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的文言文
1 “开玩笑”用文言文怎么说
嬉之
1、嬉之就是与你开玩笑的意思,属于文言文的词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2、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3、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4、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2 幽默的文言文
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以春天的柳絮比喻冬天的白雪 汝彼娘之大去老妪, 若非吾之留去操之在汝, 今日言吾之阖眼小憩,定当顶不少于两三句。
愤也,小憩者,非止吾也,何也点而言之? 况乎余尚未失神,其冤枉也。 汝有何能? 若真有能,何也伏于案上之学子者多于半者? 厌汝者十者多有六,汝良乎?其数可见也。
前事不咎,今日之事则可恶也,而令吾所气愤。 母之,诚彼娘之非悦。
偷肉 某甲去京城卖肉,在路旁一厕所前停下来解手,把肉挂在外面。某乙见此,忙把肉偷 去。
还没来得及走远,甲已经走出厕所,抓住乙,问乙是否看见有人从厕所旁拿走了他的 肉。乙恐甲识破,早把肉衔在嘴里,不耐烦地说:“你真是个笨蛋!把肉挂在门外,哪能不 丢?如果像我这样,把肉衔在嘴里,岂有丢失之理?” ——魏·邯郸淳《笑林》 姓名游戏 北齐的西阳王徐之才极有口才,尤善于文字游戏。
在他未封王时,尝与尚书王元景戏 耍。王元景嘲笑徐之才的名字,说:“你的名字叫‘之才’,这又有什么讲法?依我看来, 叫‘乏才’还差不多。”
徐之才听了,不恼不怒,立即嘲弄王元景的姓:“‘王’这个字, 左边加上言为‘ㄍ摆俊保拷愠闪恕瘛由暇弊闶歉觥怼恚 出角、尾就变成‘羊’。”王元景听了,张口结舌,尴尬万分。
又有一次,徐之才宴请客人,卢元明也在座。席间,卢元明戏弄徐之才的姓说: “‘徐’字也就是未入人(“未”字加上“彳”和“入”)。”
徐之才当即嘲弄元明的姓— —“卢”(繁体为“卢”)字:“‘卢’这个字,安‘啊印稹悺 生男成‘虏’(虏)',配‘马’(马)成‘驴’(驴)。”直说得卢元明面红耳赤,无言 以对,满座人笑得前仰后合。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燕窝与牛犊 侯白后来做了唐朝的官员,经常跟人们在一块猜谜语,侯白先对众人约法三章:“所猜 之物,一、必须是能看见的实物;二、不能虚作解释,迷惑众人;三、如果解释完了,却见 不到此物,就应受罚。”接着他先出谜面:“背与屋一样大,肚与枕(车后横木)一样大, 口与杯子一样大。”
大家猜了半天,谁也没猜中,都说:“天下哪里有口和杯子一样大而背 却和屋一样大的物件?定无此物,你必须跟我们大家打个赌。”侯白跟众人打完赌,解释 说:“这是燕子窝。”
众人恍然大笑。 又有一次,侯白出席一个大型宴会。
席间,大家都让他作个谜语助兴。所猜之物,既不 能怪僻难识,又不能抽象不实。
侯白应声而道:“有物大如狗,面貌极似牛。这是何物?” 众人竞相猜个不停,有的说是獐子,有的说是鹿,但都被大家否定了。
便让侯白说出谜底。 侯白哈哈大笑道:“这是个牛犊。”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贺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玄宗 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
知章说: “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 核心,孚者,信也。
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 ‘爪’字下面加上‘子’字。
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宋·高怿《群居解颐》 不知诗为何物 艾子喜欢作诗。一天,艾子漫游到齐魏之间,下榻在一个旅馆。
夜间,他听到邻屋里有 人说话:“一首。”不一会儿又说:“又是一首。”
艾子莫名其妙,困意全无,一夜无眠。 躺到拂晓,共听到邻屋那人大约说了六七次,亦即六七首也。
艾子以为邻屋那人一定是个诗 人,在静静月夜里专心吟诗,心里油然产生敬意,又爱那人文思敏捷,便决定结识一下此人。 一大早,艾子就披衣下床,整好冠带,站在门口迎候。
不一会儿,邻屋里走出一个商贩 模样的人来,身材瘦弱,一脸病相。艾子感到很失望,心想:就凭这副尊容,哪像个诗人? 也许,人不可貌相,不能盲目揣度。
便走上前拜问道:“听说先生诗篇甚多,能否让学生我 看一下。”那人说:“我是一个做生意的,从来不晓得诗是什么玩意儿。”
始终拒绝拿出诗 来。艾子固执地说:“昨天夜里听到您在屋里说‘一首’,不一会儿又说‘一首’,难道那 不是诗吗?” 那人听了,不觉哑然失笑:“您误会啦。
昨夜我肚子不好,每泻一次,夜里找不到手 纸,于是就用手揩。一夜腹泻不止,差不多污了六七次手。
我说的‘手’,不是诗篇之 ‘首’。”艾子听了,羞惭不已。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文字游戏 苏东坡听说王荆公的《字说》刚完成,前去荆公处祝贺,并戏言道:“大作中说:以 ‘竹’鞭‘马’为‘笃’。但我还有个疑问:“不知以‘竹’鞭‘犬’,又有什么可‘笑’ 的?”荆公笑而不答,却反问道:“‘鸠’字以‘九’从‘鸟’,难道也有什么证据吗?” 东坡立即作答:“《诗经》上说:‘尸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们的爹娘,恰好是 九个。”
3 古文:开玩笑怎么说pit古文:开玩笑怎么说?
xvw伯高祖爱堂,明朝时在文士里有些名声。非常爱好郑、孔学问,不论春夏秋斗,都读书到半夜。一天晚上,他梦到自己到了一座大厅,厅上挂着“文仪”的匾额,厅里有10多人坐在桌边看书,这些人好像都是自己的老朋友。他们见到爱堂,都惊讶得说:“你还有7年才应该到这里来,现在太早了!”(爱堂)猛然惊醒,知道自己命不长久了,于是每天都在外面游玩。偶然碰到一个道士,谈得很投机,于是一起畅饮。分别后道士在路上碰到了爱堂家奴的儿子胡门德,说:“我写了本书忘了给你主人,你给他带回去吧。”爱堂看到都是驱神役鬼的符咒。安心学习,把这些都学会了,经常用来开玩笑以打发时间。7年后,到了崇祯丁丑年间,因病去世了。死了半天后醒来,说:“我不尊重五雷法,遭到报应。阴间要取回这本书,快点烧掉。”烧了书后,又断气了,半天后又苏醒,说“阴间检查,还有3页没有烧,快点取来烧掉" 大家看到灰烬中果然有3页没有烧完,再次烧掉,爱堂又断气了。 这件事姚安记载家谱中。 他是听他曾祖说的,他曾祖又是从他高祖那里知道的,高祖就是烧书的人!怎么说没有鬼神呢??
我晕,大体意思是这样了,有些地方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翻译合适afx
1 文言文寡人符的意思
应该就是寡人
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等。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2 《符子》的译文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①,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②。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③,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④。其阴逾去,而
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苻子》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①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
②徙衽(xǐré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
③反——同“返”。 。展开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①,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②。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③,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④。其阴逾去,而
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苻子》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①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
②徙衽(xǐré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
③反——同“返”。
④濡(rú)——沾湿。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
OK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①,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②。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③,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④。其阴逾去,而
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苻子》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①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
②徙衽(xǐré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
③反——同“返”。
④濡(rú)——沾湿。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
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收起
3 古文翻译4 道士神符伯高祖爱堂,明朝时在文士里有些名声。非常爱好郑、孔学问,不论春夏秋斗,都读书到半夜。一天晚上,他梦到自己到了一座大厅,厅上挂着“文仪”的匾额,厅里有10多人坐在桌边看书,这些人好像都是自己的老朋友。他们见到爱堂,都惊讶得说:“你还有7年才应该到这里来,现在太早了!”(爱堂)猛然惊醒,知道自己命不长久了,于是每天都在外面游玩。偶然碰到一个道士,谈得很投机,于是一起畅饮。分别后道士在路上碰到了爱堂家奴的儿子胡门德,说:“我写了本书忘了给你主人,你给他带回去吧。”爱堂看到都是驱神役鬼的符咒。安心学习,把这些都学会了,经常用来开玩笑以打发时间。7年后,到了崇祯丁丑年间,因病去世了。死了半天后醒来,说:“我不尊重五雷法,遭到报应。阴间要取回这本书,快点烧掉。”烧了书后,又断气了,半天后又苏醒,说“阴间检查,还有3页没有烧,快点取来烧掉" 大家看到灰烬中果然有3页没有烧完,再次烧掉,爱堂又断气了。 这件事姚安记载家谱中。 他是听他曾祖说的,他曾祖又是从他高祖那里知道的,高祖就是烧书的人!怎么说没有鬼神呢??
我晕,大体意思是这样了,有些地方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翻译合适
4 《关伊子教射》文言文翻译原文
(作者:列子)选自《列子·说符》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今译
列子学习射箭,射中了靶子,去请教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子的原因吗?”
列子回答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那还不行。”列子回去再练习。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
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是怎样射中靶子的吗?”
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牢记住,千万别忘记它。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
高姓起源
高氏源自山东 齐国最高上卿 。
高,是发源于山东的一个古老姓氏。
第一批姓高的人:高元、高奔戎、高渠弭
高元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高姓人。
《吕氏春秋·勿躬》篇说:“高元作室。”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现在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
“高元作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元发明屋子。高元第一个让人类走出穴居时代进入文明社会,他的贡献已不仅仅
是“发明家”一词所能涵括了。
高元以后,西周时有高奔戎,春秋初年有高渠弭。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
高奔戎是周穆王的卫士。穆王去郑圃打猎,沼泽芦苇中有虎。高奔戎自告奋勇把老虎擒了回来。穆王大喜,命人打造一个牢笼囚虎,放在东虢地方饲养,于是“东虢”就有了“虎牢”名称。虎牢后来改称成皋,战国时属韩国。公元前249年秦伐韩,韩献成皋给秦。秦在此设关,名“虎牢关”。关在大 山上,北临黄河,悬崖绝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战争时,刘邦、项羽在此鏖战两年半。这个地方现属河南省荥阳汜水镇。
高渠弭是春秋初郑庄公大臣。庄公想任他为卿,但主管国事的首席大臣,太子反对。庄公力排众议,任高渠弭为卿。庄公逝世,太子继位,就是郑昭公。高渠弭担心昭公加害自己,就在陪昭公出猎时杀了昭公,另立国君。第二年,高渠弭陪新国君到卫国去见齐侯。齐侯和新国君有旧仇,就借机杀了他,高渠弭也一同殒命。
高奔戎、高渠弭得“高”为氏的缘由,与高元一样,都已无可稽考。但可以推断的是,他们的子孙有很多就包括在今日人口众多的高姓族群之中。
http://baikebaiducom/view/41261htmlwtp=tt
截止到2014年,姚安县面积1803平方千米,辖5个镇、4个乡,共4个居委会、73个行政村,分别为栋川镇、光禄镇、前场镇、弥兴镇、太平镇、适中乡、左门乡、官屯乡、大河口乡。
扩展资料:
1950年,姚安县属楚雄专区。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设置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属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成立)。
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永仁、盐丰、姚安3县,将原永仁、盐丰、姚安3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大姚县(1958年10月15日撤并)。
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设立姚安县,以合并于大姚县的原姚安县行政区域为姚安县的行政区域(1961年1月分置)。
2002年,大龙口乡、弥兴乡、龙岗乡、仁和乡撤乡设镇(省政府2002年7月18日批准)。
2016年1月,同意撤销楚雄州姚安县官屯乡,设立官屯镇。撤乡设镇后,行政区域和隶属关系不变,镇政府驻原乡人民政府驻地。
-姚安县
刘氏家谱:
12766江苏武进国营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宏概 刘景舆等增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767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清)刘突等修 清咸丰五年(1855)刻本 十二册 美国 12768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二卷 (清)刘堃 刘炳照等重修 清光绪二年(1875)木活字木 科图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 1-4、8-12)四川图 日本 美国 12769江苏武进西严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正松主修 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刻本 八册 美国 12770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大分老七房支谱二卷 (民国)刘如辉 刘租浚等纂修 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 美国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刘汉卿。 12771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二分支谱二卷 (民国)刘煊 刘尚德编纂 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中央民院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刘汉卿。 12772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五福会支谱不分卷 (民国)刘氏五福会修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12773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八卷 (民国)刘琛 刘善强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十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苏州大学 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始修, 此为七修。 12774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四卷 (清)刘佑南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忠堂刻本 十二册 美国 12775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叙正 刘正协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注:此为八修本。 12776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叙正 刘维晋等九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五忠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注:此为九修。 12777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金宝等修 民国四年(1915)五忠堂刻本 二十册 江苏档(存卷21) 美国 12778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越甫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武进刘氏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6) 12779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姚安纂修 刘荫福主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注:清雍正十年始修。 12780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三十六卷 民国二十二年(1934)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5-8、11-14、24 -27、30、33-36) 12781江苏武进毗陵新安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善亨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佩三堂刻本 二十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12782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二卷 (清)吴治允修 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2783江苏武进毗陵戚墅堰刘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刘宸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贻远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784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树屏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忠堂活字本 十六册 美国 注:此为七修。 12785江苏武进晋陵闸头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开林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九如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12786江苏武进青山里刘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刘兆桐续修 民国八年(1919)静思堂木活字本 十册 南闭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九年。 12787江苏武进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尔福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五忠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始修。 12788江苏金坛刘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国)刘封扬等修 民国五年(1916)忠孝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人民大学 12789江苏无锡五牧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清)刘文寿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12790江苏无锡刘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刘锦球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享睦堂活字本 二十七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12791江苏无锡锡山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宏福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12792江苏无锡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刘荫福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八册。 日本 美国(缺卷19) 12793江苏无锡邹祁刘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刘裕成主修 民国十年(1921)享睦堂木活字本 三十册 美国 12794江苏江阴江城花塘合修宗谱四卷 (清)刘锦超等编 清嘉庆十三年(1808)序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12795江苏江阴刘氏宗谱二十卷首末各一卷 (清)陈宣铎纂修 刘敦安主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树德堂活字本 二十 二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刘道祥始修。 12796江苏江阴花塘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源汝主修 民国十四年(1925)德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12797江苏吴县刘氏世谱四卷首末各一卷 (清)刘世祺纂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六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此为始修谱。 12798江苏刘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刘楚宝 刘玉珂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忠堂活字本 二十 八册 人民大学 12799浙江萧山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刘云彪 刘凤丹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序木活字本 六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2800浙江萧山崇化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刘端高 刘邦铨等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2801浙江馀姚开原刘氏宗谱五篇十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刘敝廷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铅印本 十四册 历史所 12802浙江鄞县悬慈刘氏宗谱七卷 (民国)刘祁尹 刘人琮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仁本堂木活字本期 二册 天一阁 12803浙江奉儿北山刘氏宗谱十五卷 (清)戴兆楠修 清嘉庆十一年(180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宋代刘仁忠。 12804浙江奉化重修文昌刘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刘声扬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活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首、卷10-15) 12805浙江象山茅洋刘氏柴溪房谱一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重修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2806浙江永嘉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登庸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12807浙江永嘉刘氏宗谱 民国二十九年(1940)增修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12808浙江泰顺刘氏族谱 清光绪四年重修抄本 二册 浙江泰顺县文博 12809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六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干补录 民国南浔刘氏刻蓝印样本配钞本 复旦大学(存卷1-3、5、6) 12810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不分卷附祠祭题名 册不分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干补录 稿本 复旦大学(残存世谱、家传、寿序、祠规、祝 文、祖墓图记、义庄记、祠墓对联祭器用具 书录、义庄议案、祠祭题名册) 12811浙江蝈兴山阴鲫氐宗缯不分卷 明正德刻本 北图 12812浙江绍兴山阴石城里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文章等辑 清咸丰七年(1857)敬爱堂刻本 八册 文学所 12813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宗谱一卷 (明)刘宗周纂修 明崇祯八年(1635) 北图 浙江图 天一阁 12814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不分卷 (清)刘大申等再续 清乾隆忠乐堂刻本 十三册 中央民院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12815浙江绍兴水澄刘氏支谱不分卷 (清)刘瀚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序刻本 中央民院 辽宁图 美国 12816浙江绍兴木澄刘氏家谱十卷 (明)刘宗周原编 (清)刘大观等续 清末抄本 七册 北图 12817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十二帙 (民国)刘应桂 刘锟鼐编辑(五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绍兴广文印书馆铅印本 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杭州大学 12818浙江诸暨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谱八卷 (清)刘春标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忠孝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z819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珏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敬爱堂刻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康熙甲子,此为七修。 12820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民国)张希孟撰 民国五年(1916)敬爱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注:书签题《研塘金氏宗谱》。 12821浙江诸暨暨阳岩螺山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刘茂华等续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绳武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注:续同治壬申谱。 12822浙江诸暨紫岩螺山刘氏家乘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刘吉成总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绳武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12823浙江诸暨暨阳浮邱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少祀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永言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12824浙江诸暨暨阳刘氏宗谱 (民国)刘氏公修 民国木活字排印本 二十册 杭州大学 12825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咸丰五年(1855)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2826浙江新昌天宝刘氏元公支兰玉集六卷 (清)刘氏族人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活字本 三册 北图 注:卷六有毛笔增补,记事至民国三十年。 12827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廷松纂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活字木 浙江新昌县文管 12828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林全等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12829浙江上虞古虞刘陈世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陈蕙等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旌义堂刻本 四册 美国 12830浙江上虞古虞刘氏宗谱十四卷首末各一卷 (民国)刘守铭纂修 民国九年(1920)怀贤堂活字本 十三册 历史所 浙江图 注:宋嘉定五年(1212)刘昌宗始修,此为十修。 12831浙江上虞古虞义门刘陈世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谢馨吾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旌义堂铅印本 四册 历史所 注:宋嘉定十五年(1222)刘良知始修,此为七修。 12832浙江兰溪椒石刘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刘润钊纂 民国十年(192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12833浙江兰溪桃源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白沙乡 12834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六卷 民国间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黄店乡刘家 12835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十五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后同沈花里 12836浙江永康永祥刘氏宗谱二卷 清嘉庆三年(1798)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注:刘元祥、刘恩林等首纂於康熙间。 12837浙江东阳刘金氏合谱□□卷 (清)卢炳彪纂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续修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巍屏乡新屋(存七册) 注:谱始修於宋太平兴国二年。 12838浙江衢州刘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刘启义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州市文管 注:首修於清雍正八年。 12839浙江常山浙常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桥坑村庙后 注:始修於宋庆元四年胡宪,此为五修。 12840浙江常山昔山刘氏智房谱三卷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芳村镇岭后田村 12841浙江常山桂阳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东鲁乡西张村(存卷2) 12842浙江常山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球川镇杨家村上窑村(存卷2-5) 12843浙江常山遂安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徐大炳续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东案乡摒坞大岭背 注:清康熙七年始修。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在激烈而残酷的宫廷斗争中步步为营,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连废二帝,改唐为周,自己登位称帝。
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想方设法树立自己的权威,为了显示她博学多才,竟别出心裁地造出许多新字。
武则天本名为“照”,她认为自己是天上的日月,日月当空,普照神州大地,给天下百姓送来光明、带来温暖,便将“照”字改为“曌”字。她认为这才是宇宙运行的正道,造化中应有的真谛。
当时幽州有一位书生,为了迎合讨好武则天,上书建言,说“国”字方框内的“或”很像“武”,有扰乱天象之嫌;而且“或”即“惑”,有不稳固之意,当今圣上姓武,是武姓之国,宜将方框中的“或”字改为“武”字,这样才可以上承天意,下符民望。武则天看了十分高兴,马上降旨天下,将方框内的“或”字改为“武”字,作为国家之“国”字。过了不久,有人上书说:“把‘武’字放进方框内,与把‘人’字放人方框内成为‘囚’字是一样的,有‘武’氏被困之嫌,是不祥之兆。”则天认为很有道理,又降旨将此字停用。
据说武则天一共造了十九个字,但现在从字典中已查不到了。有人在河南省新安县《千唐志斋》的一千一百九十三块唐代志石中,发现了一百五十四块武周时期的志石。在这些志石中,查找出了十八个武则天所造的字,加上她的名字“曌”字,刚好是十九个。
在日本冈山县的国胜寺,收藏有一件用以埋葬火化遗骨的铜铸骨藏器,这件骨藏器的盖子上的铭文中,有两个方框内为“武”字的“国”字。此骨藏器是日本和铜元年铸造的,即唐中宗景龙二年,也正是武则天死后的第三年,可见那时她造的字仍在日本通行。
《中国影像方志:云南姚安篇》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a4o7
简介: “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国史、方志、家谱,这些典籍资料共同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 《中国影像方志》将以局部折射整体,以地方表达中国,从中华文明演进和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深刻解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讲述生动传奇的地方故事,展示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领略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纪录当下中华民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创新,彰显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
开玩笑的文言文
本文2023-10-26 22:57: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48047.html