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名单
1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2 夏 :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
3 商 :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 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42 东周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襄王 姬郑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战国
战国
周安王 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则
秦孝文王 嬴柱
秦庄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婴
6 汉
61 西汉
汉高帝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 刘恭
汉少帝 刘弘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询
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衍
孺子 刘婴
更始帝 刘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殇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宏
汉后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7 三国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后主 刘禅
73 吴
吴
长沙桓王 孙策
吴大帝 孙权
吴废帝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末帝 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82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8212 汉(前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后赵
明帝 石勒
海阳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义阳王 石世
新兴王 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 张轨
元公 张实
成王 张茂
忠成公(文王) 张骏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哀公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悼公 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建康公 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8218 北凉
建康公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宝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82113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平原王 赫连昌
昌定王 赫连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厉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坚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82119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浑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太子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淮
912 齐
高帝 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913 梁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宣帝 萧言
明帝 萧岿
后主 萧琮
914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后主 陈叔宝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923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诏
南诏
112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 大武艺
渤海文王 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 大华兴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国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皇帝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1222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钧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荆南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1224 楚国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 马殷
衡阳王 马希声
文昭王 马希范
废王 马希广
恭孝王 马希萼
马希崇
1225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 杨渥
高祖 杨渭
睿帝 杨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 刘岩
殇帝 刘玢
中宗 刘晟
后主 刘鋹
1228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 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宗 赵光义
宋真宗 赵恒
宋仁宗 赵祯
宋英宗 赵曙
宋神宗 赵顼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眘
宋光宗 赵淳
宋宁宗 赵扩
宋理宗 赵昀
宋度宗 赵禥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 赵显
宋端宗 赵昰
赵昺
14 辽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 耶律倍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世宗 耶律阮
辽穆宗 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 耶律隆绪
辽兴宗 耶律宗真
辽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继迁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谅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顺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纯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宛颜守绪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元太宗 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贵由
海迷失后 (称制)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19 清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c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明朝帝王次序为:
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火文:二字合为一字,左右结构。念:wen)、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二次继位)、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cong)、穆宗朱载(hou)、神宗朱翊、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下面我查到的资料有些意思,你也来看看。
明朝皇族的名字朱元璋在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字的时候全部用木旁____古人给同一个辈分的人起名字用同一个偏旁其实很正常
不过因为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意识他自己的子孙中肯定有重名的~就给26个儿子每个人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
比如燕王朱棣的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里面又规定,每五个字的命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于是我们看到了明仁宗叫朱高炽,是高字辈的火旁,宣宗瞻基,是瞻字辈的土旁,英宗祁镇,代宗祁钰是祁字辈的金旁,宪宗见深,是见字辈水旁,孝宗佑樘,是佑字辈木旁这个时候五行转了一圈了,又从火重新开始,于是武宗厚照,世宗厚熜是厚字辈的火旁,一直传到由字辈的木旁,朱由校和朱由检为止,明朝灭亡~~
同样其他的王府也有这些规定,比如太子朱标,本来他的名下的辈分表应该是帝系,但是他的儿子被他的叔叔夺了位,所以只传到他的孙子朱标的20字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我们知道的人只有建文帝叫朱允炆,他的儿子叫朱文圭分别是火和土旁
又比如秦王为: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楼主你所说的朱尚炳应该是秦王的儿子晋王的表为: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其他的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明朝的皇室有很严格的起名字的规则,有些字就有些怪异,不过这样是有好处的,因为皇帝的名字要避讳,取名字取生僻字有利于把避讳的影响缩到最小~
后来在明朝灭亡了后,也许逃避清政府的追杀,可能很多皇族的人放弃了这些起名字的传统,但是的确有很多人保留着的~以前看见朱镕基的时候觉得他的第二个字很怪~又是土旁,联想到他可能是朱元璋后人~所以就去查,果然在岷王的世袭表中某一句话的第二个字发现了这个镕字,如果按照规则,这个字应该搭配土旁, 而且后来查岷王的世袭表,这个镕字出现的辈分,差不多就应该是这个年代~所以前总理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朱元璋的子孙~
明朝诸王表如下
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家: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家: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家: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家: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家: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家: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肃王家: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家: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庆王家: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家: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家: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家: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家: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家: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安王家: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唐王家: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郢王家: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伊王家: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靖江王(朱元璋侄子)家: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最近很多人对明朝的17位皇帝很感兴趣,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明朝的17位皇帝分别都有谁呢?还有这明朝的17位皇帝如果要记的话,那应该怎么记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的有意思了,也是值得我们来详细的说说的,下面是明朝17位皇帝的顺序简表了,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
先给大家说一下,明朝只有16位皇帝,但是有1位皇帝登基过2次,所以很多人说明朝有17位皇帝,其实只有16个人了,这里大家不要搞错了。
明朝的17位皇帝顺序的名字其实也很好记的,如果死记硬背的话,那还是有点麻烦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侧面出发,也就是朱元璋家族起名的套路来记,朱元璋家族起名都是按照严格的家谱制度来起的,所以只要记住20个字(其实用都的就10个字),然后搞清楚,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个五行相克的道理,那记起来太轻松了。
朱元璋家族肯定都姓朱,然后朱元璋的儿子都是2个字,其余的都是3个字,所以他们的名字就是:姓+辈分+五行字。
然后朱元璋家家谱的20个字分别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是,太子朱标后代家谱中的允和燕王后代家谱中的高同辈)
最后明朝17位皇帝排序就来了:
1、朱元璋
2、朱允炆(为何用允,因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辈分同高)
3、朱棣(朱元璋四子,后面全是朱棣的后代,所以规规矩矩按照家谱,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来起名了)
4、朱高炽(姓不变,取家谱中的高字,棣是木字旁,木生火,所以取炽为名)
5、朱瞻基(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瞻字,炽是火字旁,火生土,所以取基为名)
6、朱祁镇
7、朱祁钰
8、朱祁镇(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祁字,基是土字旁,土生金,所以取镇、钰、镇为名)
9、朱见深(姓不变,取家谱中的见字,镇、钰、镇是金字旁,金生水,所以取深为名)
10、朱祐樘(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祐字,深是水字旁,水生木,所以取樘为名)
11、朱厚照
12、朱厚熜(姓不变,取家谱中的厚字,樘是木字旁,木生火,所以取照、熜为名)
13、朱载垕(姓不变,取家谱中的载字,照、熜是火字旁,火生土,所以取垕为名)
14、朱翊钧(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翊字,垕是土字旁,土生金,所以取钧为名)
15、朱常洛(姓不变,取家谱中的常字,钧是金字旁,金生水,所以取洛为名)
16、朱由校
17、朱由检(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由字,洛是水字旁,水生木,所以取校、检为名)
然后明朝亡。
历代帝王世系表
本文2023-10-26 23:33: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