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一家族谱姓氏怎么排的
明朝洪武年间,朝廷赐十个字: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清朝乾隆年间,朝廷赐十个字: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朝廷再赐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这些字,都是朝廷赐给孔家的。后来,孟氏(孟子)、曾氏(曾参)、颜氏(颜回)、卜氏(卜商,字子夏)等孔子门人的后代,也按这些字排辈分,以示与孔氏的传承关系。
扩展资料: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孟、曾、颜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纳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参考资料:
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56代 57代 58代 59代 60代 61代 62代 63代 64代 6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代 67代 68代 69代 70代 71代 72代 73代 74代 7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代 77代 78代 79代 80代 81代 82代 83代 84代 8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86代 87代 88代 89代 90代 91代 92代 93代 94代 95代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代 97代 98代 99代 100代 101代 102代 103代 104代 105代
民间有孔、孟、颜、曾4姓一个通天家谱的说法。所谓“通天家谱”,就是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家谱。在中国的宗谱文化中,一般都是一姓一谱,孔、孟、颜、曾这4姓为什么会是一个通天家谱呢?
孔、孟、曾、颜4姓的祖先可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颜回及曾参,他们4人分别被历代推崇为尊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为儒家学说的4大圣贤。这4姓的家谱,一般由皇帝同时赐予,所以,排的字辈是完全一样的。
据原商丘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孟宪柱讲,其实,孔、孟、颜、曾、卜、闵、冉7个姓全部是一个通天谱。封建时期,一般由皇帝赐封字辈到山东曲阜孔府,然后,其他6个姓氏的族人就到曲阜领家谱,所以,7个姓全部是用一个家谱。
孟子四十四代裔孙孟公济时,正值五代之乱,公济率族人避乱于山东。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孔中丞守兖州,访得孟子后裔公济之子孟宁,遂推荐于朝廷,授本县主簿,主持祭祀孟子。孟宁后来被孟氏族众尊奉为中兴祖,从此以后此脉孟氏后裔代代相承,脉络清晰。现今孟子故里邹城的孟氏族人皆为孟宁的后代。
据商丘市睢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孟昭平考证,北宋元丰年间,孟子嫡裔孟兴山、孟兴玉从山东迁到归德府,在此繁衍。现在,商丘的孟姓人口分布在虞城县、睢阳区、宁陵县、民权县、睢县等处,有近2万人。
《通天家谱》、《孟子世家谱》都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九代的繁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四十二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克尹、克继、克绪、克缙、克纶这十一支有传人。这十一支即划分为十一派,孟子后裔自“克”字辈传到五十六代“希”字辈,共计有三十三人,但其中只有希文、希渊、希源等二十二人有传人。其他十一人失传。这二十二支就划分为二十户。按宗法制,以始祖嫡长子为大宗,奉祖先祀,其余的皆为小宗。
至今,孟氏族众对自己的“户”属辈分也比较重视,都能如数家珍似的理清世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世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明朝时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还先后特赐十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皇帝恩赐行辈字,孟氏族众都严格遵从。
明太祖所赐行辈,从孟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起排,十字十辈;明崇祯年间,报请皇帝批准,又立了十字十辈。
清朝同治年间由皇上核准,再立十字十辈,并在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续修族谱时予以确认和记载。民国初年,立二十字的行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一字一辈。后来因为避清朝高宗弘历讳,改“弘”字为“宏”,避清雍正帝讳,改“胤”字为“衍”。
孟氏合族统一字辈:“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傅继广昭宪庆繁(凡)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孟氏族谱
民间有孔、孟、颜、曾4姓一个通天谱的说法。所谓“通天谱”,就是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家谱。在中国的宗谱文化中,一般都是一姓一谱,孔、孟、颜、曾这4姓为什么会是一个通天谱呢?
孔、孟、曾、颜4姓的祖先可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颜回及曾参,他们4人分别被历代推崇为尊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为儒家学说的4大圣贤。这4姓的家谱,一般由皇帝同时赐予,所以,排的字辈是完全一样的
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后世一律都要按照字辈取名,否则不准入家谱。字辈的字先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钦定10字,以后崇祯皇帝又钦定10个字,清朝乾隆皇帝又钦定10个字,民国时期,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续定20个字,报经北洋政府批准,由北洋政府下令各省县将这50个字布告周知。即:(从56代至105代的字辈)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朝宪庆繁祥
令德维纯佑 钦绍念显阳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孟氏家谱))在濮阳县鲁河乡前南孟村也有一定的研究。该村孟姓人士比较集中,人口2000余人,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在清末民初期间有一座规模比较大的孟子庙宇,门口有一石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随着战乱及年久失修在解放后破四旧时彻底毁坏。但目前仍留有清朝咸丰元年府衙赠 “功齐大禹” 木制牌匾一块,令世人敬仰,据说就连侵华日军从此路过还下马参拜。
该村主要是研究本地祖先是从那一支迁来,上上支的发展状况如何,分几脉,流向等情况,从哪一年、哪一代从何处经及番周折迁来此地,又从本地迁向何方,哪一支都发展怎样以及孟氏祖先的家族文化等等,在当地颇受影响。很多地方孟氏后裔或家谱不详尽的便经常前去该村寻根找源。每年的四月初二是孟子生日,山东、河南两省附近各县市孟氏后裔前去该村祭奠祖先,交流文化,场面宏大、颇为壮观。在这一天,当地政府也做东来招待四面八方来的宾客,同时也为发展当地的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叔梁纥的纥怎么读
叔梁纥的纥读作hé。
一、纥的拼音和释义:
(1)纥[hé]
下等的丝。
(2)纥[gē]
〔纥繨〕同“疙瘩”,纱线绳等打成的结、小球形或块状物。
二、纥的部首:纟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造字法:形声
五、相关词组:
回纥、纥地、纥纥、袁纥、纥络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顺:撇折、撇折、提、撇、横、横折弯钩/横斜钩
二、词组释义:
1、袁纥[ yuán hé ]
我国古代部族名。
2、纥地[ gē dì ]
笑声。
3、纥纥[ hé hé ]
不断地。
4、纥繨[ gē da ]
疙瘩,球状或块状的东西。 多指绳线等物所结成的。
5、纥奚[ hé xī ]
复姓。
孔子的父亲孔叔梁纥的纥字怎么读?孔子的父亲孔叔梁纥的“纥“字读hé(和)。
纥有两个读音分别是[hé]和[gē] ,是指下等的丝。
纥 [hé] :下等丝,给,大丝。——《集韵》;回纥,古代民族名;作为姓。
纥[gē] :纥地(笑的声音);纥刺星(骂人的话,魔星,灾星)。
纥族的纥怎么读纥hé gē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纥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纥 hé 部首笔画 部首:纟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五笔86:XTNN 五笔98:XTNN 仓颉:VMON 笔顺编号:551315 四角号码:2811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EA5 基本字义 1 下等的丝。 详细字义 〈名〉 1 下等丝 [inferior silk] 给,大丝。——《集韵》 2 回纥 [the Huihe nationality]。古代民族名 3 姓 4 另见 gē 纥 gē 基本字义 1 〔~繨〕同“疙瘩”,纱线绳等打成的结、小球形或块状物。 2 (纥) 详细字义 1 纥 gē 2 —— 如:纥地(笑的声音);纥刺星(骂人的话。魔星,灾星) 3 另见 hé 孔子的爹叫“叔梁纥”,为什么孔子不姓叔?准确地说,孔并不是孔子本人的姓,而是他的氏。古人的姓与氏是分开的,男子不称姓,称氏。孔子的孔,最初是氏,后来才变成了姓。孔子的孔,作为氏号,也就是孔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古文献中已有明确答案。
《孔子家语·本姓解》指出:孔子先祖本是宋国公室成员,传到孔父嘉时, 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为氏焉 。《阙里文献考》卷一也说:孔子先祖从弗父何到孔父嘉, 五世亲尽,当别为公族,乃以字为孔氏 。
这是说,孔子先祖弗父何让国后,其子孙仍然属于宋国公室成员,传了五世,到了孔父嘉的时候,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五世亲尽,不能再继续列入公室,而是应该别立一族。别立一族,必须有个族的名号,于是就取孔父嘉的字作为族的名号。孔氏的孔,是从孔父嘉那儿来的,孔是孔父嘉的字。
孔氏虽然从孔父嘉开始别立一族,但那时男子的名号,称氏,称名,称字,似乎并无一定之规,所以,孔父嘉以后,孔子的先祖如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都不称氏,其名号中都无孔字。孔氏一系,名号中称氏的,是从孔子开始,其后固定下来,如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孙子叫孔伋,曾孙叫孔白,玄孙叫孔求,等等。后来,氏变成了姓,孔也就由氏变成了姓。
:
叔梁纥(公元前622年--公元前549年),生于春秋时期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为逃避宋国战乱,流亡到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他是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父亲。66岁时生孔子。是周代诸侯国——宋国君主的后代。他人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曾官陬邑大夫。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
13世祖 宋微仲(又称微仲,本名子衍,宋国第二位君主)
12世祖宋公稽
11世祖宋丁公
10世祖宋前湣公(子共)
9世祖弗父何
8世祖 宋父周
7世祖 世子胜
6世祖正考父
5世祖孔父嘉
4世祖(高祖) 木金父
3世祖(曾祖) 祁父
2世祖(祖父) 孔防叔
1世祖(父亲) 伯夏
叔梁纥
1世孙(儿子)孔子(名孔丘,字仲尼)
2世孙(孙子)孔鲤
3世孙(曾孙)孔伋
4世孙(玄孙)孔白
参考资料:
“叔梁”是字,“孔”是他的姓,按照现代人的叫法,应该是孔纥,但史料上都习惯称他为 “叔梁纥”。 叔梁纥曾是个将官,在当地很有些名气,因为他立过两次战功。
孔孟一家族谱姓氏怎么排的
本文2023-10-27 07:02: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0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