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家谱
周朝时,吕姓就有谱牒存在并流传后世。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曾利用这些资料,在著《齐太公世家》时将齐国自始祖太公吕尚到康公吕贷的世系一一列明。
源于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赐伯夷吕氏,属于以帝王赐氏、部族名、国名、居邑名为氏。
炎帝的后裔共工氏从堂孙伯夷,是颛顼帝之师,尧帝时期的辅政,负责掌管礼仪。舜帝时正式任命他为秩宗。
大禹代行天子之政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大禹的心腹之臣。为了嘉奖伯夷,舜帝在晚年赐伯夷姓姜,赐氏为吕,并封他为吕侯,此后形成了吕氏部族。
伯夷的后代早年活动于甘青山岳地区,由于崇拜山岳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在尧、舜、禹时代,四岳成为部落联盟的山岳祭司。
山西省太谷县北洸乡白城村吕氏字辈:
好学家声振,传贤国则昌,发生维效友,积聚作忠良。
山东菏泽成武县九女集小曹楼村吕氏字辈
付(超)培建,忠厚传家远。
真、元、开、乾、泰、周、左、如、金、玉、林、凤、自、天、来、国、家、万、年、世
名行、字行辈序诗
清雍正甲辰(1724)科吕日登进士邀集占(竞茂)公派下暨顼公派下之蒙正(文穆)公等系族亲肇泉州吕氏宗祠聚会共尊太公为一世祖。以(汉)御史大夫卅二世孙吕猗清子氏《续吕氏世谱序》、(北魏)咨议参军五十三世孙吕蒙之《天启世谱牒序》、(唐)六十二世孙河东吕温化光氏之《举要族谱序》为计世准则,占(竞茂)公、顼公为六十四世。蒙正(文穆)公为六十八世。各支派系计世不齐,以此类推。并共编名行、字行辈序诗二首各六十字。起太公八十九世——一百四十八世。诚为族亲伯仲埙篪合奏,长鸣一千五百年而尚有余响之大曲(估计可用至公元三千二百年)其序言曰:
别以昭穆,序以礼义,人道也。各派字行参差不齐。偶然相见,不知世次称谓混淆,名既不正,事曷以成。今编两诗,别之于谱,依次为名依次为字,子侄繁归于画一。礼义以别,昭穆以序。(如:竞茂公为一世,则起二十六世)继后则续编。
名行辈序诗
肇启原悠裕 承基尚振荣 联辉培吉士
济美树芳声 惠泽仁为质 因心义以衡
礼真谦则益 智远静斯清 广业宜修德
光前在显名 嗣徽余庆集 永序自观成
字行辈序诗
尔甫希贤哲 于兹毓俊良 子孙敦本实
伯仲炳文章 若汝忠惟允 如余孝友常
立廉存素志 秉节植宏纲 登仕才犹着
经邦体扬彰 云礽循祖法 奕世锡嘉祥
吕姓发源地在今河南南阳西一带。春秋时吕国被灭后,其子孙散于今湖北蕲春,河南南阳,山东阳谷,安徽寿县、凤台县等地。秦时,吕姓迁播方向主要为陕西、甘肃一带。春秋时晋国大夫吕钅奇后裔在河东(今山西省西南部)繁衍旺盛,后成为当地一大郡望。汉时,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内蒙南部及甘肃、安徽等地,均有吕姓足迹。其中山东东平、安徽淮南一带吕姓后裔发展成为吕姓历史上的东平郡和淮南郡两大望族。另载,汉末有吕蒙(今安徽省寿县)人吕谦为避西晋末年战祸,迁居浙江金华,后成为当地望族。其后人又有迁于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的。唐代,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使吕姓的发展相对平稳、快速。吕姓的郡望规模、人口数量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而随之而来的宋元时期,北方战火四起,促使了吕姓的又一次南迁。明清之际,吕姓发展再度出现新特点,除全国大部分地区广布吕姓外,康熙年间,始有吕姓移民海外者,初以福建、广东为主要迁居点,移居台湾,后又有徙至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文莱、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今日吕姓以山东、河南二省居多,约占全国汉族吕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吕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吕氏家谱
本文2023-10-27 10:51: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