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在历史上有哪些响当当的名人和大事件
张謇,很少有人简单地把张謇称为“商人”,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政治和社会声望极高,所以被称为“绅商”。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 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当代学者章开沅先生也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由于张謇在南通的特殊地位,他的名字与南通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 胡适认为他在建设南通的过程中“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影响及全国”。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丁文江在张謇追悼会上演说时曾指出:数年前余在美时,美前总统罗斯福死后,凡反对之者,无不交口称誉。今张先生死,平日不赞成他的人,亦无不同声交誉”张謇在民国时期有着较高的声誉,这与他在中国实业、教育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分不开的。
1海门县的历史名人
清代中叶以后,海门文化受江南吴文化的影响而迅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
明清两代,海门曾涌现出崔桐、周家禄等文史学家,程源、张光鉴、李潜昭、丁有煜、李芳梅等近10位书画家,尤以有“外八怪”之称有丁有煜为代表。近代涌现出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琵琶演奏家沈肇洲等。
至当代,海门更是人文荟萃,涌现出书画家王个簃,文学评论家陈辽、林非、翻译家、文学家卞之琳,中国古典文学家陆侃如,音乐家龙飞等。海门民间文化传统底蕴深厚,从江南传入的吴歌逐步演变为具有海门地方特色的海门山歌,并于建国后发展为新兴的地方剧种――海门山歌。
通东民歌在海门北部十分盛行,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如跳财神、跑五方、跳判等。清末,诞生了海门第一个京剧戏班――张洪福班,评弹演唱遍于城乡。
以沈肇洲为代表继承和发展了瀛洲琵琶流派,并于1920年灌制了中国音乐史上第一张琵琶曲唱片。建国后,海门曾建过越剧团、评弹团、京剧团、杂技团,产生过广泛影响。
2海门有哪些名人 (6个)
1、张謇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卞之琳 卞[biàn]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3、沈肇州 沈肇州(1858225―1929318)乃江苏海门沈源泰宅第三代“二房”沈国柱长子,别名聆音散人,名其昌,字肇州,号绍周,为清庠生。是位琶琵大师、近代音乐家。
早年向琴师黄秀亭学琵琶,由于新型学校在中国兴起,重视提倡国乐,沈投身其中,先后任南通师范、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国立河海工程大学的国乐教师。 4、龙飞 龙飞原是 著名作曲家,也是军区歌舞团创作编导主任。
他曾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也担任江苏音乐家协会的领导 ,由于其创作艺术成就斐然,他不仅被评定为国家一级作曲,同时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5、陆天明 陆天明,1943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祖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1983年,创作个人首部电视剧剧本《华罗庚》。1984年,出版中篇小说集《啊,野麻花》。
1992年,担任剧情**《走出地平线》的编剧。1995年,担任反腐剧《苍天在上》的编剧。
6、王个簃 王个簃[yí](1897年10月20日—1988年12月18日),原名能贤,后改名贤,字启之,号个簃,以号行。斋名有“霜荼阁”、“暂闲楼”、“千岁之堂”等。
祖籍江苏省海门市。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
-海门 -张謇 -卞之琳 -沈肇州 -龙飞 -陆天明 -王个簃。
3江苏海门的近代名人海门的名人:张謇(1853-1926),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沈肇洲(1857-1929),南派琵琶演奏大师。季方(1890-1987),前交通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
王个簃(1897-1988),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林非(1931-),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散文学会会长。
陈辽(1931-),海门籍著名文艺理论家。陆侃如(1903-1978),现代著名文学史专家、教育家。
卞之琳(1910-2000),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龙飞(1926~2004),作曲家。
4海门在历史上有哪些响当当的名人和大事件张謇,很少有人简单地把张謇称为“商人”,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政治和社会声望极高,所以被称为“绅商”。
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 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当代学者章开沅先生也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由于张謇在南通的特殊地位,他的名字与南通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
胡适认为他在建设南通的过程中“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影响及全国”。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丁文江在张謇追悼会上演说时曾指出:数年前余在美时,美前总统罗斯福死后,凡反对之者,无不交口称誉。
今张先生死,平日不赞成他的人,亦无不同声交誉”张謇在民国时期有着较高的声誉,这与他在中国实业、教育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分不开的。
5江苏海门历史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海门县。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境内大片土地坍没,坍至吕四、余东、四甲一线,县治迁于徐涧(今南通市兴仁镇)。
并废县归并通州建静海乡。清初,江流主泓南倾,长江北岸开始涨积,涨出40多个新沙,绵亘百余里。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江苏省海门直隶厅,设治于茅家镇。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门人民护坡治坍,根除了坍害。海门县隶属苏南行署区南通区(1953年为江苏省南通区,1955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专区,1971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地区)。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南通地区撤销改设地级南通市,海门县隶于江苏省南通市。1994年6月撤县设市,成立海门市,属于南通市代管,海门市人民 驻海门街道。
6江苏历史上有什么名人著名的实业家张謇、文学家陶弘景、画家与文学家郑板桥、文学家归有光、思想家顾炎武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3]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白先生。入齐,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征左卫殿中将军。
梁武帝永明十年(492年)辞官赴句曲山(茅山)隐居,从孙岳游学,并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梁武帝礼聘不至,却每每就谘朝廷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
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
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
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
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
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人。
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60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卒于南京,年六十六。
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
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7海门莲花峰的历史海门莲花峰也有摩崖石刻群,其中有宋代至清代、民国及现代的几十处石刻,较为著名的有“终南”二字石刻,相传为南宋丞相文天祥剑刻。
史料记载,公元1278年,文天祥率兵抗元,驻兵海门,到海门莲花峰眺望帝舟,但见茫茫大海、无边无际,以为此是中国最南地方了,故刻石“终南”。民间传说此二字为文天祥剑刻,此说史无考证,但据《潮阳县志》记载,此二字“为宋末丞相文天祥题刻”。
另一大石上有楷书“古莲花峰”石刻,“莲花峰”系文天祥命名并题刻于石(见清乾隆《潮州府志》),又据清光绪《潮阳县志》记载:“乾隆年间,参将吴本汉于‘莲花峰’崖刻上加一‘古’字,伪称其子‘随父上任七龄吴皋所书’。”故民间传说“古莲花峰”之“古”字为七龄童补书并非事实。
还有许多名人石刻,其中有黑旗军将领刘永福的草书“虎”字、书法家于右任和刘海粟等的题字等。现代作家老舍也在这里题诗曰:“遥怜信国此峰头,水黑云寒望帝舟;今日红旗明碧海,神州儿女竞风流。”
8求海门详尽历史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
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海门县。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境内大片土地坍没,坍至吕四、余东、四甲一线,县治迁于徐涧(今南通县兴仁镇)。
并废县归并通州建静海乡。清初,江流主泓南倾,长江北岸开始涨积,涨出40多个新沙,绵亘百余里。
乾隆三十三年(1768),建江苏省直隶厅,设治于茅家镇,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门人民护坡治坍,根除了坍害。海门县隶属苏北政区南通区(1953年为江苏省南通区,1955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专区,1971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地区)。
1983年实行市管县,南通地区撤销,海门县隶于江苏省南通市。 1994年6月撤县设市,成立海门市,隶于江苏省南通市,市人民 驻海门镇。
9江苏海门的近代名人沈肇洲(1857-1929),南派琵琶演奏大师。
朱开敏 (1868-1960)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主教、教育家、慈善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爱国者。
季方(1890-1987),前交通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
王个簃(1897-1988),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
林非(1931-),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散文学会会长。
陈辽(1931-),海门籍著名文艺理论家。
陆侃如(1903-1978),现代著名文学史专家
方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二,在台湾排名第五十三位。方姓的起源有两种。一是炎帝的后代,炎帝的第九世孙方雷,因为帮助黄帝讨伐蛮尤有功,被封于方山,后代就以方为姓。方姓的另外一个起源是出自姬姓。周宣王时期,大臣方叔领兵平定南蛮,被封于方,因为方叔姓姬,名寰,字方叔,后代就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也姓方。 发展和演变:方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泉州人翁乾度有六个儿子,分别姓洪,江,翁,方,龚,汪,这就是『六桂堂』之由来。方姓人早期主要在发源地河南发展,后来逐渐向四周扩展。唐代,河南方姓开始有人进入福建,广东,并在清朝初期移居台湾。方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河南,泉州,固始,九江,莆田,漳州,青州,河东等。
方姓 源流编辑本段回目录
方(Fā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神农氏裔孙雷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世本》等所载,相传上古黄帝神农氏之裔孙雷,封于方山(今河南省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姓,称为方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应该说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2、出自姬姓,为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姬方叔,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省洛阳市),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方氏,史称方姓正宗。
3、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为神农氏第8代孙帝榆罔子雷之后,以地名为氏。传说神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传至8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省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名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嫫母之后。亦为河南省方氏(疑与上“1”款姓源相同)。
4、出自姬姓,为宋初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之后所分。据《元和姓纂》所载,宋初有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姬姓后裔),生有六子,皆进士。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四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5、出自其他小数民族有方姓。如现今的满、蒙、傣、回、土家、朝鲜、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得姓始祖:姬方雷。炎帝神农氏第九代孙。黄帝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今陕西省陇县)。夏代时,其部落迁至今河南叶县南、方城县东北一带,其后子孙有以封邑为氏者,称方姓,他们尊姬方雷为方姓的得姓始祖。
方姓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方氏始祖—方雷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中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不少方姓宗谱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方氏在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时就承诏定谱,《方氏血脉谱》早在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就被御批为“名家盛典”,并敕谕方氏子孙,“世代藏传,永久勿失”。《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中记载:“歙之方,自河南之固始,无别出也。江南、闽广之方,俱自歙之东乡,无别出也。歙之东乡,则今淳安也。方之在徽歙者,皆出淳安,谱牒甚明。苐各派繁衍,昭穆难序耳,世祖黟侯之墓与庙在淳者,子孙世守之。在歙者,惟柳亭山一庙,郡志载焉”。宋代安徽宣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邝姓广东及海外许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邝”溯源堂组织,方、雷、邝三姓“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方姓 迁徙编辑本段回目录
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紘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 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 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 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 淳安为第1大姓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
方姓
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达官泉州,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晚唐另一支迁莆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 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后裔“金紫六桂方氏”。该支方氏的一些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宋明时期, 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两宋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
桐城(今为桐城和枞阳)方氏为第一大姓,主要有三大支, 曰“桂林方”,“鲁谷共方”即“猎户方” 和“会宫方”。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为我国明代中叶以来,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著之家族。桐城方氏把方氏诗礼文化传统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方氏扬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贡献, 直到当代。
1、人口数据
历史上,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是典型的南方大姓,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其中安徽、 浙江、 江西、江苏、河南最多,次为福建、两湖、两广、云南、 四川、台湾、海南、上海、北京、天津、陕西、 东北、山东等等。人口最多的县市为广东惠来县,人口达17万多(17%),其它人口较多的聚居县市为福建云霄县,莆田县,浙江淳安县,桐庐县,安徽桐城市,枞阳县,歙县,湖南平江市,广东普宁市等等。
韩国温阳方氏为唐代从中原河南迁过去的,人口10多万,始迁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株连流放的族人也高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 如六,何,才,张,施, 旋, 余,汪等等。方姓在宋代列为第35位大姓,人口约45万;占全国059。 元朝列为第28位大姓;明代为49位,人口约44万。占全国047。最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 占全国036。
2、名人数据
方姓历史上方姓名人精英辈出。宋状元文天祥序方氏族谱中赞曰:“方氏之显于周,汉以达我朝,声光显赫,流泽及后者,何其盛哉!” 到了明清二朝,以桐城方氏为代表的方氏诗礼世家更是使方氏的声誉达到了鼎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方姓历代名人242名,占名人总数的053,列第三十八位;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8,排二十五位;著名医学家占066,排第三十一位。
按名人姓氏人口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达14722(依次:钱顾陆崔汪沈史萧杜孔方孟郑范姚)。
方姓 郡望堂号编辑本段回目录
1、郡望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2、堂号
方姓堂号有:“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聚乐堂”、“敦义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正学堂”、“朔源堂”。
方姓 字辈编辑本段回目录
江苏溧阳潘氏字辈:忠武贲威,峻卿辅乾,程皓策楚。
浙江新昌潘氏字辈:炳其宣慈,承先继泽。
某支潘氏字辈:旧序:添万汝和鸾,循女志思心,廷仕金□承,之起永长大。派行:忠厚传家人,存心启裔昌,经营多秀实,绩治载元黄,博学诗书富,宗儒月桂香,乾坤敦孝蔚,仲伯笃恭芳,燕翼贻谋远,周基德泽良,季孙分衍派,世代与天长。
荥阳堂潘氏字辈:力昭诒训,芳远泽深,美彦振起,宣述儒林,际逢景连,为国家琛。
湖南宁乡潘氏字辈:德力昭先训,培植在心诚,美彦筩振起,宣述定儒林。
江西潘氏排辈:庭芳应朝向,仕国文启昌,仁明依勇绣,道德正荣光。
广西平南国安乡潘氏字辈:运善敬永诵,泽文润国红,维华田业永,兴发有余年,道真传万世,勤俭富千秋。
江西上饶清水乡常阜村潘氏排辈:时之大成,肇修人纪,德必希贤,行惟求是,自天笃生,思皇多士,卜世其昌,永昭国史。
四川绵阳盐亭海门村潘氏排辈:家朝万事兴,文章政国厅,宗之成永手,国泰祖先登。
赣鄂湘三省潘美潘骞公裔下子孙老谱联派诗:淳道崇元运,文明际世隆,熙朝恒清泰,善裔裕亨丰。雍正壬子年派系诗:盛德承先业,鸿犹启后雄,本支相继祖,福禄定攸同。
广东四会江谷潘氏字辈:玉宗文仕,维世廷宏。定成元绪,允启歧光。英才昌济,学智名馨。明德纯雅,宪锡勲华。
山东济南荥阳堂潘氏辈序:永文玉荣尚,传家齐道昌,善述能继志,以谋世运长。
方姓 武林流派编辑本段回目录
桐城派—方苞桐城派:创始祖师为古文大师方苞。桐城散文派雄霸清朝文坛两百多年。桐城派大家还有方东树,方宗诚,方孝岳等。
桐城方氏学派:创始人方学渐,集大成者方以智。方氏家族七代人的研究,形成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是近代科学易的先声 。
洪门(又名洪帮) 创始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方大洪,“洪门中五祖”:方惠成。几百年影响的反清复明组织。
少林白鹤拳:创始祖师方七娘,为南少林五祖拳之一,也称永春拳,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少林纵鹤拳:创始祖师方微石,一代武林宗师纵鹤拳为白鹤拳的支派,流行于闽台海外各地。
少林方门拳:创始祖师方顺懿, 根据少林刚拳和""肖门""的特点创造的。流行于成都市、重庆市、德阳市、乐山市等等
李九松先生是江苏海门人,生于1934年11月,出身在一个戏曲世家中。说起来还有一点不可思议,李九松先生似乎从一出生就和戏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李九松的母亲是在舞台后面生下了他,此时他的父亲还在舞台上表演着《九松亭》这个节目,李九松先生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李九松先生从小耳濡目染爱上了戏曲
李九松的父亲李明扬是表演文明戏的前辈艺人,而李九松先生是滑稽戏的表演艺术家。李九松先生曾在一档综艺节目种说过,滑稽戏的前身就是文明戏,可以说李九松之所以会学习滑稽戏,还是因为从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受到了文明戏的熏陶。
李九松先生从小就热爱戏曲,在他6岁的时候就已经上台表演了。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李九松先生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戏曲,他拜了当时的名师文轩和文彬彬进行学艺,也正是因为这样李九松先生在戏曲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他以后的成功带来了更大的机会。
李九松成为家喻户晓的“老娘舅”
李九松先生在她年轻的时候就展现了他在滑稽戏上非凡的天赋。他特别擅长塑造小人物的喜剧形象,凭借着高超的表演和令人喜笑颜开的表演李九松屡次在文艺表演中得奖。李九松先生曾在滑稽戏《孝顺儿子》中饰演一位老年痴呆症的患者,他对人物的表演和揣摩可谓是惟妙惟肖,拿捏的恰到好处啊!
同时在其领衔主演的电视系列小品《老娘舅》中一举成名,因此李九松先生成为了上海地区家喻户晓的"老娘舅"。李九松先生不仅是,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表演艺术家兼艺术顾问。同时他还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的会员,以及上海曲艺家协会的会员和上海戏剧家协会的会员。
李九松先生他从小就和戏曲结缘,似乎他从生下来就注定了要走戏曲之路。正是因为他出自于戏曲世家,他才会对戏曲产生充沛的热情。
启东是江苏省南通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海门则是南通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两地相距不算远。就人口口碑而言,启东和海门都是非常优秀的城市,两地的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城市环境整洁优美,市民素质较高,人们生活质量也较高。同时,两地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治安良好,是一个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好地方。总之,启东海门的人口口碑还是不错的。
海门在历史上有哪些响当当的名人和大事件
本文2023-10-27 00:51: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