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家风家训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4收藏

袁隆平的家风家训是什么,第1张

袁隆平的家风和家训是“质朴与执着一脉相承”。

袁隆平曾将自己比作一粒种子,把科研比作一棵稻苗,并表示自己愿意做更多的“贡献”。他不仅将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杂交水稻,也在科研方面展现了他的执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袁隆平一直以来的梦想是让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也为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他的胸怀和科研精神成为了最好的家风和永恒的家训,激励着更多的人在科研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

袁隆平院士和儿子袁定阳在生活和科研中也是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也一起分享了许多科研成果。他们的故事也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家风家训的意义:

1、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价值观、信仰、道德标准等,它对于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2、家训是指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通常包括道德规范、礼仪规矩、生活习惯等方面。

3、家风家训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信仰、道德标准等,以及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4、家风家训对于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信仰、道德标准等,并且指导家庭成员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5、家风家训通常是由家族中的长辈、家长代代相传的,它们代表着家族的传统和文化,是家庭凝聚力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6、家风家训也可以通过书籍、家规、家谱等形式传承和弘扬,它们可以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7、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家训被视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子女的品德、修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家风家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有着积极的意义。

这几位,都应该是我们崇拜的对象。

古天乐是一位演员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奉献给社会的慈善事业,救助了很多人,值得我们敬仰;

而屠呦呦、袁隆平,虽然没有拿出自己的钱财奉献给社会,但是,拿出了自己的才华、专注,并且取得了成果,发现了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提高了杂交水稻的产量,对社会也是有很大的贡献。

如果,古天乐能够影响几千人、几万人的生活,那么,屠呦呦、袁隆平就是能够影响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生活。

虽然,对社会奉献的能力有区别,但是,爱心不分大小,所以我们不应该对贡献社会的人物,进行一个排序。

姓安的名人(国内的)从古到今的有多少? 历代名人

安期生:琅琊人,相传曾跟从河上丈人学仙术,常在海上卖药,当时人称他为“千岁翁”。秦始皇东巡时,方士李少君曾对武帝说:仙人安期生吃巨枣,大如瓜。武帝曾派人到海上寻找他而不得。

安 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弗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 精通梵语,念经修行。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国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为了传教的需要,他又工读汉语,通晓汉语,译梵本为汉语,译《修行道地经》等30余部,皆属小乘。

安同:曹魏时辽东人,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金藏:唐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为太常寺乐工。时太子李旦被人诬告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

安禄山:(703―757),营州柳城(在今辽宁朝阳)人,原名轧荦山,本姓康。母为突厥人,后因其母嫁与胡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他懂蕃语,身体魁伟,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养以为子,后升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等职。742年升为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天宝三年兼范阳(治所在今北京)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天宝十年又兼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他身兼三镇节度使,私下培植胡将,蓄养战马,笼络汉族失意文人,最后拥有精兵15万,号称20万。他深知唐朝统治者的腐败,又为和杨国忠争权,于755年冬在范阳起兵反唐,举兵南下,攻下重镇洛阳。756年,于洛阳称大燕皇帝,国号燕,建元圣武。后举兵西进,破潼关下长安,大肆杀戮。757年,因欲立安庆思为太子,被其长子安庆绪杀死。

安重荣:五代时朔州(今属山西省)人,初任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后石敬瑭降契丹,自称儿皇帝,重荣以此为辱,遂起兵声讨石敬瑭,次年因战败而身亡。其子安德裕从小被其部下秦习所收养,喜好读书,博贯文史,精《礼》、《传》,后于宋开宝初年中进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安 民:宋代陕西长安(今西安一带)人,著名石匠,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权贵,时颁蔡京所书《元党籍碑》于各州县,安民刻碑毕才知蔡京乃当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两酬金,为人称颂。

安俊:宋代名将,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御史,人称长髯太保。久在边地,羌人识之。知环州,种世衡得俘虏,问:“尔畏谁?”答:“畏安太保。”种指安,说:“此长髯将军正是。”

安 熙:元代藁城(今属河北省)人,性淡雅,喜垂钓,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 伸: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著有《柱史草》等。

安 盘:明代嘉定州(今属上海市)人,官至兵科给事中,嘉靖初,以争大礼廷杖除名。著有《颐山诗话》二卷。

安大嵬:明代云梦(今属湖北省)人,性雅,不慕功名,博学好古,精纬候。安传:明代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万历年间中举,累迁刑部郎中,出知卫辉府。著《蛩音集》。安希范:江苏无锡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著《天全堂集》。

安维峻:甘肃省秦安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授编修。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安维峻直言敢谏,曾被慈禧革职,后又启用,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清光绪十九年(1893),一份满纸义愤、铁骨铮诤的奏疏,从东南沿海的福建直抵大清王朝的金銮大殿,如同万钧雷当空炸裂,顿时朝野震惊,因为这份奏疏的刀锋,直逼权倾一时的直隶总督大臣李鸿章和恩威并重实握皇家大>>

历史上姓安的名人有哪些 安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一支大姓。遍布全国各地。对安姓来源,多种史籍、各地家谱记载不一,说法种种:一说安姓,出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见《唐书、宰相世系表》);二说“太祖禹,乃太昊黄帝轩辕之玄孙。赐子启姓安。”(见《五侯昌后图书》);三说贵州水西夷族,[明]英宗赐姓安。(见《贵州省大定县志》);四说“后魏安迟氏,北代姓,后改为安氏”(见《魏书,官氏志》);五说“招武九姓之一的安国,以国名为自己姓氏”(见《百家姓探源》);六说安期琅牙(山东胶南诸城一带)人,有安期氏。(见《英贤传》);七说“汉悼惠王子志封为安都侯,其后裔为安都氏。”(《中国人名大辞 典》附录,姓氏考略);八说晋厉公大夫安是叔施,其安是氏原之始耶?(见《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姓氏英贤传》);九说以邑得姓,“战国时楚王嬖臣缠封于安陵(河北吴桥县西北),其后代子孙以此为姓氏焉”(见《战国策》);十说“战国时齐将田单破燕复齐,受封于安平(山东临淄县东)称安平君,因氏焉。”(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资治通鉴》,周�Y王三六年“燕人攻安平”注);十一说以谥号为姓氏,源于侯姓,汉侯公济太上皇于鸿沟之厄,谥曰安国君,后子孙以安为氏。(见《姓氏寻源》);十二说为清代�鹤灏驳率纤�改。(见刘庆华《�鹤逍帐下肌罚�;十三说,明赐元人孟格改安汝格,达色改安汝坚,牟尼沙克改安思谦,其后代姓安;十四说藏族有“安温”氏。以部落为姓,省易为“安”。(见《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十五说裕固族有姓安,为安帐文所改。帐文乃氏族名,取其首音“安”而为单姓;十六说为达翰尔族,“阿尔丹”去氏所改,“阿尔丹”氏族名,取其首音“安”而为姓;十七说为康姓所改,[唐]安禄山本姓康改为安姓,后代子孙皆姓安,等十八种。

尽管安生由来说法纷纭,何为切当?纵观中国历史发展变化,械横观中华各民族兴衰融合史实,安姓由来统分两大支:一是属中原安姓;二是少数民族安姓。现分述如下:

一、中原安姓分两支

1、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约在公元前2515年左右)居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安息国人入中国,最早的是安息国王太子安清,他不继王位而出家为僧,遍历西域(今新疆),在东汉桓帝建各二年(148)到洛阳,从事佛经翻译,传教而留汉。相继有信仰佛教的商人安玄在汉灵帝末年(189)来洛阳;后有安吐根的曾祖入魏,家居酒泉(甘肃酒泉),又有安法贤、安法钦、安慧则,俗巫安开在东晋时定居;安�F汗在贞观元年(627)率部五干入朝,诏置维州(四川理县)刺史。这证实原籍为安息国人,已复入中原定居。其宗属中原一支安姓。

2、据《五侯昌后图书本传卷一》载:“太祖禹,乃太昊黄帝之玄孙,姒氏也。娶妻涂山氏之女。德顺元年二月既望、迁都安邑。将子姬宣,名启、赐姓安。”在西南的重庆市、四川、贵州、云南和中南的广西、湖南、湖北恩施地区均有谱牒记载;在贵州德江县梨子坪、重庆市南川县安氏祠堂碑文亦有记载,皆属中原一支安姓。

安姓在历史长河中,遭受世俗变迁,改朝换代,年年战争,服役屯兵屯田,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大量内迁外人移民,渗混融化,加上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而一迁再迁,寻求其生息繁衍。如夏时武观与太康争位失败而北遁。夏杰失国而南逃巢湖,后裔国方逃散,有的成为越南先民。秦皇无道,安子璋归隐。王莽篡汉位,安龙、安姣回朝明铠骂殿而逃奔西北。西晋安屈随先世避乱逃至辽东。河北赞皇进士史部勋司主事安佑祖先是从山西迁居。历代安姓人因天灾人祸避乱求生,从山西、山东、逐迁河北>>

中国历史上姓安的名人有多少 这个名字不错。

网上答案很多,

基本上来自某公司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库”网站

你可在百度搜索“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库”,

输入这个名字,

1秒钟就会有结果。

==================================

如想找准确的答案,

可直接询问:

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

隶属于公安部

可查以下内容:

某姓氏分民族、性别人口数

全国(某地区)姓氏(名字、姓名)排名人口数

全国(某地区)某姓氏(名字、姓名)分性别人口数

========================

祝你好运。

姓安的有哪些名人? 最有名埂是安禄山,唐朝的乱臣贼子。

安浦修。彭元帅的夫人,文革中和彭老总划清了划线。

哎呀,不好意思,哥记得的,都不是那种传递正能量的名人,不是故意损你哦。

姓安的现在位的官员名人 安迪光:1929年生,江苏兴化人。笔名旭初、晓笛、若素、江海涛等。诗人,楹联家。1944年参加革命,从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经济工作。建国后历任省商业厅、外贸局、农产品采购厅、服务厅、输油管道建设指挥部、基本建设委员会等部门科长、处长。1983年任省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江苏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担任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顾问》,自幼爱好诗词、楹联、书法,业余创作了大量诗词、楹 联、文章,以饱满的革命 ,反映伟大时代生活,讴歌雄伟壮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著有《建设诗草》、《怡神集》、《搏浪集》、《问渠集》、《春泥集》、《春晖集》、《寸草吟》、《楹苑小筑》等诗词、楹联集。作品清新流畅,富有时代气息,在海内外80余种报刊发表诗词、楹联、书法和随笔、游记、评论等达千首(副、篇),颇得诗词、楹联、文艺界好评。1994年离休后更着重于诗词、楹联创作研究和评论。现为中国 诗词研究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建设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学术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 诗词研究会、江苏省诗词协会、江苏省楹联研究会、江南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南社暨柳亚子研究会顾问。安汝俭:1931年生,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调究员兼高调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同会艺术委员,紫云名土碑林特聘顾问。作品在全国及国际大赛 中获奖50多次。1991年中国书画篆刻作品大展获二等奖,1992年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七十周年大展荣获二等奖。1995年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七十周年大展荣获特等奖。作品前往前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及海外展出。作品入编〈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国际当代书法篆刻大观〉、〈世界美术家传(华人卷)〉等多部辞书。国际华人书画艺术家协会评为94年度百人国际华人艺术家,世界硬笔书法协会等16个协会联合颁发世界硬笔书法家名人证书,中日韩新书画家好联盟等21个协会颁发当代艺术家名人证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等4个会颁发“跨世纪97艺术人才”证书等。安欧:1932年4月生,辽宁辽阳人,满族。研究员,兼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研究员、美国传记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继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和地质所进修研究X射线物理学、晶体范性学和光性矿物学。历任地质部地质力学所物理室负责人、所务委员,国家地震局学术评议小组、技术职称评委会和学术委员会地震地质组成员,地壳应力所高级职称评委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室主任,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地震学评审组成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三个科学刊物编委,香港专利交易所高级技术顾问,英国剑桥 国际传记中心副理事长、美国传记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和传记协会终身理事。主要研究地壳动力学,包括地应力测量、岩石力学、岩石热学、岩石磁学、岩石蠕变、构造力学、天文地质、成矿规律、光弹性、超声波、X射线等实验和构造应力场理论及其在矿产勘查、岩体工程和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主持完成了5项国家级和11项部级课题。1959年发现了地壳残余应力和岩石及其烧结面受残余和现今应力共同作用的综合强度,并在华北和西南50万平方公里深达7千余米范围内做了测量,结果已用于地震预测、岩体工程和油气勘探。出版系统专著《构造应力场》(地震出版社,1992)、《潜山油藏》(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编译《复杂构造带和多期变形区油气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发表论文105篇。组织指导构造应力场、岩石力学>>

全国大约有多少人姓 安 ? 历史上都有哪些姓 安 的伟人? 206万,最有名的安禄山

姓安的历史名人和姓赵的历史名人 九江啊,九江古代历史文化名人 灌婴 庾亮 慧远 陶侃 陶渊明 周敦颐 李渤 朱熹 黄庭坚岳飞 江万里 狄仁杰 白居易 九江近当代历史文化名人 陈三立 陈寅恪 陈衡恪 虚云 李烈钧 蒋彝 许德珩 杜宣蔡若虹 杨叔子 殷有为 陈邦柱 袁隆平陶渊明 九江这方水土,是注定要产生巨人和吸纳巨人的地方。 因为它太美好了,太神奇了。一山一江一湖,如此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它们孕育下,怎不钟灵毓秀,怎不人才辈出,人文荟萃而那一代代巨人正是他们含英咀华,采天地之精华,摄万物之灵气的结果。 千余年来,九江的山水不仅哺育出了陶渊明、黄庭坚、江万里、陈三立、李烈钧、许德衍、袁隆平等一代代成就卓著的本土历史文化名人,而且也吸引了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朱熹、康有为等诗文巨擘,同时陶冶了释慧远、陆修静、吕洞宾、虚云法师等高士名僧,还培育了许多有才干的军事家和科学家。 正像明嘉靖《九江府志》所称道的:九江“自陶(渊明)、谢(灵运)以来,儒风绵绵,相续不绝;高人闲士,蝉联不绝”。

百家姓有姓安的吗 有啊 ,安禄山啊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 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 》。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 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 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 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m的 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 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编辑本段][1]百家姓历史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并且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得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姬,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f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个姓姜,鸡个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百家姓》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个迷。根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年)最早在他的诗《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了。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

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姓安的皇室 楼下两位正解,就一个安禄山,还是个反派,仅仅当了几天皇帝,(我斗胆问你一句你是不是姓安?)

胡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五位,在台湾则排名在第三十八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胡氏族谱字辈排列如下:

1、湖北长阳胡氏字辈:仁德胡继文应廷水秉公启祖玉正绍应宗家懿行光耀友庆祖德昌明世寿国仁传必远新文渊华林吉安水清松滋荆辰长阳融景亮永照民。

2、贵州黔西胡氏字辈:元绍德世玉金正士应连国朝天万相清恩端锡贤昌荣族乃大裕后续光前安定家声远经治永为先。 

3、贵州雷山胡氏字辈:朝北国之祯武功佐冶陵开基凡后品应学有贤明诗书宜可读月下海水清忠良光胜典风鉴绍前因。

4、湖南宁乡胡氏字辈:克仕旭□四秉九宗懋衷孝锡泽本光培镇湘麓荣增锦清集耀在鉴治业炳均。 

5、湖南湘潭胡氏字辈:锡泽由于宋洪基盛在湘孝廉开甲地永世得荣昌作述家声远贻传世系长修明逢泰运继序有余芳。 

6、浙江东阳胡氏字辈:云城百千万亿元正益恒覆泰怡友端恭启仁义理智信福禄寿康宁光裕荣华盛修齐均治平缵绪维新运。 

7、福建永定胡氏字辈:博厚特载柔顺谦光礼义忠信恭俭温良苏湖济美淮海传芳华林育秀安定发祥经文纬武陈纪立纲。 

8、 四川资阳胡氏字辈:孝义永兴国礼志信忠昌清德嘉明远宁君教授长光前坤多仕玉后大书香。 

9、广东信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儒曰昌必克斯可言列宗为善久。 

10、 云南胡氏一支字辈:寿义德绍升仕廷光青龙正显世运中阳兴国定泰洪发绪昌。

11、辽宁沈阳胡氏字辈:万亮明成仁芳显世立德可光宗礼义常言孝善良久安荣宏鹏高锦志路桥亦青松勤俭创伟业谋勇建奇功。

  http://wwwhistorychinanet/BBS/topiclistjspboardid=107

  http://wwwlsfywnet/Article/Indexhtml

  http://wwwqiwanet/nspd/nspd/ShowArticleaspArticleID=4910

  中国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近代后期(1919年—1949年)

  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在意识形 态和精神文化领域中,也都呈现出来。无论是旧民主主义文化还是新民主主义文化,都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文化领域也充分反映出来。 近代前期文化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西方文化传人中国,封建文化发生动摇,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点。 近代后期文化中除原有的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外,还产生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一时期文化的特点是进步文化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并成为近代文化主流。 社会主义时期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都取得可喜成就,文化领域生机勃勃。

  1、思想领域的巨变

  (1)近代前期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的影响,“向西方学习”是近代前期进步思想的主流,它在各个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①鸦片战争时期,开始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其着眼点在于军事技术,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认识朦胧,未触及封建专制制度。

  ②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的基本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着眼点不仅在于西方的科学技术及文教事业,对西方的政治制度也有所认识,但仍然以封建专制制度为“体”,而以西方技术和思想为“用”。

  ③洋务运动后期,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要求的早期维新派产生,他们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要学习其先进思想和政治制度,这同洋务派有了本质的区别。

  ④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有所发展,表现为严复积极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观点,成为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康有为则把中学和西学揉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并且付诸实践。

  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水平的思想,但未能真正给中国社会指明出路。

  (2)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先以科学和民主为号召,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发展,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4)建国后,马克思主义有了发展。在新时期出现了邓小平理论。

  2.科学技术的发展

  (1)近代科技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西方近代科技知识的引进,促成了某些传统科技的改造和发展,一些杰出科技人才在艰难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少科技成就,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制约,近代科技在中国的发展非常有限。

  (2)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视和正确的决策,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某些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李善兰、华蘅芳、詹天佑、冯如的成果代表了近代前期的科技成就;李四光、苏步青、华罗庚、茅以升的经历主要反映了近代后期中国科学事业的曲折;袁隆平、邓稼先、钱学森则为新中国的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3.文学艺术的成就

  (1)近代前期的文学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诗篇、戊戌变法时期的“诗界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谴责小说”和翻译小说的出现,它们都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艺术:19世纪中叶,京剧形成并逐渐走向全国。美术方面,不少画家冲破了清中叶以来画坛沉寂冷落的局面,出现了新兴的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

  (2)近代后期,进步文化成为文化发展的主流,以鲁迅为主将和旗手、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文艺运动,不仅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有鲁迅的杂文;30年代发表的一批优秀长篇小说;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剧作家和优秀剧目、**、绘画、音乐创作等。

  (3)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繁荣。可分为三个时期:1949年—1966年、1966年—1976年、1976年至今,主要成就有小说、诗歌、话剧和影视业等。

  4.史学的进步

  (1)维新派梁启超提出“史学革命”,主张史学应当研究人群进化论之现象和探求社会发展的规律;革命派也重视历史研究。近代前期甲骨文的发现是考古学的一大成就。

  (2)近代后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不断发展,涌现出李大钊、郭沫若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3)建国以后,史学界先后提出了许多重大历史问题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批历史著作涌现,加强对历史古籍和档案资料整理,考古学成就斐然。

  5.教育的发展

  (1)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出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洋务派、维新派创办新式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在20世纪初也进行了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校、设学部、建学制;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设立教育部,实行“共和教育”,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教育。

  (2)近代后期,国统区实行“三民主义教育”,日伪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和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教育三种不同的发展道路。此间,涌现出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

  (3)建国后,人民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6.其它方面

  近代后期,新闻出版事业不断发展;建国后,体育、医药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概念]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学说创造者达尔文提出的理论。他认为物种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其要素是变异、遗传和生存竞争)。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即所谓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

  2、癸卯学制

  为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同时也为了适应风云变幻的形势,清政府制订了新学制,并于1904年初(农历癸卯年末)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个章程,把教育分为蒙养院、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中学堂、大学预科、分科大学、通儒院等,包括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三级七段学制。同时还设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以培养各方面人才。在中央政府,设学部主管全国教育。在省设提学使司,在县(包括府、州、厅)设劝学所,分管各级教育。新学制的制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种新式学堂的兴办,也加速了青年学生出国留学。

  3、史界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安,资产阶级史学家为摆脱旧史学,构建新史学而提出的口号。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的传人,欧美资产阶级的史学理沦和方法陆续在中国传播,向中国传统的封建史学提出挑战。中国史学家逐渐接受资产阶级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放开了视野,打破了封建史学的沉闷空气。由于视野扩大,方法得力,新的史料不断发现,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在史教救国思想的感召下,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史学家提出:“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1901年,梁启超发表了《中国史叙论》;1902年,他又发表了《新史学》。这是两篇前无古人的讨伐封建史学的檄文。在这两篇论文中,梁启超概括了封建史学的四大弊端,痛斥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家谱”、“墓志铭”,呼吁历史应该“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即研究历史要探求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梁启超还把进化论的观点,引入历史研究领域,提出历史发展不是一治一乱的简单更替,而是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应以过去之进化导未来之进化”。梁启超第一个树起“史界革命”的大旗,为构建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奠定了基础。王国维、夏曾佑等人,也是“史界革命”的代表人物。

刘连舸的岳父是中国***创建人之一的陈独秀。陈独秀于1879年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被誉为“中国***的工人阶级革命路线的奠基人”。他曾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37年,陈独秀在武汉去世,享年58岁。

袁隆平的家风家训是什么

袁隆平的家风和家训是“质朴与执着一脉相承”。袁隆平曾将自己比作一粒种子,把科研比作一棵稻苗,并表示自己愿意做更多的“贡献”。他不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