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宁人是从江西哪里迁来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湖南常宁人是从江西哪里迁来的?,第1张

元末明初,传说经过一次“洪武血洗”,于是有“扯江西,填湖南”一段传奇故事,(笔者另有专著考)虽然正史没有记载,但是常宁经过一次大移民,却是事实。姓氏由稀少而逐渐繁杂。常宁明代姓氏变迁的有一下几种:一、移民来的安插户;二、军队调来平乱,乱平后即转屯户,就是说无事种田,有战事即打仗,这类人在完国税上有优待,但是朝廷开科考试,他们却不能参考,不能当官。为了前程,纷纷转入民籍了;三、洪武血洗中逃脱出来的遗民。笔者从47册族谱的57姓121个支派统计分析:

一、纯移民25姓有:张、贺、陈、罗、占、唐、郭、彭、朱、欧阳、谭、黄、殷、胡、易、梁、曾、孙、谢、尹、江、颜、莫、邹、廖等姓。

二、纯军屯户9姓有:吕、白、董、滕、段、崔、骞、欧、雷等姓。

三、一个姓氏中既有移民又有屯军的7姓:计有萧、邓、王、周、李、刘、吴、龙、聂等姓。

四、血洗后的原有移民9姓:瑶塘的阎姓、城关南郊艾姓、庄泉王姓、南风凹罗姓、蓝姓、东乡薛姓、猪塘塘头雷姓、东门夏姓、罗桥方姓等。还有瑶族中的赵、盘、冯等姓。

此外还有些双姓,这种双姓但不指复姓。如桐黄塘家有周蒋氏、东洲何家的何李、瑶塘的白李、桐梓的尹龙、袁家桥的唐袁氏、磨石的刘尹氏等。这些双姓,多是一姓无名后,抚异姓亲人承兆,如蒋姓无后,抚外甥周姓为继,以后就在神堂上写上周蒋双姓。但后来在实际姓名中,还是署自己的原姓多。

调查中随意选的姓都是江西来,来的时间又基本都是元末明初,以后就没有成批的直接从江西迁来的了。也有先迁到湖南的茶陵、攸县、衡阳、衡山、贵阳、宜江、宁远后,在转迁到常宁的。

如常宁萧姓的十余支派,始祖都是江西庐陵府周围迁来的,则又以泰和县为最,但是落籍常宁时间就很不一致:石盘萧氏祖先自明初先迁贵阳,再转移石盘;阳山萧氏无迁宁远、后从军再洛阳山;午桥萧氏先迁宜江,至明末清初才徙午家桥;长江龙门萧氏却都是江西泰和县直接徙来;夏茶萧氏则是从江西调任衡州知府,遂落籍衡州,第三代才转徙蓝江。仅一个姓的来源就有如此复杂。

江西以外地方迁来的基本都是军调民的。如城关邓氏来于北京正定;百骞二姓源于陕西;滕姓湘西麻阳;只有瑶塘曲市吴姓是一位元末常宁州判,原籍湖北黄州,死于任内,难以归家,其长女率弟妹就地落籍城南曲市。相传这位吴大姑,为了抚养幼弟成人,以续吴氏一宗,毕生不嫁,曲市吴姓的子孙为了纪念她的恩德,就把吴太姑奉为自己在常宁的始祖。恐怕是有明以来常宁众始祖中唯一的女性了。这在封建社会少见。

由江西移民来的也很不自愿,谁愿意离乡别井呢?民间至今传说一个故事:江西吉安泰和移民时,大家都不愿意背井离乡,执行吏心生一计,开了个群众大会,号召谁不愿意走的,都站到一丘大田里去,愿意走的就排到路上来。大家听了都赶紧往田里跑,一下子把一丘田挤得水泻不通。说时迟,那是快,士兵们一拥而上,把田里的老百姓团团围住,就此赶上了远方之路。这当然不足为信,但是在县志和许多族谱却多有这样记载:移民上路如‘蚁赴之众’来到湖南。好在常宁无主荒地很多,各人自己圈地,标签插到哪里,那里的山水田地就属于他,叫做“插标为记”。

蒋氏宗谱又称蒋氏家谱、蒋氏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蒋氏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中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中文名

蒋氏宗谱

同名

蒋氏家谱

祖宗

伯龄

故国

河南淮滨县期思

典故

九侯世家

姓氏来源

蒋氏宗谱的来源

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中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共11张

蒋氏宗谱、蒋氏族谱、蒋氏家谱

Jiǎng

五笔:auq;部首:艹!

笔画:12画

结构:上下结构

(形声。从艹,将声。(jiāng)本义:植物名。即“茭白”)

一、古国名 [Jiang state]

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在今河南固始县。一说在今河南光山,春秋时灭于楚。

二、姓氏

姓氏:蒋 祖籍:河南

祖宗: 伯龄公

分类: 以国为氏

堂号:乐安堂 郡望:乐安郡

堂联:三径世泽九侯家声

周成王(西周国王)封其周公旦第三子伯龄于蒋地(今河南光山县),建立蒋国,其国人以国名为姓就是蒋氏。

春秋时期蒋国被楚国所灭,其裔有迁居乐安者(今山东邹城),并在当地发展成望族,因此以“乐安”为郡望、堂号。

西汉时伯龄裔孙蒋诩,哀帝刘欣时为兖州刺史,以廉直著称,后因王莽撮政,借病归隐,荆棘塞门,舍中开三经,不出。唯羊仲求仲同游之。

东汉初年,蒋诩曾孙蒋横,佐光武帝刘秀讨赤眉有功,官至大将军,其九子俱封侯,公华侯颖;会稽侯(今浙江绍兴)郑;临江侯(今重庆忠县)川;临湖侯(安徽无为县)曜;临苏侯淅;浦亭侯巡;九江侯(安徽定远县)稔;云阳侯(陕西淳化县)默;函(ou三声)亭侯(江苏宜兴)澄。蒋澄为宜兴始祖,其裔孙将仕杰,元朝末年避乱而迁浙江奉化溪口镇,为标榜蒋氏的发展,

氏人以“三径世泽、九侯家声”为堂联。成为蒋氏的代名词一直延用至今。

寻根溯源

出于姬姓

蒋氏姓源纯正,出自姬姓。其血统与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周武王弟周公姬旦有子名伯龄,周成王时受封于蒋(今河南固始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光山县西),建立蒋国,为伯爵,史称其为蒋伯。春秋时,蒋遭楚灭,蒋伯的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蒋氏。伯龄以前的支系为:少典(太昊)-姬轩辕(黄帝)-姬玄嚣-姬蟜极-姬俊(帝喾)-姬弃(后稷)-姬不窋-姬鞠(鞠陶)-姬公刘-姬庆节-姬皇仆-姬差弗-姬毁隃-姬公非-姬高圉-姬亚圉-姬祖类(公叔)-姬亶父(太

蒋氏出自姬姓,血统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相传,周武王弟周公姬旦有子伯龄,在周成王时受封于蒋(今河南固始东北蒋集,传说今河南光山县西),建立蒋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后来,他的裔孙中有人迁居乐安(今山东邹平),并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乐安也因此成为蒋姓的著名望郡,西汉哀帝时,蒋伯裔孙蒋翊家于杜陵(今陕西西南),后来出任兖州刺史,以公正廉直著称于世。至东汉初年,蒋翊曾孙蒋横官至大将军,子孙因官显名,始由乐安外迁。如被江南地区的蒋姓人奉为始祖的蒋澄就是在这时迁居江苏宜兴的。五代后周时,其裔孙蒋宗霸隐居禅定,也称摩诃居士。宋神宗时,又有蒋浚明仕居至健康功曹,去世后官赠金紫光禄大夫,子名琉,官至朝议大夫。琉曾孙蒋岘,南宋宁宗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殿中待御史,在官之时,曾以“勿欺心,勿负国,勿求田,勿问舍”自誓,时称“四勿先生”。元末,其裔孙蒋仕杰,为避乱迁居浙江奉化武岭禽孝乡(今溪口镇),以耕读传家,子孙世代留居,至今仍在此繁衍发展。元末居士蒋仕杰便是当今影响最大的蒋姓名人蒋介石以及蒋经国、蒋纬国等人的先祖。此外,三国时有蜀汉著名大将军蒋琬,为诸葛亮所重,称他为"社稷之器",任丞相长史。诸葛亮死后,他曾代诸葛亮执政,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等职。南宋有著名词人蒋捷。清代有大学士蒋廷锡,篆刻家蒋仁,戏曲家蒋仕铨,词人蒋春霖,文学家蒋敦复。近当代,又有政治家蒋翊武,名将蒋方震、蒋光鼎、蒋先云,文学家蒋光赤等人。我蒋氏人才辈出,数不胜数。如今以人口计,蒋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十三位。

我蒋氏后裔,遍布神州。嵇自受姓以来,无他锡姓旁列,九土咸为一宗。逮及我派启祖高嵩公于元末明初,中原多故,父子兄弟各徙他方。嵩公由湘乡之石龙徙居楚南宝庆邵阳隆回北路四都之蒋家湾落业立户。妣赵、颜二氏,生子九人,概以郎称,分列诸郡,开九大房宏基,亦为我系有班辈之始。我国幅员辽阔,世系遍各地,各议班次,无力求得统一,故各派班次紊乱。三世祖惟许公(千三郎之子),由郡邑隆回银坑蒋家湾,迁居湖南省新化县藕塘,历至明末清初。后因西蜀惨遭兵燹病疫,川民寥若星晨,蜀境荒似苁林。清康熙下编填之诏,黎庶兴择地之思。高嵩公位下第十五世孙信祥公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八月初十日,信祥公四十七岁时,由湖南新化县永宁乡三都藕塘黄金洞迁徙川东重庆府铜梁县六寅里徐家场(今转龙场,现改名围龙镇)地名板板桥(今桥亭村)插占落业。妣黄氏,生子八:芬、芳、茂、兰、英、蔚、首、秩,创八大房之鸿基,子孙繁衍,八子及妻室随父母入川。其世系多数布居于围龙、双碾,以及塘坪、永加、四合、大庙、虎峰、夹江、大足、隆昌、乐至、永川、邑县、北碚、重庆、贵州遵义等地。

家谱:大荣自有子 文才碧仲仁 国正天心顺 德盛益永兴

湖南常宁人是从江西哪里迁来的?

元末明初,传说经过一次“洪武血洗”,于是有“扯江西,填湖南”一段传奇故事,(笔者另有专著考)虽然正史没有记载,但是常宁经过一次大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