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祠堂大门对联
余氏宗祠七言对联
邕州使威名驰誉;
烈女传学士增修。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南城人元绛,字厚之,天圣年间进士,任广东转运使时,侬智高(广源州壮族首领)反宋攻邕州,建大南国,元绛驻军邕州,享有威名。后历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下联典指唐代元万顷,拓跋氏后裔,敏于文词、性情放达。曾跟从李勋征伐高丽,管书记,后任著作郎、凤阁侍郎。著有《烈女传》等。
才子诗宫嫔喜咏;
列女传学士增修。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元稹,宫中妃嫔多诵其诗,号“元才子”。下联典指唐·元万顷,号“北门学士”,增修《烈女传》等。
四面常时对屏障;
一家终日在楼台。
——唐·元稹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句联。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此联为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句联。
摇笔尚堪凌浩荡;
题诗端为发幽妍。
——唐·元稹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元稹诗句联。
白雪任教春事晚;
贞松惟有岁知寒。
——宋·元好问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金末文学家元好问诗句联。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号遗山。七岁能诗,二十岁成学,名闻京师。兴定进士,任内乡令。正大中,为南阳令。天兴初,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有《遗山集》。
百年人物存公论;
四海虚名只汗颜。
——宋·元好问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好问自题联。
四朝文物米仓巷,
百世根基浯瀯桥。
——明吴与弼赠浯瀯元氏祠联,并赠浯瀯元氏族谱谱序。
余氏宗祠的对联大全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对联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我们该怎么写对联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余氏宗祠的对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余氏宗祠 (广东东莞市余屋村)
余氏宗祠位于广东东莞市余屋村,是一处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长53米,宽174米,总面积约922平方米。红石青砖构筑,分四进。正门横匾书“余氏宗祠”,第二进有一木匾,正面书“风采流芳”,背面书“两朝良弼”,为浦江阮尚忠题。
整个建筑物保存完好。有碑刻“余氏祠堂记”一块,为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所刻,是进士中宪大夫、户部尚书郎陈嘉言撰文并书篆的。该碑记述余氏家族从宋到明南迁东莞定居的过程。为研究东城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余氏宗祠四言对联
源自商代;
望出河南。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典出元姓的源流和郡望。
宫中才子;
樊上酒徒。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河南郡人,早年家贫,贞元年间举明经科,历官左拾遗、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其诗以平易取胜,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宫中称他为“元才子”。著有《元氏长庆集》。下联说唐代文学家元结,字次山,号漫郎,河南郡人,天宝年间进士,曾参与抗击史思明叛军,立有战功,历官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水部员外郎。其诗能反映社会现实,散文也多涉及时政,有《元次山文集》。代宗时以亲老退居樊上,著书自娱,自称“酒徒”。
紫芝眉宇;
露竹霜条。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元德秀,字紫芝,元结族兄。少年丧父,事母至孝,考进士时,背着母亲入京城。母亲去世,他在墓侧筑室而居,食不加盐,睡不铺席。任鲁山县令,一年后辞去,住在山水俱佳的陆浑,弹琴自娱。宰相房琯曾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下联典指北魏皇族元志,从小博览书传,颇有文才。任洛阳令时,不畏强暴凶悍;任荆州刺史,威名享誉荆楚;后任雍州刺史、西征都督。尚书邢峦曾称他“露竹霜条,故多劲节。”
金钗沽酒;
翠腕成阑。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唐·元稹悼亡诗:“泥他沽酒拔金钗。”陶宗仪《元氏掖庭记》:“元静懿皇后诞日,南朝宫人献柳金翠腕阑,似手镯类,但扁而用于臂境。”
河南世泽;
元和家声。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元稹,河南人,诗以平易胜,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号元和体。
余氏宗祠六言对联
宝岳行军元帅;
长寿光禄大夫。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初名将元景山,字宝岳,洛阳人。勇猛善战,仕周,击败吐谷浑;平齐,斩宇文亮,官拜大将军。文帝即位,拜上柱国。伐陈,为行军元帅,威名显赫一时。下联典指隋代右光禄大夫元寿,字长寿,洛阳人。性仁孝。炀帝立,为杨素行军长史,又从帝西讨吐谷浑,以功累官右光禄大无。从征辽东,道卒,谥景。
邕内神明之誉;
宫中才子之呼。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元绛。下联典指唐·元稹。
余氏宗祠七言对联
邕州使威名驰誉;
烈女传学士增修。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南城人元绛,字厚之,天圣年间进士,任广东转运使时,侬智高(广源州壮族首领)反宋攻邕州,建大南国,元绛驻军邕州,享有威名。后历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下联典指唐代元万顷,拓跋氏后裔,敏于文词、性情放达。曾跟从李勋征伐高丽,管书记,后任著作郎、凤阁侍郎。著有《烈女传》等。
才子诗宫嫔喜咏;
列女传学士增修。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元稹,宫中妃嫔多诵其诗,号“元才子”。下联典指唐·元万顷,号“北门学士”,增修《烈女传》等。
四面常时对屏障;
一家终日在楼台。
——唐·元稹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句联。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此联为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句联。
摇笔尚堪凌浩荡;
题诗端为发幽妍。
——唐·元稹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元稹诗句联。
白雪任教春事晚;
贞松惟有岁知寒。
——宋·元好问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金末文学家元好问诗句联。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号遗山。七岁能诗,二十岁成学,名闻京师。兴定进士,任内乡令。正大中,为南阳令。天兴初,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有《遗山集》。
百年人物存公论;
四海虚名只汗颜。
——宋·元好问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好问自题联。
四朝文物米仓巷,
百世根基浯瀯桥。
——明吴与弼赠浯瀯元氏祠联,并赠浯瀯元氏族谱谱序。
余氏宗祠八言对联
七岁神童,诗文名世;
一时才子,元白流芳。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末文学家元好问。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元稹。元稹与白居易常相唱和,世称“元白”,号“元和体”。
;一、韶关余靖纪念馆:又名余忠襄公祠、风采堂,省级保护文物,位于韶关市区建国路余相巷,原是余靖祖孙几代的祖居,后人将祖居改建为祠堂,供奉祭祀余靖,是为余忠襄公祠,到80年代,该祠因历史原因已改为民居,香港余氏宗亲会花巨资将原址购回,重建为余靖纪念馆。余靖纪念馆建设风格是具有岭南古民居特色的重楼复式建筑,总建筑面积273平方米,为一堂五室,二进三门,重楼高阁。主楼高198米,拾级而上,层层递进,建于祠堂最高层“风采堂”,庄重风雅,别具特色。风采堂西侧立有精刻的大理石碑 余靖纪念馆记:左侧是刻有宋、欧阳修赠《余靖神碑铭记》;右侧是刻有《余忠襄公傅略》。风采堂内有富丽堂皇的“风采流芳阁”,阁内端坐着栩栩如生的余靖木雕塑像。据说,此雕像的设计的依据余氏族谱珍藏的名贤忠襄公真像而塑,原像的真品用宫廷黄绢精绣,曾藏于韶关市风采楼上,六十年代由省文物工作队收藏。这座新建余忠襄公祠,恢复了余氏宗祠的古老牌坊、牌坊建筑古朴、气势雅典。韶关现存的还有余靖墓、风采楼等用来纪念余靖的省级保护文物。
二、荻海风采堂:又名名贤余忠襄公祠,省级保护文物,位于广东省开平市风采中学内,始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年),民国3年(1914年)竣工,是开平、台山两地余姓族人纪念他们的祖先余靖而修建的,由风采堂和风采楼两个主体建筑物组成,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总面积5364平方米。它的结构形式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结构严谨,瑰丽宏伟,在侨乡建筑里独具一格。风采堂从建祠之初就是祠庠合一,中间为祠堂,东西两翼为学校,现为开平风采中学。
三、新会风采堂: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新会一中内,现为新会一中图书馆。原是余氏族人将建于明末、祭祀余靖的“余忠襄公祠”旧祠堂拆了重建而成,由台山荻海(现属开平)人余清江设计,民国23年(1934年)奠基,民国26年竣工。用砖、石、混凝土仿古构造,歇山顶,重檐。平面结构为12柱,进深3间。置于14米高石台上,天花板施民族形式图案装饰,总面积为352平方米。堂前空地上立有石制旗杆。
四、其他地方的风采堂:广东及余靖后人足迹所到之处,大多数都有名为风采或武溪的祠堂、会馆、学校、社团组织用来纪念余靖、敦亲睦族,如羊城武溪书院(已没)、香港风采中学、开平风采中学、开平风采华侨中学、台山武溪中学、广州八贤堂(已没)、海丰风采堂等等。由于资料所限,恕不一一列举。
五、海外的余风采堂组织:早年移居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地区的余靖后裔也纷纷在居住地建立余风采堂、余氏宗亲会等组织,并且互相间联系紧密,为国内外的余氏家族文化建设和国内的慈善教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香港的余风采五堂会、余氏宗亲会,在重修余靖墓、韶关余靖纪念馆、荻海风采堂和国内救灾捐款、教育医疗捐助等各种慈善公益事业上不遗余力,捐出大量的人力物力。
六、风采月刊:由台山、开平余氏族人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由余氏组织、宗亲、朋友捐助的余氏刊物。
余氏祠堂大门对联
本文2023-09-22 06:01: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