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族谱 http://www2.webng.com/vbg668/cbg/ 可以打开吗??
可以。我打开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A
丁姓人家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于姓的天空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王氏-河北
方氏谱牒
方氏网络
方氏-台湾
尹氏译站
牛氏家园
甘氏宗亲网
孔氏宗亲网
孔氏论坛
毛氏族谱x
丘氏-中华
白氏宗亲
田氏族谱
田氏宗亲网
左氏家园
冉氏宗谱
史氏宗谱
石氏寻根
五心联谊会
江氏宗谱
江-话江厝
池氏宗亲网
向氏家园
成氏网站
成氏宗亲会
伍氏家族
朱子网
朱氏家谱x
仲氏宗亲网
米姓源流x
伊达氏宗族
庄氏宗亲会
匡氏家族网
B
李姓家谱
李氏网
李氏-小港
李氏-东坑
李氏-镇海
李氏家谱
李氏族谱
李氏公会
吴氏-永定
吴氏-华夏
吴氏家族
吴氏在线
汪氏家族志
汪氏宗亲网
初氏族谱
余氏族谱
余氏宗亲会
余氏-中华
余氏宗亲网
宋氏名录
宋氏宗亲
何氏台中会
何氏-世界
巫氏网
巫氏平阳堂
吕氏联谊会
吕氏大族谱
岳氏家谱
岳飞网
岑氏族谱
狄氏宗亲网X
别姓网X
角谷氏家谱
昌氏网
周氏-中华
林家花园
林氏族谱
林姓大族谱
林氏大族谱
林姓宗亲会
林氏-苗栗
林家-屏东
林氏部落格
林姓-海陆
韦氏族谱
范氏-浙江
范氏家谱
范氏-中华
范氏宗谱
范氏部落
金氏寻根
金氏族谱
金氏联谊会
C
幸氏家族网
明氏家族网
尚氏宗族
易氏-天下
房氏介绍
房氏-中华
冼氏宗谱
孟氏宗亲网
施氏宗亲会
施氏网站
胡氏宗亲网
胡氏家谱
胡氏-汉川
段氏家谱
信氏宗亲
侯氏族谱
侯氏在线
修氏宗亲
修氏渊源
姚
姚氏宗亲网
柳哲寻根室
纪氏宗祠
席氏宗亲网
夏氏家谱
夏氏家族
洪氏-南安
郝氏中华
柯蔡宗亲网x
柯氏公会
徐氏网页
徐姓联谊
徐氏-中华
涂氏-中华
涂涂氏家族
涂氏宗亲网
秦氏文化网
翁氏家园x
耿氏宗亲网
贡氏宗亲网
马氏家族
马氏-金紫
梁氏文化
梁氏家族网x
梁氏家谱网
D
袁氏家谱
袁氏研究
西袁氏
袁氏-中华
袁氏-湖北
韦氏宗亲网
孙子研究
孙氏纪念堂
曹姓查寻网
曹氏网
崔姓家园
崔氏宗亲网
崔氏-中华
莫氏庄园
高氏宗亲
高氏宗亲网
高氏家园
高氏家谱网
高氏族谱
高氏家谱
章氏宗亲
章氏宗亲网
章氏家族
毕氏家谱
辜氏族谱
辜氏家园1
辜氏家园2
粘氏宗亲
卿氏族谱
凌氏来源
凌氏宗亲网
戚氏族谱
戚氏家园
许氏-中国
许氏-中华
许氏文化
张姓家谱
张氏族谱
张氏家谱
张姓论坛
张氏一族
张姓-中华
张姓-安徽
张姓-湖南
张氏-挥公
黄氏台湾网
黄六成家谱
黄氏-广东
黄氏族谱
黄姓宗亲会
黄氏家谱
黄氏-其它
黄姓-潮人
黄氏全球网x
黄姓大家园
E
乔氏宗亲网
舒氏-中华
云氏宗亲网
费氏-中华
焦氏论坛
路氏族谱
董氏家族
森氏家族
冯氏族谱
揭氏家谱
靳氏家谱网
强氏族谱
唐氏宗亲网
唐杜氏家谱
曾
曾子
曾氏族谱1
曾氏族谱2
曾氏家谱
曾氏宗亲网
曾氏-海南
曾氏-中华
傅氏源流
傅氏族谱
程氏家谱
程氏联谊会
程氏宗亲网x
彭家网路
彭氏族谱
彭氏宗亲会x
贺姓来源
费氏-中华
温氏宗亲会
万氏起源
蒲
蒲氏家谱
詹氏统谱
詹姓公谱
詹姓大宗族
詹姓一家亲
詹氏-中华
邱氏论坛1
邱氏论坛2
邵氏家园
郝氏-中华
邓氏-金陵
F
郭姓研究网
郭氏宗谱
郭氏之源
郭氏之家
郑氏网
郑氏古厝
郑氏家族
郑氏文化馆
邹氏宗亲网
邹氏-中华
邹氏-范阳
鄢氏家族
鄢氏考源
邝氏族谱
酆氏家谱
陈氏宗亲会
陈氏宗亲网1
陈氏宗亲网2
陈氏论坛
陈排湾宗亲
陈氏-溪湖
陈氏-下曾
陈氏-下坑
陈氏-竹角
陈氏-路口
陈氏-凌村
陈氏-广州
陈氏-永和
陈州-中华
陈氏-永春
陈氏-九房
陈氏-南海
陈氏-台山
陈四源公业
陈氏在线x
陈氏大宗祠
陆氏家园
陶氏家谱x
陶氏会馆
陶氏族谱
陶渊明故里
隋氏族谱网
汤家村
汤氏家园
杨氏-九龙
杨氏-九龙
杨氏宗谱
杨氏-湖南
杨姓一家人
杨氏宗亲网
杨氏在线
杨姓论坛
杨家将
杨氏-台湾x
齐藤氏族谱
甄氏宗亲网
翟氏族谱
经姓家园
G
葛氏宗亲网
宁氏全球网
熊氏家谱
裴氏宗亲网
廖氏增谱
蔡氏-济阳
蔡氏-建阳
蔡氏联谊会
蔡回忆录
赵氏网
赵氏家谱
赵氏族谱x
诸葛氏家谱
纵氏族谱
宾氏家族
欧阳网
欧阳氏族谱
蒋氏家谱
蒋家全传
蒋氏文化x
黎氏大家园1
黎氏大家园2
黎氏大家园3
黎氏-电白
黎氏数据库
黎氏联谊会
黎氏宗会
黎氏论坛
刘氏族谱
刘氏西港谱
刘家老伙房
刘氏家园
刘姓社区
刘氏-中华
刘氏-汉家
刘氏-兰苑
刘氏-成都
刘氏-墨庄
刘氏-泊庄
刘氏-丰县
刘氏-太邱
刘氏-湖南
刘姓宗谱网
刘氏宗亲网
刘姓宗祠
刘姓宗亲会
刘氏联谊
练氏家族网
谌族网
攀家人
薛氏家族
骆氏宗亲
H
钱氏联谊会
应氏家园
钟氏情缘
潘氏宗亲网
阎氏通谱
阎氏家谱
赖氏宗祠
赖姓宗亲会
谢氏世谱序
谢氏大族谱
鲜氏家谱
简明家谱x
简氏家谱
简姓宗亲会
简姓天下
阙氏宗亲会
聂氏家园
苏氏族谱
苏氏-眉山
罗氏家园
罗氏通谱网
罗家祠堂
萧氏书山谱
萧氏-兰
诸葛亮别称:卧龙、诸葛武侯、诸葛孔明。字号:孔明。所处时代:魏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出生时间:181年。去世时间:234年10月8日。主要作品:《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出师表/前出师表》。主要成就:隆中决策;协助刘备夺取荆益和建立蜀国;安定南中,五次北伐。
关于诸葛亮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诸葛亮的诗词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出师表/前出师表》。
二、艺术造诣
书法篇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南朝陶弘景,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间,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绘画篇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张彦远记述当时一些近代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绘画作品的售价:“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坎者售一万五千,”“一扇值金一万。”并说汉魏三国(即上古)画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国有家之重宝”,“为希代之珍”。张彦远他的记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音乐篇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三、治国成就
《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国志》: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是显著的。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只有富国强兵,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四、后代子嗣
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擅长书画,记忆力很强。长大后从低级军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
后来,诸葛瞻官至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拒绝魏军诱降,战死在绵竹。当时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诸葛瞻殉国之时,他的次子诸葛京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令,并治理得很好。想当年,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早年投效东吴,深得孙权的器重。后来官至大将军等最高军职。他的长子诸葛恪更是青出于蓝,在吴国权倾朝野,后来死于一场政变,东吴的诸葛家族被满门抄斩。
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很早就追随曹操,在魏国担任一流高官。后遭司马家族的打击,其家族也被全部杀光。如此一来,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东琅琊一带的族人之外,史书上有记载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和诸葛诞之子诸葛靓,诸葛京在担任眉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刺史从此,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
当前,在山东临沂和浙江兰溪各有一批姓诸葛的人士,他们都有各自的家谱记载着与诸葛亮的渊源关系。在浙江,诸葛后人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据说,他们都发源于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
从明代起,兰溪一带的诸葛族人主要以经营中医药业为主。据说这是秉承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一祖训。后来,他们在此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清代中后期,诸葛族人把他们的中医药店开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国各大城市,形成“兰溪药帮”这一商业帮派,盛极一时。同时也造就了诸葛村今天众多华丽精巧的民居建筑。
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征,家谱(又称族谱)则是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以下是我整理的马姓的起源与家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布地区
扶风郡: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光平东南)。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郏县:秦置县,今河南省郏县。三国时期改为龙山县,隋文帝开皇初改龙山县为汝南郡,历经唐、宋、元,元末复置郏县归汝州郡。荏平县:今属山东省荏平县。临安郡:今属浙江省杭州市。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广陵郡:秦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正平郡:即今山西省新绛。
历史来源
「马」源出
1、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於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2、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3、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回族中的“马”姓是“马”姓来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用这句俗语概括回族的姓,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符合事实。4、5、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5、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
迁徙分布
马姓最初发祥于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省咸阳,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在西汉时,马姓中又增添了由马矢姓改姓马而来的一支,也逐渐得到壮大。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建省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省)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遍布于福建。至清代,马姓开始有些移居于台湾省,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当今,马姓为中国第十九位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并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此外,马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诚忍堂”、“刻鹄堂”、“善述堂”、“书诚堂”、“惇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青云堂”、“绛帐堂”、“伏波堂”等。
宗族特征
1、马姓在少数民族中为大姓,且在汉族人口中也属前列之姓。据有关资料统计,马姓在全国回族中属十三大姓之一,在汉族人口中为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2、马姓多位于西北地区,历史上所出名人较多,遍布经济、政治、文化领域。3、各支马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河北青县马姓一支字行为:“有志名克立,维汝受国荣,之文允宝镇,世锡庆元宏。”虞东干渡马姓祖制排行字行为:“观德知仁孝,修身化世风,惟思豪杰士,冀冠圣贤中,经济治君国,诗书善厥躬,鹏飞由祖福,燕翼乃宗功,教守成名训,家传尚质衷,登瀛怀睿智,显达式英雄,宜法攀龙嗣,求多起凤冲,宽和端本道,庄敬令闻崇,恩泽深先代,荣封勉尔忠,品量钦景哲,光耀望元通。”
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马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夫人卖饼;贤后含饴。——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少年好学,精通《诗经》、《春秋》。客居中郎将常何家,太宗下诏令百官评论朝政得失,马周代常何写二十余条陈,太宗召见马周,任他为监察御史,后历官中书侍郎、中书令。年轻的时候,马周曾听善相术的袁天纲说:“京城里有个卖饼的`女人,以后当有大富贵。”马周娶了她,后来果然成了夫人。下联典出东汉明帝皇后马后,大将马援之女,以贤德闻名后宫。
龙虎出谷;鸾凤冲霄。——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唐代郏城人马燧,字洵美,少年时即有大志“以功济天下”,屡立战功,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北平郡王,图形绘于凌烟阁,韩愈为他写碑铭,有句:“北平王像巨谷中的龙虎,变化不可测,真是魁杰啊!”。下联典指马周,唐太宗曾亲笔赐书:“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白眉继烈;青海重光。——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187-222),字季常,襄阳宜城(I今湖北宜城南)人。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其中马良眉中有白毛,且才学最高,俗称“马氏五常,白毛最良”。下联典出东汉槐里侯马腾,字寿成,陇西人。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官终卫尉。青海东与北皆界陇西(属甘肃省)。
白眉继烈;绛帐授徒。——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同上(上联)。下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绛帐设教;铜柱立功。——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追赠学士;御封真人。——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明代礼部右侍郎马愉,字性和,临朐人。宣德进士。为官门无私谒,论事宽厚,卒赠尚书兼学士。赠官兼职自愉始。下联典出宋代进士马钰,字宜甫,扶风人。传说,大定间他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与妻孙氏同时出家,孙先仙去。钰后游莱阳,入仙宫羽化,赐号丹阳顺化真人。
四家待诏;三代推官。——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南宋画家马远,字遥父,号钦山,河中人。下联典出清代著名学者马潇,字宛斯,邹平人。顺治进士,曾任淮安推官,生平研究先秦历史著有《绎史》、《左传事纬》等,时称“马三代”。
铜柱世泽;绛帐家声。——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指汉·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下联典指东汉·马融设绛帐以授生徒。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指东汉·马武,佐光武帝中兴,卒后,其图形绘于云台阁。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马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宜城五兄弟;元曲四大家。——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下联典出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其文词豪放有力,颇含讽喻。作戏十六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等七种,散,工有《东篱乐府》。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师皇乘龙去;伏波裹尸还。——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黄帝时代著名兽医马师皇,善治马,又喜医龙,据说“乘龙仙去”。他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下联典出东汉名将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字文渊,茂陵人。年八十年余犹征虞沙场。尝谓宾客曰:“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后果卒于军。
金樽宜醉酒;绛帐自生春。——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全联典指东汉·马融事。
〖马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少女素雄才辩;仙姑雅号清浮。——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之女马伦,少年时就有辩才,嫁给同郡袁隗为妻,刚结婚,二人就辩论起来,袁隗不能使她屈服。下联典指宋代扶风人马钰,字元宝,进士及第,后来遇到重阳子王嘉,得道术,与妻子孙氏同时出家修炼。孙氏仙去,人称孙仙姑,号清浮山人。
〖马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远浦帆归曲致远;长春留引经季长。——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名字。下联典指东汉经学家马季长,在联尾嵌入季长之名。
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颠。——马曰璐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此联为清代诗人马曰璐(约康熙、乾隆时人)撰书联。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马寅初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此联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1882-1982)自题联。
〖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具王佐才,筑砦钓渭;步隐沦躅,授业著书。——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唐代银青光禄大夫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嗜学,善《诗》、《春秋》。下联典出宋代承事郎马端临,字贵与,栾平人。咸淳中漕试第一,博极群书,以荫补承事郎。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此联为清代乌面将军马信庙联。
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指马融和马良。下联典指马援和马腾。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马季常撰马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肥西县程店马氏宗祠联。全联典出马援、马融事迹。以激励后人。
家族名人
马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马良还有四个弟弟,也是当时的才子,他们兄弟五个中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们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马钧:扶风(治今陕西省兴平东)人,魏时机械制造家,因改革绫机而闻名,曾制造翻车,指南车等,其所用机械原理比国外早七、八百年。
马道一:又名马祖道一,唐玄宗开元时期(713—741)高僧,佛教洪州宗的创始人。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县)人,俗姓马,后人尊为马祖。
马远: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附近)人,南宋时著名画家。擅画山水。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
马皇后:马援之女(39-79),明帝的皇后。建武二十八年(52年)入太子宫,永平三年(60年)被立为皇后。终明帝一朝,不以自家私事干预朝政,也不提拔自己家的亲戚。章帝即位后为太后,多次拒绝章帝赐封马氏兄弟。后马防平叛有功,章帝封马防、马廖、马光三兄弟为列侯,马太后认为即使他们因军功受封,也不合先帝制度,马氏兄弟只得“受封爵而退位归第”。
家族名人
马援 (前14~49)
字文渊,东汉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初依隗嚣,后归光武,拜伏波将军,平交趾。援曾有「大丈夫老当益壮」及「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等语。世称「马伏波」。
马超
字孟起,茂陵人。勇冠西凉,乃凉州太守马腾之子,后因其父被曹操杀死,遂起二十万兵伐洛阳报父仇。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事败后投靠张鲁。曾与张飞在葭萌关大战三日三夜,其后加入刘备军,成为五虎将之一。
马谡(190~228)
三国时蜀臣,马良之弟,才气过人,好论军计,尝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诸葛亮深加器重,后与魏将张合战于街亭,为合所败,下狱而死,亮为之流涕。
地望分布
甘肃扶风郡,山西平阳郡。
马姓家谱介绍
马氏家谱采用欧、苏两种谱法,但不是单的模仿、套用,而是结合马姓的家规、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这就形成了独特马姓家谱编写凡例。如《暨阳扶风马氏宗凡例》有20条,其一说:“系图为谱之纲,传为谱之目。凡有官爵者,制诰敕论等文当备载于谱首,无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赞、传文亦宜附载于后,俾后之子孙得有所观法而兴起焉。”其四说:“总图五世一提者,仿苏老泉遗式;盖取五世,外亲尽之义也。”其五说:“各派复为旋图,以引其传者,盖取曾南丰式,为分别小宗之义,明亲疏也。”
对于哪些族人不能入谱,马氏家谱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这通常与其家规、家法密切相关。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凡例》规定:“子孙为僧道者,不列行第,不登图叙,以其外宗族,而趋异端也。”“子孙有过恶、训诫不悛者,会众声罪,谱削其名,以其玷宗祖也;如能改进,则复之。”“同族结婚,即同族同谱者,风化攸关,应禁入谱。”“某子配合某氏,已经结婚者,倘某子亡故,某氏转配族人,则不论尊卑、适合与否,一概不得入谱。”不得入家谱,也就相当于赶出族门,这对于重根崇源的中国人来记,走臭大的耻辱与惩罚。马家家法之严,由此亦可见一斑。
对不起,我无法确定李姓家谱中是否存在“占金皆辈”这一辈分。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籍,不同家族的家谱可能存在不同的辈分和字辈。因此,如果您想确定某个李姓家谱中是否存在特定的辈分,您可以尝试向该家族的长辈或家谱研究人员咨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分支的李姓家族可能存在不同的家谱和辈分。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姓氏的家族,其家谱和辈分也可能存在差异。
有
张良:西汉谋臣,安徽省亳州市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南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张氏后人张世彦于1802年在河南南阳赊店创建“四清堂”,利用中医药惠泽乡邻。膏药及艾灸远近闻名。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中华大族谱 http://www2.webng.com/vbg668/cbg/ 可以打开吗??
本文2023-10-27 05:25: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