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强有什么文化名人
王少怀
(1852年-1925年),字十三,号八五,乳名牛子,武强县夹圹村人。自幼聪颖过人,性情乖嘎。 7岁人读私塾,勤奋好学,过目成诵,尤喜诗文,深受启蒙老师喜爱。14岁考取秀才,但由于对黑暗腐败的时政不满,无意于仕途。曾多次贱卖功名,甘于隐居乡里自安自乐。
王少怀博学聪慧,能言善辩,为人坦荡直率,侠肝义胆,敢于为无辜伸张正义。他为穷乡亲写状子打官司,文笔犀利,刺中要害,人称之为“刀笔”。
霍有径
(1916年?1939年),武强县青莲寺村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少时聪明刻苦,读书至高小因家贫而辍学,写一手清秀苍劲的毛笔宇。
抗 ri 英雄
①王少怀(-1931)河南商城县人·中国***党员·1929年5月参加商南起义·曾任红1军经理处处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1至第3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秋,因肃反扩大化于河南光山县被害·②王少怀(1852年?1925年),字十三,号八五,乳名牛子,武强县夹圹村人。自幼聪颖过人,性情乖嘎。 7岁人读私塾,勤奋好学,过目成诵,尤喜诗文,深受启蒙老师喜爱。14岁考取秀才,但由于对黑暗腐败的时政不满,无意于仕途。曾多次贱卖功名,甘于隐居乡里自安自乐。王少怀博学聪慧,能言善辩,为人坦荡直率,侠肝义胆,敢于为无辜伸张正义。他为穷乡亲写状子打官司,文笔犀利,刺中要害,人称之为“刀笔”。王少怀在同贪官污吏和地方豪强斗争中,逢场作戏,常借物、借景、借情喻人,寓愤慨和鄙夷于诗文笑闹之中,既巧妙尖刻,又让对方抓不住把柄。王少怀放荡不羁,滑稽幽默,处世诙谐,有不少看似格调粗俗、啼笑皆非而实为粗中有细、俗中见雅的轶闻掌故或馊哏荤话,不仅对抑恶扬善、扶正祛邪颇具感召力,而且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消愁解闷的调侃笑料。其喜笑怒骂皆文章、妙趣横生恶作剧的蹊跷故事,在武强、深州、饶阳、安平乃至衡水、冀州、枣强、武邑等邻近州县妇孺皆知、广为流传。其本人著有《喷饭集》一书,由于时间与时代的原因,现在已经没有办法找到这本书了。对王少怀的趣闻佚事,武强县文化局于20世纪80年代专门组织人员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编辑出版了《怪才王少怀》一书。
卖“我”
传说武强县县令好吃,总是想办法找到稀奇的东西来下酒,鱼肉百姓。王少怀知道后,心里很是愤恨,于是在河里捞了一只甲鱼(即王八),放在竹篮子里,上面用布盖住,跨在身边,在大集上大声喊:卖我嘞,卖我嘞!美味的我,下酒的好菜!
这话正被路过的县官听到,县官心想:这“我”是个什么东西啊,见都没见过,更没吃过了。想到这新鲜的吃食,不禁趣味大增,急忙命轿夫停了轿子,让衙役把王少怀喊到跟前,问道:这“我”是个什么东西啊?
王少怀答:大人自己看了便知!
县官随即揭起篮子上的布,只见一只王八在篮子里趴着。
恍然道:原来这就是“我”啊!
此事过后,人们每见到王少怀都会说到他卖“我”的事,久之,“王八吾”的名字代替了“王少怀”的本名,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①王少怀(-1931)河南商城县人中国***党员1929年5月参加商南起义曾任红1军经理处处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1至第3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秋,因肃反扩大化于河南光山县被害
②王少怀(1852年?1925年),字十三,号八五,乳名牛子,武强县夹圹村人。自幼聪颖过人,性情乖嘎。 7岁人读私塾,勤奋好学,过目成诵,尤喜诗文,深受启蒙老师喜爱。14岁考取秀才,但由于对黑暗腐败的时政不满,无意于仕途。曾多次贱卖功名,甘于隐居乡里自安自乐。
王少怀博学聪慧,能言善辩,为人坦荡直率,侠肝义胆,敢于为无辜伸张正义。他为穷乡亲写状子打官司,文笔犀利,刺中要害,人称之为“刀笔”。
王少怀在同贪官污吏和地方豪强斗争中,逢场作戏,常借物、借景、借情喻人,寓愤慨和鄙夷于诗文笑闹之中,既巧妙尖刻,又让对方抓不住把柄。
王少怀放荡不羁,滑稽幽默,处世诙谐,有不少看似格调粗俗、啼笑皆非而实为粗中有细、俗中见雅的轶闻掌故或馊哏荤话,不仅对抑恶扬善、扶正祛邪颇具感召力,而且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消愁解闷的调侃笑料。其喜笑怒骂皆文章、妙趣横生恶作剧的蹊跷故事,在武强、深州、饶阳、安平乃至衡水、冀州、枣强、武邑等邻近州县妇孺皆知、广为流传。其本人著有《喷饭集》一书,由于时间与时代的原因,现在已经没有办法找到这本书了。对王少怀的趣闻佚事,武强县文化局于20世纪80年代专门组织人员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编辑出版了《怪才王少怀》一书。
王少怀晚年潜心研究医术,悬壶济世,以医道泽露民间。
王少怀自号“八五”实际上是在别人唤自己名字的时候取“王八吾”的谐音,让称呼者自己骂自己是王八,不知道的人很容易落入这个文字陷阱里。
王少怀,相传身怀“绝技”。从夹圹村到街关镇集市赶集,可以脚踢毽子,毽子始终不落地;还可以拿自己使用的烟袋锅打苍蝇。不可谓不是一个“全才”。
河北武强有什么文化名人
本文2023-09-22 06:01: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