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在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3收藏

程氏在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第1张

1、程普

程普,字德谋,生卒年不详,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

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

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

后来,又助孙策平定江东。

孙策曾作战不利,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

在孙策死后,

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

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

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

2、程咬金

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人。

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朝末年,程咬金先后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

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

参与玄武门之变,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世袭普州刺史。

麟德二年,程咬金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李治下诏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号“襄”。

陪葬昭陵。

3、程才濂

清代兴国州人,乾隆举人,程才濂为程英铭之子,其家两代知县,三代受皇上诰封。

程才濂在其父教诲下,历任汉阳府学谕、山东曹州府城武县知县、和咸候补府同知、济宁知州,授文林郎,诰封奉政大夫。

嘉庆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嘉庆皇帝以褒奖程才濂的名义诰封程英铭为奉政大夫,诰封程英铭夫人邢氏为宜人。

4、程不识

程不识是汉武帝时的大将,别称“不败将军”。

担任山西太守,长乐卫尉。

与李广齐名。

其主要成就为镇守边疆,抗击匈奴,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生平未尝败绩。

程不识和李广相比,有鲜明的特点。

他是非常严谨的将领,将部队按照最严格的纪律训练,分成部伍,有职责明确的层级指挥系统。

部队出战时,总是处在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戒备状态。

他的军队以步兵为主,行军很慢,但很坚实。

凡是他率军作战,前面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护,一队一队互相呼应,互相照管,安营扎寨很有章法。

5、程敏政

字克勤,中年后号篁墩,又号篁墩居士、篁墩老人、留暖道人,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人,隶沈阳中屯卫籍 ,出生于河间。

后居歙县篁墩(在今屯溪),故时人又称之为程篁墩。

南京兵部尚书齐毅王程信之子。

十岁时,以“神童”被荐入朝,由皇帝下诏,就读于翰林院,成化二年中一甲二名进士,为同榜三百五十余人中最少者。

历官左谕德,直讲东宫,学识渊博,为一时之冠。

孝宗嗣位,擢少詹事,直经筵,官终礼部右侍郎。

后涉徐经、唐寅科场案被诬鬻题而下狱。

-程普

-程咬金

-程才濂

余姓的来源 余姓来源有四:1、春秋时秦由余之后。据《风俗通》所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以字名为氏。2、据《姓考》所载,相传夏禹之有余氏。3、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所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也。”4、由他族和他姓改姓而来。如云南镇雄县余姓,原复姓铁木,有诗为证:“余本元朝宰相家,洪兵赶散入西 ……前传诗句词如此,后嗣相逢系本家”,(见《余氏总谱》),另僳僳族以鱼为图腾的挖饶时氏族,汉姓为余;羌族余约志房名,后改为余;四川、甘肃一带白马藏族之严茹氏,热则氏、陪茹氏等汉姓为余;锡伯族余木尔其氏汉姓为余;其他如苗、彝、布依、满、土家、白、保安、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由余。春秋时秦国的大夫,也作繇余。其祖先原为晋人,逃亡入西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初在西戎任职,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便留秦国为相,很得穆公信任。时秦作为众多诸侯国之一,其地位并不显要。由余为上卿后,果然不出穆公所望,他助秦穆公谋划攻伐西戎之策,灭国十二,拓地千里,而称霸西戎,最后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由余因曾为秦国富强、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引以为荣,遂以其字为氏,尊其为余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春秋时的秦国,建都于雍(今陕西风翔东南),占有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端,由余的后裔在春秋时应繁衍于这一带。秦汉以后,余姓族人东迁,一支迁入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支迁居江南,主要繁衍于今安徽。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余姓的后人基本上是同时不断地繁衍滋长,但北方较南方发展态势要弱得多。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望族。此际,北方战火连绵,社会动荡不安,中原士族开始第一次大举南迁,余姓大族所处之地正当其冲,故其南迁也就不可避免。其中有一部余姓族人继续南迁,进入湖北、湖南等地。南朝宋有余齐民,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以孝行著称,为唐代以前唯一见诸史册之余姓人物。唐代以后,余姓才得以迅速繁衍壮大起来,并逐渐在东南部一带形成两处望族。唐初,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余姓将佐随往并落籍福建。唐末,有建阳(今属福建)人余镐在黄巢攻陷建州时,避居莆田,后耕隐壶山以终;还有余渊海因避黄巢兵,自福建同安北迁邵武,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再转入韶州曲江县(今属广东)武溪,是为余姓入粤始祖。此后不久余渊海次子余咸徙居湖南长沙,三子余衮迁居浙江杭州,长子余从留居当地。其三子后裔又有迁江西之奉新、临川、广东之五华、梅州、大埔、平远、海丰等地者。到了宋代,余姓基本上遍布全国,而且人才济济耽明洪武年间,余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安徽等地。明清之际,余姓不仅遍及江南各地,而且北方之余姓也得以繁衍发展。清代,有余姓自福建迁至台湾,此后又有移居海外者。如今,余姓分布广泛,尤以四川、广东、江西、云南、河南、湖北、安徽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余姓约占全国汉族余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

余氏家族的由来 余姓源流余姓起源有三:

1 、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 同出一宗。

2、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姓氏分布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余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余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郡望堂号

1、堂号

“清严堂”:宋代余元一,是朱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忠惠堂”:宋时余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谥“忠惠”。

2、郡望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姓氏家谱

山东:泗水余氏会通世谱五卷外纪一卷

江苏:镇江京江余氏宗谱四卷、镇江余氏宗谱四卷

浙江:淳安遂安西涧沣南余氏族谱三卷、象山峰北余氏宗谱一卷、长兴麻圆余氏宗谱十二卷绍兴会稽余氏支谱十卷首一卷、常山余氏宗谱七卷

更多:51240/

安徽:余氏族谱(卷数不清)、徽州新安余氏世系像谱不分类、休宁余绍贤堂族谱三十卷潜山余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福建:安溪余氏族谱不分类、长乐余氏世谱家传不分卷

江西:抚州梨溪余氏宗谱(卷数不清)

湖南:新洲余氏宗谱二十九卷首六卷

广东:余乐族谱三十卷、曲江余氏族谱四卷

四川:长寿余氏族谱一卷、荣县余氏族谱四卷

历史名人余栋臣: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两次在四川举行反帝起义,焚教堂,打击反动>>

余氏的详细来源? 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一。

寻根溯源 余姓来源有四:1、春秋时秦由余之后。据《风俗通》所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以字名为氏。2、据《姓考》所载,相传夏禹之有余氏。3、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所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也。”4、由他族和他姓改姓而来。如云南镇雄县余姓,原复姓铁木,有诗为证:“余本元朝宰相家,洪兵赶散入西 ……前传诗句词如此,后嗣相逢系本家”,(见《余氏总谱》),另僳僳族以鱼为图腾的挖饶时氏族,汉姓为余;羌族余约志房名,后改为余;四川、甘肃一带白马藏族之严茹氏,热则氏、陪茹氏等汉姓为余;锡伯族余木尔其氏汉姓为余;其他如苗、彝、布依、满、土家、白、保安、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由余。春秋时秦国的大夫,也作繇余。其祖先原为晋人,逃亡入西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初在西戎任职,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便留秦国为相,很得穆公信任。时秦作为众多诸侯国之一,其地位并不显要。由余为上卿后,果然不出穆公所望,他助秦穆公谋划攻伐西戎之策,灭国十二,拓地千里,而称霸西戎,最后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由余因曾为秦国富强、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引以为荣,遂以其字为氏,尊其为余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春秋时的秦国,建都于雍(今陕西风翔东南),占有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端,由余的后裔在春秋时应繁衍于这一带。秦汉以后,余姓族人东迁,一支迁入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支迁居江南,主要繁衍于今安徽。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余姓的后人基本上是同时不断地繁衍滋长,但北方较南方发展态势要弱得多。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望族。此际,北方战火连绵,社会动荡不安,中原士族开始第一次大举南迁,余姓大族所处之地正当其冲,故其南迁也就不可避免。其中有一部余姓族人继续南迁,进入湖北、湖南等地。南朝宋有余齐民,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以孝行著称,为唐代以前唯一见诸史册之余姓人物。唐代以后,余姓才得以迅速繁衍壮大起来,并逐渐在东南部一带形成两处望族。唐初,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余姓将佐随往并落籍福建。唐末,有建阳(今属福建)人余镐在黄巢攻陷建州时,避居莆田,后耕隐壶山以终;还有余渊海因避黄巢兵,自福建同安北迁邵武,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再转入韶州曲江县(今属广东)武溪,是为余姓入粤始祖。此后不久余渊海次子余咸徙居湖南长沙,三子余衮迁居浙江杭州,长子余从留居当地。其三子后裔又有迁江西之奉新、临川、广东之五华、梅州、大埔、平远、海丰等地者。到了宋代,余姓基本上遍布全国,而且人才济济。明洪武年间,余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安徽等地。明清之际,余姓不仅遍及江南各地,而且北方之余姓也得以繁衍发展。清代,有余姓自福建迁至台湾,此后又有移居海外者。如今,余姓分布广泛,尤以四川、广东、江西、云南、河南、湖北、安徽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余姓约占全国汉族余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

郡望堂号 余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如下:1、新安郡,晋时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西),隋时治所在休宁(今属安徽),后移治歙县;2、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3、吴兴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4、高阳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盏县);5、武溪郡,治所在今湖南乾城一带。

堂号:“下邳”、“清严”、“忠惠”、“敬义”、“敦睦”、“亲睦”、“四谏”、“风采”、“八贤>>

余氏如何由来 余姓起源有四

⒈来源于祖先由余名字中的“余”字演变而来。相传,其远祖黄帝数传至周武王,有子叔虞,被封于唐,后来其子又移封于晋,为晋侯。叔虞裔孙晋哀公,生子由余,避乱于西戎。后来出使秦国,见秦穆公,深为折服,遂拜为上卿。秦穆公有了由余的辅佐,一举灭掉西戎十二国。成为西方盟主。由余去世以后,他的子孙便以余为姓,以示出自这位名贤之后,并以此来纪念自己的祖先。

⒉出自大禹之后。夏朝时,夏主少康的庶子无余被封为越王,无余的子孙中也有人以他名字中的余为姓。

⒊出自大禹的第三子空(又名罕),被封为余度王(一说余庆王),其后代以祖先爵号为姓。

⒋春秋时,齐国有人以“余丘”为姓,后来又简化成余。

安徽繁昌余氏,以族谱按,繁昌(旧称繁阳)排冲之余氏出自秦之由余公,其子晋以王父字为姓故氏余。初居雷州后迁歙州再迁婺源再迁南陵再迁繁阳排家冲。又考出自雷州海康县擎雷山长矛余氏之后,先祖夏禹王第三子余侯魏闭叻馔可揭酝坑杏嗨煲晕姓。

余氏良公的来历 关于余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安道文学重乡里,位列四谏名一时 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同出一宗。 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家乘谱牒

中国姓 余 的有多少?余的来历? 现在的社会里姓余的也多:分别在黑龙江,江苏,北京,河南,湖南地区:姓余的也可以说不计其数,余的来源是用于字和虞姓改造的:在古代时春秋时有一个诸候国叫虞国:然后姓虞的就诞生了:之后虞家在秦朝末年有了一名绝世美女,是项羽的梦中情人,虞姬,而于出现在东汉末年至三国:于绘和于禁是著名的魏国大将!直到明朝时于和虞氏改姓为余!

余姓的来源 余姓的来源据《风俗通义》所载,为春秋时秦国相由余之后。由余本为晋国人。后入秦。其子孙以祖名“余”为氏。余虞于俞渝喻

虞姓来源(1)出自妫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所载,传说舜子商均受封于虞国在今河南省虞城县,其后有虞氏。(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春秋时虞国被晋国所灭。其后亦有虞姓。

于姓来源(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及《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第三子姬叔受封于国,称为叔,其后去邑旁为于,有于氏。(2)为鲜卑族复姓所改。(3)《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唐代淳于氏为避唐宪宗李纯之名讳改为于氏。

俞姓来源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代有俞跗[fu],兽医,为俞姓之始。见于《史记》。记不了了

看来是不对的,就不用记了。

姓名 籍贯 年间 名次

程良惺 湖广孝感 康熙3年 2甲第32名

程万钟 浙江常山康熙3年 3甲14名

程文彝 江南娄县 康熙3年 3甲第47名

程化龙 江南青浦 康熙9年 3甲第26名

程轩举 山西闻喜 康熙9年 3甲第193名

程 湖广孝感 康熙12年 2甲第22名

程方胃 广东海丰 康熙12年 2甲第24名

程奇略 山西祁县 康熙12年 3甲第117名

程濬 江南仪真 康熙15年 3甲第34名

程臯绩 山西武乡 康熙18年 3甲第57名

程珣 江南休宁 康熙27年 3甲第74名

程文正 江南江都 康熙30年 3甲第8名

程湄 江南江都 康熙33年 3甲第19名

程湜 江南仪真 康熙33年 3甲第22名

程绳武 江南太平 康熙39年 3甲第100名

程璞 直隶清丰 康熙39年 3甲第169名

程彦 江南武进 康熙45年 3甲第186名

程喈 江南歙县 康熙48年 3甲第58名

程翄 湖广景陵 康熙48年 3甲第89名

程璲 江南贵池 康熙48年 3甲第91名

程大聿 湖广孝感 康熙48年 3甲第181名

程崟 江南歙县 康熙52年 2甲46名

程光鄂 湖广孝感 康熙52年 3甲65名

程元章 河南上蔡 康熙60年 1甲第3名

程仁圻 贵州广顺州 康熙60年 3甲第51名

程材傅 湖广蒲圻 雍正1年 3甲第56名

程班 江南华亭 雍正2年 2甲第14名

程开业 浙江永康 雍正2年 3甲第4名

程恂 江南休宁 雍正2年 3甲第13名

程锡琮 江南六安州 雍正2年 3甲第68名

程光钜 湖北孝感 雍正2年 3甲第90名

程盛修 江南泰州 雍正8年 2甲第94名

程璲 浙江仁和 雍正8年 3甲第84名

程有成 江南华亭 雍正8年 3甲第107名

程煜 江西南城 雍正8年 3甲第176名

程钟彦 浙江嘉善 雍正11年 2甲第63名

程珏 湖北嘉鱼 雍正11年 3甲第35名

程恂 江南休宁 乾隆1年 2甲第10名

程後濂 湖北黄冈 乾隆1年 3甲第150名

程思齐 江南休宁 乾隆2年 2甲第38名

程廷栋 湖北汉川 乾隆2年 2甲第58名

程穆横 江南镇洋 乾隆2年 3甲第25名

程隆家 江南歙县 乾隆2年 3甲第72名

程景伊 江南武进 乾隆4年 2甲第14名

程言 江西铅山 乾隆4年 3甲第190名

程九区 江西宜黄 乾隆7年 3甲第127名

程善述 河南夏邑 乾隆7年 3甲第172名

程英铭 湖北玉国洲 乾隆13年 3甲第112名

程峄 四川南溪 乾隆13年 3甲第172名

程化鹏 江南如皋 乾隆16年 3甲第82名

程士范 陕西渭南 乾隆16年 3甲第120名

程瑄 江南仪征 乾隆17年 3甲第68名

程矩 江西鄱阳 乾隆17年 3甲第99名

程壎 江南歙县 乾隆19年 3甲第125名

程文球 江南繁昌 乾隆22年 3甲第69名

程大中 湖北应城 乾隆22年 3甲第82名

程兴仁 湖北黄冈 乾隆22年 3甲第101名

程之章 浙江仁和 乾隆25年 2甲第21名

程大光 湖北汉阳 乾隆25年 3甲第62名

程沆 江南安东 乾隆28年 2甲第14名

程琮 湖北麻城 乾隆28年 3甲第92名

程晋锡 江西鄱阳 乾隆31年 3甲第23名

程沅 江南丹徒 乾隆34年 2甲第46名

程元基 江南仪征 乾隆34年 3甲第18名

程宗濂 江南休宁 乾隆34年 3甲第45名

程在嵘 江南霍山 乾隆34年 3甲第76名

程世淳 江南歙县 乾隆36年 2甲第22名

程晋芳 江南歙县 乾隆36年 2甲第24名

程明昱 湖北孝感 乾隆36年 3甲第10名

程巙 江西铅山 乾隆36年 3甲第66名

程鹏抟 江西新建 乾隆40年 3甲第64名

程光琠 湖北蕲水 乾隆40年 3甲第80名

程昌期 江南歙县 乾隆45年 1甲第3名

程琰 江南长洲 乾隆45年 2甲第40名

程维岳 浙江嘉善 乾隆45年 2甲第5名

程嘉训 江南歙县 乾隆46年 2甲第11名

程嘉谟 江南歙县 乾隆46年 2甲第20名

程义庄 湖北孝感 乾隆52年 3甲第57名

程卓梁 江西宜黄 乾隆54年 3甲第62名

程华国 浙江仁和 乾隆58年 2甲第18名

程氏在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1、程普 程普,字德谋,生卒年不详,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 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 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