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姓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6浏览:3收藏

都什么姓氏?,第1张

全国有15万都姓人口。主要分布在:

河南省的焦作市、商丘市、安阳市、南阳市新野县、洛阳市、沁阳市、伊川县,山东省的烟台市、青岛市、滨州市滨城区、牟平区、曹县、临清市、潍坊市安丘市、蒙阴县、德州市庆云县、夏津县,陕西省的宝鸡市、咸阳市、商洛市、礼泉县、山阳县,河北省的临漳县、定州市、东光县、高唐县等地。

姓氏源流

1、蒙古族后裔,元朝初期必里海出自成吉思汗黄金氏族,以其卓越的功勋,被封为中书省益都路宁海州(辖今牟平、乳山、文登、荣成一带)军事、政治、经济的最高长官——都达鲁花赤,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并具有世袭罔替特权。必里海是牟平(现山东烟台牟平区)都氏始祖。

2、据光绪二十三年都其琛四修家谱原文记载,都姓始祖公都子,战国时期齐国人,孟子学生,载有:孟子卷十一之五“孟季子问公都子”章中。

问题一:中国有姓“都”的吗? 都敏俊不是姓都么。。。

都姓名人

汉代

都尉朝:著名东汉学者。从孔安国学受古文《尚书》,后转授于庸潭。

宋代

都随:著名宋朝大臣。曾出使辽国,辽国朝廷要他为大辽服务,他忠贞爱国,严词拒绝。辽国人都叹服其节操。既归宋朝后,辽国每次派遣使臣入宋,必问其起居、健康情况。

都贶:北宋臣。字君锡,陵川(今属山西)人。博览经籍,长于史学,以明经得中进士。哲宗时官朝请大夫、鸿胪少卿,出为梓州转运使。徽宗崇宁三年(1104),坐议弃湟州,降授承议郎,权发遣坊州,再贬监抚州酒税,入党籍。后五年复朝散郎。佞佛,为圆通禅师法嗣。后因不愿做官,隐居义门村锦屏山中,结芍药会。当时文人谷汉臣、高子美等经常往来山中,流连山水,诗酒度日。县令吕由庚曾再三举荐他出外做官,他都婉言谢绝。

都洁:宋臣、学者。字圣与,江苏丹阳人,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间以左朝请郎知德庆府,历官吏部郎中、太府少卿、淮西总领。洁父都郁,字子文,尝为惠州教官,平生留意于《易》学。洁承家学,与其父处多有所得,自认土封辞义,先儒已多有详论,故撰《易变体义》十二卷,专就《易》的变体用法进行探讨。

都颉:宋臣。字光远,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官至司农少卿。初家贫而笃于学,后闲居而作《七谈》,以述鄱阳人物山川之胜,辞艳而意远。

都光远:著名宋朝大司农。[2]

明代

都胜:明朝宁津人。曾经担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捡事。成化初升署都指挥捡事,守备扬州的时候因为平定叛乱有功。被升迁为参事,协同漕运,后又任过充总兵官、掌漕运等重要的职位。因居官廉明洁静,所以屡有任职使命。历官五十七年,他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但是他清正廉洁,生活简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人们的敬爱。

都穆:(1459-1525),明朝人,学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玄敬。弘治进士,授工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致仕。博学清简,勤于治史。有《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系正德七年(1512)任礼部郎中时,披阅旧牍,得朱棣即位,初封赏功臣簿籍,因稍加修整而成,共三十三人。后二月复得指挥以下功赏簿籍,又编别录一卷,以补前录之缺。又有《使西日记》一卷,系正德八年奉使册封庆藩寿阳王妃,自京师至宁夏而作,记沿途灵胜形势、故宫遗壤、碑碣古迹颇详,但多据见闻,鲜为考证。另有《史外类抄》、《金薤琳琅》、《吴下冢墓遗文》、《周易考异》等。

都杰:明臣。蔚州(今山西蔚县)人,字彦辅。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与李言恭同撰《日本考》五卷。李言恭督京营戎政时,其任右都御史。会倭寇侵患方剧,乃录其所闻成书。

都任:明臣。字弘若,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四川右参政。天启中,为陕西左布政使。崇祯中,以山西右布政使兼副使。饬榆林兵备。李自成部将李过陷城,巷战,被俘,不屈死。

近现代

都锦生:号鲁滨,浙江杭州人。民国八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任乙种工业教习。并亲手纺织出第一幅丝织风景画。民国11年5月,在茅家埠家中开工制造,到民国十五年的时候已经发展到拥有手拉机渐都锦生百台,轧花机五台,工匠八人,职工130至140人。他们的产品曾经获得美国费城国际博览馆金质奖章。民国17至18年,东渡日本考察。民国26年8月将一部分机器迁到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同年12月,日军占领杭州,他被委任为杭州市 科长,遭到他的拒绝,于是全家迁到上海避难,并在上海建造产房,扩大生产。民国28>>

问题二:百家姓都有哪些姓氏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中国复姓大全&百家姓

B: 鲍俎(bao zu)、百里(bai li)、碧鲁(bi lu)、伯赏(bo shang)、北堂(bei tang)

C: 单于(chan yu)、陈林(chen in)、淳于(chun yu)、

D: 第五(di wu)、 东方(dong fang)、东郭(dong guo)、东门(dong men)、段干(duan gan)、独孤(du gu)、端木(duan mu)、

F: 范姜(fan jiang)、

G: 哥舒(ge shu)、公良(gong liang)、公孙(gong sun)、公西(gong xi)、公冶(gong yan)、公羊(gong yang)、缑亢(gou kang)、谷梁(gu liang)、归海(gui hai)、

H: 赫连(he lian)、胡母(hu mu)、呼延(hu yan)、黄方(huang fang)、皇甫(huang fu)、

J: 即墨(ji mo)、夹谷(jia gu)、晋楚(jin chu)、

K: 况后(kuang hou)、

L: 梁丘(liang qiu)、令狐(ling hu)、陆费(lu fei)、闾丘(lv qiu)、闾邱(lv qiu)、

M: 明哲(ming zhe)、墨哈(mo ha)、慕容(mu rong)、万俟(mò qí)

N: 钠兰(na lan)、南宫(nan gong)、南郭(nan guo)、南门(nan men)、年爱(nian ai)、

欧阳(ou yang)、

P: 濮阳(pu yang)、

Q: 漆雕(qi diao)、亓官(qi guan)、谯萱(换竹字头)(qiao xuan)、屈突(qu tu)、

R: 壤驷(rang si)、汝鄢(ru yan)、

S: 司马(si m>>

问题三:中国现在都有哪些姓氏? 中国新百家姓排名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章 89钱 90汤 9矗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第101--200个是:

庞樊兰殷施 陶洪翟安颜

倪严牛温芦 季俞章鲁葛

伍韦申尤毕 聂丛焦向柳

邢路岳齐沿 梅莫庄辛管

祝左涂谷祁 时舒耿牟卜

路詹关苗凌 费纪靳盛童

欧甄项曲成 游阳裴席卫

查屈鲍位覃 霍翁隋植甘

景薄单包司 柏宁柯阮桂

闵欧阳解强 柴华车冉房

问题四:中国有姓起的人吗? 谁都有名,谁都有姓,但姓氏文化的发源地在哪儿?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少姓氏?中国姓氏文化又是如何发展至今的?这一连串的疑问,在10月17日至19日河南周口市举行的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上找到了答案。与会的海内外姓氏研究专家达成共识:中华万姓源于羲皇故都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是中华姓氏文化的发祥地。

参加文化节的专家们一致认为, 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被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的河南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而河南省周口市是中华姓氏文化的发源地,是海内外龙的传人的故乡。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姓氏学专家袁达义,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贾斌,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新斌,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刘翔南等多位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史料,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探讨、论证了伏羲、淮阳与中华姓氏文化起源、发展的渊源关系。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6500年前,伏羲率领自己的部落由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沿黄河东下,定居于宛丘,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以其圣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并取各部落图腾的特色组成了新的图腾---龙。龙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龙的传人便由此而来。

太昊伏羲定都于宛丘后,以龙纪官,分理宇内。他做网罟、画八卦、造甲历、养牺牲,去穴巢之居,改茹腥之食,兴礼教以导文,造干戈而饰武,开创了中华远古文明,被尊为人文始祖。特别是伏羲定姓氏、制嫁娶,创立了男女对偶婚的婚配制度。伏羲自定风姓,其他或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所种植物为姓,或以居所为姓,或以官职为姓等,华夏姓氏自此起源。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族有10000多个,现在常用的有3000多个,如果溯流而上,均可追溯至太昊伏羲,其中李、陈、王、孙、胡等100多个大姓直接起源于淮阳。伏羲之后,中华民族姓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总过程没有变,众多姓氏同根同族,互为依存,血脉相连。姓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敬祖尊宗的传统文化,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为弘扬伏羲圣德,传承中华文明,光大姓氏文化,中国侨联、中国文联、全国工商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河南周口市举办了为期3天的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周口市淮阳县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的发祥地,吸引了众多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认祖归宗。(完)

问题五:中国有"都"这个姓么 没有, 中国的姓氏繁多,“百家姓”的说法, 就是姓氏很多的一种表达而已,而不是说就只有100 个姓。经过数千年历史沧桑的变化与累积,

中国人的姓氏简直五花八门,无不为姓。比如, 天体气象(姓天、日、月、星、风、云、雷、虹等);地形地貌(姓山、河、江、海、石、沙 等);动物、植物(姓马、牛、羊、龙、虎、熊等);朝代名称(姓商、周、秦、汉、魏、吴等) 等;军制官衔(姓军、师、帅、尉、司马、司徒等);食物用具(柴、米、火、钟、席、盘等) ,千奇百怪的姓,总都是缘于一定的地域、历史和文化。有了姓氏,便有了人们对姓氏文化的研究。自从宋朝有了第一本《百家姓》,类似姓氏读物就逐渐多起来,后来又有了《新编 百家姓》、《郡望百家姓》、《千家姓》等等

中国人到底有多少姓据《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一书作者王泉根教授的统计,宋代初年的《百家姓》一书,共收集了442个单姓,61个复姓,共计为503姓。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 共收录单姓、复姓3625个。1978年,有关部门通过户籍部门和邮电部门对七大城市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后,所得姓氏总数为2587个。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阎福卿等 编写的《中国姓氏汇编》一书收集单姓、复姓共计5730个。而台湾学者王素存写的《中华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汉字姓氏又多达7720个。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由袁义达 、杜若甫编著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共集录我国古今有文字记载的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则又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 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此外还有异译、异体字姓氏3 136个。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姓氏数量的最新统计,也是最多的统计。

但即使这个数字,恐怕也难说是很准确的,中国的姓氏数量可能比我们要统计到的多得多。就是《中华姓氏大辞典》的作者在他们的调查中也发现,在民间还有一些未见诸姓氏专著的 姓氏,有的姓,是各种字典里都找不到的字,如SX(B-5HT6”SS山丘SX) (音“亚”),在辽宁省昌图县民间就发现 不止一个家庭是这个姓。还有的姓在字典中有此字,但不作姓氏解释,而且读音也不同,如姓束(音“辣”),陕西省安禄县就有分布。其他罕见的姓氏还有漏、误、箫、庙、蜜、汗、 味、以、露等。此外还有一些在姓氏专著和汉语字典中都未曾见过的复姓,如“辜高”、“ 张简”、“相里”、“相望”等。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 过了一次又一次民族大融合,以汉民族人口为最多的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体。姓氏作为文化的产物,由于不同地域、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风俗文化的阻隔,一方面有的 姓氏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很多姓氏很难在一些姓氏专著中搜集到和统计到。我们中华民族至今有多少姓,或者说目前有多少姓,只有留待在以后的人口普查中去进一步落实 了。

问题六:百家姓都有什么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楮 卫 蒋 沈 韩 杨哗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闽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锺 徐 丘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斜 厉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逑 盖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锺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丌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拔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 楚 阎 法 汝 鄢 涂 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 海 羊舌 微生

岳 帅 缑 亢 况 后 有 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有,《百家姓》只是片面说只有《百家姓》其实有很多怪姓的lz。>>

问题七:“百家姓”都有哪些姓氏? 百家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厉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印 宿 白 怀 蒲 台 丛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阴佟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庚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殴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逯 盖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跋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 楚 闫 法 汝鄢 涂 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海 羊舌 微生

岳 帅 缑 亢 况 有 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第五 言福 百家姓终

问题八:中国姓氏里面有姓是的吗? 是姓,是已有1800年历史的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将其列为“罕见姓”。据统计,目前全国是姓人口约有8000余人,许多县、市没有此姓,而在常州及其邻近的无锡、江阴、宜兴等地,是姓人口约有4000多人,可见常州的是姓为全国是姓人口的50%

《三国志・是仪胡综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据《江苏是氏宗谱》(四维堂藏版)卷三十五《姓氏志》载:“三国时吴尚书仆射都亭侯是仪,北海营陵人,为齐高大夫之后,本氏姓,因孔融有民无上之讥,遂改氏为是,此实是氏著姓之始。”另据《中华姓氏大典》载:“北海是仪,本姓氏。孔融嘲之曰:氏字民无上,乃改为是。仕吴,官至侍中,封都亭侯。又是云氏,改为是氏。亦有氏氏,五代将氏叔琮、氏延赏。”又据古籍《姓考》:是姓为“齐大夫之后”,《千家姓》称之为“北海族”。又据《通志・代北复姓》:“是云氏,改为是氏,西魏开府是云宝。” 从以上史料记载可见,是氏来源为二:一为春秋时齐国氏姓大夫之后,三国时氏仪改氏姓为是姓,其后裔世代姓是,原因是氏仪在北海郡“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太守)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更为是,乃遂改焉”(《江苏是氏宗谱・姓氏志》)。 另外,鲜卑族是云氏后改为是氏。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常州地区的是姓来源,据《江苏是氏宗谱》记载,其远祖即为三国时是仪。至唐代大历年间有是仪裔孙是光,官秘书监少监,配赵氏,生二子怀德、怀衡,子孙居山东。常州是姓奉是光为第一世。唐度宗时有是镳、是钟兄弟。宋代有是彬、是标兄弟居武昌。元末,群雄割据,张士诚部将莫天佑占据无锡,朱元璋大将徐达大军围攻无锡并将屠城,时有是讷庵公劝说莫天佑应顺大势,献城降明,免除数十万生命之涂炭。为此,明太祖朱元璋亲书“克昌厥后”和“克迪光前”赐给是讷庵以资奖励。 是讷庵及胞弟是敬庵世居苏州吴江,明初洪武年间,裔孙安一有一子迁居昆山,一子迁居江阴徽墩(今江阴峭歧镇);安二迁居无锡安阳山夏渎(今无锡陆区镇);安三迁居武进大宁乡省岸,即今焦溪省岸村,安三子石崖,由省岸迁居武进焦溪镇;安四迁居武进横山,即今横山桥镇芳茂是家巷村;安五迁居绍兴;安六后裔不详;安七迁居南通州;安八后裔不详;安九迁居淮安府;安十迁居溧阳;安十一、安十二迁居松江府。

编辑本段近现代发展情况

600多年来,世居于无锡夏渎及武进省岸、横山、焦溪的是姓子孙坚持合族纂修宗谱,至今已传26世,是姓供人分迁为29支,散居在武进、江阴、无锡、宜兴30多个村庄。主要支派有:无锡陆区镇夏渎支分迁兴岸支、毛村支、河东村支、八士桥支、白水塘支、徐舍支、富巷头支、南漕村支、蒲沟村支;武进省岸支分迁为小二房支、东二房支、店四房支、前四房支、北沙河支;武进焦溪支分迁为横沟上支、汤家坝支、野田里支、沙田村支、三河口支、阙家村(江阴)支、石堰支、邹家桥支、新桥支、慕义庄(江阴)支;武进横山支分迁为黄莲墅支、下殳桥支、李巷支、万庄支、湖父(宜兴)支等。后世子孙散居常州、无锡、苏州、湖北、上海、北京、新疆、台湾以及海外各地,约为8000余人。

问题九:中国有姓上的吗? 姓氏上姓姓氏渊源

1春秋时齐国上之登之后。上之登为邢公之御(驾车人)。亦见《姓苑》。

2出自上官姓,复姓简化。 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后简化为上氏、官氏。触  上姓,《姓氏急就篇》说“齐上之登,御邢公,见《左传》”,《姓苑》说“上之登,为邢公御”。就是说,上之登是为邢公驾车的人,地位不高。历史上姓上的名人不多,汉代有上雄;元代有上御,在府里当过判官;明代有上志,陕西人,天顺进士;又有上泰,广东参政;还有上观,在江夏(今湖北武汉)当过知府;清代有上睿。

姓氏分布

现在,这个姓分布较广,广东、江西、湖北、山西、陕西都有,山东沂水、山西太原、江苏武进、江西峡江、陕西韩城、湖北利川、四川汉源、安徽淮南、黑龙江大庆、广东澄海、广东吴川、广西钦州、台湾等地均有此姓。从民族成分看,汉族、土家族都有人姓上[1]。

问题十:百家姓里有没有姓都的 百家姓里有姓都的珐都姓起源(1)以王父字为氏。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公孙阏[e],字子都。其支孙以祖字“都”为氏。(2)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公子田,食采于都邑,称公都氏,其后亦有都氏。

  一 姓氏源流

  都氏的起源有二:

  1 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的郑国。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

  夫公子阕,字子都。他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格勇猛,

  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

  为姓,称为都姓。

  2 出自公都姓。春秋的时候,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今地

  不详),所以称为公都氏,他的那一支子孙,有单姓都的,就成为都

  氏的一支。

  二 迁徙分布

  都氏的望族居住在黎阳(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黎阳郡:《姓氏考略》和《郡望百家姓》中记载:都氏望出黎

  阳郡。西汉的时候设置了黎阳县,北魏改设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

  中部浚县一带,与晋代顿丘郡的地址大致吻合。

  堂号:

  1 鸿胪堂:宋朝的都贶,做官做到鸿胪卿,拜锌州转运,提押四

  川45州,有很多显著美好的成绩。

  四 历史名人

  1 都胜:明朝宁津人。曾经担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捡事。成化初

  升署都指挥捡事,守备扬州的时候因为平靖叛乱有功。被升迁为参事

  ,协同漕运。后又任过充总兵官、掌漕运等重要的职位。都胜做官一

  共做了五十年,他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

  ,但是他清正廉洁,生活简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

  ,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人们的敬爱

  。

  2 都穆:字玄敬。明朝时期吴县人。弘治进士,被授为工部主事

  。历任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致仕。都穆精修博学,在当时很受别人

  看重,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好学。曾写过好些方面的著作,业余的时

  候还研究金文。存在于今天的著作有《周易考异》、《史外类抄》等

  。

  3 都锦生:号鲁滨,浙江杭州人。民国八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

  学校机织科。留校任乙种工业教习。并亲手纺织出第一幅丝织风景画

  。民国11年5月,在茅家埠家中开工制造,到民国十五年的时候已经

  发展到拥有手拉机渐百台,轧花机五台,工匠八人,职工130至140人

  。他们的产品曾经获得美国费城国际博览馆金质奖章。民国17至18年

  ,东渡日本考察。民国26年8月将一部分机器迁到上海法租界,维持

  小规模生产;同年12月,日军占领杭州,他被委任为杭州市政府科长

  ,遭到他的拒绝,于是全家迁到上海避难,并在上海建造产房,扩大

  生产。民国28年丝织厂在杭州的产房以及所有新式机器全部被日军烧

  毁。民国30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占领了法租界,丝织

  厂被迫倒闭。重庆、广州等地的部门也先后被日机炸毁。民国32年5

  月在上海病逝,终年43岁,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进步的实业家。

  4 都蔚:汉代名人。

  5 都光远;宋代司农 。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北头村,是黄海边的一个小渔村,现有1500多人,90%的村民都姓一个鲜为人知的姓氏——“都”(dū),据说“都”姓人都是蒙古族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到底是谁?为什么会在一个多汉族人居住的地方存在一个蒙古族后裔村?

  在牟平,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姓氏——“都”。当今天的人们饶有兴趣地翻阅历史,发现在这个特别的姓氏背后有着更为特殊的蒙古血缘,一场寻根之旅由此拉开。

  都氏祖先之寻

  牟平区姜格庄镇北头村,又称北疃,不同于别的村庄,这里的村民绝大多数都姓“都”。而北头村周边的酒馆、峒岭、东场、南北松山、夏家疃、双林前等村庄,姓“都”的人也十分集中。据人口统计的数字标明,目前牟平“都”姓人有5000多人。

  在北头村,至今较为完好地保存着一座古老的“都氏家祠”。家祠里存有宗谱和谱书,其中这样记载,“都氏系皇元宗室,始祖讳必里海公,元初为牟平达鲁花赤,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 。

  据焦希程撰写的《宁海州志》卷下“官守”部分记载——“元初有必里海,中统元年(1260年),海死,子抄儿袭;抄儿死,子不老赤袭。子孙遂家焉,至今存姓曰‘都’。”

  按照官方的记载,必里海就是“都”姓最早的始祖。追溯更早的史料,必里海是元初大蒙古国派驻镇守宁海州(今牟平、乳山、文登、荣成一带)等处的都达鲁花赤。达鲁花赤在蒙古语中意为“镇守者”,是元统治者派驻地方管理军事、政治、经济的最高长官。“都”则是总的意思,因此都达鲁花赤的官职高于达鲁花赤,可以跨越地域兼管几个州府。

  一些学者推测,必里海及子孙来宁海以后,改朝换代,大权旁落,隐居于现在牟平的东北一隅。必里海的后代,为谋生存,凭自己的双手和大脑,靠汉族兄弟的帮助,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才改变了原来游牧部落的生活习惯,逐步消除了蒙古族与当地汉族的差别。

  为什么蒙古族的后裔会选用“都”这个鲜有人使用的姓氏?有人认为将“都达鲁花赤”这个官名的首字作为姓氏,方便后人识别彼此;有的人则认为“都”姓是明太祖朱元璋感念必里海及其后人对汉人的怀柔政策所赐。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少“都”姓人越海前往东北谋生,然而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蒙古祖先。据有关人员透露:1985年5月30日,大连瓦房店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依据《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份的处理原则的通知》要求,专程派员来牟平对都姓历史进行考察,经调查研究,同意来自牟平的大连阎店乡、郭屯村“都”姓人,恢复蒙古族成份。

  宗谱和家祠的保存

  时至今日,牟平区留存下来的祠堂其实已经很少,目前惟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就数姜格庄镇北头村的都氏家祠。都氏家祠位于北头村东头,是村子里最古老的房屋,为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建筑。家祠何时所建已无从考证,镶嵌在院内墙上的一块石碑记载着它曾经在清朝嘉庆年间被修缮过。

  “先前咱们的都氏家祠很可能是很土、很平常的一个祠堂,后来我们都家兴旺发达了,又另外修建了现在这个祠堂,据祖辈人说现在大概能有200多年吧。”如今,北头村73岁的都基开老人主要负责这座祠堂的日常管理和同族人每年在此举行的祭祀活动。

  在文革“破四旧”活动中,一些人到处寻找、销毁这些当时属于“牛鬼蛇神”的东西。临村酒馆的宗谱被翻出来烧了,邻居家的谱书也被拿出来烧了,手头握有宗谱的都基开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连夜将宗谱转移到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面对亲人的劝阻,都基开不言也不语,他坚信,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定不能毁在自己的手里,更不能让同族人留下遗憾。为了使宗谱不被销毁,都基开先后将宗谱转移四次,终于完好地保存下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村供销社从都氏家祠搬走后,牟平当地都姓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都氏家祠。1990年春节,都基开将自己珍藏多年的都氏宗谱请到都氏家祠并庄重地悬挂起来。消息不胫而走,南庄北疃的都姓人纷纷前来祭拜,更有远道的都姓人前来寻根问祖。

  现在每逢春节和农历七月十五,北头村热心家祠事务的几位老人,都会将记载着历代都氏子孙的宗谱悬挂起来,恭敬地摆放好各种贡品,以便同族人在此举行祭祀活动。对每位远道而来的拜访者,他们总是热情地接待并打开都氏家祠的大门,讲述着本族的由来及家祠的历史。

  亲情穿越千山万水

  血脉永相连,亲情隔不断。在通讯发达的今天,牟平的“都”姓后人自发在网上建立了“都氏家祠”的博客。全国“都”姓人分布及辈分排列用字、河南安阳滑县都氏渊源考、四川简阳都氏历史的相关记载……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都”姓人们讨论、交流,血缘的亲情越过千山万水,透过网络无声集结。

  2007年“五一”长假,来自北京、辽宁、吉林等全国各地的一些“都”姓人自发来到牟平北头村,寻访都氏家祠,祭祀必里海祖先。

  虽然从未谋面,但是一句“老家来人了”,让远途跋涉而来的都氏后人热泪满面。当天,都基开老人打破了只有春节和七月十五悬挂宗谱的常规,将宗谱恭恭敬敬地悬挂起来,让远道而来的都氏后人一了心愿。面对肃穆的都氏家祠,仰望高悬的先祖宗谱,打开尘封的《都氏族谱》,远道而来的都氏宗亲无限感慨油然而生,激动得热泪盈满眼眶。进香,敬酒,三叩首……

  祭祀完祖先,都氏后人们还召开了全国都氏宗亲座谈会,新浪博客“都氏家祠”的博主将近年来收集整理编写的都姓历史资料分发给大家交流。

  四平市的都业伟说:“我们祖上离家迁徙,但先人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自己的根。由于历史原因他们没有成行,但是作为都氏子孙我们回来了,我们实现了祖上的愿望。我想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都姓人回来寻根祭祖!” 来自辽宁的都本伟在《都氏家祠留言簿》上则写道,“春回北头,参拜先祖,承继伟业,再辟新途。”

  当宗亲会上响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都氏后人们的心越发贴近了。这是一次重聚,也是一次回归。

  虽然每个人手头的工作任务不断,牟平的都氏后人现在又忙碌了起来,因为今年的祭祖活动马上又要召开了。据了解,都氏后人们还打算成立“都氏文化研究会”,系统梳理都氏宗谱及各地都氏文化传承脉络。

  谁读懂了生命的来龙去脉,生命也就成了一本深刻的书。胶东半岛存在诸多全国罕见的姓氏,将这些姓氏的来源发展理清,太古初民的原始崇拜、历史上鲜活的各色人物就跃然眼前。知其所以然,“姓氏”符号下的我们便有了前行的底气。

  YMG记者 耿晶

  通讯员 都基民 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必里海及其后人

  大蒙古建立之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出身的元军五部探马赤军帅——必里海,率领大军挺进中原,平定金军后,镇守登州府,因其功勋卓越,被成吉思汗册封为中书省益都路宁海州(辖今牟平、乳山、文登、荣成一带)军事、政治、经济的最高长官——都达鲁花赤(官职名),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并具有世袭特权。必里海的儿子抄儿、孙子不老赤均世袭牟平达鲁花赤。

  根据史料记载,必里海1260年去世,这一年忽必烈称汗。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元朝正式建立。1279年元军灭南宋,统一中国,这一时期是必里海的儿子抄儿任牟平达鲁花赤。抄儿去世后,必里海的孙子不老赤任牟平达鲁花赤,历经至元、元贞、大德三朝。不老赤任达鲁花赤的时候,元朝开始恢复科举制度,并取消了地方官员的世袭制度。不老赤去世以后,必里海的子孙不再担任达鲁花赤之职。但是必里海家族,历经整个元朝,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显赫的大家族。必里海及其子孙为官独善慎行,磊落光明,忠厚传家,深得百姓爱戴。(

  都(Dū)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的郑国,以祖字为氏。据《姓苑》载,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阕,字子都。他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

  2、出自公都姓,以封邑名为氏。春秋的时候,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今地不详),所以称为公都氏,他的那一支子孙,有单姓都的,就成为都氏的一支。都氏的望族居住在黎阳(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得姓始祖:子都。根据考证,都姓是来自春秋时代的的齐国及郑国,他们的祖先,出身于齐的黎阳郡,系出公都氏,齐公族大夫子都之后,出身于郑国的公族。这就是《姓氏考略》上说的,通鉴胡三省注出:“郑公孙阏,字子都,后以为氏。”春秋时代的郑国,位于现在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一大片地方,是传自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姬友的后代子孙,是距今大约2800年前开始,就在这里世代相袭繁衍,其中有一位公孙阏,由于其字为子都,所以他的子孙后来就“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都,发展成了一个古老的家族。都氏后人尊子都为都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都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都源出于姬姓,春秋公都氏后裔;公孙阏(子都)后裔。春秋初年,郑国有个公族大夫叫公孙阏,字子都。子都长相英俊。勇力过人,深得郑庄公宠幸,因此变得日益骄横。庄公有个得力助手叫颖考叔,子都一直很嫉妒他,就找了机会用暗箭将颖考叔射死。庄公失去了得力助手,十分震怒,便下令巫师诅咒凶手。子都心中有鬼,结果竟然因神经高度紧张而死。子都的后代有以他的名为姓氏的,这就是都氏。郑国大约经过500年左右时间,到了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以后,经过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上的大动乱,都氏家族又以山东省为中心,分别向南北各地播迁,到了宋、明之际,我国的大江南北都已经有了都氏子孙的踪迹。在过去的一二千年间,都氏一直是出了名的书香世家,出过许多学业有成就的人士。望族居黎阳郡(今河南浚县东北)。关于“都”姓的来历,蒙古的一支,没有姓氏,只有官职名,祖先是一个叫必里海的人,官职是都达鲁花赤,分管当地宁海州的长官。据《辞海》中对“达鲁花赤”解释为:蒙语,译言掌印官。成吉思汗十八年初置。元代汉人不能任正官,朝廷各部、院、及各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由蒙古或色目人担任,以掌实权。据《焦志疏考》牟平文史资料第八辑中也提及,“元初有必里海,中统元年海死,子抄儿袭。抄儿死,子不老赤袭。子孙遂家焉,至今存姓曰都。”此后延续下来,现在已到第十四、五代子孙。都姓蒙古族是起源于山东省牟平县姜格庄镇北头村的一支姓氏,系元朝蒙古族后裔。在族谱中记载,都姓始祖讳必里海公,元初为牟平达鲁花赤,负责管理当地军事和农业。后明太祖赐给家族都姓。

  容易混淆的姓氏

  如姚与尧,关与官、付与傅、代与戴、兰与蓝、邹与周、张与章、、席与习、刘与牛、晋与敬、伍与武、陶与桃、殷与阴、芦与卢、申与孙、曾与甑、区与欧、简与蹇、旦与但、樊与范、乔与谯、卿与青、宫与龚、秦与覃、林与宁、凌,旷与况、邝,陈与程、成,严与颜、阎,杨与羊、扬、阳……等等。夹江的口音方面,还容易将 “季与纪”、“易与叶”、“葛与盖”、“彭与裴、“乐与岳”、“娄与楼”、“饶与尧、姚”,“解与蹇、简”,“席、习与胥、奚”,“江与姜、蒋”,“于与余、俞、喻、渝”……等混淆。有的嫌姓氏笔划复杂,被人简写,如“殷”写为“阴”、“姜”写为“江”、“傅”写为“付”、“蓝”写为“兰”、“戴”写为“代”……等。另还容易将赤与郝、余与佘、阙与阚、尹与伊……

有啊

临淄侯都稽

都蔚

北魏都贵

江苏丹阳的都服

司农都光远

少卿都洁

明代的都胜、都穆、都任

近代杭州都锦生

一 姓氏源流 都氏的起源有二:

1 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的郑国。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阕,字子都。他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

2 出自公都姓。春秋的时候,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今地不详),所以称为公都氏,他的那一支子孙,有单姓都的,就成为都氏的一支。

二 迁徙分布 经过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上的大动乱,都氏家族以山东省为中心,分别向南北各地播迁,到了宋、明之际,我国的大江南北都已经有了都氏子孙的踪迹。在过去的一二千年间,都氏一直是出了名的书香世家,出过许多学业有成就的人士。望族居黎阳郡(今河南浚县东北)。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黎阳郡”《姓氏考略》和《郡望百家姓》中记载:都氏望出黎 阳郡。西汉的时候设置了黎阳县,北魏改设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与晋代顿丘郡的地址大致吻合。 堂号: “鸿胪堂”宋朝的都贶,做官做到鸿胪卿,拜锌州转运,提押四川45州,有很多显著美好的成绩

四 历史名人 都姓出了许多学业有成的文士和忠心耿耿的良臣。如汉有临淄侯都稽、名人都蔚,北魏有古都军都贵。尤其宋、明之际都姓人物更是表现突出,从江苏丹阳的都服、司农都光远、少卿都洁就足以证明;明代的都胜、都穆、都任等。近代杭州都锦生更是尤异。

五 蒙古一支 关于蒙古一支“都”姓的来历,没有姓氏,只有官职名,祖先是一个叫必里海的人,官职是都达鲁花赤,分管当地宁海州的长官。《辞海》中对“达鲁花赤”解释为:蒙语,译言掌印官。成吉思汗十八年初置。元代汉人不能任正官,朝廷各部、院、及各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由蒙古或色目人担任,以掌实权。 《焦志疏考》牟平文史资料第八辑中也提及,“元初有必里海,中统元年海死,子抄儿袭。抄儿死,子不老赤袭。子孙遂家焉,至今存姓曰都。”此后延续下来,现在已到第十四、五代子孙。 都姓蒙古族是起源于山东省牟平县姜格庄镇北头村的一支姓氏,系元朝蒙古族后裔。在族谱中记载,都姓始祖讳必里海公,元初为牟平达鲁花赤,负责管理当地军事和农业。后明太祖赐给家族都姓。

都什么姓氏?

全国有15万都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焦作市、商丘市、安阳市、南阳市新野县、洛阳市、沁阳市、伊川县,山东省的烟台市、青岛市、滨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