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民居的柳氏民居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12收藏

柳氏民居的柳氏民居,第1张

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的土沃乡西文兴村。这里风光秀美,四时景色宜人,南眺行屋拱翠,北望台挺秀,东西两边左抱右环,是谓“环山居”。这里主要是明清时期城堡式的民居建筑群。它与唐代大文学家、大政治家柳宗元有著密切的历史源渊。柳氏民居现存的“河东世泽”、“司马第”两块门匾和《柳氏家谱》中“柳氏系河东世泽……唐末世祖,永州司马”,以及村内关帝庙碑文中“关帝与吾同乡”、“念祖怀乡”等记载均可佐证柳氏民居系柳宗元后代住所。

作为明、清时城堡式庄园建筑的典范,其整个建筑大体分为三部分。其中包括外府区柳氏祠堂、关帝庙、文庙、圣殿、小学堂、纸帛楼﹔中部区文昌阁、校场、石牌楼﹔全封闭内府区的小戏台、观河亭、府门楼等数拾处人文景观。此外还有至今保存完整的明清古街道、小巷18多条约15公里。

柳氏民居受其书香门第影响,府院建筑的创意及文化蕴含都达到很高水准。不仅题材多样,构图慎密,而且在运用传统吉祥图案喻事和谐音表现手法方面都令人大开眼界。如以莲花、桂枝表示“连生贵子”,用一根绳子串三个铜钱表示“连中三元”,以五蝙蝠展翅围绕“寿”字表示“五福朝寿”等,类似图案仅“行邀天宠”门楼就有30多种。

柳氏民居中现存字画也有独到之处,除朱熹、文征明、王阳明、郑观洛等名人碑刻手迹40多通外,还有唐代著名画家“吴带当风”之称的吴道子的墨迹画碑,其《圣人十哲图》取材孔子向十大弟子讲述尧舜故事的场面,堪称绝世之作,尤其在北方极为罕见。

除此之外,柳氏民居中尚有家传祖训,世代名人传记等。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就有柳遇春与吏部尚书王国光,内阁大学士田宜庵同游历山舜王坪的记载。

读史明志、知古通今。柳氏民居作为一个集南北风韵于一体的明清文化奇观,不仅是一部研究地方民风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而且在建筑、碑刻、书法艺术和伦理道德等方面也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柳氏民居的先祖,为唐代河东解州柳宗元的同宗。唐末永贞年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遭到贬黜,他的同族为了免受牵连而四散逃避,族中一支就隐居在此。历经宋元两代,河东柳氏族人游居历山一带,时至明代永乐年间,河东绛州公柳琛携妻杨氏定居沁水,建造西文兴村,距今约600年。柳氏民居真实地记载了由明代的“官而商”到清代的“商而官”的社会发展史,揭开了河东柳氏家族百世书香门第的神秘面纱。

秦鸣雷,(1518—1593年)明代状元。字子豫,号华峰。临海市城关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参修《国史》、《会典》。二十九年,升左春坊谕德。后历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太常卿、礼部右侍郎等职。四十四年,主会试,取陈有年、王一鹗、王锡爵等,以后皆成名公卿。四十五年,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总校《永乐大典》,教习庶吉士。隆庆五年(1571)起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后任尚书。后上疏乞休归家。家居二十余年与应大猷、何宽、金立敬、王宗沐等为诗酒交,并遍游吴越名胜山水。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年七十六岁。墓在临海东乡两头门(现代的临海市汇溪镇牌前村辽园)。著有《倚云楼稿》、《谈资》,及传奇《清风亭》等。

据柳红周宗亲提供照片,重修谱序有秦鸣雷。时年万历三十一年,但是问题在于万历二十一年秦状元已经亡故。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记载。而该村宗谱,始修时间明确指定为清朝,故而疑为谱匠伪作。

据横渡《柳氏宗谱》记载:宋南渡时,有柳景星,讳宗晓,护驾至台州,遂迁居横渡,为横渡柳氏始祖。几乎相同。但在清初临海人洪若皋所作《横渡柳氏宗谱序》记载:“考西晋时,有将军讳成德,号今庵,居宁邑之海游名柳家园。至五代,海游之公署半为百户子孙之业,至宋入瑞云输差,及宗文延僧季堂耽其术,罄其业产造殿阁,改普济院为广润寺,后景星喜潢渡山水之胜,迁其地。”这个记载不知来源,但是却被民间故事所认可。成为当地柳氏来源说法之二。又据《广润重兴记略》记载:“后之五代,海游之公署故址,墟为田野,半为故百户子孙柳氏之业。宋兴,柳氏田地均入瑞云输差。”成为这种说法的力证。

当地有柳氏祠堂,可惜的是在WG时被村征用当粮库。后村粮库不用了被上街片柳氏和各小队用土地换回。也叫上衔柳氏宗祠。后于2020年两边厢房和戏台重建。柳氏每人六百凑份。外姓也参于份钱六百一人。不够柳氏承包商承担全部费用,份子钱和村上街片山林赔偿钱全部放祠堂重建用,三间祖宗地没建。故而而现今祠堂叫上街祠堂。成为遗憾。

苏州柳亚子故居属于苏州名人故居的著名风景区。

柳亚子纪念馆地处吴江市黎里镇热闹的中心街。太浦河穿越古镇,东接巨浸分湖,西连京杭大运河,“318”国道及市建公路纵横交错,水陆交通极为发达。

柳亚子纪念馆古宅原属清乾隆工部尚书周元理的私邸,宅名“赐福堂”,前后六进,建筑面积3513平方。1922年柳亚子向周家后裔典租了这座深宅大院,从此,这里就成了一代诗人生活起居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

柳亚子纪念馆门厅正前方挂着屈武题写的“柳亚子纪念馆”六字匾额,后内门楣上方有廖承志题赠的“柳亚子先生故居”横匾。第二进“轿厅”作为纪念馆的序厅,中央是柳亚子先生汗白玉雕像,座基上镌刻着邓颖超的题词。两侧柱子上悬挂着周恩来1945年赠送给柳亚子的“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墨迹。东西两侧的墙壁上用巨大版面布置了毛泽东主席和柳亚子先生的《沁园春》唱和词。第三进是主展厅。以《峥嵘岁月,光辉一生》为题,按“青少年时代”、南社革命文学时期”等五个部分,用150余件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实物,系统地介绍了柳亚子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奋斗一生的事迹。

第四进是柳亚子一家的生活起居楼,柳亚子曾名之为“拜孙悼李楼”,在这里他自称“亲炙中山,私淑列宁”,写下了许多光辉的篇章。楼下的客厅兼作膳厅,正中是中堂和对联,左右墙上是柳亚子一家的照片。楼上是全家的卧室,陈设如旧。

第五进是藏书楼。楼下的客厅里字画长台茶几和椅子安放有序,中堂是古画,对联是柳亚子亲笔所书:“少年虽亦薄汤武,许身何必定夔”。这里是柳亚子先生会客的地方,当年,南社新南社的同志好友来往频繁,纵论国是,探讨诗文,针砭时弊。著名的书斋“磨剑室”就在东首,在此柳亚子写下了近二百万字的文章和诗歌。楼上西墙一侧,有一特殊建筑“复壁”,1927年5月8日夜半,柳亚子藏身其间,才免遭毒手,复壁已成了柳亚子先生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历史见证。复壁以东五间房子是柳亚子的藏书室,1950年冬,柳亚子把44000多册书全部捐献给了上海图书馆。第五进与第六进下房之间的庭院内,新辟了“柳氏家谱碑廊”,36块碑刻记载着柳亚子上五代的行状事迹,是研究柳亚子及其祖辈的重要历史资料。

纪念馆各进间的庭院内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游览者身临其境,都会对柳亚子先生忧国忧民的思想行为肃然起敬,对古色古香的江南老屋产生浓厚兴趣,对点缀各进的草木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按:柳栋馨宗亲老家是栖霞市南部的西荆夼村,2017年9月笔者曾跟随长裕堂访亲团去过该地,并且写了《山东寻根行之栖霞大庄头<柳氏修祠堂志记>及该地柳氏迁徙问题初商榷》。柳栋馨宗亲正为西荆夼村编修家谱和村志,读后该书深有感触,收到书后不到三日便写了读后感。

 近日幸得陕西蓝田柳氏宗亲柳育龙编写的《家谱与寻根——以柳姓为例》(征询稿)一书。阅读过后,深有感触!

 看到书,将近1寸厚。拿到手,1斤有余。打开书,文章编纂有序。阅读书,真是难得的黄金屋!

 今年秋,我在山东柳姓联谊会的QQ群了解到,有一柳姓寻亲团到胶东地区寻亲,并且赠书《家谱与寻根》,经过了解作者柳育龙是一位年长我一岁的铁路职工,因为跟我经历实在相近,顿感亲切!偶然机会得到了此书,如获至宝般的阅读,读后感慨万千!

 书中在绪论讲述了家谱及家谱的重要性,以及全国柳姓的基本情况。上篇分六编详细阐述了新旧家谱应该包含的内容,以及家谱编写流程及存在问题,并对每一方面进行详实的经验介绍和意见建议。下篇分四编寻根的情感和寻根指南。附录更是对修编家谱中常用到的词汇、年号以及可能用到的资料,汇集一起以便查阅使用。真的是现代修编家谱的必备书啊!

 我比柳育龙小一岁,也是一位类似铁路的职工,也是常年在外不再回村的`年轻人。从2015年开始,我也开始发起并收集我们栖霞西荆夼村的柳氏家谱。我的出发点很简单:只为让我们村一些像我这样的漂泊在外的人,有一本家谱在手,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我看到柳育龙在书中对故乡的情感,在修编家谱时遇到的困难,让我思绪万千,心里更是五味杂陈。我在村里倡议修编家谱,邻村人都认为我是某个退休老头,得知我是不足30岁后,都连连称赞。可是,我现在对比柳育龙宗亲,差的实在是太大,实在是太远。但是,我有一种自豪感,作为年青一代,应该多回报社会,回报我们的柳姓家族,不枉我们始祖柳下惠“和圣”的称号!

 通过此书,我更是得到了修编家谱,编写村志的思路和提纲。恰恰我现在正用微信公众平台在做我们的村志资料收集工作,也在发起对我们村村民对修家谱,编村志的兴趣和热情。希望我能在柳育龙宗亲《家谱与寻根》一书的指导下,将我们《西荆夼村柳氏宗谱》《西荆夼村村志》早日付梓。

 愿我们年轻人共同努力,为华夏大地的所有柳姓,乃至其他姓氏,贡献出自己的宝贵经验,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繁荣!

柳哲

夏日周末,我专程到先祖柳永故里——福建崇安县白水村(今武夷山市上梅乡路边村)寻根问祖。柳永家乡武夷山市政府,在武夷山风景区,为其专门建立了柳永纪念馆、柳永衣冠冢以及柳永诗词碑林,甚感欣慰。唯一感到不足的是,在其出生地的白水村,却荒凉不堪,故居荡然无存,缺乏凭吊之处,令人感伤不已!但愿柳氏后人与有识之士,能够关注柳永故里白水村这一块有待开发的风水宝地。

柳永的词,几乎家喻户晓。但不少人,对柳永的“风流韵事”,更是津津乐道。其实这是不公平的,不少人对柳永的印象,仍停留在小说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第12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这篇小说的印象里。历史小说是允许虚构的,不过以小说为依据来评判历史人物,显然是太不靠谱了。

作为河东柳氏后人,我曾发起成立了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编著出版了《柳氏名门》等著作。如今,我已搜集了100余种柳氏家谱,其中有不少的家谱,对柳永都有记载,柳氏后人对柳永的文章与道德,更是推崇备至。

据安徽泾县嘉庆21年的《泾川柳氏宗谱》记载:“公讳永,字三变,宋仁宗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号屯田先生。尝作词,辑之名曰《柳氏乐章集》,见者嘉之,诗曰:斯文奕世仰公传,天赐繇裔启后贤。梓里邑中沾化育,万家黎庶庆重天。章章乐府称佳句,集集新诗荫海边。当时手泽今还在,六合弥闻动地欢。”

据《京江柳氏宗谱》(光绪17年)记载:“仁宗时,耆卿(柳永)亦饶有文誉,而于音律尤精,东坡每见其词,自谓不及。特不拘小节,未获大用,卒葬丹徒土山,详于县志,而同时有柳涗(实为柳永之子)者,世居丹徒,登宋庆历六年进士,历仕俱有惠政,哀耆卿之后而收恤之,此丹徒柳姓之始见于者也。”

笔者在《古文真宝》一书中,发现了一篇柳永所写的《劝学文》,可知柳永是一位治学严谨,道德诗文俱佳的大儒,并非如小说所写的穷困潦倒、断子绝孙,以致死无葬身之地的“花花公子”。

据史料记载,柳永父辈兄弟六人,皆为仕宦,颇有名声。柳永兄弟三人,也都中进士成名宦,文播四方,名传千古。柳永的儿子柳涚和侄子柳淇,亦高中进士,这并非是偶然的,我想这与柳氏家学家风有很大的关系。

我在镇江的旧府志上,就发现柳永儿子柳涚已入籍镇江,更是印证了柳永卒葬镇江的准确性。现在江苏镇江的柳氏子孙,系柳永的嫡系后裔,应该是可靠的。

据江苏镇江柳氏新编的《京江柳氏宗谱》记载,柳永后人中,出过多名进士,至于举人、秀才、学士、硕士、博士,更是不计其数。国学大师柳诒徵、著名企业家柳传志等,就是柳永后人中的佼佼者。

柳永的《劝学文》,寥寥数百字,对于家长和孩子,相信会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把《劝学文》,全文抄录在这里,以飨读者,望能肃清小说家的流毒!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柳氏民居的柳氏民居

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的土沃乡西文兴村。这里风光秀美,四时景色宜人,南眺行屋拱翠,北望台挺秀,东西两边左抱右环,是谓“环山居”。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