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家谱敦睦堂字辈
施
5498全国施氏世谱前编不分卷正编不分卷
(清)施受赐纂补
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六册
江苏苏州市图
注:该族散居上海崇明、松江、江苏太仓等地。
5499上海崇明施氏宗谱
(民国)施念曾 施瑞卿等重修
民国三年(1914)木刻本 二十八册
河北大学
5500上海奉贤施氏宗谱□□卷
民国间重修本
上海奉贤县四团乡(存四十三册)
5501上海崇明施氏先世事略七编
(民国)施鸿元编
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朱锦堂铅印本
北图
5502江苏泰县海陵施氏族谱四卷
民国十六年(1927)木刻本
江苏大丰县档
5503江苏大丰施氏宗谱四卷
(民国)张春荣纂辑 施瑞芳主修
民国十六年(1927)思义堂重刻本 四册
江苏大丰县文
注:扉页作《施氏族谱》。
5504江苏大丰施氏家簿谱一卷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纂
民国七年(1918)施满家手钞(录自清乾隆四
十二年《施氏长门谱》)
江苏大丰县档 江苏大丰县文
5505江苏常州施氏宗谱十六卷
(清)施汝镛等续修
清宣统三年(1911)存仁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二部) 南京图 江苏常州市图(存
卷10)
5506江苏常州施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施文和等续修
民国上十六年(1947)存仁堂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5507江苏武进孟墅施氏宗谱八卷
(清)施雨亭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桓德堂活字本 八册
美国
5508江苏武进鹤溪施氏宗谱二十六卷
(民国)施泽久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永恩堂木刻本 二十六册
河北大学
5509江苏无锡锡山施氏宗谱十卷
(清)施环宿纂
清光绪五年(1879)麟庆堂活字本 十册
人民大学
5510浙江吴县施氏家乘十二卷
(清)施铭修
清钞本 二十四册
吉林大学
5511浙江杭州笠泽施氏支谱一卷
(民国)施肇曾修 施则敬编辑
民国十四年(1925)排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5512浙江杭州杭县施氏宗谱四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富阳县文管
5513浙江萧山新田施氏宗谱不分卷
(清)施粹中纂辑
清嘉庆八年(1803)敦睦堂活字本 九册
北图
5514浙江萧山新田施氏宗谱不分卷
(清)施禧椿辑补
清道光十八年(1838)敦睦堂活字本 十三册
北图
5515浙江萧山新田施氏宗谱不分卷
(清)施世堂续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睦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杭州大学
日本 美国
5516浙江萧山航隖山北施氏宗谱八卷
(清)施文信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馀庆堂木活字本 八册
浙江图
5517浙江萧山萧邑航隖山北施氏宗谱十卷
(清)施保和等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馀庆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5518浙江萧山萧邑航隖山北施氏宗谱馋十二卷
(清)施武德纂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馀庆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清乾隆四十九年施三俊始修,此为六修。
5519浙江萧山航隖施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施炳镕 施庆治等重修
民国三年(1914)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5520浙江萧山施氏宗谱十卷
(民国)施宝莹等重修
民国五年(1916)式古堂活字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5521浙江萧山仁渍施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施煃辑
民国十八年(1929)复写纸誊录 一册
浙江图
5522浙江宁波邓东施氏宗谱八卷
(清)同宗坊 施朴菴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5523浙江宁波邓东施氏宗谱十卷
(民国)袁乃彬 施友甫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彰德堂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5524浙江馀姚施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贻编二卷
(清)施学曾 施继常重修
清光绪四年(1878)木刻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馀姚县文
美国
5525浙江馀姚姚江施氏三修宗谱四卷
(清)施文杰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敦厚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注:清道光二十二年施大惠始修。
5526浙江馀姚大成施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施久义修辑
民国十三年(1924)志远堂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5527浙江馀姚大施巷施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施见久修 施久义编纂
民国二十年(1931)奉恩堂铅印本 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浙江图
5528浙江馀姚蜀溪施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施礼法续修
民国三十年(1941)亲亲堂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5529浙江馀姚蜀溪施氏简谱二集
(民国)施礼法编
民国三十年(1941)亲亲堂木刻堂 二册
河北大学
5530浙江鄞县鄞邑黄古林施氏宗谱二十二卷首
一卷末一卷
(清)施德瑞 施作稔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5531浙江鄞县黄古林施氏宗谱六卷
浙江鄞县古林乡文化站(残)
5532浙江鄞县鄞城施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民国)戴延祐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培远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浙江宁波市档
5533浙江湖洲施氏宗谱不分卷
(清)施南初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馀庆堂活字本
历史所 美国
注:明天启元年施天性始修。
5534浙江绍兴山阴江墅施氏族谱十卷
(清)施国骐纂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活字本 八册
吉林大学
5535浙江绍兴山阴江墅施氏宗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浙江图
5536浙江绍兴会稽长乐施氏宗谱二卷
(民国)施聘三等重修
民国六年(1917)木活字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5537浙江新昌苏秦施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民国)施礼俨 施义大等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5538浙江上虞施氏家谱三卷
(清)施炯修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宣城施氏学馀堂木活
字本 三册
美国
5539浙江嵊县芝岩施氏宗谱四卷
(清)永宁堂修
清乾隆十五年(1750)木刻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宋隆兴二年。
5540浙江金华华峰施氏宗谱□□卷
清嘉庆十年(1805)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六册)
5541浙江金华华峰施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施世涛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九册)
5542浙江兰溪施家施氏宗谱四卷
(清)王文藻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施汤水(存卷1)
注:初纂於清乾隆二十四年。
5543浙江东阳吴宁草塔施氏宗谱六卷
(民国)吴秉煌纂
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古光乡枫树下(存四卷)
注:本谱始修於宋嘉熙四年。
5544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清)施玉鸣修
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 五册
日本 美国
5545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
(民国)施葆棣撰
民国八年(1919)刻本(跋)
辽宁大连市图(缺五卷)
5546福建晋江浔海施氏族谱七十九卷附二卷
(清)施文起纂修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刊本(影)
福建晋江县衙口村施琅纪念馆 台湾
美国
5547湖北施氏宗谱□□卷
(民国)施祚芬 施绪礼常务理事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宗伯堂合刊
武汉图(存卷首1-5、7)
5548湖北新洲施氏宗谱七十卷
(民国)施万朗 施意诚续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前进乡观塘材
5549湖北新洲施氏宗谱七十卷首五卷
(民国)施馥阶 施绪礼合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白洋乡洲上村
5550湖北新洲施氏宗谱六十五卷
(民国)施长容续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施岗乡施岗村
5551广东顺德施氏族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记事至清道光三十年。
5552四川简阳施氏家谱□□卷
清刻本
四川图(存卷2)
5553四川简阳施氏族谱□□卷
民国石印本
四川图(存卷4)
5554 施氏统宗正传家谱十卷
(明)施金钻 施永康纂修
明万历刻本 二册
北图
注:卷末有万历三年余一龙叙施氏世谱后
(残)。
5555 施陈宗谱六卷
(清)施加全等续修
清光绪十年(1884)务本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5556 临湃堂施氏族谱修谱遭寇志
钞本
厦门大学
施耐庵纪念馆,是以缅怀一代文学巨匠,弘扬水浒文化的纪念馆,也是凸显“施氏宗祠”遗 存、文物、史料的博物馆。“施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88),由施氏族人发起并捐宅基改建的祭祀祠堂。咸丰二年(1852年),后数度修葺,遂成前后穿堂三进。其祭祀活动一直延续1946年秋,祠宇屡遭战火损坏,一时难以修复。1992年,国家文物局下拨专款,抢救修复。原貌得以再现。馆内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前后穿堂三进,共十九间,前院配东西厢房,后院配有东西碑廊。本馆共五个展览厅,展览的内容,以施耐庵相关遗迹、遗存为本,以施耐庵一生为脉。是经过长期广泛深入地征集,使沉埋于土和流散于民间的文物史料得以展示。各展厅采取脉络化的艺术个性展览手段,成为与历史对话的载体。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学校德育基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成为施耐庵和《水浒》研究的重要基地。 位于江苏省大丰县白驹镇花家垛岛的施耐庵纪念馆,它占地281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478平方米,是依仿清代“施氏宗祠”原样、以展出文物史料为主要内容来纪念古典文学巨匠施耐庵先生的专题人文纪念馆。 纪念馆建筑风格独异,古色古香,前后三进,以偏殿、半亭环绕相连。当年“施氏宗祠”的中厅为书坊,供艺人说《水浒》,后厅为福荫堂,供奉迁兴化始祖施耐庵及其后裔的灵牌。 施耐庵纪念馆馆藏丰富、史料详实,有费孝通、启功、冯其庸、峻青、陈立夫、武中奇等名人的题词和各种名人字画1400余件;有各种《水浒》版本100余种;有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的“施氏家谱”。在陈列厅内展出《施氏长门谱》、《故处士施公让墓志》、《施让地照》、《施廷佐墓志铭》等数以百计的珍贵文物史料,将为你解开数百年的“施耐庵之谜”。 施耐庵纪念馆地理环境优美,花家垛岛四面环水,芦苇茂密,颇具水泊梁山的意境。丰富的馆藏、特殊的品牌和优美的环境,使纪念馆成为人们进行《水浒》文化、施耐庵研究的重要基地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观光旅游的圣地。作为独特品牌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是苏中古范公堤上的标志性文化名胜。在纪念馆你可以一饱观赏之眼福,可以阅知许多精彩的故事,更可以看到一幅集《水浒》研究、旅游观光“水浒公园”的立体画卷。
兆[兆,读音作zhào(ㄓㄠ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羯胡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古羯族契胡部首领尔朱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尔朱兆是羯族一支契胡族的酋首,北秀容人(朔州,今山西朔县),为尔朱荣之侄(一说为甥,一说为次子),是北魏王朝的掘墓人。
南北朝北魏王朝末期,尔朱兆为西河郡领民都督,后在与北齐政权的争战中失利,被逼自缢。其子(名字待考,史未载)遂率众归附于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授拜为镇西将军、营州刺史。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尔朱兆之子被晋封为汉中郡公,后战殁于陕西关中。
其后代子孙有取先祖名字“兆”为姓氏者,称兆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阿哈觉罗氏,满语“阿哈”汉译为“家奴(包衣)”之意,属于家奴被赐姓。一般情况下,其各家族之间没有血缘关系。阿哈觉罗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辉发(今吉林辉南)、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松花江沿岸、长白山、瓦尔喀等地。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阿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阿颜觉罗氏,满语“阿颜”汉译为“蜡烛”之意,世居叶赫、佛阿拉、雅尔湖等地。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察喇觉罗氏,满语“察喇”汉译为“那边、几年前”之意,世居长白山,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额卓氏,世居叶赫、辉发、哈达(今辽宁开原)、英额(今辽宁清原),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鄂岳氏,满语“鄂岳”汉译为“地窖”之意,金国时期旧姓为“斡准氏”,世居叶赫、哈达、锡伯里城(今地待考),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鄂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格伦觉罗氏,世居黑图阿喇城等地,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卦勒察氏,属于卦尔察女真族,又称瓜尔察氏,世居吉林乌拉、扎木库(今辽宁抚顺)、卦尔察、长白山等地,以居地为姓。所冠汉字单姓为关氏、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哈尔哈觉罗氏,世居地待考。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呼伦觉罗氏,满语“呼伦”汉译为“十小斗粮”之意,是善于务农的觉罗,世居黑龙江、叶赫、辉发等地。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呼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喜塔腊氏,老满洲氏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中游和嫩江下游,属于“阔雅里满洲”的一个支系。满语“喜塔腊”汉译为“指甲”之意,所冠汉字单姓为齐氏、图氏、祝氏、赵氏、文氏,亦有为兆氏者。
据典籍《满族大辞典》记载,满族有刁落氏,亦称多罗氏,世居东海。清朝康熙初年其族迁至乌拉,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据史籍《八旗氏族通谱》记载:
蒙古族敖勒高努德氏,所冠汉字单姓为敖氏、赵氏、王氏,亦有为兆氏者。
蒙古族赖哈图德氏,所冠汉字单姓为赖氏、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蒙古族召蒙岱氏,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蒙古族扎喇亦尔氏,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季氏,亦有为兆氏者。
蒙古族嘎树努德氏,所冠汉字单姓为赵氏,亦有为兆氏者。
满族兆氏女子,在有清一朝,多有为帝王公族的妻、妾者。在今少数民族彝族中,亦有取汉字单姓“兆”为姓氏者。
二迁徙分布:
今江西省兴国县,甘肃省兰州市、宁夏 自治州银川市、辽宁省沈阳市,湖南省湘西地区,安徽省利辛县,浙江省杭州市,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伊春市,吉林省长春市等地,均有兆氏族人分布。
三 名人
兆文清:(公元1942~今),满族,字雅轩,号梦海;辽宁沈阳人。著名当代教育家。
中国石油学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
1965年东北石油学院毕业,现任华北石油职工大学副教授、北京高远石油技术研究所所长,从事石油矿场机械和石油化工机械教学与科研工作。
1965~1969年石油部炼厂建设工程公司任技术工作,1970~1972年荆门石化总厂任技术工作,1973~1976年北京石化总厂任技术工作,1977~1980年华北油田油建公司任技术工作,1981~1998年华北石油职工大学任教师工作。
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国际论文两篇,其中《大轮增程抽油机运动分析及动力分析》评定为国家优秀论文;获中国专利商议项,其中《注复泵跟随介轩密封装置》经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向全国各油田推广。
出版专业著作十余部,其中《钻井泵技术手册》获优秀技术成果奖;《国内外新型抽油机》、《抽油机及其节能技术》获技术交流奖;《石油矿场机械设备技术问答丛书》指定为油田职工技术培训及技术考核专用教材;出版译著《石油矿场机油可靠性》一部;发表译文多篇;完成科研项目十余篇,其中《3NB800泵断齿分析》、《注水泵减振技术研究》等获优秀科研成果奖。
正在出版中的文史著作有《满清史话》、《红楼夜话》、《诗词漫话》、《宗教趣话》和《梦海诗词》等。
施耐庵,名彦端,又名子安,耐庵为其字。据兴化县续志载,生于元元贞丙申(公元1296年),殁于明洪武庚戌(公元1370年),享年75(虚)岁。
施耐庵祖籍苏州,后移居兴化,兴化地处里下河下游,沟河纵横,港汊交错,其父施元德在兴化操舟度日。耐庵有两个弟弟:二弟彦明,三弟彦才。
施耐庵因童稚时聪颖过人,其父元德公把他送到海陵东隅之白驹场读书。白驹场地处牛湾河、运盐河交汇处,这里盐业发达、物产丰盈、市井繁荣、人文荟萃,俨然有海滨城镇的韵味。优裕的乡里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熏陶着幼年的施耐庵。
施耐庵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很快成长为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19岁时,他初涉科场,一举考取秀才;30岁那年又考取了举人。延至元泰定年间,到大都(北京)参加进士科考。施耐庵踌躇满志,自以为定能一举成功,曾夸下海口,此科定能金榜题名。不料,事与愿违,名落孙山。耐庵深愧有负父老乡亲厚望,遂有难见江东父老之感。其时,大都好友刘本善,官居国子监司业,他素知施耐庵道德文章堪为人范,于是为他多方周旋,恰逢山东郓城县训导(地方分管教育的小官)有缺,便举荐施耐庵前去赴任。
在郓城期间,施耐庵倡导学习,廉洁奉公,同情百姓,指导农桑。他的正直行为引起了上司和地方实力派的不满,每每受到刁难。当时,阳谷县有一个绅士吴林要安插他的亲戚,被施耐庵严辞拒绝。吴林怀恨在心,后来就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施耐庵。施耐庵体会到官场黑暗,举步维艰,于是愤然辞官。
这段时间里,施耐庵利用公务之暇,留心地方掌故;辞职之后,为排遣心中烦闷,又游览了鲁中名胜:水堡村访问宋江后人,景阳岗凭吊武松庙,石碣村拜谒三贤桐,黄堆集(黄泥岗)考察劫“纲”遗址,狮子楼听评书说话。听樵夫晨歌,和渔夫晚唱,过金沙滩,经断金亭,穿黑风口,攀梁山道……郓城期间的经历为他后来写《水浒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次年辛未,即施耐庵35岁那年,元廷又举办了一次特殊的科考,施耐庵求仕之心未泯,长途跋涉再次来到大都,获得赐进士的功名,因而被委派到钱塘(杭州)担任县尹。
施耐庵秉性不移,钱塘为官二年期间,他倡导农桑,轻赋薄税,秉公执法,抑制豪强。元朝官制:路府州郡均以蒙古人为长,称达鲁花赤,俗谓监州,以汉人为守副之。因而,施耐庵的正直行为时时受其上司达鲁花赤的干预。“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于是,施耐庵又一次愤然挂冠回乡。
施耐庵辞官之后,屈指一算,浪迹天涯已近10载,怎耐思乡心切于是,一路买舟换车,日夜兼程,到家后方知妻子季氏夫人早于前年病故;老父元德公卧病在床,后不久与世长辞,家庭的变故使施耐庵悲痛欲绝。其弟彦才理解哥哥的心情,便在白驹西侧花家垛帮他建了三间茅屋,施耐庵又亲自写了一副“吴兴绵世泽,楚水封明烟”的门联,表明了他隐居水乡的思想感情。不久,续弦申氏,教书种田,耕读两行,安心当起了乡儒。
教书之余,施耐庵常到茶楼酒肆、旗亭驿站,聆地方耆老讲述掌故传说;听四方商旅谈新闻典故。北宝寺南侧有一说书场,施耐庵更是时常光顾。后来,施耐庵就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进行渲染夸张,着手写《江湖豪客传》(《水浒传》)。
就在这时,山西太原大盐商罗大户到白驹洽谈生意,听说施耐庵是博学多才、通晓古今的有识之士,便叫其子罗贯中拜施耐庵为师。罗贯中智慧超群,是施耐庵门生中的仅仅者,常在功课之余,协助施耐庵校对鱼亥,编写《水浒》。
然而,元朝末年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引起了各地农民、盐民的激烈反抗。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正月,张士诚起义在白驹的近邻草堰这个表面安详而繁荣市镇爆发了。张士城,白驹场张家墩人,一家靠撑船、拉纤、贩私盐过日子。因不堪管理盐务的分司、运司和盐场官吏的压榨和欺凌,遂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和李伯升等18人,杀官兵,劫富豪,兴兵造反。
其时,卞仓的武举卞元亨因杀死盐城巡抚,为逃避官府缉拿,也投奔了张士诚。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深知施耐庵胸怀韬略,腹藏甲兵,就极力向张士诚推荐。张、卞二人亲自登门,邀请施耐庵出山共图王业。施耐庵本想安心著述,不问世事。但近年来目睹各层官吏的横征暴敛,心中十分痛恨。见张、卞相邀,遂慨然应允,携带罗贯中一起加人起义军行列。
在起义军队伍中,施耐虎和卞元亨是张士诚的文武二辅。施耐庵是军师,义旗初举,兵微械少。为了扩大影响,炫耀兵力,在攻打丁溪时,施耐庵教张士诚购买了2000多条大而整齐的白鳞鱼,穿于竹竿之上,在月光下就像雪亮的大力,把丁溪镇大地主刘子仁吓得仓皇逃走。从此,起义军队伍所向披靡,“齐上戴家窑,一路兴化村”,战泰州、下高邮,进军江南,开国平江(苏州),张士诚的王霸事业达到了辉煌顶点。
但是,张士诚在苏州称王之后,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追求安逸享乐,任用小人,疏远贤良,许多忠义之士先后离开了张士诚。首先离开的是刘基,事隔不久,施耐庵另外两挚友鲁渊和刘亮也鸣驺他去。
忠义贤良之士相继离去并没有使张士诚头脑清醒,他仍然沉湎于*乐而“懈于政事”,将士“无不志在良田美宅”。其时,方国珍兵强马壮,朱元璋虎视眈眈,各地战事不息,危机四伏。施耐庵深感形势严峻,于是再次面谏张士城,陈明天下局势,指明兴革之道。可是,张士诚听信小人黄敬夫、叶德新、蔡彦文之言,对施耐庵兴革大计漠然置之,施耐庵预感大势难以逆转,张士诚的失败只在早晚之间,于是也悄然隐去。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左右:施耐庵辗转来到江阴祝塘,祝塘大绅士徐麒聘施耐庵为西席。施耐庵博学多才,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在徐家蒙馆之时,传说曾给徐家看过两块“风水地”,一块是香山,一块是砂山。香山出才子,后来果然出了个徐霞客;砂山出人丁,所以,徐家人丁兴旺。施耐庵还懂天文,据说徐家上坟祭祖那天(清明)总下雨,很苦恼。于是施耐庵给徐家重择了上坟吉日为夏历三月初十日,据说后来居然百年未雨。施耐庵还能知未来过去,有一年稻子刚抽穗时,他叫大家把稻子割下晒干,名日“早肚稻”,是医治马瘟症的良药。是年秋,朱元璋兵败常州牛角塘,马瘟病流行,军师刘基高价收购“早肚稻”,祝塘人收获颇丰。
施耐庵通阴阳、识天文、晓地理,在祝塘一带传闻颇盛。时至今日,祝塘徐洪春家还挂着这样一幅对联:
读宋家士赞言,高风世仰。
观施耐庵卜兆,大地名扬。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率领20万大军攻打平江,施耐庵预感平江陷落后,朱元璋对张士诚旧部必严加追究。同时,又考虑多年兵荒马乱,战事不息,《水浒传》至今尚未完稿,必须找个安静处所完成书稿。施耐庵年轻时曾到过山阳(淮安),对山阳印象很好,因此准备到山阳安家。
于是,寄诗一首给兴化好友顾逖,征求意见。诗曰:
年荒乱世走天涯,寻得山阳好往家。
愿辟草莱多种树,莫叫李子结如瓜。
接到施耐庵的诗之后,顾逖亦回诗一首,诗曰:
君向江南来问津,相遇一笑旧同寅。
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很显然,顾逖邀他回家乡兴化。俗话说“自古昭阳(兴化)好避兵”,兴化系水网地区,不宜用兵,实乃乱世之桃源。施耐庵接到顾逖之诗后,于是携带家小,兼程北上,走到故乡白驹,放眼一望,水网芦苇,鸡鸭成群,与江南水乡无异,不禁诗兴大发:
山海永宁白驹场,荒野芦苇好风光。
串场活水千江月,待等物格换新装。
施耐庵重归故里,感到格处亲切。其弟彦才连忙请人将其旧宅修理一新。为谋生计,旋耐庵就在北宝寺庙里坐馆,一面教授学生,一面编著《水浒》。为了使自己像耐心庵堂那样专心著述,不涉政事,便在书斋的门上挂上“耐庵”两字的牌子,乡民不解其意,便称他为耐庵先生。以至后来《施氏家簿谱》写成后,族中有人提出,应将“耐庵”二字写人谱中,但因家谱已全部写好,于是就在“彦端”之侧添上“字耐庵”三字,当然,这是后话。
施耐庵阅历丰富,治学严谨,写《水浒》更是一丝不苟。据说,写武松打虎这一回,写来写去都不满意。正在这时门前烈犬狂吠,他跑出一看,原来是一醉汉与恶狗相斗,只见醉汉左右腾挪,上下跳跃,乘恶狗转身的当儿,飞步窜上前去,按住恶狗之头,举起右拳,猛击十几下,接着往地一摔,恶狗滚了儿下,就躺着不动了。施耐庵看得入了迷,连喊“打得好”。回到屋内,他搬来长凳作“老虎”,仿照醉汉打狗架势,跳来跳去,细心揣摩醉汉打狗时心理,终于写出了“武松打虎”这一千古不朽的文学章节。
在这段时间,罗贯中一直在帮助施耐庵整理、誊写书稿,斟酌取舍。罗原是“有志图王者”。张士诚兵败使他壮志难酬,他借整理《水浒传》来表达他“替天行道”、“革故鼎新”的思想。
不久,《水浒传》辗转相抄,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不仅贩夫走卒爱不释手,就是达官贵人也争相传阅。最后竟传进了皇宫。
朱元璋初登皇位,害怕人民反抗。在消灭张士诚之后,就把苏州人迁移到边远地方去,俗称“洪武赶散”。现在,居然有人写犯上倡乱之书,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于是,连忙派人捉拿施耐庵,把他关进南京天牢。
施耐庵在天牢里受尽了折磨,加之年老体弱,不久疾病缠身。其时,施耐庵的同窗好友刘基已官居显位了,他伺机向朱元璋进言,施耐庵方才得以释放。
施耐庵获释之后,心有余悸。白驹是张士诚的故乡,农民起义的发祥地,明政府一向管束严厉,对他这样犯上倡乱之人怎能轻易放过同时,淮安故友曾多次相邀,于是决定到淮安暂住,以养病体。
到淮安后,经友人帮助在西城门里租房住下,经过这场变故,施耐庵的健康状况日趋恶化,加之生活拮据,缺医少药,是年冬,风寒旧疾复发,无异雪上加霜。施耐庵自知不久人世,遂将《水浒传》的修改稿交给罗贯中,并嘱其将其中破损和遗失部分回忆整理,务必付梓印刷,以酬多年案牍之劳。嘱毕溘然长逝,时年七十有五,是年为明洪武庚戌(1370年)。
施耐庵逝世后,其子施让因家道“寒微”,无力将其父迁葬。待其孙子文垦时,经济己经宽裕,可是施耐庵写《水浒》朝廷早已定罪,如果明目张胆地搬运,恐怕祸及子孙。于是,就雇了一条草船,用水把草浇潮,把施耐庵尸体藏在草底,诈言是条沉船,沿途关卡胥吏,见无油水可捞,都免查放行。经过九天九夜,才将施耐庵遗骨运回白驹,安葬在他生前选择的茔地——施家桥。
施氏家谱敦睦堂字辈
本文2023-10-27 03:44:2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