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施,镶黄旗满州,请问满族姓氏可能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7浏览:2收藏

我姓施,镶黄旗满州,请问满族姓氏可能是什么?,第1张

[施] 满族老姓包括:(辉发)纳喇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施氏(汉族)等。

================================

(辉发)纳喇氏较著名人物有:

三等轻车都尉、刑部侍郎、副都统康喀拉[镶红旗人],三等轻车都尉、都统莽佳[镶红旗人],副都统罗和[镶蓝旗人],副都统伊巴汉[正蓝旗人],吏部尚书吴达礼[正蓝旗人],副都统勒琦[正蓝旗人],和硕额驸鼐格[正蓝旗人],护军统领阿林[正蓝旗人],一等轻车都尉、副都统瑚札禄[正蓝旗人],都统扬岱[正蓝旗人],二等轻车都尉舒书[镶黄旗人],兵部尚书科尔岱[镶黄旗人],副都统唐色[镶红旗人],礼部尚书恩格德[正蓝旗人],都统纳敏[正蓝旗人],山西巡抚诺敏[正蓝旗人],布政讷敏[正蓝旗人],内阁学士瑚鼐[正蓝旗人]。

加入满洲八旗的汉姓施氏是隶正蓝旗包衣,世居沈阳地方。

另外,施琅是镶黄旗汉军旗人,而不是镶黄旗满洲。

施姓出于姬姓。周公嫡传八世孙鲁惠公之子恒公,时任大夫,受封于施国,以施为姓。周公乃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定制周礼,天下大治,奠定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周公及其后裔在山东治理鲁国大约有800年之久,孕育不少英才。据古籍记载,孔子实由其大妈施曜英及曜英两个兄弟施直、施端所精心培育的。(孔子生母颜氏)我们从孔子的话“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吾以礼。”(少施氏即施端)中可看出孔子对舅父给予关照和教育是念念不忘的。所以历代史学家都公认孔子是施姓的外甥。

施端的儿子施子常,既是孔子的表兄弟,又是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因他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对国家社稷贡献非凡,被天子封为临濮侯。临濮是古地名,在山东黄河分流濮水旁,(因黄河改道,濮水今已不存在)临濮就是施姓的发源地,施姓的第一故乡。历代施氏所称的“临濮传芳”就是指施氏子孙要饮水思源,弘扬祖德,使之万古传芳。

秦末期间,为避战乱,施氏子孙开始先后迁移到河南、两湖、江浙等地。到了著名儒师施佳谁,第七代子孙施崇施宪时,他们在朝当官不满董卓的专横而横渡长江。初居淮南,经多年的迁移,其后代来到太湖一带。其他各路也相继而来,凡是渡到南方的都不约而同,汇集到吴兴郡(现湖州南浔一带),他们在此繁衍,现今此地尚存有施家桥、施家井等古迹,这就形成了施姓的第二故乡。施氏在此地枝叶茂盛,人才辈出,历史上著名的爱国美女西施就出于此。还出有《水浒》的作者施耐庵,现代支持工人运动的著名律师施洋及一批著名学者、医生、物理学家、作曲家等。

从南北朝至唐宋,施姓子孙又先后分数路继续向南迁移,主要来自吴兴,还有河南等其他地方。其中一支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先后来到福建钱江和南浔(衙口),他们在晋江,泉州一带驻扎繁衍。因而这里又成了施姓第三个故乡,在福建这片沃土上出现了不少大守、将军、知县、诗人。其中有收复台湾的施琅将军,还有扬州知府施世纶,因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康熙皇帝御赐荣匾“天下第一清官”。章回小说《施公案》有所反映。还有近代抗英立功的厦门水师提督施德高,广东虎门提督施国麟,温州总兵施恩等。

元末明初,福建南寻六世祖施广宁由福建南下进入潮汕,首驻饶平鸿门茂林乡(氵井州西峡村)又开始新的繁衍发展,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有的在本土以农渔为生、有的出洋发展、有的先后分散到潮汕各县。他们历尽沧桑、艰苦创业,不少人到港澳、台湾、泰国、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和法国定居。施姓在全国约210万人,占0.16%,排105位。

据近期统计施姓在潮汕人口大约1.3万人,列第87位。饶平钱东施厝村有3500人,钱东调园60人,黄冈汛州250人,西峡1200人,。黄冈镇400 人,大部分来自西峡村。南澳622人,大部分在清代来自黄冈汛洲。汕头新溪332人(来自古莲寮)。澄海东里389人,可能来自西峡,龙湖古莲寮200人(来自西峡),浮西300人,明代来自古莲寮。达濠南山头村180人(来自古莲寮)。潮阳桑田90人(来自福建)。惠来前尖镇、汕美村1600人(来自东里)。揭阳营浦471人(来自福建)。揭阳地都钱后村215人(来自彩塘)。潮州意溪橡埔村188人。潮安凤塘凤里村1200人。潮安彩塘施厝围(1200人)、东里村(582人)潮州市西门外牛屎池(198人)的施姓都来自西峡。

喜pi喜姓汉族固有姓氏,少数民族中也采用

喜姓源流

源流一

源出远古夏代的有施氏,此支后裔为汉族。《国语晋语》说:夏桀伐喜姓之国有施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韦昭云“有施氏女,姓喜”。可见夏朝就有姓喜的。

有施氏,《辞海》释:“亦称有喜氏”,为古老的华夏部族;《尔雅》注:“九夷在东”,故有施氏为华夏东夷各部族之一。国被夏灭亡后,该国的后人就是施姓和喜姓。

据史料看,帝禹晚年选择的接班人是东夷领袖伯益,然帝禹之子启杀掉伯益,废禅让制而始家天下,此后东夷部族屡屡兴兵以图亡夏。至夏末,有施氏部族变得十分强大,夏桀恐其成为亡夏之师,于33岁那年,统兵讨伐蒙山国有施氏。有施氏兵败,为保全国体及部族,将爱女妹喜献出以求和。《辞海》妹喜条载:“有施氏为桀所败,进妹喜于桀”。妹喜跟随桀17年,很受宠爱,可见是位绝色美女。

夏商周时期,东夷是指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众多部落、方国。东夷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人认为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是东夷文明。

也有人认为后来的喜姓是源于鲜卑族,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拓跋宏命令全族改汉姓,他自己带头改汉姓为“元”。于是很多当今人数非常稀少姓氏由此诞生,“喜”姓为其中之一

由于历史的不断演变,很多姓氏已经在中国消失,喜姓是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稀少姓氏之一,全国姓喜的人极其稀少,据考证,明末清初,喜姓分支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至河南。河南有一村庄名为喜庄,全村喜姓人员不足300人。是迄今为止知道最多喜姓的集中点。

源流二

古代有一支史姓改姓为喜氏。此支喜姓也是汉族。

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四:“扬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与死同音,乃改为喜。”

源流三

除汉族外,少数民族中也有以此为姓的,多取外文译音的首字,如满族的喜氏,为喜塔腊氏简化得来,起源很晚,与汉族喜姓起源不同。

越泽 (越过广阔的水源 )

旭尧 (旭:旭日 尧:为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伟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

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博超 (博:博大 超:超越 )

君浩 (君:君子 浩:浩大 )

子骞 (骞:高举,飞起 )

鹏涛 (鹏:比喻气势雄伟 )

炎彬 (炎:燃烧 彬:形容文雅 )

鹤轩 (鹤:闲云野鹤 轩:气度不凡 )

伟泽 (伟:伟大 泽:广域的水源)

越彬 (彬:形容文雅 )

健柏((柏:松柏,是长寿的象征。“健柏”就是健康长寿的意思)

英杰(英俊杰出)

修杰(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

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弘文 (弘扬,文:文学家)

根据福建惠安县南埔乡施厝村族谱记载,莆田市湄洲镇后巷村施姓祖籍是福建惠安县南埔乡施厝村(今福建省泉港区南埔镇施厝村),族谱记载第九世(施怀购公,班辈“怀”字辈)分居莆田县湄州岛后港(今湄洲镇后巷村)。

施厝村地名历史:

地名含义

施厝村有村民小组13个,其中12个小组姓施,只有一个小组姓麦,故当时以施氏占多数命名——施厝,厝有屋的含义,施厝是施氏居住的地方之地名含义。

历史沿革

施氏于明洪武三年(1371年)入居施厝,繁衍播迁。民国23年(1934年)属涂岭区。民国36年改归梅东乡。全国解放后,称青龙乡施厝村,后为仙境乡施厝村,1958年后称超先公社中青管区,1960年后称南埔人民公社施厝大队,后又改为肖厝区南埔乡施厝村委会,再改为泉港区南埔镇施厝村民委员会,简称施厝村。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施厝村位于南埔乡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的通港路旁,东面和南面均与福建炼油厂相邻,西接天竺村委会,北接仑头村委会,村委会下辖施厝、蔡宅2个自然村。

人口分布

施厝村子孙传衍分居海内外概况:

(1)在施厝村居住的现有人口约四千九百多人。

(2)公元一九八0年前移居莆田笏石镇,现有人口约五百六十多人。

(3)第九世分居莆田湄州岛后巷村,现有人口约六百多人。

(4)公元一九三五年前分居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现有人口约三百八十多人。

(5)第三世长房移迁浙江省平阳县桥头村,现有人口估计约有一千多人。

(6)旅居海外人数,据查:马来西亚约三百多人、印尼约十八人、台湾约二百零八人。

在过去七百多年间施厝派下在海内外人口约有八千左右人。

昭穆排序

施厝村历代辈系昭穆排序:

[伯耀兆起; 功乾于师;怀尚侯子;元建序宗;文章华国;诗礼传家;

广博经书; 弘扬科技;信羲富贵;仁孝祥和;兴帮光祖;盛世荣基;]

从始祖伯清公的“伯”字辈到如今(2011年)的“家”字辈,共传承了二十四代。

家族堂号:临濮堂

家族派系:浔海衍派

我姓施,镶黄旗满州,请问满族姓氏可能是什么?

[施] 满族老姓包括:(辉发)纳喇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施氏(汉族)等。================================(辉发)纳喇氏较著名人物有:三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