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姓氏的辈分排列是什么?
是从孟轲算起的第56代排起,有50个字辈,可排到第105代。从第50代起,孟氏开始有意识地行辈分。
孟氏族谱,是一本以表谱形式,记载孟氏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它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
《孟氏家谱》曰:“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孟氏子孙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孔孟颜曾四大圣系共用同一行辈。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孟氏家谱到现在一共有七十五世,第一世是孟子,孟氏尊奉为“始祖”,第七十五世是祥协,1990年接任“亚圣奉祀官”,现居台湾。
孟姓现在排的辈分是从孟轲算起的第56代排起,有50个字辈,可排到第105代。
孟子的学说在北宋之时猜得到朝廷的认可,有了官方的祭祀活动。以孟轲为第一代,从孟氏的第二代到第四十四代公济,大多数人只有其名而没有详尽的事迹记载。1037年,孟公济之子孟宁被朝廷任命主持孟子祭祀,孟宁主持修订了孟氏族谱,此后孟氏后裔脉络清晰。
从第五十代起,孟氏开始有意识地行辈分。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辈分是:“德、祖、惟、之、思、克。”但因战乱,辈分并没有被严格地执行使用。
明朝,朱元璋为了表示对孔孟的尊崇,特赐十个字,作为孔孟后裔的辈分使用,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从此,孔孟家族开始严格排序辈分。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清代,为了避雍正帝胤禛的“胤”字和乾隆帝弘历的“弘”字,将“弘”改为了“宏”,将“胤”改为了“衍”。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咨请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备案续立了二十字二十辈,“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并登报广为告知。
从孟子算起,孟氏的字辈可以排到第105代,如果以20年为一代,从明朝算起,50个字辈可以排1000年,可以拍到24世纪后半叶。也就是说得300多年后,才会出现“昌”字辈的孟氏子孙。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字辈只是明确给孔孟家族使用,但是后来,颜曾二姓也和孔孟一样使用统一的字辈排辈分,这是为何呢?原来基于儒学的继承、传播发展来说,颜回和曾参二人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只是英年早逝,三十二岁就去世了,孔子哀叹道:“噫!天丧予!天丧予!”后世对颜回也尊崇有加,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而曾参则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老师,子思又是孟子的老师,曾子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后世尊崇他为宗圣。
在宋代,孔子庙中有颜回、曾参、子思、孟子四位配享,祀以太牢。元代,朝廷封颜回为复圣公,曾参为宗圣公,子思为述圣公,孟子为亚圣公。而以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称为儒家四圣,视同一家,因此四氏就按照统一的字辈排辈分了。
孟姓现在排的辈分是从孟轲算起的第56代排起,有50个字辈,可排到第105代。从第五十代起,孟氏开始有意识地行辈分。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辈分是:“德、祖、惟、之、思、克。”但因战乱,辈分并没有被严格地执行使用。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
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孟氏家谱的起源:
孟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源地山东、河南及其近邻的河北发展和繁衍。但不论发祥地是山东,还是河南,均源于周文王之后,因此说,所有孟氏族人从根源上讲都是同宗共祖,为周文王之后裔。
换句话说,这两支孟氏虽然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与康叔都是周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氏人士是一家。
孟氏虽同出一源,但发祥地有两个,即今河南北部和山东东南部部。孟氏首先在中原北部兴起,并且两地孟氏很快融合,在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境繁衍极昌。
汉朝,孟氏已成为河南、河北及山东等省境一带望族,并向西播迁于陕西咸阳,向南入迁浙江上虞、湖北鄂城、云南曲靖。
魏晋南北朝时,孟氏族人因避战乱,大举南迁,其中河南一带的孟氏大多入迁今湖北、江西北部部一带,山东一带的孟氏多迁至今江苏、浙江一带。
而今四川成都一带大致在汉朝已有孟氏,汉以后孟氏入迁逐渐增多,至五代得到迅速的繁衍。唐宋以后,孟氏广泛分布于中国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等地,明、清之际遍布全国各地。
自从战国时期孟孙氏在鲁国失去成邑这个根据地后,孟氏后人开始散居各地。此后,由于各种原因,外迁者不断。到孟子四十五代孙孟宁时,孟氏家族人口依然不多,北宋以后家族开始繁盛,人口增长加速。到新中国成立前,孟子嫡裔已经传至七十四代,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4944河北保定孟公晓墀百年经过史
(民国)孟继元编
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一册
中央民院
4945山西蒲县孟氏家乘七卷
(清)孟元芳 孟时芳等重修 孟述唐补
清顺治八年(1651)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4946辽宁新宁孟子世家流抚民支谱三卷
(清)孟传志 孟广德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辽宁新宾县)夹河乡支家村
4947辽宁本溪盂氏凌云族谱一卷
(清)盂广禄纂
清光绪间钞本
辽宁本溪南甸子镇北甸村
4948辽宁本溪盂氏先远三代宗亲谱册一卷孟广
玺纂
复印本
辽宁本溪碱厂镇城厂西街
4949辽宁辽阳盂子世家流寓辽阳支谱三卷
(清)盂繁章纂
清光绪初年木刻本
辽宁本溪南芬区
4950吉林临江孟氏世系表一幅
清嘉庆六年(1801)写本
辽宁灯塔县西马峰乡井泉村
4951黑龙江绥化孟子世家流寓支谱三卷
(清)孟昭铨纂
清光绪三十年(1904)木刻本
黑龙江绥化市档
4952江苏镇江润州朱方盂家湾孟氏重修族谱八卷
(清)孟正仪 孟德禄等续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孟氏宗谱》。
4953江苏常州毘陵孟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盂蔚君 盂九皋等四修
清道光三十年(1850)原学堂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4954江苏常州毘陵孟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附一卷
(清)盂道鸣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4)原学堂木活字本
人民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首、卷1-
4、12、卷末)日本 美国
4955江苏常州毘陵盂氏续修宗谱二十一卷
清木活字本
江苏常前市图(存卷1-3、8、19-21)
注:其中记事至清光绪九年。
4956江苏常州毘陵孟氏六修宗谱十六卷
(民国)孟宪超编
民国十七年(1928)愿学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4、6、7、10、
11、13、14) 日本 美国
4957山东章邱孟氏流寓章邱旧军镇宗谱
盂廷状纂
钞本 九册
河北大学
注:记事至清宣统二年。
4958山东章邱盂子世家流寓章邱县旧军镇续修
支谱五卷首一卷
(民国)孟继笙纂
民国二十一年(1932)刻本 六册
人民大学
4959山东斋河孟子世家流寓长清支谱二卷首一卷
山东齐河县赵官镇村北街
4960 孟氏家谱
钞本
山东临沐县南古镇后寨村
4961湖北沔阳孟氏宗谱八卷
(民国)盂继堂等修
民国十年(1921)亚圣堂木活字本 八册
4962湖南孟氏族谱不分卷
(清)盂禄赐等修
清道光八年(1828)孟氏仁义堂木活字本七册
南京大学
注:散居常德、益阳、宁平等地。
4963四川合川盂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孟必芳纂修
民国间成都石印本 四册
四川图
4964 孟氏家乘六卷
(清)盂希孔编
清初刊本 四册
美国
4965 孟氏家谱不分卷
(清)孟纹祖修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本 三册
美国
4966孟氏重纂三迁志十卷
(清)孟广均原纂 陈锦 孙葆田重纂
清光绪十三年(1887)刊本 六册
台湾
4967 孟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盂宪曾等续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孟氏字辈: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孟氏家谱》说: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
孟姓,多源流中华姓氏,汉族孟姓发源地在河南、山东两地,逐步繁衍播迁至全国各地。古代兄弟排行次序为:伯(孟), 仲, 叔, 季 伯为嫡长子, 孟为庶长子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春秋时鲁国有孟孙氏, 盖为鲁恒公之子庆父共仲之后 本为”仲孙”氏, 因弑君之罪, 更为孟氏。
相关信息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这三省的孟姓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苏、辽宁、山西、黑龙江,这四省又集中了28%的孟姓人口。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约占孟姓总人口的21%。全国形成以鲁豫冀、东北为中心的两大块孟姓聚集区。
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主要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回迁,尤其突出向东北的迁移。孟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鲁冀京津、黑吉辽大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豫皖苏北部、山西东北部,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8%以上。
孟姓氏的辈分排列是什么?
本文2023-10-27 00:38: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