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人的辈份是怎么排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2收藏

孔子后人的辈份是怎么排的?,第1张

孔子后裔开始在名字上有意识的使用排辈排名是从十九代开始的。

有排辈份的,也有排名字的,还有辈名结合的。

十九代排辈日,言(曜,旭,欣,誧),

二十代排辈辶,氵,排名彦(进,遵,浮,淮,洸,长彦,季彦),

二十一未排

二十二未排

二十三代排辈竹(节,竺);

二十四代排辈忄(惔,恬);

二十五代排辈亻(侃,伦);

二十六代排名之(淳之,默之,隐之);

二十七代排名民(道民,福民,静民);

二十八代排辈灵(灵符,灵运,灵产);

二十九代排名之(湛之,深之,琇之,遥之,琳之,璩之,珪之,);

三十

代未排,

三十一代排名孙(长孙,幼孙,虔孙);

三十二代排名悊(英悊,嗣悊);

三十三代排辈绍(绍安,绍新,绍忠);

三十四代排辈木(祢,桢,构);

三十五代排名言,思(立言,眘言,若思,仲思);

三十六代未排

三十七代排名父(岑父,巢父);

三十八代排辈惟戈(惟晊,惟昉,惟时,载,戣,戡,戵,威)

三十九代排辈温(温质,温孺,温宪,温裕,温资,温业,温谅,)

四十

代排辈扌,纟(振,拯,绚,纶,纁,织,纬,綘,缄,续,绩)

四十一代排辈辶,昌(述,邈,遘,昌弼,昌广,昌鹏,昌庶,昌序)

四十二代排辈木(桧,枬)

四十三代排辈仁(仁玉)

四十四代排辈宀,曰(宜,宪,冕,勗)

四十五代排辈延排名辅(延世,延泽,延渥,延之,延济,延范,道辅,良辅,彦

辅)

四十六代排辈宗(宗愿,宗简,宗亮,宗旦,宗翰,宗寿,宗哲,宗彀)

四十七代排辈若,忄(若蒙,若虚,若愚,若拙,若升,若谷,若古等,恢,惇,

忱,恂)

四十八代排辈端,钅(端友,端操,端立,端廉,镐,镗等四十七人)

四十九代排辈王

(璠,瑱,琥,环等四十九人)

五十

代排辈扌(拯,搃,抟,括,拂等四十四人)

五十一代排辈元(元措,元綋元恭,元衡,元直,元孝,元用等三十四人)

五十二代排辈之(之固,之升,之厚,之全,之纯等四十七人)

五十三代排辈氵(浈,浣,沂,潾,治,澄,济等八十四人)

五十四代排辈思(思晦,思进,思义,思友,思履等一百零四人)

五十五代排辈克(克坚,克伸等一百人)

以下是五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的排辈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明朝定名辈时,同时也给“字”订了辈。字辈是:士、伯、文、朝、永,以、知、用、之、懋。明崇祯二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续订“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时,同时也订了“字”的辈字:起、钟、振、体、京,显、法、泽、羽、瑞。其后再续辈字时,没有再续“字”的辈。

孔孟后人自明朝初起开始使用由中央政府颁布的字取名,并区分家族内部辈份。

明建文二年,惠帝赐孔氏八字行辈:“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以供取名。由于56代及57代衍圣公孔希学及孔讷先后于明洪武时袭封,所以“希”“言”亦用他行辈,排在“公”前。明崇祯元年,原行辈已经不够用,经65代衍圣公孔胤植奏准续十字,取名行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而据《阙里志》载,此十字行辈亦连同十个表字辈:“起钟振体京,显法泽羽瑞”。

而“弘”字避清高宗讳改为“宏”;“胤”字避清世宗讳改为“衍”,又有改为“荫”、“允”、“坛”,但较少见。清同治二年,75代衍圣公孔祥珂袭封时因原有行辈经已用尽,故奏准新立行辈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八年,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曾拟二十行辈,但未及上呈而逝世。民国九年十月由其遗孀陶夫人召集合族,议定先公所拟二十行辈,咨请北洋政府内政部核准公布。新拟行辈为:“建道敦安定,懋修肈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有文献将“懿”字改成“彝”,“长”字改成“常”,“绪”字改成“续”。

另外,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赐孔、孟、颜、曾四裔十字行辈:“鼎新开国运,克复振家声”,但此不为四裔后代所承认。

孔子后裔自56代起至于105代行辈如下:“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此,用于孔子家族的辈份排定的字数共计50个。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曾对外介绍说,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孔子世家谱》的第五次修订,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十多岁的小女孩,在中国辽宁省。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闵、冉(伯牛)、冉(仲弓)、端木、仲、言、卜、颛孙、有、东野等孔子弟子或其他先贤之后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唯有颜氏,因与孔子有亲缘(孔子母亲颜征在),另用字派。

孔子新家谱将收录180万人2007-02-01 10:15《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目前正在修订的《孔子世家谱》将最终至少收录180万孔氏族人。对于孔子后人修订《孔子世家谱》的行为,一些人表示不理解,认为修谱是封建糟粕,是落后的东西。对此,《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德墉说,续修孔子家谱更多是为保护文化遗存。 新谱将在2009年完稿付印 从古至今,《孔子世家谱》已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最近一次《孔子世家谱》修订数据截止到1937年,收录56万人。 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介绍,受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委托,1998年孔子的后人在香港注册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开始收集族人资料,进行第五次修订,目前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至今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份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十多岁的小

孔姓在自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里,族属繁衍日众,遍及全国各州府县。为了使族属代代不乱,长幼有序,老少尊卑各有条理,孔氏宗族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规范条例。

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从四十五代起,已注意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衍圣公府还专门颁布了《孔氏行辈告示》:“……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所开列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明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二十辈。以上几次订定的行辈字计五十字五十辈,为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依次为: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以上第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 到20世纪90年代,曲阜当地的孔氏已传至八十代“佑”字辈,以下尚有25字可续。

曲阜衍圣公府的历代衍圣公,是孔子嫡系后裔中的长子长孙,长子是诸兄弟中的老大,往往是长子已经结婚生子,而幼子却是年龄很小的孩童,长此以往,同辈之间的年龄距离越拉越远。从孔子算起到20世纪40年代,二千余年中,在曲阜的孔氏族人上下已相差到12代之多,当时辈份最大的是六十六代的“兴”字辈,最小的是孔子嫡裔孔德成之子孔维益,为七十八代。到 90年代,在曲阜孔氏族人中上下相差11代,最大的是六十九代的“继”字辈,最小的是八十代的“佑”字辈。因此,孔姓中人见面,有时不好称呼,因为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不能乱称,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来称呼。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的原因就是衍圣公往往比大多数同里同宗穷人辈份要低几辈,面对面时虽是主仆关系,但依家规又应按辈份称呼,彼此都易尴尬。但实际上,由于衍圣公府里做活待遇高,可以养家糊口,一些孔姓贫穷人家便改名换姓进府为奴,改姓一般是改成母姓。

孔子后人的辈份是怎么排的?

孔子后裔开始在名字上有意识的使用排辈排名是从十九代开始的。有排辈份的,也有排名字的,还有辈名结合的。十九代排辈日,言(曜,旭,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