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幸村的家臣
猿飞佐助(鹫尾幸吉)
雾隐才藏(名张宗连、鹿右卫门)
望月六郎(望月幸忠、村雄、主水、卯左卫门、宇右卫门、六右卫门、善太夫、六郎次、高野小天狗)
海野六郎(海野利一、六右卫门、三左卫门、小平太、吴羽自然坊)
根津甚八(根津贞盛、小六;原型为浅井井赖)
穴山小助(穴山安治、岩千代、云洞轩)
由利镰之助(由利基幸、春房)
笕十藏(笕政右卫门、金六郎、挂飞十藏)
三好清海(三好新左卫门;原型为三好政康)
三好伊三(三好新兵卫;原型为三好政胜) 穴山小助(穴山安治)
鸠幸佑贞(班鸠右卫门)
山田友宗(舍人)
伊藤继基(团右卫门)
木村公守(助五郎)
山浦国英(国秀、新兵卫)
林宽高(源次郎、弹左卫门)
真田左卫门佐信繁是真田幸村的本名,幸村是一个被后世人们渲染很深的英雄人物。他是信浓豪族真田家的次男,在关原合战上田城攻防战中一战成名。十四年的流放生活后大阪城入城,在大阪夏之阵中在率军冲击德川方总大将阵地时因兵力悬殊而死。此后关于他的传说、小说层出不穷。
信繁于永禄十年(1567)生于甲府,是武藤喜兵卫(即真田昌幸)的次子。幼名御弁丸,后改称源二郎。他的长兄是源三郎,后来的松代藩藩祖真田信幸。
信繁诞生的时候,其父武藤喜兵卫二十一岁。喜兵卫是武田家著名谋将,有信玄之怀刀之称的真田幸隆的三男。昌幸被赐予甲斐名门武藤家的姓氏,担任武田信玄的近仕。信玄死后,天正三年(1575)爆发的长筱合战中,其兄,真田宗家的继承者真田信纲与昌辉先后战死,喜兵卫继承了真田宗家,取名真田昌幸。主家武田家于天正十年(1582)灭亡后,昌幸凭借稀世的权属谋略,通过不断巧妙地改变靠山,苦心维持着真田家。被人们称为“正后双全的人物”、“稀世策谋家”、“生于险境的奸诈人”。
昌幸对最早的主家,武田家终生抱着仰慕之情。本文的主人公源二郎元服以后取名信繁。信繁是武田信玄的弟弟,称武田典厩信繁。武田信繁是个为人谦逊,智勇兼备的将才,一直在幕后支持者其兄信玄的统治。武田信繁在永禄四年(1561)的川中岛合战斗中战死。昌幸在给源二郎起名的时候,名字里并没有真田家代代相传的“幸”字,而起名“信繁”,就是出于昌幸对武田家的仰慕以及对武田信繁的崇敬。
若年的信繁就已经表现出过人的才能。这个时期,为了真田家的兴旺、存续,其父昌幸费尽了心机。不断地与上杉家、北条家、德川家等周边的有力大名结盟或者离反。后来昌幸在上田筑城,将上野沼田城等地方收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天正十三年(1585),在上田城击退了德川大军而名声大噪。此时的信繁并不在上田,而是作为上杉家的人质,居住在海津城。年轻的信繁深得上杉景胜的器重,被授予知行钱一千贯的优厚待遇。
上田城攻防战后,信繁被从上杉家召回,作为丰臣家的人质到了大坂城。天下人丰臣秀吉也很器重信繁的才能,被授予从五位左卫门佐的官位,并赐丰臣姓,并且让他担任近侍。信繁后娶了五奉行之一的大谷吉继的女儿。但是他的哥哥信幸却担任了德川家康的近侍,作了德川四天王之一本多忠胜的女婿。婚姻关系的原因,导致了此后亲兄弟间截然不同的命运。
庆长五年(1600)七月二十一日,真田昌幸、信繁父子随德川家康,作为讨伐上杉的先锋,在下野犬伏地方扎营。这个时候,石田三成密使到来,向真田父子透露了西军举兵的消息。当时的昌幸感觉这个消息的确振奋人心,于是将在宇都宫阵中的长子信幸招来,父子三人秘密讨论举兵的问题。信幸当然主张加入东军,而信繁却极力主张从属于西军。双方的争论愈发激烈,此时,一贯对权谋术数考虑冷静的昌幸激动之中做出了一个可能对真田并不有利的决定——昌幸、信繁父子加入西军,信幸加入东军。
而后,信幸返回宇都宫,跟随德川秀忠军。昌幸、信繁父子则越过赤城山麓返回上田城笼城。信幸随从德川秀忠军三万人沿中山道西上,准备与沿东海道西向的家康军本队合流。秀忠队九月一日到达轻井泽,本多忠政向真田信幸派出军使,劝昌幸投向,被昌幸拒绝。于是秀忠军于九月五日对上田城发动总攻击。此时真田父子在上田城笼城的真田军只有二千五百人。秀忠军遭到真田家“祖传家艺”——奇袭攻击,始终无法攻下上田。当得知家康军已从江户出发的消息,才慌忙继续进兵。但是为时已晚,不可能在九月十五日决战以前及时赶到了。
虽然关原战役结局是西军败北,但是仅靠二千五百士兵,将德川秀忠三万军势钉死在上田城下的战绩,使得真田家的武名轰动于世。年仅三十四岁的青年武将信繁在上田城合战中表现出了作为一个优秀指挥官的良好潜质。
西军失败以后,上田城城主改由信幸担任,昌幸、信繁父子被交付家康处置。由于信幸的冒死相求,再加信幸的岳父、重臣本多忠胜的全力维护,真田父子终于被赦免了死罪,流放到纪州高野山。当年十二月真田父子被流放到纪州,随从仅十六名家臣。此后信幸改名信之,目的是为了避其父昌幸的“幸”字讳。
来到高野山的真田父子一行居住在莲华定院,也就是世人传说的高野山麓九度山村。在九度山流配的真田父子靠上田城信之处的旧臣接济勉强维持生活。后来实在难以维生的时候,昌幸还亲自写借据借钱生活。
昌幸于庆长十六年(1611)六月四日在窘迫中病死,享年六十五岁。昌幸死后,随行的家臣大多返回了上田城信之处,此后信繁一家的生活更加寂寞,无助。
此后的信繁,不过四十岁过了一半的年纪,在寂寞与忧愁中已经过早地衰老了。牙齿开始脱落,白发已经一缕缕出现在黑发当中。与此后被人们以“鬼”相称的猛将形象,大相径庭。
庆长十九年(1614)十月,本以为会在寂寞、忧愁中终老一生的信繁,走到了命运的转折点。钟铭事件使得家康认识到,到了需要与大坂城的淀君的决战的时候了。而此时的丰臣方,向在九度山流配的信繁送去黄金二百枚,银三十贯以及土产等物品,恳请幸村进入大坂城。此时的真田信繁,四十八岁。十月十日,信繁率手势百三十余入大坂城。
信繁加入大阪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只是对当年作为丰臣的近侍而得到丰臣对真田家的格外恩顾的感激。另外就是感激丰臣家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作为一名武士,最可悲的就是在失意中默默死去,就像他已故的父亲昌幸一样。信繁自从上田合战大胜秀忠军以后,成为牢人蜇居在九度山。三十岁到四十多岁这本该是人生最充实的十多年,却是在碌碌无为中度过的,甚至这期间连生存都很难保障。幸而侍奉家康的信之的接济,才得以渡过难关。在信繁看来,大坂入城是作为武将而言,表现自己能力的最后舞台了,他对丰臣家给自己这样一个表现的机会,感激不已。
在大坂城内,信繁由于出自原大名家,所以受到了比较优厚的待遇。,与后藤又兵卫、长宗我部盛亲、毛利胜永、明石全登等著名的牢人众一起称“大阪五人众”。
信繁受到秀赖厚遇,自然为丰臣家的存亡而尽心竭力。但是由于大阪大坂城的运营完全被大野治长以及淀君的女官控制,信繁等牢人众的意见几乎很难被原样采纳,甚至很难有说话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军议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大阪方的坏灭,已经成了定局。
庆长十九年十一月,德军二十万大军包围大坂城。城方守军约十万人た。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大坂冬之阵。信繁等牢人众主张主动出击,并且意见被采纳。信繁在玉造御门南面建造真田丸,率兵五千防守。真田丸是大坂城南面的天然要害,是敌人主力攻击的地点。由信繁独自率兵防卫。信繁一改惯例,五千真田兵所用的军旗、指物、甲胄全都是原先武田家使用的赤色样式。
十二月四日拂晓,德川方主力井伊直孝、前田利常、松平忠直军势趁大雾偷袭真田丸,攻击开始。信繁巧妙地将敌人引诱到空壕沟前面,用密集的铁炮射击敌人,而后主力一齐杀出。此战歼灭松平势四百八十骑、前田势八十余骑,讨取杂兵无数。以真田势全面胜利而告终。
真田丸攻防战让家康再一次认识到了真田昌幸之子的厉害,让家康恐惧不已。家康见强攻不成,便想要智取。命令信繁的叔父本多正纯负责调略工作。德川家许诺信繁如果开城,就授予德川家旗本地位,任命为真田隐岐守,封信浓一国。但是信繁在这样优厚的条件面前毫不动摇,坚定地拒绝了德川方面的要求。
战国时代武将家纹
东北地方:
南部 信直↓
津挫 为信↓
秋田 害李↓
最上 义光↓
伊达 政宗↓
片仓 景纲↓
东甲信越地方:
长尾 景虎↓
上杉 景胜↓
直江 兼↓
北桑 氏康↓
武田 信玄↓
武田 胜赖↓
马场 信房↓
山 昌景↓
山本 勘助↓
真田 昌幸↓
真田 幸村↓
佐竹 义宣↓
太田 道灌↓
村上 义清↓
北陆地方:
柴田 胜家↓
朝仓 义景↓
丹波 长秀↓
佐 成政↓
前田 利家↓
大谷 吉丰↓
结城 秀康↓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於2006/10/9 下午 11:18:37编辑过]
the house of the dead2006/10/9 上午 11:15:10 陈家泓017365
头衔:佐佐木小次泓
等级:高中三年级
文章:299
积分:199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6月10日第 2 楼
--------------------------------------------------------------------------------
东海地方:
齐藤 道三↓
稻叶 良通↓
今川 义元↓
织田 信长↓
织田 信忠↓
泷川 一益↓
九鬼 嘉隆↓
森 兰丸↓
池田 恒兴↓
德川 家康↓
酒井 忠次↓
本多 忠胜↓
原 康政↓
井伊 直政↓
山内 一丰↓
藤堂 高虎↓
鸟居 元忠↓
竹中 重治↓
近畿地方:
明智 光秀↓
丰臣 秀吉↓
丰臣 秀长↓
细川 藤孝↓
足利 义昭↓
浅井 长政↓
浅野 长政↓
筒井 顺庆↓
蒲生 氏乡↓
石田 三成↓
京极 高次↓
高山 右近↓
片桐 且元↓
三好 顺庆↓
松永 久秀↓
别所 长治↓
岛 左近↓
没办法贴,你看这个论坛吧
http://wwwlouhauedumo/forum/dispbbsaspBoardID=10&replyID=5107&id=457
真田幸村的家臣
本文2023-10-27 09:24: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