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氏家谱的家谱序言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阎氏家谱的家谱序言,第1张

族有谱牒,所以承先绪而垂家范也,何与他姓事,而顾赞叹不置乎?然而事之合乎不言而同然者,安不容终于无辞。余与埠后阎氏世系至戚,而子升自幼受书于余,方八九岁时,性情恬静、文思俊逸,余甚器重之。乃迟至光绪甲申始补博士弟子员,盖年已二十有七矣。自是家居训蒙殊不汲汲于进取,余屡次面督,俱笑受之,不甚辨窥其意,似有专务,而子升不明言,余亦未知其志之异也。

今岁春,余方有事于谱牒,尚未告峻,适见子升所修阎氏族谱,尽美尽善,毫无遗憾!为之称快者再三。讯其巅末,则曰:吾阎氏自有明以来,代有文人。而谱牒之厄于兵燹者历有年所,倘不及修整,不惟先人之嘉言懿行湮没无传,而支派日繁,后之人亦焉知亲疏所由分乎?兰自游庠而后专心此事,特恐体式未善或贻笑于大家巨族也!

余恍然曰:嘻,异矣!今之读书者,类以案头陈编,仅为摭取功名之,具求其识乎大体者百不得一。子升初有进步而即以纠合宗族为事,先人往矣,志之于谱,久而弗忘,是其孝也;族人众矣,合之于谱,昭穆有伦,是其仁也;世系繁矣,详之于谱,条分缕析,是其勤且慎也!具此四德。而子升之进取殆未可量矣。即余之相士亦可自信其不误矣。

子升从容逊谢曰:吾人读书不能光前裕后惟是,谨按世系缮写成册,分内事也,何异之有?先生此言毋乃过奖,而使兰汗颜乎。

余曰:不然,所谓光前裕后者,岂惟是勅封貤赠簪缨累叶,良田华屋门第赫奕云尔哉?夫欲光前而祖功宗德不克世守,而表章之何光之为?欲裕后而木本水源无以详书,而显示之何裕之为?子升此举,光前裕后之急务也。

余之言岂以誉子升哉?将为阎氏子弟劝,即为吾滕氏子弟劝,并为凡为子弟者劝也。但使读书之士皆知所以,尊祖收族则孝弟之心油然自生。何至骨肉参商,上无以对先人,下无以对后人也哉。至其修辑之完善,观于凡例而知之矣。不复赘焉。

岁在彊圉大渊献季春月下浣,恩贡生滕耀祖显廷氏撰。 阎氏旧有家乘,观邑志科贡封荫人物文学等部,中载二世讳敦、四世讳志、五世讳祺、六世讳公朝以及九世讳尔仞者,溯其世系又必援家乘以为证,则所以论撰。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非不详且备也,独中叶厄于兵燹仅得窥什一于千百,为可惜耳!顾念:祖功宗德不克世守而表章之,为子孙者末由辞其责。此谱牒之所以宜急也,迩来支派日蕃,若不及时修整,巩年远代湮,后之人欲识水源木本之谊、昭穆宗支之别,且不可得。岂独考古者有无征不信之感乎?

余年三十始创谱稿,相助者惟族侄瑚与荇耳,后十年集成族谱四册尔,时后生子弟通文义者渐多,或编次、或参考、或检阅,佐理自不乏人。而广搜博访则侄孙华南之国也无如。草创粗具,而瑚、荇暨华南相继去世。嗣后,余又设帐他乡,不暇整理家事,以故谱牒虽存而缺点尚多,不足为通族公谱也。

今岁暮春之初,族侄锡龄率华南之子培珍诣余书室,谈及修谱之事。余方以调查为苦难,而伊等乃身任不辞如培珍者,真能继父之志矣!此余之幸,亦合族之幸也。既而伊等调查完竣,又约族人培桐、晋三暨荇之侄孙溥各捧谱稿授余。余向也惟巩任不能胜,今也又觉责不容委。于是,新旧参观,遗漏者补之,舛错者正之,非族者载之,考订既毕,乃与后生辈依式缮写成册,各支分藏,以永其传。

爰叙颠末而附以言,曰:族必有谱,何为哉?今之瓞绵椒衍,而实繁有徒者溯。高曾而上,孰非一体?所遗惟其远近之不分,渐至厚薄之反。易叔季之世,以卑陵尊,以幼犯长,名分之间不堪问矣!谱修而尊卑明,长幼顺。将礼义自此生,即人才自此此起。安在旧日之盛不可复见于来兹乎?倘继起者陆续增修,因而醵金授梓俾世世勿替焉,此尤余之所厚望也夫。

民国十五年长至日十六世庭兰沐手谨识

山东宁阳阎乡家乘八卷,(民国)阎纂俊、阎纂安等同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宁阳县东疏镇寺头村和宁阳县鹤山乡西皋村。

山东宁阳阎乡家乘九卷,阎修银等同修,1987年铅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德让堂各分支。

山东宁阳阎乡家乘十一卷,阎章伟等同修,2014年印刷,1062页。现被收藏在德让堂各分支。

山东汶上南站黄家店北村(汶宁)阎氏族谱二卷,鲁任逸士戚石菴(卷一,1962年)、阎传孝(卷二,2014年)等同修。现被收藏在山东汶上黄家店北村、山东宁阳小王庄各分支。

山东楼目阎氏族谱一卷,(清)阎一侯、阎一昌同修,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栖霞镇栖霞小寨子方村。

山东昌乐阎氏家乘五卷,(清)阎世绳编,阎愉补编,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河南项城林卢阎氏族谱三卷,(清)阎典唐续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湖北宜昌紫阳村阎氏续修族谱四卷,(清)阎大镛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雅望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项城阎氏续修族谱四卷,(清)阎大镛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项城市档案馆。

湖南长沙高桥阎氏支谱十七卷,首三卷、末三卷,(民国)阎振冰主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四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赣榆阎氏宗谱,著者待考,三幅油布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赣榆市档案馆。

河南《巩义阎氏通志》,精装十六开大阔本,930页,河南省巩义市阎氏文化研究会编修。获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图书馆、河南省家谱研究会、巩义市图书馆、巩义市档案馆、巩义市河洛文化发展研究会等单位收藏。

327 阎(yán)

327 阎(yán)

寻根溯源

阎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源自姬姓。姬姓之阎有三支,周武王灭商后,成王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其子孙以封邑为氏;周康王因昭王少子生时手心有一个“阎”字形手纹,故将其封于阎城,此也是以封邑为氏;春秋时晋成公儿子懿受封于阎城,后被晋国所灭,其子孙以封地名为氏,从而形成姬姓阎王氏的第三支。二是源自芈姓。楚国有大夫食采于阎,楚武王时有重臣阎敖,为楚之旁系。三是出自其他少数民族改姓。有鲜卑族、满族改为阎氏者。

变迁分布

早期阎氏形成山西、陕西、江苏、湖北四个中心。汉唐时期,向周边扩散、在山西、河南、甘肃形成重点分布区,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南郡(今河南洛阳)、天水郡(今甘肃通渭)为郡望。宋代时期则以河南、陕西、四川、山东为集聚区。明代时期,仍以北方为中心,在山西、山东、河北、河南也有较多分布。当今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安徽等地。

名人荟萃

阎姬:东汉皇后。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阎显废立太子,她临朝听政,其兄阎显任车骑将军,共掌国家大权,不久事败而被诛。

阎立本:唐代最着名的画家。阎立德之弟,他继承家学,并师法张僧繇、郑法士,而能变古象今,擅画人物,尤精 ,兼能书法,存世《历代帝王》、《步辇》、《职贡》等图。

阎次平:宋代画家。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阎敬铭:清代名臣。曾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因反对修建圆明园而被革职,以善理财着称。

小店河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由阎氏第十世宗祖阎榜所建。据阎氏家谱记载:阎氏祖居山西林虑,几经迁徙,至第九世阎无觉时举家由林县吕儿庄迁至汲县(今卫辉市),后又由其子阎榜兄弟二人于乾隆十三年迁至沧河沿岸,在沧河边上建一小店铺,故取名小店河。

据《卫辉市志》、《卫辉地名志》记载:清初有户闫姓人家在沧河边开了一家店铺,故称小店河。据《闫氏家谱》记载:闫氏祖居山西林虑,后迁林县吕儿庄,到第九世闫天党时携子南迁于汲县,后由第十世闫榜奉母命迁居至小店河,他就是小店河的闫氏始祖。 小店河环境幽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更具特色,从远处看像一巨龟,头指沧河,如神龟探水。整个村寨都建在龟背上,人们形象的称之为龟背宝地。 这个村寨坐西向东,纵贯南北,现存寨墙、寨门、十座院落、二十三进四合院、八十六座房屋。其房屋建筑呈梯形,建筑风格采用明清流行的硬山式建筑。据考证,道光年间,闫氏有三兄弟,由于兄弟三人的生活道路不同,至今村寨留下了不同模式的建筑,老大重耕织,建房保持了中原传统的三门四户的四合院、三进院过厅式建筑,由东向西呈梯形。这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不出三门四户。老二仕途顺利,复制了京城阁楼式建筑图纸,修建了宫式阁楼庄园,但仍带有中原建筑特色,全庄园四合院、四进院,建筑规模宏伟,大有鹤立鸡群之势。老三生意兴隆,靠官经商、富豪乡里,修建了包括地下室在内的楼阁庭院数座,护院和贫雇农居住的房屋大而阔,且靠近南北寨墙。小店河清代古村寨布局合理,规模宏伟,依山傍水,景色秀丽。 第一号院:闫氏家祠,建于1820年(嘉庆25年)。建造祠堂因素有三:一、人多;二、有钱;三、做官。 第二号院:房主人闫多澄,建于民国,是整个建筑中最晚的一座院。门楼石碣侨云山房意思就是居住在极高地方。春观鱼跃秋听鹿鸣天锡纯嘏。 第三号院:文秀才院,房檐滴水,喜从天降,福在眼前。 第四号院:文秀才院,书香门弟。 第五号院:文秀才院,三门四户是封建家族的标志。  第六号院:最早的草房,后为下人所住。 第七号院:文秀才所住,守身为大、作善降祥,封建家训,勉励后代,保守清白为大。 第八号院:木雕文人四艺图暗喻:书香吉庆幸福 年年。两侧是暗八仙图。门楣楷书太行叠翠。 第九号院:武秀才练武场,建于1826年。 第十号院:为祠堂用于祭拜。 穿过深宅大院,后边有石块砌成的寨墙将其包围成一个完整的群体。硬山式小寨门外,山包上设有了望台,以防土匪袭击。

寻根记:中国36姓正宗始祖都有谁?

李奉先文

转载▼

标签:杂谈

分类:另类百科知识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去世后,约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4、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

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6、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正宗始祖——张挥

张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其后以张为姓氏。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8、孔氏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氏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10、靖氏正宗始祖——单靖公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广韵》四十《静》,《通志·氏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这八位“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魏姓正宗始祖——毕万

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12、韩姓正宗始祖——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13、席氏正宗始祖——席师

据《万姓宗谱》的记载,尧为部落首领的时候,遇到一个自称为席氏的老翁,击壤(古代一种投掷的游戏)而歌。尧听了以后很佩服,于是拜他为师。席师就是席氏的始祖。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黄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四岳之后,以职官命氏。四岳,尧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师右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1、朱氏正宗始祖——邾子挟

朱氏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

春秋时,邾子挟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2、詹氏正宗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23、宁氏正宗始祖——季亹

宁氏的远祖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因他初封于康,后人称他为康叔。周武王灭商后,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围地区分封给他,国号“卫”,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24、蔡氏正宗始祖——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25、靳氏正宗始祖——靳尚

靳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大夫叫作“尚”,为人随和,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后来尚被分封到靳,采食于靳水,称为靳尚。靳尚死后,他的后代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作靳氏。

26、许氏正宗始祖——许由

许由,生于公元前2155年,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后世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

27、夏姓正宗始祖——夏启

大禹治水,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来,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8、胡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29、潘氏正宗始祖——潘崇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30、季氏正宗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31、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32、步姓正宗始祖——步扬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33、鲁姓正宗始祖——周公旦

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姬旦被封鲁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曲阜),为天下最富饶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辅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鲁顷公时,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他们尊姬旦为鲁姓的得姓始祖。

34、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35、汪氏正宗始祖——汪骐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秋。

鲁哀公时,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尊为汪氏始祖。。

36、尹氏正宗始祖——伊尹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称为尹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阎氏家谱的家谱序言

族有谱牒,所以承先绪而垂家范也,何与他姓事,而顾赞叹不置乎?然而事之合乎不言而同然者,安不容终于无辞。余与埠后阎氏世系至戚,而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