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天武昌攻坚战:斩杀清军10000余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1浏览:2收藏

16天武昌攻坚战:斩杀清军10000余,第1张

16天武昌攻坚战:斩杀清军10000余

1852年11月,太平军从长沙城下撤围,一路杀向北方,连克益阳、岳州,收编民船、渔船、商船数千艘,并组建强大的“水营”力量。而后,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等悍将率水陆两师出洞庭湖,进入长江,准备夺取湖北省会武昌。12月23日,太平军抵达鹦鹉洲,遥望武昌城,太平军士气如虹。

此时,咸丰皇帝急得团团转,慌忙调整部署,让两广总督徐广缙火速北上督师,统筹前线军政事务;命广西提督向荣率所部一万余精兵,前往拦截,将太平军堵在城下,而后就地全歼。咸丰此举可谓是相当搞笑,试问:此时谁人敢主动攻击太平军,除非是不要命。结果,徐广缙借口湖南爆发天地会起义,为保护粮台安全,便留在了湘阴。

徐广缙、向荣不积极,湖北巡抚常大淳(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后代)、湖北提督双福,这两位省级军政第一把手吓坏了。太平军刚进入长江,常大淳便将汉阳、汉口一带绿营兵调入武昌,增强城防兵力;武昌郊外军事据点全部放弃,将兵勇调入城内;为防止太平军玩“穴地攻城”,常大淳让城外居民防火焚烧房子,悉数入城。

但是,常大淳吓坏了胆,居民请求暂缓3天,等整理好家当后再烧毁房子,可常大淳却在居民入睡时,纵兵焚烧房屋,闹得民怨沸腾,大伙纷纷参加太平军。常大淳死守武昌,放弃城外一切据点,太平军则将其悉数占领,并在汉阳、汉口建造浮桥两座,将武汉三镇连在一起,便于展开攻坚战。太平军建造浮桥,常大淳、双福不敢出城破坏,只能看着浮桥“竣工”。

12月26日凌晨,太平军开始发起第一轮进攻,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黄益芸等早期悍将悉数出动,5000兵马分批投入战场,武昌攻坚战拉开了序幕。此时,大雾弥漫,咫尺之内,人畜不分,视野很差,这正是突袭城池之绝佳战机。为震慑清军,林凤祥让太平军“化妆”,用染料涂面,用羽毛插在头发上,“皆涂面,竖雉羽”,并携带云梯发起了进攻,地点是小东门。

清军呢?正在呼噜睡大觉,只有区区100余四川兵勇在巡逻。见到2位“化妆”的太平军登上城头,川勇惊呼:天兵杀到,惊醒了其他守城清军。慌乱之中,守城清军赶紧拿着枪炮、木石朝城下射击,还用烧得火热的桐油往下泼,太平军等城士兵被烫伤无数,纷纷从云梯上坠落下来。接着,清军使用火攻,烧毁云梯40余架,太平军第一次突击城池失败。

传统攻城战术,清军自然有办法对付,太平军缺乏重武器,攻坚水平自然不是很高。为此,杨秀清决定玩“穴地攻城”战术,让太平军在文昌门挖掘地道,在城根爆破,而后杀入城内。不过,太平军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因为,向荣准备出击了。咸丰整天唧唧歪歪,他也不好意思老是保存实力,吃了朝廷的“饭”,就得为皇帝解忧排难。

况且,向荣乃是行伍出身,战斗经验丰富,自然会抓住太平军软肋,而后给予致命一击。此时,杨秀清重视攻城,却忽视了拒援,认为清军都是一帮软蛋,不敢阻止太平军行动。向荣很精明,决定夺取太平军防守力量比较薄弱,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城东制高点——洪山。只要拿下洪山,再努力拼杀一把,就可以打通城内外联系,将兵马、物资等运进城内。如此,太平军想攻克武昌,只能是痴人说梦,结局与攻打长沙一样——撤围了事。

1853年1月2日夜,向荣麾下14000兵马开始行动,连番进攻洪山大营,试探太平军防务情况,其规模虽不大,可用成效很大。7日凌晨,太平军正在睡梦之中,向荣令和春、秦定三率6000兵马攻击洪山大营,自己和马龙则率8000兵马攻打田家园,准备摧毁太平军城东防线,打通城内外联系。

和春、秦定三6000兵马进展顺利,一路冲杀,快速夺取洪山上炮台,而后轰击营垒,太平军还没来得及应战,已经阵亡数百人,营中将士乱成一团,清军占据了大营。接着,和春一路猛追,在双峰山再次击败太平军,焚毁营垒15座,直逼武昌城下。不出意外,武昌城内外联系就此畅通,太平军将功亏一篑。但是,总兵马龙与和春矛盾重重,看到和春立功,心理一万个不舒服,于是下令收队。如此,和春为避免受两路夹击,只能撤兵。

洪山陷落,杨秀清急忙调整部署,将汉口、汉阳一带守军撤出,让其屯驻在武昌郊外;重新控制双峰山(和春不守),切断清军城内外联系,并在双峰山、文昌门一带构筑炮台,加固长虹桥、李家桥防线,阻止向荣南路进犯。同时,在文昌门外,再修筑一座土城,掩护“土营”士兵挖掘地道,保证工程顺利,为破城做准备。此时,向荣发现长春观、双峰山、小龟山、田家园等尚有太平军八九座大营,且环城并列。

如此,若要打通城内外联系,清军必须付出沉重代价,这是向荣所不乐意看到的。常大淳、双福呢?只能眼巴巴看着太平军挖掘地道,却不敢派兵出去搞破坏,还下令:“有一将一兵下城者,军法从事!”当然,四川兵勇比较彪悍,不顾主帅命令,500壮士下城搞破坏。对此,常大淳非常不满,拒绝发给赏银,川勇很恼火,于是闭门不出。

12日黎明,林凤祥亲自在文昌门外指挥爆破,炸开城墙30余丈,守城清军纷纷溃败。此时,林凤祥还以为有诈,不敢冲入城内,后天地会人员来告知城内防务情况,并愿意充当向导。如此,太平军大队兵马杀入城内,分5路追歼清军残余兵马。

此战,湖北巡抚常大淳、湖北提督双福、布政使梁星沅、按察使瑞元、总兵王锦绣、副将春荣等100余位清朝官员要么自杀,要么被斩首,要么是被拿来游街后杀掉,史载“正署各官一百余人,一员无存”。城内10000余兵勇,几乎被全歼,所剩无几。至此,历时16天的武昌攻坚战结束,太平军拿下了军兴以来第一座省会城市。

常遇春之子常升承袭封号开国公,又加封太子太保,1399年常升因抵抗燕王反叛的“靖难之师”,殉难于南京。常升之妻胡氏和年仅六七岁的次子常继祖于1403年被充军云南临安卫所属的河西四街(今通海四街镇),从此世代在通海四街生息繁衍,至今二十余代,近六百年的历史。

明弘治年间,即常氏充军89年后,常氏蒙冤昭雪,敕封常荣为怀远将军镇守云南临安卫等处地方都督。常遇春后人常复又奉诏赴京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并获准把常复的两个儿子从四街“取往南京”任职,其余常氏家族仍留在四街。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四十岁,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们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

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该庙规模壮观,翘檐飞角,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抗日战争中庙宇为日军焚毁,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常遇春

徐达身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可谓是满门荣耀。徐达有四子四女,儿子中出个两个国公,四个女儿出了一位皇后,两位王妃,相当成功。可以说是仅次于皇族的显赫家族了。

徐达的四子四女的结局基本上都是善终,算是子孙有福了,比之明朝开国第二功臣常遇春后代强太多太多了。

徐达长子是徐辉祖,袭其魏国公爵位。靖难时选择支持了建文帝,态度坚决出力颇多。朱棣进入南京以后并没有转变态度支持,朱棣要治他的罪,他只是写下了父亲徐达是开国功臣,子孙免死。朱棣无可奈何,令他返回私宅,革去魏刚公爵位和俸禄。

永乐五年,徐辉祖去世。他死后一个多月,朱棣以“中山王徐达不可无后”为理由,令徐辉祖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等于魏国公的爵位又回到他这一系。

徐达次子为徐膺绪,世袭指挥使。

徐达三子为徐添福,早卒。

徐达四子为徐增寿,靖难之变时选择了支持姐夫燕王朱棣,后为建文帝所杀。朱棣登基后,追封其为武阳侯,后进封为定国公,他这一系随着朱棣迁都到北京一直至明亡。

徐达家族的政治眼光还是很高的,老大徐辉祖做到了身为臣子尽忠到底的美名。老四徐增寿把赌注下在了姐夫燕王朱棣身上,虽然最后被建文帝所杀,但却换来了自己一系成为世袭国公的结果,也是不错。

徐达后代一门两国公,长子一系袭魏国公留守南京,四子一系袭定国公在北京,一南一北。在明代开国功臣中是绝无仅有的。

徐达长女为燕王朱棣妻子,初为王妃,随着朱棣逆袭成功升级成为皇后。谥号为仁孝文皇后。

徐达次女为代王朱桂妃

徐达三女徐妙锦,靖难时与大哥一起支持建文帝。有国色天香之姿却立志独身,年轻时婉拒过诸王求婚,大姐徐皇后死后,朱棣诏聘她为皇后却婉拒了,随后出家为尼,孤老终生。

徐达四女为安王朱楹妃。

徐达身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子女基本上都是善终,后代有明一代兴旺了快三百年,真可谓是人生赢家。

16天武昌攻坚战:斩杀清军10000余

16天武昌攻坚战:斩杀清军10000余1852年11月,太平军从长沙城下撤围,一路杀向北方,连克益阳、岳州,收编民船、渔船、商船数千艘,并组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