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的姓氏介绍
宁(Ning,扬声)姓源出有四: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八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五。
源流一
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据《姓纂》和《急就篇》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有曾孙去世后谥号“宁”,其支庶子孙有以其谥号“宁”为氏,世代相传姓宁。
经后世出土文物铭文考证,秦襄公曾孙去世后谥号实为“宪”,而非“宁”。且目前甯氏家谱尚未发现源嬴氏的来源。故实为《姓纂》和《急就篇》谬误。此一来源不实,汉族甯氏只有姬姓单一来源。
源流二
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上古周朝时,卫国有位公族叫卫成公,卫武公将其儿子姬季亹(Wěi 音伟)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宁氏,世代相传姓宁。据《元和姓纂》四十六:“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弟顷叔生跪,跪孙速生武子俞,俞生殖,殖生悼子喜,九世卿族。”又《潜夫论》引《世本》云:“甯氏出自卫武公子季亹,食采于甯,因以为氏。”再《姓氏考略》:“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以邑为氏。望出齐郡,又与宁通。汉甯成,史记作宁城。”据此,宁氏发祥于春秋时代距今两三千年前的河北、河南一带古老家世,始祖卫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弟,当时被封为诸侯的周文王众多子弟之中,相当出类拔萃。卫武公则为卫国第二任国君,其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812-758年。
源流三
出自满族复姓所改。清满族有宁佳氏、宁古塔氏,入关后有从汉姓习俗,改单姓为宁氏。
源流四
出自后周柴荣之五子曹王嫡后柴熙让;柴熙让原名柴祖训,出生于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五代后周周世宗柴荣第五子,柴守礼之孙、柴友之曾孙、柴成诏之玄孙,祖籍古称河北邢州龙冈县。
后周显德六年六月即(公元959年6月)与其兄柴宗训即周恭帝同时受封,祖训先封为左骁卫上将军,接着又封为燕国公;同年八月周世宗柴荣病逝,其兄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恭帝又封其弟柴祖训为曹王,受封曹王后祖训移居至古称河南洛阳彰善里之地隐居,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篡位自封皇帝后赐柴祖训名为熙让,从此又称柴熙让。
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柴熙让因担心当时的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进行加害,于是秘密从当时隐居地河南洛阳彰善里携带当时只有五岁的儿子柴少婴南下逃难,一开始逃到古城金陵(现在的江苏南京),后又继续南逃至吉州庐陵彰华镇(现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藤田镇)。柴熙让因被当时彰华镇美丽富饶的景色所吸引,觉得该地很适合居住、生活,于是就决定在当地留下不走。恰好此时朝廷派出的官军也一路尾随追来,关键时刻曹王立即脱下蟒袍和鞋,并将鞋放在一口池塘边然后将蟒袍扔在池塘里造成投水自尽的假象。果然当官军过来后看到他的鞋在池塘边上而衣服却浮在池塘里时就误以为他投河自尽了,于是官军就放弃追赶带上他的鞋子和衣服回京复命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老圩村那口池塘从此就叫“龙袍塘”。
躲过官军后,曹王来到老圩村一个老妪的门口扣门问老妪贵姓,老妪告诉他自己姓宁。于是曹王请老太婆收留他以躲过灾祸,就这样曹王隐姓埋名同时也为报答老妪救命之恩于是就改柴为宁并做了老太婆的义子,同时也将其五岁的儿子柴少婴改名为宁少婴。这就是老圩村宁姓族谱上记载一世祖曹王柴熙让南逃至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藤田镇老圩村并改为宁姓的历史由来。
曹王柴熙让在我村娶当时李姓女子为妻,但并未生育子女,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在我村逝世,享年53岁,死后葬于我村,其坟墓虽历经千年但由于中途一直维修所以现仍保留完好。
曹王为我村宁姓族人一世开基始祖,其子柴少婴为二世祖。柴少婴生有五子分别取名宁伯阳、宁德阳、宁叔阳、宁景阳、宁庆阳。其中长子宁伯阳于宋大中祥符年间为谋生先迁于现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而后其子女又迁居于现江西省抚州市一带包括抚州市崇仁县、宜黄县、乐安县、南丰县等地;次子宁德阳迁居于现广东省韶关市英德市一带,据族谱记载该子孙清雍正年间就发展为一大姓家族;第四子宁景阳迁居于古称湖广即今湖南一带;第五子宁庆阳迁居现湖南郴州桂阳县一带。
第三子宁叔阳仍留在老圩村为村第三世祖,现我村宁氏族人即为宁叔阳的后人。从一世祖曹王繁衍至今,我村历经一千一百多年现发展成为拥有宁氏族人3000多人、10房支系的宁姓大村。而这其间又陆续有族人由于经商、做官及谋生等原因迁居外地,这其间包括两宋期间第七世有族人因在江西省樟树市做县令而迁居于樟树市,第十一世有族人因经商而迁居于浙江、江苏镇江一带及山西省临汾市稷山县等等。据族谱记载这些地方有的也发展成人数众多的宁氏大姓村。 宁 俞:卫国大夫,就是大名鼎鼎的卫武子,贤明忠勤,于卫文公有道之时,无事可见,当卫成公无道之日,却不避艰险,被孔夫子极口赞美为“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 戚:春秋初期卫国人,修德不用而商贾,宿于齐国的东门之外。有一天,率先称霸诸侯的齐桓公夜出,听到他饭牛扣牛角而歌,从歌词中,知道他的贤德,就命管仲迎拜为齐国的上卿,表现得果然高明,后来还进一步继管仲为齐相,千古垂名。
宁 越:战国时中牟人。他家世代种田为生,但他感到种田太辛苦。便问朋友说:“怎样才能免除种田的辛苦?”他的朋友说:“如果你能立志求学,苦读30年,就不用再种田了。”他说:“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不休息,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不睡觉,我苦读15年,应当有所成就。”他刻苦读书15年,因为品学兼优,周成公就聘他为师。
宁 成:西汉官吏,南阳穰县(今河南省邓县)人。他任济南都尉时,执法严厉。后来任关都尉时,出入关的人都哀叹:“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后辞官回乡经营,果然大富大贵,家族昌盛。
宁 玉:元朝将军,能拉强弓,力大过人,为朝廷立功而当大官,他虽是武将,但很有修养,谦虚待人,深受赞扬。
宁原悌:壮族历史上最早的史学家。钦江县人,出生宦海门第,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少年时勤奋好学,才识过人。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年)会试考取进士,又参加宫廷贤良策试,当时应试者有1000多人,以成绩优异排名第九,朝廷内外为之惊异。武后时授职校书郎,后累次升迁为谏议大夫。唐景云二年(771年),睿宗的两个女儿入道,要为她们建立华丽寺观,原悌以先朝为鉴,上书力谏,睿宗遂纳而停建寺观。在任职期间,积极参与国事谏议,其见解深得睿宗赏识。唐玄宗时,原悌以谏议大夫兼修国史,他胸怀坦荡,秉笔直书。玄宗审阅所修史稿,见直书李建成、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的事,便晓喻说:“白马求卿,黄金赎罪,以为如何?”原悌答曰:“周公诛杀管叔、蔡叔,季友鸩杀叔牙,虽然太宗不得已杀掉建成、元吉,这也是他们自取灭亡罢了。”由是得罪玄宗,被罢官还乡。
宁完我:明清之际辽东辽阳(今属辽宁)人,字公甫。天命年间投后金(清),隶汉军正红旗。天聪在文馆办事,建议设六部,为皇太极所采纳。后以好赌被免职。顺治元年(1644年)起用为学士,不久擢弘文院大学士。曾三次任会试主考官,充《明史》、《清太宗实录》总裁官。十年授议政大臣,次年因争权夺利,排陷陈名夏致死。后以年老休退。
宁调元:字仙霞,别号大一。湖南省醛陵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次年创办《洞庭波》杂志(后更名《汉帜》)。萍例醛起义爆发,回国赶往参加,在岳州(今岳阳市)被捕。三年后获释,至北京办《帝国日报》。武昌起义后在两湖从事革命工作。民国元年(1912年)在任上海《民声日报》主编,旋任广东三佛铁路总办。民国2年宋教仁被暗杀,到汉口秘密活动讨袁,被黎元洪逮捕,在武昌遇害。年40岁。有《太一遗书)留世。
宁协万:字楚禅,号邦和,湖南省长沙人。华兴会会员,民国12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国立北平大学教授。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辞去职务,编写史料和法学著作。著有《国际公法》、《最近政治史》、《宁卢讲义录》、《现行国际法》、《西征记事》、《柏林旅次》等。
甯 [nìng]
均同“宁”。
用部 甯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7
关于出版物规范使用“甯”的倡议
一、甯与宁是二个不同的姓氏
甯氏起源于公元前770年春秋时代,卫武公将甯邑(今河南获嘉、修武一带)分封给儿子季亹,后代以邑为氏,从而繁衍成“甯”氏一脉。
甯氏在2800年历史长河中,使用的都是“甯”字,家族保存的书籍、族谱、碑刻,一直用的“甯”。《百家姓》中也只有“甯”姓,而没有“宁”姓。
宁(宁)氏则起源于明末清初,入关的满族宁古塔氏、宁尔佳氏改汉姓为“宁”,形成满族宁氏。在文字改革时,满族宁氏都简化成“宁”氏。
简化字方案中,只规定“宁”简化为“宁”,而“甯”作为姓字,并没有被简化。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实施的“汉字编码字符集”,就保留了“甯”字在电脑简体字库中。
2009年,国家语委历时8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也为“甯、氾、仝、溪、缐”等姓氏得以正名。出于对家族传统的尊重,特以姓氏用字的身份,被保留在三级字表中。表中明确提到:“甯:nìng,仅用于姓氏人名,其他意义同‘宁’。”
作为姓氏,甯与宁读音不同。东汉《说文解字》中“甯”字音为“乃定切”、“宁”字音为“奴丁切”,对应的拼音分别是nìng和níng,历代辞书也是沿用这两个读音。
二、国家新辞典已为甯姓正名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最权威的两部词书。2011年出版的《新华字典》,涉及“甯”字的有三个条目,在第365、366页。不但甯、宁的字意不同,读音也不同。而“甯”虽然是“宁”的异体字,但只适合不作姓氏时的情况。2012年7月发行的《现代汉语词典》,其条目及释义与新版《新华字典》类似。都认为作为姓氏,甯(nìng)读四声,宁(宁níng)读二声。
甯氏,从2800年前得姓以来,无论是史书、方志、碑刻、家谱,使用的都是“甯”(另有异体写法、寗,字典未收录)。依据这两部辞书的最新版本,事实上已经为甯姓正名。
宁(Nìng 甯)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据《姓纂》和《急就篇》记载: “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有曾孙去世后谥号“宁”,其支庶子孙有以其谥号“宁”为氏,世代相传姓宁。2、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上古周朝时,卫国有位公族叫卫成公,卫武公将其儿子姬季亹(Wěi 音伟)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宁氏,世代相传姓宁。据《元和姓纂》四十六:“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弟顷叔生跪,跪孙速生武子俞,俞生殖,殖生悼子喜,九世卿族。”又《潜夫论》引《世本》云:“甯氏出自卫武公子季亹,食采于甯,因以为氏。”再《姓氏考略》:“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
陆川沙坡
兴业族谱
陆川沙坡始迁祖绵远、凤山兄弟,明朝迁自吉安府珠玑巷,已传20代。
聚居于沙坡、沙湖、博白、玉林及容县、北流、贵港,散居于广东、吉林、西藏及台湾等地。
沙坡白马良积支系字辈:灿、德、建、钧。
兴业县龙安镇扬前村甯氏,辈序:远、振、起、祖、宗。
鹞石周氏支谱 [残卷]
原书: 刻本, 清光绪年间[18--] 50册
注: 卷数参差不齐且有若干短缺另v1系抄本外余均为刻本
汝南始祖 : (春秋) 周舍
桐城东乡鹞石里始迁祖 : (宋) 周文一,讳仕龙
散居地: 安徽省桐城县等地
王显谟, 王雄迁[等]主修 ; 王朝策[等]纂修 ; 王显愉[等]总编修
种德堂, 1925年三修 26册 : 图像, 世系表
注 : 本谱为南塘派分支
迁宝鼻祖 : (明清)王宣化, 携六公由衡徙邵东 子六: 庭字辈之槐松柏桂椿樟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邵东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版心题及书衣题编目
谱序题 : 邵陵王氏三修族谱
湘邵刘氏三修族谱 [55卷,卷首及殿卷7卷]
校书堂, 民国5[1916]年三修 存124册(其中66卷重复) : 图像, 世系表
石底祖 : 刘万户, 自江右丰城率子德润, 华先, 应昌三公迁楚南, 始居湘邑之石底
邵东界下房及江边房始迁祖 : (明)刘应昌, 由湘邑徙邵东, 生刘汝安, 刘汝千 汝千公分居邵东界下; 汝安公字能迁, 由界下徙邵东上里江边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邵东县等地
编修 : 段逢春,段全贵,段席珍
1997年七修6册 : 图像, 世系表 6册 : 图像, 世系表
注 : 总卷数不详, 存卷首及卷1-5
注 : 本谱含翊祖下两子谦谟两只世系
翊祖下才甫公三房: 段祖贤, 段祖圣, 段祖明
散居地: 湖南省衡阳县, 祁阳县, 宁乡县, 益阳市和江西省吉水县和鄱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湖南宁益翊祖下才甫公三房下七修族谱
编修:李清仕主修 ; 李荣让副主修 ; 李盛溥编辑 ; 李功厚纂修
陇西堂, 1994年五修 存21册 : 图像, 世系表
注 : 本谱缺卷, 仅存卷首末及家派集世系卷1-15,21,23, 及家集卷10,20
远祖 : 李如圭, 世居江西吉水
邵陵始迁祖 : (元)李翰林, 仲琏嗣孙, 讳慕字洪辅, 由江西泰和(太和县: 谱中两种写法)迁居邵阳县居小东路家李慕冲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及邵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邵东李氏五修族谱
编修:甯赞林理事长兼总编 ; 宁凌云[等]副理事长 ; 甯造宋[等]监修
齐国堂, 1993年六修 24册 : 图像, 世系表
安化益阳始迁祖 : (元明)甯祥字发商号长村, 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十一都, 明至正年间官于益阳后承籍落叶 后居安邑 生子善远达逵及一女
五大房 : 祥公孙甯以德以文, 以恭以敬, 重孙辈温良华贵, 恩赐
散居地 : 湖南省益阳县, 安化县等地
版心题及书衣题: 甯氏六修族谱
编修:吴任翔[等]倡修 ; 吴卓英总修 ; 吴先诗[等]缮修
至德堂, 民国36[1947]年四修 4册 : 图像, 世系表
兴宁始祖: (宋)吴志富, 正十三郎,原籍江西溪吉安府泰和县, 官于湖南郴州兴宁县遂家焉
二大派祖(4世) : (明) 吴广斋,字跃天 ; 吴忠斋
忠斋公下房祖(6世) : (明) 吴永标 下传一子 : 吴万受,字乔山,号南山
广斋公下房祖(6世) : (明) 吴永福,字龙川,号大祥 ; 吴永禄,字大德,号龙山 ; 吴永祚,字西园 ; 吴永礼,字礼斋 ; 吴永祯
始祖 : (元明之际) 吴仲清 由耒阳徙龙溪
散居地 : 湖南省桂东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吴氏族谱
编修:谢日新[等]倡修 ; 谢胜桥[等]房修 ; 谢吉阳[等]协修
陈留堂, 1995年十修 22册 : 图像, 世系表
金陵鼻祖 : (宋)谢深甫, 字子肃号斋, 因官由金陵迁居楚南
两大房祖 : (明)谢子贵长子谢孙林, 字茂材号法魁 ; 次子孙达, 子尊三号静斋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及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宁乡鳌山谢氏十修族谱
编修:赵学霁[礼房主修] ; 赵贵赐[连信谅富祖五公房主修] ; 赵学优[珍房纂修] ; 赵贵畦[隆房主修] ; 赵贵禖[贤房主修] ; 赵昌锟[麟房主修] ; 赵昌境[洗房主修] ; 赵昌演[智房主修], 赵昌祯[海房主修]
琴鹤堂, 民国7[1918]年五修版本, 手写添加信息至1969年 存53册 : 图像, 世系表
注: 本谱不全, 仅存9卷及卷首8卷
远祖 : (唐) 赵植,字守干
一世祖 : (宋) 赵抃,字阅道,又字震洋,号知非,谥清献 映珑公次子 衢州西安人
邵东始迁祖 : 明洪武赵应麟, 由安平迁新宁居陇陂
派祖(8世) : (元明之际) 赵思兴,字远举 ; 赵思文,字载道 皆为得胜公之子 居江西庐陵
思兴公下传二子 : (明) 赵才洪 ; 赵才洗,字景明
洪公下四房 : (明) 赵应舜,字尧夫 ; 赵应清,字清夫 ; 赵应贤,字胜夫 ; 赵应麟,字瑞贤
洗公下一房 : (明) 赵应美,字宗华
应舜房下支祖(11世) : (明) 赵必礼 ; 赵必连 ; 赵必信 ; 赵必谅 ; 赵必富 ; 赵必祖 ; 赵必珍 ; 赵必隆(过继于应清房)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衣题 : 邵陵赵氏五修族谱
卷端题 : 昭陵赵氏五修族谱
编修:张俊德, 张俊端主修 ; 张俊生[等]倡修 ; 张信贤[等]纂修
孝友堂, 清光绪29[1903]十修 6册 : 图像, 世系表
始祖 : 张化孙, 讳衍字传万 原居闽省宁化县石壁, 后迁上杭深坑
本支祖: (明)张庭一, 字六则号成大郎
散居地 : 福建省上杭县, 湖南省浏阳县, 江西省修水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 : 张氏族谱
云家谱中心,一个您分享家族文化,寻根问源,认祖归宗的地方。整理百家姓氏家谱族谱资料!
五更为您每天分享10个姓氏的10部家谱,如果您想分享您的家族故事,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交流或者直接对话五更
阅读原文:http://jiapuwangblogsohucom/322644646html
宁的姓氏介绍
本文2023-10-27 10:40:3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