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yan的yan怎么写?
姓yan的yan有以下几种写法:
1、严Yán:
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位。源于庄姓,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姓氏之一。史载,东汉时,因避讳明帝刘庄,改姓为严。奉严忌为始祖。魏晋时期,部分严姓恢复庄姓,故有“庄严一家”之说。
严姓人口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三省严姓人口占中国汉族严姓人口数量逾半。
2、颜Yán:
颜姓在中国人口中排名第一百一十二位,在湘、桂、鄂等地区有一定影响。
颜姓源出基本有三:出自曹姓(这一支主要奉曹夷父及其后人颜回为始祖);出自姬姓(这一支主要奉周公旦、伯禽父子为始祖);他族改姓而来。颜姓的名人主要有颜回、颜延之、颜之推、颜真卿、颜元等人。
3、燕Yān:
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15位。燕姓出自姬姓和子姓。
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得天下后,分封各路诸侯。其中有一位叫姬奭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一带)为王。后来战国末年,燕国被秦国灭掉。而姬奭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燕氏,形成了一支燕姓。
还有一支燕姓可以追溯到商朝时候。那时有位叫伯倏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建立了燕国。伯倏的后代也以燕作为姓氏,是燕姓的另一个来源。在古代,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上谷。
4、晏Yàn:
晏氏主要起源于黄帝裔孙帝喾高辛氏之子契的系统,称号玄王,十四世商成汤建立商朝,晏氏是殷商后代。晏氏出自宋公室子姓,西周初年封于宋国(今商丘一带)叫“晏”的食邑,后裔“以邑为氏”。
5、阎Yán:
阎姓部分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泰伯的曾孙仲奕封于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又因封仲奕是为了奉祀泰伯,所以阎姓后人奉泰伯为始祖。异体字“闫”。
6、言Yán:
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氏。
据《姓纂》载:“孔子弟子言偃之后。”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名言偃,字子游。言偃才华出众,曾任武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宰。提倡以礼乐教民,名声很大,他的后代就以其名字中的言字为姓,称为言氏。
姓yan的yan有以下几种写法:
1、严Yán:
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位。源于庄姓,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姓氏之一。史载,东汉时,因避讳明帝刘庄,改姓为严。奉严忌为始祖。魏晋时期,部分严姓恢复庄姓,故有“庄严一家”之说。
严姓人口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三省严姓人口占中国汉族严姓人口数量逾半。
2、颜Yán:
颜姓在中国人口中排名第一百一十二位,在湘、桂、鄂等地区有一定影响。
颜姓源出基本有三:出自曹姓(这一支主要奉曹夷父及其后人颜回为始祖);出自姬姓(这一支主要奉周公旦、伯禽父子为始祖);他族改姓而来。颜姓的名人主要有颜回、颜延之、颜之推、颜真卿、颜元等人。
3、燕Yān:
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15位。燕姓出自姬姓和子姓。
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得天下后,分封各路诸侯。其中有一位叫姬奭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一带)为王。后来战国末年,燕国被秦国灭掉。而姬奭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燕氏,形成了一支燕姓。
还有一支燕姓可以追溯到商朝时候。那时有位叫伯倏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建立了燕国。伯倏的后代也以燕作为姓氏,是燕姓的另一个来源。在古代,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上谷。
4、晏Yàn:
晏氏主要起源于黄帝裔孙帝喾高辛氏之子契的系统,称号玄王,十四世商成汤建立商朝,晏氏是殷商后代。晏氏出自宋公室子姓,西周初年封于宋国(今商丘一带)叫“晏”的食邑,后裔“以邑为氏”。
5、阎Yán:
阎姓部分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泰伯的曾孙仲奕封于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又因封仲奕是为了奉祀泰伯,所以阎姓后人奉泰伯为始祖。异体字“闫”。
6、言Yán:
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氏。
据《姓纂》载:“孔子弟子言偃之后。”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名言偃,字子游。言偃才华出众,曾任武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宰。提倡以礼乐教民,名声很大,他的后代就以其名字中的言字为姓,称为言氏。
戴姓有两个来源,出自西周时今河南东部地区的两个诸侯国,一支是以祖上谥号为姓,一支是以国为姓。
西周初,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被镇压下去后,周公把商旧都周围地区封给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以后世代相传,至公元前799年至前766年在位的一代宋过国君,死后谥号为“戴”,史称宋戴公。宋戴公的孙辈中,有的以祖父的谥号为姓,就是戴氏。因商朝王族为子姓,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戴氏出自子姓,宋戴公之孙,以祖父谥为氏。”
在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还有一个戴国,为姬姓。在今河南民权东。戴国于公元前713年为郑国所灭。亡国后的戴国子孙,为纪念故国,就相继以原国名为姓氏,又形成一支戴姓宗族。
先秦时期,戴氏主要是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汉代,戴氏有徙居豫南者,南迁江浙者,东迁山东者。魏晋南北朝时期,戴氏在江浙一带分布更为广泛,还有的徙居于今安徽、湖北。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有戴君胃父子自河南固始随从前往,后在福建落籍,是为戴氏入闽之始。后又有相继迁入今陕西、湖南、江西的。
《元和姓纂》列出的戴氏聚居点有:济北(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谯国(今安徽亳州)、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河东桑泉(今山西临晋)。又据广东蕉岭县《戴氏族谱谯国堂世系源流》载,蕉岭一世祖为戴玉麟,原居福建漳浦县,于元代徙居镇平(今蕉岭)招福乡黄泥崛,子孙蕃盛,传至12世(约当清代),有仁忠、仁恭兄弟一同迁往台湾屏东,13世、14世又有数十人迁往台湾,后裔分布于台湾之高雄、美浓、内埔、桃园、新竹、苗栗等地。清代还有福建戴氏陆续迁往台湾。此后,又有不少戴氏族人移居海外。
中国历史上戴姓名人众多,西汉时,梁(郡治今河南商丘)人戴德,与其侄子戴圣,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皆被立为博士,称“大戴”、“小戴”。他们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的论述,分别编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是为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和“小戴学”的开创者。平帝时有任侍御史,时称“关东大豪”的慎阳(今河南正阳县北)人戴遵。东汉初有以解经闻名京师的平舆(今属河南)人戴凭,还有官至礼泉太守,“世称儒宗,知名东夏”的刚(山东东阳县东北)人戴宏。东晋有学者、雕塑家和画家谯郡饶县(今安徽宿县)人戴逸,其子戴勃、戴颙,均善画和雕塑。还有著名隐士戴达。唐代,戴氏有两人任宰相:戴胄,相太宗;戴至德,相高宗。还有诗人戴叔伦,画家戴嵩。南宋有诗人戴复古。元代有文学家戴表元,诗人戴良。明代有画家戴进。清代最杰出的戴姓人物是思想家、学者戴震。他曾为《四库全书》纂修官,是一代考据大师;在哲学上首创对宋儒理学的革命;还有画家戴本孝、戴熙,体仁阁大学士戴衡亨,文学家戴第元,史学家戴名世。近现代有真菌学家戴芳湖,诗人戴望舒等。戴氏人才济济,在文化方面的贡献较为突出。
戴姓人家郡望在淮同、广陵、清河。
汉、满、瑶、回、蒙古、土家等民族中都有戴姓。戴姓人家常贴对联有:
学礼删文,业擅五经。
峻节山高,逸情霞举。
现按人口多寡排列,戴姓居于中国大姓第54位。
戴姓的来源主要有三:
一是出自子姓。商朝王族为子姓。史载阏伯是商的始祖,唐尧时为火正,封于商丘。阏伯的第十三世孙即商汤。商汤的十六世孙,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纣)之庶兄是微子启。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封给微子启,建立宋国,都睢阳(今商丘)。微子启去世,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以后世代相传。公元前799年,至宋惠公之孙,也就是微仲衍的八世孙宋戴公扌为被周宣王封为周士卿大夫,成为宋国第11位国君,在位34年,于公元前766年去世。因戴扌为公在位时仁信爱民,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周宣王念其有功于国,故赐谥曰“戴”,封戴邑侯。其子孙以谥为姓,尊宋戴公扌为为戴氏始祖。戴扌为公逝世后,葬于宋国,即今河南省商丘市古城西北处。其子名司空,号武公,在位18年(公元前765—前748)。孙名力,号宣公,在位19年。武公、宣公去世后,分别葬于戴扌为公陵墓两侧,因三陵并峙,故名三陵台。
西汉时,汉高祖刘邦之孙梁孝王刘武,在今商丘古城,大兴土木,筑梁园300余里。当时三陵台为梁园七台八景之一。三陵台鼎盛时期,占地770余亩,内有祠堂、碑楼、牌坊、石像生
等。还有千棵古柏,环境幽雅,风景秀丽。历经2700年后,三陵台重新修复,成为戴氏祖陵,世界各地戴氏宗亲不断前来寻根谒祖。三陵台由于历史悠久,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了商丘市重点旅游景点之一。此支戴姓,其历史至今也有2800多年。
二是出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子姓戴国也被吞并,另封姬姓族子于戴。姬姓戴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春秋时,公元713年,宋人、蔡人、卫人伐戴,最后郑庄公灭了戴国。其子孙则以国为氏。戴国灭亡后,一支戴国遗民南迁到安徽当涂市的戴山。这支戴氏的历史也有3000多年,普遍使用戴姓是在国亡之后,其历史也有2700多年。
三是源出外族的改姓。周武王灭商,从奄(山东曲阜东)迁殷(今河南安阳殷墟),从此称为殷商。之后,有不少殷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殷氏。其后就改姓戴。这一支戴氏也源自河南。还有东汉明帝时,有燕姓改为戴姓。清朝时,满洲八旗姓戴佳氏、达尔充阿氏等,全部改姓戴。瑶、回、蒙古、土家、锡伯、台湾土著等民族,也有戴姓。唐朝时,戴姓开始入闽。元代以后,戴氏徙居台湾及海外。今日戴氏在台湾已成为台湾第52位大姓。
戴姓也是我国人口最多的100个姓之一(居第54位),约占全国人口的039%,即每1万人中,有39个姓戴的,即全国超过500万人,尤以江苏、浙江两省为最多,约占戴姓人口的53%。
姓yan的yan怎么写?
本文2023-10-27 03:28: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