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史氏家谱?
l203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清)史在 等编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八行堂刊本 八册 天津图 南开大学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於江苏溧阳,浙江绍兴、宁波等地。 1204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 清初刻本 一册 上海图 1205江苏史氏吴中派文献谱不分卷 (明)史丹纂修 (清)史在湘续修 清钞本 南京图 1206江苏吴中派史氏家乘表传 清红杏山樵藏钞本 苏州大学 1207江苏淮安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史怀光鉴修 史云焕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二册 江苏淮安县图 1208江苏淮妥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史久煌重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承泽堂铅印本 一册 江苏淮安县图 1209江苏丰县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 江苏丰县孙娄乡孙娄村 1210江苏江都邵埭史氏重修宗赠六卷 (清)史迪安等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刊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注:扉页作《溧阳史氏大宗分支邵埭重修家 乘》。 1211江苏江都史氏宗谱□□卷 (民国)史济廷修 民国于九年(1930)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昌松乡薛河村(存卷1、2) 1212江苏常州史氏族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圆华等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十册 上海图 1213江苏常州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史景佑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福堂活字本 十二 册 美国 1214江苏溧阳史氏务本堂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杰杰 史荣禄等七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务本堂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15江苏湮阳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辑 清宣统元年(1909)铅印本 南京博 1216江苏江阴澄江史氏世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史景才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怀溧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1217江苏江阴澄江史氏支谱十卷 (民国)史 编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怀溧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注:史燧始修於清康熙七年。 1218江苏宜兴男留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贻祖 史顺通等纂修 民国三年(1914)修 民国十五年(1926)世德堂 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1219江苏宜兴史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史国瑛等修 民国间永思堂排印本 十八册 中央民院 注:明万历间初修。 1220浙江史氏谱录合编不分卷 (清)史璞庵纂修 史墨补修 清康熙间刻乾隆闲补刻本 四川图(存一册) 1221渐江箫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士琏等修 清嘉庆五年(1800)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22浙江萧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晋续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八行堂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1223浙江庐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史晋纂修 史锦文刊印 民国七年(1918)八行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1224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六卷 (清)史济铿等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225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史济铿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226浙江宁波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史邦直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铅印本 三十册 历史所 1227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善豪纂修 清咸丰三年(1853)史氏刻本 六册 上海图 四川图 1228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史玫 史善豪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1229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 (民国)史泉义续修 清同治七年(1868)刻 民国十二年(1923)续 刻本 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 馆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此为五修。 1230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史光编辑 清咸丰六年(1856)刊本 十一册 南开大学 注:前后有钞补。 1231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二卷末三卷 (民国)史良书续修 民国三年(1914)刊本 十四册 北图 北京大学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哈尔滨师大 浙江图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注:史琳始修於明成化七年,此为九修。 1232浙江鄞县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 (清)史悠诚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九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作《钱堰史氏宗谱》。 1233浙江鄞县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赠十五卷首 一卷 (民国)史悠情 史济恂等纂修。 民国元年(1912) 预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 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1234浙江鄞县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 (民国)史致天 史悠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1235浙江鄞县鄞东前徐史氏宗谱三卷 (民国)史悠椿 史久逢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1236浙江象山关头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秦英鉴重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刊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237浙江绍兴史氏谱录续编不分卷 (清)史基美修 民国七年(19l8)铅印本 一册 杭州大学 日本 美国 1238浙江嵊县浦桥史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史悠晋纂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城郊乡大浦桥村 1239安徽黟县金泽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继周辑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善修堂木刻本 一册 河北大学 1z40山东栖霞史氏族谱书五卷 (民国)史启利等纂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山东栖霞县杨础乡史家庄 山东栖霞县观 里镇小观村 1241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以明原修 佚名续修 清初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1242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邦直原修 佚名续修 清乾隆间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1243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中立修 清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244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尚朴修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刊本 四册 美国 1245山东乐陵史氏家乘不分卷 (清)史炳第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四册 北图 河北大学(二部)美国 1246湖北新洲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正生 史文榜创修 民国九年(1920)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徐古镇万岗村 1247湖北新洲史黄氏宗谱十卷 (民国)黄润堃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黄林乡段家山村 1248湖南衡阳史氏宗谱九卷 (清)史炳文主修 史达门等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活字本 九册 吉林大学 1249湖南永兴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清)史久录 史悠信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一年(1905)溧阳堂刻本 十七册 河北大学(缺首一卷) 注:封面作《史氏族谱》,扉页作《平陵家乘》。 1250四川万县里牌溪史氏族谱十卷 (民国)史锡永纂修 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251四川万县史氏支谱正编不分卷 (民国)史封铨纂 民国十二年(1923)万县鹳石庄史氏钞本 一 册 四川重庆市图 1252 蒋墅史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来兴等修 民国二十(1931)承启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253 史氏宗谱七卷 (清)史大盛等编修 清咸丰四年(1854)蛟龙塘活字本 七册 北图 注:第七册残破较甚。 1254 义庄史氏宗谱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明弼等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宗海堂铅印本 三十八 册 北图 1255 史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等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三十册 北图 1256 史氏庆传宗十二卷 (清)史学班等重辑 清光绪十七年(1891)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1257 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1258 史氏家谱□□卷 清刻本 北图(存一卷) 二、家乘谱牒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 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 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 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百家姓中姓文与姓闻一样吗? 百家姓中姓文与姓闻不一样。文姓来源:(1)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为西伯昌之后。据《风俗通义》所载,西周建立后,武王追赠其父西伯昌为“文王”其支庶子孙有文氏。(2)避讳改姓。据《宋史文彦博传》所载,其先本敬氏,避后晋高祖及翼祖讳改文氏。
闻姓来源: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所载,本温人世之后,改单姓为闻氏。
闻姓的闻姓家谱 浙江杭州闻氏族谱十卷,著者待考,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浙江鄞县四明石马塘闻氏家乘十八卷,首一卷,(清)闻恭瑜纂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鄞县鄞西石马塘闻氏家乘十八卷,首一卷,(民国)张厚炜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江西建城稠溪闻氏宗谱,(清)闻克谐主修,闻金诰纂,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档案馆。湖北薪春闻氏三修宗谱二十四卷,末一卷,(清)闻月樵、闻桂芳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谷城县图书馆。闻氏支谱不分卷,(清)闻晋元纂,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浙江余姚闻人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袭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杭州闻氏族谱十卷,(清)闻镛纂修,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桐庐桐江阆苑闻氏宗谱,(民国)朱邦彦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承恩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九~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江苏昆山闻氏宗谱,(清)闻永成纂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广宁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江苏昆山闻氏家乘,(清)闻永成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广宁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江苏昆山闻氏宗谱,(清)闻永成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广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鄞西石马塘闻氏家乘十八卷,首一卷,(民国)张原炜等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辽宁海城闻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袭桂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海城氏博物馆。
百家姓有没有姓长和闻的? 百家姓有姓长和闻的。
长姓来源:为长卢氏、长卿氏、长桑氏、长沙氏、长勺氏、长梧氏、长鱼氏等所简化。
闻姓来源: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所载,本温人世之后,改单姓为闻氏。
闻姓和文姓是不是共同祖先 百家姓中姓文与姓闻不一样。文姓来源:(1)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为西伯昌之后。据《风俗通义》所载,西周建立后,武王追赠其父西伯昌为“文王”其支庶子孙有文氏。(2)避讳改姓。据《宋史文彦博传》所载,其先本敬氏,避后晋高祖及翼祖讳改文氏。
闻姓来源: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所载,本温人世之后,改单姓为闻氏。
中国有多少姓闻的人 闻姓是中国比较稀少的一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289位,在全国姓氏人口排行中排名第305位。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被称为“新闻的闻”。据统计,其中中国大陆有闻姓198万人,约中国人口总数的0013%,江苏省和湖北为中国闻姓的主要省。闻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100位,在大陆地区甚至没有进入300位。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约二十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的0013%左右,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历史上姓闻的名人有哪些 闻一多
闻启祥:明朝人
闻良辅:明臣
姓闻的名字 闻人杰
有姓闻的吗 有 以前就有个叫“闻一多”。
闻姓在满族属于那个旗 你提供的4条线索
1 闻
2 东北沈阳附近
3 开原
4 满族
你的问题
1 旗籍(如果族谱无记载或长辈也不清楚亦或老姓也不清楚就要根据居住地迁徙地的人源来分析)
2 老姓(根据族谱、居住地迁徙地人源分析)
想根据老姓确定旗籍还是有可能的
想根据旗籍确定老姓那简直是太难了
有很多姓氏在八旗均有注册
这也就是为何同旗不同姓 同姓不同旗
我的拙见 我只能去查下有多少满族老姓可以改姓闻
在 以及《满族八旗姓氏》中查到的结果取并集
『闻』 满族老姓包括:温都氏、加入满族的闻氏(汉族)。
我手中的资料只有这两个姓氏后人有部分改姓闻
闻氏是满洲旗分内的汉族 切属正黄旗包衣
那么就只剩下温都氏了。
温都氏在正黄 镶白 正蓝 均有注册
镶白旗一支 世居讷殷 就是现在的今吉林省抚松县东南松花江上游流域
和你家谱上的“开原”不符
我也只能分析到这了
祝你好运
=============
温都氏Wend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文都,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代姓氏“温都”,以部为氏,世居讷殷、绥分、瓦尔喀、乌苏里江等地,后冠汉字姓孔、温、都、文、闻。锡伯族有温都尔氏,后冠汉字姓温、文等。金朝著名人物有:温都酋长乌春,左丞相、广平郡王思忠、参知政事兀带。清朝著名人物有:
[宝金泰] 满洲正黄旗人,和硕额驸。
[钟内] 满洲镶白旗人,世居讷殷,父郎格国初来归,授佐领,钟内初袭佐领,征明,授骑都尉,孙纳尔泰袭。
[鄂海] 满洲镶白旗人,世居讷殷江,康熙三十六年从征噶尔丹,累官湖广、川陕总督。其家族知名者有,云骑尉乌林泰。
[觉和托] 满洲镶白旗人,世居讷殷,从征吴三桂,叙功授骑都尉。
[伍林泰] 满洲镶白旗人,世居讷殷,从征准噶尔阵亡,赠云骑尉。
[萨尔太] 满洲正蓝旗人,世居海盐,太宗时来归,以军功授骑都尉。子佛保住承袭。
闻氏We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本汉族姓氏,世居沈阳。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黄英] 尼堪,满洲正黄旗包衣旗鼓人,世居沈阳,任牧长。
闻姓在百家姓里排第几位 闻姓是中国比较稀少的一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289位,在全国姓氏人口排行中排名第305位。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被称为新闻的闻。据统计,其中中国大陆有闻姓198万人,约中国人口总数的0013%,江苏省和湖北为中国闻姓的主要省。在香港或海外,闻姓的英文有时被写为Woon。而Wen为汉语拼音。闻姓姓氏出处有二,一说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一说出自文姓,文天祥之后避难改姓。据考证推测,闻姓大致是在唐末和宋初形成的。主要历史名人有闻良辅、闻一多等。
谁有史氏家谱?
本文2023-10-27 08:11: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