔陈王廷处为仆陈氏家祠
藏有陈王廷遗像, 旁立一人持大刀者即为蒋发(见陈子明「陈氏世传
太极拳术」) 蒋发前於王宗岳约百年,所谓王宗岳传蒋发之说,显为
讹言 「清史稿」有「王来咸(征南)传」,误以关中王宗为山右王宗
岳,但关中王宗为陕西人, 山右王宗岳为山西人撰此传者显系采自许
禹生先生「太极拳势图解」和陈微明先生(清史馆编修)「太极拳术」
两书,两书中误以王宗岳为明代内家拳家王宗 清代遗老大多已无乾
嘉学派(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年)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
考据之学问,故有此误於是后来有人便以「清史稿」「王来咸传」
为根据, 认为太极拳创始於明代
注五: —————————————————————————
「东华录」载甘凤池以反清案被诱捕有「花拳总讲法」抄本流
传, 其中跌法势名就有八十八个,第一势为「吕布头带紫盔」,第八十
八势为「鸭摆翅跌」 与甘凤池同时代的同乡人吴敬梓(1701--1754
年)在「儒林外史」中描述凤四爹的武功, 据金和跋,即是甘凤池的原
型鲁迅先生(1881--1936年)在「中国小说史略」中, 称道金和跋文
指出「儒林外史」中人物大都有其人其事而易其姓名
注六: —————————————————————————
唐豪(1897--1959年),余早年学六合拳之同学,后又同学陈式太极
拳 唐有志於中国武术史的探讨,1932年1月2日,陈家沟拳师陈子明返
乡探亲, 唐随去调查太极拳史实,行前一日,余与叶良先生为二人饯行
於上海梁园饭馆 唐豪此行,所获颇多,遂得考订太极拳创於陈王廷,
并否定陈□(公元1849--1929年) 所谓太极拳创自陈卜之说唐豪著有
「行健斋随笔」(1937年2月上海中国武术学会发行), 中有「陈卜非
太极拳祖」,录之如后: 「予於张三丰为太极拳鼻祖,尝辟其妄游陈
沟时,获见陈品三『引蒙入路』
及『太极拳图画讲义』稿本『太极拳图画讲义』,今易名为『
陈氏太极拳图说』, 已出版矣自序,谓太极拳系其始祖陈卜所发明,
其说如左: 『洪武七年,始祖卜,耕读之馀,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
教子孙, 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名曰太极拳』」
太极拳之传,出自陈沟,今陈卜发明太极拳之说,出自其子孙, 宜
可取信於世矣,而实则不然今从陈卜墓碑考之,碑云: 「温邑东十里
许陈家沟,由来久矣相传我祖讳卜,洪武初年,来自洪洞,定居於兹,
迄今已十三世凡我同姓,绳绳不绝,或贸易为务,或耕耘为业,实繁有
徒,其脍炙人口, 炳炳足称者,独诗书传家,诵读不辍,子若孙如乡学者
有人,入国学者有人, 应一命受一职享天家之赐,建功於民社者又有人
藉非吾始祖积德於前,值基孔固, 我辈安能有此今日乎木本水源之思,
畴得无情,因以为序,勒之於石,用垂不朽」 右碑立於康熙五十年辛
卯(公元1711年),系其十世孙庚所撰其绍述先人者, □「相传我祖讳
卜,洪武初年,来自洪洞,定居於兹」寥寥十八字,且亦出诸传说, 则
陈氏始祖之事迹,文献实无足徵也品三后於卜者十六世,自序所云,
不徒墓碑所未载,族谱亦未录,自出杜撰」
注七: —————————————————————————
陈王廷,家谱作陈王庭,但族谱,墓碑及「温县志」均作陈王廷余
昔年因掌握史料不全, 以为创造太极拳的陈王庭,与巡按御史兼监军
御史陈王庭,在时间上,武职上, 蒙恩赐上有三同,遂於1963年,1964年
在「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研究」两书上误合为一人1964年有读
者写文纠正: 巡按御史陈王庭为卢龙县人,1630年清兵陷广平府,王庭
服堇未死清兵退, 明廷逮王庭入狱,绝粒而死;温县陈王廷为乡兵守
备, 明末,随县长率乡兵击退攻城「土寇」时,陈王庭已死了有十多年
我很感谢读者的纠正
注八: —————————————————————————
陈王廷所造拳共有七套,长拳一○八势就由不同的拳识组成的,
除了吸收戚氏「拳经」三十二势中之二十九势外,从其它拳种吸收了
那些势, 以及那些势是他的创见,今已不可考根据「陈氏拳械谱」,
拳法方面还有「散手」和「短打」的势名很多(包括了攻击和破解的
方法) 也有擒拿法的「金刚十八拿法」势名可见当时太极拳的技击
方法是很全面的 值得注意的是传习於少林寺的「红拳」,也见於「
陈氏拳械谱」, 该旧谱上有「小四套亦名红拳」拳谱,其第一势为「
太祖立势最高强」, 末两句为「要知此拳出何处名为太祖下南唐」
另有「盘罗棒诀语」则说: 「古刹登出(出字疑为封字之误,少林寺在
登封县)少林寺,堂上又有五百僧 要知此棒出何处盘罗留传在
邵陵」
(邵陵是少林的音转)少林寺拳棒在隋唐时即已著名,在明代抗倭
战争中, 很多少林寺僧献身於卫国战争温县在黄河之北,登封县嵩山
少林寺在黄河之南, 仅一河之隔这是太极拳与少林寺拳法可能有渊
源的理由之一 另据陈王廷好友武举李际遇以地主武装结寨於嵩山少
林寺之前的御砦, 反抗明皇朝的逼粮纳税,陈王廷只身入寨,劝说李际
遇勿叛明皇朝的史料来看, 陈王廷可能早先也到过少林寺这是太极
拳与少林寺拳法可能有渊源的理由之二 明清之际的少林寺拳法著作,
今所存者有上海□隐庐影印本「拳经拳法备要」一书, 上海国技学社
於1927年间石印的称为「玄机秘授穴道拳诀」一书, 唐豪也收藏有旧
抄本(今存北京),余早年曾向唐借抄录副余取三本合观,虽互有详略,
实同出一本其中理法及身手步法,与陈氏太极拳精要处颇为吻合 这
是太极拳与少林寺拳法可能有渊源的理由之三 陈王廷既然搏采各家
拳法,对距离不远的少林寺拳法不会不加采纳, 这是太极拳与少林寺
拳法可能有渊源的理由之四 此外,戚继光所采取的古今十六家拳法,
与陈王廷相距约半个世纪, 这些著名拳种在民间一定还有传习,陈王
廷也有可能采及这些拳种 这些都是合理的推测,姑作为附注供参考
注九: —————————————————————————
陈王廷的「拳经总歌」七言二十二句,是太极拳的原始拳论, 是
总结古代技击术(踢,打,摔,跌,拿)的一篇拳论,它阐述了攻击与防御
的战略和战术, 可以说是太极拳七个套路的概括性拳论歌辞采取戚
氏「拳经」图诀之处举例对照如下: 戚氏「拳经」有「怎当我闪惊取
巧」,「上惊下取一跌」,「倒骑龙佯输诈走」, 「一条鞭横直披砍」,
「挨步逼上下提笼」,「进攻退闪弱生强」 而在陈王廷「拳经总歌
」中则有:「闪惊巧取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 而在陈王廷「
拳经总歌」中则有:「闪惊巧取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 「横
直劈砍奇更奇」,「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这样一
对照,就不难看出陈王廷在拳论方面是吸取了前辈所归纳总结的精华
但陈王廷是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作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发挥 他在「拳
经总歌」开头的两句:「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就是他
创造双人推手的理论概括
注十: —————————————————————————
王其华辑「温县志」卷十一:「吴从诲府判署县事,值河南土寇猖
獗,沿河而上, 直抵温城从诲亲冒矢石,率众御之,寇不得渡从诲曰:
水战利火攻,命乡兵守备陈王廷, 千总郭忠等纵火焚船,贼溺水者无数,
遂遁去忠中流矢死」
河北省「安平县志」卷之七:「人物志」: 「吴从诲,崇祯
庚午(公元1630年)四应南宫不售遂谒选□(□,副职也)怀庆,
怀当南北冲,河南诸郡邑,寇攻陷殆尽庚辰(公元1640年)冬,贼骑将乘
冻渡河,守御河干, 贼不得渡明年,帅刘超叛,盗乘间蜂起,拥众剽掠,
悉设计擒之行河上,适寇至, 率乡兵登陴(陴,城上女墙),亲冒矢石,
焚贼舟二十七,溺死不可胜计贼败, 自是不敢窥河北矣……当事者
材君,俾摄河内,再摄温县,所至有能声,擢曹州守」
注十一: ————————————————————————
我国源远流长的养生法俯仰屈伸,呼吸行气的导引术,吐纳术,
在公元前四世纪已见於老子,庄子,孟子,屈原等的著作中, 郭□若氏
在「奴隶制社会」中考证的「玉佩铭」呼吸行气方法,也相当於这一
时期 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122年)所编的「六禽戏」
和汉末伟大医学家华佗据以改编的「五禽戏」,都是以呼吸运动
结合仿效禽兽的动作, 屈伸,顾盼,跳跃等动作的健身方法长沙马王
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 埋葬年代在公元前168年汉文帝
时期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医疗体育的祖国」 唐代德宗时有梁肃
作「导引图序」(见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 宋代民间亦有练习导
引,吐纳者,见洪迈(公元1123--1202年)「夷坚志」
注十二: ————————————————————————
「云笈七签」解释「黄庭经」说:「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
之中也指脑中,心中, 脾中,故曰黄庭」相传晋,王羲之(331--379年)
於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写过「黄庭经」 清,何绍基(1799--1873
年)於1844年也写过「黄庭经」,(190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 全文1223
字,连书名共1226字 猛如虎,狠如鹰,滑如水,冷如冰 「
八极参劈挂,鬼神都惊怕」「劈挂参八极,英雄叹莫及」
侯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本文2023-10-27 10:59: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